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帶有防護裝置的繩索絞車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帶有防護裝置的繩索絞車。一種帶有防護裝置的繩索絞車,其傳送帶的外部設置有傳送帶罩;滾筒軸外側設置有半包裹結構的滾筒保護罩;滾筒保護罩的后側面上設置有觀察口,該觀察口處設置有透明防護板;拉線平臺包括底板、支撐板、設置于所述支撐板上的擋塊裝置、支架裝置、切割裝置、按壓裝置、支撐裝置、電機裝置及固定裝置;該帶有防護裝置的繩索絞車,借助拉線平臺,滾筒軸外設置滾筒保護罩,將繩索旋轉過程中甩濺的鉆井液擋住,且繩索斷裂時起到防護作用。還設有電機防護罩,能夠避免鉆井液直接滴落到電機上,且電機防護罩的頂板為傾斜板,鉆井液滴落到電機防護罩會向外滑落。此外,操作人員可通過觀察口觀察繩索,操作更安全。
【專利說明】
一種帶有防護裝置的繩索絞車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地質勘探領域的一種帶有防護裝置的繩索絞車。
【背景技術】
[0002]
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全社會對各種資源的需求相應提高,深層勘探找礦成為我國地質工作的主要攻堅對象。而隨著繩索取芯技術的不斷發展,繩索絞車越來越成為鉆探設備中的重要組成部件之一。
[0003]但目前已有的繩索絞車,其鋼絲繩外露,缺乏相應的保護裝置。因此一旦鋼絲繩斷裂,將可能給操作人員造成人身傷害,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且繩索絞車在與鉆塔配合使用時,絞車鋼絲繩帶起的鉆井液會四處噴濺,污染操作環境,進而影響操作。此外,絞車電機也沒有采用相應的安全防護措施,被鉆井液澆滴后,將影響電機散熱,并極易發生漏電事故。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的目的在于解決上述已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安全性高,避免鉆井液噴濺,且能防止電機被鉆井液澆滴的帶有防護裝置的繩索絞車。
[0005]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帶有防護裝置的繩索絞車,包括位于底部的支座、安裝在支座上的架體、安裝在架體上且位于電機正上方的齒輪箱及拉線平臺,所述架體上安裝有電機,所述齒輪箱的齒輪軸通過傳送帶與電機的傳動軸傳動連接;所述齒輪箱上設置有操作開關,架體上還安裝有用于纏繞繩索的滾筒軸,所述滾筒軸與齒輪箱通過離合器傳動連接;特殊之處在于所述傳送帶的外部設置有傳送帶罩,所述傳動帶罩固定安裝在架體上;所述滾筒軸外側設置有半包裹結構的滾筒保護罩,即在滾筒保護罩的前側面設置有開口;滾筒保護罩的后側面上設置有觀察口,該觀察口處設置有透明防護板;
所述拉線平臺包括底板、位于所述底板上方的支撐板、設置于所述支撐板上的擋塊裝置、位于所述支撐板上方的支架裝置、設置于所述支架裝置上的切割裝置、位于所述切割裝置右側的按壓裝置、位于所述按壓裝置下方的支撐裝置、位于所述支撐裝置右側的電機裝置及位于所述電機裝置上方的固定裝置;
所述底板上設有位于其上方的第一支撐桿,所述支撐板上設有位于其下方的第一彎曲桿、位于所述第一彎曲桿下方的第一豎桿;所述擋塊裝置包括擋塊、位于所述擋塊下方的第一橫桿、位于所述第一橫桿下方的第一握持桿及位于所述第一橫桿上方的第一彈簧;
所述支架裝置包括第二支撐桿、位于所述第二支撐桿右側的第三支撐桿、位于所述第三支撐桿右側的第二橫桿、位于所述第二橫桿右側的第一支架、位于所述第一支架下方的第四支撐桿、位于所述第一支架上方的第三橫桿、位于所述第一支架右側的第四橫桿;
所述切割裝置包括第一氣缸、位于所述第一氣缸下方的第一推動桿、位于所述第一推動桿下端的切割刀、位于所述第一推動桿左側的第二彈簧、位于所述第一氣缸右側的第二支架、設置于所述第二支架右表面的第一固定塊及位于所述第一固定塊下方的第一定位桿;
