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一種提高了相對于液體容器的裝配性以及相對于飲水機的水密性的瓶蓋。在裝配于飲水機用液體容器的筒狀口部(2)的瓶蓋(1)中,具備:外側部件(3),其形成有與筒狀口部(2)的外周側抵接的外側筒狀部(30);以及內側部件(4),其形成有內側筒狀部(40),該內側筒狀部(40)朝筒狀口部(2)內突出,飲水機的供水軸(5)穿過該內側筒狀部(40)。外側部件(3)以及內側部件(4)形成為分體結構而被分別組裝。
【專利說明】瓶蓋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瓶蓋的技術,更詳細而言,涉及裝配于飲水機(water server)用液體容器的筒狀口部的瓶蓋。
【背景技術】
[0002]近年來,提出有如下的飲水機:將填充有飲料水等液體的液體容器與該飲水機連結,且從注入口取出供給液體容器內的飲料水。通常,與該飲水機連結的液體容器以在筒狀口部裝配有瓶蓋的狀態而被使用。當將液體容器與飲水機連結時,飲水機的供水軸經由瓶蓋而插入到液體容器內,由此將液體容器內的飲料水經由供水軸朝注入口供給而不會導致飲料水泄漏到飲水機外。
[0003]如專利文獻I或專利文獻2中公開的那樣,現有的瓶蓋構成為包括以下部位等:夕卜側筒狀部,該外側筒狀部與液體容器的筒狀口部的外周側抵接;內側筒狀部,飲水機的供水軸從該內側筒狀部穿過;以及蓋部,該蓋部與外側筒狀部連接而將筒狀口部的開口端封堵。在瓶蓋裝配于液體容器的筒狀口部的狀態下,外側筒狀部進行彈性變形以與筒狀口部的形狀吻合,從而外側筒狀部以抵接的方式被固定于筒狀口部的外周側,利用蓋部將筒狀口部的開口端封閉,并且使內側筒狀部朝筒狀口部內突出。并且,當使液體容器與飲水機連結時,供水軸經由內側筒狀部而插入到液體容器內。
[0004]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1-63310號公報
[0005]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10-89842號公報
[0006]但是,現有的瓶蓋的結構存在如下問題:由于外側筒狀部以及內側筒狀部一體成型,因此,例如在為了提高相對于液體容器的裝配性而采用低硬度的材料形成外側筒狀部以及內側筒狀部的情況下,因內側筒狀部的樹脂硬度不足而導致其與飲水機的供水軸之間的水密性變差,另一方面,在為了提高相對于飲水機的水密性而采用高硬度的材料的情況下,因外側筒狀部的樹脂硬度過高而導致其裝配于液體容器時的操作性、成型性變差。尤其還存在如下問題:因在朝液體容器裝配的狀態下所承載的應力而使得外側筒狀部以及蓋部隨時間的推移而發生變化,由此導致外側筒狀部以及蓋部相對于筒狀口部的水密性降低,瓶蓋和筒狀口部之間產生間隔而導致漏水。
[0007]另外,現有的瓶蓋中還已知如下結構:在外側筒狀部和內側筒狀部的分離位置處設置由發泡材料成型的密封(packing)部件,并使液體容器的筒狀口部的開口端與密封部件壓接而防止泄漏,但是,因由發泡材料所產生的靜電會使空氣中的塵埃等附著于密封部件,從而導致塵埃等在將瓶蓋裝配于液體容器時混入到液體容器內、或者吸附于密封部件的氣味轉移到飲料水等的問題,因此,近年來,不采用密封部件的結構(無密封部件)逐漸成為主流。
[0008]這樣,使瓶蓋具備高速成型性、低臭味性、與飲料水接觸時的安全性、耐應力開裂性等特性自不待言,近年來,還期望實現兼顧相對于液體容器(的筒狀口部)的裝配性和相對于飲水機(的供水軸)的水密性這兩種特性、且操作性優異的瓶蓋。
【發明內容】
[0009]因此,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瓶蓋,其解決了與瓶蓋相關的所述現有課題,提高了相對于液體容器的裝配性以及相對于飲水機的水密性。
