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輸料組件,具體涉及一種紡織污泥用輸料組件。
背景技術:
噴水織機是紡織業中常用的一種專用設備,在作業過程中需要有一定的清潔水進行噴射帶動,每臺織機日用水量一般在1.5-2噸之間,所產生的廢水中主要含有油脂、膠狀物、懸浮物、化學漿液、色度、微生物及有機物等,其廢水的濃度約為COD500mg/l,pH約為6.5,SS為420mg/L左右,而且可生化性較差,屬難處理的工業廢水之一,這些廢水在經過處理后會產生一定量的污泥。
隨著污水處理規模的擴大及標準的提高,污泥產生量不斷增加,加之過往積累下來的污泥,中國污泥處理處置成為污水處理領域一個重大問題。從污水處理廠產生的污泥含液率(含水和油的比率)很高,一般>80%,而且含有諸如化學漿液、油脂等有機物。因此需要對這些污泥進行無害化處理,最終達到還田的效果。在對這些污泥進行處理前,需要對其進行預干化處理使得它的液含率由80%以上降低至30%左右。隨后需要將預處理后的污泥輸入下游的設備中進行處理,目前通常使用人工進行加料,導致生產效率低下;而且如果下游的設備中有多臺需要進料的容器,那就需要多個人同時操作,顯然人工成本高。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目的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而提供一種紡織污泥用輸料組件。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紡織污泥用輸料組件,它包括:
輸料機構,所述輸料機構包括設置于地面上的支撐架、安裝在所述支撐架上的料斗以及一端設置于所述料斗下方的循環傳送帶;所述循環傳送帶上設置有與其相垂直的多個隔板;
分料機構,所述分料機構包括設置于所述循環傳送帶另一端下方的承接料箱、與所述承接料箱相連通的分料箱、與所述承接料箱相連通的溢料管以及與所述分料箱相連通且間隔設置的多個出料口。
優化地,所述溢料管向所述循環傳送帶的方向向下延伸,其與所述分料箱之間形成的夾角為鈍角。
優化地,每個所述出料口上安裝有電磁閥。
優化地,所述出料口為3~5個。
由于上述技術方案運用,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下列優點:本實用新型紡織污泥用輸料組件,通過采用特定結構的輸料機構和分料機構進行配合,這樣能夠實現污泥的自動化送料和分料,有利于提高生產效率,降低人工成本。
附圖說明
附圖1本實用新型紡織污泥用輸料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1、輸料機構;11、支撐架;12、料斗;13、循環傳送帶;131、隔板;21、承接料箱;22、分料箱;23、溢料管;24、出料口;25、電磁閥。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方案進行詳細說明:
如圖1所示的紡織污泥用輸料組件,主要包括相配合的輸料機構1和分料機構2。
其中,
輸料機構1包括支撐架11、料斗12和循環傳送帶13,支撐架11設置在地面上;料斗12安裝在支撐架11上,在使用時,可以采用人工或者自動化設備將經初步干化后的污泥經料斗12向下游輸送。循環傳送帶13的一端設置于料斗12下方,用于承接上述經初步干化后的污泥;循環傳送帶13上設置有與其相垂直的多個隔板131,這些隔板131等間隔設置并沿循環傳送帶13的寬度方向分布,提高污泥的輸送效果。
分料機構2包括承接料箱21、分料箱22、溢料管23和出料口24。承接料箱21設置于上述循環傳送帶13的另一端的下方,用于接收其輸送的污泥。分料箱22(或者稱為分料管道)與承接料箱21相連通,用于使得輸入的污泥勻速向前移動;可以將分料箱22設置成與水平面具有5~30°的夾角(靠近循環傳送帶13的一端高于另一端),這樣再配合氣錘可以提高分離效果。溢料管23也與承接料箱21相連通,當分料箱22內殘留的物料過多時可以由此處排出。出料口24與分料箱22相連通,它們等間隔設置(優選為3~5個),用于向下游的處理設備中輸送污泥;每個出料口24上安裝有電磁閥25,當出料口24的出料量得到一定的量時電磁閥25自動關閉;出料口24的出料方式可以是在前的優先出料,待對應的電磁閥25關閉后,后面相鄰的出料口24再出料;也可以按照現有技術設置成同步出料。
在本實施例中,承接料箱21內可以增設分料擋板,它的一面與溢料管23相對應而另一面與分料箱22相對應,用于確保循環傳送帶13輸送的絕大部分污泥被輸入分料箱22中;只有當分料箱22中物料太多時,可以超出分料擋板而從溢料管23中溢出。溢料管23向循環傳送帶13的方向向下延伸,其與分料箱22之間形成的夾角為鈍角。
上述實施例只為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構思及特點,其目的在于讓熟悉此項技術的人士能夠了解本實用新型的內容并據以實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凡根據本實用新型精神實質所作的等效變化或修飾,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