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無耗能除塵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帶式輸送機粉塵收集、作業環境治理的除塵器裝置結構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在工業現代化的無限進程中,粉塵污染的職業危害嚴重是長期困擾工業和經濟發展的因素之一,由于生產場所的勞動條件差異、作業環境中有毒有害粉塵物質污染較為嚴重,各種粉塵職業病普遍高發,從而對工人的安全與健康造成了嚴重的威脅。矽肺等職業病給勞動者和企業造成巨大經濟損失,嚴重的可以使企業失去再生產能力,生產難以為繼。針對的是在工礦生產和其他行業中廣泛使用的帶式輸送機。一般而言,帶式輸送機都要有一系列轉運和破碎過程,在輸送機的各個存在高差落的落料點,都會產生大量粉塵,從而對周邊工作場所環境產生嚴重污染。根據有關粉塵對人體危害的研究結果表明:危害最大的是粒徑小于5 μ m的粉塵,這些粉塵會深入到肺泡中,除了一少部分0.4 μ m以下的粉塵可能通過呼氣排出體外,絕大部分都會滯留在肺泡中形成纖維組織,破壞呼吸系統正常工作機能。由于這部分粉塵質量輕、長時間懸浮在空氣中,被人體吸入的機會也較高,因此,帶式輸送機系統粉塵污染是目前亟待治理的問題。帶式輸送機落料點是粉塵產生的主要部位,也是必須防治的重點。目前通常采用的除塵器有布袋式、多管式、水浴式、水霧噴淋式、靜電式等,這些裝置雖然能起到一定的降塵作用,但在實際投運中因運行維護量大,除塵器的實際投入率較低,粉塵治理效果較差。而且現有的除塵設備存在以下問題:日常維護及設備的整修及技術改造的人力、物力、財力不可估算;各種工礦條件對除塵設備選擇的局限性較大等。企業在選擇降除塵設備時,一次選擇不當,投資和費用也將隨之增大,造成相當大的資源消耗。1、降低粉塵污染,改善工作環境,利于安全文明生產。以往只要以輸送帶為輸·送形式的地方往往都是粉塵污染的重災區,環境的污染對工作人員及周邊人員的身體造成了很大的傷害,因此,企業每年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購置勞保用品來保護工作人員。通過本項目的實施,可切實降低粉塵污染,使工作環境達到國家的相關規定,減少了對本作業區人員造成的傷害及對周邊環境的污染,也降低了企業的相關投入。而且,無動力除塵設備由于采用無動力除塵對有些有防爆防火要求的工廠來說也是安全、適用的。2、降低除塵設備的安裝費用和維護費用、無能耗,利于節約能源、降低消耗。通過本項目的實施,設計生產出的新型無動力除塵裝置,除其除塵效果好于以往的除塵裝置外,其設備的總投資費用低于以往其他形式的除塵裝置,維護費用僅為布袋除塵裝置的四分之一左右,且無動力消耗,有利于節約能源,降低消耗。3、利于提高使用企業的形象并獲得良好社會效益。通過本項目的實施,設計生產出的新型無動力除塵裝置,不產生噪音,崗位空氣達到國家《工作場所空氣中粉塵測定》第I部分:總粉塵濃度和第2部分:《呼吸性粉塵濃度》(GBZ/T192.1-2007)標準。有利于生產環境的改善,企業形象轉化,產生良好社會效益,確實保障作為社會第一生產力一人的尊嚴和權益。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正是為了克服上述現有帶式輸送機的除塵技術裝置存在的缺陷和不足而提供一種能夠主要針對帶式輸送機落料點處粉塵處理的無耗能除塵裝置。