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皮帶斗提機滾筒,特別涉及一種皮帶斗提機滾筒。
背景技術:
帶式斗提機尾部改向滾筒一般采用圓周均勻分布的輻條替代鋼板,目的是避免膠帶與滾筒之間的物料在轉動過程中損壞皮帶。實際在長時間使用過程中,大量的反料導致仍然有比較多的物料堆積在改向滾筒中隨著滾筒的轉動而轉動,無法排出,導致皮帶損壞快。膠帶是帶式斗提機的核心部件,經濟價值高,更換維修時間長。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皮帶斗提機滾筒,可以有效的將堆積在滾筒內的物料排出,減輕對皮帶的損壞。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為:一種皮帶斗提機改向滾筒,包括主軸,在主軸的兩端分別套接有一軸套,在各軸套外圍分別設有一個輪轂圈,軸套通過輻條與輪轂圈固接,在兩個輪轂圈上固接有多根輥條,多根輥條繞著主軸的軸線圍成一圈后,在輪轂圈上形成一個圓柱狀的滾籠,并且彼此相鄰兩根輥條之間留有空隙,在滾籠內還設有一個物料導出體,物料導出體包括兩個圓臺筒,兩個圓臺筒的大頭分別固接在一塊輪轂板的兩側面上,各根輥條的中部連接在輪轂板的外圈上,沿著圓臺筒的錐形面的切線方向分布設有多片導流翅片,多片導流翅片一端呈螺旋狀固設在圓臺筒的錐形面上。
進一步的,導流翅片固接到圓臺筒的錐形面上后,導流翅片投影在圓臺筒的錐形面上的投影面與導流翅片端面之間形成一個小于90度的夾角a,該夾角a的開口方向朝向滾筒的轉動方向。
進一步的,所述輪轂板的直徑略小于輪轂圈的直徑。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再將皮帶搭接到改向滾筒上后,皮帶帶動滾筒旋轉,物料會從輥條之間的間隙落入到物料導出體上的物料會落入在導流翅片與圓臺筒之間的夾角a內,并在改向滾筒轉動的過程中沿著夾角a的邊線從物料導出體的兩側排出,進而不會堆積在滾筒內,減輕對皮帶的損壞,另一方面,導該夾角a的開口方向朝向滾筒的轉動方向,這是因為在改向滾筒滾動過程中,當夾角a的開口朝向下方時,物料不會因為自身的重力而馬上從導流翅片上落下,而是繼續停留的夾角a內,進一步的減輕了物料對皮帶的影響。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做進一步的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主視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關于物料導出體的其中一個角度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關于物料導出體的另外一個角度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關于物料導出的主視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的剖面示意圖,
圖7為圖5中a-a處的剖面示意圖。
圖8為本發明在使用時的剖面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到7所示,一種皮帶斗提機改向滾筒,包括主軸1,在主軸1的兩端分別套接有一軸套2,在各軸套2外圍分別設有一個輪轂圈3,軸套2通過輻條24與輪轂圈3固接,在兩個輪轂圈3上固接有多根輥條4,多根輥條4繞著主軸1的軸線圍成一圈后,在輪轂圈3上形成一個圓柱狀的滾籠,并且彼此相鄰兩根輥條4之間留有空隙,在滾籠內還設有一個物料導出體,物料導出體包括兩個圓臺筒6,兩個圓臺筒6的大頭分別固接在一塊輪轂板5的兩側面上,各根輥條4的中部連接在輪轂板5的外圈上,沿著圓臺筒6的錐形面的切線方向分布設有多片導流翅片7,多片導流翅片7一端呈螺旋狀固設在圓臺筒6的錐形面上。
進一步的,導流翅片7固接到圓臺筒6的錐形面上后,導流翅片7投影在圓臺筒6的錐形面上的投影面與導流翅片7端面之間形成一個小于90度的夾角a,該夾角a的開口方向朝向滾筒的轉動方向。
進一步的,所述輪轂板5的直徑略小于輪轂圈3的直徑,這種結構能夠使滾筒的中部向內凹陷,這種結構可以防止皮帶在滾筒上滾動的過程中跑偏。
如圖7和8所示:再將皮帶搭接到改向滾筒上后,皮帶帶動滾筒旋轉,物料會從輥條4之間的間隙落入到物料導出體上的物料會落入在導流翅片7與圓臺筒6之間的夾角a內,并在改向滾筒轉動的過程中沿著夾角a的邊線從物料導出體的兩側排出,進而不會堆積在滾筒內,減輕對皮帶的損壞,另一方面,夾角a的開口方向朝向滾筒的轉動方向,這是因為在改向滾筒滾動過程中,當夾角a的開口朝向下方時,物料不會因為自身的重力而馬上從導流翅片7上落下,而是繼續停留的夾角a內,進一步的減輕了物料對皮帶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