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于起重的滑輪組件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用于起重的滑輪組件。所述滑輪組件包括:滑輪、滑輪輪軸和滑輪殼體,其中,所述滑輪可轉動地配置于所述滑輪輪軸上;所述滑輪殼體包括第一側壁和第二側壁,所述第一側壁與所述第二側壁相對;以及所述滑輪輪軸傾斜地配置于所述第一側壁和所述第二側壁之間,從而當被用于起重時,所述滑輪平行于地面的弦與所述第一側壁和所述第二側壁相交。因此,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滑輪組件可提高起重機的起升高度,且具有易于實現、使用壽命長的優點。
【專利說明】
一種用于起重的滑輪組件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起重機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于起重的滑輪組件。
【背景技術】
[0002]滑輪組是起重機實現重物起升的重要部件,其一方面可提高起重機的起升能力,另一方面可改變起升力的方向。在起升重物的過程中,繩索依次繞過滑輪組中的各個滑輪,從而通過卷筒收放所述繩索以實現重物的上下運動。
[0003]如圖1所示,現有的滑輪組通常包括定滑輪組10和動滑輪組20,所述定滑輪組10包括定滑輪11和定滑輪輪軸12,所述定滑輪11通過軸承可轉動地配置于所述定滑輪輪軸12上;所述動滑輪組20包括動滑輪21和動滑輪輪軸22,所述動滑輪21通過軸承可轉動地配置于所述動滑輪輪軸22上。繩索30依次繞過定滑輪11和動滑輪21,從而可通過拉動所述繩索30,以提升所述動滑輪組20及懸掛于其上的重物(未示出)。
[0004]根據行業標準,起重機繩索的傾斜角最大為4°。例如,圖1中所示的繩索30從定滑輪11過渡至動滑輪21時,或從動滑輪21過渡至定滑輪11時,所述定滑輪11與所述動滑輪21之間的繩索段的傾斜角度不能超過4°,即圖1所示的α?和α2最大為4°。換句話說,所述繩索30需要盡量筆直地從一個滑輪過渡至另一個滑輪。為了滿足這一要求,可通過增加定滑輪組10與動滑輪組20之間的距離以減小繩索30的傾斜角。但是,所述距離的增加會限制動滑輪組20被提升的高度,從而會降低起重機的起升高度。
[0005]因而,需要一種可用于起重的滑輪組件,其可提高起重機的起升高度,且易于實現,使用壽命長。
【實用新型內容】
[0006]本實用新型解決的問題是提供一種可用于起重的滑輪組件,其可提高起重機的起升高度,且易于實現,使用壽命長。
[0007]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用于起重的滑輪組件,其包括:滑輪、滑輪輪軸和滑輪殼體,其中,所述滑輪可轉動地配置于所述滑輪輪軸上;所述滑輪殼體包括第一側壁和第二側壁,所述第一側壁與所述第二側壁相對;以及所述滑輪輪軸傾斜地配置于所述第一側壁和所述第二側壁之間,從而當被用于起重時,所述滑輪平行于地面的弦與所述第一側壁和所述第二側壁相交。
[0008]可選的,所述滑輪輪軸包括第一端部、第二端部和主體部;所述主體部延伸于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之間,且與所述第一端部及所述第二端部不共軸;所述主體部適于所述滑輪可轉動地配置于其上并與其垂直;以及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適于分別固定于所述第一側壁和所述第二側壁上,以將所述主體部傾斜地置于所述第一側壁和所述第二側壁之間。
[0009]可選的,所述第一側壁上形成有第一卡槽或第一容納孔,用于將所述第一端部限制于內,以將所述第一端部固定于所述第一側壁上;所述第二側壁上形成有第二卡槽或第二容納孔用于將所述第二端部限制于內,以將所述第二端部固定于所述第一側壁上。
[0010]可選的,所述第一端部垂直于所述第一側壁,所述第二端部垂直于所述第二側壁。
[0011]可選的,所述第一端部、所述第二端部和所述主體部為一體成型結構。
[0012]可選的,所述滑輪輪軸可拆卸地安裝于所述第一側壁和所述第二側壁之間。
[0013]可選的,所述滑輪輪軸包括第一端部、第二端部和主體部;所述主體部延伸于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之間,且與所述第一端部及所述第二端部不共軸;所述第一側壁上配置有第一安裝孔,所述第二側壁上配置有第二安裝孔;以及所述第一安裝孔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端部的尺寸,所述第二安裝孔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端部的尺寸,從而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適于可拆卸地置于所述第一安裝孔和所述第二安裝孔內。
