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塑封機及其放膜系統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塑封機的放膜系統,其包括放膜輥組、旋轉框架、薄膜卷筒、檢測器和控制器,所述旋轉框架包括中心軸,所述旋轉框架的中心軸和放膜輥組固定在薄膜成袋裝置的上方,所述薄膜卷筒釋放的薄膜依次經過放膜輥組、旋轉框架,然后到達薄膜成袋裝置,當待包裝物通過所述薄膜成袋裝置時會拉動薄膜,薄膜再帶動所述旋轉框架旋轉圍繞中心軸進行旋轉;所述控制器根據所述第一檢測器檢測到所述旋轉框架經過預定位置的信號,控制所述放膜輥組拉動薄膜卷筒,并釋放預定長度的薄膜。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塑封機。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塑封機及放膜系統,薄膜送出長度與待包裝物薄膜包裝長度相匹配,保證了生產的連續性。
【專利說明】一種塑封機及其放膜系統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包裝設備,尤其涉及一種塑封機及其放膜系統。
【背景技術】
[0002]礦棉吸聲板是一種廣泛應用于寫字樓、會議廳、音樂廳等大型場所的室內屋頂裝飾板材,具有實用性和裝飾性雙重效果。礦棉吸聲板的主要生產流程包括料漿經調和、成型、干燥、切割、刨平和底涂后成為原板,原板再經壓花、開榫和二次噴涂等精加工工序制成成品,成品需要碼垛起來,套上紙框或放入紙箱后,再進行薄膜塑封包裝。
[0003]中國專利CN2379402公開一種板材自動包裝設備用塑封機,所述的塑封機的下方有一組輸送輥,在輸送輥的上方有薄膜反轉架,薄膜反轉架內有一箱體和薄膜反轉架之間形成薄膜導引縫,在反轉架的上方設有送出雙層薄膜的薄膜卷筒,下方有導引輥,在導引輥的一側有薄膜熱封點在反轉架的后方設有薄膜橫向熱封頭,能完全自動地對箱體進行塑封,最后進入烘箱對塑封材料進行熱收縮。
[0004]該塑封機的工作過程:雙層薄膜的一側先被熱封粘接形成縱向熱封線,然后被熱封的一側的薄膜經過導引桿反轉進入薄膜導引縫,成為熱封袋的上側面,未被熱封的薄膜同樣反轉到薄膜反轉架的二側,反轉后的薄膜成為熱封袋的下側面,由薄膜橫向熱封頭對薄膜橫向熱封,熱封后的薄膜形成袋狀,箱體由輸送輥直接送往袋中,薄膜橫向熱封頭橫向熱封,同時從橫向熱線中間切斷,被切成兩半的橫向熱封線的一半成為已經塑封好的箱體塑料包裝的熱封線,另一半成為待塑料包裝的一條熱封線。被塑封的箱體進入烘箱,由于采用的是熱收縮的薄膜,因此,通過烘箱后,塑封的塑料薄膜自動收縮,包緊箱體,至此,完成板材的包裝。
[0005]在薄膜塑封包裝過程中,由于薄膜先從薄膜卷筒釋放,再經導引桿,便到達薄膜成袋裝置的薄膜導引縫,待包裝物在通過薄膜反轉架牽拉薄膜時,會對薄膜卷筒產生較強的拉力,薄膜卷筒迅速轉動,從而釋放過長的薄膜,產生薄膜堆積,薄膜在薄膜反轉架處松弛,從而影響包裝的質量,如果增加薄膜卷筒的運行阻力,又容易導致待包裝物牽拉不動薄膜,待包裝板材的箱體容易停止在輸送輥上,導致整個塑封機停止運行,需要人工處理后方可以繼續包裝,嚴重影響了生產效率。因此,上述的塑封機很容易出現薄膜釋放長度(或薄膜卷筒的抽出長度)與待包裝物的薄膜包裝長度產生不一致。
實用新型內容
[0006]本申請提供了一種塑封機的放膜系統,其包括放膜輥組、旋轉框架、薄膜卷筒、檢測器和控制器,所述旋轉框架包括中心軸,所述旋轉框架的中心軸和放膜輥組固定在薄膜成袋裝置的上方,所述薄膜卷筒釋放的薄膜依次經過放膜輥組、旋轉框架,然后到達薄膜成袋裝置,當待包裝物通過所述薄膜成袋裝置時會拉動薄膜,薄膜再帶動所述旋轉框架旋轉圍繞中心軸進行旋轉;
[0007]所述檢測器用于檢測所述旋轉框架是否旋轉經過預定位置,并將信號發送給控制器;
[0008]所述控制器根據所述第一檢測器檢測到所述旋轉框架經過預定位置的信號,控制所述放膜輥組拉動薄膜卷筒,并釋放預定長度的薄膜。
[0009]優選地,所述旋轉框架包括作為所述中心軸的中間支桿、以及圍繞所述中間支桿進行旋轉的第一側邊支桿,所述薄膜依次經過所述放膜輥組、第一側邊支桿、中間支桿,然后到達薄膜成袋裝置。
[0010]優選地,在所述旋轉框架的上方設置有第一導引桿,在所述第一側邊支桿與所述中間支桿之間設置有第二側邊支桿,所述薄膜依次經過所述放膜輥組、第一側邊支桿、第一導引桿、第二側邊支桿、中間支桿,然后到達薄膜成袋裝置。
