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物流集裝箱平衡裝置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物流集裝箱平衡裝置,包括箱體,所述箱體下方與車架連接,所述箱體內部設置平衡監測機構和控制單元,所述箱體兩側設置槽體,所述槽體內通過伸縮支柱豎向設置弧面板,所述平衡監測機構、控制單元、伸縮支柱依次連接。本發明利用伯努利原理,在物流車高速行駛時,調整左右側的風壓力,以保證物流集裝箱的平衡,避免翻車等事故的發生,且物流車的速度越快,調整的力度越大,穩定性越好。
【專利說明】
一種物流集裝箱平衡裝置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貨運集裝箱平衡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物流集裝箱平衡裝置。
【背景技術】
[0002]物流業是指物品從供應地向接受地的實體流動過程。物流業是將運輸、儲存、裝卸、搬運、包裝、流通加工、配送、信息處理等基本功能根據實際需要實施有機結合的活動的集合。隨著網絡購物、遠距離溝通的加強等,人們之間物品的傳遞越來越頻繁,物流業的發展越來越快,需要面對的問題也越老越多。對于跨省的遠距離運輸大多采用火車或者飛機來進行,但是考慮到成本或省內運輸大多還是采用集裝箱或貨運卡車運輸,即都是采用集裝箱來運輸。
[0003]集裝箱是指具有一定強度、剛度和規格專供周轉使用的大型裝貨容器。使用集裝箱轉運貨物,可直接在發貨人的倉庫裝貨,運到收貨人的倉庫卸貨,中途更換車、船時,無須將貨物從箱內取出換裝。但是因為集裝箱的整體性,在依靠車輛運輸時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特別是在高速上以較高速度前行時,當遇到突發情況,如:司機緊急變道等,集裝箱的中心容易不穩定,輕則車體打滑、傾斜,重則集裝箱飛出或車輛翻滾,造成運輸貨物的損失以及人員的傷亡,因此針對物流集裝箱的平衡是提高貨運安全性的一項重要技術,是提高物流質量、保障生命財產安全的重要保障。
[0004]申請號為201210079334.3的發明涉及一種大型可調集裝箱平衡重裝置,包括底座,在底座上設置具有夾層結構的一級雙層導向箱,以及多個至少部分適配容置在所述夾層結構內部的二級單層導向板,所述多個二級單層導向板首尾相連形成可調箱體結構,在所述底座上還設有分別與所述一級雙層導向箱和二級單層導向板相配合的雙級油缸。本發明采用了集裝箱平衡重代替了傳統的小平衡重塊;集裝箱平衡重填充物可以為沙土,能夠現場取材,用其代替傳統的鑄鐵塊平衡重,能夠大大地降低制造成本;在不使用的時候,去掉沙土,則只需運輸集裝箱即可,方便運輸、降低成本。該發明在集裝箱內設置平衡重來保證集裝箱平穩,但是對突發情況只能被動防御。
[0005]申請號為201210115196.X的發明公開了一種可折疊集裝箱的平衡裝置,包括用于連接集裝箱底架和集裝箱角柱的鉸鏈,其中,還包括一固定于所述集裝箱底架且中軸線垂直于集裝箱端墻所在平面的導桿,所述導桿上套設有一彈性部件,所述導桿一端設有第一限位部件,所述導桿中部設有一于所述導桿上自由滑動的滑套,所述第一限位部件及所述滑套自所述彈性部件兩端限制所述彈性部件。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彈性部件剛性系數大,安全性能好,可有效實現端墻折疊時緩沖、端墻打開時助力效果,降低對彈性部件的要求且成本降低,通用性好,可適用于不同高度的集裝箱底架平臺。該發明平衡裝置的平衡性能很好,但是也難以應對突發情況,在外界因素力量過大時無法及時調整車身以及集裝箱的平衡。
【發明內容】
[0006]本發明所要解決的問題是提供一種物流集裝箱平衡裝置,利用伯努利原理,在物流車高速行駛時,調整左右側的風壓力,以保證物流集裝箱的平衡,避免翻車等事故的發生。
[0007]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物流集裝箱平衡裝置,包括箱體,所述箱體下方與車架連接,所述箱體內部設置平衡監測機構和控制單元,所述箱體兩側設置槽體,所述槽體內通過伸縮支柱豎向設置弧面板,所述平衡監測機構、控制單元、伸縮支柱依次連接。
[0008]進一步的,所述平衡監測機構包括陀螺儀和加速度傳感器。
