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叉車用通配導桿型液壓側移調距叉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叉車專用屬具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叉車用通配導桿型液壓側移調距叉。
【背景技術】
[0002]叉車是功能多樣、靈活高效的物料搬運設備,通常情況下,叉車標準配置有一副貨叉,主要是通過貨叉來叉持、承受放置在托盤上的貨物,然后通過叉車自身的升降、傾斜等動作來實現貨物的堆垛、裝卸操作,在這一過程中,由于承受貨物的托盤其結構形式多有不同,從而導致置于叉車貨叉架上的貨叉位置需要頻繁的調整,所以,叉車常用雙作用的側移器油缸來實現側移調距貨叉的左右移動的功能。
[0003]但是,現有的液壓側移調距叉其仍存在如下的不足:1、外接叉車油路的接頭位置隱蔽,不方便拆裝油管,不能通配各種叉車;2、調距叉油路中節流閥設于油缸端部,安裝分散、安全和牢固性差;3、多數油路管道裸露在側移器架體上,固定不牢、載貨時易碰撞損壞且影響美觀;4、支撐桿和液壓油缸通過傳統焊接工藝進行固定,工序復雜,拆卸不方便。
【發明內容】
[0004]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出了一種叉車用通配導桿型液壓側移調距叉,安裝拆卸方便、通配性強、安全牢固且美觀。
[0005]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手段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一種叉車用通配導桿型液壓側移調距叉,包括撥叉總成、調距油缸、支撐桿、四通和側移器;所述側移器整體呈矩形框架結構,所述側移器內側中部水平安裝有所述支撐桿,所述支撐桿上安裝有所述調距油缸;所述調距油缸包括一對液壓油缸、一個聯接套總成、一個接頭和油路管道,所述的一對液壓油缸相對設于所述支撐桿的左部上方和右部下方且與所述支撐桿平行,所述左側液壓油缸的左端和右側液壓油缸的右端均通過螺釘安裝于所述側移器上,所述兩液壓油缸缸體的相對端通過所述聯接套總成固定在所述支撐桿的中部,所述兩液壓油缸活塞桿端的前側均固定連接有所述撥叉總成,所述兩撥叉總成均滑動套接在所述支撐桿上,所述兩液壓油缸相對的端部均集成有節流閥,所述兩節流閥均設于所述聯接套總成上;所述油路管道包括依次首尾相連接的油管總成一、油管總成二、油管總成三和油管總成四,所述油管總成二和油管總成四外接叉車油路的接頭通過所述四通和螺栓固定在所述側移器的上方;所述四通、調距油缸通過所述油路管道和相應的接頭連接油路。
[0006]優選的,所述油路管道為鋼管結構,且部分管道隱藏于所述側移器后側,所述油管總成一、油管總成二、油管總成三和油管總成四之間通過焊接于所述側移器上的固定座固定,并通過過渡接頭連接。
[0007]優選的,所述支撐桿和兩油液壓缸缸體端部均設有內螺紋孔,并與適配的螺釘配合內置螺接于所述側移器上。
[0008]優選的,液壓控制系統驅動所述兩液壓油缸同步動作,所述的一對撥叉總成通過所述液壓控制系統和所述兩節流閥的作用將液壓油按照順序和一定比例并通過所述油路管道分配給兩所述液壓油缸,兩所述液壓油缸帶動兩所述撥叉總成沿所述支撐桿軸做同步動作。
[0009]通過上述技術方案,本發明提出的一種叉車用通配導桿型液壓側移調距叉,所述支撐桿和兩個液壓油缸缸體端部均有螺紋孔,并通過設配的螺釘內置安裝于側移器上,方便組裝和拆卸;所述油管總成一、油管總成二、油管總成三和油管總成四之間通過焊接于側移器上的固定座固定,并通過過渡接頭連接,部分油路管道隱藏于側移器的架體后側,防止載貨時發生碰撞被損壞,使得油路管道固定更加牢固和安全;通過將所述兩節流閥均設于所述聯接套總成上,零件安裝更加緊湊,整體更加美觀;增加四通,使得外接叉車油路的接頭移動到側移器架體上方,方便拆裝油路管道,通配各種叉車;通過液壓控制系統驅動兩液壓油缸同步動作,一對與兩液壓油缸及支撐桿相連接的撥叉總成,通過液壓系統中閥塊總成及兩節流閥的作用將液壓油按照順序和一定的比例通過油管總成分配給兩液壓油缸,兩液壓油缸帶動兩撥叉總成沿支撐桿軸向做同步動作,從而實現貨叉的同步調距,方便對貨叉位置進行調整,撥叉采用精鑄件,結構性能好,外形美觀。
【附圖說明】
[0010]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所公開的一種叉車用通配導桿型液壓側移調距叉的后視結構示意圖;
[0011]圖2為圖1中A處的放大結構示意圖;
[0012]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所公開的一種叉車用通配導桿型液壓側移調距叉的主視立體結構示意圖;
[0013]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所公開的一種叉車用通配導桿型液壓側移調距叉的側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4]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明進行詳細的描述。
[0015]如圖1-4所示,一種叉車用通配導桿型液壓側移調距叉,包括撥叉總成6、調距油缸7、支撐桿5、四通3和側移器4 ;所述側移器4整體呈矩形框架結構,所述側移器4內側中部水平安裝有所述支撐桿5,所述支撐桿5上安裝有所述調距油缸7 ;所述調距油缸7包括一對液壓油缸71、一個聯接套總成72、一個接頭和油路管道2,所述的一對液壓油缸71相對設于所述支撐桿5的左部上方和右部下方且與所述支撐桿5平行,所述左側液壓油缸71的左端和右側液壓油缸71的右端均通過螺釘9安裝于所述側移器4上,所述兩液壓油缸71缸體的相對端通過所述聯接套總成72固定在所述支撐桿5的中部,所述兩液壓油缸71活塞桿端的前側均固定連接有所述撥叉總成6,所述兩撥叉總成6均滑動套接在所述支撐桿5上,所述兩液壓油缸71相對的端部均集成有節流閥8,所述兩節流閥8均設于所述聯接套總成72上,零件安裝更加緊湊。