[0010]本發明要解決的課題如上所述,接下來對用于解決該課題的方法進行說明。
[0011]S卩,技術方案I所涉及的瓶蓋裝配于飲水機用液體容器的筒狀口部,該瓶蓋具備:外側部件,其形成有與所述筒狀口部的外周側抵接的外側筒狀部;以及內側部件,其形成有內側筒狀部,該內側筒狀部朝所述筒狀口部內突出,飲水機的供水軸穿過該內側筒狀部,所述外側部件以及內側部件形成為分體結構而被分別組裝。
[0012]技術方案2中,所述內側部件由硬度高于所述外側部件的硬度的樹脂成型體形成。
[0013]技術方案3中,所述內側部件在所述內側筒狀部的開口邊緣部形成有周邊凸緣部,利用所述外側筒狀部的內周面和所述周邊凸緣部的外周面對所述筒狀口部的開口端進行夾壓。
[0014]技術方案4中,所述內側部件在所述周邊凸緣部的外周面形成有朝徑向突出的止水肋部。
[0015]技術方案5中,所述外側部件在所述外側筒狀部的內周面形成有能夠與所述內側部件嵌合的凹部,所述內側部件與所述凹部嵌合而卡定于所述外側筒狀部的內部空間內。
[0016]技術方案6中,所述內側部件在所述內側筒狀部的開口端以密接狀態嵌合有有底筒狀部,在所述內側筒狀部的內周面、且在與所述外側突起部鄰近的位置形成有卡合突起部,該卡合突起部能夠與形成于所述有底筒狀部的外周面的外側突起部卡合。
[0017]技術方案7中,所述內側部件在所述內側筒狀部的開口端以密接狀態嵌合有有底筒狀部,所述有底筒狀部的內徑大于所述供水軸的軸徑。
[0018]技術方案8中,對于所述外側部件而言,形成有與所述外側筒狀部連接的蓋部,剝離部件以將在所述蓋部開設的開口部封堵的方式與所述外側部件一體成型。
[0019]作為本發明的效果,能夠提高瓶蓋相對于液體容器的裝配性以及瓶蓋相對于飲水機的水密性。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0]圖1是示出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所涉及的瓶蓋的整體結構的立體圖。
[0021]圖2是瓶蓋的剖視圖。
[0022]圖3是內側部件的立體圖。
[0023]圖4是瓶蓋的局部放大剖視圖。
[0024]圖5是示出瓶蓋裝配于筒狀口部的狀態的剖視圖。
[0025]圖6是示出液體容器與飲水機連結的狀態的剖視圖。
[0026]圖7是示出將液體容器從飲水機拆卸的狀態的剖視圖。
[0027]圖8是示出其他實施例的瓶蓋裝配于筒狀口部的狀態的剖視圖。
[0028]圖9是示出其他實施例的瓶蓋裝配于筒狀口部的狀態的剖視圖。
[0029]圖10是其他實施例的瓶蓋的剖視圖。[0030]圖11是示出圖10的瓶蓋裝配于筒狀口部的狀態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1]接下來,對用于實施發明的方式進行說明。另外,以下的實施例中,將圖2中的箭頭X方向設為瓶蓋I的上下方向。
[0032]如圖1至圖5所示,本實施例的瓶蓋I是以能夠裝拆的方式裝配于飲水機用液體容器的筒狀口部2的蓋部件,具體而言,瓶蓋I構成為包括如下部件等:外側部件3,該外側部件3形成有與筒狀口部2的外周側抵接的外側筒狀部30 ;以及內側部件4,該內側部件4形成有內側筒狀部40,該內側筒狀部40朝筒狀口部2內突出,飲水機的供水軸5穿過該內側筒狀部40,外側部件3以及內側部件4形成為分體結構,分別組裝外側部件3以及內側部件4而構成所述瓶蓋I。
[0033]筒狀口部2朝構成為供飲料水等液體填充的筒式(cartridge)容器的液體容器(省略圖示)的一側突出,在瓶蓋I裝配于筒狀口部2的狀態下對液體容器進行保管,并且使液體容器與飲水機連結(參照圖6等)。
[0034]筒狀口部2的開口端構成為:被實施倒角而形成為平緩的R形狀,形成有比外周側更在徑向上突出的突起部20,從而使得瓶蓋I能夠容易地裝配于筒狀口部2(參照圖5)。在瓶蓋I裝配于筒狀口部2的狀態下,突起部20與后述的形成于瓶蓋I的外側筒狀部30的裝配凹部33嵌合。該筒狀口部2可以與容器主體形成為一體,此外,該筒狀口部2還可以形成為相對于容器主體裝拆自如。
