一種升降柱用的短滑塊的改進結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升降柱用的短滑塊的改進結構,所述升降柱由至少兩個套管相互套接組成,每兩個相互套接的套管中包括內管和外管,內管和外管之間設有第一滑塊和第二滑塊,所述第一滑塊固定在外管的內壁底端并與內管滑動配合,所述第二滑塊固定在內管的外壁頂端并與外管滑動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塊為環形結構,所述第一滑塊其中一端面朝第二滑塊延伸有第一卡扣部,所述外管的內壁上設有與第一卡扣部扣接用的環形卡槽,所述第一滑塊的內壁上設有減小第一滑塊與內管外壁之間摩擦力的降阻機構,減小短滑塊與內管的摩擦力,增加升降柱的使用壽命。
【專利說明】
一種升降柱用的短滑塊的改進結構【
技術領域
】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升降柱用的短滑塊的改進結構。【【背景技術】】
[0002]升降機構廣泛應用于床、椅子、桌子等高度可調的物品上,主要的功能是通過自身的伸縮將負載作直線的移動。
[0003]現有的升降機構一般都具有若干相互套接的套管,升降機構通過傳動裝置帶動套管之間相互移動實現升降機構的伸縮。例如公開號為CN104254264A的中國專利公開了一種優選是用于高度可調節桌的升高柱,該升高柱主要由引導件、心軸單元和馬達單元組成,其引導件就是由第一部件、第二部件、第三部件共三個部件彼此相互套疊而成,馬達單元主要提供動力,心軸單元(相當于傳動裝置)連接引導件和馬達單元以將馬達單元的動力傳遞給引導件進而實現帶動引導件伸縮。而授權公告號為CN203095510U的中國專利公開了一種升降機構,該升降機構的引導件則由外管和內管兩個部件套疊而成。但不管是由兩個部件套疊而成還是由三個部件或更多部件彼此相互套疊而成,相鄰兩個部件在相對滑動的過程中勢必會產生摩擦。為減小摩擦,因此就需要在相鄰兩個部件之間設置滑塊以便于相鄰兩個部件相對滑動。
[0004]所以,這種對于這種升降機構而言滑塊的結構是非常重要的,現有技術中滑塊通常由短滑塊和長滑塊組成,其中短滑塊自身與內管之間的摩擦系數非常重要,關系到升降機構的使用壽命。【【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提供一種升降柱用的短滑塊的改進結構,減小短滑塊與內管之間的摩擦力,增加升降柱的使用壽命。
[0006]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0007]—種升降柱用的短滑塊的改進結構,所述升降柱由至少兩個套管相互套接組成, 每兩個相互套接的套管中包括內管和外管,內管和外管之間設有第一滑塊和第二滑塊,所述第一滑塊固定在外管的內壁底端并與內管滑動配合,所述第二滑塊固定在內管的外壁頂端并與外管滑動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塊為環形結構,所述第一滑塊其中一端面朝第二滑塊延伸有第一卡扣部,所述外管的內壁上設有與第一卡扣部扣接用的環形卡槽, 所述第一滑塊的內壁上設有減小第一滑塊與內管外壁之間摩擦力的降阻機構。
[0008]優選的,所述的降阻機構包括設在所述第一滑塊的內壁的環形儲油槽。
[0009]優選的,所述第一滑塊中朝第二滑塊方向的的端面與環形儲油槽之間設有進油槽。
[0010]優選的,所述的降阻機構包括設在所述第一滑塊的內壁上的多個滾珠。
[0011]優選的,所述第一滑塊遠離第二滑塊的端面上徑向往外延伸有環形凸緣,所述外管內壁設有軸向的滑槽,所述第一滑塊的外壁上設有防止第一滑塊轉動的定位條,所述定位條插入所述滑槽內。
[0012]優選的,所述內管的外壁上設有為第一滑塊卡扣部在安裝時提供避讓空間的避讓部,所述避讓部為設在內管外壁上的盲孔或者通孔。
