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形料場用抑塵式進料系統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方形料場用抑塵式進料系統,由卸料車、裝船機用的伸縮溜筒和除塵裝置組合構成,裝船機用的伸縮溜筒的進料口與卸料車溜槽出料口連接,過渡溜管的頂部開有除塵器連接口;除塵裝置安裝在卸料車結構支座上,除塵裝置的插入式除塵器吸塵口通過法蘭連接在過渡溜管頂部的除塵器連接口處,與除塵器連接口之間密封。有益效果是:效率高、節約水、除塵可靠;除塵過程中不影響物料品質;不受地域、季節影響;設備成熟、維護量小,成本小,使方形料場性能更加完善;改善運行和檢修環境,減小工人的工作量。
【專利說明】方形料場用抑塵式進料系統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屬于料場機械設備領域,特別涉及方形封閉料場進料系統。
【背景技術】
[0002] 由于方形料場具備:(1)采用卸料車高位卸料,料堆充滿度高;(2)取料機采用主 副刮板取料機配合作業,取料無死角,可以實現先進先出;(3)環保性好;(4)綜合造價低的 優點。目前,正在逐漸被許多用戶選用。
[0003] 方形料場進料采用卸料車高位卸料,由于物料落差大,在堆料的過程中會產生大 量的粉塵,對整個料場的工作環境污染嚴重。為解決粉塵污染,現有技術對封閉料場通常采 用灑水防塵的方法來減輕粉塵污染。現有技術是不足是:
[0004] (1)效率較低、耗水量大。
[0005] (2)影響物料品質。
[0006] (3)受季節影響嚴重,尤其是在北方冬季,由于結冰經常導致設備無法正常
[0007] 使用。
[0008] 因此開發一種新型方形料場用進料系統,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效率較低、耗水量 大、影響物料品質、且受季節影響嚴重導致設備無法使用的問題是本領域亟待解決的技術 問題。
【發明內容】
[0009] 本發明的目的是設計一種方形料場堆料降塵裝置,解決方形料場進料系統存在的 不足。
[0010] 本發明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方形料場用抑塵式進料系統,包括卸料 車、裝船機用的伸縮溜筒和除塵裝置,卸料車包括結構支座、安裝在結構支座上的溜槽和皮 帶輸送裝置;裝船機用的伸縮溜筒包括溜管總成和溜管起升機構,溜管總成包括頭部結構、 中部溜管結構、尾部卸料結構和外部防塵套,頭部結構包括吊架、導管和過渡溜管,中部溜 管結構由若干節不同直徑的溜管依次滑動套裝組成,相鄰兩節溜管之間可以相對滑動,尾 部卸料結構包括尾部卸料口和防塵裙板,防塵裙板設在尾部卸料口周邊,外部防塵套是軟 質套,外部防塵套套裝在溜管總成的外面,外部防塵套頂部通過吊架與除塵裝置相連通;溜 管起升機構包括卷揚機和滑輪組,卷揚機的鋼絲繩一端分別與若干節溜管連接,另一端繞 過滑輪組卷繞在卷揚機上;除塵裝置包括插入式除塵器、空壓機、冷干機、儲氣罐,空壓機、 冷干機、儲氣罐和插入式除塵器通過空氣管路依次連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裝船機用的伸縮 溜筒的溜管總成頭部結構的過渡溜管的進料口與卸料車溜槽出料口連接,過渡溜管的頂部 開有除塵器連接口,溜管起升機構安裝在結構支座上,鋼絲繩通過滑輪組轉向;所述除塵裝 置安裝在卸料車結構支座上,除塵裝置的插入式除塵器吸塵口通過法蘭連接在過渡溜管頂 部的除塵器連接口處,與除塵器連接口之間密封。
