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布料小車連續(xù)跟蹤式配重翻板全封閉無動力除塵系統(tǒng)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是一種移動布料小車連續(xù)跟蹤式配重翻板全封閉無動力除塵系統(tǒng),包括可與布料小車同步移動的濾筒除塵設備、含塵吸風管、抑塵罩、立體密封簾、配重翻板,所述抑塵罩設置在移動布料小車的下料口下方,濾筒除塵設備通過含塵吸風管與抑塵罩連接,卸料溝的溝頂處設置配重翻板,所述配重翻板由多個各自獨立的子翻板搭接聯(lián)合組成,配重翻板鋪設方向與移動小車行走方向一致,鋪設長度覆蓋整個卸料溝的全長,立體密封簾固定在抑塵罩和配重翻板之間。本實用新型適用于冶金礦山、金屬冶煉等采用布料小車進行礦料轉(zhuǎn)運的行業(yè),其可簡化設備結(jié)構(gòu),減少企業(yè)的設備投資,實現(xiàn)卸料溝自動全封閉跟蹤式除塵,減少除塵能源消耗、顯著提高除塵效果。
【專利說明】
移動布料小車連續(xù)跟蹤式配重翻板全封閉無動力除塵系統(tǒng)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除塵系統(tǒng),尤指一種移動布料小車連續(xù)跟蹤式配重翻板全封閉無動力除塵系統(tǒng),具體說,是用來解決移動布料小車在連續(xù)卸料過程中產(chǎn)生的隨機粉塵擴散問題,尤其適用于冶金礦山、金屬冶煉等采用布料小車的轉(zhuǎn)運礦料的行業(yè)。
【背景技術】
[0002]在冶金礦山、金屬冶煉等需要礦料轉(zhuǎn)運領域,采用的轉(zhuǎn)運設備往往是移動布料小車,而移動布料小車在卸料過程中容易引起粉塵的上揚,從而造成環(huán)境的污染。為降低粉塵對環(huán)境帶來的侵害,就需對移動布料小車的周圍環(huán)境進行除塵。傳統(tǒng)的除塵方法主要由以下幾種:
[0003]第一種方案是在卸料溝開口垂直上表面建立四側(cè)面通過金屬板包圍的盒狀封閉設施,盒狀封閉設施的上表面安裝可與移動小車一起移動的滑蓋進行封閉,盒狀封閉措施的下底面直接與卸料溝對接。盒狀封閉設施的兩端分別通過導塵管連接到廠區(qū)中心除塵站。這種除塵方法的缺點是盒狀封閉措施工程量較大,中心站所需風機功率大、且因除塵中心站與除塵點距離較長,所需要的管道多,投資成本大,往往因為除塵距離太長導致除塵效果差。
[0004]第二種方案是將移動布料小車的卸料溝先用具有彈性的鋼絲膠皮進行封閉。但鋼絲膠皮彎曲后的復原能力因受機械疲勞影響,一段時間后彈性減弱,無法恢復原樣,導致封閉不嚴現(xiàn)象,最后造成卸料溝多處含塵氣體外溢。為此一般配以多個、大功率抽風機對泄露到整個生產(chǎn)空間的含塵空氣進行過濾、除塵。但因除塵對象是已經(jīng)外溢到整個生產(chǎn)空間的含塵空氣,所以除塵空間極大,除塵能耗極大。
[0005]第三種方案是在每個卸料點的上方設置固定的吸塵罩,當移動布料小車在某一卸料點進行卸料時,就將該卸料點上方的吸塵罩閥門打開進行抽風降塵。采用這種方法,需要在每個卸料點處設置吸塵罩,而隨著吸塵罩的增多,移動布料小車生產(chǎn)工作區(qū)域內(nèi)的管道同時增多,使得設備投資同時增大。且吸塵罩與管道的交接處,及整個管道沿線都需要考慮密封問題,一旦密封有所缺陷,除塵效果就無法保證。
實用新型內(nèi)容
[0006]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移動布料小車連續(xù)跟蹤式配重翻板全封閉無動力除塵系統(tǒng)用于簡化設備結(jié)構(gòu),減少設備投資,減少除塵能耗并提高除塵效果。
[0007]本實用新型是一種移動布料小車連續(xù)跟蹤式配重翻板全封閉無動力除塵系統(tǒng),包括可與布料小車同步移動的濾筒除塵設備1、含塵吸風管8、抑塵罩12、立體密封簾14、配重翻板11,所述抑塵罩12設置在移動布料小車的下料口下方,濾筒除塵設備I通過含塵吸風管8與抑塵罩12連接,卸料溝的溝頂處設置配重翻板11,所述配重翻板由多個各自獨立的子翻板搭接聯(lián)合組成,配重翻板11鋪設方向與移動小車行走方向一致,鋪設長度覆蓋整個卸料溝的全長,立體密封簾14固定在抑塵罩12和配重翻板11之間。
