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紗裝置、卷繞單元、纖維機械及接紗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接紗裝置(10),其具有:分別將斷開的紗線的紗線端(YA、YB)拉入來進行解捻的第1解捻部(40A)及第2解捻部(40B);和對由各第1解捻部(40A)及第2解捻部(40B)解捻的紗線端(YA、YB)彼此進行捻合的接紗部(50),在第1解捻部(40A)及第2解捻部(40B)中分別設有監視紗線端(YA、YB)的解捻狀態的解捻監視部。
【專利說明】接紗裝置、卷繞單元、纖維機械及接紗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接紗裝置,卷繞單元,纖維機械及接紗方法。
【背景技術】
[0002]在搭載于自動絡紗機等纖維機械的在接紗裝置中,將切斷的紗線的紗線端拉入至解捻部而將紗線解捻后,將紗線端彼此連接。作為將紗線解捻的方法,具有使壓縮空氣作用在紗線上而將紗線解捻的方法。此時,若紗線的解捻不充分,則在連接紗線端彼此時,可能會產生紗線的連接處變得較弱的不良情況。
[0003]在上述的紗線的解捻方法中,作為紗線的解捻不充分的一個主要原因,能夠列舉將紗線解捻的壓縮空氣的供給不良。就此,例如在日本專利第4727918號公報所記載的在接紗裝置中,通過壓力傳感器檢測向將紗線解捻的解捻部供給壓縮空氣的管的壓力,在檢測出管內的壓力降低的情況下,判斷在控制壓縮空氣的供給的電磁閥中存在缺陷。由此,在日本專利第4727918號公報的在接紗裝置中,抑制了紗線的解捻變得不充分的情況。
[0004]但是,作為紗線的解捻變得不充分的主要原因,并不一定是因為壓縮空氣的供給所導致的,存在各種原因。由此,要求在接紗裝置中檢測紗線自身解捻的不良情況。
【發明內容】
[0005]因此,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檢測紗線解捻的不良情況的接紗裝置、卷繞單元、纖維機械及接紗方法。
[0006]本發明的接紗裝置,將紗線端彼此連接,其具有:將斷開的紗線的紗線端拉入來進行解捻的解捻部;和對由解捻部解捻的紗線端彼此進行捻合的接紗部,解捻部中設有監視紗線端的解捻狀態的解捻監視部。
[0007]在該在接紗裝置中,在解捻部中設有監視紗線的解捻狀態的解捻監視部。由此,在接紗裝置中能夠把握紗線自身的解捻狀態。因此,在接紗裝置中能夠檢測紗線解捻的不良情況。其結果為,在接紗裝置中能夠抑制在紗線的接頭處產生不良。
[0008]在一個實施方式中,還可以為,解捻部具有拉入紗線端的空間,并向該空間供給壓縮空氣,解捻監視部監視空間內的紗線端的解捻狀態。由此,在接紗裝置中,能夠在紗線端被解捻的位置上監視紗線端的解捻狀態。因此,在接紗裝置中,能夠在解捻作業的過程中或解捻作業之后檢測紗線的解捻的不良。
[0009]在一個實施方式中,還可以為,解捻部中設有向空間噴射壓縮空氣的噴射孔,解捻監視部在從噴射孔噴射的壓縮空氣的流動方向上,與噴射孔相比配置在下游側。由此,在接紗裝置中,能夠通過壓縮空氣抑制纖維附著或堆積在解捻監視部上的情況。因此,在接紗裝置中,能夠抑制解捻監視部的紗線端的檢測精度的降低。
[0010]在一個實施方式中,還可以為,解捻監視部為具有投光部和受光部的光學式傳感器。由此,在接紗裝置中能夠以非接觸方式檢測紗線端的位置。
[0011]在一個實施方式中,還可以為,投光部及受光部在解捻部中的壓縮空氣的流動方向上配置有多個。紗線端在解捻部中通過壓縮空氣被解捻后,則其長度會變長。在接紗裝置中,由于配置多個投光部及受光部,所以,能夠檢測例如紗線端未被解捻的未解捻狀態,即紗線端未伸長的狀態、或紗線端被過度解捻的過度解捻狀態,即紗線端過度伸長的狀態。因此,在接紗裝置中,能夠良好地檢測紗線端解捻的不良情況。
