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防溢飲料容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一種防溢飲料容器屬于人們生活必需品之一。
本實用新型作出以前,在已有技術中,人們往往使用杯子喝飲料,這種杯子裝的飲料容易溢流,尤其是人們乘座汽車時,由于不規則運動產生震動及傾翻,用一般杯子無法喝飲料,經常是潑灑一身,給使用者帶來不便。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處,從而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的容器,此容器裝滿液體,遇到傾翻及震動時,飲料都不會潑灑的防溢飲料容器。
本實用新型主要由杯體(2)、底(12)、蓋(4)、手柄(9)組成。其特征是蓋(4)上制有插吸管的孔,蓋(4)中部裝有進氣閥(6),蓋(4)兩側有兩個窗(13)、(16),兩個窗(13)、(16)上蓋有兩個塞(5)、(15),手柄(9)下端裝有轉軸(11),手柄(9)上端可繞轉軸(11)轉動,手柄(9)上部固定拉桿(10)、拉桿(10)穿過杯體(2)的外殼,彈性杠桿(7)、(14)穿過擋環(8)與拉桿(10)連接。
圖1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縱剖視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結構橫剖面視圖下面本實用新型將結合附圖中的實施例作進一步描述本實用新型主要由杯體(2)、底(12)、蓋(4)、手柄(9)所組成。蓋(4)上制有插吸管孔,可更換的吸管(3)(也可用伸縮管)通過蓋(4)上的孔插入杯體(2)的內部,在蓋的中部(也可不在中部)裝有進氣閥(6),用于使用吸管(3)吸飲料時杯體(2)內空氣的補充,此時進氣閥(6)能阻止杯體(2)的飲料溢出。杯體(2)的底(12)采用螺紋相連接,中間隔有密封墊(1),確保杯體(2)中有飲料時不滲漏。蓋(4)的兩側有兩個窗口(13)、(16),此窗口還配有兩個塞子(5)、(15),平常塞子(5)、(15)堵住窗口(13)、(16),使杯體(2)的飲料不會從窗口中翻出。杯體(2)的手柄(9)是活動的,在手柄(9)的下部裝有轉軸(11),它把手柄(9)與杯體(2)連接起來,使手柄(9)可繞軸(11)轉動,手柄(9)在正常(不使用)時其上部與杯體相貼緊。手柄(9)上部固定有拉桿(10),拉桿(10)穿過杯體(2)的外殼,彈性杠桿(7)、(14)穿過擋環(8)合并在一起與拉桿(10)連接在一起。當提起杯體(2)時,由于重心偏離手柄(9)的中心,手柄(9)即繞轉軸(11)轉過一個角度,手柄(9)上部與杯體(2)脫開。這時裝在手柄(9)中的拉桿(10)隨手柄(9)一起向外移動,與此相連的彈性杠桿(7)、(14)也相應同時向右移動,由于擋環(8)套在彈性杠桿(7)、(14)的外面,迫使彈性杠桿(7)、(14)向中心移動。裝在彈性杠桿(7)上的塞子(5),裝在彈性杠桿(14)上的塞子(15)均隨之向中心及向右移動脫開了窗口(13)、(16),這時可以從窗口倒出飲料及添加飲料,也能起補充杯體(2)內的空氣。放下杯體(2)時,由于彈性杠桿(7)、(14)的作用,手柄(9)在拉桿(10)的帶動下恢復原狀。底(12)可卸下,用于添加飲料,清洗杯體(2)以及加咖啡、茶葉等沖飲的物料等,用后擰緊不滲漏即可,裝在蓋(4)上的進氣閥(6)是用于補充杯體(2)的空氣,能使杯體(2)內的飲料不溢出,它具有單向伐的作用,進氣伐(6)是由帶槽的薄膜與塞子組成。
本實用新型使用無毒的耐熱的工程塑料制造,其大小根據實際使用的要求設計,其杯體(2)的直徑為50-500mm,長度在50-500mm之間。
本實用新型與已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1、結構簡單、使用攜帶方便;2、當人們乘座汽車時,杯體內裝滿液體,遇到傾翻及震動時,飲體不會潑灑。
權利要求1.一種防溢飲料容器由杯體(2)、底(12)、蓋(4)、手柄(9)所組成,其特征是蓋(4)上有插吸管孔,蓋(4)中部裝有進氣伐(6),蓋(4)兩側有兩個窗口(13)、(16),兩個窗口(13)、(16)上蓋有兩個塞子(5)、(15),手柄(9)下端裝有轉軸(11),手柄(9)上端可繞轉軸(11)轉動,手柄(9)上部固定拉桿(10),拉桿(10)穿過杯體(2)的外殼,彈性杠桿(7)、(14)穿過擋杯(8)與拉桿(10)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溢飲料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插吸管孔內插入吸管(3)或伸縮管。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溢飲料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進氣閥(6)由帶槽的薄膜及塞子所組成。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溢飲料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12)有內螺紋,中間隔有密封墊(1)。
專利摘要一種防溢飲料容器屬于人們生活必需品之一。其主要由杯體、底、蓋、手柄所組成,蓋上有插吸管的孔,蓋中部裝有進氣閥,蓋兩側有兩個窗口,窗口上堵有塞子,手柄下端裝有轉軸,手柄上部固定拉桿,彈性杠桿穿過擋環,與拉桿連接。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攜帶、使用方便,當人們乘坐汽車時,杯體內裝滿液體,遇到傾翻及震動時,飲體不會潑灑。
文檔編號B65D85/72GK2202110SQ94226968
公開日1995年6月28日 申請日期1994年3月12日 優先權日1994年3月12日
發明者李紅燕 申請人:李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