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再作業產品自動投放平臺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再作業產品自動投放平臺,屬于手機生產工藝流程【技術領域】。所述再做業產品自動投放平臺包括平臺支架、固定在平臺支架上的接收機構和投放機構。所述接收機構上設置有固定產品的夾具。所述投放機構設置在接收機構的上方,包括搬送氣缸、投放氣缸和投放板。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再作業產品投放平臺,結構簡單,可方便地與現有的流水作業設備配套使用,降低作業人員被誤傷的可能性,消除了安全隱患,提高了生產效率。
【專利說明】—種再作業產品自動投放平臺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手機生產工藝流程【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再作業產品自動投放
T D ο
【背景技術】
[0002]手機是現今社會人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通訊工具,隨著科技的進步,手機的品質和功能也在逐步提升,而手機的生產工序也在逐步增加。手機的各個配件生產完成后要經過各種工序的檢測,檢測合格后方能進行組裝。手機組裝好后也許進行檢驗、測試等各種程序。這些產品通過檢測的稱為良品,在流水作業中繼續進行下一道工序。沒有通過檢測的產品稱為不良品,不良品經過返修后可以重新進入流水作業中進行未完成的檢測,將不良品重回流水作業稱為再作業。再作業時,需要將產品投放到正在運行的流水線中,目前,大多采用人工直接投放。然而,流水作業的機械大多數為自動化作業,有自我保護機制,人工投放容易影響自動化機械的連續生產。且人工直接投放時操作不當可能引發機械誤傷投放人員,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問題是再做業產品人工投放影響生產的連續,人工投放可能誤傷工作人員,存在安全隱患。
[0004]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再作業產品自動投放平臺。所述再作業產品自動投放平臺包括平臺支架、固定在平臺支架上的接收機構和投放機構。
[0005]所述接收機構上設置有固定產品的夾具。
[0006]所述投放機構設置在接收機構的上方,包括搬送氣缸、投放氣缸和投放板。所述投放板上設置有與夾具相配合的吸盤,投放板與投放氣缸的輸出軸固定連接。所述投放氣缸與搬動氣缸的輸出軸固定連接,投放氣缸輸出軸的運動方向與搬動氣缸輸出軸的運動方向相垂直。
[0007]進一步地,所述接收機構包括接收旋轉氣缸和接收板,所述接收板的一端與接收旋轉氣缸輸出軸固定連接,另一端上可拆卸設置有夾具。
[0008]進一步地,所述投放機構還包括固定在平臺支架上的投放旋轉氣缸,所述投放旋轉氣缸輸出軸上固定設置有旋轉板,搬送氣缸與所述旋轉板固定連接。
[0009]優選地,所述旋轉板上固定連接有搬送氣缸固定板,搬送氣缸固定板的兩端設有擋板,搬送氣缸與一端的擋板的內側面固定連接。
[0010]優選地,所述投放機構還包括與搬送氣缸輸出軸固定連接的滑塊,搬送氣缸固定板上設置有與滑塊相配合的導軌,所述滑塊與投放氣缸固定連接。
[0011]本實用新型具有的優點和積極效果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再作業產品自動投放平臺,結構簡單,可方便地與現有的流水作業設備配套使用,降低作業人員被誤傷的可能性,消除了安全隱患,提高了生產效率。本實用新型的接收結構具有接收旋轉氣缸和夾具,接收產品時接收旋轉氣缸將夾具旋出,人工或自動將產品放置在夾具中,避免投放的工作人員直接與流水作業設備相接觸,避免誤傷,提高了安全性;夾具可更換,與待作業的產品相匹配,適用于多規格產品的使用。本實用新型的投放機構包括投放氣缸和搬送氣缸,配合使用,便于投放板在平面內的移動,投放板上設有與夾具相配合的吸盤,將產品從夾具中吸出投放到流水作業設備中,投放過程自動化,與流水作業設備無縫對接,無需人工處理,提高了效率,消除了安全隱患。本實用新型的投放機構還包括投放旋轉氣缸,不使用時將投放機構旋轉收起,減少投放機構的占據空間,便于保護投放機構。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2]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示意圖。
[0013]圖2是圖1中A部位的放大示意圖。
[0014]圖3是圖1中B部位的放大示意圖。
[0015]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工作狀態示意圖。
[0016]圖5是圖4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0017]圖中:1-平臺支架,101-支腳,2-接收機構,201-接收固定板,202-接收旋轉氣缸,203-接收旋轉氣缸輸出軸,204-接收板,205-夾具,3-投放機構,301-投放固定板,302-投放旋轉氣缸,303-投放旋轉氣缸輸出軸,304-旋轉板,305-連接板,306-加強板,307-搬送氣缸固定板,308-搬送氣缸,309-搬送氣缸輸出軸,310-擋板,311-投放氣缸固定板,312-投放氣缸,313-投放板,314-吸盤,4-控制面板,5-產品。
【具體實施方式】
[0018]為了更好的理解本實用新型,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和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的描述。
