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火門過渡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防火門過渡裝置。
【背景技術】
[0002]目前我國倉庫防火門與過渡裝置功能比較單一,并且互不聯動,這樣雖然在正常情況下能達到物料進出的要求,但在火情突發時存在諸多不足和技術缺陷,具體如下:
[0003]①防火門不能完全合攏,隔離效果不佳;
[0004]②防火門與過渡裝置不聯動,易損壞過渡裝置,不能反復使用;
[0005]③火災消除后,防火門不能快速復位,通道恢復慢。
【實用新型內容】
[0006]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防火門過渡裝置,以實現防火門與過渡裝置的聯動以確保隔離防火效果。
[0007]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
[0008]—種防火門過渡裝置,包括:
[0009]聯動的防火門與過渡裝置;
[0010]所述過渡裝置包括過渡支架,所述過渡支架上并列設置有過渡輥筒;
[0011]所述過渡支架的兩側均設置有支撐機構,所述支撐機構上通過銷軸安裝有轉動板,所述轉動板上安裝有伸縮機構,所述伸縮機構對應所述防火門設置以支撐或脫離所述防火門;
[0012]兩側所述轉動板之間連接有過橋支架,所述過橋支架上安裝有與所述過渡輥筒平行的過橋輥筒。
[0013]其中,所述伸縮機構包括:
[0014]依次垂直安裝在所述轉動板上的限位塊及導向塊;
[0015]導向軸,其穿過所述限位塊及導向塊;
[0016]彈簧,其套設在所述導向軸上,并位于所述限位塊與導向塊之間;
[0017]所述導向軸具有位于所述限位塊與彈簧之間的驅動塊,其用于彈簧的壓縮以及與限位塊之間的限位;
[0018]垂直連接的升降板及升降軸,所述升降板用于支撐或脫離所述防火門;
[0019]至少兩個連接軸,其中一個所述連接軸的兩端分別通過轉軸連接至所述導向軸的一端及所述升降軸,其余所述連接軸的兩端分別通過轉軸連接至所述升降軸及轉動板,所述升降軸上的轉軸沿所述升降軸軸向設置,所述轉動板上的轉軸沿所述升降軸軸向設置。
[0020]其中,每側的所述連接軸有三個,其中一個所述連接軸的兩端分別通過轉軸連接至所述導向軸的一端及所述升降軸,另外兩個所述連接軸平行設置且兩端分別通過轉軸連接至所述升降軸及轉動板,設置在所述升降軸上的三個轉軸沿軸向設置,且對應所述導向軸的轉軸位于對應所述轉動板的轉軸中間。
[0021]其中,所述支撐機構包括通過連接桿連接的固定板與支撐板,所述固定板固定安裝在所述過渡支架的兩側,所述轉動板通過所述銷軸安裝在所述支撐板上。
[0022]通過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防火門過渡裝置,當發生緊急情況時,防火門快速下降并對浮動狀態的升降板施加壓力,通過防火門重量帶動升降板及升降軸下降,然后帶動連接軸轉動并拉動導向軸,進而通過驅動塊使彈簧被壓縮,升降板相對導向軸垂直下降,同時整個支撐機構繞銷軸旋轉,過橋支架和過橋輥筒組合件整體旋轉90°,防火門底線越過過橋輥筒工作面,從而起到快速隔離的作用,火情消除后,可人工解除自鎖使防火門復位,外力消除后支撐機構自動在彈簧的作用下自動復位,因此,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優占.V.
[0023]①物料進出的平穩過渡;
[0024]②與防火門功能聯動,火情緊急時,自動切斷火區與外界的通道,控制災害進一步擴大;
[0025]③火情消除后,防火門可快速復位,恢復通道功能,反復使用。
【附圖說明】
[0026]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
[0027]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公開的過渡裝置俯視結構示意圖;
[0028]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公開的過渡裝置主視結構示意圖;
[0029]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公開的過渡裝置側視結構示意圖;
[0030]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公開的防火門過渡裝置在復位狀態下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0031]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公開的防火門過渡裝置在防火門半下降狀態下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0032]圖6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公開的防火門過渡裝置在防火門完全下降隔離狀態下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0033]圖中數字表示:
[0034]11.過渡支架12.過渡輥筒21.固定板
[0035]22.支撐板 23.連接桿 24.轉動板
[0036]25.限位塊 26.驅動塊 27.彈簧
[0037]28.導向塊 29.銷軸 30.升降板
[0038]31.過橋支架32.過橋輥筒33.升降軸
[0039]34.連接軸 41.防火門
【具體實施方式】