[0009]進一步的,所述控制單元包括單片機芯片。
[0010]進一步的,所述伸縮支柱采用液壓升降柱橫向設置。
[0011]進一步的,所述弧面板為四個,分別設置在所述箱體前端和后端的兩側。
[0012]進一步的,所述弧面板包括U型基板,所述U型基板上端和下端設置滑槽,所述滑槽的一端設置旋轉軸,所述滑槽的另一端設置滑動軸,所述滑動軸和所述旋轉軸上設置柔性板,所述滑動軸通過液壓推桿與所述U型基板的側壁連接。
[0013]進一步的,所述滑動軸通過柔性帶與所述U型基板的側壁連接。
[0014]進一步的,所述伸縮支柱上相反設置兩個所述弧面板。
[0015]進一步的,所述箱體底部設置電動平衡機構,所述電動平衡機構包括所述箱體兩側設置的軸承,所述軸承上設置絲杠,對應所述絲杠設置固定桿,所述絲杠中間通過傳動機構與調平電機連接,所述絲杠在其端部與所述傳動機構的中心位置設置配重塊,所述配重塊上設置固定孔,所述固定桿穿過所述固定孔,所述調平電機與所述控制單元連接。
[0016]進一步的,所述電動平衡機構為若干個,所述電動平衡機構均勻設置在所述箱體的底部。
[0017]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物流集裝箱平衡裝置,該平衡裝置的重點在于利用伯努利原理,在物流車高速行駛時,調整左右側的風壓力,以保證物流集裝箱的平衡,避免翻車等事故的發生。平衡監測單元是對集裝箱的傾斜度進行監測,當向某側傾斜時,控制單元控制伸縮支柱將弧面板頂出,弧面板與集裝箱平行,一側為平面,一側為弧面,這樣弧面板被頂出槽體后,高速行駛時的空氣從弧面板的兩側流過,一側因為弧面的原因流速會加快,另一側因為是平面流速不便,這樣弧面板就會受到向弧面一側的壓力,且該壓力會在車速越大時數值越大,保證高速行駛時集裝箱的穩定性,在出現緊急情況轉向時通過側壓力輔助維持集裝箱的平穩,避免物流車翻倒。
[0018]本發明利用伯努利原理,在物流車高速行駛時,調整左右側的風壓力,以保證物流集裝箱的平衡,避免翻車等事故的發生,且物流車的速度越快,調整的力度越大,穩定性越好。
【附圖說明】
[0019]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描述:
圖1是本發明物流集裝箱平衡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弧面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帶肋條弧面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反向設置兩個弧面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發明電動平衡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0]下面結合圖1至圖5對本發明技術方案進一步展示,【具體實施方式】如下:
實施例一
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物流集裝箱平衡裝置,包括箱體I,所述箱體I下方與車架連接,所述箱體I內部設置平衡監測機構2和控制單元3,所述箱體I兩側設置槽體4,所述槽體4內通過伸縮支柱5豎向設置弧面板6,所述平衡監測機構2、控制單元3、伸縮支柱5依次連接。
[0021]本發明的重點在于利用伯努利原理,在物流車高速行駛時,調整左右側的風壓力,以保證物流集裝箱的平衡,避免翻車等事故的發生。平衡監測單元是對集裝箱的傾斜度進行監測,當向某側傾斜時,控制單元控制伸縮支柱將弧面板頂出,弧面板與集裝箱平行,一側為平面,一側為弧面,這樣弧面板被頂出槽體后,高速行駛時的空氣從弧面板的兩側流過,一側因為弧面的原因流速會加快,另一側因為是平面流速不便,這樣弧面板就會受到向弧面一側的壓力,且該壓力會在車速越大時數值越大,保證高速行駛時集裝箱的穩定性,在出現緊急情況轉向時通過側壓力輔助維持集裝箱的平穩,避免物流車翻倒。
[0022]所述平衡監測機構2包括陀螺儀7和加速度傳感器8,陀螺儀對箱體的角速度進行監測,即對箱體的傾斜度監測,而加速度計對箱體傾斜時的運動速度監測,兩者互補可以完成對箱體傾斜時的方向、速度進行監測,便于及時發現隱患,并根據箱體傾斜的快慢來控制弧面板的伸出時間,從而實現對箱體的平衡控制,也避免弧面板伸出時間過長,造成二次翻車隱患。