[0011]優選地,所述旋轉框架設置有配重桿和/或配重塊,所述第一側邊支桿位于中間支桿一側,而配重桿和/或配重位于所述中間支桿的另一側。
[0012]優選地,所述放膜輥組包括一組對輥和驅動所述對輥旋轉的伺服電機。
[0013]優選地,所述放膜系統還包括設置在所述薄膜成袋架的上方的第二導引桿和第三導引桿,所述第二導引桿和第三導引桿將雙層薄膜從旋轉框架導引至薄膜成架裝置。
[0014]優選地,所述放膜系統包括第四導引桿和第五導引桿,所述第四導引桿和第五導引桿將雙層薄膜從薄膜卷筒導引至所述放膜輥組。
[0015]優選地,所述放膜系統還包括分膜叉,所述分膜叉位于所述第四導引桿與第五導引桿之間。
[0016]優選地,所述薄膜為雙層薄膜,所述第二導引桿和第三導引桿的方向與所述第一輸送裝置的傳輸方向相同。
[0017]優選地,所述雙層薄膜由一層薄膜對疊形成。
[0018]優選地,所述薄膜為單層薄膜,所述第二導引桿和第三導引桿的方向與所述第一輸送裝置的傳輸方向垂直。
[0019]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塑封機,其包括如上述的放膜系統。
[0020]優選地,所述塑封機還包括輸送系統、薄膜成袋裝置、薄膜橫向熱封裝置和烘箱;[0021 ] 所述輸送系統用于輸送待包裝物通過薄膜成袋裝置、薄膜橫向熱封裝置和烘箱;
[0022]所述薄膜成袋裝置用于將雙層薄膜翻轉成包裹待包裝物的口袋狀;
[0023]所述封薄膜橫向熱封裝置用于切斷薄膜并完成薄膜的橫向熱封;
[0024]所述烘箱用于對薄膜進行熱收縮。。
[0025]與有關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6]1、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塑封機及放膜系統,通過設置一個放膜輥組、旋轉框架和第一檢測器。由于薄膜經過放膜輥組和旋轉框架,這樣可以在放膜輥組到薄膜成袋裝置之間預存較長的薄膜。在待包裝物通過薄膜成袋的瞬間,待包裝物會牽拉薄膜,薄膜再帶動旋轉框架旋轉,釋放一次包裝所需要薄膜的長度,在此瞬間無需薄膜卷筒釋放薄膜,便可完成。
[0027]同時旋轉框架旋轉并經過第一檢測器的檢測范圍,第一檢測器就能檢測到旋轉框架,控制器根據第一檢測器檢測到旋轉框架的信號,控制放膜輥組釋放預定長度(即包裝所需要薄膜的長度)的雙層薄膜,旋轉框架受重力作用返回初始狀態,為下一次釋放一次包裝作好準備,從而使薄膜送出長度與待包裝物薄膜包裝長度相匹配,保證了生產的連續性。[0028]2、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塑封機及輸送系統,待包裝物到達第一輸送裝置的輸出端后,控制器根據第二檢測器檢測到第一輸送裝置上有待包裝物的信號后,控制推進裝置推動待包裝物通過薄膜成袋裝置和薄膜橫向熱封裝置,到達第二輸送裝置,避免由于待包裝物達拉薄膜的阻力而停留在薄膜成架內的問題。
[0029]3、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塑封機及薄膜成袋裝置、薄膜成袋架,能夠實現雙層薄膜分離后被形成口袋狀時接合處合理重疊,解決了兩側邊薄膜容易造成兩側薄膜向外滑動,袋體下側面的兩側邊薄膜不能重疊的問題。
[0030]薄膜經過薄膜成袋架后形成口袋狀,只需要橫向熱封,然后通過烘箱后封緊,便可以完成包裝,省去了有關技術的縱向熱封工序。
[0031]4、本實用新型的上熱封刀和下熱封刀同時合攏、同時分開,可以在暫停生產時遠離輸送通道內的薄膜,保護薄膜不被燒烤破壞。
[0032]5、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塑封機,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塑封設備的自動化程度高,在整個流水線上基本上可以達到無人操作的程度。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優點在于生產效率高、成本低、效益好。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33]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塑封機的示意圖;
[0034]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塑封機的示意圖;
