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伺服拉模機頭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包裝機械設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伺服拉模機頭。
【背景技術】
[0002]目前,隨著人們對產品的要求不斷提高,而包裝盒體作為產品的主要包裝手段,現在,人們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電子產品的外包裝盒體的生產大部分依然是采用人工操作進行折疊、粘合等工序而成,這種方法針對批量化生產的產品來說,效率較低,而且,目前,人工的用工成本逐年提高,這種通過人工將紙殼折合成型,容易將盒體搞臟、出現皺折等,生產的包裝盒質量不統一、不標準、生產效率低、成本高,當需要完成大批量制造時,難以及時完成生產任務,給企業的生產帶為極大的被動,有鑒于此,發明人針對目前存在的問題,專利號201410666802.6的一種盒體成型機很好地解決了上述問題,在實際的應用過程中,上述專利中的拉模機構結構存在過于復雜,拆裝不便,且容易出現期間損壞,從而應該工作的穩定性,此外該結構的拉模機構存在精度不夠的問題。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伺服拉模機頭。
[0004]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種伺服拉模機頭,包括:機頭固定座以及拉模活動座,在所述機頭固定座上固設有第一伺服電機以及與第一伺服電機連接的減速機,所述減速機連接有第一升降組件,在所述拉模活動座的左右兩側設有滑動導軌,在所述拉模活動座內設有導桿,所述第一升降組件與該滑動導軌連接,在所述拉模活動座的上端固設有整體呈“T”形的上塊,所述滑動導軌延伸穿過該上塊,所述滑動導軌的頂端部設有支撐塊,所述上塊上固設有拉模組件,在所述上塊與支撐塊之間設有第二升降組件,所述第二升降組件分別與所述導桿以及拉模組件連接,所述導桿的下端部連接有底模。
[0005]進一步的,所述第一升降組件包括:齒條、齒輪、第一滑塊連接板以及與所述滑動導軌連接的第一滑塊,所述齒條固定于所述拉模活動座后側,所述齒輪與減速機連接,且與所述齒條嚙合,所述第一滑塊連接板分別與第一滑塊以及機頭固定座連接。
[0006]進一步的,所述第二升降組件包括:頂豎板、與所述滑動導軌連接的第二滑塊以及套設于滑動導軌上的頂橫板,所述頂豎板分別與所述第二滑塊和頂橫板固定連接,所述頂橫板設于支撐塊與上塊之間,所述導桿與該頂橫板固定連接,所述頂橫板的前端部與所述拉模組件連接。
[0007]進一步的,所述拉模組件包括:拉模主座,在所述拉模主座上固設有拉模伺服電機,所述拉模主座為一個半開的槽體,所述拉模伺服電機轉子置于該槽體內連接有聯動擺件,所述聯動擺件與所述第二升降組件連接。
[0008]進一步的,所述導桿的下端部連接有中模桿,所述中模桿的上設置有上模具連接塊、模具連接塊以及導桿鎖緊塊,所述導桿以及中模桿通過導桿鎖緊塊鎖定連接,所述底模通過模具連接塊與所述中模桿連接。
[0009]進一步的,所述拉模活動座為型材。
[0010]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本實用新型采用齒條以及齒輪嚙合傳動,能夠提供穩定的驅動力,且齒輪傳動能夠提高傳動的精準度,且配合第一伺服電機和第一減速機能夠保證輸出合理的動力,避免動力過大而造成升高或下降過快損壞模具,又或者動力過小的情況,另外拉模組件采用直接驅動方式帶動導桿上下活動,簡化傳動結構,更方便拆修。
【附圖說明】
[0011]圖1為一種伺服拉模機頭的結構示意圖。
[0012]圖2為圖1的分解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3]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0014]圖1至圖2示意性地顯示了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種伺服拉模機頭。
[0015]本實施例提供的一種伺服拉模機頭,請參閱圖1至圖2,包括:機頭固定座001以及拉模活動座002,所述拉模活動座002為型材,在所述機頭固定座001上固設有第一伺服電機003以及與第一伺服電機003連接的減速機004,所述減速機004連接有第一升降組件005,所述第一升降組件005包括:齒條006、齒輪007、第一滑塊連接板008以及第一滑塊009,所述齒條006固定于所述拉模活動座002后側,所述齒輪007與減速機004連接,且與所述齒條006嚙合,所述第一滑塊連接板008分別與第一滑塊009以及機頭固定座001連接;在所述拉模活動座002的左右兩側設有滑動導軌010,在所述拉模活動座002內設有導桿011,所述第一滑塊009與該滑動導軌010連接,在所述拉模活動座002的上端固設有整體呈“T”形的上塊012,所述滑動導軌010延伸穿過該上塊012,所述滑動導軌010的頂端部設有支撐塊013,所述上塊012上固設有拉模組件014,在所述上塊012與支撐塊013之間設有第二升降組件015,所述第二升降組件015包括:頂豎板016、與所述滑動導軌010連接的第二滑塊017以及套設于滑動導軌010上的頂橫板018,所述頂豎板016分別與所述第二滑塊017和頂橫板018固定連接,所述頂橫板018設于支撐塊013與上塊012之間,所述導桿011與該頂橫板018固定連接,所述頂橫板018的前端部與所述拉模組件014連接,所述拉模組件014包括:拉模主座019,在所述拉模主座019上固設有拉模伺服電機020,所述拉模主座019為一個半開的槽體,所述拉模伺服電機020轉子置于該槽體內連接有聯動擺件021,所述聯動擺件021與所述第二升降組件015連接;所述導桿011的下端部連接有底模022,所述導桿011的下端部連接有中模桿023,所述中模桿023的上設置有上模具連接塊024、模具連接塊025以及導桿鎖緊塊026,所述導桿011以及中模桿023通過導桿鎖緊塊026鎖定連接,所述底模022通過模具連接塊025與所述中模桿023連接,該拉模組件014組件通過拉模私服電機020驅動聯動擺件021,在工作過程中根據拉模高度的需要,可實現聯動擺件021半周或全周擺動以配合拉模工作,實用性更佳。
