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式提升機平皮帶的二次張緊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斗式提升機技術領域,特別涉及斗式提升機平皮帶的二次張緊裝置。
【背景技術】
[0002]現有的斗式提升機有平皮帶傳動、鏈條傳動和履帶傳動,平皮帶傳動的斗式提升機提升物料的方法,就是利用裝在平皮帶上的抄料斗在平皮帶傳動過程中將物料垂直提升上去的,平皮帶傳動的斗式提升機的平皮帶張緊都是通過配重塊的重力利用杠桿原理自動調節實現的,即將左、右杠桿的中部支點的圓孔分別套入在斗式提升機的機體下部的從動滾筒左、右兩端能夠上、下移動的軸承座的左、右外端面以外的伸出軸頸上,將左、右兩端的杠桿的短桿部分末端的撬點的圓孔套入分別設在機體左、右側板上的固定軸上,在左、右兩端的杠桿的長桿部分的末端作用力點上焊接上箱體,用箱體將左、右兩端的杠桿的長桿部分的末端作用力點連接在一起,最后在箱體內放入配重塊,在配重塊的重力作用下,左、右兩端的杠桿的中部支點將從動滾筒左、右兩端的軸承座的左、右外端面以外的伸出軸頸往下壓,使從動滾筒左、右兩端的軸承座向下移動,使從動滾筒往下移將平皮帶張緊。這種平皮帶張緊裝置在斗式提升機使用一段時間后,由于制造平皮帶的橡膠老化以及分布在平皮帶內的鋼絲的彈性模量消失,平皮帶變得越來越長,即使在左、右兩端的杠桿的長桿部分的末端作用力點上的箱體內放入再多的配重塊,使放配重塊的箱體下移到箱體的底部與地面接觸,也無法將平皮帶張緊,松弛的平皮帶在提升料物工作過程中經常發生用螺栓鎖緊在平皮帶上的幾個或十幾個抄砂斗一次性從平皮帶上撕下,造成斗式提升機無法繼續工作,嚴重影響生產進度和經濟效益。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用千斤頂張緊斗式提升機平皮帶的二次張緊裝置,改變傳統的單純通過配重塊的重力利用杠桿原理自動調節張緊平皮帶的方法,解決現有技術所造成的抄料斗從平皮帶上撕下的問題,確保斗式提升機正常工作,實現提高生產進度和經濟效益的目的。
[0004]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包括平皮帶、機體右側板、杠桿、伸出軸頸、軸承座、從動滾筒、導向座、固定軸、機體左側板和箱體的斗式提升機平皮帶的二次張緊裝置,所述張緊平皮帶的從動滾筒的左、右兩端分別設有能夠在導向座的滑動槽內上下移動的軸承座。
[0005]所述左、右兩端的軸承座的左、右外端面以外的伸出軸頸分別與杠桿的中部支點的圓孔動配合。
[0006]所述左、右兩端的杠桿短桿部分的末端撬點的圓孔分別與焊接在機體左側板和機體右側板上的固定軸動配合。
[0007]所述左、右兩端的杠桿的長桿部分的末端作用力點分別與放配重塊的箱體的左、右兩端焊接在一起。
[0008]所述箱體內放入足夠的配重塊時,配重塊的重力作用在左、右兩端的杠桿的長桿部分的末端作用力點上,在重力的作用下,杠桿的中部支點向下移動帶動左、右兩端的軸承座沿左、右兩端的導向座的滑動槽向下移動,將從動滾筒往下壓,使平皮帶張緊。
[0009]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特點是:機體左側板和機體右側板的下部外側面分別設有對稱的用于二次張緊平皮帶的千斤頂,所述千斤頂上端的基座用螺栓分別與焊接在機體左側板和機體右側板上的支座緊固在一起。
[0010]所述的千斤頂的頂桿下端面分別與左、右兩端的軸承座的上端面頂緊在一起。
[0011]本實用新型的主要優點是:由于機體左側板和機體右側板的下部外側面分別設有對稱的用于二次張緊平皮帶的千斤頂,所述千斤頂上端的基座用螺栓分別與焊接在機體左側板和機體右側板上的支座緊固在一起;千斤頂的頂桿下端面分別與左、右兩端的軸承座的上端面頂緊在一起。當平皮帶張緊裝置在斗式提升機使用一段時間后,由于制造平皮帶的橡膠老化以及分布在平皮帶內的鋼絲的彈性模量消失,平皮帶變得越來越長,即使在左、右兩端的杠桿的長桿部分的末端作用力點上的箱體內放入再多的配重塊,使放配重塊的箱體下移到箱體的底部與地面接觸,也無法將平皮帶張緊時,將機體左側板和機體右側板的下部外側面上用于二次張緊平皮帶的千斤頂的頂桿同時頂出,將左、右兩端的軸承座頂緊,就能夠將平皮帶張緊,確保斗式提升機正常工作,實現提高生產進度和經濟效益的目的。
【附圖說明】
[0012]本實用新型的具體結構由以下的實施例及其附圖給出。
[0013]圖1是根據本實用新型提出的斗式提升機平皮帶的二次張緊裝置的具體結構示意圖(A-A剖視圖)。
[0014]圖2是根據本實用新型提出的斗式提升機平皮帶的二次張緊裝置的具體結構B-B剖視圖。
[0015]圖3是根據本實用新型提出的斗式提升機平皮帶的二次張緊裝置的具體結構左視圖。
[0016]圖4是根據本實用新型提出的斗式提升機平皮帶的二次張緊裝置的具體結構右視圖。
[0017]圖中:(1)為平皮帶,(2)為機體右側板,(3)為支座,(4)為千斤頂,(5)為杠桿,
(6)為伸出軸頸,(7)為軸承座,(8)為從動滾筒,(9)為導向座,(10)為滑動槽,(11)為固定軸,(12)為機體左側板,(13)為箱體。
