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防腐飲料盒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可防腐飲料盒,特別涉及食品行業。
【背景技術】
:
[0002]現如今,當人們渴的時候會購買飲料飲用解渴,而飲用飲料離不開飲料盒。為了防止飲料盒內的飲料腐敗,通常會在飲料液體內加入防腐劑,防腐劑是一種化學藥品,經常飲用,不利于人們身體健康,而且飲用防腐劑過量的產品,會引發腸胃炎等疾病,對人們身體健康造成了不利的影響。
【發明內容】
:
[0003]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克服以上的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巧妙,利于人們身體健康的,通過物理方法防止盒內液體腐敗的一種可防腐飲料盒。
[0004]本發明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可防腐飲料盒,包括盒體,所述盒體由外盒體和內盒體組成,且外盒體與內盒體之間設有真空隔絕層,外盒體上部設有外管口,內盒體上部設有內管口,且外管口與內管口通過連接管相連,外管口上設有外薄膜封口,內管口上設有內薄膜封口。
[0005]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在于:外薄膜封口和內薄膜封口均可被配套的飲料管插破。
[0006]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在于:外管口和內管口均可容納配套的飲料管。
[0007]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在于:連接管可被配套的飲料管穿過。
[0008]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
[0009]本發明結構設置簡單,成本低廉,由于內盒體與外盒體之間設有真空隔絕層,可以有效的防止外界的空氣進入內盒體內,從而防止內盒體內的飲料液體中的微生物或者細菌進行生長和繁殖,防止飲料液體腐敗變質,延長了飲料液體的保質期。而真空隔絕層屬于物理方法,非化學方法,更利于人們的身體健康。
【附圖說明】
:
[0010]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0011]圖2為本發明平面示意圖;
[0012]圖中標號:1-盒體、2-外盒體、3-內盒體、4-真空隔絕層、5-外管口、6-內管口、7-連接管、8-外薄膜封口、9-內薄膜封口。
【具體實施方式】
:
[0013]為了加深對本發明的理解,下面將結合實例和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述,該實施例僅用于解釋本發明,并不構成對本發明保護范圍的限定。
[0014]如圖1和圖2示出了本發明可防腐飲料盒的一種實施方式,所述可防腐飲料盒包括盒體1,盒體I由外盒體2和內盒體3組成,且外盒體2與內盒體3之間設有真空隔絕層4,外盒體2上部設有外管口 5,內盒體3上部設有內管口 6,且外管口 5與內管口 6通過連接管7相連,外管口 5上設有外薄膜封口 8,內管口 6上設有內薄膜封口 9,外薄膜封口 8和內薄膜封口 9均可被配套的飲料管插破,外管口 5和的內管口 6均可容納配套的飲料管,連接管7可被配套的飲料管穿過,本發明結構簡單,巧妙,成本低。
[0015]本發明可防腐飲料盒的使用原理:飲用時,只需要將配套的飲料管插破外薄膜封口 8,然后通過連接管7,再插破內薄膜封口 9,延伸進入到內盒體3內,從而飲用飲料盒內的飲料液體,飲用操作簡單方便。
[0016]由于外盒體2與內盒體3之間設有真空隔絕層4,可以有效防止外界的空氣進入內盒體3內,從而防止內盒體3內的飲料液體中的微生物或者細菌進行生長和繁殖,從而防止飲料液體腐敗變質,從而延長了飲料液體的保質期。所以飲料液體生產過程中無需加入化學藥品防腐劑,減少了生產投資,同時又有利于人們身體健康,健康環保。
[0017]以上所述僅為說明本發明的實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發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可防腐飲料盒,包括盒體(I),其特征在于:所述盒體⑴由外盒體⑵和內盒體⑶組成,且所述外盒體(2)與所述內盒體(3)之間設有真空隔絕層(4),所述外盒體(2)上部設有外管口(5),所述內盒體(3)上部設有內管口 ¢),且所述外管口(5)與所述內管口(6)通過連接管(7)相連,所述外管口(5)上設有外薄膜封口(8),所述內管口(6)設有內薄膜封口 (9) ο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防腐飲料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薄膜封口(8)和所述內薄膜封口(9)均可被配套的飲料管插破。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防腐飲料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口(5)和所述的內管口(6)均可容納配套的飲料管。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防腐飲料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管(7)可被配套的飲料管穿過。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可防腐飲料盒,包括盒體,所述盒體由外盒體和內盒體組成,且外盒體與內盒體之間設有真空隔絕層,外盒體上部設有外管口,內盒體上部設有內管口,且外管口與內管口通過連接管相連,外管口上設有外薄膜封口,內管口上設有內薄膜封口。本發明具有結構簡單巧妙,利于人們身體健康,通過物理方法防止盒內液體腐敗的特點。
【IPC分類】B65D81/18, B65D85/72
【公開號】CN104944007
【申請號】CN201510381546
【發明人】朱海濤, 湯衛東, 王蓉, 于政宇
【申請人】濟南大學
【公開日】2015年9月30日
【申請日】2015年7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