[0035]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塑封機的示意圖;
[0036]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推進裝置和升降裝置的示意圖;
[0037]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推進裝置和升降裝置的示意圖;
[0038]圖6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雙層薄膜通過薄膜成袋架并形成袋狀的示意圖;
[0039]圖7為圖6A-A向剖面示意圖;
[0040]圖8和9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薄膜成袋架的示意圖;
[0041]圖10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待包裝物包裹在袋內的示意圖;
[0042]圖1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薄膜橫向熱封裝置的示意圖;
[0043]附圖標記:1-旋轉框架,11-第一側邊支桿,12-中間支桿,13-第二側邊支桿,14-配重桿,15-配重塊,21-對輥,33-第一導引桿,32-第二導引桿,33-第三導引桿,34-第四導引桿,35-第五導引桿,36-分膜叉,4-薄膜卷筒,51-第一輸送裝置,511-輸送皮帶,52-第二輸送裝置,53-推進裝置,531-第一氣缸,532-活塞桿,533-推板,54-升降裝置,541-第二氣缸,542-轉軸,543-升降架,544-第一長桿,545-第一短桿,546-第二長桿,547-第二短桿,6-薄膜成袋架,61-橫向支撐體,62-豎向支撐體,63-底板,64-折痕,7-薄膜橫向熱封裝置,71-龍門式機架,72-第三氣缸,73-上熱封刀,74-下熱封刀,75-傳動鏈,76-升降導軌,77-熱封邊,8-烘箱,91-第一檢測器,92-第二檢測器,93-第三檢測器,94-第四檢測器
【具體實施方式】
[0044]下文中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申請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組合。[0045]本實用新型的塑封設備包括輸送系統、薄膜成袋裝置、薄膜橫向熱封裝置7、烘箱8和總控制器。輸送系統用于輸送待包裝物通過薄膜成袋裝置、薄膜橫向熱封裝置7和烘箱8 ;薄膜成袋裝置用于將薄膜翻轉成包裹待包裝物的袋狀;封薄膜橫向熱封裝置7用于切斷薄膜并完成薄膜的橫向熱封;烘箱8用于對薄膜進行熱收縮。
[0046]本實施例中,塑封機還可以包括放膜系統,如圖1所示,放膜系統包括放膜輥組、旋轉框架1、薄膜卷筒4、第一檢測器91和第一控制器,旋轉框架I和放膜輥組均設置在薄膜成袋裝置的上方。
[0047]旋轉框架I包括作為中心軸進行旋轉的中心支桿、位于中心支桿一側的第一側邊支桿11。薄膜依次經過放膜輥組、第一側邊支桿、中間支桿,然后到達薄膜成袋裝置,當待包裝物通過薄膜成袋裝置時會拉動薄膜,薄膜再帶動旋轉框架旋轉圍繞中心軸進行旋轉。
[0048]如圖2所示,為了使薄膜在旋轉框架I上預留較長的長度,可以在旋轉框架I的上方設置有第一導引桿31,在第一側邊支桿11與中間支桿12之間設置有第二側邊支桿13,薄膜依次經過放膜輥組、第一側邊支桿11、第一導引桿31、第二側邊支桿13、中間支桿12,然后到達薄膜成袋架6,這樣待包裝物在牽拉薄膜時,既薄膜可以帶動旋轉框架I發生轉動,又能一次拉下較長的薄膜,以適應較長的包裝物。
[0049]為了平衡第一側邊支桿11和第二側邊支桿13重量,使旋轉框架I的初始狀態保持傾斜一定角度,還可以中間支桿12的另一側設置有配重桿14,還可以在配重桿14上增加一個配重塊15。初始狀態:位于中間支桿12 —側的第一側邊支桿11和第二側邊支桿13處于中間支桿12的下方,而位于中間支桿12另一側的配重桿14處于中間支桿12的上方,旋轉框架I傾斜一定角度,角度為30-60°。
[0050]放膜輥組包括一組對輥21和驅動對輥21旋轉的伺服電機。對輥21包括驅動輥和從動輥,驅動輥與從動輥平行設置,并且驅動輥的輥面壓向從輥的輥面,在工作時,薄膜在驅動輥和從動輥之間通過,這樣當伺服電機帶動驅動輥轉動時,會拉動薄膜。為了增加拉動薄膜的摩擦力,還可以在驅動輥和/或從動輥的表面設置有多個突起的突點。
