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集裝箱雙側自裝卸車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集裝箱雙側自裝卸車,其包括掛車、起重機以及移動油缸;其中,所述起重機分別安裝在掛車的前后兩端;所述移動油缸的兩端分別鉸接在前后起重機的下部,中間鉸接在掛車上;所述起重機由中間架、起升機構、行走機構以及兩套相同的擺臂、擺腿、連桿機構、擺臂油缸、擺腿油缸組成;所述起升機構、行走機構通過行走支架安裝在中間架上;所述擺臂一端與中間架鉸接、另一端與擺腿鉸接、中間與連桿機構鉸接;所述擺臂油缸一端與中間架鉸接,另一端與連桿機構鉸接,其推動擺臂、擺腿展開。本發明的集裝箱雙側自裝卸車能滿足20”或40”集裝箱的自裝卸作業,也能滿足對其他車輛裝卸作業,還能實現集裝箱兩層堆高作業。
【專利說明】一種集裝箱雙側自裝卸車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集裝箱運輸車,具體涉及一種集裝箱雙側自裝卸車,其可用于民用物流和部隊集裝化運輸等領域,屬于集裝箱運輸車輛【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隨著國民經濟持續高速增長和公路網的建設,集裝箱貨物運輸是貨場、港口、碼頭的主要運輸車輛,集裝箱雙側自裝卸車的研發帶來了一種新的高效起重、運輸模式。集裝箱雙側自裝卸車主要功能是具有集裝箱自裝卸功能、對其他車輛的集裝箱裝卸功能及集裝箱兩層堆碼功能,因此,可以伴隨集裝箱運輸車隊,為車隊集裝箱吊裝服務,還能在野外自行吊裝服務,碼頭、貨場及狹小區域的集裝箱吊裝作業。
[0003]目前,集裝箱雙側自裝卸車的主要廠家為新西蘭STEELBRO New Zealand Ltd和德國的Klaus Kranmobil及瑞典HAMMAR公司,國內某軍工領域研制試驗過某型集裝箱雙側自裝卸車。
[0004]然而,現有國內外集裝箱雙側自裝卸車主要存在下述問題:一、運輸狀態超限,整車行駛狀態整車高度達到4m-4.4m,超過鐵路運輸的高度限制,不能滿足我國公路及鐵路運輸法規;二、國內外集裝箱雙側自裝卸車起重作業時,起升集裝箱采用的是中間臂架系統的伸縮,作業高度甚至到達7.5m,在室內作業高度受限制時,無法吊裝。三、國內集裝箱雙側自裝卸車外支腿采用的都是外擺支腿,支腿跨距小,起重作業穩定性不好,容易造成翻車事故。四、國外產品起重機吊臂系統與支腿不在同一平面,安裝空間大,導致整車長度大,場地要求大。
[0005]因此,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確有必要提供一種先進的集裝箱雙側自裝卸車,以克服現有技術中的所述缺陷。
【發明內容】
[0006]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集裝箱雙側自裝卸車,其可實現車輛兩側的自裝卸作業,能滿足20”或40”集裝箱的自裝卸作業,也能滿足對其他車輛裝卸作業,還能實現集裝箱兩層堆高作業。
[0007]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取的技術方案為:一種集裝箱雙側自裝卸車,其包括掛車、起重機以及移動油缸;其中,所述起重機分別安裝在掛車的前后兩端;所述移動油缸的兩端分別鉸接在前后起重機的下部,中間鉸接在掛車上;所述起重機由中間架、起升機構、行走機構以及兩套相同的擺臂、擺腿、連桿機構、擺臂油缸、擺腿油缸組成;所述起升機構、行走機構通過行走支架安裝在中間架上;所述擺臂一端與中間架鉸接、另一端與擺腿鉸接、中間與連桿機構鉸接;所述擺臂油缸一端與中間架鉸接,另一端與連桿機構鉸接,其能推動擺臂、擺腿展開或收攏。
