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全自動電感繞線機及其繞線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電子元器件加工設備領域的一種全自動電感繞線機及其繞線方法,它包括:一支架、機械上料機構、機械下料機構、中轉機構、繞線機構和操作面板,另外還設有二次壓線機構,與傳統的人工繞線技術相比,采用全自動繞線機效率更高,品質大為提升,與現有的自動繞線機相比,本發明的設備一個周期為7~8秒,能加工5件產品,因此效率不低于日特機,同時結構較為簡單,操作維護容易,造價為日特機的三分之一,能節省更多成本,另外所剪出來的線頭更短,與同等產量的產品相比減少了十分之一銅線,經估算一年可省銅線上萬元,線頭處理采用先剪后壓的方試,線頭處理效果更好。
【專利說明】一種全自動電感繞線機及其繞線方法
[0001]
【技術領域】
[0002]本發明涉及電子元器件的加工設備,具體涉及一種實現對電阻、電容、電感等電子元器件進行繞線的全自動電感繞線機及其繞線方法。
【背景技術】
[0003]現有繞線方試多為一個人工操作一臺簡單的單軸繞線機,操作流程為:第一步,手工上料;第二步,手工外掛線;第三步,機器繞線;第四步,手工切線;第五步,手工下料。此種流程效率低,品質不穩定,銅線浪費大,排線不均影響外觀。
[0004]現有的單軸繞線機效率低下,而且浪費大量的人力資源,在當代經濟飛速發展和機械自動化發達的時代,這種手下操作的方式越來越達不到生產上的需要,必將要被淘汰。
[0005]另外,現有少數工廠也有在使用日本制造的全自動繞線機,但這種機器工作原理復雜,造價高,繞線時浪費線也多,很多廠家負擔不起。而且這種設備所適用的線徑只能在
0.2~0.3mm,所以不能廣泛推廣使用。同時,這種設備并沒有進行線頭處理步驟,導致繞線后的線頭不穩定,容易松脫。
【發明內容】
[0006]本發明的目的是解決以上缺陷,提供一種全自動電感繞線機,其結構較為簡單,造價較低,操作維護容易,與人工繞線相比效率更高。
[0007]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方式實現的:
一種全自動電感繞線機,它包括:
一支架,該支架作為整臺機器的承載裝置,于機架內部設有用于控制整臺機器的電控系統,支架表面設有操作平臺。
[0008]機械上料機構,其安裝在操作平臺表面,包括用于選定上料工件方向的振動上料盤、用于將工件進行獨立分離的分料裝置和用于獨立夾持工件的上料夾子,上料夾子可實現三軸移動動作,分別為上下、左右和前后移動,上料時,上料夾子每次只夾持一個工件,在振動上料盤和分料裝置之間連接有用于傳輸工件的直振軌道,直振軌道用于傳輸工件,使工件同向整齊排列。
[0009]機械下料機構,其安裝在操作平臺表面,與機械上料機構平行相對設置,包括用于獨立夾持工件下料夾子,下料夾子可實現三軸移動動作,分別為上下、左右和前后移動,下料時,下料夾了每次只夾持一個工件。
[0010]中轉機構,其包括橫向設置在操作平臺表面用于帶動工件橫向移動的工件傳送裝置和用于同步中轉工件的同步中轉裝置。工件傳送裝置由三組移動導軌構成,分別為上料移動導軌、繞線移動導軌和下料移動導軌,上料移動導軌的首端位于上料夾子的下方,使工件上料完成后可直接直接滑動傳送,下料移動導軌的首端位于下料夾子的下方,使繞線完成的工作可直接滑動到下料夾子下方進行收料,三組移動導軌之間相互平行設置,且繞線移動導軌位于上料移動導軌與下料移動導軌之間。
