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頭蓋理蓋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泵頭蓋理蓋器,包括支撐機構、傳動機構、理蓋機構和出蓋機構;將泵頭蓋放置于理蓋機構的轉盤上,轉盤在傳動軸驅動下旋轉,使轉盤上的泵頭蓋相對于轉盤發生移位,泵頭蓋移位至第一蓋槽時,泵頭蓋因其自身重力分布不均而在第一蓋槽內翻轉,并由于第一蓋槽的槽寬大于泵頭蓋吸管的直徑、小于泵頭蓋蓋體的直徑,泵頭蓋在第一蓋槽內均呈吸管朝下地排列;并在離心力的作用下沿第一蓋槽運動至轉盤邊緣;第一蓋槽轉動至與出蓋機構相交處時,其內排列的泵頭蓋進入第二蓋槽并移送出理蓋器。泵頭蓋不會受到泵頭蓋之間相互作用力的影響,保證了泵頭蓋順利有序的落入第一蓋槽,更不會發生相互擠壓、擠飛的現象。
【專利說明】泵頭蓋理蓋器【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瓶蓋二次包裝機械【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泵頭蓋理蓋器。
【背景技術】
[0002]泵頭蓋理蓋器是飲料灌裝、制藥生產領域中的常用設備,泵頭蓋理蓋器將雜亂的泵頭蓋整理成位置相對固定、泵頭蓋朝向一致后,送入生產線,以便生產線易于將泵頭蓋裝于瓶子之上。
[0003]現有的泵頭蓋理蓋器工作時,將泵頭蓋放置于泵頭蓋理蓋器的轉盤內隨轉盤運動,泵頭蓋在離心力的作用下落入轉盤的蓋槽中,落入蓋槽中的泵頭蓋隨轉盤做圓周運動并順序地送入下一工序。泵頭蓋理蓋器的轉盤為圓周平板,落入轉盤的泵頭蓋受到離心力的作用,由轉盤中心運動到設置在轉盤圓周處的蓋槽;同時,泵頭蓋還受到重力的作用,在重力的作用下,泵頭蓋不會輕易離開轉盤,有利于泵頭蓋落入蓋槽中。
[0004]但是,泵頭蓋還受到泵頭蓋與泵頭蓋之間的相互作用力,導致泵頭蓋受到諸多并不指向蓋槽方向的力的影響,從而影響泵頭蓋順利有序的落入蓋槽,甚至發生泵頭蓋之間相互擠壓、擠飛的現象。
實用新型內容
[0005]基于此,有必要針對現有泵頭蓋理蓋器在理蓋過程中泵頭蓋之間的相互作用力影響泵頭蓋順利有序的落入蓋槽的問題提供一種泵頭蓋理蓋器。
[0006]一種泵頭蓋理蓋器,包括:
[0007]支撐機構,包括底板和墊板,所述底板水平設置,所述墊板垂直固定于所述底板;
[0008]傳動機構,包括傳動主體和傳動軸,所述傳動主體固定于所述底板;所述傳動軸豎向設置,一端連接所述傳動主體;
[0009]理蓋機構,包括轉盤,所述轉盤呈圓形;所述轉盤平行于所述底板設置,所述轉盤中心連接于所述傳動軸另一端,所述轉盤周緣與所述墊板相匹配;所述轉盤開設有多條第一蓋槽,所述第一蓋槽以所述轉盤中心為中心呈輻射狀設置,所述第一蓋槽為貫穿轉盤上下端面的通槽;所述第一蓋槽的槽寬大于泵頭蓋吸管的直徑、并小于泵頭蓋蓋體的直徑;
[0010]出蓋機構,包括出蓋本體,所述出蓋本體固定于所述墊板,所述出蓋本體一側設置為與所述轉盤相匹配的弧形;所述出蓋本體開設有第二蓋槽,所述第二蓋槽兩端均未封口,且所述第二蓋槽一端與所述轉盤的圓周相接,所述第二蓋槽的槽寬大于泵頭蓋吸管的直徑、并小于泵頭蓋蓋體的直徑。
[0011]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理蓋機構還包括錐盤,所述錐盤設置于所述轉盤另一側面的中部,且所述錐盤從中心向邊緣逐漸向下傾斜。
[0012]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理蓋機構還包括圍板,所述圍板圍設固定于所述墊板外周,所述圍板上端高出所述轉盤上端。
[0013]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理蓋機構還包括連接板,所述連接板固定于所述轉盤底面,所述轉盤通過所述連接板中部固定于所述傳動軸的另一端。
[0014]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支撐機構還包括軸承座和軸承;所述軸承座一端固定于所述底板中部,另一端通過所述軸承承托所述轉盤。
[0015]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二蓋槽離所述轉盤較遠的槽邊與所述轉盤相切。
[0016]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出蓋機構還包括護板,所述護板設置于所述第二蓋槽兩側。
[0017]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出蓋機構還包括蓋板,所述蓋板固定于所述護板,且遮
蓋所述第二蓋槽。