[0012]本發明的卷繞單元,具有:上述接紗裝置;喂紗部,其使紗線成為能夠供給的狀態;卷繞紗線的卷繞部;第I導向部,捕捉喂紗部側的紗線端,并將該紗線端向接紗裝置引導;和第2導向部,捕捉卷繞部側的紗線端,并將該紗線端向接紗裝置引導。
[0013]在該卷繞單元中,具有上述的接紗裝置。由此,在卷繞單元中,能夠防止在紗線端的解捻發生不良的狀態下將紗線端彼此接紗的情況。因此,在卷繞單元中,能夠防止接頭處存在不良的紗線被卷繞到卷繞部上,因此,能夠維持卷繞部所卷繞的紗線的品質。
[0014]在一個實施方式中,還可以為,卷繞單元具有對解捻部、接紗部、第I導向部及第2導向部的動作進行控制的控制部,控制部具有基于解捻監視部的監視結果來判斷紗線端是否成功解捻的判斷部,在通過判斷部判斷為在紗線端的解捻時產生不良的情況下,使接紗裝置的接紗作業停止。由此,在卷繞單元中,能夠防止解捻不充分的紗線端被接紗。
[0015]在一個實施方式中,還可以為,判斷部基于開始解捻前的紗線端的長度和解捻結束后的紗線端的長度而判斷紗線端是否成功解捻。由此,在卷繞單元中,能夠高精度地判斷紗線端是否成功解捻。
[0016]在一個實施方式中,還可以為,判斷部基于從開始紗線端的解捻時到紗線端的解捻結束時飛散的紗線的量,而判斷紗線端是否成功解捻。由此,在卷繞單元中,能夠高精度地判斷紗線端是否成功解捻。
[0017]本發明的纖維機械,具有:上述卷繞單元;對卷繞單元的各個控制部進行管理控制的上級控制部;和顯示卷繞單元的動作狀況的顯示部,在通過判斷部判斷為在紗線端的解捻中發生不良的情況下,將該趣旨在顯示部上顯示。
[0018]在該纖維機械中,在通過判斷部判斷為在紗線端的解捻中發生不良的情況下,將該趣旨在顯示部上顯示。由此,在纖維機械中,能夠容易地特定在哪個卷繞單元的在接紗裝置中發生了解捻的不良。
[0019]本發明的接紗方法,用于連接紗線端彼此,其包括:將斷開的紗線的紗線端拉入來進行解捻的解捻工序;對在解捻工序中被解捻的紗線端彼此進行捻合的接紗工序;在解捻工序中監視紗線端的解捻狀態的監視工序;和基于監視工序中的紗線端的解捻狀態的監視結果來判斷紗線端是否成功解捻的判斷工序,在判斷工序中判斷為在紗線端的解捻時產生不良的情況下,停止接紗作業。
[0020]在該接紗方法中,包含基于監視工序中的紗線端的解捻狀態的監視結果來判斷紗線端是否成功解捻的判斷工序,在判斷為在紗線端的解捻中發生不良的情況下停止接紗作業。由此,在接紗方法中,能夠防止解捻不充分的紗線端被接紗。因此,在接紗方法中,能夠防止接頭較弱的紗線或外觀不好的接頭被卷繞,能夠防止品質降低。
[0021]在一個實施方式中,還可以為,在判斷工序中,基于開始解捻前的紗線端的長度和解捻結束后的紗線端的長度而判斷紗線端是否成功解捻。由此,在接紗方法中,能夠高精度地判斷紗線端是否成功解捻。
[0022]在一個實施方式中,還可以為,判斷工序中,基于從開始紗線端的解捻時到紗線端的解捻結束時飛散的紗線的量而判斷紗線端是否成功解捻。由此,在接紗方法中,能夠高精度地判斷紗線端是否成功解捻。
[0023]根據本發明,能夠檢測紗線解捻的不良情況。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4]圖1是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卷繞單元的主視圖。
[0025]圖2是圖1的接紗裝置的縱剖視圖。
[0026]圖3是表示解捻部的截面構成的圖。
[0027]圖4是表示紗線卷繞單元的構成的圖。
[0028]圖5是表示解捻狀態的圖。
[0029]圖6是表示其他實施方式的解捻部的截面構成的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0]以下,參照附圖,詳細說明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此外,在附圖的說明中,對相同或相當要素標注相同附圖標記,并省略重復的說明。