[0051]為了使旋轉框架I送出的薄膜到達薄膜成袋架6后,更好實現導向和翻轉的效果,放膜系統還可以包括設置在薄膜成袋架6的上方的第二導引桿32和第三導引桿33,這樣薄膜依次經過放膜輥組、第一側邊支桿11、中間支桿12、第二導引桿32、第三導引桿33、薄膜成袋架6。
[0052]放膜系統還可以包括將薄膜導引至對輥21的第四導引桿34和第五導引桿35,以及分膜叉36。這樣薄膜卷筒4送出的薄膜先經過第四導引桿34、分膜叉36和第五導引桿35,到達對輥21,再由對輥21送出預定長度的薄膜(預定長度為一次塑封所需要薄膜的長度)。
[0053]由于薄膜具有光滑的表面,在通過第一側邊支桿11、第二側邊支桿13、中間支桿
12、第一導引桿31、第二導引桿32、第三導引桿33、第四導引桿34和第五導引桿35時,可以從上述桿體的表面滑過并改變方向,因此不需要旋轉桿體,可以采用固定的桿體。當然作為可替換的實施,桿體也可以代替為帶有旋轉軸的輥體。
[0054]分膜叉36安裝在第四導引桿34和第五導引桿35之間,該分膜叉36插入薄膜之間,用于將薄膜初步分離。
[0055]由于薄膜經過放膜輥組和旋轉框架1,這樣可以在放膜輥組到薄膜成袋裝置之間預存較長的薄膜。在待包裝物通過薄膜成袋的瞬間,待包裝物會牽拉薄膜,薄膜帶動旋轉框架I旋轉,釋放一次包裝所需要薄膜的長度,在此瞬間無需薄膜卷筒4釋放薄膜,便可完成。
[0056]第一檢測器91用于檢測旋轉框架I是否旋轉經過預定位置,并將信號發送給控制器;第一檢測器91可以設置在旋轉框架I上半段的下方,也可以設置在旋轉框架I的其它地方,只要旋轉框架發生旋轉,第一檢測器91可以檢測到就可以。而預定位置則為第一檢測器91的檢測位置或檢測范圍。第一控制器根據第一檢測器91檢測到旋轉框架I的信號,判斷旋轉框架I發生旋轉,控制放膜輥組運行,從薄膜卷筒4中抽出預定長度,(即包裝所需要薄膜的長度)的薄膜,旋轉框架I受重力作用返回初始狀態,為下一次釋放一次包裝作好準備,從而使薄膜送出長度與待包裝物薄膜包裝長度相匹配,保證了生產的連續性。當放膜輥組釋放預定長度的薄膜后,控制器控制放膜輥組停止運行,旋轉框架I在重力作用下再反向轉動回歸至初始狀態。
[0057]輸送系統可以采用如中國專利CN2379402的輸送裝置和輸送方法,即如【背景技術】所述的采用“塑封機的下方有一組輸送輥,在輸送輥的上主有薄膜反轉架”的方法。為了解決了由于薄膜需要經過薄膜導引縫,從而造成待包裝物牽拉薄膜的阻力較大,致使容易停止在薄膜反轉架和箱體內,導致整個塑封機停止運行的問題,本實施例可以采用新的技術方案,如圖3所示,輸送系統包括第一輸送裝置51、第二輸送裝置52、推進裝置53、升降裝置54、第二檢測器92和第二控制器。
[0058]如圖3所示,第一輸送裝置51包括兩條同軸驅動的輸送皮帶511或輸送履帶,第二輸送裝置52位于第一輸送裝置51的前方,也包括兩條同軸驅動的輸送皮帶或輸送履帶,并將第一輸送裝置51輸送過來的待包裝送入烘箱8內。
[0059]如圖4為推進裝置處于升起狀態的示意圖;圖5為推進裝置處于降下狀態的示意圖;如圖4和5所示,推進裝置53包括設置在第一輸送裝置51的兩條輸送皮帶511之間的第一氣缸531,第一氣缸531水平放置,第一氣缸531設置有活塞桿532和推板533,活塞桿532伸出時,推板533可推動第一輸送裝置51上的待包裝物通過薄膜成袋架6,然后到達第二輸送裝置52。
[0060]升降裝置54包括第二氣缸541和升降機構,第二氣缸541位于第一氣缸531的下部,通過升降機構與第一氣缸531相連,這樣第二氣缸541可以通過升降機構升降第一氣缸531。第一氣缸531和第二氣缸541處于初始狀態時,第一氣缸531和第二氣缸541低于第一輸送裝置51的輸送皮帶511的高度,這樣第一氣缸531和第二氣缸541不會妨礙第一輸送裝置51輸送待包裝物,等待包裝物就位后,再第二氣缸541通過升降機構升起第一氣缸531,第一氣缸531推動待包裝物通過薄膜成袋裝置和薄膜橫向熱封裝置7,到達第二輸送裝置52。
[0061]升降機構為連桿傳動式機構,具體結構為:第二氣缸的下端通過轉軸542固定在第一輸送裝置的機架上,第二氣缸的活塞桿通過轉軸542與第一長桿544的一端相連接,第一長桿544通過中心軸固定在升降架543上,升降架543固定在第一輸送裝置的機架上,第一長桿544可以圍繞中心軸旋轉,第一長桿544的另一端再通過轉軸542與第一氣缸下部的第一短桿545相連接;第二長桿546 —端通過轉軸542固定在降架上,另一端通過轉軸542與第一氣缸下部的第二短桿547相連接;當第二長桿546位于第一長桿544前端時,第一短桿545以焊接的方式固定在第一氣缸的下部后端,第二短桿547以焊接的方式固定在第一氣缸下部的前端;當第二長桿546位于第一長桿544后端時,第一短桿545可以通過焊接的方式固定第一氣缸下部的前端,第二短桿547以焊接的方式固定在第一氣缸下部的后端。