[0018]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出蓋機構還包括泵頭蓋數量檢測器,所述泵頭蓋數量檢測器設置于所述第二蓋槽。
[0019]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轉盤還開設有第三蓋槽,所述第三蓋槽設置于第一蓋槽的上端面,所述第三蓋槽的直徑大于所述泵頭蓋蓋體的直徑。
[0020]上述泵頭蓋理蓋器,在工作時,將泵頭蓋放置于理蓋機構的轉盤上,轉盤在傳動軸驅動下旋轉,從而使轉盤上的泵頭蓋相對于轉盤發生移位,泵頭蓋移位至第一蓋槽時,泵頭蓋由于其自身重力分布不均衡而在第一蓋槽內翻轉,并由于第一蓋槽的槽寬大于泵頭蓋吸管的直徑、并小于泵頭蓋蓋體的直徑,故而泵頭蓋在第一蓋槽內均呈吸管朝下地排列;并在離心力的作用下逐漸沿第一蓋槽運動至轉盤邊緣;第一蓋槽轉動至與出蓋機構相交處時,其內排列的泵頭蓋在出蓋本體阻擋下進入第二蓋槽并移送出理蓋器。在轉盤旋轉的同時,不僅使已經落入第一蓋槽的泵頭蓋做離心運動,而且也使轉盤中未能在第一時間落入第一蓋槽的泵頭蓋調整位置,以便落入第一蓋槽,從而進入第二蓋槽。泵頭蓋不會受到泵頭蓋之間相互作用力的影響,保證了泵頭蓋順利有序的落入第一蓋槽,更不會發生相互擠壓、擠飛的現象。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1]圖1為本實用新型泵頭蓋理蓋器結構示意圖;
[0022]圖2為本實用新型泵頭蓋理蓋器另一視角結構示意圖;
[0023]圖3為本實用新型泵頭蓋理蓋器出蓋機構結構示意圖;
[0024]圖4為本實用新型泵頭蓋理蓋器第一蓋槽和第三蓋槽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5]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
[0026]如圖1、圖2所示,一種泵頭蓋理蓋器100,包括:
[0027]支撐機構110,包括底板112和墊板114,底板112水平設置,墊板114垂直固定于底板112 ;
[0028]傳動機構120,包括傳動主體122和傳動軸124,傳動主體122固定于底板112 ;傳動軸124豎向設置,一端連接傳動主體122 ;
[0029]理蓋機構130,包括轉盤132,轉盤132呈圓形;轉盤132平行于底板112設置,轉盤132中心連接于傳動軸124另一端,轉盤132周緣與墊板114相匹配;轉盤132開設有多條第一蓋槽1324,第一蓋槽1324以轉盤132中心為中心呈輻射狀設置,第一蓋槽1324為貫穿轉盤132上下端面的通槽;第一蓋槽1324的槽寬大于泵頭蓋150吸管152的直徑、并小于泵頭蓋150蓋體154的直徑;
[0030]出蓋機構140,包括出蓋本體142,出蓋本體142固定于墊板114,出蓋本體142 —側設置為與轉盤132相匹配的弧形;出蓋本體142開設有第二蓋槽144,第二蓋槽144兩端均未封口,且第二蓋槽144 一端與轉盤132的圓周相接,第二蓋槽144的槽寬大于泵頭蓋150吸管152的直徑、并小于泵頭蓋150蓋體154的直徑。
[0031]上述泵頭蓋理蓋器100,在工作時,將泵頭蓋150放置于理蓋機構130的轉盤132上,轉盤132在傳動軸124驅動下旋轉,從而使轉盤132上的泵頭蓋150相對于轉盤132發生移位,泵頭蓋150移位至第一蓋槽1324時,泵頭蓋150由于其自身重力分布不均衡而在第一蓋槽1324內翻轉,并由于第一蓋槽1324的槽寬大于泵頭蓋150吸管152的直徑、并小于泵頭蓋150蓋體154的直徑,故而泵頭蓋150在第一蓋槽1324內均呈吸管152朝下地排列;并在離心力的作用下逐漸沿第一蓋槽1324運動至轉盤132邊緣;第一蓋槽1324轉動至與出蓋機構140相交處時,其內排列的泵頭蓋150在出蓋本體142阻擋下進入第二蓋槽144并移送出理蓋器。
[0032]在轉盤132旋轉的同時,不僅使已經落入第一蓋槽1324的泵頭蓋150做離心運動,而且也使轉盤132中未能在第一時間落入第一蓋槽1324的泵頭蓋150調整位置,以便落入第一蓋槽1324,從而進入第二蓋槽144。泵頭蓋150不會受到泵頭蓋150之間相互作用力的影響,保證了泵頭蓋150順利有序的落入第一蓋槽1324,更不會發生相互擠壓、擠飛的現象。
[0033]其中,傳動主體122可以是由電機提供動力;電機具有調速性能好、起動容易、能夠載重起動等優點,有利于泵頭蓋理蓋器100適應不同泵頭蓋150整理所需的不同轉速。