[0014]可選的,所述滑輪組件進一步包括第一鎖緊板和第二鎖緊板,分別設置在所述第一側壁的外側和所述第二側壁的外側,所述第一端部適于從所述第一安裝孔穿出所述第一側壁以與所述第一鎖緊板接洽,從而被所述第一鎖緊板固定于所述第一側壁上;以及所述第二端部適于從所述第二安裝孔穿出所述第二側壁以與所述第二鎖緊板接洽,從而被所述第二鎖緊板固定于所述第二側壁上。
[0015]可選的,所述第一鎖緊板與所述第一端部通過過盈配合、螺紋連接或卡扣連接的方式接洽。
[0016]可選的,所述第二鎖緊板與所述第二端部通過過盈配合、螺紋連接或卡扣連接的方式接洽。
[0017]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具有以下優點:
[0018]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滑輪組件中,滑輪輪軸被傾斜地配置于滑輪殼體的第一側壁和第二側壁之間,相應的,與所述滑輪輪軸同軸的滑輪也被傾斜地配置于所述第一側壁和所述第二側壁之間,而且當所述滑輪被用于起重時,其平行于地面的弦與所述第一側壁和所述第二側壁相交。從而,當所述滑輪組件被應用于起重機以起升重物時,傾斜配置的滑輪可減小繩索的傾斜角度,從而提高起重機的起升高度。
[0019]進一步的,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滑輪輪軸配置成彎折結構,具體地,所述滑輪輪軸的主體部與位于其兩端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不共軸。從而當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固定于所述第一側壁和所述第二側壁上時,所述主體部即被傾斜地配置于所述第一側壁和所述第二側壁之間。因此,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滑輪組件中,易于實現滑輪的傾斜配置。另外,所述滑輪輪軸還可配置成使得所述第一端部與所述第一側壁垂直,所述第二端部與所述第二側壁垂直,以簡化所述滑輪輪軸的安裝。
[0020]進一步的,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滑輪輪軸還可配置成適于可拆卸地配置于所述第一側壁和所述第二側壁上。因而,便于更換滑輪組件中易于失效的滑輪和滑輪輪軸,從而提高滑輪組件的使用壽命。
【附圖說明】
[0021 ]圖1是現有滑輪組的工作示意圖;
[0022]圖2是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實施例的滑輪組件以XOY坐標面為視角的截面結構示意圖;
[0023]圖3是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實施例的滑輪組件以XOZ坐標面為視角的工作原理示意圖;
[0024]圖4是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實施例的滑輪組件以XOY坐標面為視角的截面結構示意圖;
[0025]圖5是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實施例的滑輪組件以YOZ坐標面為視角的結構示意圖;以及
[0026]圖6是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實施例的滑輪組件以XOZ坐標面為視角的截面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7]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滑輪組件中,滑輪輪軸被傾斜地配置于滑輪殼體的第一側壁和第二側壁之間,相應的,與所述滑輪輪軸同軸的滑輪也被傾斜地配置于所述第一側壁和所述第二側壁之間,而且當所述滑輪被用于起重時,其平行于地面的弦與所述第一側壁和所述第二側壁相交。從而,當所述滑輪組件被應用于起重機以起升重物時,傾斜配置的滑輪可減小繩索的傾斜角度,從而提高起重機的起升高度。所述弦是指所述滑輪的圓盤的圓周上任意兩點的連線(例如,圖6所示的虛線)。具體地說,本領域技術人員可理解的是,所述滑輪的側面(即所述滑輪的所述圓盤的側面)具有圓形外緣(即圓盤的所述圓周),其中連接所述圓形外緣上任意兩點的線段即為所述滑輪的所述弦。過所述圓形外緣圓心的弦即為其直徑。
[0028]另外,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滑輪輪軸配置成彎折結構,具體地,所述滑輪輪軸的主體部與位于其兩端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不共軸。從而當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固定于所述第一側壁和所述第二側壁上時,所述主體部即被傾斜地配置于所述第一側壁和所述第二側壁之間。因此,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滑輪組件中,易于實現滑輪的傾斜配置。另夕卜,所述滑輪輪軸還可配置成使得所述第一端部與所述第一側壁垂直,所述第二端部與所述第二側壁垂直,以簡化所述滑輪輪軸的安裝。
