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用于清洗器具的擦拭器板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清洗器具、特別是濕洗的清洗器具的擦拭器板,具有一基本上平面形的擦洗面、用來固定操作柄的第一裝置和用來可拆卸地固定可更換的擦拭層的第二裝置。其次本發明涉及一種帶有這種擦拭器板的清洗器具以及擦拭器板對于清洗器具的應用。
擦拭器板通常做成矩形或者梯形。這種類型的所有擦拭器板有一個共同點,即擦拭器板的朝向待清洗表面的表面,為了簡單起見下面稱之為清洗面,基本上做成平的。其原因在于,清洗過的表面的視覺印象主要由在用清洗器具清洗時水膜的均勻性確定,水膜的不均勻分布通常導致在清洗過的表面上形成條紋,這在干燥后會顯現出來。這種所謂的擦拭條紋通常是很難看的。預防產生這種條紋的有效措施是,擦拭器板的擦洗面做得盡可能平。
帶有這種類型擦拭器板的已知清洗器具的缺點是,去除硬的裸露污垢,例如牢固附著的臟物、鞋的磨粒、干燥的食物殘渣等等,非常困難。在通過操作柄增大壓緊力的情況下只有在多次擦洗時才能去除硬的裸露污垢,這時還常常留有殘存污物,它們必須用合適的清洗器具或用手工再次去除。
發明內容
因此本發明的目的是,這樣地改進這種類型的擦拭器板或帶有這種擦拭器板的清洗器具,保留已知的優點,例如避免形成條紋,但是另一方面即使對于硬的裸露污垢也改善其清洗能力。此外擦拭器板應該可以盡可能方便和經濟地制造。
這個目的用具有權利要求1特征的擦拭器板以及具有權利要求14特征的清洗器具和按權利要求15的擦拭器板的應用來實現。從屬板利要求涉及優良的結構設計。
本發明一方面以這樣的認識為基礎,即,可以充分利用擦拭器板的結構可能性,以便對清洗器具的清洗功能施加影響,也就是說,盡管在擦拭器板和待清洗表面之間有擦拭層,仍然可以達到顯著的效果,另一方面以另一種認識為基礎,即,清洗結果的上述缺陷歸結于,不同的清洗功能,例如去除硬的裸露污垢、水膜的均勻化等等,需要完全不同的、有時是相互排斥的清洗面結構。例如通過盡可能平的清洗面有利于水膜的均勻化。但是平的表面用相應地減小的壓緊力不太適合于去除硬的裸露污垢。另一方面棱邊、刷子等等有利于機械刮除這種污垢,但是導致形成上面提到的條紋。
因此根據本發明建議,擦拭器板的清洗面分成至少兩個具有不同清洗功能的功能面,并設有這樣的結構,借助于這種結構可以分別使用這些功能面,面對于其清洗功能相互沒有明顯的不利影響。
按照本發明一種優選的實施形式,正是設有兩個功能面,其中第一個功能面具有去除硬的裸露污垢的結構,第二個用來使水膜均勻化的功能面基本上做成平的。用這種實施形式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點。根據污染程度和希望的清洗功能可以分別使用一個或另一個功能面,而不需附加的清洗器具。
在本發明一種優良的結構中,第一個功能面直接位于固定操作柄的區域內,第二個功能面由兩個分表面構成,它們分別朝擦拭器板的縱棱邊方向在兩側連接到第一功能面上。這種布局的優點在于,使用者將第一個功能面憑直覺正確地放在難清洗的表面上,而第二個功能面使清洗結果在盡可能大的區域內均勻化。
第一個功能面直接位于固定操作柄的區域內,而第二個功能面在四面包圍第一功能面,這種布局特別優選。用這種方式環繞第一個功能面四周,在操作第一個功能面時,也在每一側進行水膜的均勻化,而與清洗器具的運動方向無關。
存在各種不同的操作第一個功能面的可能性,例如通過操作按壓開關,它使第一個功能面從第二個功能面所在平面中伸出并鎖定在這個位置。如果硬的裸露污垢被去除,鎖緊可以重新松開并退回第一個功能面。實現這種布局的結構措施是專業人員所熟悉的,在這里不必再加以說明。
在本發明另一種特別優選的實施形式中,第一個功能面通過簡單地在操作柄上施加壓力進行操作。從而避免復雜和昂貴的操縱機構。這里操作柄以什么方式固定在擦拭器板上無關緊要。可以設想各種各樣的固定可能性,可以鉸接或剛性連接。特別是與第一個功能面的中心布局相組合,結構費用小、操作特別方便。為了去除硬的裸露污垢方便地通過操作柄在第一個功能面上施加壓力。這時第一個功能面強力地壓緊在地板上,由此更加改善其清洗能力。第二個功能面的側向鄰接表面按擦拭器板的撓性和第一、第二功能面之間的高度差,退讓到其工作位置。如果硬的裸露污垢被去除,則簡單地撤消壓力,第二個功能面的清洗功能重新占主要地位。
