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升降機底籠底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底籠底架,尤其適用于施工升降機。
【背景技術】
[0002]底籠底架是施工升降機的關鍵部件,位于施工升降機最下端,混凝土基礎上方,用于將施工升降機與地面連接,同時承載上方所有載荷。
[0003]目前市場上常規產品中,底籠底架形式比較多,有天子梁,以及各種形式的井字粱,如圖3和圖4所示,一般只包含一個主底架和兩個輔底架。可見,現有技術中的結構形式相對冗余復雜,主底架體積相對較大,重量相對較大,尤其不便于裝配、拆卸和運輸。
【發明內容】
[0004]針對上述現存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改變施工升降機底籠底架形式,提供一種新型的施工升降機底籠底架,以提升施工升降機的裝配和拆卸效率以及運輸過程中的便易程度,同時又能保證整個升降機底部的穩定和安全。
[0005]本實用新型通過改變底籠底架結構形式,由之前的天子梁和其他形式形式的井字粱,改為一個主底架和四個輔底架的連接的形式,具體技術方案如下:包括作為主體的橫向主底架,以及兩個輔底架一、兩個輔底架二,且輔底架一和輔底架二互為鏡像結構;所述主底架中部通過四個關于其中心對稱的地腳螺栓固定在地面上;所述的兩個輔底架一分別通過一端對稱連接在主底架的縱向兩側,并分別與主底架垂直;所述的輔底架二分別通過一端對稱連接在主底架的縱向兩側,并分別與主底架垂直;且位于主底架同側的輔底架一和輔底架二相互對稱。
[0006]相對現有的形式,本實用新型施工升降機底籠底架具有以下幾個優點:
[0007]1、結構形式簡單可靠,方便高效。
[0008]2、能夠顯著提升施工升降機運輸過程中的便易程度,節省空間以及減少變形的可能性。
[0009]3、能夠保證整個升降機底部的穩定和安全。
【附圖說明】
[0010]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1]圖2為圖1中主底架和輔底架連接示意圖;
[0012]圖3為現有技術中天子梁形式的底籠底架;
[0013]圖4為現有技術中井字粱形式的底籠底架;
[0014]圖中:1、輔底架一,2、輔底架二,3、主底架。
【具體實施方式】
[0015]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0016]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作為主體的橫向主底架3,以及兩個輔底架一
1、兩個輔底架二 2,且輔底架一 1和輔底架二 2互為鏡像結構,外觀結構形式同一般底籠底架差別不大,連接方式稍有區別。
[0017]其中:所述主底架3中部通過四個關于其中心對稱的地腳螺栓固定在地面上;所述的兩個輔底架一 1分別通過一端對稱連接在主底架3的縱向兩側,并分別與主底架3垂直;所述的輔底架二 2分別通過一端對稱連接在主底架3的縱向兩側,并分別與主底架3垂直;且位于主底架3同側的輔底架一1和輔底架二 2相互對稱。
[0018]如圖2所示,制造裝配時,主底架3主結構由100X100X5矩形管組成,與輔輔底架一 1和輔底架二 2連接部分為10號槽鋼;輔底架一 1和輔底架二 2由t4板折彎而成,二者材質均為Q235B。輔底架一 1和輔底架二 2按照圖紙位置要求用兩個M16X 35螺栓與主底架3相連,方便拆裝。安裝時要求主底架3和輔底架一 1、輔底架二 2在同一水平面內,防止扭曲產生應力。運輸時,主底架1與輔底架一 1、輔底架二 2分開,節省空間。
【主權項】
1.一種施工升降機底籠底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作為主體的橫向主底架(3),以及兩個輔底架一(1)、兩個輔底架二( 2),且輔底架一(1)和輔底架二( 2)互為鏡像結構;所述主底架(3)中部通過四個關于其中心對稱的地腳螺栓固定在地面上;所述的兩個輔底架一(1)分別通過一端對稱連接在主底架(3)的縱向兩側,并分別與主底架(3)垂直;所述的輔底架二(2)分別通過一端對稱連接在主底架(3)的縱向兩側,并分別與主底架(3)垂直;且位于主底架(3 )同側的輔底架一(1)和輔底架二( 2 )相互對稱。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施工升降機底籠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底架(3)主結構為矩形管;所述的輔底架一(1)和輔底架二(2)的主結構為U型折彎板。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施工升降機底籠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底架(3)、輔底架一(1)、輔底架二( 2 )在同一水平面內。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施工升降機底籠底架,包括作為主體的橫向主底架(3),以及兩個輔底架一(1)、兩個輔底架二(2),且輔底架一(1)和輔底架二(2)互為鏡像結構;所述主底架(3)中部通過四個關于其中心對稱的地腳螺栓固定在地面上;所述的兩個輔底架一(1)分別通過一端對稱連接在主底架(3)的縱向兩側,并分別與主底架(3)垂直;所述的輔底架二(2)分別通過一端對稱連接在主底架(3)的縱向兩側,并分別與主底架(3)垂直;且位于主底架(3)同側的輔底架一(1)和輔底架二(2)相互對稱。提升了施工升降機的裝配和拆卸效率以及運輸過程中的便易程度,同時又能保證整個升降機底部的穩定和安全。
【IPC分類】B66B11/00, B66B7/00
【公開號】CN205132814
【申請號】CN201520567494
【發明人】王建軍, 米成宏, 劉大勇, 魏金濤, 孫彭, 周生玉, 趙龍, 其他發明人請求不公開姓名
【申請人】徐州建機工程機械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4月6日
【申請日】2015年7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