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新型垃圾分揀回收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機械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新型垃圾分揀回收裝置。
【背景技術】
[0002]目前,我國對于紙肩、金屬、塑料和玻璃等可回收垃圾的處理方式是將其全部運輸到垃圾場直接進行填埋或焚燒后掩埋。這樣的處理方式回收率低、環境污染大、垃圾處理廠壓力大,另外人們對垃圾分揀回收的意識也非常淡薄,沒有養成垃圾分揀回收的自我管理方式。
[0003]國內外現階段對可回收垃圾自動分類的裝置大多應用于大型垃圾分類場,且構造復雜、機械結構笨重、成本高、分類過程緩慢,不宜在公園、居民區、校園及旅游景點等人流量密集的公共場所使用。
[0004]基于上述分析,有必要設計出一種小型實用性強的自動垃圾分離裝置,能夠非常便利地實現可回收垃圾的自動分類,提高利用率,節約資源。因其環境的適應能力強,便于安放在不同的公共場所,也為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做出貢獻。
【實用新型內容】
[0005]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新型垃圾分揀回收裝置,該裝置能夠非常便利地實現可回收垃圾的自動分類,提高再生資源的利用率,節約資源。
[0006]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0007]—種新型垃圾分揀回收裝置,包括機架、第一斜板、轉動輥、第二斜板及T形支架,所述第一斜板安裝在機架左側的上端,且左高右低。轉動輥有三個,均橫向安裝在第一斜板右側下方的機架上,且高度由左至右依次遞減,各轉動輥通過安裝在其同一端的第一齒輪聯動,轉動輥的下方配置有第一收集箱。所述第二斜板安裝在各轉動輥右側下方的機架上,也呈左高右低,第二斜板的下方配置有第二收集箱,第二斜板右側的機架上設置有漏箱,漏箱的右側開口,其下方設置有第三收集箱。所述T形支架包括推板及導桿,導桿通過導向座設置在機架的右側,其左端與推板的中部固定連接,所述推板可經漏箱的開口進入其內部。
[0008]優選地,所述第一斜板的底部設置有金屬探測器。
[0009]優選地,靠近所述第一斜板的轉動輥頂部的高度,低于第一斜板右端上表面的高度。靠近第一斜板的轉動輥由設置在機架上的第一電機驅動,所述各轉動輥之間具有間隙。
[0010]優選地,第二斜板的左端低于與其靠近的轉動輥,第二斜板的中部開有漏料口,漏料口的底部設置有活動翻板。所述活動翻板的右端與位于第二斜板底部的翻轉軸固定連接,翻轉軸由設置在第二斜板外側機架上的第二電機驅動。
[0011]優選地,所述導桿設置在導向座內,其右端伸出導向座,導向座固定在機架上。導桿的上表面設置有齒條,所述齒條的上方配置有第二齒輪,所述第二齒輪與固定在導向座外側機架上的第三電機連接。
[0012]優選地,所述導向座的左端設置有擋板,擋板靠近推板的一側均勻布置有多個退料桿,所有退料桿的末端均可從推板的圓孔穿出。所述擋板的下方設置有第四收集箱。
[0013]優選地,所述推板的左側均勻布置有多列金屬針,每列金屬針有2?5個。
[0014]優選地,第二斜板的右端上方與漏箱的上部相連通。
[0015]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技術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自動化程度高,制造成本低,響應速度快,分離效果好。本產品體積較小,便于安放在不同的公共場所。提高了垃圾分類的效率,便于回收可利用的資源,保護環境。
【附圖說明】
[0016]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新型垃圾分揀回收裝置的結構原理示意圖。
[0017]圖2是本實用新型一種新型垃圾分揀回收裝置的俯視示意圖。
[0018]圖3是圖1中某一部分的結構示意圖,示出的是T形支架及導向座。
【具體實施方式】
[0019]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
[0020]結合圖1至圖3,一種新型垃圾分揀回收裝置,包括機架1、第一斜板2、轉動輥3、第二斜板4及T形支架,所述第一斜板2安裝在機架I左側的上端,且左高右低,所述第一斜板2的底部設置有金屬探測器11。轉動輥3有三個,均橫向安裝在第一斜板2右側下方的機架I上,且高度由左至右依次遞減,各轉動輥3通過安裝在其同一端的第一齒輪5聯動,轉動輥3的下方配置有第一收集箱6,靠近所述第一斜板2的轉動輥3頂部的高度,低于第一斜板2右端上表面的高度。靠近第一斜板2的轉動輥3由設置在機架I上的第一電機12驅動,所述各轉動輥3之間具有間隙。
[0021]所述第二斜板4安裝在各轉動輥3右側下方的機架I上,也呈左高右低,第二斜板4的下方配置有第二收集箱7,第二斜板4右側的機架I上設置有漏箱8,第二斜板4的右端上方與漏箱8的上部相連通,漏箱8的右側開口,其下方設置有第三收集箱9。第二斜板4的左端低于與其靠近的轉動輥3,第二斜板4的中部開有漏料口,漏料口的底部設置有活動翻板10。所述活動翻板10的右端與位于第二斜板4底部的翻轉軸固定連接,翻轉軸由設置在第二斜板4外側機架I上的第二電機13驅動。
[0022]所述T形支架包括推板15及導桿16,導桿16通過導向座17設置在機架I的右側,其左端與推板15的中部固定連接,所述推板15可經漏箱8的開口進入其內部。所述導桿16設置在導向座17內,其右端伸出導向座17,所述導向座17的底部固定在機架I上。導桿16的上表面設置有齒條18,所述齒條18的上方配置有第二齒輪19,所述第二齒輪19與固定在導向座17外側機架I上的第三電機20連接。所述導向座17的左端設置有擋板21,擋板21靠近推板15的一側均勻布置有多個退料桿22,所有退料桿22的末端均可從推板15的圓孔穿出,所述推板15的左側均勻布置有多列金屬針23,每列金屬針有2?5個。所述擋板21的下方設置有第四收集箱14。