[0031][卷繞單元的構成]
[0032]如圖1所示,卷繞單元I將紗線Y從喂紗紗管B卷繞至卷裝P上。喂紗紗管B由前一工序的精紡機形成,例如,在設置在托盤上的狀態下從精紡機輸送而來。此外,通過排列設置多個卷繞單元1,而構成纖維機械即自動絡紗機。
[0033]卷繞單元I中沿紗線Y的移動路徑即紗道從上游側(這里為下側)以如下順序而設有:紗管支承部(喂紗部)2、紗線退繞輔助裝置3、預清紗器4、門式張力器5、張力傳感器
6、下紗線捕捉裝置(第I導向部)7、接紗裝置10、刀具9、紗線清紗器11、上紗線捕捉裝置(第2導向部)12及卷繞部13。這些各構成安裝在機臺8上。
[0034]紗管支承部2在使喂紗紗管B直立的狀態下對其進行支承,由此,使紗線Y成為能夠供給的狀態。紗線退繞輔助裝置3通過配置在喂紗紗管B的上方的筒狀部件,來控制從喂紗紗管B退繞的紗線Y的氣圈。門式張力器5通過由梳齒狀的固定門及可動門構成的一對門而將紗線Y保持成鋸齒狀,由此,對移動的紗線Y付與規定張力。張力傳感器6測定由門式張力器5所付與的紗線Y的張力。
[0035]預清紗器4通過隔著紗道以規定間隔配置的一對限制部件,來預先限制比規定值大的紗線缺陷的通過。紗線清紗器11在紗線Y的卷繞中檢測粗節等紗線缺陷。刀具9在由預清紗器4限制紗線缺陷的通過時或在由紗線清紗器11檢測出紗線缺陷時,將紗線Y切斷。接紗裝置10在基于刀具9的紗線Y切斷時、或在紗線Y的斷紗時,連接卷裝P側的紗線端和喂紗紗管B側的紗線端。
[0036]下紗線捕捉裝置7能夠以軸線α為中心轉動地安裝在機臺8上,在其轉動端設有吸引口 7a。吸引口 7a在接紗裝置10的上部和預清紗器4的下部之間轉動。下紗線捕捉裝置7在基于刀具9的紗線Y切斷時或在紗線Y的斷紗時,使吸引口 7a轉動至預清紗器4的下部側而由吸引口 7a吸引下側的紗線端,然后,使吸引口 7a轉動至接紗裝置10的上部側而將下側的紗線端引導并交接至接紗裝置10。
[0037]上紗線捕捉裝置12能夠以軸線β為中心轉動地安裝在機臺8上,在其轉動端設有吸引口 12a。吸引口 12a在接紗裝置10的下部和卷繞部13之間轉動。上紗線捕捉裝置12在基于刀具9的紗線Y切斷時或在紗線Y的斷紗時,使吸引口 12a轉動至卷繞部13側而由吸引口 12a吸引上側的紗線端,然后,使吸引口 12a轉動至接紗裝置10的下部側而將上側的紗線端引導并交接至接紗裝置10。
[0038]卷繞部13將從喂紗紗管B退繞的紗線Y卷繞在卷裝P上而形成滿卷的卷裝P。卷繞部13具有形成有卷筒槽14a的卷繞卷筒14及能夠旋轉地支承卷裝P的搖架15。搖架15使卷裝P的表面相對于卷繞卷筒14的表面以適當的接觸壓力接觸。卷繞部13通過電機使卷繞卷筒14驅動旋轉從而使卷裝P從動旋轉,由此,一邊使紗線Y以規定寬度橫動一邊將紗線Y卷繞在卷裝P上。
[0039]機臺8上設有控制部16、輸入部17及顯示部18。控制部16對卷繞單元I的各構成進行控制。輸入部17例如為操作按鈕等,在操作員對控制部16設定各種值等時刻使用。顯示部18顯示卷繞單元I的動作狀況等。此外,控制部16在與自動絡紗機所具有的上級控制部之間接受發送與絡紗動作相關的各種信息。上級控制部統管各卷繞單元I的控制部16,并控制自動絡紗機的整體。
[0040][接紗裝置的構成]
[0041]接下來,對上述的接紗裝置10的構成進行說明。此外,以下的說明中,為了方便而將卷裝P側稱作上側,將喂紗紗管B側稱作下側,相對于接紗裝置10而將紗線道側稱作前偵牝將其相反側稱作后側。
[0042]如圖2所示,接紗裝置10具有:第I解捻部40A及第2解捻部40B ;配置在第I解捻部40A及第2解捻部40B的前側的接紗部50 ;以夾持第I解捻部40A及第2解捻部40B的方式旋轉的一對紗線歸攏桿81 ;和以夾持接紗部50的方式旋轉的一對止捻桿82。接紗裝置10經由支承各構成的架體而安裝在機臺8上。