[0029]另外,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滑輪輪軸還可配置成適于可拆卸地配置于所述第一側壁和所述第二側壁上。因而,便于更換滑輪組件中易于失效的滑輪和滑輪輪軸,從而提高滑輪組件的使用壽命。
[0030]為使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優點能夠更為明顯易懂,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做詳細的說明。
[0031]圖2示出了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實施例的滑輪組件100以XOY坐標面為視角的結構示意圖。所述滑輪組件100包括滑輪101、滑輪輪軸102和滑輪殼體103。其中,所述滑輪101可轉動地安裝于所述滑輪輪軸102上,所述滑輪輪軸102固定于所述滑輪殼體103上。
[0032]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滑輪101通過軸承1011被可轉動地配置于所述滑輪輪軸102上。所述滑輪101的外周面上形成有繩槽1012,所述繩槽1012適于將繩索容納于其內,從而當繩索繞過所述滑輪101的外周面時,可防止所述繩索脫離所述滑輪101,從而避免潛在事故的發生。所述軸承1011可以為滾動軸承或滑動軸承。所述滑輪輪軸102上可配置有一個或多個的所述滑輪101,本實施例中以一個滑輪101為例進行闡釋,但這不應看作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0033]所述滑輪輪軸102傾斜地固定于所述滑輪殼體103上。具體地,如圖2所示,所述滑輪輪軸102包括第一端部1021、第二端部1022和主體部1023。所述第一端部1021和所述第二端部1022分別位于所述主體部1023的兩端。所述主體部1023延伸于所述第一端部1021和所述第二端部1022之間,且所述主體部1023與所述第一端部1021和所述第二端部1022不共軸。換句話說,所述主體部1023的中軸線與所述第一端部1021的中軸線之間形成夾角β?,所述主體部1023的所述中軸線與所述第二端部1022的中軸線之間形成夾角β2,其中,0° <β1<90°且0°<β2<90°。所述滑輪殼體103包括第一側壁1031和第二側壁1032,所述第一側壁1031和所述第二側壁1032相對配置,且所述第一側壁1031平行于所述第二側壁1032。所述滑輪輪軸102的所述第一端部1021和所述第二端部1022分別固定于所述滑輪殼體103的所述第一側壁1031和所述第二側壁1032上,且所述第一端部1021垂直于所述第一側壁1031,所述第二端部1022垂直于所述第二側壁1032。因此,所述滑輪輪軸102的所述主體部1023與所述第一側壁1031和所述第二側壁1032的夾角分別為第一夾角和第二夾角,其中,所述第一夾角為β?的余角,所述第二夾角為β2的余角。如此一來,所述滑輪輪軸102的所述主體部1023即被傾斜地配置于所述第一側壁1031和所述第二側壁1032上。
[0034]因此,同軸配置于所述滑輪輪軸102上的滑輪103也被傾斜地配置于所述第一側壁1031和所述第二側壁1032之間。另外,當所述滑輪101被用于起重時,其平行于地面的弦與所述第一側壁1031和所述第二側壁1032相交。值得注意的是,此處所述的地面為水平平面。所述滑輪101的所述弦與所述第一側壁1031和所述第二側壁1032相交是指,所述弦的延長線與所述第一側壁1031和所述第二側壁1032相交。
[0035]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主體部1023與所述第一端部1021之間的夾角β?與所述主體部1023與所述第二端部1022之間的夾角β2相等。所述滑輪殼體103的所述第一側壁1031和所述第二側壁1032平行。此時,所述滑輪輪軸102的所述主體部1023與所述滑輪殼體103的所述第一側壁1031之間形成的第一夾角等于所述滑輪輪軸102的所述主體部1023與所述滑輪殼體103的所述第二側壁1032之間形成的第二夾角。
[0036]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第一端部1021、所述第二端部1022和所述主體部1023—體成型而成,即所述滑輪輪軸102為一體成型結構,從而增強所述滑輪輪軸102的強度。
