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盤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卷盤,包括二輪盤及一輪軸,二輪盤上配置有復數個結合槽,而輪軸的至少一端面上配置有復數個結合件,其中,每一結合件皆能與一結合槽扣合,同時每一該些結合件皆配置有一肋部加固其結構,使得二輪盤與輪軸接合時,不易從接合件與輪軸接合的部位斷裂。
【專利說明】卷盤
【技術領域】
[0001]本創作系有關于一種卷盤結構,特別是有關于一種使卷盤上的輪盤及輪軸結合的扣合結構改良。
【背景技術】
[0002]輪形結構堪稱人類歷史上最重大的發明之一,有效的運用輪形結構能達到增加工作速度、節省力氣的功效,因此直到現在,也有很多的工機具發明、改良是以輪形結構為主軸來實施。
[0003]在工業上,有很多材料是呈條帶狀或是線條狀,此類型的材料若將其完全展開,有可能會占去很大的空間,造成儲存或是運送的不便,因此,一般是使用如圖1A所示的卷盤9,將呈條帶狀或是線條狀材料纏繞在卷盤9上的輪軸94部份,以便于收納。
[0004]再如圖1A所示,卷盤9可以為一體成形的料件,但為了制作方便,通常會將輪軸94和輪盤92分開射出以形成不同的組件;當要將輪軸94和輪盤92組合成卷盤9時,可以使用如圖1B所示的扣合結構,其中,輪軸94上配置有結合件940,結合件940由上壁部943及后壁部944所組成,而輪盤92上配置有可以容置結合件940的結合槽920 ;這樣的結構在使用上可能會有容易損壞的問題,特別是在扣合時,會將所有的應力集中在結合件940和輪軸94的后壁部944上;另外,卷盤9在使用時會轉動,也會使應力施加在后壁部944上;由于以上的原因,會造成后壁部944的損壞機率遠高于其他部件,針對以上缺點,本創作認為有改善的必要。
【發明內容】
[0005]目前所知的卷盤有以上所述的易損壞現象,因此本創作對于輪盤和輪軸的結合部位作出改良,也就是在輪軸的結合件易斷裂的部位加上支撐用的結構,以減少結合件斷裂的機會。
[0006]根據以上目的,本創作提出了 一種卷盤結構,特別是在配置在卷盤上的扣合結構。卷盤包括:一輪軸,具有一外框及與外框連接成一體的兩端面,每一端面低于外框上緣且于端面上配置有復數個凸出端面的結合件,并使復數個結合件的上緣與外框上緣等高,而每一凸出端面的結合件包括一后壁部,后壁部具有一第一側邊、一第二側邊、一第三側邊及一第四側邊,后壁部以第一側邊與輪軸的端面相接,一側壁部與第二側邊及輪軸的端面相接,一上壁部與第三側邊及側壁部相接,一肋部與第四側邊及輪軸的一端面相接,肋部與側壁部自后壁部分別往相反方向延伸;一對輪盤,每一輪盤具有兩端面,于其中一端面上配置復數個凸出端面的結合槽,且每一結合槽中具有一 L形穿孔;其中,輪軸端面上的每一結合件與每一輪盤上的結合槽位置相對應,藉由側壁部及后壁部容置于L形穿孔中,使得輪盤兩端面分別與輪軸結合。
[0007]本創作又提出了一種卷盤,包括:一輪軸,具有一外框以及與外框連接成一體的復數個連接平臺部連接形成,每一連接平臺部具有兩端面,每一端面低于外框上緣且于每一端面上配置有一凸出端面的結合件,并使結合件的上緣與外框上緣等高,而每一凸出端面的結合件包括一后壁部,后壁部具有一第一側邊、一第二側邊、一第三側邊及一第四側邊,后壁部以第一側邊與輪軸的端面相接,一側壁部與第二側邊及輪軸的端面相接,一上壁部與第三側邊及側壁部相接,一肋部與第四側邊及輪軸的一端面相接,肋部與側壁部自后壁部分別往相反方向延伸;一對輪盤,每一輪盤上的中心區域具有一盤芯部,于盤芯的一面上配置復數個凸出盤芯面的結合槽,且每一結合槽中具有一 L形穿孔;其中,連接平臺部端面上的結合件與每一輪盤上的結合槽的位置相對應,藉由側壁部及后壁部容置于L形穿孔中,使得輪盤兩端面分別與輪軸結合。
