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裝式維修間的立柱和軌道橫梁連接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設備維修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組裝式維修間的立柱和軌道橫梁連接結構。
【背景技術】
[0002]在地鐵施工或其他隧道等施工時,經常會用到各種大型機械,如牽引機車等,對于大型的工程牽引機車檢修則存在場地問題,在一般輕工業城市解決機車的吊裝是有難度的,車間高度6米以上很難找,50噸以上的天車很難找,而且還存在各種運輸情況,耽誤施工周期,假如在室外直接拆裝維修,雖然用汽車吊可以完成吊裝,但檢修工作受天氣影響很大。
[0003]工字梁作為組體的維修間是可以解決上述問題的一個途徑,但是,橫梁主要作為電葫蘆的承載量,對橫梁相對立柱的固定和安裝提出了挑戰。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技術缺陷,而提供一種組裝式維修間的立柱和軌道橫梁連接結構。
[0005]為實現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0006]—種組裝式維修間的立柱和軌道橫梁連接結構,所述的軌道橫梁與立柱為相同的工字梁,所述的軌道橫梁通過面連接件與所述的立柱的橫板固定連接,所述的面連接件包括由與立柱等大的工字梁制成的連接段,固定設置在所述的立柱的橫板頂部且上下間隔以分別承載連接段上下橫板的下表面的面承接臺,所述的連接段的上下橫板端部形成有斜坡以與立柱的橫板構成焊接槽用以焊接連接,所述的連接段和軌道橫梁的中間板通過面連接條板配合螺栓固定連接。
[0007]所述的連接段的上下橫板的外端部的分別固定設置有連接承接板,所述的連接承接板能支撐與連接段對接后的軌道橫梁,所述的軌道橫梁與連接段相對的端部設置有斜坡以構成焊接槽用以將軌道橫梁與連接段焊接連接。
[0008]所述的立柱的兩橫板間與連接段的下橫板對應處設置有內支撐加強板。
[0009]所述的面承接臺底部焊接有至少兩個加強筋板以提高其與立柱橫板的連接強度。
[0010]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1]本實用新型的軌道橫梁與立柱的橫板外側面連接,通過連接段的過渡,降低了安裝難度,而且,采用搭接、焊接以及螺栓連接多紅方式相組合,有效保證連接強度,滿足施工要求。
【附圖說明】
[0012]圖1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組合移動式維修間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0013]圖2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組合移動式維修間的側視結構示意圖;
[0014]圖3所示邊角處立柱、側橫梁和軌道橫梁連接結構示意圖;
[0015]圖4所示為中間部立柱、側橫梁和軌道橫梁連接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6]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0017]如圖1-4所示,本實用新型的組合移動式維修間包括,對稱設置在兩側的立柱1,將對應側的立柱依次連接的多道上下間隔設置的側橫梁2,以及兩端分別與對應的兩側的立柱頂端固定連接的軌道橫梁3,所述的軌道橫梁上設置有電動葫蘆8,以及固定設置在側橫梁和軌道橫梁頂部的頂板,以及與所述的側橫梁和立柱固定連接的側板4。同時,底面采用鋼板并在其上設置用以允許機車100行進的軌道。其中,每側立柱的數量可根據需要設置軌道橫梁的數量以及整體長度而定。
[0018]具體來說,所述的立柱I為工字梁,所述的立柱底部固定設置有底板,所述的立柱的兩橫板和中間板分別和底板間設置有支撐板,所述的底板通過地釘與地面固定連接,所述的支撐板用以加強連接強度,防止發生傾斜或者變形。
[0019]所述的側橫梁2為工字梁且比立柱的尺寸小,所述的側橫梁通過側連接件5與所述的立柱的固定連接,所述的側連接件5包括兩個內端匹配地插入所述的立柱I的工字梁槽口內并與立柱焊接連接且上下間隔設置的連接平板51,一體形成在所述的連接平板間的連接豎板52,所述的連接平板外端對稱收攏至側橫梁2的橫板的寬度,所述的連接豎板52和側橫梁的中間板通過連接條板53和螺栓固定連接。
[0020]其中,工字梁均包括橫板和中間板,側橫梁和軌道橫梁的橫板均水平設置,這樣便于設置電葫蘆的軌道設置,同時也提高頂部的強度。
[0021]將側橫梁采用比立柱尺寸規格小的工字梁,有效降低了整體制造成本,而且更便于加工組裝,同時,采用側連接件進行過渡連接,能保證足夠大的連接面和連接強度,乞討整體穩定性。
[0022]進一步地,所述的連接平板51的外端部的下部固定設置有承接板54,所述的承接板能支撐與連接平板對接后的側橫梁對應的橫板,所述的側橫梁與連接平板相對的端部設置有斜坡以構成焊接槽用以將側橫梁與連接平板焊接連接。
[0023]在側橫梁與側連接件連接處設置承接板,利用承接板有效支撐定位,便于后期連接條板和安裝和施工,同時,在對接端形成焊接槽并進行焊接連接,集承接板承托、連接條板螺紋連接以及焊接三者與一體,有效保證連接處的強度。同時,為便于側橫梁的橫板與承接板相搭接,所述的側橫梁的中間板則對應地形成有缺口以便插入。
