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新型自動上料設備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新型自動上料設備,其包括機架(1)、產品備料裝置(2)、產品自動上升裝置(3)、產品水平輸送裝置(4)、產品搬運裝置(5)、產品翻轉裝置(6),所述產品備料裝置(2)安裝于機架(1)下部一側邊內側,所述產品自動上升裝置(3)安裝于機架(1)底部且與產品備料裝置(2)并排,所述產品水平輸送裝置(4)置于產品自動上升裝置(3)上且安裝于機架(1)中部,所述產品搬運裝置(5)置于產品水平輸送裝置(4)上且安裝于機架(1)頂部,所述產品翻轉裝置(6)置于機架(1)中部外側且安裝于機架(1)上。本實用新型能替代人工實現自動上料、效率高、損壞少。
【專利說明】
一種新型自動上料設備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制造行業自動搬運設備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新型自動上料設備。
【背景技術】
[0002]FOF自動設備每天需投入產品量較多,投入前產品在托盤上的狀態是CF面朝上,而投入到FOF自動設備中時產品CF面需朝下,人工投入工作量大,勞動強度高,難免會影響產品品質。現有技術具有以下缺點:1.現階段主要以人工的方式給FOF自動設備投放產品,作業員勞動強度高,效率低;2.人工投入過程中難免會對產品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壞。
[0003]有鑒于此,特提出本實用新型,以解決上述技術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0004]針對上述現有的技術,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能替代人工實現自動上料、效率高、損壞少的新型自動上料設備。
[0005]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新型自動上料設備,其包括機架、產品備料裝置、產品自動上升裝置、產品水平輸送裝置、產品搬運裝置、產品翻轉裝置,所述產品備料裝置安裝于機架下部一側邊內側,所述產品自動上升裝置安裝于機架底部且與產品備料裝置并排,所述產品水平輸送裝置置于產品自動上升裝置上且安裝于機架中部,所述產品搬運裝置置于產品水平輸送裝置上且安裝于機架頂部,所述產品翻轉裝置置于機架中部外側且安裝于機架上。
[0006]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為,所述產品備料裝置包括支架、無桿氣缸、推塊、第一滑塊、第一導軌,所述無桿氣缸的缸體、第一導軌固定安裝于支架,所述推塊固定安裝于無桿氣缸的滑塊,所述第一滑塊固定安裝于推塊下,所述第一滑塊與第一導軌滑動連接。
[0007]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為,所述產品自動上升裝置包括第一平板、滑動板、第三滑塊、第三導軌、第一步進馬達、第一馬達安裝座、齒輪、齒條、直線減速機、支撐板、支撐桿、第一底板,所述第一平板固定安裝于機架,所述第三導軌、第一馬達安裝座分別固定安裝于第一平板上,所述第三滑塊與第三導軌滑動連接,所述滑動板固定安裝于第三滑塊上,所述齒輪固定安裝于第一步進馬達輸出軸,所述齒條固定安裝于滑動板下,所述齒輪與齒條嚙合,所述直線減速機固定安裝于第一平板下,所述直線減速機的輸出軸一端與第一底板固定連接,所述直線減速機的輸出軸另一端松動穿過第一平板,所述支撐桿的一端與第一底板固定連接,所述支撐桿的另一端滑動穿過第一平板與支撐板固定連接。
[0008]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為,所述產品水平輸送裝置包括第一伺服電機、第一伺服電機安裝座、第三同步輪、第四同步輪、第四同步輪安裝座、第二同步帶、2支導桿、4個導桿安裝座、2個第四導軌、2個雙聯氣缸、2個雙聯氣缸安裝板、2個活動板、4個第四滑塊、第一固定板、連接板,所述第一伺服電機安裝于第一伺服電機安裝座,所述第一伺服電機安裝座、第四同步輪安裝座分別固定安裝于機架,所述第三同步輪固定安裝于第一伺服電機的輸出軸,所述第四同步輪轉動安裝于第四同步輪安裝座,所述第二同步帶分別與第三同步輪、第四同步輪傳動連接,2支導桿兩端分別固定安裝有導桿安裝座,4個導桿安裝座分別固定安裝于機架,2個第四導軌分別與2支導桿滑動連接,2個雙聯氣缸的缸體分別固定安裝于2個雙聯氣缸安裝板上,2個雙聯氣缸安裝板兩端分別與2個第四導軌固定連接,2個活動板固定安裝于2個雙聯氣缸的滑臺上,2個活動板的兩端分別固定安裝有第四滑塊,所述第四滑塊與第四導軌滑動連接,所述第一固定板兩端分別固定安裝于2個第四導軌上,所述連接板兩端分別與第一固定板、第二同步帶固定連接。