[0011]另外,三組移動導軌之間存在相互對應的共位端,共位端用于工件的同步中轉傳輸。同步中轉裝置位于共位端的上方,在上料移動導軌上設有可在其表面移動的上料排版滑臺,在繞線移動導軌上設有可在其表面移動的繞線排版滑臺,在下料移動導軌上設有可在其表面移動的下料排版滑臺。上料排版滑臺、繞線排版滑臺和下料排版滑臺的結構相同,其表面均設有四個以上均勻排列用于夾持工件的料夾,該同步中轉裝置包括與料夾數量相等的同步夾子,同步夾子可實現前后移動和上下移動,用于同步夾緊工件進行中轉傳輸,同步夾子向前移動至上料排版滑臺的上方,移動至上料排版滑臺的上方后再下降進行夾料,使上料排版滑臺上的所有工件同時被夾起,再傳送至繞線排版滑臺,經繞線排版滑臺送入完成繞線的工件接著被同步夾子再次傳送至下料排版滑臺的上方,移動至下料排版滑臺的上方后再下降進行放料,使所有工件同時被固定在下料排版滑臺上。
[0012]繞線機構,其安裝在操作平臺表面,位于工件傳送裝置的尾端,使同步中轉裝置位于機械上料機構與繞線機構之間,其由用于傳送銅錢的防跳線組件、用于旋轉活動排線的繞線主軸組件、用于夾緊始線線頭的夾線組件和用于裁剪始線及尾線的剪線組件構成。其中,防跳線組件位于繞線主軸組件的上方,夾線組件和剪線組件位于繞線主軸組件的下方,繞線排版滑臺的右限位滑動至繞線主軸組件的正下方,同時位于夾線組件和剪線組件之間,使工件被滑動至右限位后可進行進行繞線。
[0013]繞線主軸組件可實現旋轉轉動和上下移動動作,其包括帶陶瓷中心孔的可旋轉的同步輪和由同步輪帶動完成同步轉動的繞線主軸,繞線主軸與料夾配對設置,其相鄰間距和數量均與料夾相等,繞線主軸的側面設有用于導線的弧形導線槽,并在弧形導線槽上設有陶瓷導線輪,弧形導線槽的底部設有傾斜安裝的繞線導針,使繞線導針位于料夾的斜上方。銅線從同步輪的陶瓷中心孔穿入,經弧形導線槽和導線輪,最后從繞線導針的中心引出,由于繞線導針傾斜設置,從其引出的銅線在繞線時也處理傾斜狀態。
[0014]該夾線組件由與料夾數量相等且可實現開合動作的線夾構成,每個線夾緊貼著其對應的料夾,能確保所剪的線頭足夠短,從而不浪費銅線,線夾用于夾起線頭可實現三軸移動動作。所述剪線組件由導向塊、雙向刀片和壓線裝置構成,剪線組件可實現前后移動和左右移動動作。導向塊前端設有用于導入銅線的V形導向槽,雙向刀片可前后移動地安裝于壓線裝置與導向塊之間,雙向刀片的前后兩側面均設有刀鋒,雙向刀片往前移動時與導向塊接觸,用于將始線剪斷,雙向刀片往后移動時與壓線裝置接觸,用于將尾線剪斷。
[0015]操作面板,其安裝在操作平臺表面,由PLC控制,包括帶觸摸控制功能的顯示器、啟動按鍵、停止按鍵和急停按鍵。PLC控制可精確調整各動作數據,提高加工精度。
[0016]上述說明中,更為優選的方案,在機械下料機構與中轉機構之間設有二次壓線機構,該二次壓線機構位于下料排版滑臺的上方,二次壓線機構包括可實現開合動作的壓線鉗,壓線鉗的內側面均設有兩個對稱的實現同步合攏動作的壓線觸點,壓線鉗實現合攏動作時兩個壓線觸點分別同步壓向工件的入線槽口和出線槽口。進行二次壓線能確保始線線頭和尾線線頭被壓于鍍銀面。
[0017]上述說明中,更為優選的方案,所述壓線裝置的表面設有穿透至底部的圓柱形通孔,并在圓柱形通孔內穿裝有壓線彈簧,壓線彈簧的頂部通過螺絲固定在圓柱形通孔內,壓線彈簧的底部固定安裝有突起的用于頂住出線槽口的壓線圓頭。壓線圓頭在壓線彈簧的彈力作用下具有緩沖作用,同時壓線圓頭可壓緊銅線,頂住出線槽口時再進行剪線工序,保證繞好線圈的工件不因銅線的張力而松開,減少產品不良率。
[0018]上述說明中,更為優選的方案,所述操作面板上方還設有用于故障報警提示的指示燈。
[0019]本發明所產生的有益效果如下:
O與傳統的人工繞線技術相比,人工熟手每小加工300件,采用全自動繞線機效率更高,品質大為提升,每小時能加工2500件;