[0016]所述油路管道2包括依次首尾相連接的油管總成一 21、油管總成二 22、油管總成三23和油管總成四24,所述油管總成二 22和油管總成四24外接叉車油路的接頭通過所述四通3和螺栓固定在所述側移器4的上方;所述四通3、調距油缸7通過所述油路管道2和相應的接頭連接油路,增加四通3,使得外接叉車油路的接頭移動到側移器4架體上方,方便拆裝油路管道2,通配各種叉車。
[0017]所述油路管道2為鋼管結構,且部分管道隱藏于所述側移器4后側,所述油管總成一21、油管總成二 22、油管總成三23和油管總成四24之間通過焊接于所述側移器4上的固定座(圖中未示出)固定,并通過過渡接頭I連接,防止載貨時發生碰撞被損壞,使得油路管道2固定更加牢固和安全。
[0018]所述支撐桿5和兩油液壓缸缸體端部均設有內螺紋孔,并與適配的螺釘9配合內置螺接于所述側移器4上,方便組裝和拆卸。
[0019]液壓控制系統(圖中未示出)驅動所述兩液壓油缸71同步動作,所述的一對撥叉總成6通過所述液壓控制系統和所述兩節流閥8的作用將液壓油按照順序和一定比例并通過所述油路管道2分配給兩所述液壓油缸71,兩所述液壓油缸71帶動兩所述撥叉總成6沿所述支撐桿5軸做同步動作,從而實現貨叉的同步調距,方便對貨叉位置進行調整,撥叉采用精鑄件,結構性能好,外形美觀。
[0020]通過上述技術方案,本發明提出的一種叉車用通配導桿型液壓側移調距叉安裝拆卸方便、通配性強、安全牢固且美觀。
[0021]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創造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發明創造,凡在本發明創造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創造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叉車用通配導桿型液壓側移調距叉,其特征在于,包括撥叉總成、調距油缸、支撐桿、四通和側移器;所述側移器整體呈矩形框架結構,所述側移器內側中部水平安裝有所述支撐桿,所述支撐桿上安裝有所述調距油缸;所述調距油缸包括一對液壓油缸、一個聯接套總成、一個接頭和油路管道,所述的一對液壓油缸相對設于所述支撐桿的左部上方和右部下方且與所述支撐桿平行,所述左側液壓油缸的左端和右側液壓油缸的右端均通過螺釘安裝于所述側移器上,所述兩液壓油缸缸體的相對端通過所述聯接套總成固定在所述支撐桿的中部,所述兩液壓油缸活塞桿端的前側均固定連接有所述撥叉總成,所述兩撥叉總成均滑動套接在所述支撐桿上,所述兩液壓油缸相對的端部均集成有節流閥,所述兩節流閥均設于所述聯接套總成上;所述油路管道包括依次首尾相連接的油管總成一、油管總成二、油管總成三和油管總成四,所述油管總成二和油管總成四外接叉車油路的接頭通過所述四通和螺栓固定在所述側移器的上方;所述四通、調距油缸通過所述油路管道和相應的接頭連接油路。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叉車用通配導桿型液壓側移調距叉,其特征在于,所述油路管道為鋼管結構,且部分管道隱藏于所述側移器后側,所述油管總成一、油管總成二、油管總成三和油管總成四之間通過焊接于所述側移器上的固定座固定,并通過過渡接頭連接。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叉車用通配導桿型液壓側移調距叉,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桿和兩油液壓缸缸體端部均設有內螺紋孔,并與適配的螺釘配合內置螺接于所述側移器上。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叉車用通配導桿型液壓側移調距叉,其特征在于,液壓控制系統驅動所述兩液壓油缸同步動作,所述的一對撥叉總成通過所述液壓控制系統和所述兩節流閥的作用將液壓油按照順序和一定比例并通過所述油路管道分配給兩所述液壓油缸,兩所述液壓油缸帶動兩所述撥叉總成沿所述支撐桿軸做同步動作。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叉車用通配導桿型液壓側移調距叉,包括撥叉總成、調距油缸、支撐桿、四通和側移器;側移器內側中部安裝有支撐桿,支撐桿上安裝有調距油缸,調距油缸包括液壓油缸、聯接套總成、接頭和油路管道,兩液壓油缸通過聯接套總成固定在支撐桿上,兩液壓油缸活塞桿端的前側均固定有撥叉總成,兩撥叉總成均滑動套接在支撐桿上,兩液壓油缸的端部集成的節流閥均設于聯接套總成上;油路管道上外接叉車油路的接頭通過四通和螺栓固定在側移器的上方;四通、調距油缸通過所述油路管道和相應的接頭連接油路。本發明公開的一種叉車用通配導桿型液壓側移調距叉安裝拆卸方便、通配性強、安全牢固且美觀。
【IPC分類】B66F9/22, B66F9/14
【公開號】CN105060183
【申請號】CN201510509115
【發明人】時松, 方錫崗, 汪恭平, 戴百安
【申請人】安慶聯動屬具股份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11月18日
【申請日】2015年9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