[0008]本發明的集裝箱雙側自裝卸車進一步設置為:所述行走機構包括行走支架、內側導輪、外側導輪、齒輪及行走馬達;其中,所述行走支架通過內側導輪、外側導輪及齒輪支承在中間架上;于所述中間架、擺臂上分別安裝有齒條,所述齒條與齒輪嚙合;所述行走馬達安裝在行走支架上,其和齒輪安裝在一起。
[0009]本發明的集裝箱雙側自裝卸車進一步設置為:所述起升機構包括第一起升油缸、第二起升油缸、第一動滑輪、第二動滑輪、左導向輪、右導向輪、升鏈條、橫梁及旋鎖;其中,所述第一起升油缸與第二起升油缸安裝在行走支架上;所述第一動滑輪、第二動滑輪分別安裝在第一起升油缸與第二起升油缸上;所述提升鏈條一端固定在行走支架上,并繞過第一動滑輪、第二動滑輪及左導向輪、右導向輪,另一端固定在橫梁上;所述旋鎖安裝在橫梁兩端。
[0010]本發明的集裝箱雙側自裝卸車進一步設置為:所述連桿機構包括上連桿和下連桿;其中,所述上連桿一端與擺臂鉸接,另一端與擺臂油缸鉸接;所述下連桿一端鉸接于上連桿的中間,另一端鉸接于起升機構上,中部與擺臂油缸鉸接。
[0011]本發明的集裝箱雙側自裝卸車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擺腿包括垂直支腿、活動支腿、垂直油缸及支腳板;其中,所述垂直支腿一端與擺臂鉸接,中間部位與擺腿油缸鉸接;所述垂直支腿、活動支腿分別與垂直油缸鉸接;所述垂直油缸收容于垂直支腿內;所述支腳板鉸接至活動支腿的底部。
[0012]本發明的集裝箱雙側自裝卸車還設置為:所述起重機的四個擺臂、四個擺腿、四個活動支腿能獨立或者同時運動。
[0013]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4]1.本發明的集裝箱雙側自裝卸車的收車狀態通過擺臂油缸、擺腿油缸將擺臂、擺腿、連桿機構折疊式在中間架左右內側,中間架為整車最大高度,鐵路運輸不超限;在行駛狀態時,中間架比集裝箱高度小,最大高度是集裝箱,采用通用底盤,與其他掛車運輸狀態的外廓尺寸一樣,不超限,符合國家公路行駛的法律法規。
[0015]2.本發明的集裝箱雙側自裝卸車中,起升機構通過起升油缸驅動實現吊裝,起升油缸與橫梁通過鏈條、鏈輪連接,鏈輪相當一個動滑輪,這樣帶動橫梁與集裝箱的行程翻倍提高,起吊高度也相應降低,在室內作業高度限制更小,或者說現有技術起吊時,最大高度是吊臂頭部,而本發明的集裝箱雙側自裝卸車起吊的最高點是集裝箱;
[0016]3.本發明的集裝箱雙側自裝卸車中,擺腿與擺臂外端鉸接,擺臂內端與中間架鉸接,擺腿支撐在集裝箱外側面,比現有技術大幅度的提高了支腿跨距,不會由于支腿跨距不夠導致翻車事故,起重作業穩定性好,安全性能更好;
[0017]4.本發明的集裝箱雙側自裝卸車中,中間架、擺臂、擺腿及連桿機構在一個平面內,安裝尺寸更小,縮短了整車長度,適用的場地更小。
[0018]5.本發明的集裝箱雙側自裝卸車中,通過擺臂、擺腿的展開,起升機構、行走機構配合,可以實現集裝箱的自裝卸、車對車裝卸、左右并行車輛裝卸及集裝箱的兩層堆高作業。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9]圖1是本發明的集裝箱雙側自裝卸車的立體圖。
[0020]圖2是圖1中的起重機的立體圖。
[0021]圖3是圖1中的起重機另一視角的立體圖。
[0022]圖4是圖2中行走機構和提升機構的組裝立體圖。
[0023]圖5是圖4的主視圖。
[0024]圖6是圖2中的提升機構的平面圖。
[0025]圖7是圖2中的連桿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0026]圖8是圖2中的擺腿的立體圖。
[0027]圖9是圖2中的擺腿的平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8]請參閱說明書附圖1至附圖9所示,本發明為一種集裝箱雙側自裝卸車,其由掛車