2)與現有的自動繞線機相比,傳統的日特機(日本產)一個周期為12秒,能加工8件產品,本發明的設備一個周期為7?8秒,能加工5件產品,因此效率不低于日特機;
3)與現有的日特機相比,結構較為簡單,操作維護容易,造價為日特機的三分之一,能節省更多成本;
4)剪線時線夾緊貼著雙向刀片,所剪出來的線頭更短,與同等產量的產品相比減少了十分之一銅線,經估算一年可省銅線上萬元;
5)線頭處理采用先剪后壓的方試,線頭處理效果更好;
6)本發明的適用線徑范圈更大,為0.15?0.35mm。
[0020]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全自動電感繞線機的繞線方法。
[0021]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是通過以下方式實現的:
一種全自動電感繞線機的繞線方法,該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A、機械上料,將工件放置在振動上料盤上,工件經過直振軌道的傳輸確定方向,并傳輸至分料裝置前端,分料裝置感應到來料后向前推出,把每個工件進行獨立分離,同時上料夾子獨立夾起每個被推出的工件,并傳送至上料排版滑臺上的每個料夾,由料夾把工件進行夾緊。
[0022]B、中轉上料,上料排版向右滑動至共位端,同步夾子感應到來料后同步夾起上料排版滑臺上的所有工件,并移動至繞線排版滑臺,由繞線排版滑臺上的料夾同時把工件進行夾緊,接著把繞線排版滑臺滑動至繞線機構。
[0023]C、自動繞線,該步驟包括:
穿線,銅線經防跳線組件從同步輪的陶瓷中心孔穿入,經弧形導線槽和導線輪,最后從繞線導針的中心引出,接著線夾把銅線線頭夾緊。
[0024]定始位,繞線主軸轉動至起繞點,線夾夾起線頭時拉緊銅線并移動至右限位,位于工件的右前方。
[0025]排線,繞線主軸轉動,轉動的同時均勻上升和均勻下降進行排線。
[0026]剪始線,排線結束后剪線組件往前移動至入線槽口的上方,同時線夾向左移動復位,接著線夾拉著銅線上升,上升后再往后移動,使銅線在導向塊的V形導向槽的導向作用下進入入線槽口,接著剪線組件往后退回,再向左移動后再向前移動,最后再向右移動,使雙向刀片的前端刀鋒對準銅線,雙向刀片往前移動將始線剪斷,始線被剪斷后線夾和剪線組件同時退回復位。
[0027]剪尾線,繞線主軸轉動至出線槽口的右上方,接著向前移動,使銅線對準出線槽口配合入槽,銅線進入出線槽口后繞線主軸向上移動,接著剪線組件向前移動后再向右移動,使雙向刀片的后端刀鋒對準銅線,同時壓線裝置壓住出線槽口的銅線,保證銅線被壓于工件表面,線夾往后移動至繞線導針下方夾緊銅線,此時雙向刀片往后移動將尾線剪斷,尾線被剪斷后剪線組件和線夾退回復位。
[0028]D、中轉下料,繞線完成后繞線排版滑臺向左滑動至共位端,同步夾子感應到來料后同步夾起繞線排版滑臺上的所有工件,并移動至下料排版滑臺,由下料排版滑臺上的料夾同時把工件進行夾緊,接著把下料排版滑臺滑動至機械下料機構。
[0029]E、機械下料,下料夾子感應到來料后獨立夾起每個完成繞線的工件,并傳送至收料臺完成收料。
[0030]上述說明中,更為優選的方案,在中轉下料步驟與機械下料步驟之前還增設有二次壓線步驟,繞線完成后繞線排版滑臺向左滑動至二次壓線機構下方,壓線鉗感應到來料后分別張開,使壓線觸點對應在入線槽口和出線槽口上方,接著實現合攏動作進行壓線,同時使將始線線頭和尾線線頭壓于鍍銀面。