[0035]外側部件3通過外側筒狀部30與蓋部31 —體成型而構成,其中,外側筒狀部30以較薄的壁厚而形成為截面呈圓形的筒狀,蓋部31與外側筒狀部30的一端連接、且將筒狀口部2的開口端封堵。在外側筒狀部30的內周面30a、且在外側筒狀部30與蓋部31的連接部位的附近位置沿圓周方向而形成有卡定凹部32,內側部件4 (的卡定肋部42)與該卡定凹部32嵌合,在與卡定凹部32相鄰的位置同樣沿周向而形成有裝配凹部33,上述筒狀口部2的突起部20與該裝配凹部33嵌合。
[0036]蓋部31在其中央部開設有供飲水機的供水軸5穿過的開口部31a,剝離部件34設置成從上方將開口部31a封堵。開口部31a開設成開口尺寸大于后述的供水軸5的軸徑,內側部件4的內側筒狀部40借助開口部31a而露出。剝離部件34以相對于蓋部31 (外側部件3)容易剝離的方式而與主體部一體成型,當使液體容器與飲水機連結時,將剝離部件34剝尚而使開口部31a露出。
[0037]以下部件以一體形成的方式而構成內側部件4:內側筒狀部40,該內側筒狀部40以較薄的壁厚而形成為截面呈圓形的筒狀;周邊凸緣部41,該周邊凸緣部41形成于內側筒狀部40的開口邊緣部;以及卡定肋部42,該卡定肋部42形成于周邊凸緣部41的周邊部。內側筒狀部40形成為:在一方(圖2的上方)的開口端形成有周邊凸緣部41以及卡定肋部42,內側部件4的上表面在內側筒狀部40、周邊凸緣部41以及卡定肋部42近似形成為水平面狀。
[0038]內側筒狀部40在另一方(圖2的下方)的開口端以密接狀態嵌合有有底筒狀部43。在內側筒狀部40的內周面形成有卡合突起部40a,該卡合突起部40a能夠與后述的有底筒狀部43的形成于外周面的外側突起部43a卡合。卡合突起部40a的截面以自內側筒狀部40的另一方的開口端起逐漸擴大直徑的方式而形成為錐形狀,本實施例中,形成為內側筒狀部40的比開口端側靠內部側的部分的圓錐角度較為平緩(參照圖4等)。
[0039]周邊凸緣部41在內側筒狀部40的開口端的外周側沿圓周方向伸出,具有規定的軸線方向上的寬度的外周面41a沿圓周方向形成。本實施例的周邊凸緣部41與在外側部件3以及內側部件4組裝為一體的狀態下形成于蓋部31的開口部31a的開口邊緣部卡合,蓋部31的上表面比內側部件4朝上方突出。此外,周邊凸緣部41的外周面41a朝向內側部件4的徑向(側向)而形成為凸狀,如后所述,周邊凸緣部41的外周面41a在瓶蓋I裝配于筒狀口部2的狀態下與筒狀口部2的開口端的內周面壓接。
[0040]卡定肋部42以在周邊凸緣部41的周邊部在徑向上突出的方式而沿圓周方向形成。
[0041]有底筒狀部43以密接狀態與內側筒狀部40的另一方(圖2的下方)的開口端嵌合,以將該內側筒狀部40的另一方的開口端封堵,在嵌合于內側筒狀部40的開口端的狀態下,該有底筒狀部43朝內側筒狀部40的內部方向(圖2的上方)開口。有底筒狀部43在開口端的外周面形成有外側突起部43a,封閉凸緣部43b在該有底筒狀部43的封閉端的外周面沿圓周方向伸出。此外,在有底筒狀部43的外周面,止水肋部43c在封閉凸緣部43b的附近位置沿圓周方向伸出。
[0042]有底筒狀部43的開口端開設為俯視時的圓形,能夠嵌插于飲水機的供水軸5,開口端的端部朝徑向內側彎曲而能夠與供水軸5卡合。通常,在供水軸5的前端形成有凹狀部,有底筒狀部43的開口端的端部與這種凹狀部卡合。本實施例的有底筒狀部43形成為內徑大于供水軸5的軸徑,具體而言,與現有的相同部件相比,使有底筒狀部43形成為保持相同的外徑長度且厚度變得更薄。