[0024]進一步地,所述的連接平板內端兩側分別形成有倒角以便插入立柱的槽口,所述的內端是指連接平板與立柱連接端,外端是指與側橫梁連接端。
[0025]進一步地,為避免立柱的中間板強度不夠,在所述的側連接件5與立柱的中間板間設置有加強中間板55,所述的加強中間板55上設置多個圓孔以與所述的立柱的中間板焊接連接加螺栓連接。該加強中間板的長度大于側橫梁的中間板長度,以使其2-4倍為宜,能有效將其連接應力分散,避免發生形變。所述的加強中間板可為一個或者兩個,視連接需求而定。
[0026]其中,所述的軌道橫梁3與所述的立柱I相同的工字梁,所述的軌道橫梁3通過面連接件6與所述的立柱的橫板固定連接,所述的面連接件6包括由與立柱等大的工字梁制成的連接段61,固定設置在所述的立柱的橫板頂部且上下間隔以分別承載連接段上下橫板下表面的面承接臺62,所述的連接段61的上下橫板端部形成有斜坡以與立柱的橫板構成焊接槽用以焊接連接,所述的連接段和軌道橫梁的中間板通過面連接條板63配合螺栓固定連接,優選地,為加強面承接臺的支撐強度,在所述的面承接臺的下部社會有加強筋板以提高其與立柱橫板的連接強度。
[0027]同時,所述的連接段61的上下橫板的外端部的分別固定設置有連接承接板64,所述的連接承接板能支撐與連接段對接后的軌道橫梁,所述的軌道橫梁與連接段相對的端部設置有斜坡以構成焊接槽用以將軌道橫梁與連接段焊接連接。
[0028]進一步地,因為軌道橫梁作為承載量同時還要承擔起到負載,為避免立柱發生形變,所述的立柱的兩橫板間與連接段的下橫板對應處設置有內支撐加強板65,內支撐加強板的設置有效提高立柱兩橫板間的連接,提高對軌道橫梁的支撐力度和穩定性。
[0029]軌道橫梁與立柱的橫板外側面連接,通過連接段的過渡,降低了安裝難度,而且,采用搭接、焊接以及螺栓連接多紅方式相組合,有效保證連接強度,滿足施工要求。
[0030]具體來說,本實用新型的維修間高度和寬度均能達到6m甚至更大,采用組裝式結構,整體成本低,組合式方便拆卸與移動,可以用一般貨車運輸,在一般空地就可以方便組裝,解決工況機車起吊難題,機車可以直接駛入或者被拖入就近搭建的維修間,即可完成發動機、變速箱、橋的分解吊裝問題,不受天氣影響完成機車的基本檢修,可以就地進行維修,縮短了維修周轉周期,為施工進度順利進行提供保證,解決小微企業創業初期的資金緊缺問題。
[0031]其中,為進一步提高其功能性,在所述的立柱外側還分別設置有輔立柱,所述的輔立柱和立柱間構件工具間200和休息間300 ο工具間和休息間的連接與上述維修間的構建類似,在此不再展開描述。
[0032]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主權項】
1.一種組裝式維修間的立柱和軌道橫梁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軌道橫梁與立柱為相同的工字梁,所述的軌道橫梁通過面連接件與所述的立柱的橫板固定連接,所述的面連接件包括由與立柱等大的工字梁制成的連接段,固定設置在所述的立柱的橫板頂部且上下間隔以分別承載連接段上下橫板的下表面的面承接臺,所述的連接段的上下橫板端部形成有斜坡以與立柱的橫板構成焊接槽用以焊接連接,所述的連接段和軌道橫梁的中間板通過面連接條板配合螺栓固定連接。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立柱和軌道橫梁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連接段的上下橫板的外端部的分別固定設置有連接承接板,所述的連接承接板能支撐與連接段對接后的軌道橫梁,所述的軌道橫梁與連接段相對的端部設置有斜坡以構成焊接槽用以將軌道橫梁與連接段焊接連接。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立柱和軌道橫梁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立柱的兩橫板間與連接段的下橫板對應處設置有內支撐加強板。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立柱和軌道橫梁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面承接臺底部焊接有至少兩個加強筋板以提高其與立柱橫板的連接強度。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組裝式維修間的立柱和軌道橫梁連接結構,所述的軌道橫梁與立柱為相同的工字梁,所述的軌道橫梁通過面連接件與所述的立柱的橫板固定連接,所述的面連接件包括由與立柱等大的工字梁制成的連接段,固定設置在所述的立柱的橫板頂部且上下間隔以分別承載連接段上下橫板的下表面的面承接臺,所述的連接段的上下橫板端部形成有斜坡以與立柱的橫板構成焊接槽用以焊接連接,所述的連接段和軌道橫梁的中間板通過面連接條板配合螺栓固定連接。本實用新型的軌道橫梁與立柱的橫板外側面連接,通過連接段的過渡,降低了安裝難度,而且,采用搭接、焊接以及螺栓連接多紅方式相組合,有效保證連接強度,滿足施工要求。
【IPC分類】B66C5/02, B66C19/00
【公開號】CN205222516
【申請號】CN201521051957
【發明人】丁永哲, 劉作威, 申會宇, 周勤茶
【申請人】天津亨通利鐵道工程機械配件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5月11日
【申請日】2015年12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