[0016]本實用新型的工作流程為:通過第一伺服電機003帶動齒輪007轉動,齒輪007與齒條006嚙合且與拉模活動座002固定連接,即系齒輪007會帶動齒條006上下移動,進而實現拉模活動座002的上下移動,通過拉模伺服電機020帶動聯動擺件021上下移動,聯動擺件021帶動上塊012移動,上塊012則會拉動導桿011移動如此實現底模022的上下作業運動方式。
[0017]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本實用新型采用齒條006以及齒輪007嚙合傳動,能夠提供穩定的驅動力,且齒輪007傳動能夠提高傳動的精準度,且配合第一伺服電機003和第一減速機004能夠保證輸出合理的動力,避免動力過大而造成升高或下降過快損壞模具,又或者動力過小的情況,另外拉模組件014采用直接驅動方式帶動導桿011上下活動,簡化傳動結構,更方便拆修。
[0018]最后應當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限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了詳細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實質和范圍。
【主權項】
1.一種伺服拉模機頭,其特征在于,包括:機頭固定座以及拉模活動座,在所述機頭固定座上固設有第一伺服電機以及與第一伺服電機連接的減速機,所述減速機連接有第一升降組件,在所述拉模活動座的左右兩側設有滑動導軌,在所述拉模活動座內設有導桿,所述第一升降組件與該滑動導軌連接,在所述拉模活動座的上端固設有整體呈“T”形的上塊,所述滑動導軌延伸穿過該上塊,所述滑動導軌的頂端部設有支撐塊,所述上塊上固設有拉模組件,在所述上塊與支撐塊之間設有第二升降組件,所述第二升降組件分別與所述導桿以及拉模組件連接,所述導桿的下端部連接有底模。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伺服拉模機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升降組件包括:齒條、齒輪、第一滑塊連接板以及與所述滑動導軌連接的第一滑塊,所述齒條固定于所述拉模活動座后側,所述齒輪與減速機連接,且與所述齒條嚙合,所述第一滑塊連接板分別與第一滑塊以及機頭固定座連接。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伺服拉模機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升降組件包括:頂豎板、與所述滑動導軌連接的第二滑塊以及套設于滑動導軌上的頂橫板,所述頂豎板分別與所述第二滑塊和頂橫板固定連接,所述頂橫板設于支撐塊與上塊之間,所述導桿與該頂橫板固定連接,所述頂橫板的前端部與所述拉模組件連接。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伺服拉模機頭,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模組件包括:拉模主座,在所述拉模主座上固設有拉模伺服電機,所述拉模主座為一個半開的槽體,所述拉模伺服電機轉子置于該槽體內連接有聯動擺件,所述聯動擺件與所述第二升降組件連接。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伺服拉模機頭,其特征在于,所述導桿的下端部連接有中模桿,所述中模桿的上設置有上模具連接塊、模具連接塊以及導桿鎖緊塊,所述導桿以及中模桿通過導桿鎖緊塊鎖定連接,所述底模通過模具連接塊與所述中模桿連接。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伺服拉模機頭,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模活動座為型材。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伺服拉模機頭,包括:機頭固定座以及拉模活動座,在機頭固定座上固設有第一伺服電機以及與第一伺服電機連接的減速機,減速機連接有第一升降組件,在拉模活動座的左右兩側設有滑動導軌,在拉模活動座內設有導桿,第一升降組件與該滑動導軌連接,在拉模活動座的上端固設有整體呈“T”形的上塊,滑動導軌延伸穿過該上塊,滑動導軌的頂端部設有支撐塊,上塊上固設有拉模組件,在上塊與支撐塊之間設有第二升降組件,第二升降組件分別與導桿以及拉模組件連接,導桿的下端部連接有底模。本實用新型采用齒條以及齒輪嚙合傳動,能夠提供穩定的驅動力,且齒輪傳動能夠提高傳動的精準度,簡化傳動結構,更方便拆修。
【IPC分類】B65B43/26
【公開號】CN204979402
【申請號】CN201520586459
【發明人】孫百軍
【申請人】劉定
【公開日】2016年1月20日
【申請日】2015年8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