[0037]由此可以看出,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滑輪組件100中,所述滑輪輪軸102被配置成彎折結構,即其主體部1023與所述第一端部1021及所述第二端部1022不共軸。從而通過將所述第一端部1021和所述第二端部1022分別垂直地固定于所述第一側壁1031和所述第二側壁1032上,即可把所述主體部1023傾斜地配置于所述第一側壁1031和所述第二側壁1032之間。因此,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滑輪組件,易于實現滑輪的傾斜布置。
[0038]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滑輪輪軸102也可為筆直結構,即所述主體部1023與所述第一端部1021及所述第二端部1022共軸。此時,所述第一端部1021和所述第二端部1022分別傾斜地而不是垂直地固定于所述第一側壁1031和所述第二側壁1032上。
[0039]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側壁1031上形成有第一卡槽或第一容納孔,所述第一端部1021適于與所述第一側壁1031上的所述第一卡槽或所述第一容納孔過盈配合,從而所述第一端部1021的轉動和移動受到所述第一卡槽或所述第一容納孔的阻礙。換句話說,所述第一卡槽和所述第一容納孔適于將所述第一端部1021限制于其內,從而所述第一端部1021被固定于所述第一側壁1031上。類似的,所述第二側壁1032上也形成有第二卡槽或第二容納孔,所述第二端部1022適于與所述第二側壁1032上的所述第二卡槽或所述第二容納孔過盈配合,從而所述第二端部1022的轉動和移動受到該卡槽的阻礙。換句話說,所述第二卡槽和所述第二容納孔適于將所述第二端部1022限制于其內,從而所述第二端部1022被固定于所述第二側壁1032上。
[0040]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第一端部1021可配置成三角形、矩形、五邊形等規則形狀,也可配置成不規則形狀。類似的,所述第二端部1022也可配置成三角形、矩形、五邊形等規則形狀或不規則形狀。相應的,用于阻礙所述第一端部1021運動和轉動的所述第一卡槽或所述第一容納孔也可配置成三角形、矩形、五邊形等規則形狀,或不規則形狀。用于阻礙所述第二端部1022運動和轉動的所述第二卡槽或所述容納孔也可配置成三角形、矩形或五邊形等規則形狀,或不規則形狀。另外,所述第一容納孔可以為通孔也可以為盲孔,所述第二容納孔可以為通孔也可以為盲孔。
[0041]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些實施例中,沿Y軸方向,所述主體部1023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卡槽(或所述第一容納孔)和所述第二卡槽(或所述第二容納孔)的尺寸,從而,當所述第一端部1021和所述第二端部1022分別置于所述第一卡槽(或所述第一容納孔)和所述第二卡槽(或所述第二容納孔)內時,所述主體部1023與所述第一端部1021的連接部抵設于所述第一側壁1031上,所述主體部1023與所述第二端部1022的連接部抵設于所述第二側壁1032上。因此,所述滑輪輪軸102沿X軸的移動受到所述主體部1023的阻礙,從而增強所述滑輪輪軸102的穩定性。
[0042]由于所述滑輪101可轉動地配置于所述滑輪輪軸102的所述主體部1023上,即所述滑輪101與所述主體部1023共軸,另外,所述滑輪輪軸102的所述主體部1023傾斜的配置于所述第一側壁1031和所述第二側壁1032之間。因此,所述滑輪101也被傾斜地配置于所述第一側壁1031和所述第二側壁1032之間,而且當所述滑輪101被用于起重時,其平行于地面的弦與所述第一側壁1031和所述第二側壁1032相交。如此一來,當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滑輪組件100被用于起重機以提升重物時,傾斜設置的滑輪101可其減小繩索的傾斜角,從而提高起重機的起升高度。
[0043]圖3示出了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實施例提供的所述滑輪組件100被用于提升重物時的工作原理示意圖。具體地,繩索60依次繞過第一滑輪40、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所述滑輪101以及第二滑輪50。所述繩索60與所述滑輪101的外周面(即繩槽1012的表面,參考圖2)的切點分別界定為Al和A2,所述繩索60與所述第一滑輪40的外周面的切點分別界定為BI和B2,所述繩索60與所述第二滑輪50的外周面的切點分別界定為Cl和C2。值得注意的是,此處所述的切點是指,繩索60進入或脫離滑輪(例如,所述繩輪101、所述第一滑輪40或所述第二滑輪50)時的臨界點。具體地說,以圖3所展示的角度觀察,所述繩索60從背面的切點B2進入所述第一滑輪40,并繞過第一定滑輪40從正面的切點BI脫離所述第一滑輪40以進入所述滑輪101。類似的,所述繩索60從所述切點Al進入所述滑輪101,然后繞過所述滑輪101從所述切點A2脫離所述第一滑輪101以進入所述第二滑輪50。所述繩索60從背面的切點C2進入所述第二滑輪50并從正面的切點Cl脫離所述第二滑輪50。相應的,所述繩索60的傾斜角是指所述繩索60從一個滑輪進入另一個滑輪時的傾斜角,即所述繩索60延伸于相鄰兩切點之間的繩索段與Z軸之間的夾角,例如圖3所示的夾角γ I和γ 2。此處所述及的相鄰切點是指,沿X軸方向,距離最近的且位于不同滑輪上的兩個切點,例如,所述切點BI和所述切點Al,所述切點Α2和所述切點C2。