[0043]在第I解捻部40A及第2解捻部40B的上側及下側,以隔著接紗部50相對的方式分別配置有第I引導板21及第2引導板22。在第I引導板21上形成有引導槽21a及引導槽21b,在第2引導板22上形成有引導槽22a及引導槽22b。第I引導板21的引導槽21a在上下方向中與第2引導板22的引導槽22a相對,第I引導板21的引導槽21b在上下方向上與第2引導板22的引導槽22b相對。
[0044]向在上下方向上相對的引導槽21a及引導槽22a中導入有由紗線歸攏桿81歸攏的上側的紗線端YA( S卩,由上紗線捕捉裝置12引導的上側的紗線端YA)。另一方面,向在上下方向上相對的引導槽21b及引導槽22b中導入有由紗線歸攏桿81歸攏的下側的紗線端YB(即,由下紗線捕捉裝置7引導的下側的紗線端YB)。
[0045]在第I引導板21的上側設有第I握持部60A,在第2引導板22的上側設有第I切斷部70A。第I握持部60A在第I握持位置69A上握持被導入至引導槽21a中的上側的紗線端YA。第I切斷部70A在由第I握持部60A握持有上側的紗線端YA的狀態下,在第I切斷位置79A上切斷被導入至引導槽22a中的上側的紗線端YA。
[0046]而且,在第2引導板22的下側設有第2握持部60B,在第I引導板21的下側設有第2切斷部70B。第2握持部60B在第2握持位置69B上握持被導入至引導槽22b中的下側的紗線端YB。第2切斷部70B在由第2握持部60B握持有下側的紗線端YB的狀態下,在第2切斷位置79B上切斷被導入至引導槽21b中的下側的紗線端YB。
[0047]如上所述,第I引導板21配置在第I握持部60A和第I切斷部70A之間,來限制上側的紗線端YA向與第I握持部60A和第I切斷部70A相對的方向(即沿紗道的方向)垂直的第I方向(這里為左右方向)的移動。另外,第2引導板22配置在第2握持部60B和第2切斷部70B之間,來限制下側的紗線端YB向與第2握持部60B和第2切斷部70B相對的方向(即,沿紗道的方向)垂直的第2方向(這里為左右方向)的移動。
[0048]第I解捻部40A在由第I握持部60A握持有上側的紗線端YA的狀態下,將由第I切斷部70A切斷的上側的紗線端YA拉入來解捻。如圖2及圖3所示,在第I解捻部40A中設有與使紗線端YA解捻的解捻空間S連通的噴射孔44。噴射孔44配置在第I解捻部40A中的紗線端YA的導入口 40Aa側(圖示右側)。噴射孔44配置在例如從導入口 40Aa進入5mm左右的位置上。噴射孔44向解捻空間S噴射解捻用空氣(壓縮空氣)。噴射孔44上連接有未圖示的空氣供給源。
[0049]第2解捻部40B在由第2握持部60B握持有下側的紗線端YB的狀態下,將由第2切斷部70B切斷的下側的紗線端YB拉入來解捻。如圖2及圖3所示,在第2解捻部40B中設有與使紗線端YB解捻的解捻空間S連通的噴射孔44。噴射孔44配置在第2解捻部40B中的紗線端YB的導入口 40Ba側。
[0050]如圖3所示,在第I解捻部40A及第2解捻部40B上分別設有作為解捻監視部的第I傳感器90及第2傳感器92。第I傳感器90為光學式傳感器,具有投光部90a和受光部90b。投光部90a及受光部90b配置在隔著解捻空間S彼此相對的位置上。第2傳感器92為光學式傳感器,具有投光部92a和受光部92b。投光部92a及受光部92b配置在隔著解捻空間S彼此相對的位置上。第I解捻部40A和第2解捻部40B具有相同的構成。以下,以第I解捻部40A為一例進行說明。
[0051]第I傳感器90配置在第I解捻部40A中的紗線端YA的導入口 40Aa側。第I傳感器90與噴射孔44相比配置在解捻空間S中的解捻用空氣的流動方向上的下游側。第2傳感器92與第I傳感器90相比配置在解捻用空氣的流動方向上的下游側。S卩,第I解捻部40A中,從導入口 40Aa側以如下順序配置有噴射孔44、第I傳感器90及第2傳感器92。