[0008]本創作又提出了一種卷盤,包括:一輪軸,具有一外框以及與外框連接成一體的復數個第一連接平臺部及復數個第二連接平臺部連接形成,每一連接平臺部具有兩端面,且每一端面低于外框上緣且于每一端面上配置有一個凸出端面的結合件,并使結合件的上緣與外框上緣等高,而每一凸出端面的結合件包括一后壁部,后壁部具有一第一側邊、一第二側邊、一第三側邊及一第四側邊,后壁部以第一側邊與輪軸的端面相接,一側壁部與第二側邊及輪軸的端面相接,一上壁部與第三側邊及側壁部相接,一肋部與第四側邊及輪軸的一端面相接,肋部與側壁部自后壁部分別往相反方向延伸;一對輪盤,每一輪盤上的中心區域具有一盤芯部,于盤芯的一面上配置復數個凸出盤芯面的結合槽,且每一結合槽中具有一L形穿孔;其中,輪軸的中央平臺部的上半部份與第一連接平臺部連接,而輪軸的中央平臺部的下半部份與第二連接平臺部連接,且第一連接平臺部與第二連接平臺部之間具有一位移,使得第一連接平臺部與第二連接平臺部之間具有間隙;其中,輪軸的中央平臺部與每一輪盤上的中心區域具有一盤芯部相對應,使得每一連接平臺部端面上的結合件與每一輪盤上的結合槽的位置相對應,藉由側壁部及后壁部容置于L形穿孔中,使得輪盤兩端面分別與輪軸結合。
[0009]本創作又提出了一種卷盤,包括:一輪軸,具有一外框,外框的一側邊緣與一第一輪盤結合成一體,而外框的另一側邊中形成一端面,端面低于外框上緣,且于端面上配置有復數個凸出端面的結合件,并使結合件的上緣與外框上緣等高,每一凸出端面的結合件包括一后壁部,后壁部具有一第一側邊、一第二側邊、一第三側邊及一第四側邊,后壁部以第一側邊與輪軸的端面相接,一側壁部與第二側邊及輪軸的端面相接,一上壁部與第三側邊及側壁部相接,一肋部與第四側邊及輪軸的一端面相接,肋部與側壁部自后壁部分別往相反方向延伸;一第二輪盤,第二輪盤上配置復數個結合槽,且每一結合槽中具有一 L形穿孔;其中,輪軸端面上的每一結合件與第二輪盤上的結合槽位置相對應,藉由側壁部及后壁部容置于L形穿孔中,使得輪盤兩端面分別與輪軸結合。
[0010]本創作的上述卷盤中的外框進一步形成一缺口,且進一步于缺口的一端上形成一彎折面。
[0011]本創作的上述卷盤中的輪盤上,進一步形成部份鏤空的結構。
[0012]透過由本案所提出的扣合結構來組裝卷盤,便能有效降低卷盤由結合件的部位斷裂的可能,進一步達到提升卷盤之可靠度的目的。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3]圖1A習知的卷盤示意圖。[0014]圖1B習知的扣合結構示意圖。
[0015]圖2A本創作的輪盤上視示意圖。
[0016]圖2B本創作的輪盤結合槽上視示意圖。
[0017]圖3A本創作的輪軸上視示意圖。
[0018]圖3B本創作的輪軸結合件剖視示意圖。
[0019]圖4本創作的輪軸第二實施例上視示意圖。
[0020]圖5本創作的輪軸第三實施例上視示意圖。
[0021]圖6A本創作的結合槽與結合件爆炸示意圖。
[0022]圖6B本創作的卷盤爆炸示意圖。
[0023]圖6C本創作的卷盤示意圖。
[0024]圖7本創作的卷盤第二實施例爆炸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5]本創作所提出的卷盤結構,主要目的為改善卷盤上的扣合結構強度,因此在操作卷盤時的詳細步驟,或是形成卷盤各部件的詳細步驟都并非本創作的揭露重點,故在以下的說明中,并不會加以詳述。