[0044]繼續參考圖3所示,所述第一滑輪40和所述第二滑輪50共軸,且其中軸線平行于XOZ坐標面,因此,所述繩索60與所述第一滑輪40的切點BI和B2在XOZ坐標面上的投影大體重合,所述繩索60與所述第二滑輪50的切點Cl和C2在XOZ坐標面上的投影也大體重合。
[0045]另外,由于所述滑輪101傾斜地配置于所述第一側壁1031和所述第二側壁1032之間,而且當所述滑輪101被用于起重時,其平行于地面的弦與所述第一側壁1031和所述第二側壁1032相交。因此,所述繩索60與所述滑輪101的切點Al和A2在XOZ坐標面上的投影不重合。如此一來,沿X軸方向,相鄰兩切點(例如,所述切點BI和所述切點Al,所述切點A2和所述切點C2)之間的距離減小,因此所述繩索60的傾斜角也隨之減小。
[0046]另外,值得注意的,在具體應用中,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滑輪組件100可被用作定滑輪,也可被用作動滑輪。
[0047]圖4至圖6示出了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的滑輪組件200以不同坐標面為視角的結構示意圖,其中,圖4以XOY為視角,圖5以YOZ坐標面為視角,圖6以XOZ坐標面為視角。所述滑輪組件200包括滑輪201、滑輪輪軸202和滑輪殼體203。
[0048]所述滑輪201可轉動地配置于所述滑輪輪軸202上,所述滑輪201的結構可參考第一實施例中所述滑輪101的相關描述,此處不再贅述。
[0049]所述滑輪輪軸202包括第一端部2021、第二端部2022和主體部2023。其中,所述主體部2023延伸于所述第一端部2021和所述第二端部2022之間,且所述主體部2023與所述第一端部2021和所述第二端部2022不共軸。
[0050]所述滑輪殼體203包括第一側壁2031和第二側壁2032,所述第一側壁2031與所述第二側壁2032相對設置,且所述第一側壁2031平行于所述第二側壁2032。
[0051]所述滑輪輪軸202適于可拆卸地且傾斜地配置于所述滑輪殼體203上。具體地,所述滑輪殼體203的所述第一側壁2031上形成有第一安裝孔20311,所述第二側壁2032上形成有第二安裝孔20321。所述第一安裝孔20311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端部2021的尺寸,所述第二安裝孔20321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端部2022的尺寸。從而,所述滑輪輪軸102的所述第一端部1021和所述第二端部1022可分別置于所述第一安裝孔20311和所述第二安裝孔20321上,進而把所述滑輪輪軸102安裝于所述第一側壁2031和所述第二側壁2032上。或者,所述滑輪輪軸102的所述第一端部1021和所述第二端部1022可分別脫離所述第一安裝孔20311和所述第二安裝孔20321,進而把所述滑輪輪軸102從所述第一側壁2031和所述第二側壁2032上卸下。
[0052]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裝孔20311沿Y軸方向的尺寸配置成大于所述第一端部2021沿Y軸的尺寸,所述第二安裝孔20321沿Y軸方向的尺寸配置成大于所述第二端部2022沿Y軸的尺寸。在另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裝孔20311沿Z軸方向的尺寸配置成大于所述第一端部2021沿Z軸的尺寸,所述第二安裝孔20321沿Z軸方向的尺寸配置成大于所述第二端部2022沿Z軸的尺寸。因此,當所述第一端部2021和所述第二端部2022分別置于所述第一安裝孔20311和所述第二安裝孔20321內時,因安裝孔(即所述第一安裝孔20311和所述第二安裝孔20321)的尺寸大于相應端部(即所述第一端部2021和所述第二端部2022)的尺寸,所述滑輪輪軸202可相對于所述滑輪殼體203移動,這在滑輪組件200的正常使用中是不允許的。