[0008]每個獨立的子翻板由兩片板面組成,兩片板面分別通過各自的密封軸21進行轉(zhuǎn)動。
[0009]所述配重翻板的每個獨立的子翻板的兩個板面中靠近卸料溝內(nèi)側(cè)的板面18寬度大于卸料溝外側(cè)板面19的寬度。
[0010]每片板面上掛設鏈式可調(diào)配重塊,用于調(diào)節(jié)翻板靈敏度。
[0011]所述抑塵罩12頂部開設導塵缺口 13,含塵吸風管8的頂端與濾筒除塵設備I連接,底端與導塵缺口 13連接。
[0012]移動小車輸送機傳送皮帶的滾筒6與移動小車機體框架的空隙處設置立體密封簾7進行封閉。
[0013]所述抑塵罩的形狀為漏斗形。
[0014]所述立體密封簾14的垂直長度大于移動小車下料口與配重翻板11之間距離。
[0015]每側(cè)包括兩根含塵吸風管8,其中一根含塵吸風管8通過導塵缺口焊接在抑塵罩12沿布料小車前進方向的頂部,另一根含塵吸風管8通過導塵缺口焊接在抑塵罩12沿布料小車后退方向的頂部。
[0016]所述立體密封簾14與抑塵罩連接處設置卡扣結(jié)構(gòu)。
[0017]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技術效果在于:本實用新型適用于礦槽或轉(zhuǎn)運站內(nèi)含塵氣體的除塵可簡化設備結(jié)構(gòu),減少設備投資,實現(xiàn)跟蹤式除塵,減少除塵能源消耗、顯著提高除塵效果。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8]圖1: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jié)構(gòu)示意圖。
[0019]圖2:本實用新型的配重翻板側(cè)視圖。
[0020]圖3:本實用新型的配重翻板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1]下面結(jié)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描述。以下實施例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但不用來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圍。
[0022]本實用新型是一種移動布料小車連續(xù)跟蹤式配重翻板全封閉無動力除塵系統(tǒng),包括可與布料小車15同步移動的濾筒除塵設備1、含塵吸風管8、抑塵罩12、立體密封簾14。所述濾筒除塵設備I通過焊接、螺絲固定在布料移動小車機殼16頂部。濾筒除塵器I為全封閉鐵質(zhì)箱式立方體,底部四面邊沿向外折出20cm,向外折出的邊沿上有預留螺栓孔,濾筒除塵設備底部不焊接鐵板,其重約150公斤。安裝時在小車機殼16頂部截掉與濾筒除塵設備I底部同等面積的鐵板,并在小車機殼與濾筒除塵設備I外延相交處鐵板進行打孔,并通過螺栓固定。為了保持穩(wěn)定濾筒除塵設備四個側(cè)面采用支架加固焊接在移動小車頂端的維修平臺17上。在濾筒除塵設備上裝有風機2、自動控制箱3、空壓機4,所述風機2、自動控制箱3、空壓機4和濾筒除塵設備I都由外部電纜提供電能。自動控制箱3直接固定在濾筒除塵設備上??諌簷C4經(jīng)鉚釘固定在移動布料小車機頂?shù)木S修平臺17,通過鍍鋅鐵管與濾筒除塵設備I連接,保證兩者距離最近、除塵效果最佳。空壓機4所需電能通過1mm2軟導線與生產(chǎn)車間220V交流電源連接。風機2通過支架固定在移動小車頂端外殼上,并通過直通型圓形接頭與濾筒除塵設備I相連。與濾筒除塵設備I交接的布料移動小車機殼16頂部開取與濾筒除塵設備I底部等面積的泄塵缺口 5。濾筒除塵設備I可通過泄塵缺口 5將收集到的粉塵直接導出到移動小車下料倉9中,不會導致二次揚塵。濾筒除塵設備I四個側(cè)面下方距底邊20cm處通過螺栓固定立體密封簾,立體密封簾底部覆蓋整個小車機殼頂部護蓋,并垂落到維修平臺17上富余5cm,減少粉塵外溢幾率。