【具體實施方式】
[0018]下面結合附圖詳細說明依據本實用新型提出的具體裝置細節及工作情況。
[0019]如附圖所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具體裝置細節是:包括平皮帶(1)、機體右側板
(2)、杠桿(5)、伸出軸頸(6)、軸承座(7)、從動滾筒(8)、導向座(9)、固定軸(11)、機體左側板(12)和箱體(13)的斗式提升機平皮帶的二次張緊裝置,張緊平皮帶(1)的從動滾筒(8)的左、右兩端分別設有能夠在導向座(9)的滑動槽(10)內上下移動的軸承座(7)。
[0020]左、右兩端的軸承座(7)的左、右外端面以外的伸出軸頸(6)分別與杠桿(5)的中部支點的圓孔動配合。
[0021]左、右兩端的杠桿(5)短桿部分的末端撬點的圓孔分別與焊接在機體左側板(12)和機體右側板(2)上的固定軸(11)動配合。
[0022]左、右兩端的杠桿(5)的長桿部分的末端作用力點分別與放配重塊的箱體(13)的左、右兩端焊接在一起。
[0023]箱體(13)內放入足夠的配重塊時,配重塊的重力作用在左、右兩端的杠桿(5)的長桿部分的末端作用力點上,在重力的作用下,杠桿(5)的中部支點向下移動帶動左、右兩端的軸承座(7)沿左、右兩端的導向座(9)的滑動槽(10)向下移動,將從動滾筒(8)往下壓,使平皮帶(1)張緊。
[0024]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特點是:機體左側板(12)和機體右側板(2)的下部外側面分別設有對稱的用于二次張緊平皮帶(1)的千斤頂(4),所述千斤頂(4)上端的基座用螺栓分別與焊接在機體左側板(12)和機體右側板(2)上的支座(3)緊固在一起。
[0025]千斤頂(4)的頂桿下端面分別與左、右兩端的軸承座(7)的上端面頂緊在一起。
[0026]本實用新型提出的具體裝置工作情況是:斗式提升機裝機調試時,在放配重塊的箱體內放入足夠重量的配重塊,將平皮帶張緊,然后將機體左側板和機體右側板的下部外側面上用于二次張緊平皮帶的千斤頂的頂桿同時頂出,將左、右兩端的軸承座頂緊,就能夠將平皮帶張緊;當平皮帶張緊裝置在斗式提升機使用一段時間后,由于制造平皮帶的橡膠老化以及分布在平皮帶內的鋼絲的彈性模量消失,平皮帶變得越來越長,即使在左、右兩端的杠桿的長桿部分的末端作用力點上的箱體內放入再多的配重塊,使放配重塊的箱體下移到箱體的底部與地面接觸,也無法將平皮帶張緊時,將機體左側板和機體右側板的下部外側面上用于二次張緊平皮帶的千斤頂的頂桿同時頂出,將左、右兩端的軸承座頂緊,就能夠將平皮帶張緊。
【主權項】
1.斗式提升機平皮帶的二次張緊裝置,包括平皮帶(1)、機體右側板(2)、杠桿(5)、伸出軸頸(6)、軸承座(7)、從動滾筒(8)、導向座(9)、固定軸(11)、機體左側板(12)和箱體(13),所述張緊平皮帶(1)的從動滾筒(8)的左、右兩端分別設有能夠在導向座(9)的滑動槽(10)內上下移動的軸承座(7); 所述左、右兩端的軸承座(7)的左、右外端面以外的伸出軸頸(6)分別與杠桿(5)的中部支點的圓孔動配合; 所述左、右兩端的杠桿(5)短桿部分的末端撬點的圓孔分別與焊接在機體左側板(12)和機體右側板(2)上的固定軸(11)動配合; 所述左、右兩端的杠桿(5)的長桿部分的末端作用力點分別與放配重塊的箱體(13)的左、右兩端焊接在一起; 所述箱體(13)內放入足夠的配重塊時,配重塊的重力作用在左、右兩端的杠桿(5)的長桿部分的末端作用力點上,在重力的作用下,杠桿(5)的中部支點向下移動帶動左、右兩端的軸承座(7)沿左、右兩端的導向座(9)的滑動槽(10)向下移動,將從動滾筒(8)往下壓,使平皮帶(1)張緊; 其特征在于:機體左側板(12)和機體右側板(2)的下部外側面分別設有對稱的用于二次張緊平皮帶(1)的千斤頂(4),所述千斤頂(4)上端的基座用螺栓分別與焊接在機體左側板(12)和機體右側板(2)上的支座(3)緊固在一起; 所述的千斤頂(4)的頂桿下端面分別與左、右兩端的軸承座(7)的上端面頂緊在一起。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斗式提升機平皮帶的二次張緊裝置。主要特點是:機體左側板和機體右側板的下部外側面分別設有對稱的用于二次張緊平皮帶的千斤頂,千斤頂上端的基座用螺栓分別與焊接在機體左側板和機體右側板上的支座緊固在一起;千斤頂的頂桿下端面分別與左、右兩端的軸承座的上端面頂緊在一起。本實用新型用千斤頂對斗式提升機平皮帶進行二次張緊,改變傳統的單純通過配重塊的重力利用杠桿原理自動調節張緊斗式提升機平皮帶的方法,解決現有技術所造成的抄料斗從平皮帶上撕下的問題,確保斗式提升機正常工作,提高生產進度和經濟效益。
【IPC分類】B65G23/44
【公開號】CN205034667
【申請號】CN201520800186
【發明人】羅建華
【申請人】羅建華
【公開日】2016年2月17日
【申請日】2015年10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