所述按壓裝置包括第二氣缸、位于所述第二氣缸左側的第三支架、位于所述第二氣缸右側的第二推動桿、位于所述第二推動桿右側的第二固定塊、位于所述第二固定塊右側的旋轉架、設置于所述旋轉架上的第三彈簧、位于所述旋轉架下方的第三固定塊、位于所述第三固定塊下方的按壓桿、位于所述按壓桿下方的按壓塊及位于所述按壓塊下方的第一摩擦塊;
所述支撐裝置包括第一支撐塊、位于所述第一支撐塊上方的第二摩擦塊、位于所述第一支撐塊右側的第五支撐桿及位于所述第五支撐桿左側的第五橫桿;
所述電機裝置包括第二豎桿、位于所述第二豎桿上方的電機、位于所述電機左右兩側的第四支架、位于所述電機上方的轉軸、位于所述轉軸上方的轉盤、位于所述轉盤上方的若干第一固定桿及位于所述轉盤下方的支撐環;
所述固定裝置包括第三氣缸、位于所述第三氣缸上方的推動架、設置于所述推動架上的定位框、收容于所述定位框內的移動板、位于所述移動板上方的第四彈簧、位于所述移動板下方的第三豎桿、位于所述第三豎桿下方的第四豎桿、位于所述第四豎桿下方的頂靠塊、位于所述頂靠塊上方的定位環及位于所述定位環左右兩側的定位架。
[0006]本發明的一種改進是,所述電機的外側包裹有電機防護罩,電機防護罩固定安裝在架體上,電機防護罩的頂板為傾斜板。
[0007]本發明的又一種改進是,所述第二氣缸的下表面與第二支架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三支架呈L型,第三支架的一端與第二氣缸的左表面固定連接,第三支架的另一端與第二氣缸的左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推動桿呈長方體,第二推動桿的左端與第二氣缸連接,第二推動桿的右端與第二固定塊軸轉連接,所述第二固定塊呈長方體,第二固定塊與旋轉架固定連接,旋轉架呈L型,旋轉架的下端設有第四凹槽,第一固定塊收容于第四凹槽內且與旋轉架軸轉連接,旋轉架的上端與第二固定塊固定連接,第三彈簧的左端與第二支架固定連接,第三彈簧的右端與旋轉架固定連接,第三固定塊的上表面與旋轉架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按壓桿呈長方體且豎直放置,按壓桿的上端設有第五凹槽,第三固定塊收容于第五凹槽內且與按壓桿軸轉連接,按壓桿貫穿第一定位桿的上下表面且與其滑動連接,按壓桿的下端與按壓塊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按壓塊呈長方體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摩擦塊呈橫截面為半圓的柱體,第一摩擦塊的上表面與所述按壓塊的下表面固定連接。
[0008]本發明的再一種改進是,所述第三氣缸的下表面與支撐板固定連接,第三氣缸上設有位于其右側的第一固定架、位于第一固定架上方的第二固定架及位于第二固定架上方的第五彈簧,所述第一固定架呈L型,第一固定架的一端與支撐板固定連接,第一固定架的另一端與第三氣缸的右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二固定架呈L型,第二固定架的一端與第一固定架固定連接,第二固定架的另一端呈水平狀,所述第五彈簧呈豎直狀,第五彈簧的下端與第二固定架固定連接,所述推動架呈凹字形,推動架的一端與所述第三氣缸連接,推動架的另一端與定位框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定位框呈空心的圓柱體,定位框上設有第六橫桿,所述第六橫桿呈水平狀,第六橫桿的右端與推動架固定連接,第六橫桿的左端與定位框的側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五彈簧的上端與第六橫桿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推動架貫穿所述第二固定架的上下表面且與其滑動連接,所述移動板呈圓柱體且水平放置,移動板的側面與定位框的內表面滑動連接,所述第四彈簧設有兩個,第四彈簧呈豎直狀,第四彈簧的下端與移動板的上表面