[0052]第I傳感器90及第2傳感器92檢測紗線端YA。第I傳感器90在紗線端YA位于投光部90a和受光部90b (投光部92a和受光部92b)之間時輸出檢測信號。第I傳感器90及第2傳感器92將檢測信號向控制部16的判斷部19輸出。
[0053]如圖4所示,控制部16具有判斷部19。判斷部19判斷第I解捻部40A及第2解捻部40B中的紗線端YA、YB是否成功解捻。判斷部19接收從第I傳感器90及第2傳感器92輸出的檢測結果(監視結果)后,基于該檢測結果判斷紗線端YA、YB是否成功解捻。具體來說,判斷部19基于開始紗線端YA、YB的解捻前的長度和紗線端YA、YB的解捻結束時的長度,來判斷紗線端YA、YB是否成功解捻。
[0054]如圖5(b)所示,判斷部19在由第I傳感器90檢測出紗線端YA、YB且沒有由第2傳感器92檢測出紗線端YA、YB的情況下,判斷為紗線端YA、YB的解捻沒有異常地進行實施。另一方面,如圖5(a)所示,判斷部19在沒有由第I傳感器90檢測出紗線端YA、YB的情況下,判斷為紗線端YA、YB處于沒有被解捻的未解捻(即在解捻中發生不良情況)。另夕卜,如圖5(c)所示,判斷部19在由第2傳感器92檢測出紗線端YA、YB的情況下,判斷為紗線端YA、YB處于過度解捻(即在解捻中發生不良情況)。此外,判斷部19在由第2傳感器92以規定時間連續地檢測出紗線端YA、YB的情況下,判斷為紗線端YA、YB處于過度解捻。即,判斷部19在由第2傳感器92零星地且不足規定時間地檢測出紗線端YA、YB的情況下,判斷為具有例如從紗線端YA、YB飛散的纖維。
[0055]另外,判斷部19在由第2傳感器92以規定時間連續地檢測出紗線端YA、YB后,在僅由第I傳感器90檢測出紗線端YA、YB的情況下,判斷為紗線端YA、YB的前端飛散而判斷為紗線端YA、YB處于過度解捻。
[0056]判斷部19在判斷為在紗線端YA、YB的解捻時發生不良的情況下,將表示該趣旨的警告信號向顯示部17輸出。顯示部17接收到從判斷部19輸出的警告信號后,進行表示在紗線端YA、YB的解捻中產生不良情況(解捻狀態不良好)這一趣旨的顯示。此時,還可以與顯示部17的顯示配合地發出警告音。另外,控制部16在從判斷部19輸出警告信號的情況下,使接紗裝置10的接紗作業停止。
[0057]回到圖2,接紗部50在由第I握持部60A握持有上側的紗線端YA且由第2握持部60B握持有下側的紗線端YB的狀態下,捻合由第I解捻部40A解捻的上側的紗線端YA和由第2解捻部40B解捻的下側的紗線端YB。在接紗部50中使紗線端YA和紗線端YB捻合時,由紗線歸攏桿81將紗線端YA及紗線端YB從第I解捻部40A及第2解捻部40B引出,并由止捻桿82將紗線端YA及紗線端YB的前端部分在接紗部50的附近按壓。
[0058][接紗裝置的動作]
[0059]接下來,說明上述的接紗裝置10的動作(即,接紗裝置10中實施的接紗方法)。
[0060]如圖2所示,紗線歸攏桿81向第I解捻部40A及第2解捻部40B側旋轉,由此,由上紗線捕捉裝置12引導的上側的紗線端YA及由下紗線捕捉裝置7引導的下側的紗線端YB歸攏至第I解捻部40A及第2解捻部40B側。由此,上側的紗線端YA向第I引導板21的引導槽21a、第2引導板22的引導槽22a及接紗部50的接紗噴嘴51導入。同樣地,下側的紗線端YB向第I引導板21的引導槽21b、第2引導板22的引導槽22b及接紗部50的接紗噴嘴51導入。此外,上側的紗線端YA及下側的紗線端YB在向接紗噴嘴51的導入中,經由引導傾斜部53而配置在收容部52中。
[0061]接下來,導入至第I引導板21的引導槽21a中的上側的紗線端YA在引導槽21a附近由第I握持部60A握持。同樣地,導入至第2引導板22的引導槽22b中的下側的紗線端YB在引導槽22b附近由第2握持部60B握持。接下來,導入至第2引導板22的引導槽22a中的上側的紗線端YA在由第I握持部60A握持的狀態下,在引導槽22a附近由第I切斷部70A切斷。同樣地,導入至第I引導板21的引導槽21b中的下側的紗線端YB在由第2握持部60B握持的狀態下,在引導槽21b附近由第2切斷部70B切斷。