[0023]本實用新型在未放置垃圾時,推板15堵在漏箱8的右側開口處。在第一斜板2上放置紙張后,紙張沿第一斜板2滑落至轉動輥3,第一電機12驅動帶動所有轉動輥3轉動,紙張經轉動輥3的間隙,掉落至第一收集箱6 ο在第一斜板2上放置金屬時,紙張沿第一斜板2經轉動輥3,落至第二斜板4左端。位于第一斜板2底部的金屬探測器11感應到有金屬物體后,發送信號至第二電機13,第二電機13控制活動翻板1的左端向下翻轉,金屬物體經第二斜板4的中部的漏料口,掉落至第二收集箱7。
[0024]當在第一斜板2上放置塑料瓶或玻璃瓶時,塑料瓶或玻璃瓶經第一斜板2和第二斜板4,滾落至漏箱8內。第三電機20驅動推板15向左運動,金屬針23扎在塑料瓶上,第三電機20反轉帶動推板15后退,扎在金屬針23上的塑料瓶隨推板15—起后退。當推板15離開漏箱8,玻璃瓶從漏箱8的右側開口掉落至第三收集箱9內。所述推板15后退至擋板21附近時,擋板21的多個退料桿22從推板15的圓孔穿出,將塑料瓶從金屬針23上頂下,使塑料瓶與金屬針23分離,所述塑料瓶掉落至擋板21下方的第四收集箱14內。
[0025]當然,上述說明并非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實用新型也并不僅限于上述舉例,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的實質范圍內所做出的變化、改型、添加或替換,也應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主權項】
1.一種新型垃圾分揀回收裝置,包括機架、第一斜板、轉動輥、第二斜板及T形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板安裝在機架左側的上端,且左高右低;轉動輥有三個,均橫向安裝在第一斜板右側下方的機架上,且高度由左至右依次遞減,各轉動輥通過安裝在其同一端的第一齒輪聯動,轉動輥的下方配置有第一收集箱;所述第二斜板安裝在各轉動輥右側下方的機架上,也呈左高右低,第二斜板的下方配置有第二收集箱,第二斜板右側的機架上設置有漏箱,漏箱的右側開口,其下方設置有第三收集箱;所述T形支架包括推板及導桿,導桿通過導向座設置在機架的右側,其左端與推板的中部固定連接,所述推板可經漏箱的開口進入其內部。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垃圾分揀回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板的底部設置有金屬探測器。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垃圾分揀回收裝置,其特征在于,靠近所述第一斜板的轉動輥頂部的高度,低于第一斜板右端上表面的高度;靠近第一斜板的轉動輥由設置在機架上的第一電機驅動,所述各轉動輥之間具有間隙。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垃圾分揀回收裝置,其特征在于,第二斜板的左端低于與其靠近的轉動輥,第二斜板的中部開有漏料口,漏料口的底部設置有活動翻板;所述活動翻板的右端與位于第二斜板底部的翻轉軸固定連接,翻轉軸由設置在第二斜板外側機架上的第二電機驅動。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垃圾分揀回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導桿設置在導向座內,其右端伸出導向座,導向座固定在機架上;導桿的上表面設置有齒條,所述齒條的上方配置有第二齒輪,所述第二齒輪與固定在導向座外側機架上的第三電機連接。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垃圾分揀回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向座的左端設置有擋板,擋板靠近推板的一側均勻布置有多個退料桿,所有退料桿的末端均可從推板的圓孔穿出;所述擋板的下方設置有第四收集箱。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新型垃圾分揀回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板的左側均勻布置有多列金屬針,每列金屬針有2?5個。8.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新型垃圾分揀回收裝置,其特征在于,第二斜板的右端上方與漏箱的上部相連通。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新型垃圾分揀回收裝置,包括機架、第一斜板、轉動輥、第二斜板及T形支架,所述第一斜板安裝在機架左側的上端,且左高右低。轉動輥有三個,均橫向安裝在第一斜板右側下方的機架上,轉動輥通過安裝在其同一端的第一齒輪聯動,各轉動輥的下方配置有第一收集箱。第二斜板安裝在各轉動輥右側下方的機架上,其下方配置有第二收集箱,第二斜板右側的機架上設置有漏箱,其下方設置有第三收集箱。所述T形支架包括推板及導桿,導桿通過導向座設置在機架右側,其左端與推板的中部固定連接,所述推板可經漏箱的開口進入其內部。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自動化程度高,制造成本低,響應速度快,分離效果好。
【IPC分類】B65F1/14, B65F1/00
【公開號】CN205327924
【申請號】CN201620024020
【發明人】王志梅, 侯弘歷, 尹孜陽, 孫友強
【申請人】山東科技大學
【公開日】2016年6月22日
【申請日】2016年1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