[0031]本發明的繞線方法所產生的有益效果為:與傳統的工件旋轉的繞線方法相比,本發明采用繞線主軸旋轉的方式進行繞線,繞線時可進行上下均勻排線,確保線圈排列均勻,同時線圈圈數精度高,方便精確調節,減少誤差,另外還增加有兩次壓線的步驟,繞線時先進行一次壓線,收料前再進行二次壓線,保證繞好的線圈不因銅線本身的張力而松開,并確保始線線頭和尾線線頭被壓于鍍銀面。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32]圖1為發明實施例中整體組合狀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局部放大圖;
圖3為發明實施例中機械上料機構、機械下料機構和中轉機構組合狀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3的局部放大圖;
圖5為發明實施例中防跳線組件和繞線主軸組件組合狀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6為圖5的局部放大圖;
圖7為發明實施例中夾線組件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8為發明實施例中剪線組件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9為圖8的局部放大圖;
圖10為本實施例中壓線裝置的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中,I為支架,2為操作面板,3為機械上料機構,4為機械下料機構,5為中轉機構,6為繞線機構,7為二次壓線機構,8為操作平臺,9為指示燈;301為振動上料盤,302為分料裝置,303為上料夾子,304為直振軌道;401為下料夾子;601為防跳線組件,602為繞線主軸組件,603為夾線組件,604為剪線組件,620為同步輪,621為繞線主軸,622為弧形導線槽,623為陶瓷導線輪,624為繞線導針,625為工件,630為線夾,640為導向塊,641為雙向刀片,642為壓線裝置,643為V形導向槽,644為圓柱形通孔,645為壓線彈簧,646為壓線圓頭。
[0033]【具體實施方式】
[0034]下面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0035]本實施例,參照圖1?圖10,其具體實施結構包括支架1、操作面板2、機械上料機構3、機械下料機構4、中轉機構5、繞線機構6和二次壓線機構7。支架I作為整臺機器的承載裝置,于機架內部設有用于控制整臺機器的電控系統,支架I表面設有操作平臺8,如圖1所示,機械上料機構3、機械下料機構4、中轉機構5、繞線機構6和操作面板2均安裝在操作平臺8表面。繞線機構6位于工件625傳送裝置的尾端,使同步中轉裝置位于機械上料機構3與繞線機構6之間。操作面板2由PLC控制,包括帶觸摸控制功能的顯示器、啟動按鍵、停止按鍵和急停按鍵。操作面板2上方還設有用于故障報警提示的指示燈9。
[0036]如圖3和圖4所示,機械上料機構3包括振動上料盤301、分料裝置302和上料夾子303,在振動上料盤301和分料裝置302之間連接有用于傳輸工件625的直振軌道304,上料夾子303可實現三軸移動動作,分別為上下、左右和前后移動,上料時,上料夾子303每次只夾持一個工件625。機械下料機構4與機械上料機構3平行相對設置,位于機械上料機構3的后方,其包括用于下料夾子401,下料夾子401可實現三軸移動動作,分別為上下、左右和前后移動,下料時,下料夾了每次只夾持一個工件625。