[0026]首先,請參閱圖2A及圖2B,分別是本創作的輪盤上視示意圖及本創作的輪盤結合槽上視示意圖。如圖2A所示,在輪盤12的盤芯121的一面上配置有復數個凸出盤芯面的結合槽120,且結合槽120以盤芯121為中心,可呈對稱配置;很明顯地,在本創作的實施例中,輪盤12上具有二個凸出盤芯面的結合槽120時,即可以達到組合之目的;而在本創作之一較佳實施例中,是使用三個凸出盤芯面的結合槽120的配置方式來形成,此三個結合槽120同樣是以盤芯121為中心,呈對稱配置,如圖2A所示;很明顯地,本創作并不限制結合槽120的數量。另外,每一個結合槽120中,進一步配置具有一 L形穿孔124,L形穿孔124的其中一個邊緊鄰配置于結合槽120的邊緣,如圖2B所示;在一較佳實施例中,結合槽120會進一步配置一卡楣槽123,此卡楣槽123配置于L形穿孔124的范圍中,并使卡楣槽123相鄰配置于L形穿孔124的其中一個邊,如圖2B所示;在本創作的又一較佳的實施例中,在盤芯121的中央會更進一步配置一固定件孔122,可以提供另一鎖固件(未顯示于圖中)來將輪盤12與輪軸94鎖固成一體;但本創作并不限定固定件孔122的數量,也不限定固定件孔122在盤芯121上的位置及排列方式。
[0027]請再參閱圖2A。如圖2A所示,輪盤12可以使用射出成形方式形成,其中,在輪盤12的盤芯121之外的部份為盤面125,在一實施例中,盤面125可為一完整的平面,而在一較佳的實施例中,盤面125可以有復數個以盤芯121為中心對稱配置的鏤空面126,形成如圖2A所示的排列方式,如此一來,在不影響輪盤12的主要功能及結構強度的情況下,鏤空面126的設計能減少制作輪盤12所需的材料。
[0028]接著,請一并參閱圖3A及圖3B,分別是本創作的輪軸上視示意圖及本創作的輪軸結合件剖視示意圖。如圖3A所示,輪軸14包括一外框141以及與外框141連接成一體的復數個第一連接平臺部150及復數個第二連接平臺部150’,每一連接平臺部具有兩端面,且每一相鄰于外框141上緣的端面低于外框141的上緣。在一較佳實施例中,本創作的輪軸14可以形成一中央平臺部1400,中央平臺部1400具有兩端面,且此兩端面與外框的上緣等高;同時,復數個第一連接平臺部150與中央平臺部1400的上半部份連接,而復數個第二連接平臺部150’與中央平臺部1400的下半部份連接;每一第一連接平臺部150及第二連接平臺部150’都具有兩端面,且前述每一連接平臺部在相鄰于外框141上緣的端面是低于外框141的上緣。在另一較佳的實施例中,前述的第一連接平臺部150與第二連接平臺部150’之間具有一位移,很明顯地,這使得第一連接平臺部150與第二連接平臺部150’之間具有間隙區域153,此在輪軸14形成具有間隙區域153的設計,可以節省輪軸14在射出成形時所使用的材料。
[0029]接著,再于前述每一連接平臺部在相鄰于外框141上緣的端面上分別配置一個凸出端面的結合件140,并使結合件140的上緣與外框141上緣等高。在本創作的實施例中,輪軸14上的結合件140數目是與輪盤12上的結合槽120的數目相同,很明顯地,結合件140以對稱排列的方式配置于輪軸14的一端面上,并形成如圖3A所示的排列情形,至于結合件140的詳細構造,稍候詳述。在一實施例中,輪盤12的尺寸是大于輪軸14的尺寸;此外,在一較佳的實施例中,輪軸14的尺寸可以選擇與輪盤12上的盤芯121尺寸相同,但輪軸14的尺寸也可以略大或略小于盤芯121的尺寸,本創作對此并不加以限制,并且,每一結合件140的位置都能與一結合槽120相對應。