[0062]接下來,第I解捻部40A從噴射孔44向解捻噴嘴43內噴射解捻用空氣,由此,由第I切斷部70A切斷的上側的紗線端YA在由第I握持部60A握持的狀態下,由第I解捻部40A拉入而解捻(解捻工序)。同樣地,第2解捻部40B從噴射孔44向解捻噴嘴43內噴射解捻用空氣,由此,由第2切斷部70B切斷的下側的紗線端YB在由第2握持部60B握持的狀態下由第2解捻部40B拉入而解捻(解捻工序)。
[0063]此時,紗線端YA、YB由第I傳感器90及第2傳感器92檢測(監視工序)。判斷部19基于從第I傳感器90及第2傳感器92輸出的檢測結果來判斷紗線端YA、YB是否成功解捻(判斷工序)。在由判斷部19判斷為紗線端YA、YB的解捻良好地進行的情況下,繼續進行作業。另一方面,在由判斷部19判斷為在紗線端YA、YB的解捻時發生不良的情況下,在顯示部17中顯示警告。與此同時,通過控制部16停止接紗裝置10的接紗作業。
[0064]在由第I解捻部40A及第2解捻部40B進行了紗線端YA、YB的解捻后,紗線歸攏桿81進一步地向第I解捻部40A及第2解捻部40B側旋轉,由此,使上側的紗線端YA從第
I解捻部40A引出,且使下側的紗線端YB從第2解捻部40B引出。而且,上側的紗線端YA的前端部分及下側的紗線端YB的前端部分在接紗部50附近,由與紗線歸攏桿81 —起旋轉的止捻桿82按壓。接下來,接紗部50從噴射孔54向收容部52內噴射接紗用空氣,由此,捻合由第I解捻部40A解捻的上側的紗線端YA和由第2解捻部40B解捻的下側的紗線端YB (接紗工序)。此時,上側的紗線端YA處于由第I握持部60A握持的狀態,下側的紗線端YB處于由第2握持部60B握持的狀態。
[0065]接下來,紗線歸攏桿81及止捻桿82向相反方向旋轉,并且,第I握持部60A及第2握持部60B放開握持。由此,通過連接上側的紗線端YA和下側的紗線端YB而接合的紗線Y恢復至接紗裝置10的前側的紗道上。
[0066][作用及效果]
[0067]如以上說明的那樣,在接紗裝置10中,在第I解捻部40A及第2解捻部40B中分別配置有第I傳感器90及第2傳感器92。第I傳感器90及第2傳感器92檢測第I解捻部40A及第2解捻部40B的解捻空間S中的紗線端YA、YB的位置。判斷部19基于第I傳感器90及第2傳感器92的檢測結果,來判斷紗線端YA、YB的解捻狀態,即紗線端YA、YB是否成功解捻。由此,在接紗裝置10中能夠檢測紗線端YA、YB的解捻的不良。
[0068]本實施方式中,第I傳感器90及第2傳感器92在解捻用空氣的流動方向中,與噴出解捻用空氣的噴射孔44相比配置在下游側。由此,在接紗裝置10中,能夠通過解捻用空氣來抑制纖維附著或堆積在投光部90a、92a及受光部90b、92b上的情況。因此,在接紗裝置10中,能夠抑制紗線端YA、YB的檢測精度的降低。
[0069]另外,本實施方式中,接紗裝置10具有第I傳感器90及第2傳感器92,第I傳感器90和第2傳感器90從第I解捻部40A及第2解捻部40B中的紗線端YA、YB的導入口40Aa、40Ba側以該順序配置。由此,在卷繞單元I的判斷部19中,在紗線端YA、YB沒有由第I傳感器90檢測出的情況下,判斷為紗線端YA、YB處于未解捻,在紗線端YA、YB由第2傳感器92檢測出的情況下,判斷為紗線端YA、YB處于過度解捻。因此,卷繞單元I中,能夠良好地判斷紗線端YA、YB是否成功解捻。
[0070]本實施方式中,判斷部19在判斷為在紗線端YA、YB的解捻中產生不良的情況下,向顯示部17輸出表示該趣旨的警告信號,顯示部17進行表示在紗線端YA、YB的解捻中產生不良的(解捻狀態不良好)這一趣旨的顯示。由此,在具有接紗裝置10的自動絡紗機中,能夠容易地特定在哪個卷繞單元I的接紗裝置10中產生了解捻的不良。