[0062]為了檢測第一輸送裝置51上的是否有待包裝物,可以在第一輸送裝置51的上方或側面設置有第二檢測器92,這樣第二檢測器92檢測用于檢測第一輸送裝置51上是否有待包裝物,第二控制器根據第二檢測器92的信號,控制第二氣缸541升起第一氣缸531,然后再推動待包裝物通過薄膜成袋裝置,到達第二輸送裝置52,實現待包裝物的薄膜包裹。
[0063]如圖3所示,在第一輸送裝置51的輸出端設置有薄膜成袋裝置,作為可變換的實施例方式,也可以在第一輸送裝置51的輸出端與第二輸送裝置52的輸入端之間設置有薄膜成袋裝置。薄膜成袋裝置用于先對薄膜進行分離、固定,翻轉成口袋狀,然后對通過薄膜成袋裝置的待包裝物進行包裹。
[0064]薄膜成袋裝置可以采用如中國專利CN2379402的技術方案,即采用“薄膜成袋裝置采用薄膜反轉架和箱體,薄膜反轉架內有一箱體和薄膜反轉架之間形成薄膜導引縫,以及雙層薄膜的一側先被熱封粘接形成縱向熱封線,然后被熱封的一側的薄膜經過導引桿反轉進入薄膜導引縫,成為熱封袋的上側面,未被熱封的薄膜同樣反轉到薄膜反轉架的二側,反轉后的薄膜成為熱封袋的下側面,由薄膜橫向熱封頭對薄膜橫向熱封,熱封后的薄膜形成袋狀的技術方案。為了解決兩側邊薄膜容易造成兩側薄膜向外滑動,袋體下側面的兩側邊薄膜不能重疊的問題,本實施例可以采用新的技術方案,如下:
[0065]薄膜成袋裝置可以包括薄膜成袋架6。圖6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雙層薄膜通過薄膜成袋架并形成袋狀的示意圖,圖中箭頭的方向為箱體通過薄膜成袋架的方向,即第一輸送裝置的傳輸方向。如圖6和8所不,薄膜成袋架為包括位于上部的橫向支撐體61,位于橫向支撐體61兩側且與橫向支撐體61連接的豎向支撐體62,以及位于下部且分別與兩側豎向支撐體62連接的兩塊底板,兩塊底板部分交錯,橫向支撐體61、兩側的豎向支撐體62和兩塊底板圍成一個長方形或正方形的通道。橫向支撐體61為一塊頂板或橫向四邊形框架,豎向支撐體62可以為一塊豎板或豎向四邊形框架。底板具有第一邊緣、第二邊緣和直線邊緣,第一邊緣分別與豎向支撐體62連接,第二邊緣位于薄膜成袋架通道的出口,第一邊緣、第二邊緣和直線邊緣依次首尾連接。
[0066]如圖9所示,為了使成袋形后,其底面的薄膜兩邊緣更好地重疊,兩塊底板63的直線邊緣可以替換為弧形邊緣,即底板具有第一邊緣、第二邊緣和弧形邊緣,第一邊緣分別與豎向支撐體62連接,第二邊緣位于薄膜成袋架通道的出口,第一邊緣、第二邊緣和弧形邊緣依次首尾連接。
[0067]兩側豎向支撐體62的前端設置有斜向邊緣,斜向邊緣與水平的角度為30-60°。這樣可以使薄膜靠近中間部分的兩部分更好翻裹到薄膜成袋架6兩側豎向支撐體62內側。
[0068]由于薄膜容易被劃傷,可以在薄膜成袋架6的邊角處設置軟性材料,薄膜成袋架6的邊角設置成為圓滑過渡處理的邊角。
[0069]如圖6和7所示,本實用新型的薄膜可以采用雙層薄膜,即雙層薄膜是由一層薄膜對疊形成的,對疊后一側具有折痕64,而一側兩薄膜邊緣對齊,薄膜卷筒4上纏繞有這樣的雙層薄膜,這樣可以省去雙層薄膜的一邊縫焊接或熱封對接的工藝,提高薄膜包裝的強度。當采用雙層薄膜時,雙層薄膜形成袋體的過程如下:第二導引桿32和第三導引桿33的方向與輸送方向相同,雙層薄膜從經過第二導引桿32和第三導引桿33后,稍微展開,具有折痕64的中間部分薄膜形成正放的三角形,具有折痕64的中間部分薄膜從薄膜成袋架的橫向支撐體61的上內側進入,然后向輸送方向的延伸,形成袋體的上側面;薄膜靠近中間部分的兩部分分別從兩側豎向支撐體62的內側進入,然后向輸送方向延伸,形成袋體的兩側面;薄膜一側邊緣部分沿一側豎向支撐體62的外側面下行,然后包裹到一塊底板63的底面,再翻到其底板63上面,然后向輸送方向延伸(即圖6中虛線延伸的方向),薄膜另一側邊緣部分也沿另一側豎向支撐體62的外側面下行,然后包裹到另一塊底板63的底面,再翻到其底板63上面,在兩塊底板63的導引下,薄膜的兩側邊緣部分上下重疊,從而形成如圖6和7所示虛線部分,位于袋體下側面。
