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裝盒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包裝盒,包括:盒蓋和盒本體,盒蓋可合蓋在盒本體的上表面;盒本體上開設有設定寬度和設定深度的凹槽,凹槽為第一設定形狀,凹槽沿著盒本體的第一方向的兩側分別設置有用于固定盒本體的上表面的第一豎向支撐板和第二豎向支撐板,第一豎向支撐板和第二豎向支撐板上分別開設有第一卡位部和第二卡位部,在凹槽的邊角上對稱設置有一組第三卡位部;凹槽的底部設置有支撐托,在支撐托上靠近盒本體的第一邊緣設置有卡孔,卡孔為第二設定形狀。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設置的三個卡位部,將智能手環腕帶卡在凹槽中,在運輸過程中不會因顛簸而使智能手環腕帶變形,確保用戶在打開包裝盒后,智能手環腕帶的擺放仍具視覺美感。
【專利說明】
包裝盒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包裝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包裝盒。
【背景技術】
[0002]隨著科技的發展,智能手環作為一種新型智能穿戴設備,越來越多地出現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包裝盒作為包裝智能手環的附帶產品,可以使智能手環在運輸、攜帶和傳遞過程中更加安全和方便,并且也可以向人們展示手環的美觀性。現有技術中的智能手環的包裝盒通常只是將智能手環卡合在包裝盒中,由于智能手環在運輸過程中會被顛簸或者發生碰撞,進而導致智能手環被損壞,或者,會導致智能手環在包裝盒中的形狀發生變化,從而影響美觀。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針對上述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利于運輸、攜帶和傳遞的包裝盒。
[0004]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種包裝盒,包括盒蓋和盒本體,所述盒蓋可合蓋在所述盒本體的上表面;所述盒本體上開設有設定寬度和設定深度的凹槽,所述凹槽為第一設定形狀,所述凹槽沿著所述盒本體的第一方向的兩側分別設置有用于固定所述盒本體的上表面的第一豎向支撐板和第二豎向支撐板,所述第一豎向支撐板和所述第二豎向支撐板上分別開設有第一卡位部和第二卡位部,在所述凹槽的邊角上對稱設置有一組第三卡位部;所述凹槽的底部設置有支撐托,在所述支撐托上靠近所述盒本體的第一邊緣設置有卡孔,所述卡孔為第二設定形狀。
[0005]可選的,在所述支撐托上還對稱設置有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其中,與所述第一豎向支撐板連接的第一插接部可插入所述第一插孔中,與所述第二豎向支撐板連接的第二插接部可插入所述第二插孔中。
[0006]可選的,所述盒蓋包括:第一連接板和第二連接板;其中,所述第一連接板與所述第二連接板的一個側面粘接在一起。
[0007]可選的,所述盒本體包括:第一折疊板、第三連接板、第二折疊板、第四連接板、第一粘接板;
[0008]其中,所述第一折疊板、所述第三連接板、所述第二折疊板和所述第四連接板折為一體結構,并可折疊形成所述盒本體的腔體,所述凹槽位于所述腔體內,所述支撐托通過所述第一粘結板粘結到所述第一折疊板的內表面。
[0009]可選的,所述盒本體還包括第二粘結板,所述支撐托通過所述第二粘結板粘結到所述第二折疊板的內表面。
[0010]可選的,所述第一豎向支撐板、所述第一插接部、所述第二豎向支撐板、以及所述第二插接部均開設在所述第四連接板上。
[0011]可選的,所述盒本體還包括:第三折疊板、與所述第三折疊板連接的第一插接板、第四折疊板、與所述第四折疊板連接的第二插接板;其中,所述第一插接板可沿著所述第三連接板的內表面插入所述盒本體內部,所述第二插接板可沿著所述第三連接板的內表面插入所述盒本體內部。
[0012]可選的,所述第一折疊板的對稱兩端分別設置有第三插接部和第四插接部,所述第二折疊板的對稱兩端分別設置有第五插接部、第六插接部;其中,所述第三插接部與所述第六插接部均可沿著所述第三折疊板的內表面插入所述盒本體內部,所述第四插接部和所述第五插接部均可沿著所述第四折疊板的內表面插入所述盒本體的內部。
[0013]可選的,所述包裝盒還包括封口貼,所述封口貼粘接在所述盒蓋的外表面和所述第二折疊板的外表面上。
[0014]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0015]由上述實施例可知,本實用新型的設計巧妙,結構簡單,所述盒本體上開設有盛放智能手環腕帶的凹槽,在凹槽的兩側分別設置有固定所述盒本體的上表面的第一豎向支撐板和第二豎向支撐板,可確保包裝盒在運輸、攜帶、傳遞過程中不會被壓扁。此外,在第一豎向支撐板和第二豎向支撐板上分別開設的第一卡位部和第二卡位部、在凹槽的邊角上設置的一組第三卡位部,可以將智能手環腕帶完全固定在凹槽中,在運輸過程中不會因顛簸和碰撞而損壞智能手環腕帶或者使智能手環腕帶變形。同時,在凹槽的底部還設有支撐托,在所述支撐托上設置有用于固定智能手環腕帶上固定手環主體的表托的卡孔,在運輸過程中不會因顛簸和碰撞而損壞固定手環主體的表托。從而確保了包裝盒在被用戶打開之后,智能手環腕帶的擺放仍具視覺美感。