[0071]以上,說明了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但本發明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例如,上述實施方式中,作為解捻監視部而配置了第I傳感器90及第2傳感器92,但還可以為僅設有任意一方的傳感器的構成。在僅配置一個傳感器的構成中,在配置在第I傳感器90的位置上的情況下,能夠檢測紗線端YA、YB是否處于未解捻,在配置在第2傳感器92的位置上的情況下,能夠檢測是否處于過度解捻。
[0072]另外,在上述實施方式的基礎上,還可以為配置第3傳感器的構成。第3傳感器與第2傳感器92相比進一步地配置在解捻用空氣的流動方向上的下游側。第3傳感器檢測因解捻而飛散的纖維。判斷部在由第2傳感器92以規定時間連續檢測出紗線端YA、YB后,由第3傳感器檢測纖維的飛散,且在僅由第I傳感器90檢測出紗線端YA、YB的情況下,判斷為紗線端YA、YB的前端飛散而判斷為紗線端YA、YB處于過度解捻。
[0073]另外,接紗裝置還可以為僅具有第3傳感器的構成。此時,判斷部基于從開始紗線端YA、YB的解捻時到紗線端YA、YB的解捻結束的飛散的紗線(纖維)量,來判斷紗線端YA、YB是否成功解捻。判斷部19在例如完全沒有檢測出纖維的飛散的情況下,判斷為紗線端YA、YB處于未解捻。判斷部19在檢測出纖維的飛散的情況下,判斷為紗線端YA、YB被解捻。而且,判斷部19在檢測出例如規定次數以上的纖維的飛散的情況下,判斷為紗線端YA、YB處于過度解捻。
[0074]在上述實施方式中,作為第I傳感器90及第2傳感器92采用了透過型的光學式傳感器,但解捻監視部還可以為例如反射型的光學式傳感器等。
[0075]上述實施方式中,檢測第I解捻部40A及第2解捻部40B的解捻空間S內的紗線端YA、YB的位置來判斷解捻狀態,但是還可以為,例如取得被拉入至第I解捻部40A及第2解捻部40B的解捻空間S內的紗線端YA、YB的圖像或映像,并基于該圖像或映像來判斷紗線端的解捻狀態。
[0076]上述實施方式中,以分別在第I解捻部40A及第2解捻部40B中設有噴射解捻用空氣的噴射孔44的構成作為一例進行了說明,但解捻用空氣的噴射方式還可以為其他的方式。圖6是表示其他實施方式的解捻部的截面構成的圖。如圖6所示,在解捻部41中,通過作為解捻部41的一部分而發揮作用的空氣噴射部A而從解捻管43A的導入口 41Aa側噴射解捻用空氣。解捻用空氣的噴射的方式沒有特殊限定。
【權利要求】
1.一種接紗裝置,將紗線端彼此連接,其特征在于,具有: 將斷開的紗線的所述紗線端拉入來進行解捻的解捻部;和 對由所述解捻部解捻的所述紗線端彼此進行捻合的接紗部, 所述解捻部中設有監視所述紗線端的解捻狀態的解捻監視部。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接紗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解捻部具有拉入所述紗線端的空間,并向該空間供給壓縮空氣, 所述解捻監視部監視所述空間內的所述紗線端的解捻狀態。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接紗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解捻部中設有向所述空間噴射所述壓縮空氣的噴射孔, 所述解捻監視部在從所述噴射孔噴射的所述壓縮空氣的流動方向上,與所述噴射孔相比配置在下游側。