[0043]外側突起部43a能夠與內側筒狀部40的形成于內周面的卡合突起部40a卡合,該外側突起部43a的截面以自有底筒狀部43的前端部方向起逐漸擴大直徑的方式而形成為錐形狀。封閉凸緣部43b在有底筒狀部43與內側筒狀部40的開口端嵌合的狀態下與內側筒狀部40的開口端抵接。此外,止水肋部43c同樣在有底筒狀部43與內側筒狀部40的開口端嵌合的狀態下與內側筒狀部40的卡合突起部40a壓接。
[0044]本實施例的內側部件4中,在與外側突起部43a鄰近的位置形成有卡合突起部40a,卡合突起部40a的上端面和外側突起部43a的下端面以具有間隔距離L的方式而被配設于上下方向上鄰近的位置(參照圖4)。優選間隔距離L形成為無限短,換言之,優選卡合突起部40a的上端面和外側突起部43a的下端面形成為彼此抵接。另外,實際上,考慮到內側部件4 (內側筒狀部40以及有底筒狀部43)的成型加工的尺寸精度,使得卡合突起40a和外側突起部43a形成為它們之間具有細小的間隔。
[0045]另外,有底筒狀部43可以與內側筒狀部40 —體成型,另外,有底筒狀部43也可以與內側筒狀部40分體成型。
[0046]本實施例的瓶蓋I通過將外側部件3以及內側部件4組裝成一體而形成,具體而言,從外側部件3的外側筒狀部30的下方開口端插入到內部空間內的內側部件4,在使得卡定肋部42與外側筒狀部30的形成于內周面30a的卡定凹部32嵌合的狀態下而卡定于外側筒狀部30的內部空間內。
[0047]在外側部件3以及內側部件4被組裝為一體的狀態(參照圖2)下,利用內側部件4從外側筒狀部30的內部空間側將蓋部31的開口部31a封堵,并使剝離部件34從蓋部31剝離,由此借助開口部31a而使得內側部件4的內側筒狀部40露出。在這種狀態下,使得內側筒狀部40在外側筒狀部30的內部空間內朝下方突出,并在外側筒狀部30的內周面30a和內側筒狀部40的周邊凸緣部41的外周面41a之間形成間隔。
[0048]并且,在瓶蓋I裝配于筒狀口部2的狀態(參照圖5)下,外側筒狀部30進行彈性變形以與筒狀口部2的開口端(突起部20)的形狀吻合,外側筒狀部30的內周面30a以壓接的狀態而與筒狀口部2的外周側抵接。嵌插于外側筒狀部30的筒狀口部2的開口端插入于上述外側筒狀部30的內周面30a和周邊凸緣部41的外周面41a之間而使得外側筒狀部30的內周面30a和周邊凸緣部41的外周面41a分離,突起部20與外側筒狀部30的形成于內周面30a的裝配凹部33嵌合,并且,通過外側筒狀部30的內周面30a和周邊凸緣部41的外周面41a而對筒狀口部2的開口端進行夾壓保持。
[0049]對于本實施例的瓶蓋I而言,通過外側筒狀部30的內周面30a和周邊凸緣部41的外周面41a對突起部20進行夾壓,且使突起部20的前端(在圖5中為上端)與卡定肋部42抵接,從而利用內側部件4而將筒狀口部2的開口端封閉。通過以上述方式構成,不會使筒狀口部2內的液體從筒狀口部2和內側部件4之間的間隙漏出,能夠使瓶蓋I以水密狀態而裝配于筒狀口部2。
[0050]在瓶蓋I裝配于筒狀口部2的狀態下,內側筒狀部40朝筒狀口部2內突出,但在本實施例中,使止水肋部43c與卡合突起部40a壓接,從而使得有底筒狀部43以密接狀態與內側筒狀部40的開口端嵌合,因此,筒狀口部2內的液體不會從這樣的內側筒狀部40的開口端漏出。
[0051]本實施例的外側部件3以及內側部件4,例如由采用了高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聚乙烯、聚對苯二甲酸乙二脂、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丙乙烯、聚酯等的合成樹脂材料的樹脂成型體形成。特別地,在本實施例中,利用機械強度不同的合成樹脂材料而形成外側部件3以及內側部件4,具體而言,對于形成內側部件4的樹脂成型體而言,優選采用作為表示機械強度的指標的“硬度”高于形成外側部件3的樹脂成型體的“硬度”的材料。對于所采用的合成樹脂材料而言,并不進行特殊限定,只要內側部件4的硬度高于外側部件3的硬度即可。