[0030]再接著,請再參閱圖3A及圖3B所示,其中,圖3B顯示出輪軸14的其中之一的接合件140于AA’剖面線的剖視圖。很明顯地,結合件140的構造包括上壁部143及后壁部144,后壁部144可以是一個矩形并且具有a、b、c、d四個側邊,其中,后壁部144的側邊c與輪軸14互相垂直并互相連接,上壁部143的一側邊和后壁部144的側邊a互相垂直并互相連接,后壁部144的另一側邊b與一肋部145的一側邊互相垂直并互相連接,肋部145的另一側邊則和輪軸14連接,同時,后壁部144的另一側邊d和一側壁部149互相垂直并互相連接,側壁部149會和肋部145分別自后壁部144往相反的方向延伸;在一較佳的實施例中,上壁部143面向輪軸14的一面進一步有一^^楣146 ;在另一較佳的實施例中,輪軸14的中央平臺部1400配置有固定件槽1402,但本創作并不限定固定件槽1402的數量,也不限定固定件槽1402在盤軸14上的位置及排列方式,但每一固定件槽1402均可和輪盤12的固定件孔122相對應。。`
[0031]接著,請參閱在圖4,是本創作的輪軸第二實施例上視示意圖。如圖4所示,輪軸14包括一外框141以及與外框141連接成一體的復數個相互間隔的連接平臺部150所形成,每一連接平臺部具有兩端面,且每一相鄰于外框141上緣的端面低于外框141的上緣。在一較佳實施例中,本創作的輪軸14可以形成一中央平臺部1400,中央平臺部1400具有兩端面,且此兩端面與外框的上緣等高;同時,復數個連接平臺部150與中央平臺部1400連接;每一連接平臺部150具有兩端面,且前述每一連接平臺部在相鄰于外框141上緣的端面是低于外框141的上緣。此外,在與外框141連接成一體的復數個連接平臺部150之間是以鏤空方式形成連接平臺部150的間隔區域154,此具有間隔區域154的設計,可以節省輪軸14在射出成形時所使用的材料。
[0032]再接著,再于前述每一連接平臺部在相鄰于外框141上緣的兩個端面上分別配置一個凸出端面的結合件140,并使結合件140的上緣與外框141上緣等高。在本創作的實施例中,輪軸14上的結合件140數目是與輪盤12上的結合槽120的數目相同,很明顯地,結合件140以對稱排列的方式配置于輪軸14的一端面上,并形成如圖4所示的排列情形,至于結合件140的詳細構造,與圖3B相同。故不再贅述。同樣地,在本實施例中,輪盤12的尺寸是大于輪軸14的尺寸;此外,在一較佳的實施例中,輪軸14的尺寸可以選擇與輪盤12上的盤芯121尺寸相同,但輪軸14的尺寸也可以略大或略小于盤芯121的尺寸,本創作對此并不加以限制,并且,每一結合件140的位置都能與一結合槽120相對應。
[0033]接著,請參閱在圖5,是本創作的輪軸第三實施例上視示意圖。如圖5所示,輪軸14包括一外框141以及與外框141連接成一體的一連接平臺部155連接而成,連接平臺部155在輪軸14的第一面147及第二面148分別有一端面,且第一面147及第二面148均低于外框141的上緣;而在連接平臺部155的每一端面都會配置復數個結合件140,至于結合件140的詳細結構悉如前段所述,如此配置方式能進一步增強輪軸14的結構強度。在一較佳實施例中,本實施例的輪軸14可以形成一中央平臺部1400,中央平臺部1400具有兩端面,且此兩端面與外框的上緣等高;同時,連接平臺部155與中央平臺部1400連接;很明顯地,與中央平臺部1400連接的連接平臺部155的第一面147及第二面148是低于外框141的上緣。