[0009]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為,所述產品搬運裝置包括產品拾取機構、產品搬運機構,所述產品拾取機構安裝于產品搬運機構,所述產品拾取機構從產品水平輸送裝置上拾取產品,所述產品搬運機構驅動產品拾取機構至產品翻轉裝置上方,所述產品拾取機構放置產品于產品翻轉裝置上。
[0010]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為,所述產品翻轉裝置包括第三氣缸滑臺、第二旋轉氣缸、翻轉板、產品吸附板,所述第三氣缸滑臺的缸體固定安裝于機架,所述第二旋轉氣缸固定安裝于第三氣缸滑臺的滑臺,所述翻轉板固定安裝于第二旋轉氣缸的輸出軸,所述產品吸附板固定安裝于翻轉板上。
[0011]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為,所述產品備料裝置還包括支架升降機構,其包括步進電機、步進電機安裝板、升降支座、第一同步輪、第二同步輪、第一同步帶、第二滑塊、第二導軌、絲桿、絲母,所述升降支座固定安裝于機架,所述步進電機安裝于步進電機安裝板,所述步進電機安裝板、第二導軌分別固定安裝于升降支座,所述第二滑塊、絲母分別固定安裝于支架,所述第二滑塊與第二導軌滑動連接,所述絲桿的一端穿過步進電機安裝板并與之轉動連接,所述絲桿的另一端與升降支座轉動連接,所述絲桿與絲母傳動連接,所述第一同步輪固定安裝于步進電機的輸出軸,所述第二同步輪固定安裝于絲桿的一端,所述第一同步帶分別與第一同步輪、第二同步輪傳動連接。
[0012]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為,所述產品水平輸送裝置還包括吸盤、吸盤安裝架、第一氣缸滑臺、夾持板,所述吸盤安裝架、第一氣缸滑臺的缸體分別固定安裝于第四導軌上,所述吸盤安裝于吸盤安裝架,所述夾持板安裝于第一氣缸滑臺的滑臺。
[0013]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為,所述產品拾取機構包括第一產品拾取組件、第二產品拾取組件、第二平板、第五導軌、第五滑塊、氣缸、氣缸安裝板,所述氣缸固定安裝于氣缸安裝板,所述氣缸安裝板固定安裝于第二平板側邊,所述第一產品拾取組件安裝于第二平板一端下,所述第五導軌固定安裝于第二平板下,所述第五滑塊與第二產品拾取組件固定連接,所述第五滑塊與第五導軌滑動連接,所述第二產品拾取組件與氣缸的活塞桿固定連接。
[0014]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為,所述產品搬運機構包括X軸運動模組和Y軸運動模組,所述X軸運動模組安裝于機架,所述Y軸運動模組安裝于X軸運動模組。
[0015]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采用人工將產品放置于產品備料裝置上,所述產品備料裝置將產品轉移至產品自動上升裝置上,所述產品自動上升裝置帶著產品上升至產品水平輸送裝置處,所述產品水平輸送裝置水平輸送產品至產品搬運裝置下,所述產品搬運裝置搬運產品至產品翻轉裝置上,所述產品翻轉裝置將產品翻轉180度后再投放到傳送帶上。本實用新型能替代人工實現自動上料、效率高、損壞少。
【附圖說明】
[0016]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結構不意圖;
[0017]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產品備料裝置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18]圖3是圖2立體展開示意圖;
[0019]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支架升降機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20]圖5是圖4立體展開示意圖;
[0021]圖6是本實用新型的產品自動上升裝置的立體結構示意圖;[0022I圖7是圖6立體展開示意圖;
[0023]圖8是本實用新型的產品水平輸送裝置的立體結構示意圖;[0024I圖9是圖8立體展開示意圖;
[0025]圖10是本實用新型的產品拾取機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26]圖11是圖10立體展開示意圖;