4.如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接紗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解捻監視部為具有投光部和受光部的光學式傳感器。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接紗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光部及所述受光部在所述解捻部中的所述壓縮空氣的流動方向上配置有多個。
6.一種卷繞單元,其特征在于,具有: 權利要求1?5中的任一項所述的接紗裝置; 喂紗部,其使紗線成為能夠供給的狀態; 卷繞所述紗線的卷繞部; 第I導向部,捕捉所述喂紗部側的紗線端,并將該紗線端向所述接紗裝置引導;和 第2導向部,捕捉所述卷繞部側的紗線端,并將該紗線端向所述接紗裝置引導。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卷繞單元,其特征在于,具有對所述解捻部、所述接紗部、所述第I導向部及所述第2導向部的動作進行控制的控制部,所述控制部具有基于所述解捻監視部的監視結果來判斷所述紗線端是否成功解捻的判斷部, 在通過所述判斷部判斷為在所述紗線端的解捻時產生不良的情況下,使所述接紗裝置的接紗作業停止。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卷繞單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斷部基于開始解捻前的所述紗線端的長度和解捻結束后的所述紗線端的長度而判斷所述紗線端是否成功解捻。
9.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卷繞單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斷部基于從開始所述紗線端的解捻時到所述紗線端的解捻結束時飛散的紗線的量,而判斷所述紗線端是否成功解捻。
10.—種纖維機械,其特征在于,具有: 權利要求1?9中的任一項所述的卷繞單元; 對所述卷繞單元的各個所述控制部進行管理控制的上級控制部;和 顯示所述卷繞單元的動作狀況的顯示部, 在通過所述判斷部判斷為在所述紗線端的解捻中發生不良的情況下,將該趣旨在所述顯示部上顯示。
11.一種接紗方法,用于連接紗線端彼此,其特征在于,包括: 將斷開的紗線的所述紗線端拉入來進行解捻的解捻工序; 對在所述解捻工序中被解捻的所述紗線端彼此進行捻合的接紗工序; 在所述解捻工序中監視所述紗線端的解捻狀態的監視工序;和基于所述監視工序中的所述紗線端的解捻狀態的監視結果來判斷所述紗線端是否成功解捻的判斷工序, 在所述判斷工序中判斷為在所述紗線端的解捻時產生不良的情況下,停止接紗作業。
12.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接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判斷工序中,基于開始解捻前的所述紗線端的長度和解捻結束后的所述紗線端的長度而判斷所述紗線端是否成功解捻。
13.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接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斷工序中,基于從開始所述紗線端的解捻時到所述紗線端的解捻結束時飛散的紗線的量而判斷所述紗線端是否成功解捻。
【文檔編號】B65H69/06GK104229560SQ201410244323
【公開日】2014年12月24日 申請日期:2014年6月4日 優先權日:2013年6月5日
【發明者】澤田映 申請人:村田機械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