[0013]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中的升降柱中的短滑塊,即第一滑塊為環形結構,安裝時第一滑塊直接從內管的底部套進,然后利用第一滑塊上的第一卡扣部與外管實現扣接,另外,本實用新型中在第一滑塊的內壁上設置了用于減少第一滑塊與內管之間摩擦力的降阻機構,可有效減少摩擦阻力,增加升降柱的使用壽命。
[0014]本實用新型的這些特點和優點將會在下面的【具體實施方式】、附圖中詳細的揭露。【【附圖說明】】
[0015]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說明:
[0016]圖1為整個升降機構實施例1的結構示意圖;
[0017]圖2為整個升降機構實施例1中升降柱的爆炸示意圖;
[0018]圖3為整個升降機構實施例1中升降柱的裝配示意圖;
[0019]圖4為升降機構實施例2中第一滑塊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
[0020]下面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技術方案進行解釋和說明,但下述實施例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實施方式中的實施例, 本領域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獲得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0021]參照圖1?3,一種升降柱用的短滑塊的改進結構,整個升降機構包括底座1,底座1 上安裝有升降柱,底座1內安裝有用于帶動升降柱伸縮的傳動裝置,傳動裝置包括電機11, 電機11輸出端連接蝸桿,蝸桿嚙合有蝸輪12,蝸輪12同軸傳動連接有絲桿10,電機11轉動是帶動絲桿10轉動,絲桿10上設有絲桿螺母13,絲桿10轉動時帶動絲桿螺母13上下升降,所述升降柱由至少兩個套管相互套接組成,螺母帶動套管上下升降,根據實際需要,可設置多級螺母來實現多級套管升降,本實施例中有三根套管,由內往外分別為第一套管、第二套管、 第三套管,每兩個相互套接的套管中包括內管2和外管3,以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的組合為例,第一套管為內管2,第二套管為外管3,內管2和外管3之間設有第一滑塊4和第二滑塊5, 所述第一滑塊4固定在外管3的內壁底部并與內管2滑動配合,即第一滑塊4與內管2相對滑動,所述第二滑塊5固定在內管2的外壁頂部并與外管3滑動配合,第二滑塊5是與外管3相對滑動,其中為了安裝方便,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滑塊4為環形結構,所述第一滑塊4其中一端面朝第二滑塊5延伸有第一卡扣部41,本實施例中第一卡扣部41有4個,沿第一滑塊4周向均勻分布,所述外管3的內壁上設有與第一卡扣部41扣接用的環形卡槽31,安裝時第一滑塊4 從外管3的底部套入,第一卡扣部41剛好嵌入環形卡槽31內實現扣接,安裝非常方便,而且外管3表面也不會出現孔眼,外觀更好,第二滑塊5也為環形結構,相對于分體式的滑塊而言,整體式的環形結構安裝更為方便,而且牢固度更好,單體的滑塊容易變形,所述第二滑塊5的內壁上設有第二卡扣組,所述第二卡扣組沿第二滑塊5內壁周向至少分布有兩組,本實施例中第二卡扣組有四組,其中每組第二卡扣組沿第二滑塊5軸向方向分布有兩個第二卡扣部51,本實施例中兩個第二卡扣部51沿軸向方向相對而設,所述內管2的外壁上設有與第二卡扣部51扣接用的卡扣孔22,卡扣孔22與第二卡扣部51的位置、數量相對應,本實施例中第二滑塊5的軸向長度要大于第一滑塊4的軸向長度,因為第二滑塊5主要起到是引導或導向的作用,軸向方向相對接觸面積較大,而第一滑塊4主要起到滑移作用,軸向方向接觸面積小。