[0070]作為可變換的實施例,薄膜也可以采用單層薄膜,只需要調整下導引桿的方向,使第二導引桿32和第三導引桿33的方向與輸送方向垂直即可,單層薄膜經過第二導引桿32和第三導引桿33后,直接下行到達薄膜成袋架6,薄膜的中間部分從薄膜成袋架6的上內側進入,然后向輸送方向的延伸,形成袋體的上側面;薄膜靠近中間部分的兩部分分別從兩側豎向支撐體62的內側進入,然后向輸送方向延伸,形成袋體的兩側面;薄膜一側邊緣部分沿一側豎向支撐體62的外側面下行,然后包裹到一塊底板63的底面,再翻到其底板63上面,然后向輸送方向延伸,薄膜另一側邊緣部分沿另一側豎向支撐體62的外側面下行,然后包裹到另一塊底板63的底面,再翻到其底板63上面,從而薄膜兩側邊緣在兩塊底板63的導引下,薄膜的兩側邊緣部分上下重疊,從而形成袋體下側面。
[0071]薄膜橫向熱封裝置可以采用如中國專利CN2379402的薄膜橫向熱封裝置,以及實現橫向熱封的方法,即薄膜橫向熱封裝置移動上熱封刀73,而下熱封刀不動的技術方案。為解決由于薄膜橫向熱封裝置的下熱封刀固定安裝在機架上,靠上熱封上下移動來實現熱封,在暫停生產時,薄膜停滯在薄膜輸送通道上,這樣上熱封刀在向下壓動薄膜時,會造成熱封邊偏移,塑封效果不好;同時由于下熱封刀距離薄膜很近,下熱封刀的余熱就會將薄膜烘烤破壞,造成很大的浪費。
[0072]在本實施例中,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薄膜橫向裝置存在的問題,可以采用新的技術方案,如圖1所示,薄膜橫向熱封裝置7設置在薄膜成袋架6出口的前方,可以設置第一輸送裝置51與第二輸送裝置52之間。如圖11所示,薄膜橫向熱封裝置7包括龍門式機架71、上熱封刀73、下熱封刀74、驅動機構、第三氣缸72、檢測器和控制器,龍門式機架71包括兩側框架和橫梁,第三氣缸72固定在橫梁上,第三氣缸72的活塞桿與上熱封刀73相連接。驅動機構包括設置在兩側框架上的兩條傳動鏈75,上熱封刀73,上熱封刀73的左端和下熱封刀74的左端分別固定在左側傳動鏈75的兩側,上熱封刀73的右端和下熱封刀74的右端分別固定在右側傳動鏈75的兩側。這樣當第三氣缸72拉動上熱封刀73向下運動時,上熱封刀73再帶動傳輸鏈轉動(即按圖11箭頭方向進行轉動),傳輸鏈再帶動下熱封刀74向上運動,從而實現上熱封刀73與下熱封刀74的相向運動,反之,則完成反向運動。
[0073]驅動機構還可以包括設置龍門式機架71兩側框架上的升降導軌76,上熱封刀73和下熱封刀74沿升降導軌76上下滑行。
[0074]第三檢測器用于檢測是否有待包裝物通過薄膜橫向熱封裝置7,并檢測信號發送控制器;第三氣缸72用于根據第三檢測器檢測到待包裝物通過薄膜橫向熱封裝置7的信號,控制第三氣缸72驅動驅動機構,從而帶動上熱封刀73和下熱封刀74同步相向運動或同步反向運動,實現上熱封刀73與下熱封刀74的夾緊或張開,這樣上熱封刀73和下熱封刀74既可以對形成袋狀的薄膜進行橫向熱封,又能切斷薄膜。
[0075]薄膜橫向熱封裝置7還包括溫度傳感器,溫度傳感器可以為測溫熱電偶。薄膜橫向熱封裝置7還包括設置在上熱封刀73和下熱封刀74內的電加熱裝置,這樣上熱封刀73和下熱封刀74可采用電加熱方式,即在刀架中設置電加熱不銹鋼管,熱量傳導至刀口,從而使封切刀在切斷薄膜的同時對薄膜進行熱封。
[0076]測溫熱傳感器用于檢測上熱封刀73和下熱封刀74的溫度,并將檢測信號發送給控制器;控制器用于根據溫度傳感器的檢測信號,控制電加熱裝置的加熱功率,使上熱封刀73和下熱封刀74的溫度保持合適范圍內。
[0077]在第二輸送裝置52的上方或側面設置有第三檢測器93,第三檢測器93用于檢測第二輸送裝置52上是否有待包裝物。待包裝物進入薄膜成袋裝置后,帶動薄膜到達第二輸送裝置52后,第三檢測器93可以檢測到待包裝物,然后第三控制器根據第三檢測器93檢測有待包裝物的信號,則立即或延時預定時間,控制封薄膜橫向熱封裝置7切斷薄膜,同時熱封形成熱封邊77,而待包裝物被包裹在袋狀的薄膜內,從而完成薄膜的橫向熱封,從而形成如圖10所示的狀態,其上表面中間具有折痕64,下部分兩薄膜邊緣部分重疊,前后兩端具有熱封邊77,待包裝物(如箱體)被包裹在袋狀的薄膜內。
[0078]在第二輸送裝置52的上方或側面可以選擇地再設置第四檢測器94,第四檢測器94的功能與第三檢測器93的功能相同,也用于檢測第二輸送裝置52上是否有待包裝物,不同之處為:由于第四檢測器94到薄膜橫向熱封裝置7的距離比第三檢測器93到薄膜橫向熱封裝置7的距離遠一些,這樣待包裝物到達第二輸送裝置52后,先經過第三檢測器93,再需要一段時間才能被第四檢測器94檢測到,這樣第三控制器根據第四檢測器的信號,等較長的待包裝物完全到達并包裹后,才控制薄膜橫向熱封裝置7切斷形成袋狀的薄膜并完成薄膜的橫向熱封,從而實現較長的待包裝物的塑封。作為可變換的實施方式,也可以不設置第四檢測器94,只需要在第三檢測器93檢測待包裝后,設定預定時間,再切斷和熱封薄膜,預定時間可長可短,根據包裝物的長度以及第二輸送裝置52運行的速率確定,當包裝較長包裝物時,可以設定較長的預定時間,如果包裝物較短,可以設定較短的預定時間。
