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后輪支承總成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后輪支承總成,包括工裝、后輪支承和參照后輪支承;所述后輪支承和參照后輪支承對稱設置于工裝上。所述工裝包括底座和與底座垂直連接的支柱;所述支柱一側設置后輪支承,另一側設置與后輪支承位置相對應的參照后輪支承。所述后輪支承和參照后輪支承通過焊接方式固定于支柱上。本實用新型采用在工裝設置原來的固定支架與新設計的支架進行對比,可以在同一次試驗中對新舊支架抗壓強度進行對比試驗,整體結構簡單,操作簡單,降低了檢測人員的勞動強度;提高了檢測精度和檢測效率,可用于其他支架進行抗壓試驗檢測,適用性廣。
【專利說明】
一種后輪支承總成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包裝箱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用于試驗運輸摩托車的固定架強度模擬試驗裝置。
【背景技術】
[0002]摩托車作為快捷的個人交通工具已被廣泛使用,大批的摩托車從制造廠運輸到銷售地,需要進行包裝,現有摩托車的運輸包裝通常采用木托盤制成結合泡沫來穩定,然后裝入紙箱輔助支撐,或者鐵制框架結合紙箱輔助支撐;其中,即便是用紙包裝箱,其包裝成本也比較高,且占地面積較大,包裝不可靠,容易變形,因此,現在一般在進行包裝裝箱時,將摩托車前輪卸下進行固定,然后將摩托車的后輪和車頭進行固定。
[0003]但是,由于摩托車的重量較重,并且摩托車的手把管相對于摩托車的車身是可以左右晃動的,這對摩托車的固定起到了非常大的影響,在運輸摩托車的過程中極易出現摩托車由于固定不牢,導致摩托車發生碰撞,造成損失的問題。
[0004]在對摩托車運輸架設計過程中,往往需要將對設計的試驗品進行抗強度斷裂試驗,從而與原有的運輸架進行對比,但是,現有的抗強度缺乏相應的試驗裝置;因此需要一種能同時對比抗強度的試驗裝置。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種同時對運輸固定架進行對比抗壓試驗的裝置。
[0006]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這樣的技術方案實現的:
[0007]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后輪支承總成,包括工裝、后輪支承和參照后輪支承;所述后輪支承和參照后輪支承對稱設置于工裝上。
[0008]進一步,所述工裝包括底座和與底座垂直連接的支柱;所述支柱一側設置后輪支承,另一側設置與后輪支承位置相對應的參照后輪支承。
[0009]進一步,所述后輪支承和參照后輪支承通過焊接方式固定于支柱上。
[0010]進一步,所述后輪支承包括第一鋼絲件框架和二鋼絲件框架;所述第一鋼絲件框架和二鋼絲件框架一端分別對稱固定于摩托車運輸架的底部支架上;所述第一鋼絲件框架和二鋼絲件框架之間設置有用于容納摩托車后輪的間隙。
[0011]進一步,所述第一鋼絲件框架或第二鋼絲件框架分別包括固定部、立擋部、加強部和橫擋部;
[0012]所述固定部與底部支架連接;所述立擋部與固定部連接用于在豎直面固定后輪位置;所述橫擋部與立擋部連接在水平面固定后輪位置;所述加強部沿斜方向設置,所述加強部一端與立擋部上部連接,另一端與固定部連接。
[0013]進一步,所述橫擋部傾斜呈漏斗形設置,所述漏斗形敞口端位于橫擋部上部。
[0014]進一步,所述第一鋼絲件框架和二鋼絲件框架采用直徑為9-13毫米的鋼絲。
[0015]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的優點:
[0016]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采用在工裝設置原來的固定支架與新設計的支架進行對比,可以在同一次試驗中對新舊支架抗壓強度進行對比試驗,整體結構簡單,操作簡單,降低了檢測人員的勞動強度;提高了檢測精度和檢測效率,可用于其他支架進行抗壓試驗檢測,適用性廣。
[0017]本實用新型的其他優點、目標和特征在某種程度上將在隨后的說明書中進行闡述,并且在某種程度上,基于對下文的考察研究對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將是顯而易見的,或者可以從本實用新型的實踐中得到教導。本實用新型的目標和其他優點可以通過下面的說明書和權利要求書來實現和獲得。
【附圖說明】
[0018]本實用新型的【附圖說明】如下。
[0019]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后輪支承總成示意圖。
[0020]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摩托車運輸后輪支承立體示意圖。
[0021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摩托車運輸后輪支承單側示意圖。
[0022]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摩托車運輸后輪支承鋼絲件框架示意圖。
[0023]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摩托車運輸后輪支承左視圖。