[0053]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些實施例中,沿Y軸方向,所述主體部2023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安裝孔20311和所述第二安裝孔20321的尺寸,從而,當所述第一端部2021和所述第二端部2022分別置于所述第一安裝孔20311和所述第二安裝孔20321內時,所述主體部2023與所述第一端部2021的連接部抵設于所述第一側壁2031上,所述主體部2023與所述第二端部2022的連接部抵設于所述第二側壁2032上。因此,所述滑輪輪軸202沿X軸的移動是受到阻礙的。此時,只需要進一步提供額外的部件用于限制所述滑輪輪軸202沿Y軸和Z軸的移動即可。
[0054]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中,所述滑輪組件200還進一步包括緊固件204,所述緊固件204適于至少限制所述滑輪輪軸202沿Y軸和Z軸的移動。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緊固件204包括第一鎖緊板2041和第二鎖緊板2042,其中,所述第一鎖緊板2041適于將所述第一端部2021固定于所述第一側壁2031上,所述第二鎖緊板2042適于將所述第二端部2022固定于所述第二側壁2032上。
[0055]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鎖緊板2041上設置有第一鎖緊槽(未示出),所述第一鎖緊槽適于與所述第一端部2021接洽,以限制所述第一端部2021的轉動,以及沿Y軸和Z軸的運動(相對于第一側壁2031)。所述第一鎖緊槽和所述第一端部2021可通過過盈配合、螺紋連接、卡扣連接等方式接洽,以限制所述第一端部2021的轉動和移動。另外,所述第一鎖緊板2041可通過例如螺絲、螺栓等連接件被固定于所述第一側壁301上。如此一來,所述第一端部2021即可被固定于所述第一側壁2031上。類似的,所述第二鎖緊板2042上形成有第二鎖緊槽,通過所述第二鎖緊槽和所述第二端部2022的配合,所述第二端部2022可被所述第二鎖緊板2042固定于所述第二側壁2032上。
[0056]值得注意的是,所述第一端部2021沿X軸方向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安裝壁2031上的所述第一安裝孔20311沿X軸方向的尺寸,從而當所述第一端部2021配置于所述第一安裝孔20311內時,其可部分地露出所述第一側壁2031,以適于與所述第一鎖緊板2041配合。類似的,所述第二端部2022沿X軸方向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安裝壁2032上的所述第二安裝孔20321沿X軸方向的尺寸,從而當所述第二端部2022配置于所述第二安裝孔20321內時,其可部分地露出所述第二側壁2032,以適于與所述第二鎖緊板2042配合。
[0057]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第一端部2021可配置成三角形、矩形或五邊形等界面形狀。相應的,所述第一鎖緊板2042的所述第一鎖緊槽也可配置成三角形、矩形或五邊形等。類似的,所述第二端部2022以及所述第二鎖緊板2042的所述第二鎖緊槽也可配置成三角形、矩形或五邊形等。
[0058]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鎖緊板2041可配置成圓形、矩形、梯形、五邊形或六邊形等。類似的,所述第二鎖緊板2042也可配置成圓形、矩形、梯形、五邊形或六邊形等。
[0059]由此可以看出,在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中,所述滑輪組件的所述滑輪輪軸(例如,所述滑輪輪軸202)還適于可拆卸地安裝于滑輪殼體(例如,所述滑輪殼體203)上。因此,便于所述滑輪或所述滑輪輪軸的更換,進而可提高滑輪組件的使用壽命。另外,本實用新型的滑輪輪軸還可被應用于不同的起重機上。而且即使承載所述滑輪輪軸的滑輪殼體的厚度有所變化時,只要能保證滑輪輪軸的兩端(例如,所述第一端部2021和所述第二端部2022)可穿過相應的側壁(例如,所述第一側壁2031和所述第二側壁2032)以所述緊固件(例如,所述第一鎖緊板2041和所述第二鎖緊板2042)接洽,即不會影響所述滑輪和滑輪輪軸的正常使用。因而,本實用新型的滑輪組件中的滑輪輪軸及其上的滑輪還具有適應性強,可被應用于不同起重機上的優點。
[0060]雖然本實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實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領域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內,均可作各種更動與修改,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當以權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圍為準。
【主權項】
