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料筒倉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物料存儲和運輸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儲料筒倉。
【背景技術】
[0002]干混砂漿是散體粉狀和顆粒狀材料混合均勻而成的混合物。干混砂漿儲料筒倉是用于儲存、運輸干混砂漿的裝置。混合均勻的干混砂漿因不同物料特性的不同,在儲存、運輸、使用過程中發生的粉體和顆粒物二次分離現象即為干混砂漿的離析。一般情況下,干混砂漿在運動過程中都可能產生離析現象,若砂漿離析輕微,對干混砂漿的性能影響不大,但若干混砂漿離析嚴重,則對干混砂漿的性能影響嚴重,會導致干混砂漿成品結構強度不足,成品不合格,造成干混砂漿的浪費,甚至因建筑結構強度不足而引起重大建筑安全事故。由于干混砂漿儲料筒倉是干混砂漿的主要儲存和運輸設備,若儲料筒倉設計不合理,極易導致干混砂漿在儲存和運輸工程中發生嚴重離析,因此,儲料筒倉的防離析設計非常重要。
[0003]干混砂漿的離析與物料的堆積特性、儲料筒倉的結構設計、干混砂漿的進料和卸料方式有關,其中儲料筒倉的結構設計尤為重要,若設計不合理,則會引起干混砂漿在儲料筒倉徑向和高度方向上的離析。圖1示出了現有技術中的儲料筒倉的結構示意圖。如圖1所示,該儲料筒倉包括筒倉體1、集料圓筒2、進料管3、上分料管4、下分料管5、排氣管6、喇叭口 7和卸料孔8等結構,由于物料分別通過上下間隔分布的上分料管4和下分料管5進入集料圓筒2中,故該結構主要通過對物料進行分段式進料來防止物料離析。根據該結構,由于主要采用在豎直方向上間隔分布的多個分料管輸料來防止物料離析,并且由于具有一定速度的物料具有較大慣性,物料會沿最便捷和阻力最小的管道進入筒倉內,因此,絕大部分物料都是沿最頂端分料管進入筒倉,由于筒倉周向面積大,總體高度高,使得物料的防離析效果欠佳。因此,有必要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缺陷進行改進。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儲料筒倉,通過降低物料在儲料筒倉內的自由降落高度,防止物料在筒倉高度方向上因沉降高度過高引起的離析。
[0005]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儲料筒倉,包括筒倉外筒和進料管,所述儲料筒倉還包括:
[0006]第一分料管,所述第一分料管包括相互連接的第一弧形段和第一出口段,所述第一弧形段與所述進料管的出口相連接,所述第一出口段用于將物料排出;
[0007]第二分料管,所述第二分料管包括相互連接的第二弧形段和第二出口段,所述第二弧形段連接至所述第一弧形段的壁面上的出口,所述第二出口段用于將物料排出。
[0008]進一步地,所述儲料筒倉還包括:
[0009]第三分料管,所述第三分料管包括相互連接的第三弧形段和第三出口段,所述第三弧形段連接至所述第二弧形段的壁面上的出口,所述第三出口段用于將物料排出。
[0010]進一步地,所述第二分料管還包括第一直線段,所述第二弧形段通過所述第一直線段連接至所述第一弧形段的壁面上的出口 ;和/或,所述第三分料管還包括第二直線段,所述第三弧形段通過所述第二直線段連接至所述第二弧形段的壁面上的出口。
[0011]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弧形段的壁面上的出口位于所述第一弧形段的中部,和/或所述第二弧形段的壁面上的出口位于所述第二弧形段的中部。
[0012]進一步地,所述第一直線段設置為平行于所述進料管,和/或所述第二直線段設置為平行于所述第一直線段。
[0013]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出口段的出口、所述第二出口段的出口和所述第三出口段的出口中的至少一個設置為喇叭口形狀。
[0014]進一步地,所述儲料筒倉還包括:
[0015]物料降速機構,設置在所述第一出口段的出口、所述第二出口段的出口和所述第三出口段的出口中的至少一個的下方;
[0016]所述物料降速機構包括:集料錐,設置在所述筒倉外筒內部的集料筒內,所述集料錐的上部開口的直徑大于下部開口的直徑。
[0017]進一步地,所述物料降速機構還包括:
[0018]第一減速板,連接至所述集料錐并位于所述集料錐的上方;
[0019]和/或第二減速板,連接至所述集料錐并位于所述集料錐的下方。
[0020]進一步地,所述儲料筒倉還包括:
[0021]分流錐,設置在所述集料錐的下方,所述分流錐的上部開口的直徑小于下部開口的直徑,且所述分流錐的上部開口的直徑等于所述集料筒的外徑,從而將所述集料筒包圍在其中。
[0022]進一步地,所述分流錐在錐面上開設有多組分流孔,每組所述分流孔在所述錐面的水平面投影的不同半徑距離上沿圓周方向均勻地開設。
[0023]應用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主要利用顆粒流在流動過程中所具有的慣性特性,對物料進料管路系統進行創新設計,通過改變物料的運動路徑,使絕大部分物料先從位于最下面的分料管流出,然后從位于上面的分料管流出,通過降低物料在儲料筒倉內的自由降落高度,防止物料在筒倉高度方向上因沉降高度過高引起的離析。
【附圖說明】