[0037]另外,中轉機構5包括橫向設置在操作平臺8表面的工件625傳送裝置和同步中轉裝置,其中,工件625傳送裝置由上料移動導軌、繞線移動導軌和下料移動導軌組成。上料移動導軌的首端位于上料夾子303的下方,使工件625上料完成后可直接直接滑動傳送,下料移動導軌的首端位于下料夾子401的下方,使繞線完成的工作可直接滑動到下料夾子401下方進行收料,三組移動導軌之間相互平行設置,且繞線移動導軌位于上料移動導軌與下料移動導軌之間。三組移動導軌之間存在相互對應的共位端,共位端用于工件625的同步中轉傳輸。同步中轉裝置位于共位端的上方,在上料移動導軌上設有可在其表面移動的上料排版滑臺,在繞線移動導軌上設有可在其表面移動的繞線排版滑臺,在下料移動導軌上設有可在其表面移動的下料排版滑臺。上料排版滑臺、繞線排版滑臺和下料排版滑臺的結構相同,能共同滑動至共位端進行同步中轉傳輸。本實施例中,其表面均設有五個均勻排列的用于夾持工件625的料夾,料夾可實現開合夾料動作。同步中轉裝置包括與料夾數量相等的同步夾子,也就是對應設置有五個同步夾子,同步夾子可實現前后移動和上下移動。當上料排版滑臺和繞線排版滑臺均滑動至共位端時,同步夾子向前移動至上料排版滑臺的上方,移動至上料排版滑臺的上方后再下降進行夾料,使上料排版滑臺上的五個工件625同時被夾起,再傳送至繞線排版滑臺。當下料排版滑臺和繞線排版滑臺均滑動至共位端時,經繞線排版滑臺送入完成繞線的工件625接著被同步夾子再次傳送至下料排版滑臺的上方,移動至下料排版滑臺的上方后再下降進行放料,使所有完成繞線的工件625同時被固定在下料排版滑臺上。
[0038]繞線機構6由防跳線組件601、繞線主軸組件602、夾線組件603和剪線組件604構成。防跳線組件601位于繞線主軸組件602的上方,夾線組件603和剪線組件604位于繞線主軸組件602的下方,繞線排版滑臺的右限位滑動至繞線主軸組件602的正下方,同時位于夾線組件603和剪線組件604之間,使工件625被滑動至右限位后可進行進行繞線。
[0039]如圖2、圖5和圖6所示,繞線主軸組件602可實現旋轉轉動和上下移動動作,其包括帶陶瓷中心孔的同步輪620和由同步輪620帶動完成同步轉動的繞線主軸621,繞線主軸621與料夾配對設置,其相鄰間距和數量均與料夾相等,因此本實施例共設置有五根繞線主軸621。繞線主軸621的側面設有用于導線的弧形導線槽622,并在弧形導線槽622上設有陶瓷導線輪623,弧形導線槽622的底部設有傾斜安裝的繞線導針624,使繞線導針624位于料夾的斜上方。安裝銅線時銅線從同步輪620的陶瓷中心孔穿入,經弧形導線槽622和導線輪,最后從繞線導針624的中心引出,由于繞線導針624傾斜設置,從其引出的銅線在繞線時也處理傾斜狀態。
[0040]如圖7所示,夾線組件603由可實現開合動作的線夾630構成,與傳統技術不同的是,每個線夾630緊貼著其對應的料夾,能確保所剪的線頭足夠短,從而不浪費銅線,線夾630用于夾起線頭可實現三軸移動動作。
[0041]如圖8和圖9所示,剪線組件604由導向塊640、雙向刀片641和壓線裝置642構成,剪線組件604可實現前后移動和左右移動動作。導向塊640前端設有用于導入銅線的V形導向槽643,雙向刀片641可前后移動地安裝于壓線裝置642與導向塊640之間,雙向刀片641的前后兩側面均設有刀鋒,雙向刀片641往前移動時與導向塊640接觸,用于將始線剪斷,雙向刀片641往后移動時與壓線裝置642接觸,用于將尾線剪斷。
[0042]二次壓線機構7位于下料排版滑臺的上方,其包括可實現開合動作的壓線鉗,壓線鉗的內側面均設有兩個對稱的實現同步合攏動作的壓線觸點,壓線鉗實現合攏動作時兩個壓線觸點分別同步壓向工件625的入線槽口和出線槽口。進行二次壓線能確保始線線頭和尾線線頭被壓于鍍銀面。