兩個功能面既可能相互連接成一體,也可以做成相互分開的擦拭器板的分件。例如攜帶第一個功能面的分件可以裝在帶有第二個功能面的擦拭器板的相應缺口內。這里帶有第一個功能面的分件可以和擦拭器板固定連接。同樣也可以設置彈性連接,其中操作柄與攜帶第一個功能面的分件固定連接。這種布局有這樣的優點,即在對操作柄施加壓力時還對第一個功能面的操作有支持。
按本發明的擦拭器板通常由塑料組成,特別是由大量生產的塑料,例如聚丙烯組成。如果擦拭器板的攜帶第一個功能面的分件由非常硬的材料,例如由玻璃纖維強化的聚酰胺制成,攜帶第二個功能面的分件由一種軟的材料,例如聚乙烯或由熱塑性彈性體制成,那么其清洗功能及操作還能有利地得到支持。
如果用于去除硬的裸露污垢的結構具有功能面的一凹凸構造,則得到工藝方面的好處。這種凹凸構造可以特別方便和經濟地制造,例如通過注塑或壓制。
對于這種凹凸構造,有許多結構可能性。專業人員可以毫不費力地找到對于他最有利的方案。加工工藝特別簡單的是這樣的凹凸構造,它們包括例如筋條、彈性鬃毛或它們的組合。筋條可以根據不同的要求具有例如半圓形、矩形、梯形或三角形橫截面。
筋條可以平行于擦拭器板的縱側設置,也就是說基本上垂直于擦洗方向。但是優選這樣的凹凸構造,它完全與擦拭器板的運動方向無關地提供良好的清洗結果。這可以方便地通過這樣的方法實現,即筋條相對于擦拭器板的側邊緣成一個角度,特別是約45°的角度設置。這里例如可以設想箭頭形或齒形凹凸構造。這種凹凸構造既可以是對稱的,也可以是非對稱的。
在本發明一種優選的實施形式中,借鑒一種典型的地板清洗器具抹布和地板刷,在地板清洗器的情況下這種凹凸構造設計成這樣,使得由功能面的凹凸構造形成的所有凸起的表面的總和與擦拭器板的總面積之比為1∶10到1∶100,特別優選為約1∶50。1∶50的比例大致相當于典型的地板刷所有鬃毛橫截面積的和與其總清洗面之比,也就是說在操作構造化的功能面時,在待清洗表面上達到和在使用地板刷時大致相同的壓緊力。
因此這種實施形式的帶擦拭器板的清洗器具以有利的方式統一了典型的清洗器具抹布和地板刷的主要清洗功能,但操作要方便和舒適得多。
為了使穿過擦拭層的功能面的凹凸構造呈現最佳的效果,凹凸構造高度和擦拭層的厚度之比為應該為約1∶0.5至1∶3,尤其是約1∶2。
這里在正常的擦拭層厚度時得到的構造高度為約2至5mm。如果構造高度與擦拭層的厚度之比太大,可能導致產生條紋,如果太小,凹凸構造的效果受擦拭層的影響太大。
關于擦拭層的選擇絕不存在什么限制。這里可以應用不同的材料和結構。
按本發明的擦拭器板可以用在不同的清洗器具中,例如地板或窗戶擦洗器具。本發明原則上可以用于用來清洗基本上平的表面的所有清洗器具。同樣本發明也絕不局限于舉例說明的兩種清洗功能“擦洗”和“均勻化”的組合。可以配備任意的,特別是兩種以上的清洗功能。其選擇通常取決于清洗器具的種類、它在擦拭器板的清洗面上的局部布局、以及所選擇的操作機構。
附圖表示
圖1一按本發明的帶有操作柄和擦拭層的擦拭器板的第一種實施形式的俯視透視圖;圖2圖1中的擦拭器板從下方向清洗面觀察的透視圖;圖3通過第一個功能面的垂直于筋條走向的側剖視圖;圖4按本發明的擦拭器板的另一種實施形式從下方向清洗面觀察的透視圖。
在擦拭器板2上操作柄3的固定裝置4的區域內安裝一中心件8。在圖2中可以看到,這是一個攜帶第一個功能面8.1的擦拭器板2的分件。
功能面8.1用來去除硬的裸露污垢。為此目的它具有筋條8.2,在所示實施例中筋條平行于矩形擦拭器板2的較長的棱邊(非普遍性限制),也就是垂直于清洗器具主運動方向延伸。如特別由圖3可見,筋務8.2具有例如三角形橫截面。根據應用場合的不同其他幾何形狀可能更有利。在擦拭器板2的帶有功能面8.1的中心件8上兩側分別連接一帶有第二個功能面9.1的第二分件9。第二個功能面做成平的,用來使水膜均勻化。在所示實施例中,中心件8和分件9相互固定連接。