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無耗能除塵器,本實用新型包括有底面呈開口的外殼、外殼底面的底部跨架、設置在外殼內的頂部分離泄壓器、人孔分離泄壓器、擴散凝并器、絲桿上吊阻氣軟簾、長纖維絨阻滯列陣;其連接結構為:人孔分離泄壓器設置在位于外殼內的的前端,擴散凝并器位于人孔分離泄壓器之后,頂部分離泄壓器設置在擴散凝并器頂部,絲桿上吊阻氣軟簾設置在位于外殼內的后端;長纖維絨阻滯列陣設置在位于人孔分離泄壓器的下方;長纖維絨阻滯列陣每一單元采用長纖維布條做成的布簾,在簾面上開設有不規則的孔洞,將布簾套在套管上;套管穿于布簾上端圈縫的通孔內,將套管放在U形卡耳上;布簾的數量根據粉塵量大小可增減,布簾長度根據輸送帶運載物料的多少及狀態調節;擴散凝并器采用由金屬(鋼)板做成正反向的彎折葉片和平葉片組成的一組以上的“入”字形結構固定在支架上,其中:反向彎折葉片位于支架上方,正向彎折葉片位于支架下方,平葉片位于正向和反向彎折葉片之間及正向和反向彎折葉片開口處上方并與反向彎折葉片的彎折片平行;絲桿上吊 阻氣軟簾由頂部長螺桿通過頂板連接吊桿,在吊桿下端鉸連接軟簾構成;吊桿與軟簾采用夾板夾住吊桿,再采用鉸銷銷連接;此結構采用由頂部長螺桿吊住吊桿,吊桿用鋼管做成以保護長螺桿不沾灰腐蝕,鉸銷將夾板固定在吊桿上。橡膠條用夾板夾住組成軟簾,調節螺桿可控制軟簾的高度。軟簾采用D形截面的橡膠條組成,可增加橡膠條與塵氣的接觸面積。本實用新型外殼為兩廂轎車的形狀;底部跨架形狀為圓弧形或拱形結構。本實用新型夾板采用橡膠條。本實用新型長纖維絨阻滯列陣和擴散凝并器設置的“入”字形結構組數量根據灰塵量及灰塵性質設定。本實用新型長纖維絨阻滯列陣和擴散凝并器設置的“入”字形結構組數量相同。本實用新型長纖維絨阻滯列陣和擴散凝并器設置的“入”字形結構組數量不相同。本實用新型人孔分離泄壓器可快速打開,便于維護和清理輸送帶堵料。本實用新型在人孔分離泄壓器、頂部分離泄壓器內設置有過濾介質,該過濾介質用150 250目不銹鋼網做成。安裝方式為直接擺放在框架內,不用任何緊固裝置(快速更換維護)。本實用新型軟簾采用D形截面的橡膠條組成。本實用新型正反向的彎折葉片和平葉片采用鋼板做成,其陽面(上表面)磨光,陰面(下表面)拉毛或襯沾粗糙物(根據灰塵性質設定)。本實用新型正反向的彎折葉片的彎折度為140° 150°,兩者彎折度即可相同,也可不相同。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①新型的無動力除塵設備創新采用正壓借動力除塵方式,打破了原有的無動力除塵器負壓運行的方式,除塵裝置借助誘導氣流形成正壓,用誘導氣流產生的力使塵粒間碰撞、接觸,促進其凝聚(凝并)和附著。②利用大自然叢林植物抗風降塵的用仿生學原理將纖維絨布組合成模擬森林的纖維絨阻滯列陣,列陣阻滯凝并粉塵并充分吸收氣流沖擊力。本實用新型技術核心是,打破了原有的無動力除塵器負壓運行的方式,除塵裝置借助誘導氣流形成正壓,用誘導氣流產生的力使塵粒間碰撞、接觸,促進其凝聚(凝并)和附著。本項目設備采用借動力的正壓無動力除塵系統。利用大自然叢林植物抗風降塵的原理,用長纖維絨工業布做成的可調整粉塵捕集陣簾,讓粉塵在誘導氣流作用力下經軟簾阻擋使它按設計要求改變流向通過陣簾,在通過陣簾時撞擊陣簾,大顆粒塵粒撞擊后失去動力直接下降;小顆粒塵粒撞擊在陣簾的絨毛間產生阻滯使塵粒梯度凝并和動力凝并附著在絨毛間,微小顆粒粉塵(飄塵)被絨毛間凝并的塵粒吸附凝聚在一起,凝并增大的塵粒在絨毛的蠕動或塵粒重量達到陣簾絨毛支持不了時自然下降到輸送帶上;剩余的粉塵隨氣流經過擴散凝并器后氣流被密布的放射型改向導流板擴散導流,使氣流變成紊流脈動氣流,生成布朗擴散捕塵機理的效果,塵粒脫離氣流再次相互捕集凝并分離沉降,凝并的塵粒在墜落運動中與氣流中的飄塵互相摩擦、沖擊、再次捕集飄塵凝并沉降到皮帶上,最后氣流經過泄壓分離過濾器時讓剩余的少量飄塵由泄壓分離過濾器的金屬物理過濾介質阻擋凝聚沉降到皮帶上,潔凈的氣體被泄壓排出保持除塵器內處于微正壓。①突破原無動力除塵系統只對帶式輸送機突破原無動力除塵系統只對帶式輸送機輸煤除塵效果好的局 限,研究能適用于工業帶式輸送機廣泛物料輸送除塵的新無耗能除塵系統。②攻克原無動力除塵系統對微小顆粒飄塵治理效果不好,采用水霧裝置抑制的現象,借助帶式輸送機落(受)料點的自身條件,優化設計除塵裝置內部核心結構和布局,實現真正的無水噴淋、無耗能的除塵。③針對原有除塵系統因維護困難導致使用壽命短的問題,研發運行可靠高效、維護簡捷快速的無動力除塵裝置。除塵器確保適應云南帶式輸送機的各種物料環境和工況,可根據各類粉塵飛揚的機理及粉塵屬性,調整其設備的核心結構,從而達到:有效、安全無能耗的除塵效果,因此,每套除塵設備結構根據所處的實際條件設計調整結構布置。