[0027]圖12是本實用新型的廣品搬運機構的立體結構不意圖;
[0028]圖13是本實用新型的產品翻轉裝置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29]圖14是圖13立體展開示意圖。
[0030]圖中各部件名稱如下:
[0031]I—機架;
[0032]2—產品備料裝置;
[0033]21—支架;
[0034]22—無桿氣缸;
[0035]23—推塊;
[0036]24—第一滑塊;
[0037]25—第一導軌;
[0038]26 一支架升降機構;
[0039]260—步進電機;
[0040]261—步進電機安裝板;
[0041 ]262—升降支座;
[0042]263—第一同步輪;
[0043]264—第二同步輪;
[0044]265—第一同步帶;
[0045]266—第二滑塊;
[0046]267—第二導軌;
[0047]268—絲桿;
[0048]269—絲母;
[0049]3—產品自動上升裝置;
[0050]301 一第一平板;
[0051]302—滑動板;
[0052]303—第三滑塊;
[0053]304—第三導軌;
[0054]305—第一步進馬達;
[0055]306—第一馬達安裝座;
[0056]307—齒輪;
[0057]308—齒條;
[0058]309—直線減速機;
[0059]310—支撐板;
[0060]311—支撐桿;
[0061]312—第一底板;
[0062]4 一產品水平輸送裝置;
[0063]401一第一伺服電機;
[0064]402一第一伺服電機安裝座;
[0065]403—第三同步輪;
[0066]404—第四同步輪;
[0067]405—第四同步輪安裝座;
[0068]406—第二同步帶;
[0069]407—導桿;
[0070]408—導桿安裝座;
[0071]409—第四導軌;
[0072]410—雙聯氣缸;
[0073]411 一雙聯氣缸安裝板;
[0074]412—活動板;
[0075]413—第四滑塊;
[0076]414—第一固定板;
[0077]415—連接板;
[0078]416—吸盤;
[0079]417—吸盤安裝架;
[0080]418—第一氣缸滑臺;
[0081 ]419 一夾持板;
[0082]5—產品搬運裝置;
[0083]51—產品拾取機構;
[0084]511—第一產品拾取組件;
[0085]5111—吸嘴;
[0086]5112—吸嘴安裝板;
[0087]5113—第一旋轉氣缸;
[0088]5114—第二氣缸滑臺;
[0089]5115—第二固定板;
[0090]512—第二產品拾取組件;
[0091]513—第二平板;
[0092]514 一第五導軌;
[0093]515—第五滑塊;
[0094]516—氣缸;
[0095]517—氣缸安裝板;
[0096]52—產品搬運機構;
[0097]521 — X軸運動模組;
[0098]522—Y軸運動模組;
[0099]6—產品翻轉裝置;
[0100]61 一第三氣缸滑臺;
[0101]62—第二旋轉氣缸;
[0102]63 一翻轉板;
[0103]64—產品吸附板。
【具體實施方式】
[0104]下面結合【附圖說明】及【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0105]如圖1所示,一種新型自動上料設備,其包括機架1、產品備料裝置2、產品自動上升裝置3、產品水平輸送裝置4、產品搬運裝置5、產品翻轉裝置6,所述產品備料裝置2安裝于機架I下部一側邊內側,所述產品自動上升裝置3安裝于機架I底部且與產品備料裝置2并排,所述產品水平輸送裝置4置于產品自動上升裝置3上且安裝于機架I中部,所述產品搬運裝置5置于產品水平輸送裝置4上且安裝于機架I頂部,所述產品翻轉裝置6置于機架I中部外側且安裝于機架I上。人工將產品放置于產品備料裝置2上,所述產品備料裝置2將產品轉移至產品自動上升裝置3上,所述產品自動上升裝置3帶著產品上升至產品水平輸送裝置4處,所述產品水平輸送裝置4水平輸送產品至產品搬運裝置5下,所述產品搬運裝置5搬運產品至產品翻轉裝置6上,所述產品翻轉裝置6將產品翻轉180度后再投放到傳送帶上。