[0024]圖6為本實用新型的摩托車運輸后輪支承右視圖。
[0025]圖中:IH為后輪支承、IHl為第一鋼絲件框架、1H2為第二鋼絲件框架、1H3為固定部、1H4為立擋部、1H5為加強部、1H6為橫擋部、1H7為間隙、IG為工裝、IGl I為底座、IGl 2為支柱、IHC為參照后輪支承。
【具體實施方式】
[0026]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0027]如圖所示,本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后輪支承總成,包括工裝、后輪支承和參照后輪支承;所述后輪支承和參照后輪支承對稱設置于工裝上。所述工裝包括底座和與底座垂直連接的支柱;所述支柱一側設置后輪支承,另一側設置與后輪支承位置相對應的參照后輪支承。所述后輪支承和參照后輪支承通過焊接方式固定于支柱上。
[0028]本實施例提供的摩托車運輸的后輪支承包括第一鋼絲件框架和二鋼絲件框架;所述第一鋼絲件框架和二鋼絲件框架一端分別對稱固定于摩托車運輸架的底部支架上;所述第一鋼絲件框架和二鋼絲件框架之間設置有用于容納摩托車后輪的間隙。所述第一鋼絲件框架或第二鋼絲件框架分別包括固定部、立擋部、加強部和橫擋部;所述固定部與底部支架連接;所述立擋部與固定部連接用于在豎直面固定后輪位置;所述橫擋部與立擋部連接在水平面固定后輪位置;所述加強部沿斜方向設置,所述加強部一端與立擋部上部連接,另一端與固定部連接。所述橫擋部傾斜呈漏斗形設置,所述漏斗形敞口端位于橫擋部上部。
[0029]所述第一鋼絲件框架和二鋼絲件框架采用直徑為9-13毫米的鋼絲。
[0030]本實施例還在運輸支架的底部支架下設置有多個墊條,所述墊條高度與運輸過程中叉車叉臂厚度匹配,保證叉臂插入底部支架下方時不碰到底部支架,避免對底部支架造成損壞,保證整個摩托車運輸架的完整性。所述第一鋼絲件框架通過焊接方式固定于底部支架上。所述第二鋼絲件框架通過焊接方式固定于鋼絲件支撐架上。
[0031]本實施例提供的摩托車運輸支架的后輪支承是固定摩托車的后輪,不允許后輪上下左右移動,保護后輪及整車不受傷;采用鋼絲件來制作,減少了制作工藝過程,同時也增加了固定框的強度。
[0032]通過運輸包裝件基本試驗,采用壓力試驗機進行的抗壓和堆碼試驗方法,其加壓方式為平面加壓;加壓速度達到I lmm/min;進而得到試驗結論:最大承壓力為27.4kN,變形量8mm,試驗后鋼絲件變形和斷裂。
[0033]最后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技術方案的宗旨和范圍,其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當中。
【主權項】
1.一種后輪支承總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工裝、后輪支承和參照后輪支承;所述后輪支承和參照后輪支承對稱設置于工裝上; 所述工裝包括底座和與底座垂直連接的支柱;所述支柱一側設置后輪支承,另一側設置與后輪支承位置相對應的參照后輪支承。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后輪支承總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輪支承和參照后輪支承通過焊接方式固定于支柱上。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后輪支承總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輪支承包括第一鋼絲件框架和二鋼絲件框架;所述第一鋼絲件框架和二鋼絲件框架一端分別對稱固定于摩托車運輸架的底部支架上;所述第一鋼絲件框架和二鋼絲件框架之間設置有用于容納摩托車后輪的間隙。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后輪支承總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鋼絲件框架或第二鋼絲件框架分別包括固定部、立擋部、加強部和橫擋部; 所述固定部與底部支架連接;所述立擋部與固定部連接用于在豎直面固定后輪位置;所述橫擋部與立擋部連接在水平面固定后輪位置;所述加強部沿斜方向設置,所述加強部一端與立擋部上部連接,另一端與固定部連接。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后輪支承總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橫擋部傾斜呈漏斗形設置,所述漏斗形敞口端位于橫擋部上部。6.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后輪支承總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鋼絲件框架和二鋼絲件框架采用直徑為9-13毫米的鋼絲。
【文檔編號】B65D85/68GK205418606SQ201520864741
【公開日】2016年8月3日
【申請日】2015年11月2日
【發明人】王榮忠
【申請人】重慶博益機械配件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