為了使得安裝第二滑塊5時更省力,所述第二滑塊5在每個第二卡扣部51的輪廓外設有分離槽52,如圖中所示,本實施例中的第二卡扣部51大致呈腰形狀,而分離槽52也大致呈腰形狀,第二滑塊5套入內管2時,第二卡扣部51借助分離槽52的間隙產生徑向方向的彈性形變,直至第二卡扣部51成功嵌入卡扣孔22中。對于第一滑塊4而言,第一滑塊4卡入外管 3時,第一卡扣部41也是需要一定的彈性空間的,本實施例中所述內管2的外壁上設有為第一滑塊4的第一卡扣部在安裝時提供避讓空間的避讓部23,第一滑塊4組裝時,第一卡扣部 41可在避讓部23的空間內產生彈性形變,避讓部23設置內管2的底部,可以避免內管2的頂部設置過多的孔,造成內管2頂部強度降低,所述避讓部23為設在內管2外壁上的盲孔或者通孔。
[0022]本實施例中,為了防止灰塵等粘附到內管2外壁上造成滑動不順暢的問題,本實施例在所述的外管3外部套有波紋狀的防塵護套7,波紋狀的防塵護套7可根據升降柱的伸縮情況發生彈性形變。
[0023]另外,為了能夠避免外管3與內管2滑動到最大距離時,第一滑塊4和第二滑塊5發生剛性碰撞,本實施例中所述內管2在第一滑塊4和第二滑塊5之間設有限位環槽21,所述限位環槽21內設有彈性限位圈20,彈性限位圈20優選為橡膠圈,本實施例中彈性限位圈20設在靠近第二滑塊5附近位置,傳統的升降機構中當外管3往上移動時,第一滑塊4跟著往上滑動,當滑動到接近最大距離時,第一滑塊4直接與第二滑塊5發生剛性碰撞,由于第一滑塊4 和第二滑塊5是卡扣的形式固定,在剛性碰撞下極容易脫出,造成第一滑塊4或第二滑塊5脫落,一旦滑塊脫落,升降機構就無法繼續工作,為了減少這一現象的發生,本實施例中增加了彈性限位圈20,在外管3往上滑動時,第一滑塊4會優先與彈性限位圈20接觸,彈性限位圈 20的對第一滑塊4的作用力相對較小,不容易造成第一滑塊4中的第一卡扣部41脫落,同時設置彈性限位圈20后,第二滑塊5不會再受到第一滑塊4的碰撞,穩定性更好,能讓升級機構的使用壽命大大增加。
[0024]為了加強第二滑塊5的導向作用,所述第二滑塊5的外壁徑向往外延伸有直線形的滑條53,本實施例中滑條53有4個,周向均勻分布在第二滑塊5的外壁上,滑條53與第二滑塊 5軸向方向平行,所述外管3內壁上設有與滑條53相匹配的滑槽32,外管3與內管2發生相對滑動時,滑條53在滑槽32內滑動,為了減小滑條53與滑槽32之間的摩擦系數,所述的滑條 53上設有至少2個滾珠6,從而將滑條53與滑槽32之間的滑動摩擦改為滾動摩擦,減少摩擦力,減輕滑條53的磨損度。同理,為了減小第一滑塊4與內管2外壁之間的摩擦系數,本實施例第一滑塊4的內壁上設有降低第一滑塊與內管之間摩擦力的降阻機構,本實施例中降租機構為設在第一滑塊上的內壁上的多個滾珠6,從而將第一滑塊4與內管2外壁之間的滑動摩擦改為滾動摩擦,減少摩擦力,減輕第一滑塊4的磨損度。本領域技術人員,也可以想到在滑條53上設置軸向的安裝槽,安裝槽內設有安裝有多個滾珠6的滾珠安裝條,這樣安裝滾珠 6更方便,直接將安裝有滾珠6的滾珠安裝條直接卡到安裝槽內即可。
[0025]另外,由于本實施例中與第一卡扣部41扣接的是環形卡槽31,在不加以限位的情況下,第一滑塊4是可以轉動的,但是實際情況下,這種轉動容易造成第一卡扣部41與環形卡槽31之間產生摩損,長期以往容易導致第一卡扣部41尺寸變形從而脫離環形卡槽31,為了避免這一情況本實施例中對第一滑塊4進行改進,所述第一滑塊4遠離第二滑塊5的端面上徑向往外延伸有環形凸緣42,環形凸緣42很好的限位了第一滑塊4與外管3的軸向定位, 使其軸向方向的微小位移更小,另外所述第一滑塊4的外壁上設有防止第一滑塊4轉動的定位條43,所述定位條43插入所述滑槽32內,定位條43插入滑槽32后,讓第一滑塊4無法轉動, 使得第一卡扣部41不能在環形卡槽31內進行轉動,減輕磨損度。另外,拋開本實施例來說, 在升降機構沒有彈性限位圈20的情況下,當第一滑塊4滑動到第二滑塊5附近時,第一滑塊4 中的第一卡扣部41極易與滑條53產生物理干涉,所以也是要對第一卡扣部41進行轉動限位的,所以在不設計彈性限位圈20的情況下,利用定位條43與滑槽32定位,然后將第一卡扣部 41與滑條53相互錯開設置,也是避免第一滑塊4與第二滑塊5發生碰撞的一種方案。