[0023]風機2排風口方向與移動小車行進走方向一致,不會造成因風機的排風導致四周墻壁、棚頂及小車框架的粉塵二次揚塵。上料帶式輸送機傳送皮帶的滾筒6與移動小車機體框架的空隙處用立體密封簾7進行封閉,減少貨料在皮帶與滾筒交接處滾落下料倉時產(chǎn)生的揚塵。立體密封簾7上部固定在小車機體框架鐵質(zhì)結(jié)構(gòu)上,立體密封簾7下擺垂落進滾筒落料倉內(nèi)5cm。
[0024]在卸料溝的溝頂處設置配重翻板11,所述配重翻板由多個各自獨立的子翻板搭接聯(lián)合組成,配重翻板11鋪設方向與移動小車行走方向保持一致,鋪設長度應覆蓋整個卸料溝的全長,寬度與卸料溝寬度一致。配重翻板的每個獨立的子翻板由兩片板面組成,兩片板面分別通過各自的密封軸21進行轉(zhuǎn)動,密封軸可以防止因灰塵的堆積而造成的翻板回落不靈敏。每個翻板中的兩片板面長度一致,但寬度不同,靠近卸料溝內(nèi)側(cè)的板面18寬度大于卸料溝外側(cè)板面19的寬度。每片板面上掛設鏈式可調(diào)配重塊20,用于根據(jù)現(xiàn)場情況調(diào)節(jié)翻板靈敏度。翻板上設置翻轉(zhuǎn)尺度限定器,保證翻板不會倒扣翻轉(zhuǎn)。
[0025]配重翻板安裝前先用角磨機切割與單個翻板扇頁同等大小的鋼絲膠皮,并通過螺釘將膠皮分別固定在2片配重翻板扇頁上,配重翻板的兩側(cè)邊與卸料溝的交界處通過鉚釘、螺絲固定,確保連續(xù)翻板穩(wěn)定覆蓋在卸料溝上。安裝完成一個小翻板后,將待要安裝的下個小翻板貼緊前一個翻板進行安裝,并保證翻板與翻板之間的縫隙通過膠皮嚴密封堵。
[0026]小車兩側(cè)下料口上的抑塵罩12共2個,分別焊接在移動小車兩側(cè)下料口鋼板壁上,其形狀為漏斗形,其寬度與小車下料口寬度一致,長度要超出小車下料口長度兩側(cè)各
1.0m,
[0027]抑塵罩采用漏斗式,抑塵罩橫向長度分別多于下料口前進及后退方向側(cè)面lm,既能有效的緩沖下料口揚塵的擴散速度,又能使下料時蹦彈的貨料顆粒有效的導入配重翻板開口處。
[0028]濾筒除塵設備I通過含塵吸風管8與抑塵罩12連接,所述含塵吸風管8為金屬圓管。抑塵罩位于下料口前進及后退兩側(cè)頂端分別開取導塵缺口 13,含塵吸風管8直徑大于350mm,含塵吸風管8的頂端與濾筒除塵設備焊接連接,含塵吸風管垂直向上,在機殼頂端維修平臺處進行焊接加固,并向濾筒除塵器I進行轉(zhuǎn)折延伸,轉(zhuǎn)折角度大于90度。每側(cè)包括兩根含塵吸風管8,共四根。所述含塵吸風管8其中一根通過導塵缺口焊接在抑塵罩12沿布料小車前進方向的頂部,另一根通過導塵缺口焊接在抑塵罩12沿布料小車后退方向的頂部。含塵吸風管轉(zhuǎn)折次數(shù)小于等于2次,轉(zhuǎn)折角度大于90度。減少含塵空氣在管中流動時遇到的阻力,確保除塵器能夠產(chǎn)生足夠的負壓。
[0029]立體密封簾14固定在抑塵罩12和配重翻板11之間,通過鉚釘、螺絲固定在抑塵罩12下端。立體密封簾懸垂方向應與下料方向一致,所述立體密封簾14的垂直長度要大于移動小車下料倉口與連續(xù)翻板11之間距離。并垂落在配重翻板11上面5cm。保證下落時上涌的粉塵氣體不會從立體密封簾邊沿縫隙中溢出。所述立體密封簾14與抑塵罩連接處設置卡扣結(jié)構(gòu),卡扣共分5檔,每檔5cm,當立體密封簾底部因與翻板摩擦而磨損掉時,卡扣可向下滑動一檔,從而使簾子再次降下5cm。
[0030]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變型,這些改進和變型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移動布料小車連續(xù)跟蹤式配重翻板全封閉無動力除塵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包括可與布料小車同步移動的濾筒除塵設備(I)、含塵吸風管(8)、抑塵罩(12)、立體密封簾(14)、配重翻板,所述抑塵罩(12)設置在移動布料小車的下料口下方,濾筒除塵設備(I)通過含塵吸風管(8)與抑塵罩(12)連接,卸料溝的溝頂處設置全封閉配重翻板,所述配重翻板由多個各自獨立的子翻板搭接聯(lián)合組成,配重翻板(11)鋪設方向與移動小車行走方向一致,鋪設長度覆蓋整個卸料溝的全長,立體密封簾(14)固定在抑塵罩(12)和配重翻板(11)之間。