固定連接,第四彈簧的上端與定位框的內表面固定連接,移動板上設有位于其下方的第三固定架,所述第三固定架呈凹字形,第三固定架的兩端與移動板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三豎桿呈長方體且豎直放置,第三豎桿的上端與所述移動板的下表面固定連接,第三豎桿的下端與第四豎桿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四豎桿呈圓柱體,第四豎桿的側面設有環形槽,第四豎桿的下端與頂靠塊的上表面滑動連接,所述頂靠塊呈圓柱體且水平放置,頂靠塊位于所述轉盤的上方,所述定位環呈橫截面為圓環的柱體,定位環豎直放置,定位環的下表面與頂靠塊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四豎桿的下端收容于所述定位環內且與所述定位環滑動連接,所述定位架設有兩個且分別位于所述定位環的左右兩側,定位架呈凹字形,定位架的一端與定位環的側面固定連接,定位架的另一端收容于所述環形槽內且與第四豎桿滑動連接。
該帶有防護裝置的繩索絞車,借助拉線平臺,滾筒軸外設置滾筒保護罩,能夠將繩索旋轉過程中甩濺的鉆井液擋住,避免鉆井液四濺,并且繩索斷裂時能夠起到有效的防護作用。該裝置還設有電機防護罩,能夠避免鉆井液直接滴落到電機上,操作更加安全,且電機防護罩的頂板為傾斜板,鉆井液滴落到電機防護罩會向外滑落,有效避免電機防護罩負擔過重。此外,操作人員可通過觀察口觀察繩索,操作更安全。
【附圖說明】
[0009]圖1:本發明的結構不意圖;
圖2:圖1的側面結構示意圖;
圖3:拉線平臺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0]以下結合附圖給出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用來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說明。
[0011]實施例1
本實施例的帶有防護裝置的繩索絞車,參照圖1-3,包括位于底部的支座15、安裝在支座15上的架體10、安裝在架體10上且位于電機16正上方的齒輪箱13及拉線平臺,所述架體10上安裝有電機16,所述齒輪箱13的齒輪軸通過傳送帶與電機16的傳動軸傳動連接,所述傳送帶的外部設置有傳送帶罩14,傳動帶罩14固定安裝在架體10上。
[0012]所述齒輪箱13上設置有操作開關,架體10上還安裝有用于纏繞繩索的滾筒軸18,所述滾筒軸18與齒輪箱13通過離合器傳動連接。所述滾筒軸18外側設置有半包裹結構的滾筒保護罩12,即在滾筒保護罩12的前側面設置有開口;滾筒保護罩12的后側面上設置有觀察口 12-1,該觀察口 12-1處設置有透明防護板。使用時,操作者站在滾筒保護罩的后方對設備進行操作,通過觀察口 12-1觀察繩索情況。
[0013]優選的,在所述電機16的外側包裹有電機防護罩17,所述電機防護罩17固定安裝在架體1上,電機防護罩17的頂板為傾斜板,方便滴落到電機防護17上的鉆井液向外滑落,避免電機防護罩負擔過重。
[0014]如圖3所示,所述拉線平臺包括底板1、位于所述底板上方的支撐板2、設置于所述支撐板2上的擋塊裝置3、位于所述支撐板2上方的支架裝置4、設置于所述支架裝置4上的切割裝置5、位于所述切割裝置5右側的按壓裝置6、位于所述按壓裝置6下方的支撐裝置7、位于所述支撐裝置7右側的電機裝置8及位于所述電機裝置8上方的固定裝置9。
[0015]底板I上設有位于其上方的第一支撐桿11,所述支撐板2上設有位于其下方的第一彎曲桿21、位于所述第一彎曲桿21下方的第一豎桿22。
[0016]所述擋塊裝置3包括擋塊31、位于所述擋塊31下方的第一橫桿32、位于所述第一橫桿32下方的第一握持桿33及位于所述第一橫桿32上方的第一彈簧34。
[0017]所述支架裝置4包括第二支撐桿41、位于所述第二支撐桿41右側的第三支撐桿42、位于所述第三支撐桿42右側的第二橫桿43、位于所述第二橫桿43右側的第一支架45、位于所述第一支架45下方的第四支撐桿47、位于所述第一支架45上方的第三橫桿46、位于所述第一支架45右側的第四橫桿47。