[0026]實施例2:與實施例1的區別在于,本實施例中的降阻機構為設在第一滑塊4的內壁上的環形儲油槽45,設計環形儲油槽45后,潤滑油可臨時儲存在環形儲油槽45內,第一滑塊 4與內管2外壁滑動時,儲存在環形儲油槽45內的潤滑油可以起到潤滑作用,減小第一滑塊4 與內管2之間的摩擦力,環形儲油槽45還能降低潤滑油的流失,浪費率低,為了使得潤滑油能更好地進入到環形儲油槽45內,所述第一滑塊4中朝第二滑塊5方向的的端面與環形儲油槽45之間設有進油槽46,用戶只需在內管2的外壁上涂抹一定潤滑油,當第一滑塊4滑動在內管2外壁上時,潤滑油會自動沿進油槽46進入環形儲油槽45內。
[0027]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熟悉該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應該明白本實用新型包括但不限于附圖和上面【具體實施方式】中描述的內容。任何不偏離本實用新型的功能和結構原理的修改都將包括在權利要求書的范圍中。
【主權項】
1.一種升降柱用的短滑塊的改進結構,所述升降柱由至少兩個套管相互套接組成,每 兩個相互套接的套管中包括內管和外管,內管和外管之間設有第一滑塊和第二滑塊,所述 第一滑塊固定在外管的內壁底端并與內管滑動配合,所述第二滑塊固定在內管的外壁頂端 并與外管滑動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塊為環形結構,所述第一滑塊其中一端面朝第 二滑塊延伸有第一卡扣部,所述外管的內壁上設有與第一卡扣部扣接用的環形卡槽,所述 第一滑塊的內壁上設有減小第一滑塊與內管外壁之間摩擦力的降阻機構。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升降柱用的短滑塊的改進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降阻機 構包括設在所述第一滑塊的內壁的環形儲油槽。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升降柱用的短滑塊的改進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塊 中朝第二滑塊方向的的端面與環形儲油槽之間設有進油槽。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升降柱用的短滑塊的改進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降阻機 構包括設在所述第一滑塊的內壁上的多個滾珠。5.如權利要求1?4之一所述的一種升降柱用的短滑塊的改進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 第一滑塊遠離第二滑塊的端面上徑向往外延伸有環形凸緣,所述外管內壁設有軸向的滑 槽,所述第一滑塊的外壁上設有防止第一滑塊轉動的定位條,所述定位條插入所述滑槽內。6.如權利要求1?4之一所述的一種升降柱用的短滑塊的改進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 內管的外壁上設有為第一滑塊卡扣部在安裝時提供避讓空間的避讓部,所述避讓部為設在 內管外壁上的盲孔或者通孔。
【文檔編號】B66F3/10GK205603134SQ201620273716
【公開日】2016年9月28日
【申請日】2016年4月1日
【發明人】胡仁昌, 陸小健, 吳迪增, 黃占輝
【申請人】寧波海仕凱驅動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