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內容。
圖1為無耗能除塵器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的左視結構示意圖;圖3為圖2的A-A剖視圖結構示意圖;圖4為圖2的A-A剖視圖放大結構示意圖;[0043]圖5為圖4的B-B剖視結構示意圖。圖中標號為:2.1—人孔分離泄壓器;2.2—長纖維絨阻滯列陣;2.3—擴散凝并器;2.4—頂部分離泄壓器;2.5—絲桿上吊阻氣軟簾;2.6—外殼;2.7—底部跨架;3.1—布簾;3.10一夾板;3.11一絞銷;3.12一吊桿;3.13一螺桿;3.2一鋼管;3.3一U形卡耳;
3.4一反向彎折葉片、3.5—平葉片;3.6—正向彎折葉片;3.7—支架;3.9—軟簾。
具體實施方式
見圖1,圖2,圖3,圖4,圖5。無耗能除塵器,本實用新型包括有底面呈開口的外殼
2.6、外殼底面的底部跨架2.7、設置在外殼內的頂部分離泄壓器2.4、人孔分離泄壓器2.1、擴散凝并器2.3、絲桿上吊阻氣軟簾2.5、長纖維絨阻滯列陣2.2 ;其連接結構為:人孔分離泄壓器2.1設置在位于外殼內的的前端,擴散凝并器2.3位于人孔分離泄壓器2.1之后,頂部分離泄壓器2.4設置在擴散凝并器2.3頂部,絲桿上吊阻氣軟簾2.5設置在位于外殼內的后端;長纖維絨阻滯列陣2.2設置在位于人孔分離泄壓器2.1的下方;長纖維絨阻滯列陣2.2每一單元采用長纖維布條做成的布簾3.1,在簾面上開設有不規則的孔洞,將布簾套在套管3.2上;套管3.2穿于布簾上端圈縫的通孔內,將套管3.2放在U形卡耳3.3上;布簾的數量根據粉塵量大小可增減,布簾長度根據輸送帶運載物料的多少及狀態調節;擴散凝并器2.3采用由金屬(鋼)板做成正反向的彎折葉片3.4,3.6和平葉片3.5組成的一組以上的“入”字形結構固定在支架3.7上,其中:反向彎折葉片3.4位于支架上方,正向彎折葉片3.6位于支架下方,平葉片3.5位于正向和反向彎折葉片之間及正向和反向彎折葉片開口處上方并與反向彎折葉片3.4的彎折片平行;絲桿上吊阻氣軟簾2.5由頂部長螺桿3.13通過頂板連接吊桿3.12,在吊桿3.12下端鉸連接軟簾3.9構成;吊桿3.12與軟簾3.9采用夾板3.10夾住吊桿3.12,再采用鉸銷3.11銷連接;此結構采用由頂部長螺桿3.13吊住吊桿3.12,吊桿用鋼管做成以保護長螺桿3.13不沾灰腐蝕,鉸銷3.11將夾板3.10固定在吊桿3.12上。橡膠條用夾板3.10夾住組成軟簾,調節螺桿3.13可控制軟簾的高度。軟簾3.9采用D形截面的橡膠條組成,可增加橡膠條與塵氣的接觸面積。本實用新型外殼2.6為兩廂轎車的形狀;底部跨架2.7形狀為圓弧形或拱形結構。本實用新型夾板3.10采用橡膠條。本實用新型長纖維絨阻滯列陣2.2和擴散凝并器2.3設置的“入”字形結構組數量根據灰塵量及灰塵性質設定。本實用新型長纖維絨阻滯列陣2.2和擴散凝并器2.3設置的“入”字形結構組數
量相同。本實用新型長纖維絨阻滯列陣2.2和擴散凝并器2.3設置的“入”字形結構組數量不相同。本實用新型人孔分離泄壓器2.1可快速打開,便于維護和清理輸送帶堵料。本實用新型在人孔分離泄壓器2.1、頂部分離泄壓器2.4內設置有過濾介質,該過濾介質用150 250目 不銹鋼網做成。安裝方式為直接擺放在框架內,不用任何緊固裝置(快速更換維護)。本實用新型軟簾3.9采用D形截面的橡膠條組成。本實用新型正反向的彎折葉片3.4、3.6和平葉片3.5采用鋼板做成,其陽面(上表面)磨光,陰面(下表面)拉毛或襯沾粗糙物(根據灰塵性質設定)。本實用新型正反向的彎折葉片3.4、3.6的彎折度為140° 150°,兩者彎折度即可相同,也可不相同。·