[0106]具體地,如圖1至圖5所示,所述產品備料裝置2包括支架21、無桿氣缸22、推塊23、第一滑塊24、第一導軌25,所述無桿氣缸22的缸體、第一導軌25固定安裝于支架21,所述推塊23固定安裝于無桿氣缸22的滑塊,所述第一滑塊24固定安裝于推塊23下,所述第一滑塊24與第一導軌25滑動連接。所述產品備料裝置2還包括支架升降機構26,其包括步進電機260、步進電機安裝板261、升降支座262、第一同步輪263、第二同步輪264、第一同步帶265、第二滑塊266、第二導軌267、絲桿268、絲母269,所述升降支座262固定安裝于機架I,所述步進電機260固定安裝于步進電機安裝板261,所述步進電機安裝板261、第二導軌267分別固定安裝于升降支座262,所述第二滑塊266、絲母269分別固定安裝于支架21,所述第二滑塊266與第二導軌267滑動連接,所述絲桿268的一端穿過步進電機安裝板261并與之轉動連接,所述絲桿268的另一端與升降支座262轉動連接,所述絲桿268與絲母269傳動連接,所述第一同步輪263固定安裝于步進電機260的輸出軸,所述第二同步輪264固定安裝于絲桿268的一端,所述第一同步帶265分別與第一同步輪263、第二同步輪264傳動連接。
[0107]具體地,如圖6至圖7所示,所述產品自動上升裝置3包括第一平板301、滑動板302、2個第三滑塊303、2個第三導軌304、第一步進馬達305、第一馬達安裝座306、齒輪307、齒條308、直線減速機309、2個支撐板310、4個支撐桿311、第一底板312,所述滑動板302前端為U形,所述第一平板301固定安裝于機架I,2個第三導軌304、第一馬達安裝座306分別固定安裝于第一平板301上,2個第三滑塊303分別與2個第三導軌304滑動連接,所述滑動板302固定安裝于2個第三滑塊303上,所述齒輪307固定安裝于第一步進馬達305輸出軸,所述齒條308固定安裝于滑動板302下,所述齒輪307與齒條308嚙合,所述直線減速機309固定安裝于第一平板301下,所述直線減速機309的輸出軸一端與第一底板312固定連接,所述直線減速機309的輸出軸另一端松動穿過第一平板301,4個支撐桿311的一端與第一底板312固定連接,4個支撐桿311的另一端分別滑動穿過4個固定安裝于第一平板301的直線軸承,2個支撐桿311的另一端上固定安裝有I個支撐板310。
[0108]具體地,如圖8至圖9所示,所述產品水平輸送裝置4包括第一伺服電機401、第一伺服電機安裝座402、第三同步輪403、第四同步輪404、第四同步輪安裝座405、第二同步帶406、2支導桿407、4個導桿安裝座408、2個第四導軌409、2個雙聯氣缸410、2個雙聯氣缸安裝板411、2個活動板412、4個第四滑塊413、第一固定板414、連接板415,所述第一伺服電機401固定安裝于第一伺服電機安裝座402,所述第一伺服電機安裝座402、第四同步輪安裝座405分別固定安裝于機架I,所述第三同步輪403固定安裝于第一伺服電機401的輸出軸,所述第四同步輪404轉動安裝于第四同步輪安裝座405,所述第二同步帶406分別與第三同步輪403、第四同步輪404傳動連接,2支導桿407兩端分別固定安裝有導桿安裝座408,4個導桿安裝座408分別固定安裝于機架I,2個第四導軌409分別與2支導桿407滑動連接,2個雙聯氣缸410的缸體分別固定安裝于2個雙聯氣缸安裝板411上,2個雙聯氣缸安裝板411兩端分別與2個第四導軌409固定連接,2個活動板412固定安裝于2個雙聯氣缸410的滑臺上,2個活動板412的兩端分別固定安裝有第四滑塊413,所述第四滑塊413與第四導軌409滑動連接,所述第一固定板414兩端分別固定安裝于2個第四導軌409上,所述連接板415兩端分別與第一固定板414、第二同步帶406固定連接。所述產品水平輸送裝置4還包括吸盤416、吸盤安裝架
417、第一氣缸滑臺418、夾持板419,所述吸盤安裝架417、第一氣缸滑臺418的缸體分別固定安裝于第四導軌409上,所述吸盤416固定安裝于吸盤安裝架417,所述夾持板419固定安裝于第一氣缸滑臺418的滑臺。
[0109]具體地,如圖10至圖12所示,所述產品搬運裝置5包括產品拾取機構51、產品搬運機構52,所述產品拾取機構51安裝于產品搬運機構52,所述產品拾取機構51從產品水平輸送裝置4上拾取產品,所述產品搬運機構52驅動產品拾取機構51至產品翻轉裝置6上方,所述產品拾取機構51放置產品于產品翻轉裝置6上。所述產品拾取機構51包括第一產品拾取組件511、第二產品拾取組件512、第二平板513、第五導軌514、第五滑塊515、氣缸516、氣缸安裝板517,所述氣缸516固定安裝于氣缸安裝板517,所述氣缸安裝板517固定安裝于第二平板513側邊,所述第一產品拾取組件511安裝于第二平板513—端下,所述第五導軌514固定安裝于第二平板513下,所述第五滑塊515與第二產品拾取組件512固定連接,所述第五滑塊515與第五導軌514滑動連接,所述第二產品拾取組件512與氣缸516的活塞桿固定連接。所述產品搬運機構52包括X軸運動模組521和Y軸運動模組522,所述X軸運動模組521安裝于機架I,所述Y軸運動模組522安裝于X軸運動模組521,X軸運動模組521和Y軸運動模組522都采用步進電機驅動絲桿、絲母,為現有技術,在此不做詳細說明。所述第一產品拾取組件511和第二產品拾取組件512構成、結構相同,其包括吸嘴5111、吸嘴安裝板5112、第一旋轉氣缸5113、第二氣缸滑臺5114、第二固定板5115,所述吸嘴5111固定安裝于吸嘴安裝板5112,所述吸嘴安裝板5112固定安裝于第一旋轉氣缸5113的輸出軸,所述第一旋轉氣缸5113固定安裝于第二氣缸滑臺5114的滑臺,所述第二氣缸滑臺5114的缸體固定安裝于第二固定板5115,所述第一產品拾取組件511的第二固定板5115固定安裝于第二平板513—端下,所述第二產品拾取組件512的第二固定板5115固定安裝于第五滑塊515下。
