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電梯轎廂升降裝置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電梯轎廂升降裝置,包括升降機構和轎廂,升降機構包括左懸梁、右懸梁、支撐機構、曳引機、繩頭板、兩個定滑輪、及一端與繩頭板連接的鋼絲繩;支撐機構包括前橫梁、后橫梁、及動滑輪;鋼絲繩依次經過后橫梁兩端的動滑輪、右懸梁上的兩個定滑輪及前橫梁兩端的動滑輪,并與曳引機連接;電梯井內壁中設有與曳引機電連接的蓄電池、及相互連接的供電器與外磁芯繞組,轎廂頂部設有相互連接的集電器與內磁芯繞組,集電器與蓄電池電連接;轎廂頂部開設有一通槽,在通槽中安裝有一鎖定機構,鎖定機構包括相互連接的驅動器與鎖桿,驅動器與集電器電連接。該電梯轎廂升降裝置,不但減少了耗電量,而且減少了事故的發生,保障了人身安全。
【專利說明】
一種電梯轎廂升降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電梯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電梯轎廂升降裝置。
【背景技術】
[0002]電梯是一種以電動機為動力的垂直升降機,其主要作用就是承載人或物品上升或下降,因此,電梯的升降裝置是電梯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0003]在現有電梯升降裝置中,鋼絲繩直接與轎廂頂連接,鋼絲繩的另一端與電梯井頂部的曳引機連接,這種連接方式,轎廂的升降速度快,但所需的曳引機功率較大,因此增大了曳引機的體積及曳引機的耗電量。同時,對曳引機的供電方式為接觸式直接電傳導方式,這種供電方式長期以往,往往會出現懸掛的電纜老化破損,造成電梯故障,甚至發生事故。例如,當電纜出現老化破損時,電梯會出現突然上升下降的故障,或者當人進出電梯時,電梯突然關閉等現象。由于電梯意外失控升降或關閉,易造成人員傷亡,導致人身安全得不到保證。
[0004]因此,開發出一種耗電量小、安全性能好的電梯轎廂升降裝置,顯得較為迫切。【實用新型內容】
[0005]針對上述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電梯轎廂升降裝置,以解決現有電梯升降裝置耗電量大、安全性能差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電梯轎廂升降裝置,不但耗電量大大減少,而且采用無接觸式進行電能傳遞,同時增設了安全的鎖定機構,大大減少了電梯事故的發生,保障了人身安全。
[0006]本實用新型為達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0007]—種電梯轎廂升降裝置,包括設置于電梯井內的升降機構和轎廂,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機構包括設置于電梯井內壁上部的左懸梁與右懸梁、設置于轎廂底部的支撐機構、設置于左懸梁上的曳引機和繩頭板、設置于右懸梁上的兩個定滑輪、及一端與繩頭板連接的鋼絲繩;其中,該支撐機構包括前橫梁與后橫梁、及分別設置于前橫梁與后橫梁兩端的動滑輪;該鋼絲繩依次經過后橫梁兩端的動滑輪、右懸梁上的兩個定滑輪及前橫梁兩端的動滑輪,并與曳引機連接;所述電梯井內壁中設有與曳引機電連接的蓄電池、及相互連接的供電器與外磁芯繞組,所述轎廂頂部設有相互連接的集電器與內磁芯繞組,該集電器與蓄電池電連接;所述轎廂頂部開設有一通槽,在該通槽中安裝有一鎖定機構,該鎖定機構包括相互連接的驅動器與鎖桿,該驅動器與集電器電連接。
[0008]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轎廂頂部設置有一上導流罩,所述轎廂底部設置有一下導流罩,該上導流罩與下導流罩上下相對設置。
[0009]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電梯井內壁包括前井壁、后井壁、左井壁與右井壁,所述左懸梁與右懸梁相互平行設置,且該左懸梁設置于左井壁上,該右懸梁設置于右井壁上。
[0010]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前橫梁與后橫梁相互平行設置,且該前橫梁與左懸梁垂直。
[0011]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前橫梁與后橫梁之間的距離不小于轎廂寬度的一半。