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移動布料小車連續(xù)跟蹤式配重翻板全封閉無動力除塵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每個獨立的子翻板由兩片板面組成,兩片板面分別通過各自的密封軸(21)進行轉(zhuǎn)動。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移動布料小車連續(xù)跟蹤式配重翻板全封閉無動力除塵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翻板的每個獨立的子翻板的兩個板面中靠近卸料溝內(nèi)側(cè)的板面(18)寬度大于卸料溝外側(cè)板面(19)的寬度。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移動布料小車連續(xù)跟蹤式配重翻板全封閉無動力除塵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每片板面上掛設鏈式可調(diào)配重塊(20),用于調(diào)節(jié)翻板靈敏度。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移動布料小車連續(xù)跟蹤式配重翻板全封閉無動力除塵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抑塵罩(12)頂部開設導塵缺口(13),含塵吸風管(8)的頂端與濾筒除塵設備(I)連接,底端與導塵缺口(13)連接。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移動布料小車連續(xù)跟蹤式配重翻板全封閉無動力除塵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移動小車輸送機傳送皮帶的滾筒(6)與移動小車機體框架的空隙處設置立體密封簾(7)進行封閉。
7.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移動布料小車連續(xù)跟蹤式配重翻板全封閉無動力除塵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抑塵罩的形狀為漏斗形。
8.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移動布料小車連續(xù)跟蹤式配重翻板全封閉無動力除塵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立體密封簾(14)的垂直長度大于移動小車下料口與配重翻板(11)之間距離。
9.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移動布料小車連續(xù)跟蹤式配重翻板全封閉無動力除塵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移動布料小車每側(cè)下料口分別配備兩根含塵吸風管(8),其中一根含塵吸風管(8)通過導塵缺口焊接在抑塵罩(12)沿布料小車前進方向的頂部,另一根含塵吸風管(8)通過導塵缺口焊接在抑塵罩(12)沿布料小車后退方向的頂部。
10.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移動布料小車連續(xù)跟蹤式配重翻板全封閉無動力除塵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立體密封簾(14)與抑塵罩連接處設置卡扣結(jié)構(gòu)。
【文檔編號】B65G69/18GK203998216SQ201420475887
【公開日】2014年12月10日 申請日期:2014年8月22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8月22日
【發(fā)明者】韓明祿, 劉祥純, 安然, 韓寧, 鄧虹, 白雅秋, 曲嬋 申請人:韓明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