[0043]如圖10所示,壓線裝置642的表面設有穿透至底部的圓柱形通644孔,并在圓柱形通644孔內穿裝有壓線彈簧645,壓線彈簧645的頂部通過螺絲固定在圓柱形通644孔內,壓線彈簧645的底部固定安裝有突起的用于頂住出線槽口的壓線圓頭646。壓線圓頭646在壓線彈簧645的彈力作用下具有緩沖作用,同時壓線圓頭646可壓緊銅線,頂住出線槽口時再進行剪線工序,保證繞好線圈的工件625不因銅線的張力而松開。
[0044]本實施例中全自動電感繞線機的繞線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A、機械上料,將工件625放置在振動上料盤301上,工件625經過直振軌道304的傳輸確定方向,并傳輸至分料裝置302前端,分料裝置302感應到來料后向前推出,把每個工件625進行獨立分離,同時上料夾子303獨立夾起每個被推出的工件625,并傳送至上料排版滑臺上的每個料夾,由料夾把工件625進行夾緊,本實施例的上料排版滑臺上共設置有五個料夾,當上料夾子303獨立把五個工件625夾到料夾上即完成一周期的上料工作。
[0045]B、中轉上料,上料排版向右滑動至共位端,同步夾子感應到來料后同步夾起上料排版滑臺上的五個工件625,并移動至繞線排版滑臺,由繞線排版滑臺上的料夾同時把工件625進行夾緊,接著把繞線排版滑臺滑動至繞線機構6。
[0046]C、自動繞線,該步驟包括:
Cl.穿線,銅線經防跳線組件601從同步輪620的陶瓷中心孔穿入,經弧形導線槽622和導線輪,最后從繞線導針624的中心引出,接著線夾630把銅線線頭夾緊。
[0047]C2.定始位,繞線主軸621轉動至起繞點,線夾630夾起線頭時拉緊銅線并移動至右限位,位于工件625的右前方,目的是為了便于把銅線卷入入線槽口。
[0048]C3.排線,繞線主軸轉動,轉動的同時均勻上升和均勻下降進行排線,能同時完成五個工件625的排線工作。[0049]C4.剪始線,排線結束后剪線組件604往前移動至入線槽口的上方,同時線夾630向左移動復位,接著線夾630拉著銅線上升,上升后再往后移動,使銅線在導向塊640的V形導向槽643的導向作用下進入入線槽口,接著剪線組件604往后退回,再向左移動后再向前移動,最后再向右移動,使雙向刀片641的前端刀鋒對準銅線,雙向刀片641往前移動將始線剪斷,始線被剪斷后線夾630和剪線組件604同時退回復位。
[0050]C5.剪尾線,繞線主軸621轉動至出線槽口的右上方,接著向前移動,使銅線對準出線槽口配合入槽,銅線進入出線槽口后繞線主軸621向上移動,接著剪線組件604向前移動后再向右移動,使雙向刀片641的后端刀鋒對準銅線,同時壓線裝置642壓住出線槽口的銅線,保證銅線被壓于工件625表面,線夾630往后移動至繞線導針624下方夾緊銅線,此時雙向刀片641往后移動將尾線剪斷,尾線被剪斷后剪線組件604和線夾630退回復位。
[0051]D、中轉下料,繞線完成后繞線排版滑臺向左滑動至共位端,同步夾子感應到來料后同步夾起繞線排版滑臺上的五個工件625,并移動至下料排版滑臺,由下料排版滑臺上的料夾同時把工件625進行夾緊,接著把下料排版滑臺滑動至機械下料機構4。
[0052]E、二次壓線,繞線完成后繞線排版滑臺向左滑動至二次壓線機構7下方,壓線鉗感應到來料后分別張開,使壓線觸點對應在入線槽口和出線槽口上方,接著實現合攏動作進行壓線,同時使將始線線頭和尾線線頭壓于鍍銀面。
[0053]F、機械下料,下料夾子401感應到來料后獨立夾起每個完成繞線的工件625,并傳送至收料臺完成收料。