[0110]具體地,如圖13至圖14所示,所述產品翻轉裝置6包括第三氣缸滑臺61、第二旋轉氣缸62、翻轉板63、產品吸附板64,所述第三氣缸滑臺61的缸體固定安裝于機架I,所述第二旋轉氣缸62固定安裝于第三氣缸滑臺61的滑臺,所述翻轉板63固定安裝于第二旋轉氣缸62的輸出軸,所述產品吸附板64固定安裝于翻轉板63上。
[0111]本實用新型還設有控制系統,所述控制系統用于控制無桿氣缸、步進電機260、第一步進馬達305、直線減速機309、第一伺服電機401、雙聯氣缸410、吸盤416、第一氣缸滑臺
418、吸嘴5111、第一旋轉氣缸5113、第二氣缸滑臺5114、氣缸516、X軸運動模組521、Y軸運動模組522、第三氣缸滑臺61、第二旋轉氣缸62、產品吸附板64的工作。
[0112]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待翻轉的產品置于托盤內,托盤內可以放置多個產品,如托盤內放置10個產品;人工將托盤放置于產品備料裝置2上,所述產品備料裝置2將產品轉移至產品自動上升裝置3上,所述產品自動上升裝置3帶著產品上升至產品水平輸送裝置4處,所述產品水平輸送裝置4水平輸送產品至產品搬運裝置5下,所述產品搬運裝置5搬運產品至產品翻轉裝置6上,所述產品翻轉裝置6將產品翻轉180度后再投放到傳送帶上。具體地,人工將裝滿產品的托盤放置于支架21上,步進電機260工作通過第一同步輪263、第二同步輪264、第一同步帶265傳動配合驅動絲桿268轉動,絲桿268驅動絲母269帶著支架21上升或下降,使支架21與滑動板302平齊;第一步進馬達305工作通過齒輪307、齒條308驅動滑動板302前端的U形進入至支架21內,接著無桿氣缸22工作通過推塊23推動托盤進入至滑動板302上,然后第一步進馬達305帶著滑動板302和托盤回位,無桿氣缸22回位;直線減速機309工作通過4個支撐桿311和2個支撐板310帶著托盤上升至2個第四導軌409間;2個雙聯氣缸410同時工作驅動2個活動板412同時向內運動支撐起托盤,接著直線減速機309帶著4個支撐桿311和2個支撐板310回位;第一伺服電機401工作通過第三同步輪403、第四同步輪404、第二同步帶406驅動2個活動板412和托盤沿2支導桿407移動至吸嘴5111下;X軸運動模組521和Y軸運動模組522聯合運動驅動第一產品拾取組件511和第二產品拾取組件512至托盤上方,第二氣缸滑臺5114工作驅動吸嘴5111至產品上方吸取產品,然后X軸運動模組521和Y軸運動模組522聯合運動驅動第一產品拾取組件511、第二產品拾取組件512和產品移動至產品吸附板64正上方,接著吸嘴5111棄放產品至產品吸附板64上,產品吸附板64吸附住產品;第二旋轉氣缸62工作驅動翻轉板63帶著產品吸附板64和產品翻轉180度,產品吸附板64棄放產品至傳送帶上。
[0113]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的有益效果:
[0114]1.本實用新型實現自動投放產品,作業員勞動強度低,效率高;
[0115]2.避免了人工投入產品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壞。
[0116]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本實用新型采用人工將產品放置于產品備料裝置上,所述產品備料裝置將產品轉移至產品自動上升裝置上,所述產品自動上升裝置帶著產品上升至產品水平輸送裝置處,所述產品水平輸送裝置水平輸送產品至產品搬運裝置下,所述產品搬運裝置搬運產品至產品翻轉裝置上,所述產品翻轉裝置將產品翻轉180度后再投放到傳送帶上。本實用新型能替代人工實現自動上料、效率高、損壞少。
[0117]以上內容是結合具體的優選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所作的進一步詳細說明,不能認定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只局限于這些說明。對于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簡單推演或替換,都應當視為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主權項】