[0018]所述切割裝置5包括第一氣缸51、位于所述第一氣缸51下方的第一推動桿52、位于所述第一推動桿52下端的切割刀53、位于所述第一推動桿52左側的第二彈簧54、位于所述第一氣缸51右側的第二支架55、設置于所述第二支架55右表面的第一固定塊56及位于所述第一固定塊56下方的第一定位桿57。
[0019]結合圖3所示,按壓裝置6包括第二氣缸61、位于所述第二氣缸61左側的第三支架62、位于所述第二氣缸61右側的第二推動桿63、位于所述第二推動桿63右側的第二固定塊64、位于所述第二固定塊64右側的旋轉架65、設置于所述旋轉架65上的第三彈簧66、位于所述旋轉架65下方的第三固定塊67、位于所述第三固定塊67下方的按壓桿68、位于所述按壓桿68下方的按壓塊69及位于所述按壓塊69下方的第一摩擦塊60。
[0020]其中,較好的,所述第二氣缸61的下表面與第二支架55的上表面固定連接。第三支架62呈L型,第三支架62的一端與第二氣缸61的左表面固定連接,第三支架62的另一端與第二氣缸61的左表面固定連接。
[0021]所述第二推動桿63呈長方體,第二推動桿63的左端與第二氣缸61連接,第二推動桿63的右端與第二固定塊64軸轉連接。第二固定塊64呈長方體,第二固定塊64與旋轉架65固定連接。
[0022]所述旋轉架65呈L型,旋轉架65的下端設有第四凹槽651,第一固定塊56收容于第四凹槽651內且與旋轉架65軸轉連接,旋轉架65的上端與第二固定塊65固定連接。
[0023]第三彈簧66的左端與第二支架55固定連接,第三彈簧66的右端與旋轉架65固定連接,第三固定塊67的上表面與旋轉架65的下表面固定連接。
[0024]所述按壓桿68呈長方體且豎直放置,按壓桿68的上端設有第五凹槽681,第三固定塊67收容于第五凹槽681內且與按壓桿68軸轉連接,按壓桿68貫穿第一定位桿57的上下表面且與其滑動連接,按壓桿68的下端與按壓塊69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按壓塊69呈長方體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摩擦塊60呈橫截面為半圓的柱體,第一摩擦塊60的上表面與所述按壓塊69的下表面固定連接。
[0025]所述支撐裝置7包括第一支撐塊71、位于所述第一支撐塊71上方的第二摩擦塊72、位于所述第一支撐塊71右側的第五支撐桿73及位于所述第五支撐桿73左側的第五橫桿74。
[0026]所述電機裝置8包括第二豎桿81、位于所述第二豎桿81上方的電機82、位于所述電機82左右兩側的第四支架83、位于所述電機82上方的轉軸84、位于所述轉軸84上方的轉盤85、位于所述轉盤85上方的若干第一固定桿86及位于所述轉盤下方的支撐環87。
[0027]所述固定裝置9包括第三氣缸91、位于所述第三氣缸91上方的推動架92、設置于所述推動架92上的定位框93、收容于所述定位框93內的移動板94、位于所述移動板94上方的第四彈簧95、位于所述移動板94下方的第三豎桿96、位于所述第三豎桿96下方的第四豎桿97、位于所述第四豎桿97下方的頂靠塊98、位于所述頂靠塊98上方的定位環99及位于所述定位環99左右兩側的定位架90。
[0028]其中,更好的,所述第三氣缸91的下表面與支撐板2固定連接,第三氣缸91上設有位于其右側的第一固定架911、位于第一固定架911上方的第二固定架912及位于第二固定架912上方的第五彈簧913。
[0029]所述第一固定架911呈L型,第一固定架911的一端與支撐板2固定連接,第一固定架911的另一端與第三氣缸91的右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二固定架912呈L型,第二固定架912的一端與第一固定架911固定連接,第二固定架912的另一端呈水平狀。所述第五彈簧913呈豎直狀,第五彈簧913的下端與第二固定架912固定連接。