2、起重機I以及移動油缸4等幾部分組成。
[0029]其中,所述起重機I分別安裝在掛車2的前后兩端,且前、后起重機I的結構相同。所述移動油缸4的兩端分別鉸接在前后起重機I的下部,中間鉸接在掛車2上,通過該移動油缸4的伸縮帶動起重機I在掛車2上來回移動,滿足20”或40”集裝箱的自裝卸。于所述掛車2的側面還可安裝有動力系統3,如果牽引車可以輸出動力,就不需要安裝動力系統3。
[0030]進一步的,所述起重機I由中間架11、起升機構8、行走機構12及兩套相同的擺臂
7、擺腿5、連桿機構9、擺臂油缸10、擺腿油缸6組成。其中,所述起升機構8、行走機構12通過行走支架14安裝在中間架11上;所述擺臂7—端與中間架11鉸接、另一端與擺腿5鉸接、中間與連桿機構9鉸接;所述擺臂油缸10 —端與中間架11鉸接,另一端與連桿機構9鉸接。當需要展開作業時,擺臂油缸10伸出,推動連桿機構9,從而將擺臂7、擺腿5展開或收攏。前、后兩套起重機I的行走機構12、起升機構8的驅動具有同步功能。
[0031]所述行走機構12包括行走支架14、內側導輪15、外側導輪16、齒輪17及行走馬達18。其中,所述行走支架14通過內側導輪15、外側導輪16及齒輪17支承在中間架11上;所述中間架11、擺臂7上分別安裝有齒條13,所述齒條13與齒輪17嚙合;所述行走馬達18安裝在行走支架14上,其和齒輪17安裝在一起。當行走馬達18旋轉時,可以帶著行走機構12 —起在中間架11、擺臂7運動。
[0032]所述起升機構8包括第一起升油缸19、第二起升油缸21、第一動滑輪23、第二動滑輪20、左導向輪24、右導向輪22、升鏈條25、橫梁26及旋鎖27。其中,所述第一起升油缸19與第二起升油缸21安裝在行走支架14上;所述第一動滑輪23、第二動滑輪20分別安裝在第一起升油缸19與第二起升油缸21上;所述提升鏈條25 —端固定在行走支架14上,并繞過第一動滑輪23、第二動滑輪20及左導向輪24、右導向輪22,另一端固定在橫梁26上;所述旋鎖27安裝在橫梁26兩端,其作用是裝卸集裝箱時,鎖緊在集裝箱下的鉸接孔內。當第一起升油缸19與第二起升油缸21伸縮時,可以提升或下降橫梁26,從而實現集裝箱的起升或下降。
[0033]所述連桿機構9包括上連桿28和下連桿29 ;其中,所述上連桿28 —端與擺臂7鉸接,另一端與擺臂油缸10鉸接;所述下連桿29 —端鉸接于上連桿28的中間,另一端鉸接于起升機構8上,中部與擺臂油缸10鉸接。
[0034]所述擺腿5包括垂直支腿30、活動支腿32、垂直油缸31及支腳板33 ;其中,所述垂直支腿30 —端與擺臂7鉸接、中間部位與擺腿油缸6鉸接,擺腿油缸6伸出是展開擺腿5 ;所述垂直支腿30、活動支腿32分別與垂直油缸31鉸接;所述垂直油缸31收容于垂直支腿30內;所述支腳板33鉸接至活動支腿32的底部。當垂直油缸31伸出時,活動支腿32與支腳板33 —起往外伸,支起整車。
[0035]所述起重機I的四個擺臂7、四個擺腿5、四個活動支腿32能獨立或者同時運動,因此,起重機I在一側作業時另外一側可以不展開,適合區域狹小地方集裝箱裝卸作業。
[0036]本發明的集裝箱雙側自裝卸車在集裝箱裝卸時,通過擺臂油缸10展開擺臂7、通過連桿機構9形成一個穩定的三角形機構;然后擺腿油缸6展開擺腿5形成一個穩定的三角形機構;擺臂7及擺腿5外擺展開后大幅度的加大了支腿的跨距,垂直油缸31伸出活動支腿32及支腳板33,支起及調平整車;行走機構12帶動起升機構8 一起在中間架11及擺臂7上行走,起升機構8通過起升油缸19、21帶動集裝箱起升或下降,從而實現集裝箱的自裝卸、對車裝卸或兩層堆高作業。
[0037]本發明的集裝箱雙側自裝卸車在裝卸車完成后,起升機構8和行走機構12行走置于中間架11中部,擺臂7、擺腿5、擺臂油缸10、擺腿油缸6、連桿機構9等都收攏折疊于中間架11下,該收攏狀態外廓尺寸小滿足道路行駛標準。