[0012]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上導流罩與下導流罩均為橢圓型。
[0013]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上導流罩與下導流罩分別包括上金屬板層、下金屬板層、及夾設于上金屬板層與下金屬板層之間的絕熱板層。
[0014]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通過定滑輪與動滑輪的配合設計,將曳引機的拉力減小至原來的四分之一,因而可以選用功率僅為原來功率四分之一的曳引機,從而降低曳引機的耗電量;通過供電器、外磁芯繞組、集電器與內磁芯繞組的配合設計,實現通過無接觸式進行電能傳遞,防止因電纜老化破損而出現電梯意外失控升降或關閉的現象,減少電梯事故的發生,保障了人身安全;結合鎖定機構的結構設計,在人出入電梯時,保證轎廂門處于開啟狀態,及確保電梯處于靜止狀態,進一步保證了人生安全,同時,利用集電器為鎖定機構提供驅動電能,實現鎖定機構的自動開啟和關閉,大大的節省了電能,且延長了鎖定機構的使用壽命。
[0015]上述是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概述,以下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
【附圖說明】
[0016]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不意圖;
[0017]圖2為本實用新型下導流罩的側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8]為更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為達到預定目的所采取的技術手段及功效,以下結合附圖及較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詳細說明。
[0019]請參照圖1與圖2,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一種電梯轎廂升降裝置,包括設置于電梯井內的升降機構和轎廂1,所述升降機構包括設置于電梯井內壁20上部的左懸梁2與右懸梁3、設置于轎廂I底部的支撐機構、設置于左懸梁2上的曳引機4和繩頭板5、設置于右懸梁3上的兩個定滑輪6、及一端與繩頭板5連接的鋼絲繩7;其中,該支撐機構包括前橫梁8與后橫梁9、及分別設置于前橫梁8與后橫梁9兩端的動滑輪10;該鋼絲繩7依次經過后橫梁9兩端的動滑輪10、右懸梁3上的兩個定滑輪6及前橫梁8兩端的動滑輪10,并與曳引機4連接,由該鋼絲繩7吊著轎廂I上下運動;所述電梯井內壁20中設有與曳引機4電連接的蓄電池11、及相互連接的供電器12與外磁芯繞組13,所述轎廂I頂部設有相互連接的集電器14與內磁芯繞組15,該集電器14與蓄電池11電連接;所述轎廂I頂部開設有一通槽16,在該通槽16中安裝有一鎖定機構17,該鎖定機構17包括相互連接的驅動器171與鎖桿172,該驅動器171與集電器14電連接。
[0020]所述轎廂I頂部設置有一上導流罩(圖中未示出),所述轎廂I底部設置有一下導流罩19,該上導流罩與下導流罩19上下相對設置。所述上導流罩與下導流罩19均為橢圓型。所述上導流罩與下導流罩19分別包括上金屬板層191、下金屬板層192、及夾設于上金屬板層191與下金屬板層192之間的絕熱板層193。通過上導流罩與下導流罩19的設置,用以解決氣流流經轎廂I頂部和底部時受到的局部阻力太大,影響電梯的上下移動;同時,上金屬板層191與下金屬板層192密度較高,絕熱板層193的密度較低,這樣的結構設置,不僅保證了結構強度,而且使得上導流罩與下導流罩19重量較輕,便于安裝;與此同時,中間的絕熱板層193具有耐火隔熱的功能,提高了電梯的防火性能和舒適感。
[0021 ] 所述電梯井內壁20包括前井壁(圖中未示出)、后井壁201、左井壁202與右井壁(圖中未示出),所述左懸梁2與右懸梁3相互平行設置,且該左懸梁2設置于左井壁202上,該右懸梁3設置于右井壁上。所述前橫梁8與后橫梁9相互平行設置,且該前橫梁8與左懸梁2垂直。所述前橫梁8與后橫梁9之間的距離不小于轎廂I寬度的一半。
