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堆疊板體的下料機的制作方法
【專利說明】一種堆疊板體的下料機
[0001]
技術領域
[0002]本發明涉及木工機械領域,尤其涉及一種使多塊板體堆疊在一起的下料機。
[0003]
【背景技術】
[0004]木板加工離不開高效率的流水線作業,這是從傳統的人工作業逐漸被機械代替的現代轉型,對于未開始加工或者加工完好的木板來說,運輸這些板體到指定地方都離不開輸送帶/臺的輔助,然而,當板體運送到輸送帶的末端或出口時,就需要人工把這些板體搬到指定位置,非常麻煩,對此,有廠家研發出板體的下料機,作用是把加工好的板體逐一地堆放數塊,再通過機器(如叉車等)把該堆板體進行搬運,在提高效率的同時又可避免人工的麻煩,然而,現時的下料機缺少下料高度的調整,所堆放的板體只有三、四塊后就不能再往上堆放了,由于堆放板體的數量少,而嚴重阻礙對板體的搬運效率,如若能堆放多塊,如數十塊、二十塊等,必將大大提高板體的搬運效率,而提高生產效率。
[0005]
【發明內容】
[0006]本發明提供一種堆疊板體的下料機,其目的在于解決下料機的可調整高度,實現把多塊板體堆放至預定高度的效果。
[0007]對此,本發明包括框體,該框體與升降支架鉸接,升降支架內設有推動該升降支架作升降動作的油缸,所述升降支架的另一端鉸接一下底板,該下底板的兩端分別鉸接一左撐板和右撐板,所述左撐板和右撐板的另一端分別鉸接一上面板,所述上面板設有出板端,該右撐板安裝在一滑軌上,使右撐板與下底板的鉸接點通過該滑軌滑動。
[0008]優選地,所述升降支架包括支撐桿和輔桿,所述支撐桿和輔桿的一端鉸接于所述框體,所述輔桿的另一端鉸接于支撐桿的中間部位形成主鉸接點A,所述支撐桿的另一端鉸接于下底板的一端,所述油缸的一端鉸接于框體上,油缸的另一端鉸接在主鉸接點A的鄰近位置。
[0009]所述下底板與左撐板的鉸接位形成鉸接點B,所述左撐板與上面板的鉸接位形成鉸接點C,所述上面板與右撐板的鉸接位形成鉸接點D,所述右撐板與下底板的鉸接位形成鉸接點E。
[0010]所述框體上設有與升降支架相對向的支承架,所述滑軌位于該支承架上,且滑軌上設有根據該滑軌而可滑動的移動座,所述右撐板與該移動座相裝配。
[0011 ] 所述滑軌的側邊設有用于運輸板體的輥臺,所述輥臺的水平高度與上面板與右撐板的鉸接點的高度相等。
[0012]所述上板面、左撐板、下底板和右撐板的外周鋪設有若干條等間距的輸送帶,該輸送帶均由一轉帶電機帶動,所述油缸通過油管與一油泵連接,所述轉帶電機、油泵均與一主控器電連接。
[0013]所述上面板與左撐板的鉸接位置安裝一引導板,該引導板上安裝有定板桿。
[0014]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過油缸推動支撐桿,配合滑軌對下底板的移動性,而實現上面板的出板端在保持能夠輸出板體角度的前提下,作出出板端的高度調整,最終實現多塊板體堆疊成預定的數量和高度,提高運輸機器對多塊板體的運輸效率。
[0015]
【附圖說明】
[0016]圖1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的立體圖。
[0017]圖2為本發明運作至最高點的立體圖。
[0018]圖3為圖1的側視圖。
[0019]圖4為本發明運作至中部位置的側視圖。
[0020]圖5為圖2的側視圖。
[0021]圖6為本發明的運作原理圖。
[0022]
【具體實施方式】
[0023]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詳細的描述,如圖1和圖2所示,其包括框體1,該框體I與升降支架2鉸接,與該升降支架2對向位置設有支承架71,所述升降支架2內設有推動該升降支架2作升降動作的油缸21,所述滑軌71的側邊設有用于運輸板體的輥臺73,所述升降支架2的另一端鉸接一下底板3,該下底板3的兩端分別鉸接一左撐板4和右撐板5,所述左撐板4和右撐板5的另一端分別鉸接一上面板6,根據該下底板3、左撐板4、右撐板5和上面板6的相互鉸接,構成一個可變形狀的四邊形。
[0024]另外,所述上面板6設有供板體輸出的出板端65,所述出板端65安裝一引導板61,該引導板61上安裝有定板桿62,該右撐板5安裝在一滑軌7上,使右撐板5與下底板3的鉸接點通過滑軌7往返滑動,進一步,所述滑軌7位于該支承架71上,且滑軌7上設有根據該滑軌7而可滑動的移動座72,所述右撐板5與該移動座72相裝配。
[0025]如圖2、圖3所示,所述升降支架2包括支撐桿22和輔桿23,所述支撐桿22和輔桿23的一端鉸接于所述框體1,所述輔桿23的另一端鉸接于支撐桿22的中間部位形成主鉸接點A,所述支撐桿22的另一端鉸接于下底板3的一端,所述油缸21的一端鉸接于框體I上,油缸21的另一端鉸接在主鉸接點A的鄰近位置,下底板3與左撐板4的鉸接位形成鉸接點B,所述左撐板4與上面板6的鉸接位形成鉸接點C,所述上面板6與右撐板5的鉸接位形成鉸接點D,所述右撐板5與下底板3的鉸接位形成鉸接點E,所述輥臺73的水平高度與上面板6與右撐板5的鉸接點D的高度相等。
[0026]為方便板體的運送,所述上板面6、左撐板4、下底板3和右撐板5的外周設有若干條等間距的輸送帶63,該輸送帶63均由一轉帶電機64帶動,每條輸送帶63為圓圈形狀的橡膠皮帶,所述油缸21通過油管與一油泵連接,所述轉帶電機64、油泵均與一主控器8電連接,通過該主控器8控制。再有,所述輥臺73設有輥臺驅動機74,該輥臺驅動機74電連接主控器8。