【附圖說明】
[0016]此處的附圖被并入說明書中并構成本說明書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并與說明書一起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的原理。
[0017]圖1為本實用新型根據一示例性實施例示出的一種包裝盒的立體圖;
[0018]圖2為本實用新型根據一示例性實施例示出的一種包裝盒的展開結構示意圖;
[0019]圖3為本實用新型根據一示例性實施例示出的一種盒本體的俯視圖;
[0020]圖4為本實用新型根據一示例性實施例示出的一種盒本體一側的截面圖;
[0021]圖5為本實用新型根據一示例性實施例示出的一種包裝盒的截面層狀示意圖;
[0022]圖6為本實用新型根據一示例性實施例示出的另一種包裝盒的立體圖。
[0023]附圖中的標記為:1_盒蓋、2-盒本體、3-凹槽、4-第一豎向支撐板、5-第一卡位部、6-第一插接部、7-第二豎向支撐板、8-第二卡位部、9-第二插接部、10-卡孔、11-第一插孔、12-第二插孔、13-第一連接板、14-第二連接板、15-第一折疊板、16-第三連接板、17-第二折疊板、18-第四連接板、19-第一粘接板、20-支撐托、21-第二粘接板、22-第三折疊板、23-第一插接板、24-第四折疊板、25-第二插接板、26-第三插接部、27-第四插接部、28-第五插接部、29-第六插接部、301至304-第三卡位部、31 -封口貼。
【具體實施方式】
[0024]這里將詳細地對示例性實施例進行說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圖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圖時,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圖中的相同數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實施例中所描述的實施方式并不代表與本申請相一致的所有實施方式。
[0025]參考圖1和圖2所示,包裝盒可以包括盒蓋I和盒本體2。
[0026]其中,盒蓋I可合蓋在盒本體2的上表面,盒本體2上開設有設定寬度和設定深度的凹槽3,凹槽3為第一設定形狀,凹槽3沿著盒本體2的第一方向的兩側分別設置有用于固定盒本體2的上表面的第一豎向支撐板4和第二豎向支撐板7,并且在第一豎向支撐板4和第二豎向支撐板7上還分別開設有第一卡位部5和第二卡位部8,在凹槽3的邊角上對稱設置有一組第三卡位部,如圖3所示的第三卡位部301、第三卡位部302、第三卡位部303、第三卡位部304,此外,在凹槽3的底部設置有支撐托20,在支撐托20上靠近所述盒本體的第一邊緣還設置有卡孔10,卡孔10為第二設定形狀。
[0027]在一實施例中,凹槽3的第一設定形狀和卡孔10的第二設定形狀可以與被盛放的產品形狀相匹配。以需要盛放的產品為智能手環腕帶進行示例性說明,當智能手環腕帶為圓形,并且固定手環主體的表托為圓形的情形下,凹槽3的第一設定形狀可以為圓形,卡孔10的第二設定形狀可以為橢圓形,此外,第二設定形狀的寬度與固定手環主體的表托的厚度可以相匹配。此外,當凹槽3盛放智能手環腕帶時,設定寬度與智能手環腕帶的寬度相匹配,設定深度與智能手環腕帶的厚度相匹配。在一實施例中,該包裝盒的盒蓋I和盒本體2可以由一張基板彎折組裝而成,該基板可以但不限于硬紙片等能夠彎折的片狀材質。
[0028]例如,智能手環腕帶盛放在包裝盒中,當智能手環腕帶的第一設定形狀為圓形的情形下,智能手環腕帶的直徑為6厘米,厚度為0.6厘米,則凹槽3的設定寬度可以為6厘米,設定深度可以為0.6厘米。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6厘米的設定寬度和0.6厘米的設定深度并不能形成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實用新型中的凹槽3的設定寬度與設定深度可以由需要盛放的產品(例如智能手環腕帶)的具體尺寸而定。
[0029]通過上述描述可知,本實用新型的包裝盒由于可以通過一張基板形成,因此結構簡單,成本低。由于凹槽3的兩側設置的第一豎向支撐板4和第二豎向支撐板7,可以固定盒本體2的上表面,因此可確保包裝盒在運輸、攜帶、傳遞過程中不會被壓扁。此外,在第一豎向支撐板4和第二豎向支撐板7上分別開設的第一卡位部5和第二卡位部8、以及在凹槽3的邊角上設置的一組第三卡位部301至304,可以將智能手環腕帶完全固定在凹槽3中,在運輸過程中不會因顛簸和碰撞而損壞智能手環腕帶或者使智能手環腕帶變形。同時,在凹槽3的底部還設有支撐托20,在支撐托20上設置有用于固定智能手環腕帶上固定手環主體的表托的卡孔10,在運輸過程中不會因顛簸和碰撞而損壞固定手環主體的表托。從而確保了包裝盒在被用戶打開之后,智能手環腕帶的擺放仍具視覺美感。