[0034]如圖1所示,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理蓋機構130還包括錐盤134,錐盤134設置于轉盤132另一側面的中部,且錐盤134從中心向邊緣逐漸向下傾斜。泵頭蓋150隨轉盤132做勻速圓周運動時,除了受到離心力的作用之外,還受到泵頭蓋150本身重力的作用,在轉盤132中部設置錐盤134,可使泵頭蓋150更輕松的從轉盤132中部滑向輻射狀第一蓋槽1324,即泵頭蓋150的重力也成了泵頭蓋150向第一蓋槽1324運動的推動力,可使得轉盤132在動力機構較小的轉速下,就可以達到整理泵頭蓋150的目的,有效的降低了動力的損耗、減輕了泵頭蓋理蓋器100的負荷,降低了使用成本,延長了泵頭蓋理蓋器100的壽命。
[0035]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理蓋機構130還包括圍板136,圍板136圍設固定于墊板114外周,圍板136上端高出轉盤132上端。在轉盤132外周設置圍板136,且圍板136上端高出轉盤132上端,若泵頭蓋150飛離轉盤132,可防止泵頭蓋150飛出轉盤132,保證了泵頭蓋理蓋器100工作時的安全性。
[0036]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理蓋機構130還包括連接板138,連接板138固定于轉盤132底面,轉盤132通過連接板138中部固定于傳動軸124的另一端。連接板138可加強轉盤132中部的受力強度,有利于延長設備壽命。
[0037]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支撐機構110還包括軸承座116和軸承118 ;軸承座116 —端固定于底板112中部,另一端通過軸承118承托轉盤132。軸承座116可起到支撐轉盤132的作用,同時,在軸承座116與轉盤132之間設置軸承118,可避免軸承座116與轉盤132接觸產生摩擦力而阻礙轉盤132的轉動,有利于轉盤132的運動。[0038]如圖2所示,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第二蓋槽144離轉盤132較遠的槽邊與轉盤132相切。泵頭蓋150在離心力的作用下,會在第二蓋槽144末端聚集,以備運動到第二蓋槽144,且在轉盤132切線方向受到的慣性力最大,所以,第二蓋槽144離轉盤132較遠的槽邊與轉盤132相切,有利于泵頭蓋150在慣性力的作用下離開出蓋機構140,以免出現出蓋機構140中的泵頭蓋150相互擠壓的情況。
[0039]如圖3所示,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出蓋機構140還包括護板146,護板146設置于第二蓋槽144兩側。第二蓋槽144兩側的護板146可保護出蓋機構140內整理好的泵頭蓋150不受到外力的影響,以保證泵頭蓋150平穩有序的離開出蓋機構140 ;同時,可防止灰塵對泵頭蓋150造成污染,使之達到衛生要求。
[0040]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出蓋機構140還包括蓋板148,蓋板148固定于護板146,且遮蓋第二蓋槽144。蓋板148可保護泵頭蓋150不受到外力的影響,平穩有序的離開出蓋機構140 ;同時,可防止灰塵對泵頭蓋150造成污染,使之達到衛生要求。
[0041]如圖2所示,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出蓋機構140還包括泵頭蓋150數量檢測器149,泵頭蓋150數量檢測器149設置于第二蓋槽144。泵頭蓋150數量檢測器149可檢測到整理好、并輸出的泵頭蓋150數量,有利于計數要求。
[0042]如圖4所示,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轉盤132還開設有第三蓋槽1326,第三蓋槽1326設置于第一蓋槽1324的上端面,第三蓋槽1326的直徑大于泵頭蓋150蓋體154的直徑。第二蓋槽1326可容納栗頭蓋150的蓋體154,栗頭蓋150落入第一蓋槽1324和第二蓋槽1326后,在轉盤132內的重心下降;且第三蓋槽1326能過濾掉未落入第三蓋槽1326中的泵頭蓋150,使泵頭蓋150朝向第三蓋槽1326所在轉盤132半徑的方向,便于被第一蓋槽1324整理,從而達到理蓋器的理蓋要求。
[0043]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第一蓋槽1324和第三蓋槽1326的槽邊均設置成圓角。圓角較有棱的角而言更光滑,有利于落入第一蓋槽1324邊緣或第三蓋槽1326邊緣的泵頭蓋150滑入第一蓋槽1324或第三蓋槽1326內,從而使泵頭蓋150更容易進入第一蓋槽1324,可提高工作效率。