[0023]所述控制單元3包括單片機芯片,是一種集成電路芯片,是采用超大規模集成電路技術把具有數據處理能力的中央處理器CPU、隨機存儲器RAM、只讀存儲器R0M、多種I/O 口和中斷系統、定時器/計數器等功能集成到一塊硅片上構成的一個小而完善的微型計算機系統,體積較小,運算速度較快,可以完成對平衡的監測以及控制。
[0024]所述伸縮支柱5采用液壓升降柱橫向設置,伸縮支柱的作用是把弧面板頂出或收回槽體內,控制弧面板是否處在工作位置,液壓升降柱的支撐力度較大,可以很好的傳導弧面板施加給箱體的拉力。
[0025]所述弧面板6為四個,分別設置在所述箱體I前端和后端的兩側,弧面板優選為四個,箱體的傾斜并不是一側整體傾斜,而是某一端的一側發生甩尾或失控導致的,因此四個弧面板設置在箱體前端和后端的兩側,當某端一側發生傾斜,另一側弧面板伸出對傾斜方向施加相反的拉力,避免箱體傾斜翻倒。調控更加靈敏,施加的拉力更加直接,利于快速對失穩的箱體回復平衡。
[0026]實施例二
如圖1至圖3所示:本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物流集裝箱平衡裝置,包括箱體1,所述箱體I下方與車架連接,所述箱體I內部設置平衡監測機構2和控制單元3,所述箱體I兩側設置槽體4,所述槽體4內通過伸縮支柱5豎向設置弧面板6,所述平衡監測機構2、控制單元3、伸縮支柱5依次連接。
[0027]如圖2所示:所述弧面板6包括U型基板9,所述U型基板9上端和下端設置滑槽10,所述滑槽10的一端設置旋轉軸11,所述滑槽10的另一端設置滑動軸12,所述滑動軸12和所述旋轉軸11上設置柔性板13,所述滑動軸12通過液壓推桿14與所述U型基板9的側壁17連接。旋轉軸固定在滑槽的一端,滑動軸則在滑槽的另一端并可以在滑槽上實現滑動,當滑動軸滑動時便會對柔性板擠壓使其變成弧形板。因此該結構的弧面板為可調節式,柔性板在液壓推桿推動時被擠壓為弧形,起到弧面板的作用,集裝箱平穩時液壓推桿不擠壓柔性板,則柔性板為平面,不會起到產生側壓力的作用,調節更加靈活。
[0028]所述滑動軸12通過柔性帶16與所述U型基板9的側壁17連接,滑動軸在滑槽上滑動,柔性板為平面板時可以覆蓋U型基板的開口,不會使得雜物落入U型基板內,對內部的設備運行造成影響,當柔性板被擠壓成為弧形板時,滑動軸會拉伸柔性帶對露出的區域進行覆蓋,保證雜物不會從滑動軸與U型基板的側壁之間進入U型基板內,對設備的運行運行進行保護。
[0029]如圖3所示:旋轉軸11和滑動軸12之間設置肋條15,柔性板13設置在肋條15上,僅使用柔性板可能無法保證硬度,在高速氣流的沖擊下柔性板形成的弧面板很可能變形,通過肋條可以對柔性板進行支撐,保證設備運行的穩定性。
[0030]實施例三
如圖1、圖2和圖4所示:本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物流集裝箱平衡裝置,包括箱體I,所述箱體I下方與車架連接,所述箱體I內部設置平衡監測機構2和控制單元3,所述箱體I兩側設置槽體4,所述槽體4內通過伸縮支柱5豎向設置弧面板6,所述平衡監測機構2、控制單元3、伸縮支柱5依次連接。
[0031]所述伸縮支柱5上相反設置兩個所述弧面板6,兩個弧面板相反設置組成一個整體,這樣兩個面都可以變為弧形,在集裝箱失去平衡時兩側的弧面板都可以起到調節的作用。如集裝箱尾部向右側傾斜時,集裝箱尾部兩側的弧面板的左側面變為弧形,兩個弧面板都會產生向左的推力,保證集裝箱的平衡,這與實施例二相比,集裝箱失穩時的平衡推力增加一倍,更能保證集裝箱的平穩運輸。
[0032]實施例四
如圖1至圖5所示:本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物流集裝箱平衡裝置,包括箱體1,所述箱體I下方與車架連接,所述箱體I內部設置平衡監測機構2和控制單元3,所述箱體I兩側設置槽體4,所述槽體4內通過伸縮支柱5豎向設置弧面板6,所述平衡監測機構2、控制單元3、伸縮支柱5依次連接。
