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于貨箱轉運的吊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于起重作業機械設計領域,更具體地,涉及一種用于貨箱轉運的吊具,尤其適用于機械、化工、港口、船海等行業貨箱的起吊、轉運等起重作業。
【背景技術】
[0002]眾所周知,采用貨箱轉運散裝物料是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徑。集裝箱作為國際標準的貨箱,其吊具結構型式相對成熟,普遍采用兼備伸縮與回轉的剛性結構,通常如圖1所示,即,通過一圓柱鎖頭與置于吊具底板處的轉鎖相連,轉鎖通過中間機構與動力裝置相連,集裝箱上面板四角開設矩形通孔,且鎖頭長度方向的尺寸大于箱孔的開設寬度,抓箱作業時,鎖頭伸入相應地的箱孔并旋轉90°,實現集裝箱的四角卡緊;落箱作業時,鎖頭回轉90°,然后從相應地吊孔出來即可。其中,轉鎖、中間機構與動力源均置于吊具底板的合適位置。
[0003]某些貨物的尺寸、形狀等特征的專有性與特殊性決定了其不能采用標準集裝箱,必須采用非標的特制貨箱,為了克服柔性繩索在起吊過程中的彈性變形、搖擺、晃動等諸多不確定性帶來的作業危險,一般會選用剛性吊具。現有的用于貨箱轉運的吊具,通常采用圖1所示的轉鎖結構,該結構需要在貨箱上表面四角預設矩形孔洞,起吊作業時,轉鎖需要通過該孔洞與貨箱連接。多數時候貨箱堆碼較高,致操作員無法直接觀察到貨箱上表面的孔洞,因而對孔作業存在很大地盲目性,既浪費時間,又經常會發生碰撞,使得吊具結構易發生提前失效現象。
【發明內容】
[0004]針對現有技術的以上缺陷或改進需求,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貨箱轉運的吊具,其中通過對其關鍵的吊鉤設置方式、驅動機構設置、以及吊鉤移動范圍大小等進行改進,與現有技術相比,在對孔作業時操作員能夠更為方便、準確的觀察吊具吊鉤與待起吊貨箱定位孔之間位置關系,從而可顯著減少諸多誤動作;此外,還能有效解決吊具與貨箱之間的匹配問題,吊具吊鉤的間距變化也能滿足貨箱的使用需求,安全性高。
[0005]為實現上述目的,按照本發明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用于貨箱轉運的吊具,其特征在于,該吊具包括吊具底板(2)和四個吊鉤;該吊具底板(2)為矩形形狀,所述四個吊鉤位于該吊具底板(2)的下方,這四個吊鉤在該吊具底板(2)上的投影按所述吊具底板(2)的矩形的四個角分布;
[0006]所述吊鉤由油缸(7)驅動;該油缸(7)與拉桿(3)連接,用于帶動所述拉桿(3)移動;所述拉桿(3)與所述吊鉤相連,用于帶動所述吊鉤移動;
[0007]所述油缸(7)和所述拉桿(3)均位于所述吊具底板(2)的上方;該吊具底板(2)的矩形的四個角位置均設置有孔洞,所述吊鉤通過該孔洞與所述拉桿(3)相連。
[0008]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優選,沿平行于所述吊具底板(2)的矩形長度方向分布的兩個所述吊鉤之間的距離為920mm?1120mm。
[0009]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優選,所述吊具底板(2)上設有滑移面(8),該滑移面(8)在該吊具底板(2)上的投影未完全被所述孔洞覆蓋。
[0010]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優選,所述油缸(7)為兩個,沿平行于所述吊具底板的矩形寬度方向分布的兩個所述吊鉤由同一個所述油缸(7)驅動。
[0011]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優選,所述拉桿(3)與所述油缸(7)通過法蘭板(4)和螺紋緊固件(5)進行連接。
[0012]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優選,所述油缸(7)的缸筒與所述吊具底板(2)通過銷軸(10)和鉸座(9)進行連接。
[0013]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優選,所述吊鉤均為彎折的形狀,且彎折角度均為90°;所述吊鉤用于與待轉運的貨箱側表面上的定位孔相配合,對該待轉運的貨箱進行起吊。
[0014]通過本發明所構思的以上技術方案,與現有技術相比,由于本發明中的吊具采用了針對貨箱結構特點的設計,具有加工及安裝均簡便易行,可吊運不同類型的貨箱,適用性強,安全性高。
[0015]本發明中平行于吊具底板矩形形狀長度方向分布的2個吊鉤之間的距離初始可設置為1020mm,吊鉤的間距可以在± 10mm范圍內靈活調整,能夠滿足轉運各種類型貨箱的使用需求,安全性好。
[0016]適合采用本發明的吊具進行起吊的貨箱,其吊鉤定位孔(該定位孔在起吊過程中用于放置吊具的吊鉤)設置在待轉運貨箱的側表面上(并非通常采用的頂表面)。本發明中的吊鉤均為彎折的形狀(如“L”形形狀),尤其適用于側面開孔的待轉運貨廂(即待轉運的貨箱上的吊鉤定位孔設置在待轉運的貨箱的側表面上),在操作中便于操作員觀察,對孔效率高,可顯著減少碰撞等諸多誤動作。
[0017]本發明中拉桿與液壓缸連接方式采用了法蘭板與高強螺栓進行固定,便于拆裝,可維護性好;一個液壓缸控制一側的兩個吊鉤,且兩個并聯液壓缸的油液采用同步回路的控制形式,保證了左右兩側吊鉤吊運作業的同步性與安全性;拉桿滑移面焊于吊具底板上,且為焊后統一加工,保證了四個吊鉤始終處于一個工作平面內,提高了吊運作業的平穩性。
【附圖說明】
[0018]圖1是現有技術中標準集裝箱起吊機構示意圖;
[0019]圖2是本發明的吊具結構示意圖;