[0040]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41]參考圖1-6,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防火門過渡裝置,包括:聯動的防火門41與過渡裝置;過渡裝置包括過渡支架11,過渡支架11上并列設置有過渡棍筒12 ;過渡支架11的兩側均設置有支撐機構,支撐機構上通過銷軸29安裝有轉動板24,轉動板24上安裝有伸縮機構,伸縮機構對應防火門41設置以支撐或脫離防火門41 ;兩側轉動板24之間連接有過橋支架31,過橋支架31上安裝有與過渡輥筒平行的過橋輥筒32。
[0042]其中,伸縮機構包括:依次垂直安裝在轉動板24上的限位塊25及導向塊28 ;導向軸,其穿過限位塊25及導向塊28 ;彈簧27,其套設在導向軸上,并位于限位塊25與導向塊28之間;導向軸具有位于限位塊25與彈簧27之間的驅動塊26,其用于彈簧27的壓縮以及與限位塊25之間的限位;垂直連接的升降板30及升降軸33,升降板30用于支撐或脫離防火門41 ;三個連接軸34,其中一個連接軸34的兩端分別通過轉軸連接至導向軸的一端及升降軸33,另外兩個連接軸34平行設置且兩端分別通過轉軸連接至升降軸33及轉動板24,設置在升降軸33上的三個轉軸沿軸向設置,且對應導向軸的轉軸位于對應轉動板24的轉軸中間,升降軸33上的轉軸沿升降軸33軸向設置,轉動板24上的轉軸沿升降軸33軸向設置。
[0043]其中,支撐機構包括通過連接桿23連接的固定板21與支撐板22,固定板21固定安裝在過渡支架11的兩側,轉動板24通過銷軸29安裝在支撐板22上。
[0044]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防火門過渡裝置,當發生緊急情況時,防火門41快速下降并對浮動狀態的升降板30施加壓力,通過防火門41重量帶動升降板30及升降軸33下降,然后帶動連接軸34轉動并拉動導向軸,進而通過驅動塊26使彈簧27被壓縮,升降板30相對于導向軸垂直下降,同時整個支撐機構繞銷軸29旋轉,過橋支架31和過橋輥筒32組合件整體旋轉90°,防火門41底線越過過橋輥筒32工作面,從而起到快速隔離的作用,火情消除后,可人工解除自鎖使防火門41復位,外力消除后支撐機構自動在彈簧27的作用下自動復位,通道功能恢復。
[0045]對所公開的實施例的上述說明,使本領域專業技術人員能夠實現或使用本實用新型。對這些實施例的多種修改對本領域的專業技術人員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本文中所定義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圍的情況下,在其它實施例中實現。因此,本實用新型將不會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這些實施例,而是要符合與本文所公開的原理和新穎特點相一致的最寬的范圍。
【主權項】
1.一種防火門過渡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聯動的防火門與過渡裝置; 所述過渡裝置包括過渡支架,所述過渡支架上并列設置有過渡輥筒; 所述過渡支架的兩側均設置有支撐機構,所述支撐機構上通過銷軸安裝有轉動板,所述轉動板上安裝有伸縮機構,所述伸縮機構對應所述防火門設置以支撐或脫離所述防火門; 兩側所述轉動板之間連接有過橋支架,所述過橋支架上安裝有與所述過渡輥筒平行的過橋輥筒。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火門過渡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縮機構包括: 依次垂直安裝在所述轉動板上的限位塊及導向塊; 導向軸,其穿過所述限位塊及導向塊; 彈簧,其套設在所述導向軸上,并位于所述限位塊與導向塊之間; 所述導向軸具有位于所述限位塊與彈簧之間的驅動塊,其用于彈簧的壓縮以及與限位塊之間的限位; 垂直連接的升降板及升降軸,所述升降板用于支撐或脫離所述防火門; 至少兩個連接軸,其中一個所述連接軸的兩端分別通過轉軸連接至所述導向軸的一端及所述升降軸,其余所述連接軸的兩端分別通過轉軸連接至所述升降軸及轉動板,所述升降軸上的轉軸沿所述升降軸軸向設置,所述轉動板上的轉軸沿所述升降軸軸向設置。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防火門過渡裝置,其特征在于,每側的所述連接軸有三個,其中一個所述連接軸的兩端分別通過轉軸連接至所述導向軸的一端及所述升降軸,另外兩個所述連接軸平行設置且兩端分別通過轉軸連接至所述升降軸及轉動板,設置在所述升降軸上的三個轉軸沿軸向設置,且對應所述導向軸的轉軸位于對應所述轉動板的轉軸中間。4.根據權利要求1-3任一項所述的防火門過渡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機構包括通過連接桿連接的固定板與支撐板,所述固定板固定安裝在所述過渡支架的兩側,所述轉動板通過所述銷軸安裝在所述支撐板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防火門過渡裝置,包括聯動的防火門與過渡裝置;過渡裝置包括過渡支架,過渡支架上并列設置有過渡輥筒;過渡支架的兩側均設置有支撐機構,支撐機構上通過銷軸安裝有轉動板,轉動板上安裝有伸縮機構,伸縮機構對應防火門設置以支撐或脫離所述防火門;兩側轉動板之間連接有過橋支架,過橋支架上安裝有與過渡輥筒平行的過橋輥筒。該實用新型過渡裝置與防火門功能聯動,火情緊急時,自動切斷火區與外界的通道,控制災害進一步擴大;火情消除后,防火門可快速復位,恢復通道功能,反復使用。
【IPC分類】E06B5/16, B65G13/12
【公開號】CN205023306
【申請號】CN201520753789
【發明人】楊國功, 李書奇
【申請人】蘇州越恒自動化科技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2月10日
【申請日】2015年9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