1.一種新型自動上料設備,其特征在于:包括機架(I)、產品備料裝置(2)、產品自動上升裝置(3)、產品水平輸送裝置(4)、產品搬運裝置(5)、產品翻轉裝置(6),所述產品備料裝置(2)安裝于機架(I)下部一側邊內側,所述產品自動上升裝置(3)安裝于機架(I)底部且與產品備料裝置(2)并排,所述產品水平輸送裝置(4)置于產品自動上升裝置(3)上且安裝于機架(I)中部,所述產品搬運裝置(5)置于產品水平輸送裝置(4)上且安裝于機架(I)頂部,所述產品翻轉裝置(6)置于機架(I)中部外側且安裝于機架(I)上。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自動上料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產品備料裝置(2)包括支架(21)、無桿氣缸(22)、推塊(23)、第一滑塊(24)、第一導軌(25),所述無桿氣缸(22)的缸體、第一導軌(25)固定安裝于支架(21),所述推塊(23)固定安裝于無桿氣缸(22)的滑塊,所述第一滑塊(24)固定安裝于推塊(23)下,所述第一滑塊(24)與第一導軌(25)滑動連接。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自動上料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產品自動上升裝置(3)包括第一平板(301)、滑動板(302)、第三滑塊(303)、第三導軌(304)、第一步進馬達(305)、第一馬達安裝座(306)、齒輪(307)、齒條(308)、直線減速機(309)、支撐板(310)、支撐桿(311)、第一底板(312),所述第一平板(301)固定安裝于機架(I),所述第三導軌(304)、第一馬達安裝座(306)分別固定安裝于第一平板(301)上,所述第三滑塊(303)與第三導軌(304)滑動連接,所述滑動板(302)固定安裝于第三滑塊(303)上,所述齒輪(307)固定安裝于第一步進馬達(305)輸出軸,所述齒條(308)固定安裝于滑動板(302)下,所述齒輪(307)與齒條(308)嚙合,所述直線減速機(309)固定安裝于第一平板(301)下,所述直線減速機(309)的輸出軸一端與第一底板(312)固定連接,所述直線減速機(309)的輸出軸另一端松動穿過第一平板(301),所述支撐桿(311)的一端與第一底板(312)固定連接,所述支撐桿(311)的另一端滑動穿過第一平板(301)與支撐板(310)固定連接。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自動上料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產品水平輸送裝置(4)包括第一伺服電機(401)、第一伺服電機安裝座(402)、第三同步輪(403)、第四同步輪(404)、第四同步輪安裝座(405)、第二同步帶(406)、2支導桿(407)、4個導桿安裝座(408)、2個第四導軌(409)、2個雙聯氣缸(410)、2個雙聯氣缸安裝板(411)、2個活動板(412)、4個第四滑塊(413)、第一固定板(414)、連接板(415),所述第一伺服電機(401)安裝于第一伺服電機安裝座(402),所述第一伺服電機安裝座(402)、第四同步輪安裝座(405)分別固定安裝于機架(I),所述第三同步輪(403)固定安裝于第一伺服電機(401)的輸出軸,所述第四同步輪(404)轉動安裝于第四同步輪安裝座(405),所述第二同步帶(406)分別與第三同步輪(403)、第四同步輪(404)傳動連接,2支導桿(407)兩端分別固定安裝有導桿安裝座(408),4個導桿安裝座(408)分別固定安裝于機架(I),2個第四導軌(409)分別與2支導桿(407)滑動連接,2個雙聯氣缸(410)的缸體分別固定安裝于2個雙聯氣缸安裝板(411)上,2個雙聯氣缸安裝板(411)兩端分別與2個第四導軌(409)固定連接,2個活動板(412)固定安裝于2個雙聯氣缸(410)的滑臺上,2個活動板(412)的兩端分別固定安裝有第四滑塊(413),所述第四滑塊(413)與第四導軌(409)滑動連接,所述第一固定板(414)兩端分別固定安裝于2個第四導軌(409)上,所述連接板(415)兩端分別與第一固定板(414)、第二同步帶(406)固定連接。