在使用中,在沒有借助于操作柄3在中心件8上施加特別的壓力時,在所示清洗器具1中完全平面形的第二功能面9.1的清洗功能起主要作用。在正常清洗時施加的壓力不足以將第一個功能面8.1的筋條8.2壓出擦拭層。只有在壓力提高時第一功能面8.1之上的擦拭層才擠壓在一起,使筋條8.2突出于第二功能面,并且主壓力通過筋條8.2的凸峰有效地傳遞到待清洗表面上。從而附著的硬的裸露污垢可以借助于加大的壓緊力較方便地去除。
圖4中表示本發明另一種優選的實施形式。可以看出,帶有筋條8.2的第一功能面8.1埋在第二功能面9.1的中央。第一功能面在每一側都被第二功能面9.1的分件包圍。這有這樣的優點,即,與向每一側的運動方向無關地促使水膜的均勻化,即使在操作第一功能面8.1時也是這樣。由此簡化了清洗器具的操作,因為在選擇運動方向時不必注意可能形成條紋。
權利要求
1.用于清洗器具特別是用來濕洗的清洗器具的擦拭器板,具有一基本上平的清洗面、用來固定操作柄的第一裝置和用來可拆卸地固定可更換的擦拭層的第二裝置,其特征為所述清洗面(7)分成至少兩個具有不同清洗功能的功能面,并且借助于這種結構設置,功能面可以分別使用,而其清洗功能相互沒有明顯的不利影響。
2.按權利要求1的擦拭器板,其特征為設有兩個功能面,其中第一功能面(8.1)具有用來去除硬的裸露污垢的結構,第二功能面(9.1)基本上做成平的,以使水膜均勻化。
3.按權利要求1或2的擦拭器板,其特征為第一功能面(8.1)直接位于操作柄(3)的固定裝置(4)的區域內,第二功能面(9.1)由兩個分面構成,它們各自在兩側沿擦拭器板(2)縱棱邊的方向連接到第一功能面(8.1)上。
4.按權利要求1或2的擦拭器板,其特征為第一功能面(8.1)直接位于操作柄(3)的固定裝置(4)的區域內,第二功能面在四周包圍所述第一功能面。
5.按權利要求3或4的擦拭器板,其特征為功能面(8.1,9.1)可通過在操作柄(3)上施加壓力進行操縱。
6.按權利要求1至5之至少一項的擦拭器板,其特征為第一功能面(8.1)和第二功能面(9.1)相互連接成一體,或者做成擦拭器板(2)的相互分開的分件。
7.按權利要求2至6之任一項的擦拭器板,其特征為用來去除硬的裸露污垢的結構包括第一功能面(8.1)的凹凸構造。
8.按權利要求7的擦拭器板,其特征為所述凹凸構造包括筋條(8.2)、彈性鬃毛或其組合。
9.按權利要求8的擦拭器板,其特征為在形成作為筋條(8.2)的凹凸構造時,筋條相對于擦拭器板(2)的側邊緣成一角度,尤其是約45°的角度設置。
10.按權利要求7至9之任一項的擦拭器板,其特征為所有由第一功能面(8.1)的凹凸構造形成的凸起的表面積之和與擦拭器板(2)的總面積之比例在1∶10到1∶100之間。
11.按權利要求10的擦拭器板,其特征為所述比例為1∶50。
12.按權利要求7至任一項的擦拭器板,其特征為第一功能面(8.1)的凹凸構造的構造高度與擦拭層(5)的厚度之比例約為1∶0.5至1∶3,尤其是約為1∶2。
13.按權利要求12的擦拭器板,其特征為第一功能面(8.1)和凹凸構造的構造高度為2至5mm。
14.清洗器具,特別是用于濕洗的清洗器具,包括一操作柄、一擦拭器板和一可更換的擦拭層,其特征為擦拭器板做成按權利要求1至13之至少一項的擦拭器板。
15.按權利要求1至13之至少一項的用于濕洗清洗器具的擦拭器板的應用,所述清洗器具包括一操作柄、一擦拭器板和一可更換的擦拭層。
全文摘要
用于清洗器具、特別是用來濕洗的清洗器具的擦拭器板,具有一基本上平面形的清洗面、一用來固定操作柄的第一裝置和用來可拆卸地固定可更換的擦拭層的第二裝置,其中清洗面(7)分成至少兩個具有不同清洗功能的功能面,并設有這樣的結構,借助于它功能面可以分別地使用,而其清洗功能相互之間設有明顯的不利影響。
文檔編號A47L13/10GK1419886SQ02147230
公開日2003年5月28日 申請日期2002年10月18日 優先權日2001年11月5日
發明者烏韋·丁格特, 納喬·阿爾巴, 漢斯-于爾根·文德爾肯 申請人:卡爾·弗羅伊登伯格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