[0030]所述推動架92呈凹字形,推動架92的一端與第三氣缸91連接,推動架92的另一端與定位框93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定位框93呈空心的圓柱體,定位框93上設有第六橫桿931,所述第六橫桿931呈水平狀,第六橫桿931的右端與推動架92固定連接,第六橫桿931的左端與定位框93的側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五彈簧913的上端與第六橫桿931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推動架92貫穿所述第二固定架912的上下表面且與其滑動連接。
[0031]所述移動板94呈圓柱體且水平放置,移動板94的側面與定位框93的內表面滑動連接。所述第四彈簧95設有兩個,第四彈簧95呈豎直狀,第四彈簧95的下端與移動板94的上表面固定連接,第四彈簧95的上端與定位框93的內表面固定連接,移動板94上設有位于其下方的第三固定架941,所述第三固定架941呈凹字形,第三固定架941的兩端與移動板94的下表面固定連接。
[0032]所述第三豎桿96呈長方體且豎直放置,第三豎桿96的上端與所述移動板94的下表面固定連接,第三豎桿96的下端與第四豎桿97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四豎桿97呈圓柱體,第四豎桿97的側面設有環形槽971,第四豎桿97的下端與頂靠塊98的上表面滑動連接,所述頂靠塊98呈圓柱體且水平放置,頂靠塊98位于所述轉盤85的上方。
[0033]所述定位環99呈橫截面為圓環的柱體,定位環99豎直放置,定位環99的下表面與頂靠塊98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四豎桿97的下端收容于所述定位環99內且與所述定位環99滑動連接。
[0034]所述定位架90設有兩個且分別位于所述定位環99的左右兩側,定位架90呈凹字形,定位架90的一端與定位環99的側面固定連接,定位架90的另一端收容于所述環形槽971內且與第四豎桿97滑動連接。
拉線制作平臺使用時,首先擋塊31的上端位于所述支撐板2的上方,將需要切割的拉線從右側穿入,然后頂靠在所述擋塊31的左表面上,然后啟動第一氣缸51,使得所述第一推動桿52向下移動,進而使得切割刀53向下移動,直至將支撐板2上的拉線切斷,然后第一氣缸51使得第一推動桿52及切割刀53向上移動,同時將切割的拉線取走,并且將需要切割的拉線繼續向右推動,直至拉線頂靠在擋塊31上,然后重復上述步驟,從而可以不斷的切割固定長度的拉線,當需要切割不同長度時,可以向下拉動第一握持桿33,使得所述擋塊31向下移動,然后將拉線向右移動,同時擋塊31的上端頂靠在拉線上,使得切割刀53能夠穩定的切割,所述第一彎曲板21防止所述擋塊31過度向下移動,防止擋塊31脫離支撐板2。然后將切割的拉線的一端放置在第二摩擦塊72上,同時將拉線的另一端纏繞在第一固定桿86上,同時位于轉盤85上,然后啟動第三氣缸91,使得所述推動架92向下移動,進而使得定位框93、移動板94、第三豎桿96、第四豎桿97向下移動,直至使得所述頂靠塊98頂靠在轉盤85上的拉線上,從而可以將拉線的固定。然后啟動第二氣缸61,使得所述第二推動桿63向右移動,進而使得所述旋轉架65圍繞所述第一固定塊56順時針旋轉,進而使得所述按壓桿68向下移動,按壓塊69向下移動,使得所述第一摩擦塊60向下移動直至頂靠在第二摩擦塊72上的拉線上。從而可以將拉線的兩端固定,然后啟動電機82,使得轉軸84旋轉,進而帶動所述轉盤85及第一固定桿86旋轉,從而可以將拉線的右端進行彎曲,同時頂靠塊98及定位環99隨之旋轉,直至彎曲到需要的弧度,然后關閉電機81,同時第三氣缸91使得推動架92、定位框93、第三豎桿96、第四豎桿97及頂靠塊98向上移動,并且第二氣缸61使得第二推動桿63向左移動,使得旋轉架65圍繞所述第一固定塊56逆時針旋轉,直至第一摩擦塊60不再頂靠在拉線上,然后將拉線取出即可。