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自動上料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產品搬運裝置(5)包括產品拾取機構(51)、產品搬運機構(52),所述產品拾取機構(51)安裝于產品搬運機構(52),所述產品拾取機構(51)從產品水平輸送裝置(4)上拾取產品,所述產品搬運機構(52)驅動產品拾取機構(51)至產品翻轉裝置(6)上方,所述產品拾取機構(51)放置產品于產品翻轉裝置(6)上。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自動上料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產品翻轉裝置(6)包括第三氣缸滑臺(61)、第二旋轉氣缸(62)、翻轉板(63)、產品吸附板(64),所述第三氣缸滑臺(61)的缸體固定安裝于機架(I),所述第二旋轉氣缸(62)固定安裝于第三氣缸滑臺(61)的滑臺,所述翻轉板(63)固定安裝于第二旋轉氣缸(62)的輸出軸,所述產品吸附板(64)固定安裝于翻轉板(63)上。7.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自動上料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產品備料裝置(2)還包括支架升降機構(26),其包括步進電機(260)、步進電機安裝板(261)、升降支座(262)、第一同步輪(263)、第二同步輪(264)、第一同步帶(265)、第二滑塊(266)、第二導軌(267)、絲桿(268)、絲母(269),所述升降支座(262)固定安裝于機架(I),所述步進電機(260)安裝于步進電機安裝板(261),所述步進電機安裝板(261)、第二導軌(267)分別固定安裝于升降支座(262),所述第二滑塊(266)、絲母(269)分別固定安裝于支架(21),所述第二滑塊(266)與第二導軌(267)滑動連接,所述絲桿(268)的一端穿過步進電機安裝板(261)并與之轉動連接,所述絲桿(268)的另一端與升降支座(262)轉動連接,所述絲桿(268)與絲母(269)傳動連接,所述第一同步輪(263)固定安裝于步進電機(260)的輸出軸,所述第二同步輪(264)固定安裝于絲桿(268)的一端,所述第一同步帶(265)分別與第一同步輪(263)、第二同步輪(264)傳動連接。8.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自動上料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產品水平輸送裝置(4)還包括吸盤(416)、吸盤安裝架(417)、第一氣缸滑臺(418)、夾持板(419),所述吸盤安裝架(417)、第一氣缸滑臺(418)的缸體分別固定安裝于第四導軌(409)上,所述吸盤(416)安裝于吸盤安裝架(417),所述夾持板(419)安裝于第一氣缸滑臺(418)的滑臺。9.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自動上料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產品拾取機構(51)包括第一產品拾取組件(511)、第二產品拾取組件(512)、第二平板(513)、第五導軌(514)、第五滑塊(515)、氣缸(516)、氣缸安裝板(517),所述氣缸(516)固定安裝于氣缸安裝板(517),所述氣缸安裝板(517)固定安裝于第二平板(513)側邊,所述第一產品拾取組件(511)安裝于第二平板(513)—端下,所述第五導軌(514)固定安裝于第二平板(513)下,所述第五滑塊(515)與第二產品拾取組件(512)固定連接,所述第五滑塊(515)與第五導軌(514)滑動連接,所述第二產品拾取組件(512)與氣缸(516)的活塞桿固定連接。10.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自動上料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產品搬運機構(52)包括X軸運動模組(521)和Y軸運動模組(522),所述X軸運動模組(521)安裝于機架(I),所述Y軸運動模組(522)安裝于X軸運動模組(521)。
【文檔編號】B65G35/00GK205419030SQ201620061007
【公開日】2016年8月3日
【申請日】2016年1月21日
【發明人】葉永烔
【申請人】東莞技研新陽電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