[0024]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的說明書附圖用來提供對本發明的進一步理解,本發明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發明,并不構成對本發明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0025]圖1示出了現有技術中的儲料筒倉的結構示意圖;
[0026]圖2示出了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儲料筒倉的剖視圖;
[0027]圖3示出了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儲料筒倉的主視圖;
[0028]圖4示出了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物料降速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0029]圖5示出了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儲料筒倉在豎直方向上防離析示意圖;
[0030]圖6示出了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儲料筒倉在徑向上防離析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1]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申請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下面將參考附圖并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發明。
[0032]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儲料筒倉,包括筒倉外筒和進料管,所述儲料筒倉還包括:
[0033]第一分料管,所述第一分料管包括相互連接的第一弧形段和第一出口段,所述第一弧形段與所述進料管的出口相連接,所述第一出口段用于將物料排出;
[0034]第二分料管,所述第二分料管包括相互連接的第二弧形段和第二出口段,所述第二弧形段連接至所述第一弧形段的壁面上的出口,所述第二出口段用于將物料排出。
[0035]根據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主要利用顆粒流在流動過程中所具有的慣性特性,對物料進料管路系統進行創新設計,通過改變物料的運動路徑,使絕大部分物料先從位于最下面的分料管流出,然后從位于上面的分料管流出,通過降低物料在儲料筒倉內的自由降落高度,防止物料在筒倉高度方向上因沉降高度過高引起的離析。
[0036]圖2示出了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儲料筒倉的整體結構圖,圖3示出了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儲料筒倉的剖視圖。如圖2和圖3所示,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儲料筒倉包括筒倉外筒10、排氣管20、集料筒30、物料降速機構40、分流錐50、進料管60、第一分料管70、第二分料管80和第三分料管90。
[0037]其中,進料管60從筒倉外筒10的底部進入筒倉外筒10的內部,用于輸送干混砂漿進入該儲料筒倉。第一分料管70包括相互連接的第一弧形段和第一出口段,所述第一弧形段與進料管60的出口相連接,所述第一出口段用于將物料排出。第二分料管80包括相互連接的第二弧形段和第二出口段,所述第二弧形段連接至第一分料管70的第一弧形段的壁面上的出口,所述第二出口段用于將物料排出。
[0038]由于第一分料管70通過第一弧形段與進料管60的出口相連接,物料在從進料管60的出口排出后,會產生與進料管60有一定弧形轉向的角度偏差,當物料在管路中流動時,由于其自身慣性的作用,在第一分料管70的弧形轉向部分運動中,絕大部分物料將由第一出口段的出口排出。
[0039]當物料填滿筒倉中位于第一分料管70以下的空間后,第一分料管70將被堵塞,物料則繼續向上運動,經由第一弧形段的壁面上的出口進入第二分料管80。第二分料管80具有類似于第一分料管70的結構,同樣地,絕大部分物料將由第二弧形段轉向后,通過第二出口段的出口排出。
[0040]由此,本發明主要利用顆粒流在流動過程中所具有的慣性特性,對物料進料管路系統進行創新設計,通過改變物料的運動路徑,使絕大部分物料先從位于最下面的分料管流出,然后從位于上面的分料管流出,通過降低物料在儲料筒倉內的自由降落高度,防止物料在筒倉高度方向上因沉降高度過高引起的離析。
[0041]此外,第二分料管80還可以包括第一直線段,所述第二弧形段通過所述第一直線段連接至所述第一弧形段的壁面上的出口。所述第一直線段可以平行于進料管60,從而有利于在允許物料流入的情況下引導物料快速流動。
[0042]所述第一弧形段的壁面上的出口可以位于所述第一弧形段的中部,從而所述第一直線段連接在所述第一弧形段的中部,在第一分料管70未被堵塞的情況下,由于物料自身慣性的作用,當物料在弧形管路中流動時,大部分物料會沿著該弧形管路的既有路線前進,而難以通過轉折度最大的中部出口進入第一直線段,有利于促使大部分物料經由第一分料管70排出,避免過多物料流向第二分料管80。所述第一出口段或第二出口段的出口可以設計為喇叭口形狀,用于在排出物料時,通過增大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