[0035]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人員在本發明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發明的保護范圍應以所述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為準。
【主權項】
1.一種帶有防護裝置的繩索絞車,包括位于底部的支座、安裝在支座上的架體、安裝在架體上且位于電機正上方的齒輪箱及拉線平臺,所述架體上安裝有電機,所述齒輪箱的齒輪軸通過傳送帶與電機的傳動軸傳動連接;所述齒輪箱上設置有操作開關,架體上還安裝有用于纏繞繩索的滾筒軸,所述滾筒軸與齒輪箱通過離合器傳動連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傳送帶的外部設置有傳送帶罩,所述傳動帶罩固定安裝在架體上;所述滾筒軸外側設置有半包裹結構的滾筒保護罩,即在滾筒保護罩的前側面設置有開口;滾筒保護罩的后側面上設置有觀察口,該觀察口處設置有透明防護板; 所述拉線平臺包括底板、位于所述底板上方的支撐板、設置于所述支撐板上的擋塊裝置、位于所述支撐板上方的支架裝置、設置于所述支架裝置上的切割裝置、位于所述切割裝置右側的按壓裝置、位于所述按壓裝置下方的支撐裝置、位于所述支撐裝置右側的電機裝置及位于所述電機裝置上方的固定裝置; 所述底板上設有位于其上方的第一支撐桿,所述支撐板上設有位于其下方的第一彎曲桿、位于所述第一彎曲桿下方的第一豎桿;所述擋塊裝置包括擋塊、位于所述擋塊下方的第一橫桿、位于所述第一橫桿下方的第一握持桿及位于所述第一橫桿上方的第一彈簧; 所述支架裝置包括第二支撐桿、位于所述第二支撐桿右側的第三支撐桿、位于所述第三支撐桿右側的第二橫桿、位于所述第二橫桿右側的第一支架、位于所述第一支架下方的第四支撐桿、位于所述第一支架上方的第三橫桿、位于所述第一支架右側的第四橫桿;所述切割裝置包括第一氣缸、位于所述第一氣缸下方的第一推動桿、位于所述第一推動桿下端的切割刀、位于所述第一推動桿左側的第二彈簧、位于所述第一氣缸右側的第二支架、設置于所述第二支架右表面的第一固定塊及位于所述第一固定塊下方的第一定位桿; 所述按壓裝置包括第二氣缸、位于所述第二氣缸左側的第三支架、位于所述第二氣缸右側的第二推動桿、位于所述第二推動桿右側的第二固定塊、位于所述第二固定塊右側的旋轉架、設置于所述旋轉架上的第三彈簧、位于所述旋轉架下方的第三固定塊、位于所述第三固定塊下方的按壓桿、位于所述按壓桿下方的按壓塊及位于所述按壓塊下方的第一摩擦塊; 所述支撐裝置包括第一支撐塊、位于所述第一支撐塊上方的第二摩擦塊、位于所述第一支撐塊右側的第五支撐桿及位于所述第五支撐桿左側的第五橫桿; 所述電機裝置包括第二豎桿、位于所述第二豎桿上方的電機、位于所述電機左右兩側的第四支架、位于所述電機上方的轉軸、位于所述轉軸上方的轉盤、位于所述轉盤上方的若干第一固定桿及位于所述轉盤下方的支撐環; 所述固定裝置包括第三氣缸、位于所述第三氣缸上方的推動架、設置于所述推動架上的定位框、收容于所述定位框內的移動板、位于所述移動板上方的第四彈簧、位于所述移動板下方的第三豎桿、位于所述第三豎桿下方的第四豎桿、位于所述第四豎桿下方的頂靠塊、位于所述頂靠塊上方的定位環及位于所述定位環左右兩側的定位架。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有防護裝置的繩索絞車,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機的外側包裹有電機防護罩,電機防護罩固定安裝在架體上,電機防護罩的頂板為傾斜板。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帶有防護裝置的繩索絞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氣缸的下表面與第二支架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三支架呈L型,第三支架的一端與第二氣缸的左表面固定連接,第三支架的另一端與第二氣缸的左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