[0020]圖3是本發明的吊具結構局部放大示意圖。
[0021]圖中各附圖標記的含義如下:I為L型吊鉤,2為吊具底板,3為拉桿,4為法蘭板,5為螺紋緊固件,6為鉸座,7為油缸,8為條形滑移面,9為鉸座,10為銷軸,11為矩形溝槽(即定位孔)。
【具體實施方式】
[0022]為了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發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明。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發明各個實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術特征只要彼此之間未構成沖突就可以相互組合。
[0023]實施例1
[0024]本發明中適用于貨箱轉運的吊具機構,如圖3所示,包括L型吊鉤I及矩形溝槽11,L型吊鉤I對稱設于吊具底板2的四角處,吊具底板2上設有與連桿配合連接的通孔,所述吊具底板2在L型吊鉤I滑移段均設有與之相配合的通孔。所述矩形溝槽11設于貨箱兩側,所述L型吊鉤I上設有通孔與拉桿3配合連接,所述拉桿3通過法蘭板4及螺紋緊固件5與油缸7相連,所述拉桿3可通過油缸7的伸縮在條形滑移面8上雙向移動,所述拉桿3—端焊有法蘭板4,與油缸7缸徑的鉸座6通過螺紋緊固件5進行連接,螺紋緊固件5的數目可根據負載大小對稱布置若干個。所述油缸7缸徑與鉸座6通過銷軸10進行固定,所述油缸7缸筒與焊接在吊具底板2上的鉸座9通過銷軸10固定。所述條形滑移面8焊于吊具底板2上,均可為焊后統一加工。
[0025]本發明用于貨箱轉運的吊具機構其工作方式如下:
[0026]當抓箱作業時,油缸7的伸長通過法蘭板4及螺紋緊固件5帶動拉桿3沿著滑移面8移動,L型吊鉤I則向吊具兩側移動,到位對中后,油缸7收縮,帶動L型吊鉤I插入對應地的矩形溝槽11中,卡緊后,即可進行轉運作業。
[0027]當落箱作業時,油缸7的伸長通過法蘭板4及螺紋緊固件5帶動拉桿3沿著滑移面8移動,L型吊鉤I則向吊具兩側移動逐漸退出矩形溝槽11,完全退出后,即可進行其它吊箱作業。
[0028]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容易理解,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發明,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用于貨箱轉運的吊具,其特征在于,該吊具包括吊具底板(2)和四個吊鉤;該吊具底板(2)為矩形形狀,所述四個吊鉤位于該吊具底板(2)的下方,這四個吊鉤在該吊具底板(2)上的投影按所述吊具底板(2)的矩形的四個角分布; 所述吊鉤由油缸(7)驅動;該油缸(7)與拉桿(3)連接,用于帶動所述拉桿(3)移動;所述拉桿(3)與所述吊鉤相連,用于帶動所述吊鉤移動; 所述油缸(7)和所述拉桿(3)均位于所述吊具底板(2)的上方;該吊具底板(2)的矩形的四個角位置均設置有孔洞,所述吊鉤通過該孔洞與所述拉桿(3)相連。2.如權利要求1所述用于貨箱轉運的吊具,其特征在于,沿平行于所述吊具底板(2)的矩形長度方向分布的兩個所述吊鉤之間的距離為920mm?1120mm。3.如權利要求1所述用于貨箱轉運的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吊具底板(2)上設有滑移面(8),該滑移面(8)在該吊具底板(2)上的投影未完全被所述孔洞覆蓋。4.如權利要求1所述用于貨箱轉運的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缸(7)為兩個,沿平行于所述吊具底板的矩形寬度方向分布的兩個所述吊鉤由同一個所述油缸(7)驅動。5.如權利要求1所述用于貨箱轉運的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桿(3)與所述油缸(7)通過法蘭板(4)和螺紋緊固件(5)進行連接。6.如權利要求1-5任意一項所述用于貨箱轉運的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缸(7)的缸筒與所述吊具底板(2)通過銷軸(10)和鉸座(9)進行連接。7.如權利要求1-6任意一項所述用于貨箱轉運的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吊鉤均為彎折的形狀,且彎折角度均為90°;所述吊鉤用于與待轉運的貨箱側表面上的定位孔相配合,對該待轉運的貨箱進行起吊。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用于貨箱轉運的吊具,該吊具包括吊具底板(2)和四個吊鉤;該吊具底板(2)為矩形形狀,四個吊鉤位于該吊具底板(2)的下方,這四個吊鉤在該吊具底板(2)上的投影按所述吊具底板(2)的矩形的四個角分布;吊鉤由油缸(7)驅動;該油缸(7)與拉桿(3)連接,用于帶動拉桿(3)移動;拉桿(3)與吊鉤相連,用于帶動吊鉤移動;油缸(7)和拉桿(3)均位于吊具底板(2)的上方;該吊具底板(2)的四個角均布有孔洞,吊鉤通過該孔洞與拉桿(3)相連。本發明中的吊具能夠與貨箱很好的匹配,并且吊鉤的間距變化能夠滿足貨箱的使用需求,安全性高。
【IPC分類】B66C1/34, B66C13/14
【公開號】CN105600675
【申請號】CN201610115589
【發明人】胡友民, 鄭永鋒, 吳波
【申請人】華中科技大學
【公開日】2016年5月25日
【申請日】2016年3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