[0038]本發明的集裝箱雙側自裝卸車的裝卸對象不限于集裝箱,可以是類似集裝箱結構的托盤或整裝整卸結構。
[0039]以上的【具體實施方式】僅為本創作的較佳實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創作,凡在本創作的精神及原則之內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創作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集裝箱雙側自裝卸車,其特征在于:包括掛車、起重機以及移動油缸;其中,所述起重機分別安裝在掛車的前后兩端;所述移動油缸的兩端分別鉸接在前后起重機的下部,中間鉸接在掛車上;所述起重機由中間架、起升機構、行走機構以及兩套相同的擺臂、擺腿、連桿機構、擺臂油缸、擺腿油缸組成;所述起升機構、行走機構通過行走支架安裝在中間架上;所述擺臂一端與中間架鉸接、另一端與擺腿鉸接、中間與連桿機構鉸接;所述擺臂油缸一端與中間架鉸接,另一端與連桿機構鉸接,其能推動擺臂、擺腿展開或收攏。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集裝箱雙側自裝卸車,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機構包括行走支架、內側導輪、外側導輪、齒輪及行走馬達;其中,所述行走支架通過內側導輪、外側導輪及齒輪支承在中間架上;于所述中間架、擺臂上分別安裝有齒條,所述齒條與齒輪嚙合;所述行走馬達安裝在行走支架上,其和齒輪安裝在一起。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集裝箱雙側自裝卸車,其特征在于:所述起升機構包括第一起升油缸、第二起升油缸、第一動滑輪、第二動滑輪、左導向輪、右導向輪、升鏈條、橫梁及旋鎖;其中,所述第一起升油缸與第二起升油缸安裝在行走支架上;所述第一動滑輪、第二動滑輪分別安裝在第一起升油缸與第二起升油缸上;所述提升鏈條一端固定在行走支架上,并繞過第一動滑輪、第二動滑輪及左導向輪、右導向輪,另一端固定在橫梁上;所述旋鎖安裝在橫梁兩端。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集裝箱雙側自裝卸車,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桿機構包括上連桿和下連桿;其中,所述上連桿一端與擺臂鉸接,另一端與擺臂油缸鉸接;所述下連桿一端鉸接于上連桿的中間,另一端鉸接于起升機構上,中部與擺臂油缸鉸接。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集裝箱雙側自裝卸車,其特征在于:所述擺腿包括垂直支腿、活動支腿、垂直油缸及支腳板;其中,所述垂直支腿一端與擺臂鉸接,中間部位與擺腿油缸鉸接;所述垂直支腿、活動支腿分別與垂直油缸鉸接;所述垂直油缸收容于垂直支腿內;所述支腳板鉸接至活動支腿的底部。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集裝箱雙側自裝卸車,其特征在于:所述起重機的四個擺臂、四個擺腿、四個活動支腿能獨立或者同時運動。
【文檔編號】B65G65/06GK104071585SQ201410287233
【公開日】2014年10月1日 申請日期:2014年6月24日 優先權日:2014年6月24日
【發明者】周彩南, 劉作桂, 周振坤 申請人:湖南厚德重工機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