[0079]第一檢測器91、第二檢測器92、第三檢測器93和第四檢測器94可以選用常規的傳感器,如光電開關、接近開關等。
[0080]如圖3所示,塑封設備還包括用于熱收縮薄膜的烘箱8。烘箱8設置在第二輸送裝置52上,或者設置第二輸送裝置52前方的下一個輸送裝置上。包裹有薄膜的箱體進入烘箱8,由于采用是熱收縮薄膜,因此,通過烘箱8后,塑封的塑料薄膜自動收縮,包緊待包裝物(如箱體),至此,板材的包裝完成。
[0081]總控制器是集成第一控制器、第二控制和第三控制器的總控制器,可以包括可編程控制器和觸摸屏,可以同時接收第一檢測器91、第二檢測器92、第三檢測器93和第四檢測器94的信號,控制放膜輥組、第一氣缸531和第二氣缸541、薄膜橫向熱封裝置7進行相應的動作。
[0082]在本實用新型中,塑封機的具體操作步驟如下:
[0083]薄膜從薄膜卷筒4抽出后,先經過第四導引桿34和第五導引桿35,再依次經過對輥21、第一側邊支桿11、第一導引桿31、第二側邊支桿13、中間支桿12、第二導引桿32、第三導引桿33,到達薄膜成袋架6,在通過薄膜成袋架6時,薄膜實現翻裹并形成口袋狀,經薄膜橫向熱封裝置7熱封后,薄膜形狀如附圖6和7如示的口袋狀薄膜,其上表面中間具有折痕64,下部分兩薄膜邊緣部分重疊,最前端具有熱封邊77。
[0084]待包裝物到達第一輸送裝置51的輸出端后,待包裝物被第二檢測器92檢測到,然后將信號發送給總控制器,總控制器根據第二檢測器92檢測到第一輸送裝置51上有待包裝物的信號,控制第二氣缸541通過升降機構升起第一氣缸531,然后再控制第一氣缸531推動待包裝物通過薄膜成袋架6,然后再收回第一氣缸531的活塞桿532,然后控制第二氣缸541驅動升降機構反向運動,從而降下第一氣缸531,返回第一氣缸531和第二氣缸541的初始狀態。在待包裝物通過薄膜成袋架6時,先進入口袋狀薄膜,然后帶動口袋狀薄膜繼續向前運動,到達第二輸送裝置52后,包裹有薄膜的待包裝物被第三檢測器93檢測到,然后將信號發送給總控制器,總控制器根據第三檢測器93檢測到第二輸送裝置52上有待包裝物的信號,立即或延時預定時間后,控制薄膜橫向熱封裝置7對口袋狀薄膜進行熱封,同時從橫向熱封邊77中間切斷,形成兩半熱封邊77,一半成為包裹有待包裝物的熱封邊77,另一半成為等待進入待包裝物的熱封邊77,從而形成如圖10所示的狀態,其上表面中間具有折痕64,下部分兩薄膜邊緣部分重疊,前后兩端具有熱封邊77,待包裝物(如箱體)被包裹在袋狀的薄膜內。
[0085]在通過薄膜成袋架6時,由于待包裝物帶動口袋狀薄膜向前運動,牽拉的薄膜會拉動旋轉框架I旋轉;第一檢測器91檢測到旋轉框架I時并將信號發送總控制器,總控制器再根據第一檢測器91檢測到旋轉框架I信號,判斷旋轉框架I發生轉動,再控制伺服電機驅動對輥21轉動,等釋放預定長度的薄膜后,再控制伺服電機停止工作,旋轉框架I在重力作用下反向旋轉至初始狀態,為下一次包裝作好準備。
[0086]最后,待包裝物進入烘箱8后,包裹在外面的薄膜進行熱收縮,然后輸出、冷卻,便完成了包裝物的塑封。
[0087]本實用新型的塑封設備的自動化程度高,在整個流水線上基本上可以達到無人操作的程度。本實用新型的塑封設備生產效率高、成本低、效益好。
[0088]雖然本實用新型所揭露的實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內容只是為了便于理解本實用新型而采用的實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任何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內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可以在實施的形式上及細節上作任何的修改與變化,但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仍須以所附的權利要求書所界定的范圍為準。
【權利要求】