權利要求1.無耗能除塵器,其特征是,包括有底面呈開口的外殼(2.6)、外殼底面的底部跨架(2.7)、設置在外殼(2.6)內的頂部分離泄壓器(2.4)、人孔分離泄壓器(2.1)、擴散凝并器(2.3)、絲桿上吊阻氣軟簾(2.5)、長纖維絨阻滯列陣(2.2);其連接結構為:人孔分離泄壓器(2.1)設置在位于外殼內的的前端,擴散凝并器(2.3)位于人孔分離泄壓器(2.1)之后,頂部分離泄壓器(2.4)設置在擴散凝并器(2.3)頂部,絲桿上吊阻氣軟簾(2.5)設置在位于外殼內的后端;長纖維絨阻滯列陣(2.2)設置在位于人孔分離泄壓器(2.1)的下方; 長纖維絨阻滯列陣(2.2)每一單元采用長纖維布條做成的布簾(3.1),在簾面上開設有不規則的孔洞,布簾套在套管(3.2)上;套管(3.2)穿于布簾上端圈縫的通孔內,將套管(3.2)放在U形卡耳(3.3)上; 擴散凝并器(2.3)采用由金屬板做成正反向的彎折葉片(3.4,3.6)和平葉片(3.5)組成的一組以上 的“入”字形結構固定在支架(3.7)上,其中:反向彎折葉片(3.4)位于支架上方,正向彎折葉片(3.6)位于支架下方,平葉片(3.5)位于正向和反向彎折葉片之間及正向和反向彎折葉片開口處上方并與反向彎折葉片(3.4)的彎折片平行; 絲桿上吊阻氣軟簾(2.5)由頂部長螺桿(3.13)通過頂板連接吊桿(3.12),在吊桿(3.12)下端鉸連接軟簾(3.9)構成; 吊桿(3.12)與軟簾(3.9)采用夾板(3.10)夾住吊桿(3.12),再采用鉸銷(3.11)銷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耗能除塵器,其特征是,底部跨架(2.7)形狀為圓弧形或拱形結構。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耗能除塵器,其特征是,夾板(3.10)采用橡膠條。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耗能除塵器,其特征是,長纖維絨阻滯列陣(2.2)和擴散凝并器(2.3)設置的“入”字形結構組數量相同。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耗能除塵器,其特征是,長纖維絨阻滯列陣(2.2)和擴散凝并器(2.3)設置的“入”字形結構組數量不相同。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耗能除塵器,其特征是,在人孔分離泄壓器(2.1)、頂部分離泄壓器(2.4)內設置有過濾介質,該過濾介質用150 250目不銹鋼網做成。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耗能除塵系統,其特征是軟簾(3.9)采用D形截面的橡膠條組成。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耗能除塵器,其特征是,正反向的彎折葉片(3.4,3.6)和平葉片(3.5)采用鋼板做成,其上表面磨光,下表面拉毛或襯沾粗糙物。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耗能除塵器,其特征是,正反向的彎折葉片(3.4,3.6)的彎折度為140° 150°,兩者彎折度即可相同,也可不相同。
專利摘要無耗能除塵器,本實用新型包括有底面呈開口的外殼(2.6)、外殼底面的底部跨架(2.7)、設置在外殼(2.6)內的頂部分離泄壓器(2.4)、人孔分離泄壓器(2.1)、擴散凝并器(2.3)、絲桿上吊阻氣軟簾(2.5)、長纖維絨阻滯列陣(2.2)。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①新型的無動力除塵設備創新采用正壓借動力除塵方式,打破了原有的無動力除塵器負壓運行的方式,除塵裝置借助誘導氣流形成正壓,用誘導氣流產生的力使塵粒間碰撞、接觸,促進其凝聚(凝并)和附著。②利用大自然叢林植物抗風降塵的用仿生學原理將纖維絨布組合成模擬森林的纖維絨阻滯列陣,列陣阻滯凝并粉塵并充分吸收氣流沖擊力。
文檔編號B65G45/10GK203095061SQ20132000458
公開日2013年7月31日 申請日期2013年1月6日 優先權日2013年1月6日
發明者朱林 申請人:昆明凌杰商貿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