[0033]所述箱體I底部設置電動平衡機構,所述電動平衡機構包括所述箱體I兩側設置的軸承18,所述軸承18上設置絲杠19,對應所述絲杠19設置固定桿20,所述絲杠19中間通過傳動機構21與調平電機22連接,所述絲杠19在其端部與所述傳動機構21的中心位置設置配重塊23,所述配重塊23上設置固定孔24,所述固定桿20穿過所述固定孔24,所述調平電機22與所述控制單元3連接。電動平衡機構是通過對重心調節來保證集裝箱的平衡,與弧面板相互配合,保證集裝箱的穩定以及失穩后的快速調平。絲杠通過調平電機驅動旋轉,配重塊實現在絲杠上的滑移,便可以對集裝箱重心在左右方向上調節。固定桿防止配重塊隨著絲杠旋轉,實現其滑移運動,調平電機與控制單元連接,在平衡監測單元反饋失穩信號后能夠及時對絲杠驅動旋轉,實現自動調整重心位置,輔助集裝性調平。
[0034]所述電動平衡機構為若干個,所述電動平衡機構均勻設置在所述箱體I的底部,電動平衡機構為多個,將集裝箱分為了若干段,針對集裝箱傾斜時,若后端傾斜,則后端的電動平衡機構配重塊移動距離最大,遠離集裝箱后端的電動平衡機構隨距離的增大,配重塊運動距離逐漸減小,這樣可以針對集裝箱傾斜部位具體進行重心調整,其穩定的效果很好,可以減小運輸車輛漂移出事的幾率。
[0035]最后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所做的其他修改或者等同替換,只要不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均應涵蓋在本發明的權利要求范圍當中。
【主權項】
1.一種物流集裝箱平衡裝置,包括箱體,所述箱體下方與車架連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箱體內部設置平衡監測機構和控制單元,所述箱體兩側設置槽體,所述槽體內通過伸縮支柱豎向設置弧面板,所述平衡監測機構、控制單元、伸縮支柱依次連接。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物流集裝箱平衡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監測機構包括陀螺儀和加速度傳感器。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物流集裝箱平衡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單元包括單片機芯片。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物流集裝箱平衡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縮支柱采用液壓升降柱橫向設置。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物流集裝箱平衡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弧面板為四個,分別設置在所述箱體前端和后端的兩側。6.如權利要求1或5所述的物流集裝箱平衡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弧面板包括U型基板,所述U型基板上端和下端設置滑槽,所述滑槽的一端設置旋轉軸,所述滑槽的另一端設置滑動軸,所述滑動軸和所述旋轉軸上設置柔性板,所述滑動軸通過液壓推桿與所述U型基板的側壁連接。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物流集裝箱平衡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縮支柱上相反設置兩個所述弧面板。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物流集裝箱平衡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體底部設置電動平衡機構,所述電動平衡機構包括所述箱體兩側設置的軸承,所述軸承上設置絲杠,對應所述絲杠設置固定桿,所述絲杠中間通過傳動機構與調平電機連接,所述絲杠在其端部與所述傳動機構的中心位置設置配重塊,所述配重塊上設置固定孔,所述固定桿穿過所述固定孔,所述調平電機與所述控制單元連接。
【文檔編號】B65D90/22GK105966795SQ201610461936
【公開日】2016年9月28日
【申請日】2016年6月23日
【發明人】禹建麗, 徐向偉, 張國輝
【申請人】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