[0019]如圖1-圖5所示,一種再作業產品自動投放平臺,包括平臺支架1、固接收機構2和投放機構3。
[0020]平臺支架I的下方設置有高度可調節的支腳101,便于平臺支架I更好地與現有的流水作業線相匹配。還可以在平臺支架I的底部設置方便平臺支架I移動的滾輪。
[0021]如圖2和圖5所示,接收機構2包括接收固定板201、接收旋轉氣缸202、接收板204和夾具205。接收旋轉氣缸202通過接收固定板201固定在平臺支架I上。接收板204一端與接收旋轉氣缸輸出軸203固定連接,另一端上可拆卸設置有固定產品的夾具205,夾具205與產品相匹配,可根據產品的型號規格更換夾具205。接收旋轉氣缸202帶動接收板204和夾具205在水平面內旋轉。
[0022]如圖3和圖5所示,投放機構3設置在接收機構2的上方,包括投放旋轉氣缸302、搬送氣缸308、投放氣缸312和投放板313。投放旋轉氣缸302通過投放固定板301固定在平臺支架I上,投放旋轉氣缸302可在豎直面內旋轉。折彎狀的旋轉板304 —端與投放旋轉氣缸輸出軸303固定連接,與之相垂直的另一端與連接板305的一端固定連接,連接板305的另一端固定連接有搬送氣缸固定板307。連接板305與搬動氣缸固定板307之間設置有加強板306,使連接更為穩固。搬送氣缸固定板307的上端面與連接板305固定,其側面的兩端固定設置有擋板310。其中一端的擋板310的內側面與搬送氣缸308固定連接。搬送氣缸輸出軸309朝向另一端的擋板310運動。搬送氣缸輸出軸309的自由端固定連接有滑塊,搬送氣缸固定板306的側面上設置有與滑塊相配合的導軌,如圖5所示,搬送氣缸308帶動滑塊在水平面內往復運動。滑塊上固定設置有投放氣缸固定板311。投放氣缸312和滑塊設置在投放氣缸固定板311的兩個相對面上。投放氣缸輸出軸的自由端與投放板313固定連接。投放氣缸312帶動投放板313在豎直面內往復運動。投放板313設置有若干組與夾具205的吸盤314 (圖中顯示為2組)。
[0023]使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再作業產品自動投放平臺時,首先啟動控制面板4上的開關,接收旋轉氣缸202將接收板204和夾具205旋出平臺支架1,投放旋轉氣缸302旋轉,將搬送氣缸308和投放氣缸312旋下。人工或機械將產品5放入夾具,旋轉接收氣缸202旋轉,將產品5旋入平臺支架I。搬動氣缸308啟動,將投放氣缸312和投放板313送至接收板204的上方,投放氣缸312啟動,使投放板313向下運動,直至吸盤314與產品5接觸。吸盤314吸住產品5,投放氣缸312收回投放板313,產品5脫離夾具。搬送氣缸308縮回,帶動投放氣缸312和投放板313,使其運動至流水作業設備的產品接收平臺上。投放氣缸312伸出,吸盤314伸出,將產品5投放。之后投放氣缸312收回,準備進行下一次作業。接收旋轉氣缸202旋轉,將接收板204和夾具205旋出平臺支架1,以接收產品5,進行下一次作業。
[0024]不使用本再作業產品自動投放平臺時,啟動控制面板的復位開關,接收旋轉氣缸202旋轉,將接收板204和夾具205旋入平臺支架I。投放旋轉氣缸302旋轉,將搬送氣缸308和投放氣缸312收回。
[0025]以上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進行了詳細說明,但所述內容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不能被認為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范圍。凡依本實用新型范圍所作的均等變化與改進等,均應仍歸屬于本專利涵蓋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再作業產品自動投放平臺,其特征在于:包括平臺支架、固定在平臺支架上的接收機構和投放機構; 所述接收機構上設置有固定產品的夾具; 所述投放機構設置在接收機構的上方,包括搬送氣缸、投放氣缸和投放板;所述投放板上設置有與夾具相配合的吸盤,投放板與投放氣缸的輸出軸固定連接;所述投放氣缸與搬動氣缸的輸出軸固定連接,投放氣缸輸出軸的運動方向與搬動氣缸輸出軸的運動方向相垂直。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再作業產品自動投放平臺,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機構包括接收旋轉氣缸和接收板;所述接收板的一端與接收旋轉氣缸輸出軸固定連接,另一端上可拆卸設置有夾具。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再作業產品自動投放平臺,其特征在于:所述投放機構還包括固定在平臺支架上的投放旋轉氣缸,所述投放旋轉氣缸輸出軸上固定設置有旋轉板,搬送氣缸與所述旋轉板固定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再作業產品自動投放平臺,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轉板上固定連接有搬送氣缸固定板,搬送氣缸固定板的兩端設有擋板,搬送氣缸與一端的擋板的內側面固定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再作業產品自動投放平臺,其特征在于:所述投放機構還包括與搬送氣缸輸出軸固定連接的滑塊,搬送氣缸固定板上設置有與滑塊相配合的導軌,滑塊與投放氣缸固定連接。
【文檔編號】B65G47/91GK204137874SQ201420435626
【公開日】2015年2月4日 申請日期:2014年8月1日 優先權日:2014年8月1日
【發明者】朱奎鋒, 丁兆旭 申請人:天津思邁迪科技發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