[0034]再接著,再于前述連接平臺部155在相鄰于外框141上緣的兩個端面上分別配置復數個凸出端面的結合件140,并使結合件140的上緣與外框141上緣等高。在本創作的實施例中,復數個凸出端面的結合件140是以中央平臺部1400為中心,可呈對稱配置,并形成如圖5所示的排列情形;同時,輪軸14上的結合件140數目是與輪盤12上的結合槽120的數目相同,而結合件140的詳細構造,與圖3B相同,故不再贅述。同樣地,在本實施例中,輪盤12的尺寸是大于輪軸14的尺寸;此外,在一較佳的實施例中,輪軸14的尺寸可以選擇與輪盤12上的盤芯121尺寸相同,但輪軸14的尺寸也可以略大或略小于盤芯121的尺寸,本創作對此并不加以限制,并且,每一結合件140的位置都能與一結合槽120相對應。
[0035]接著,請一并參閱圖6A、圖6B及圖6C,分別為本創作的結合槽與結合件爆炸示意圖、本創作的卷盤爆炸示意圖及本創作的卷盤示意圖。本創作前述的各個實施例中,均需將輪盤12的結合槽120及輪軸14的結合件140結合,如圖6A所示,結合件140的側壁部149及后壁部144可容置于結合槽120的L形穿孔124之中,同時,卡楣146可容置于卡楣槽123之中;結合槽120及結合件140的結合方式,是以結合件140在結合槽120的下方,將側壁部149及上壁部143以斜向上的方式穿入L形穿孔124,并使上壁部143完全進入L形穿孔124,當卡楣146容置于卡楣槽123時,上壁部143會位于L形穿孔124的上方;另夕卜,肋部145并不會穿入L形穿孔124。
[0036]如圖6B所示,兩個輪盤12分別與輪軸14的第一面147及第二面148接合,進而使一個輪軸14及兩個輪盤12組裝成如圖6C所示的卷盤I ;輪盤12與輪軸14是以結合槽120和結合件140互相接合,結合槽120和結合件140的結合方式如前段所述;在較佳的實施例中,輪盤12和輪軸14接合后,另外可使固定件(未圖示)穿過固定件孔122及固定件槽1400,使輪盤12和輪軸14之間能更加穩固的結合;在卷盤I組裝及運作時,容易使應力施加于后壁部149的側邊C,側壁部149和肋部145皆可加強后壁部144的強度,且能讓后壁部144于不同的兩面都有支撐用的結構,避免因應力集中使得后壁部144從側邊c斷裂,故本創作的卷盤I上的扣合結構可以有效地改善一般卷盤易損壞的現象。
[0037]以上內容揭露了以兩個輪盤12及一個輪軸14結合成卷盤I的實施例,其中,輪盤12和輪軸14的材質可以是一種塑料,并且透過射出成形制成。[0038]再接著,本創作揭露卷盤的第二實施例,請參閱圖7,是本創作的卷盤第二實施例爆炸示意圖。本實施例的卷盤I’包括:一輪軸14,具有一外框141,外框141的一側邊緣與一第一輪盤13結合成一體,而外框141的另一側邊中形成一連接平臺部155’,且連接平臺部155’低于外框141上緣,且于連接平臺部155’上配置有復數個凸出端面的結合件140,并使結合件140的上緣與外框141上緣等高,其中,結合件140可呈對稱配置,并形成如圖5所示的排列情形;同時,輪軸14上的結合件140數目是與輪盤12上的結合槽120的數目相同,而結合件140的詳細構造,與圖3B相同,故不再贅述。同樣地,在本實施例中,輪盤12的尺寸是大于輪軸14的尺寸;此外,在一較佳的實施例中,輪軸14的尺寸可以選擇與輪盤12上的盤芯121尺寸相同,但輪軸14的尺寸也可以略大或略小于盤芯121的尺寸,本創作對此并不加以限制,并且,每一結合件140的位置都能與一結合槽120相對應。很明顯地,在本實施例中,可以透過射出成形的模具設計,使得輪軸14和第一輪盤13是一體成形的狀態,形成一個半卷盤I’,故半卷盤I’只需要將連接平臺部155’上的復數個結合件140與另一個輪盤12結合,便可形成如上所述的卷盤I。
