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具有線纜自動平直功能的繞線機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具有線纜自動平直功能的繞線機構,包括機架和繞線輪,所述機架上還設置有繞線輪制動機構和線纜平整機構;所述線纜平整機構包括固定桿和活動桿,且活動桿與固定桿的距離線性可調;所述繞線輪制動機構包括齒輪系和搖桿,齒輪系為減速傳動齒輪系。本發明結構簡單,在收線和放線過程中,自動完成線纜的平直整形且整形效果好,有利于線纜的使用壽命。
【專利說明】一種具有線纜自動平直功能的繞線機構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線纜收納裝置,特別是涉及一種具有線纜自動平直功能的繞線機構。
【背景技術】
[0002]現有技術中電力線纜和通訊線纜被運用于各個領域,零時鋪設和需重復利用的線纜通常使用繞線輥加以收納,繞線輥的主要繞線部件為繞線輪,通過繞線輪的轉動將線纜呈圈狀纏繞于其上,以減小上述線纜所占空間,利于存放和搬運。然而線纜在使用過程中受到外力易彎曲,在線纜的重復利用中彎曲的部位會越發產生更大的形變,久而久之線纜便在彎曲部發生斷裂。現有技術中在線纜繞制的過程中通過操作人員手工向線纜施加拉力糾正上述變形,不利于線纜繞制效率和操作人員的勞動強度。
【發明內容】
[0003]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中現有技術中在線纜繞制的過程中通過操作人員手工向線纜施加拉力糾正上述變形,不利于線纜繞制效率和操作人員的勞動強度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具有線纜自動平直功能的繞線機構。
[0004]針對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的一種具有線纜自動平直功能的繞線機構通過以下技術要點來解決問題:一種具有線纜自動平直功能的繞線機構,包括機架和設置在機架上的繞線輪,所述機架上還設置有用于制動繞線輪繞其軸線轉動的繞線輪制動機構和線纜平整機構;
所述線纜平整機構包括設置在機架上且軸線相互平行的固定桿和活動桿,且活動桿與固定桿的距離線性可調;
所述繞線輪制動機構包括齒輪系和搖桿,所述搖桿的一端固定在齒輪系的前端,齒輪系的后端與繞線輪成輪齒嚙合,且齒輪系為減速傳動齒輪系。
[0005]具體的,設置的繞線輪用于線纜的成圈纏繞,設置的搖桿用于向齒輪系前端輸入轉矩,通過齒輪系中輪齒的傳遞以制動繞線輪轉動,設置的線纜平整機構用于卡設線纜,在線纜上各部分依次通過線纜平整機構時完成線纜的自動平直:固定桿和活動桿之間的間隙用于線纜進、出繞線輪的通道,所述間隙的寬度略大于線纜的直徑,這樣,在線纜彎曲曲率較大的部分通過所述間隙時,固定桿和活動桿對線纜的阻力迫使線纜上彎曲部的平直整形;設置的通過搖桿最終制動繞線輪轉動的結構形式,且設置齒輪系為減速齒輪系,旨在通過降低繞線輪轉速的方式在繞線輪上得到較大的轉矩,使得繞線輪在完成線纜繞制時對線纜有較大的拉力,以抵消線纜平整機構對線纜的夾持阻力,這樣便于減小固定桿和活動桿間隙,利于線纜平直效果。
[0006]更進一步的技術方案為:
為便于實現活動桿與固定桿之間間距的線性調整,所述機架包括底板和分別固定在底板不同側的兩個側板,每個側板上均設置有一個弧形孔,所述活動桿的兩端分別位于一個弧形孔內,且活動桿通過螺帽與機架固定連接。
[0007]為便于實現本發明機架的固定,以方便收線和繞線,所述底板上還設置有至少兩個底板螺栓孔,所述底板螺栓孔為腰形孔。采用底板螺栓孔為腰形孔的形狀設置,旨在減小本發明對安裝座連接螺栓或連接螺栓孔尺寸精度的要求。
[0008]為增加活動桿相對于機架固定時兩者連接關系的穩定性,所述側板與螺帽的接觸面上還設置有凹凸細紋。設置的凹凸細紋用于增大螺帽與側板的摩擦力。
[0009]為防止線纜在通過固定桿與活動桿之間間隙時線纜的外層有過大的摩擦損傷,所述固定桿和活動桿均包括設置在內側的剛性部和套設在剛性部上的防磨損部,所述剛性部為金屬,防磨損部為具有彈性的橡膠。
[0010]為便于搖桿的轉動,所述搖桿的自由端上還設置有軸線與搖桿轉動方向垂直的手柄,且所述手柄可繞其軸線轉動。
[0011]本發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設置的繞線輪用于線纜的成圈纏繞,設置的搖桿用于向齒輪系前端輸入轉矩,通過齒輪系中輪齒的傳遞以制動繞線輪轉動,設置的線纜平整機構用于卡設線纜,在線纜上各部分依次通過線纜平整機構時完成線纜的自動平直,這樣,使得本發明在收線和放線過程中,自動完成線纜的平直整形,有利于線纜的使用壽命。
[0012]2、設置的通過搖桿最終制動繞線輪轉動的結構形式,且設置齒輪系為減速齒輪系,旨在通過降低繞線輪轉速的方式在繞線輪上得到較大的轉矩,使得繞線輪在完成線纜繞制時對線纜有較大的拉力,以抵消線纜平整機構對線纜的夾持阻力,這樣便于減小固定桿和活動桿間隙,使得線纜具有良好的平直效果。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3]圖1為本發明所述的一種具有線纜自動平直功能的繞線機構一個具體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14]圖中標記分別為:1、底板螺栓孔,2、固定桿,3、弧形孔,4、活動桿,5、機架,6、繞線輪,7、手柄,8、搖桿,9、齒輪系。
【具體實施方式】
[0015]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但是本發明的結構不僅限于以下實施例。
[0016]實施例1:
如圖1,一種具有線纜自動平直功能的繞線機構,包括機架5和設置在機架5上的繞線輪6,所述機架5上還設置有用于制動繞線輪6繞其軸線轉動的繞線輪制動機構和線纜平整機構;