推動桿呈長方體,第二推動桿的左端與第二氣缸連接,第二推動桿的右端與第二固定塊軸轉連接,所述第二固定塊呈長方體,第二固定塊與旋轉架固定連接,旋轉架呈L型,旋轉架的下端設有第四凹槽,第一固定塊收容于第四凹槽內且與旋轉架軸轉連接,旋轉架的上端與第二固定塊固定連接,第三彈簧的左端與第二支架固定連接,第三彈簧的右端與旋轉架固定連接,第三固定塊的上表面與旋轉架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按壓桿呈長方體且豎直放置,按壓桿的上端設有第五凹槽,第三固定塊收容于第五凹槽內且與按壓桿軸轉連接,按壓桿貫穿第一定位桿的上下表面且與其滑動連接,按壓桿的下端與按壓塊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按壓塊呈長方體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摩擦塊呈橫截面為半圓的柱體,第一摩擦塊的上表面與所述按壓塊的下表面固定連接。4.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帶有防護裝置的繩索絞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氣缸的下表面與支撐板固定連接,第三氣缸上設有位于其右側的第一固定架、位于第一固定架上方的第二固定架及位于第二固定架上方的第五彈簧,所述第一固定架呈L型,第一固定架的一端與支撐板固定連接,第一固定架的另一端與第三氣缸的右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二固定架呈L型,第二固定架的一端與第一固定架固定連接,第二固定架的另一端呈水平狀,所述第五彈簧呈豎直狀,第五彈簧的下端與第二固定架固定連接,所述推動架呈凹字形,推動架的一端與所述第三氣缸連接,推動架的另一端與定位框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定位框呈空心的圓柱體,定位框上設有第六橫桿,所述第六橫桿呈水平狀,第六橫桿的右端與推動架固定連接,第六橫桿的左端與定位框的側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五彈簧的上端與第六橫桿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推動架貫穿所述第二固定架的上下表面且與其滑動連接,所述移動板呈圓柱體且水平放置,移動板的側面與定位框的內表面滑動連接,所述第四彈簧設有兩個,第四彈簧呈豎直狀,第四彈簧的下端與移動板的上表面固定連接,第四彈簧的上端與定位框的內表面固定連接,移動板上設有位于其下方的第三固定架,所述第三固定架呈凹字形,第三固定架的兩端與移動板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三豎桿呈長方體且豎直放置,第三豎桿的上端與所述移動板的下表面固定連接,第三豎桿的下端與第四豎桿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四豎桿呈圓柱體,第四豎桿的側面設有環形槽,第四豎桿的下端與頂靠塊的上表面滑動連接,所述頂靠塊呈圓柱體且水平放置,頂靠塊位于所述轉盤的上方,所述定位環呈橫截面為圓環的柱體,定位環豎直放置,定位環的下表面與頂靠塊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四豎桿的下端收容于所述定位環內且與所述定位環滑動連接,所述定位架設有兩個且分別位于所述定位環的左右兩側,定位架呈凹字形,定位架的一端與定位環的側面固定連接,定位架的另一端收容于所述環形槽內且與第四豎桿滑動連接。
【文檔編號】B66D1/28GK106006421SQ201610661036
【公開日】2016年10月12日
【申請日】2016年8月13日
【發明人】冷霜
【申請人】冷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