1.一種塑封機的放膜系統,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放膜輥組、旋轉框架、薄膜卷筒、檢測器和控制器,所述旋轉框架包括中心軸,所述旋轉框架的中心軸和放膜輥組固定在薄膜成袋裝置的上方,所述薄膜卷筒釋放的薄膜依次經過放膜輥組、旋轉框架,然后到達薄膜成袋裝置,當待包裝物通過所述薄膜成袋裝置時會拉動薄膜,薄膜再帶動所述旋轉框架旋轉圍繞中心軸進行旋轉; 所述檢測器用于檢測所述旋轉框架是否旋轉經過預定位置,并將信號發送給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根據所述第一檢測器檢測到所述旋轉框架經過預定位置的信號,控制所述放膜輥組拉動薄膜卷筒,并釋放預定長度的薄膜。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放膜系統,其中,所述旋轉框架包括作為所述中心軸的中間支桿、以及圍繞所述中間支桿進行旋轉的第一側邊支桿,所述薄膜依次經過所述放膜輥組、第一側邊支桿、中間支桿,然后到達薄膜成袋裝置。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放膜系統,其中,在所述旋轉框架的上方設置有第一導引桿,在所述第一側邊支桿與所述中間支桿之間設置有第二側邊支桿,所述薄膜依次經過所述放膜輥組、第一側邊支桿、第一導引桿、第二側邊支桿、中間支桿,然后到達薄膜成袋裝置。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放膜系統,其中,所述旋轉框架設置有配重桿和/或配重塊,所述第一側邊支桿位于中間支桿一側,而配重桿和/或配重位于所述中間支桿的另一側。
5.根據權利要求1-4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放膜系統,其中,所述放膜輥組包括一組對輥和驅動所述對輥旋轉的伺服電機。
6.根據權利要求1-4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放膜系統,其中,所述放膜系統還包括設置在所述薄膜成袋架的上方的第二導引桿和第三導引桿,所述第二導引桿和第三導引桿將雙層薄膜從旋轉框架導弓I至薄膜成架裝置。
7.根據權利要求1-4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放膜系統,其中,所述放膜系統包括第四導引桿和第五導引桿,所述第四導引桿和第五導引桿將雙層薄膜從薄膜卷筒導引至所述放膜輥組。
8.根據權利要求1-4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放膜系統,其中,所述放膜系統還包括分膜叉,所述分膜叉位于所述第四導引桿與第五導引桿之間。
9.根據權利要求6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放膜系統,其中,所述薄膜為雙層薄膜,所述第二導引桿和第三導引桿的方向與所述第一輸送裝置的傳輸方向相同。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放膜系統,其中,所述雙層薄膜由一層薄膜對疊形成。
11.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放膜系統,其中,所述薄膜為單層薄膜,所述第二導引桿和第三導引桿的方向與所述第一輸送裝置的傳輸方向垂直。
12.—種塑封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權利要求1-11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放膜系統。
13.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塑封機,其中,所述塑封機還包括輸送系統、薄膜成袋裝置、薄膜橫向熱封裝置和烘箱; 所述輸送系統用于輸送待包裝物通過薄膜成袋裝置、薄膜橫向熱封裝置和烘箱; 所述薄膜成袋裝置用于將雙層薄膜翻轉成包裹待包裝物的口袋狀; 所述封薄膜橫向熱封裝置用于切斷薄膜并完成薄膜的橫向熱封; 所述烘箱用于對薄膜進行熱收縮。
【文檔編號】B65B41/12GK203638170SQ201320718741
【公開日】2014年6月11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14日 優先權日:2013年11月14日
【發明者】馮湛清, 石偉, 董新成, 舒煥明 申請人:北新集團建材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