[0030]參見圖4所示,在一實施例中,再如圖2所示,在支撐托20上還對稱設置有第一插孔11和第二插孔12;其中,與第一豎向支撐板4連接的第一插接部6可插入第一插孔11中,與第二豎向支撐板7連接的第二插接部9可插入第二插孔12中。由于將第一插接部6和第二插接部9分別插入第一插孔11和第二插孔12中,可以將第一豎向支撐板4和第二豎向支撐板7固定在支撐托20上,確保包裝盒在運輸、攜帶、傳遞過程中不會被壓扁。
[0031]其中,所述“對稱設置有第一插孔11和第二插孔12”可以理解為:以與盒蓋I與盒本體2的交界線的垂直平分線為基準線的對稱位置設置有第一插孔11和第二插孔12。
[0032]在一實施例中,盒蓋I由第一連接板13與第二連接板14的一個側面粘接在一起組成。
[0033]在一實施例中,再如圖4所示,盒本體2包括依次連接的第一折疊板15、第三連接板16、第二折疊板17、第四連接板18、第一粘接板19;其中,第一折疊板15、第三連接板16、第二折疊板17和第四連接板18折為一體結構,并可折疊形成盒本體2的腔體,凹槽3位于盒本體2的腔體內,并且支撐托20通過第一粘結板19粘結到第一折疊板15的內表面。從而支撐托20被固定在腔體內,進而可固定凹槽3在腔體內的設定深度。
[0034]在一實施例中,再如圖4所示,盒本體2還包括第二粘結板21,支撐托20通過第二粘結板21粘結到第二折疊板17的內表面。由于第二粘結板21向下彎折被粘結到第二折疊板17的內表面,可以與第二折疊板17—起固定支撐托20,從而可確保支撐托20不會因運輸過程中的顛簸和碰撞而在腔體內上下晃動。
[0035]其中,圖4中所示的第二粘結板21位于支撐托20的下側,可替換地,第二粘結板21也可以位于支撐托20的上側,對第二粘結板21在第二折疊板17的粘接位置并不做限定。
[0036]在一實施例中,再如圖2所示,第四連接板18的兩端還分別設有第三折疊板22和第四折疊板24,并且第三折疊板22遠離第四連接板18的一端連接有第一插接板23,第四折疊板24遠離第四連接板18的另一端連接有第二插接板25,其中,第一插接板23可沿著第三連接板16的內表面插入盒本體2內部,第二插接板25可沿著第三連接板16的內表面插入盒本體2內部。由于第一插接板23和第二插接板25可支撐盒本體2的下表面,因此可以確保包裝盒在運輸、攜帶、傳遞過程中不會被壓扁。并且,第一豎向支撐板4、第二豎向支撐板7、第一插接部6和第二插接部9均可以在第四連接板18上開設而成,以降低包裝盒的成本。
[0037]在一實施例中,第一折疊板15的對稱兩端還分別設置有第三插接部26和第四插接部27,第二折疊板17的對稱兩端還分別設置有第五插接部28、第六插接部29;其中,第三插接部26與第六插接部29均可沿著第三折疊板22的內表面插入盒本體2內部,第四插接部27和第五插接部28均可沿著第四折疊板24的內表面插入盒本體2的內部。由于第三插接部26、第四插接部27、第五插接部28以及第六插接部29可以支撐盒本體2的上下兩個表面,因此可以確保包裝盒在運輸、攜帶、傳遞過程中不會被壓扁。
[0038]參見圖5所示,為包裝盒的截面層狀示意圖,第一層為第二連接板14,第二層為第一連接板13,第三層為第四連接板18,第四層為支撐托20,第五層為第三連接板16。例如,以包裝盒的整體厚度20毫米為例進行示例性說明,第二連接板14、第一連接板13、第四連接板18、支撐托20、以及第三連接板16的厚度均為I毫米,并且支撐托與盒本體2的下表面距離為5毫米,則凹槽3的設定深度為6毫米。
[0039]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是,圖5所示的層狀結構僅為了示意上述連接板、支撐托、以及凹槽之間的位置關系,其厚度的示意不能形成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0040]在一實施例中,參見圖6所示,包裝盒的盒蓋I和盒本體2可以由封口貼31進行封閉,封口貼31粘接在盒蓋I的外表面和第二折疊板17的外表面上。在傳輸、攜帶、傳遞過程中,盒蓋I和盒本體2不會處于打開狀態。
[0041]相比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設計巧妙,結構簡單,并且使用也方便。在盒本體2上開設有盛放智能手環腕帶的凹槽3,在凹槽3的兩側分別設置有固定盒本體2的上表面的第一豎向支撐板4和第二豎向支撐板7,可確保包裝盒在運輸、攜帶、傳遞過程中不會被壓扁。此夕卜,在第一豎向支撐板4和第二豎向支撐板7上分別開設的第一卡位部5和第二卡位部8、以及在凹槽3的邊角上設置的一組第三卡位部301至304,可以將智能手環腕帶完全固定在凹槽3中,在運輸過程中不會因顛簸和碰撞而損壞智能手環腕帶或者使智能手環腕帶變形。同時,在凹槽3的底部還設有支撐托20,在支撐托20上設置有用于固定智能手環腕帶上固定手環主體的表托的卡孔10,在運輸過程中不會因顛簸和碰撞而損壞固定手環主體的表托。從而確保了包裝盒在被用戶打開之后,智能手環腕帶的擺放仍具視覺美感。