所述線纜平整機構包括設置在機架5上且軸線相互平行的固定桿2和活動桿4,且活動桿4與固定桿2的距離線性可調;
所述繞線輪制動機構包括齒輪系9和搖桿8,所述搖桿8的一端固定在齒輪系9的iij端,齒輪系9的后端與繞線輪6成輪齒嚙合,且齒輪系9為減速傳動齒輪系。
[0017]設置的繞線輪6用于線纜的成圈纏繞,設置的搖桿8用于向齒輪系9前端輸入轉矩,通過齒輪系9中輪齒的傳遞以制動繞線輪6轉動,設置的線纜平整機構用于卡設線纜,在線纜上各部分依次通過線纜平整機構時完成線纜的自動平直:固定桿2和活動桿4之間的間隙用于線纜進、出繞線輪6的通道,所述間隙的寬度略大于線纜的直徑,這樣,在線纜彎曲曲率較大的部分通過所述間隙時,固定桿2和活動桿4對線纜的阻力迫使線纜上彎曲部的平直整形;設置的通過搖桿8最終制動繞線輪6轉動的結構形式,且設置齒輪系9為減速齒輪系,旨在通過降低繞線輪6轉速的方式在繞線輪6上得到較大的轉矩,使得繞線輪6在完成線纜繞制時對線纜有較大的拉力,以抵消線纜平整機構對線纜的夾持阻力,這樣便于減小固定桿和活動桿間隙,利于線纜平直效果。
[0018]實施例2:
本實施例在實施例1的基礎上作進一步限定,如圖1,為便于實現活動桿4與固定桿2之間間距的線性調整,所述機架5包括底板和分別固定在底板不同側的兩個側板,每個側板上均設置有一個弧形孔3,所述活動桿4的兩端分別位于一個弧形孔3內,且活動桿4通過螺帽與機架5固定連接。
[0019]為便于實現本發明機架5的固定,以方便收線和繞線,所述底板上還設置有至少兩個底板螺栓孔1,所述底板螺栓孔I為腰形孔。采用底板螺栓孔I為腰形孔的形狀設置,旨在減小本發明對安裝座連接螺栓或連接螺栓孔尺寸精度的要求。
[0020]為增加活動桿4相對于機架5固定時兩者連接關系的穩定性,所述側板與螺帽的接觸面上還設置有凹凸細紋。設置的凹凸細紋用于增大螺帽與側板的摩擦力。
[0021]實施例3:
本實施例在實施例1的基礎上作進一步限定,如圖1,為防止線纜在通過固定桿2與活動桿4之間間隙時線纜的外層有過大的摩擦損傷,所述固定桿2和活動桿4均包括設置在內側的剛性部和套設在剛性部上的防磨損部,所述剛性部為金屬,防磨損部為具有彈性的橡膠。
[0022]實施例4:
本實施例在以上實施例的基礎上作進一步限定,如圖1,為便于搖桿8的轉動,所述搖桿8的自由端上還設置有軸線與搖桿8轉動方向垂直的手柄7,且所述手柄7可繞其軸線轉動。
[0023]以上內容是結合具體的優選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的進一步詳細說明,不能認定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只局限于這些說明。對于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下得出的其他實施方式,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具有線纜自動平直功能的繞線機構,包括機架(5)和設置在機架(5)上的繞線輪(6),其特征在于,所述機架(5)上還設置有用于制動繞線輪(6)繞其軸線轉動的繞線輪制動機構和線纜平整機構; 所述線纜平整機構包括設置在機架(5)上且軸線相互平行的固定桿(2)和活動桿(4),且活動桿(4)與固定桿(2)的距離線性可調; 所述繞線輪制動機構包括齒輪系(9)和搖桿(8),所述搖桿(8)的一端固定在齒輪系(9)的前端,齒輪系(9)的后端與繞線輪(6)成輪齒嚙合,且齒輪系(9)為減速傳動齒輪系。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具有線纜自動平直功能的繞線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機架(5)包括底板和分別固定在底板不同側的兩個側板,每個側板上均設置有一個弧形孔(3),所述活動桿(4)的兩端分別位于一個弧形孔(3)內,且活動桿(4)通過螺帽與機架(5)固定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具有線纜自動平直功能的繞線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還設置有至少兩個底板螺栓孔(I),所述底板螺栓孔(I)為腰形孔。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具有線纜自動平直功能的繞線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側板與螺帽的接觸面上還設置有凹凸細紋。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具有線纜自動平直功能的繞線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桿(2)和活動桿(4)均包括設置在內側的剛性部和套設在剛性部上的防磨損部,所述剛性部為金屬,防磨損部為具有彈性的橡膠。
6.根據權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個所述的一種具有線纜自動平直功能的繞線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搖桿(8)的自由端上還設置有軸線與搖桿(8)轉動方向垂直的手柄(7),且所述手柄(7 )可繞其軸線轉動。
【文檔編號】B65H75/34GK104071649SQ201410304044
【公開日】2014年10月1日 申請日期:2014年6月30日 優先權日:2014年6月30日
【發明者】楊海燕, 余庭均, 李吉, 楊得志 申請人:四川天微電子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