[0044]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實用新型的幾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因此,本實用新型專利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
【權利要求】
1.一種泵頭蓋理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撐機構,包括底板和墊板,所述底板水平設置,所述墊板垂直固定于所述底板; 傳動機構,包括傳動主體和傳動軸,所述傳動主體固定于所述底板;所述傳動軸豎向設置,一端連接所述傳動主體; 理蓋機構,包括轉盤,所述轉盤呈圓形;所述轉盤平行于所述底板設置,所述轉盤中心連接于所述傳動軸另一端,所述轉盤周緣與所述墊板相匹配;所述轉盤開設有多條第一蓋槽,所述第一蓋槽以所述轉盤中心為中心呈輻射狀設置,所述第一蓋槽為貫穿轉盤上下端面的通槽;所述第一蓋槽的槽寬大于泵頭蓋吸管的直徑、并小于泵頭蓋蓋體的直徑; 出蓋機構,包括出蓋本體,所述出蓋本體固定于所述墊板,所述出蓋本體一側設置為與所述轉盤相匹配的弧形;所述出蓋本體開設有第二蓋槽,所述第二蓋槽兩端均未封口,且所述第二蓋槽一端與所述轉盤的圓周相接,所述第二蓋槽的槽寬大于泵頭蓋吸管的直徑、并小于泵頭蓋蓋體的直徑。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泵頭蓋理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理蓋機構還包括錐盤,所述錐盤設置于所述轉盤另一側面的中部,且所述錐盤從中心向邊緣逐漸向下傾斜。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泵頭蓋理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理蓋機構還包括圍板,所述圍板圍設固定于所述墊板外周,所述圍板上端高出所述轉盤上端。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泵頭蓋理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理蓋機構還包括連接板,所述連接板固定于所述轉盤底面,所述轉盤通過所述連接板中部固定于所述傳動軸的另一端。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泵頭蓋理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機構還包括軸承座和軸承;所述軸承座一端固定于所述底板中部,另一端通過所述軸承承托所述轉盤。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泵頭蓋理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蓋槽離所述轉盤較遠的槽邊與所述轉盤相切。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泵頭蓋理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蓋機構還包括護板,所述護板設置于所述第二蓋槽兩側。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泵頭蓋理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蓋機構還包括蓋板,所述蓋板固定于所述護板,且遮蓋所述第二蓋槽。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泵頭蓋理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蓋機構還包括泵頭蓋數量檢測器,所述泵頭蓋數量檢測器設置于所述第二蓋槽。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泵頭蓋理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轉盤還開設有第三蓋槽,所述第三蓋槽設置于第一蓋槽的上端面,所述第三蓋槽的直徑大于所述泵頭蓋蓋體的直徑。
【文檔編號】B65G47/28GK203714781SQ201420005294
【公開日】2014年7月16日 申請日期:2014年1月3日 優先權日:2014年1月3日
【發明者】劉振宗, 王波, 蒙坤洪 申請人:廣州達意隆包裝機械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