[0039]卷盤I在運作時,可以先輪軸14與一個輪盤12以結合槽120和結合件140互相接合,以形成一個半卷盤I’后,可以將要收納的材料依序纏繞地卷在輪軸14上,待收納材料與輪盤12高度相同時,即可將半卷盤I’與另一輪盤12藉由結合槽120和結合件140互相接合,即可完成收那及包裝;其中,收納的材料可以是一種可撓性的線狀或條狀的料件。
[0040]此外,為了能更容易將上述的收納材料纏繞在輪軸14上,本創作進一步在前述之輪軸14(如圖3A、圖4及圖5)的外框141上,形成一缺口 160,且可以進一步于缺口 160的一端上形成一彎折面161,故可將要收納材料的一端與彎折面161連接后,即可容易地將收納材料纏繞在半卷盤I’上,待收納材料與輪盤12高度相同時,即可將半卷盤I’與另一輪盤12藉由結合槽120和結合件140互相接合,即可完成收那及包裝。此外,本創作的雖然揭露的輪盤12為圓盤、輪軸14為圓柱,但本創作并不限定輪盤12及輪軸14的形狀,例如,輪盤12可以是多邊形盤體,輪軸14可以是多邊形柱體。
[0041]透過本創作所提出的肋部145,因與側壁部149位于后壁部144相對的兩側邊b、d及相對的兩面,使得后壁部144的強度能夠提高,避免結合件140自后壁部144的側邊c斷裂,因而進一步提高了卷盤I的可靠度。
[0042]雖然本創作以前述之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創作,任何熟習本領域技藝者,在不脫離本創作之精神和范圍內,當可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創作之專利保護范圍須視本說明書所附之申請專利范圍所界定者為準。
【權利要求】
1.一種卷盤,其特征在于:該卷盤包括: 一輪軸,具有一外框及與該外框連接成一體的兩端面,每一該端面皆低于該外框的上緣,且每一該端面上配置有復數個凸出該端面的結合件,每一凸出該端面的結合件包括一后壁部,該后壁部具有一第一側邊、一第二側邊、一第三側邊及一第四側邊,該后壁部以該第一側邊與該端面相接,一側壁部與該第二側邊及該端面相接,一上壁部與該第三側邊及該側壁部相接,一肋部與該第四側邊及該端面相接,該肋部與該側壁部自該后壁部分別往相反方向延伸; 一對輪盤,每一該輪盤上配置復數個結合槽,且每一該結合槽中具有一 L形穿孔; 其中,該輪軸端面上的每一該結合件與每一該輪盤上的結合槽位置相對應,藉由該側壁部及該后壁部容置于該L形穿孔中,使得該兩輪盤分別與該輪軸的該兩端面結合。
2.—種卷盤,其特征在于:該卷盤包括: 一輪軸,具有一外框、一中央平臺部以及與該外框、該中央平臺部連接成一體的復數個連接平臺部,該中央平臺部具有兩端面,該中央平臺部的該兩端面與該外框的上緣等高,每一該連接平臺部具有兩端面,該些連接平臺部的該些端面皆低于該外框的上緣,且該每一端面上配置有一凸出該端面的結合件,每一該凸出該端面的結合件包括一后壁部,該后壁部具有一第一側邊、一第二側邊、一第三側邊及一第四側邊,該后壁部以該第一側邊與該輪軸的該端面相接,一側壁部與該第二側邊及該輪軸的該端面相接,一上壁部與該第三側邊及該側壁部相接,一肋部與該第四側邊及該輪軸的該端面相接,該肋部與該側壁部自該后壁部分別往相反方向延伸; 一對輪盤,每一該輪盤上的中心區域具有一盤芯部,該盤芯上配置復數個結合槽,且每一該結合槽中具有一 L形穿孔; 其中,該些連接平臺部的該端面上的該結合件與每一該輪盤上的該結合槽的位置相對應,藉由該側壁部及該后壁部容置于該L形穿孔中,使得該對輪盤分別與該輪軸的兩端面結合。