[0022]本實用新型電梯轎廂升降裝置的工作原理為:在本實施例中,供電器12與外磁芯繞組13僅設置于每一樓層電梯停靠處相對應的電梯井內壁20中,當電梯在某一樓層停下時,外磁芯繞組13移動至內磁芯繞組15正對面,通過供電器12提供電能,外磁芯繞組13將電能傳遞至內磁芯繞組15,當集電器14一接受到電能時,就將電能分別傳遞至蓄電池11和驅動器171,蓄電池11為曳引機4提供電能,與此同時,驅動器171獲得電能從而驅動鎖桿172從通槽16伸出,并插入該樓層電梯出入口的門框上的插槽中,使電梯在一小段時間內固定于該樓層,且轎廂I門處于打開狀態,防止在人出入電梯時,轎廂I門突然關閉,或電梯突然升降;當電梯處于上下移動狀態時,外磁芯繞組13移遠離內磁芯繞組15,無電能傳遞,集電器14中沒有電能向驅動器171傳遞,使鎖桿172處于通槽16內部。
[0023]本實用新型的重點主要在于,通過定滑輪與動滑輪的配合設計,將曳引機的拉力減小至原來的四分之一,因而可以選用功率僅為原來功率四分之一的曳引機,從而降低曳引機的耗電量;通過供電器、外磁芯繞組、集電器與內磁芯繞組的配合設計,實現通過無接觸式進行電能傳遞,防止因電纜老化破損而出現電梯意外失控升降或關閉的現象,減少電梯事故的發生,保障了人身安全;結合鎖定機構的結構設計,在人出入電梯時,保證轎廂門處于開啟狀態,及確保電梯處于靜止狀態,進一步保證了人生安全,同時,利用集電器為鎖定機構提供驅動電能,實現鎖定機構的自動開啟和關閉,大大的節省了電能,且延長了鎖定機構的使用壽命。
[0024]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范圍作任何限制,故采用與本實用新型上述實施例相同或近似的技術特征,均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電梯轎廂升降裝置,包括設置于電梯井內的升降機構和轎廂,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機構包括設置于電梯井內壁上部的左懸梁與右懸梁、設置于轎廂底部的支撐機構、設置于左懸梁上的曳引機和繩頭板、設置于右懸梁上的兩個定滑輪、及一端與繩頭板連接的鋼絲繩;其中,該支撐機構包括前橫梁與后橫梁、及分別設置于前橫梁與后橫梁兩端的動滑輪;該鋼絲繩依次經過后橫梁兩端的動滑輪、右懸梁上的兩個定滑輪及前橫梁兩端的動滑輪,并與曳引機連接;所述電梯井內壁中設有與曳引機電連接的蓄電池、及相互連接的供電器與外磁芯繞組,所述轎廂頂部設有相互連接的集電器與內磁芯繞組,該集電器與蓄電池電連接;所述轎廂頂部開設有一通槽,在該通槽中安裝有一鎖定機構,該鎖定機構包括相互連接的驅動器與鎖桿,該驅動器與集電器電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梯轎廂升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轎廂頂部設置有一上導流罩,所述轎廂底部設置有一下導流罩,該上導流罩與下導流罩上下相對設置。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電梯轎廂升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梯井內壁包括前井壁、后井壁、左井壁與右井壁,所述左懸梁與右懸梁相互平行設置,且該左懸梁設置于左井壁上,該右懸梁設置于右井壁上。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電梯轎廂升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橫梁與后橫梁相互平行設置,且該前橫梁與左懸梁垂直。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電梯轎廂升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橫梁與后橫梁之間的距離不小于轎廂寬度的一半。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梯轎廂升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導流罩與下導流罩均為橢圓型。7.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梯轎廂升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導流罩與下導流罩分別包括上金屬板層、下金屬板層、及夾設于上金屬板層與下金屬板層之間的絕熱板層。
【文檔編號】B66B11/04GK205419449SQ201620224295
【公開日】2016年8月3日
【申請日】2016年3月21日
【發明人】鐘亮
【申請人】鐘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