[0027]因此,根據圖3、圖4、圖5所示出本發明的具體運作情況,并由圖6示出上板面6、左撐板4、下底板3和右撐板5的變形原理,具體地,當第一塊板體從輥臺73運送到鉸接點D位置,輥臺73上也設置有輸送帶63,便于把板體運送到上面板6上,再根據上面板6上的輸送帶63運送到引導板61后,由定板桿62定位,如此類推,第二塊板體時,通過在主控器8內輸入板體的厚度,使主控器8控制油泵向油缸21輸油,從而控制支撐桿22支撐下底板3往上升起一塊板體的厚度,再由輸送帶63運送到引導板61放置該第二塊板體,當板體堆疊的數量超出如圖4所示的水平狀態,油缸21的推桿繼續向上推,如圖5所示,在保證引導板61運送板體的角度不變的前提下,利用右撐板5連同移動座72向前滑動,而縮短鉸接點E與鉸接點B的水平距離差,從而實現把多塊板體堆疊成預定高度的效果,本發明在實際生產中堆疊板體的預定高度為1.2米左右,當然地,該高度取決于滑軌7長度和油缸21撐起下底板3的高度,可以把板體堆疊到1.5至2米的高度。
[0028]上述具體實施例僅為本發明效果較好的【具體實施方式】,凡與本結構相同或等同的堆疊板體的下料機,均在本申請的保護范圍內。
【主權項】
1.一種堆疊板體的下料機,其包括框體(1),該框體(I)與升降支架(2)鉸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支架(2)內設有推動該升降支架(2)作升降動作的油缸(21),所述升降支架(2)的另一端鉸接一下底板(3),該下底板(3)的兩端分別鉸接一左撐板(4)和右撐板(5),所述左撐板(4)和右撐板(5)的另一端分別鉸接一上面板(6),所述上面板(6)設有出板端(65),該右撐板(5)安裝在一滑軌(7)上,使右撐板(5)與下底板(3)的鉸接點通過該滑軌(7)滑動。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堆疊板體的下料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底板(3)與左撐板(4)的鉸接位形成鉸接點(B),所述左撐板(4)與上面板(6)的鉸接位形成鉸接點(C),所述上面板(6)與右撐板(5)的鉸接位形成鉸接點(D),所述右撐板(5)與下底板(3)的鉸接位形成鉸接點(E)。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堆疊板體的下料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支架(2)包括支撐桿(22 )和輔桿(23 ),所述支撐桿(22 )和輔桿(23 )的一端鉸接于所述框體(I),所述輔桿(23 )的另一端鉸接于支撐桿(22)的中間部位形成主鉸接點(A),所述支撐桿(22)的另一端鉸接于下底板(3)的一端,所述油缸(21)的一端鉸接于框體(I)上,油缸(21)的另一端鉸接在主鉸接點(A)的鄰近位置。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堆疊板體的下料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框體(I)上設有與升降支架(2)相對向的支承架(71),所述滑軌(7)位于該支承架(71)上,且滑軌(7)上設有根據該滑軌(7)而可滑動的移動座(72),所述右撐板(5)與該移動座(72)相裝配。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堆疊板體的下料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軌(71)的側邊設有用于運輸板體的輥臺(73),所述輥臺(73)的水平高度與上面板(6)與右撐板(5)的鉸接點的高度相等。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堆疊板體的下料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板面(6)、左撐板(4)、下底板(3)和右撐板(5)的外周鋪設有若干條等間距的輸送帶(63),該輸送帶(63)均由一轉帶電機(64)帶動,所述油缸(21)通過油管與一油泵連接,所述轉帶電機(64)、油泵均與一主控器(8)電連接。
7.根據權利要求1或5所述堆疊板體的下料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面板(6)與左撐板(4)的鉸接位置安裝一引導板(61),該引導板(61)上安裝有定板桿(62)。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一種堆疊板體的下料機,其包括框體,該框體與升降支架鉸接,升降支架內設有推動該升降支架作升降動作的油缸,所述升降支架的另一端鉸接一下底板,該下底板的兩端分別鉸接一左撐板和右撐板,所述左撐板和右撐板的另一端分別鉸接一上面板,所述上面板設有出板端,該右撐板安裝在一滑軌上,使右撐板與下底板的鉸接點通過該滑軌滑動,通過油缸推動支撐桿,配合滑軌對下底板的移動性,實現上面板的出板端在保持能夠輸出板體角度的前提下,作出出板端的高度調整,最終實現多塊板體堆疊成預定的數量和高度,提高運輸機器對多塊板體的運輸效率。
【IPC分類】B65G57-32
【公開號】CN104555465
【申請號】CN201410732282
【發明人】龍國安, 魯倫權
【申請人】廣東科豪木工機械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4月29日
【申請日】2014年12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