[0054]以上內容是結合具體的優選實施例對本發明所作的進一步詳細說明,不能認定本發明的具體實施只局限于這些說明。對于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簡單推演或替換,都應視為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全自動電感繞線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一支架,該支架作為整臺機器的承載裝置,于機架內部設有用于控制整臺機器的電控系統,支架表面設有操作平臺; 機械上料機構,其安裝在操作平臺表面,包括用于選定上料工件方向的振動上料盤、用于將工件進行獨立分離的分料裝置和用于獨立夾持工件的上料夾子,上料夾子可實現三軸移動動作,在振動上料盤和分料裝置之間連接有用于傳輸工件的直振軌道; 機械下料機構,其安裝在操作平臺表面,與機械上料機構平行相對設置,包括用于獨立夾持工件下料夾子,下料夾子可實現三軸移動動作; 中轉機構,其包括橫向設置在操作平臺表面用于帶動工件橫向移動的工件傳送裝置和用于同步中轉工件的同步中轉裝置,工件傳送裝置由三組移動導軌構成,分別為上料移動導軌、繞線移動導軌和下料移動導軌,上料移動導軌的首端位于上料夾子的下方,下料移動導軌的首端位于下料夾子的下方,三組移動導軌之間相互平行設置,且繞線移動導軌位于上料移動導軌與下料移動導軌之間,其三者之間存在相互對應的共位端,同步中轉裝置位于共位端的上方,在上料移動導軌上設有可在其表面移動的上料排版滑臺,在繞線移動導軌上設有可在其表面移動的繞線排版滑臺,在下料移動導軌上設有可在其表面移動的下料排版滑臺,上料排版滑臺、繞線排版滑臺和下料排版滑臺的結構相同,其表面均設有四個以上均勻排列用于夾持工件的料夾,該同步中轉裝置包括與料夾數量相等的同步夾子,同步夾子可實現前后移動和上下移動,向前移動至上料排版滑臺的上方,向后移動至下料排版滑臺的上方; 繞線機構,其安裝在操作平臺表面,位于工件傳送裝置的尾端,使同步中轉裝置位于機械上料機構與繞線機構之間,其由用于傳送銅錢的防跳線組件、用于旋轉活動排線的繞線主軸組件、用于夾緊始線線頭的夾線組件和用于裁剪始線及尾線的剪線組件構成;其中,防跳線組件位于繞線主軸組件的上方,夾線組件和剪線組件位于繞線主軸組件的下方,繞線排版滑臺的右限位滑動至繞線主軸組件的正下方,同時位于夾線組件和剪線組件之間;繞線主軸組件可實現旋轉轉動和上下移動動作,其包括帶陶瓷中心孔的可旋轉的同步輪和由同步輪帶動完成同步轉動的繞線主軸,繞線主軸與料夾配對設置,其相鄰間距和數量均與料夾相等,繞線主軸的側面設有用于導線的弧形導線槽,并在弧形導線槽上設有陶瓷導線輪,弧形導線槽的底部設有傾斜安裝的繞線導針,使繞線導針位于料夾的斜上方,銅線從同步輪的陶瓷中心孔穿入,經弧形導線槽和導線輪,最后從繞線導針的中心引出;該夾線組件由與料夾數量相等且可實現開合動作的線夾構成,每個線夾緊貼著其對應的料夾,線夾用于夾起線頭可實現三軸移動動作;所述剪線組件由導向塊、雙向刀片和壓線裝置構成,剪線組件可實現前后移動和左右移動動作,導向塊前端設有用于導入銅線的V形導向槽,雙向刀片可前后移動地安裝于壓線裝置與導向塊之間,雙向刀片的前后兩側面均設有刀鋒,雙向刀片往前移動時與導向塊接觸,用于將始線剪斷,雙向刀片往后移動時與壓線裝置接觸,用于將尾線剪斷; 操作面板,其安裝在操作平臺表面,由PLC控制,包括帶觸摸控制功能的顯示器、啟動按鍵、停止按鍵和急停按鍵。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全自動電感繞線機,其特征在于:在機械下料機構與中轉機構之間設有二次壓線機構 ,該二次壓線機構位于下料排版滑臺的上方,二次壓線機構包括可實現開合動作的壓線鉗,壓線鉗的內側面均設有兩個對稱的實現同步合攏動作的壓線觸點,壓線鉗實現合攏動作時兩個壓線觸點分別同步壓向工件的入線槽口和出線槽口。