3.—種卷盤,其特征在于:該卷盤包括: 一輪軸具有一外框、一中央平臺部以及與該外框、該中央平臺部連接成一體的復數個第一連接平臺部、復數個第二連接平臺部,每一該第一連接平臺部及每一該第二連接平臺部皆具有一端面,該些端面皆低于該外框的外緣,且該每一端面上配置有復數個凸出該端面的結合件,每一該凸出該端面的結合件包括一后壁部,該后壁部具有一第一側邊、一第二側邊、一第三側邊及一第四側邊,該后壁部以該第一側邊與該端面相接,一側壁部與該第二側邊及該端面相接,一上壁部與該第三側邊及該側壁部相接,一肋部與該第四側邊及該端面相接,該肋部與該側壁部自該后壁部分別往相反方向延伸; 一對輪盤,每一該輪盤上的中心區域具有一盤芯部,該盤芯上配置復數個結合槽,且每一該結合槽中具有一 L形穿孔; 其中,該輪軸的中央平臺部的上半部份與該些第一連接平臺部連接,而該輪軸的中央平臺部的下半部份與該些第二連接平臺部連接,且該些第一連接平臺部與該些第二連接平臺部之間具有一位移,使得該些第一連接平臺部與該些第二連接平臺部之間具有一間隙區域;其中,該輪軸的該中央平臺部與每一該輪盤上的該盤芯部相對應,使得該每一該連接平臺部該端面上的結合件與每一該輪盤上的該結合槽的位置相對應,藉由該側壁部及該后壁部容置于該L形穿孔中,使得該兩輪盤分別與該輪軸的兩端面結合。
4.一種卷盤,其特征在于:該卷盤包括: 一輪軸,具有一外框及與該外框連成一體的兩端面,其一端面與一第一輪盤結合成一體,其另一端面低于該外框的上緣并配置有復數個凸出該端面的結合件,每一該凸出該端面的結合件包括一后壁部,該后壁部具有一第一側邊、一第二側邊、一第三側邊及一第四側邊,該后壁部以該第一側邊與該端面相接,一側壁部與該第二側邊及該端面相接,一上壁部與該第三側邊及該側壁部相接,一肋部與該第四側邊及該端面相接,該肋部與該側壁部自該后壁部分別往相反方向延伸; 一第二輪盤,該輪盤第二上配置復數個結合槽,且每一該結合槽中具有一 L形穿孔;其中,該輪軸端面上的每一該結合件與該第二輪盤上的該結合槽位置相對應,藉由該側壁部及該后壁部容置于該L形穿孔中,使得該第二輪盤與該輪軸未和該第一輪盤結合的該端面結合。
5.如權利要求1至4任一項所述的卷盤,其特征在于:該卷盤進一步于該外框上,形成一缺口。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卷盤,其特征在于:該缺口一端形成一彎折面。
7.如權利要求1至4任一項所述的卷盤,其特征在于:該上壁部與該上緣等高。
8.如權利要求1至4任一項所述的卷盤,其特征在于:該結合件進一步設有卡楣,該卡楣配置于該上壁部,該卡楣的配置方向系指向該輪軸。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卷盤,其特征在于:該結合槽進一步設有卡楣槽,該卡楣槽與該L形穿孔相鄰,其中,該卡楣容 置于該卡楣槽。
10.如權利要求1至4任一項所述的卷盤,其特征在于:該些輪盤進一步設有盤面,該些盤面形成有復數個鏤空面。
【文檔編號】B65H75/22GK203419630SQ201320501707
【公開日】2014年2月5日 申請日期:2013年8月16日 優先權日:2013年8月16日
【發明者】肖雙喜, 陳劍, 侯斌元 申請人:連展科技電子(昆山)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