[0011] 本發明所述方形料場用抑塵式進料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過渡溜管進料口與卸 料車溜槽出口連接是通過法蘭連接。
[0012] 本發明的原理是;將裝船機用的伸縮溜筒與除塵裝置組合到方形料場卸料車上使 用,抑制粉塵。卸料過程產生粉塵的途徑主要有兩方面:一是物料從卸料車經伸縮溜筒倒運 到地面的過程中,物料運行的初速度及進入伸縮溜筒后的加速,使物料下落過程的同時攜 帶了大量的誘導風進入溜筒,誘導風在伸縮溜筒的底部形成正壓。誘導風是產生粉塵的主 要因素,此時誘導風與原煤中的細粉塵相互作用,形成塵氣,從溜筒底部向外飄逸;二是散 料在下降過程中透過伸縮溜筒的套裝的各節之間的縫隙飛揚出來的。本發明的抑塵式進料 系統從粉塵產生的這兩個途徑抑制了粉塵。伸縮溜筒可根據物料面的高低,由溜管起升機 構牽引上下伸縮,伸縮溜筒外面防塵筒,使伸縮溜筒外與防塵筒之間形成封閉腔體,實現溜 筒中的散料在下降過程中與外界隔離,將落料過程中產生的飛塵集中起來,由頂部的集塵 口收集后進入除塵裝置。卸料過程中,伸縮溜筒尾部卸料口始終保持與已卸物料表面接觸, 實現封閉式卸料,防止散料的粉塵飛揚。同時,利用除塵裝置的抽氣功能,將溜筒底部產生 的正壓氣流抽向上部,使溜筒底部由正壓重新降為負壓,防止粉塵外逸。
[0013]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4] 1、與傳統方形料場的灑水除塵的方式相比,效率高、節約用水、更加可靠。
[0015] 2、除塵過程中不影響物料品質。
[0016] 3、料場除塵不受地域、季節影響,南北方均可使用。
[0017] 4、設備成熟、可靠、維護量小,成本增加很小,使方形料場性能更加完善。
[0018] 5、大大改善運行和檢修工作環境,同時還可以減小工人的工作量。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9] 圖1 :溜筒收回主視圖
[0020] 圖2 :溜筒收回左視圖
[0021] 圖3:溜筒伸出主視圖
[0022] 圖4:溜筒伸出左視圖
[0023] 圖5 :溜管總成示意圖
[0024] 圖6:吊架示意圖
[0025] 圖中:1、裝船機用的伸縮溜筒,1. 1. 1、頭部結構,1. 1. 1. 1、吊架,1. 1. 1.2、導管, 1. 1. 1. 3過渡溜管,1. 1. 2、中部溜管結構,1. 1. 2. 1、溜管,1. 1. 3、尾部卸料結構,1. 1. 3. 1、防 塵裙板,1. 1.3. 2、尾部卸料口,1. 1.4、外部防塵套,2、除塵裝置。
【具體實施方式】
[0026]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說明。
[0027] 方形料場用抑塵式進料系統是卸料車、裝船機用的伸縮溜筒1和除塵裝置2組合 成的系統,卸料車包括結構支座、安裝在結構支座上的溜槽和皮帶輸送裝置;裝船機用的 伸縮溜筒1包括溜管總成和溜管起升機構,溜管總成包括頭部結構1. 1. 1、中部溜管結構 1. 1.2、尾部卸料結構1. 1.3和外部防塵套1. 1.4,頭部結構1. 1. 1包括吊架1. 1. 1. 1、導管 1. 1. 1. 2和過渡溜管1. 1. 1. 3,中部溜管結構1. 1. 2由若干節不同直徑的溜管1. 1. 2. 1依 次滑動套裝組成,相鄰兩節溜管之間可以相對滑動,尾部卸料結構1. 1. 3包括尾部卸料口 1. 1.3. 2和防塵裙板1. 1.3. 1,防塵裙板(1. 1.3. 1)設在尾部卸料口 1. 