3.根據權利要求1或者2所述一種全自動電感繞線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壓線裝置的表面設有穿透至底部的圓柱形通孔,并在圓柱形通孔內穿裝有壓線彈簧,壓線彈簧的頂部通過螺絲固定在圓柱形通孔內,壓線彈簧的底部固定安裝有突起的用于頂住出線槽口的壓線圓頭。
4.根據權利要求1或者2所述一種全自動電感繞線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面板上方還設有用于故障報警提示的指示燈。
5.一種全自動電感繞線機的繞線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A、機械上料,將工件放置在振動上料盤上,工件經過直振軌道的傳輸確定方向,并傳輸至分料裝置前端,分料裝置感應到來料后向前推出,把每個工件進行獨立分離,同時上料夾子獨立夾起每個被推出的工件,并傳送至上料排版滑臺上的每個料夾,由料夾把工件進行夾緊; B、中轉上料,上料排版向右滑動至共位端,冋步夾子感應到來料后冋步夾起上料排版滑臺上的所有工件,并移動至繞線排版滑臺,由繞線排版滑臺上的料夾同時把工件進行夾緊,接著把繞線排版滑臺滑動至繞線機構; C、自動繞線,該步驟包括: 穿線,銅線經防跳線組件從同步輪的陶瓷中心孔穿入,經弧形導線槽和導線輪,最后從繞線導針的中心引出,接著線夾把銅線線頭夾緊; 定始位,繞線主軸轉動至起繞點,線夾夾起線頭時拉緊銅線并移動至右限位,位于工件的右前方; 排線,繞線主軸轉動,轉動的同時均勻上升和均勻下降進行排線; 剪始線,排線結束后剪線組件往前移動至入線槽口的上方,同時線夾向左移動復位,接著線夾拉著銅線上升,上升后再往后移動,使銅線在導向塊的V形導向槽的導向作用下進入入線槽口,接著剪線組件往后退回,再向左移動后再向前移動,最后再向右移動,使雙向刀片的前端刀鋒對準銅線,雙向刀片往前移動將始線剪斷,始線被剪斷后線夾和剪線組件同時退回復位; 剪尾線,繞線主軸轉動至出線槽口的右上方,接著向前移動,使銅線對準出線槽口配合入槽,銅線進入出線槽口后繞線主軸向上移動,接著剪線組件向前移動后再向右移動,使雙向刀片的后端刀鋒對準銅線,同時壓線裝置壓住出線槽口的銅線,保證銅線被壓于工件表面,線夾往后移動至繞線導針下方夾緊銅線,此時雙向刀片往后移動將尾線剪斷,尾線被剪斷后剪線組件和線夾退回復位; D、中轉下料,繞線完成后繞線排版滑臺向左滑動至共位端,同步夾子感應到來料后同步夾起繞線排版滑臺上的所有工件,并移動至下料排版滑臺,由下料排版滑臺上的料夾同時把工件進行夾緊,接著把下料排版滑臺滑動至機械下料機構; E、機械下料,下料夾子感應到來料后獨立夾起每個完成繞線的工件,并傳送至收料臺完成收料。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一 種全自動電感繞線機的繞線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中轉下料步驟與機械下料步驟之前還增設有二次壓線步驟,繞線完成后繞線排版滑臺向左滑動至二次壓線機構下方,壓線鉗感應到來料后分別張開,使壓線觸點對應在入線槽口和出線槽口上方,接著實現合攏動作進 行壓線,同時使將始線線頭和尾線線頭壓于鍍銀面。
【文檔編號】B65G47/90GK103903852SQ201410145342
【公開日】2014年7月2日 申請日期:2014年4月14日 優先權日:2014年4月14日
【發明者】張國模, 孟小苗 申請人:東莞市柯睿自動化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