[0042]以上述為本實用新型最佳實施方式的舉例,其中未詳細述及的部分均為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的公知常識。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以權利要求的內容為準,任何基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啟示而進行的等效變換,也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包裝盒,包括盒蓋和盒本體,其特征在于,所述盒蓋可合蓋在所述盒本體的上表面;所述盒本體上開設有設定寬度和設定深度的凹槽,所述凹槽為第一設定形狀,所述凹槽沿著所述盒本體的第一方向的兩側分別設置有用于固定所述盒本體的上表面的第一豎向支撐板和第二豎向支撐板,所述第一豎向支撐板和所述第二豎向支撐板上分別開設有第一卡位部和第二卡位部,在所述凹槽的邊角上對稱設置有一組第三卡位部;所述凹槽的底部設置有支撐托,在所述支撐托上靠近所述盒本體的第一邊緣設置有卡孔,所述卡孔為第二設定形狀。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包裝盒,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撐托上還對稱設置有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其中,與所述第一豎向支撐板連接的第一插接部可插入所述第一插孔中,與所述第二豎向支撐板連接的第二插接部可插入所述第二插孔中。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包裝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蓋包括:第一連接板和第二連接板;其中,所述第一連接板與所述第二連接板的一個側面粘接在一起。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包裝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本體包括:第一折疊板、第三連接板、第二折疊板、第四連接板、第一粘接板; 其中,所述第一折疊板、所述第三連接板、所述第二折疊板和所述第四連接板折為一體結構,并可折疊形成所述盒本體的腔體,所述凹槽位于所述腔體內,所述支撐托通過所述第一粘結板粘結到所述第一折疊板的內表面。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包裝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本體還包括第二粘結板,所述支撐托通過所述第二粘結板粘結到所述第二折疊板的內表面。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包裝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豎向支撐板、所述第一插接部、所述第二豎向支撐板、以及所述第二插接部均開設在所述第四連接板上。7.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包裝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本體還包括:第三折疊板、與所述第三折疊板連接的第一插接板、第四折疊板、與所述第四折疊板連接的第二插接板;其中,所述第一插接板可沿著所述第三連接板的內表面插入所述盒本體內部,所述第二插接板可沿著所述第三連接板的內表面插入所述盒本體內部。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包裝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疊板的對稱兩端分別設置有第三插接部和第四插接部,所述第二折疊板的對稱兩端分別設置有第五插接部、第六插接部;其中,所述第三插接部與所述第六插接部均可沿著所述第三折疊板的內表面插入所述盒本體內部,所述第四插接部和所述第五插接部均可沿著所述第四折疊板的內表面插入所述盒本體的內部。9.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包裝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裝盒還包括封口貼,所述封口貼粘接在所述盒蓋的外表面和所述第二折疊板的外表面上。
【文檔編號】B65D5/50GK205499591SQ201620160775
【公開日】2016年8月24日
【申請日】2016年3月2日
【發明人】李媛, 羅菁菁, 王雨
【申請人】北京順源開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