1.3. 2周邊,外部防 塵套1. 1. 4是軟質套,外部防塵套1. 1. 4套裝在溜管總成的外面,外部防塵套1. 1. 4頂部通 過吊架1. 1. 1. 1與除塵裝置2相連通;溜管起升機構由卷揚機和滑輪組組成,卷揚機的鋼絲 繩一端分別與若干節溜管1. 1. 2. 1連接,另一端繞過滑輪組卷繞在卷揚機上;除塵裝置2包 括插入式除塵器、空壓機、冷干機、儲氣罐,空壓機、冷干機、儲氣罐和插入式除塵器通過空 氣管路依次連接,裝船機用的伸縮溜筒1頭部的過渡溜管1. 1. 1. 3的進料口與卸料車溜槽 出料口通過法蘭連接,過渡溜管1. 1. 1. 3的頂部開有除塵器連接口,溜管起升機構安裝在 卸料車結構支座上,鋼絲繩通過滑輪組轉向;除塵裝置2安裝在卸料車結構支座上,插入式 除塵器吸塵口通過法蘭連接在過渡溜管1. 1. 1.3頂部的除塵器連接口處,與除塵器連接口 之間密封。
【權利要求】
1. 方形料場用抑塵式進料系統,包括卸料車、裝船機用的伸縮溜筒(1)和除塵裝置 (2),卸料車包括結構支座、安裝在結構支座上的溜槽和皮帶輸送裝置;裝船機用的伸縮 溜筒(1)包括溜管總成和溜管起升機構,溜管總成包括頭部結構(1. 1. 1)、中部溜管結 構(1.1. 2)、尾部卸料結構(1.1.3)和外部防塵套(1.1. 4),頭部結構(1.1. 1)包括吊架 (1. 1. 1. 1)、導管(1. 1. 1. 2)和過渡溜管(1. 1. 1. 3),中部溜管結構(1. 1. 2)由若干節不同 直徑的溜管(1. 1. 2. 1)依次滑動套裝組成,相鄰兩節溜管之間可以相對滑動,尾部卸料結 構(1. 1. 3)包括尾部卸料口(1. 1. 3. 2)和防塵裙板(1. 1. 3. 1),防塵裙板(1. 1. 3. 1)設在 尾部卸料口(1. 1. 3. 2)周邊,外部防塵套(1. 1. 4)是軟質套,外部防塵套(1. 1. 4)套裝在溜 管總成的外面,外部防塵套(1. 1. 4)頂部通過吊架(1. 1. 1. 1)與除塵裝置(2)相連通;溜管 起升機構包括卷揚機和滑輪組,卷揚機的鋼絲繩一端分別與若干節溜管(1. 1. 2. 1)連接, 另一端繞過滑輪組卷繞在卷揚機上;除塵裝置(2)包括插入式除塵器、空壓機、冷干機和儲 氣罐,空壓機、冷干機、儲氣罐和插入式除塵器通過空氣管路依次連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裝 船機用的伸縮溜筒(1)的溜管總成頭部結構(1. 1. 1)的過渡溜管(1. 1. 1. 3)的進料口與卸 料車溜槽出料口連接,過渡溜管(1. 1. 1. 3)的頂部開有除塵器連接口,溜管起升機構安裝 在結構支座上,鋼絲繩通過滑輪組轉向;所述除塵裝置(2)安裝在卸料車結構支座上,除塵 裝置(2)的插入式除塵器吸塵口通過法蘭連接在過渡溜管(1. 1. 1. 3)頂部的除塵器連接口 處,與除塵器連接口之間密封。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方形料場用抑塵式進料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過渡溜管 (1. 1. 1. 3)進料口與卸料車溜槽出口連接是通過法蘭連接。
【文檔編號】B65G67/60GK104085707SQ201410353136
【公開日】2014年10月8日 申請日期:2014年7月21日 優先權日:2014年7月21日
【發明者】胡光宏, 荊志勇 申請人:大連華銳重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