1.一種用于起重的滑輪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滑輪、滑輪輪軸和滑輪殼體,其中,所述滑輪可轉動地配置于所述滑輪輪軸上;所述滑輪殼體包括第一側壁和第二側壁,所述第一側壁與所述第二側壁相對;以及所述滑輪輪軸傾斜地配置于所述第一側壁和所述第二側壁之間,從而當被用于起重時,所述滑輪平行于地面的弦與所述第一側壁和所述第二側壁相交。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滑輪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輪輪軸包括第一端部、第二端部和主體部;所述主體部延伸于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之間,且與所述第一端部及所述第二端部不共軸;所述主體部適于所述滑輪可轉動地配置于其上并與其垂直;以及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適于分別固定于所述第一側壁和所述第二側壁上,以將所述主體部傾斜地置于所述第一側壁和所述第二側壁之間。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滑輪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側壁上形成有第一卡槽或第一容納孔,用于將所述第一端部限制于內,以將所述第一端部固定于所述第一側壁上;所述第二側壁上形成有第二卡槽或第二容納孔用于將所述第二端部限制于內,以將所述第二端部固定于所述第一側壁上。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滑輪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部垂直于所述第一側壁,所述第二端部垂直于所述第二側壁。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滑輪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部、所述第二端部和所述主體部為一體成型結構。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滑輪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輪輪軸可拆卸地安裝于所述第一側壁和所述第二側壁之間。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滑輪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輪輪軸包括第一端部、第二端部和主體部;所述主體部延伸于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之間,且與所述第一端部及所述第二端部不共軸;所述第一側壁上配置有第一安裝孔,所述第二側壁上配置有第二安裝孔;以及所述第一安裝孔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端部的尺寸,所述第二安裝孔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端部的尺寸,從而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適于可拆卸地置于所述第一安裝孔和所述第二安裝孔內。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滑輪組件,其特征在于,進一步包括第一鎖緊板和第二鎖緊板,分別設置在所述第一側壁的外側和所述第二側壁的外側,所述第一端部適于從所述第一安裝孔穿出所述第一側壁以與所述第一鎖緊板接洽,從而被所述第一鎖緊板固定于所述第一側壁上;以及所述第二端部適于從所述第二安裝孔穿出所述第二側壁以與所述第二鎖緊板接洽,從而被所述第二鎖緊板固定于所述第二側壁上。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滑輪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鎖緊板與所述第一端部通過過盈配合、螺紋連接或卡扣連接的方式接洽。10.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滑輪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鎖緊板與所述第二端部通過過盈配合、螺紋連接或卡扣連接的方式接洽。
【文檔編號】B66D1/28GK205419625SQ201521084399
【公開日】2016年8月3日
【申請日】2015年12月23日
【發明人】米蔻·瑞塔拉
【申請人】科尼集團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