[0052]接著,以下對裝配有本實施例的瓶蓋I的液體容器的相對于飲水機的裝拆進行詳細說明。
[0053]如圖6所示,當將液體容器連結于飲水機時,將剝離部件34從瓶蓋I剝離,然后再使液體容器從飲水機的上方以使得瓶蓋I朝向下方的狀態而向下移動,從而使供水軸5穿過從蓋部31露出的內側部件4的內側筒狀部40 (圖6 (a))。伴隨著液體容器的朝向下方的移動,穿過內側筒狀部40的供水軸5與設置于內側筒狀部40的開口端的有底筒狀部43抵接,朝上方按壓有底筒狀部43而使得該有底筒狀部43相對于內側筒狀部40之間的間隔距離不久即達到L,從而使卡合突起部40a與外側突起部43a卡合(圖6 (b))。
[0054]在卡合突起部40a和外側突起部43a卡合的狀態下使液體容器進一步向下移動,由此,使得有底筒狀部43嵌插于供水軸5,從而使得有底筒狀部43和供水軸5卡合(圖6(C))。并且,使得有底筒狀部43從內側筒狀部40脫離,并使得供水軸5朝筒狀口部2內突出(圖6(d))。此時,對于內側筒狀部40以及供水軸5而言,內側筒狀部40的內周面(卡合突起部40a)與供水軸5的外周面密接。
[0055]另一方面,如圖7所示,當從飲水機拆卸液體容器時,使液體容器向上移動(圖7Ca)),由此使得供水軸5以及外側突起部43a與卡合突起部40a滑動接觸,并且使得有底筒狀部43逐漸與內側筒狀部40嵌合(圖7 (b)),不久即使得封閉凸緣部43b與內側筒狀部40的開口端抵接從而使得有底筒狀部43與內側筒狀部40完全嵌合(圖7 (C))。并且,在有底筒狀部43與內側筒狀部40嵌合之后,使供水軸5從有底筒狀部43脫離(圖7 (d))。
[0056]如上所述,對于本實施例的瓶蓋I而言,該瓶蓋I裝配于飲水機用液體容器的筒狀口部2,該瓶蓋I具備:外側部件3,其形成有與筒狀口部2的外周側抵接的外側筒狀部30 ;內側部件4,其形成有內側筒狀部40,該內側筒狀部40朝筒狀口部2內突出,飲水機的供水軸5穿過該內側筒狀部40,外側部件3以及內側部件4形成為分體結構而被分別組裝,因此,能夠提高該瓶蓋I相對于液體容器的筒狀口部2的裝配性、以及相對于飲水機的供水軸5的水密性。
[0057]S卩,對于本實施例的瓶蓋I而言,由于形成有外側筒狀部30的外側部件3以及形成有內側筒狀部40的內側部件4分別形成為分體結構,因此能夠由機械強度不同的樹脂成型體分別形成外側部件3以及內側部件4。因此,采用合成樹脂材料形成外側部件3,該合成樹脂材料的機械強度使得外側筒狀部30在將瓶蓋I裝配于筒狀口部2時進行適當的彈性變形、且適當地與筒狀口部2的外周側壓接,由此能夠提高瓶蓋I的相對于液體容器的筒狀口部2的裝配性。
[0058]另一方面,采用合成樹脂材料形成內側部件4,該合成樹脂材料的機械強度使得內側筒狀部40在將液體容器與飲水機連結時以最佳狀態與供水軸5密接嵌合,由此能夠提高瓶蓋I相對于飲水機的供水軸5的的水密性。進而,通過采用最佳的機械強度的合成樹脂材料形成內側部件4,使得設置于內側部件4的內側筒狀部40的開口端的有底筒狀部43可靠地與插入于內側筒狀部40的供水軸5卡合,從而能夠防止有底筒狀部43在液體容器內從供水軸5脫落,并且,當將供水軸5從內側筒狀部40拔出時,使得有底筒狀部43以密接狀態可靠地與內側筒狀部40的開口端嵌合,從而能夠返回到最初的狀態。
[0059]此外,對于本實施例的瓶蓋I而言,由于內側部件4由硬度高于外側部件3的硬度的樹脂成型體形成,因此能夠維持上述的瓶蓋I相對于液體容器的筒狀口部2的裝配性、且能夠進一步提高瓶蓋I相對于飲水機的供水軸5的水密性。具體而言,由于液體容器的重量達到十幾L?二十幾L,因此,當使液體容器與飲水機連結時(參照圖6),有時在液體容器相對于供水軸5傾斜的狀態下進行作業。根據本實施例的瓶蓋1,由高硬度的樹脂成型體形成內側部件4,由此提高了內側部件4 (內側筒狀部40)相對于供水軸5的水密性,從而能夠可靠地防止液體容器內的液體從內側筒狀部40以及供水軸5的分離處漏水,并且,即使在上述的情況下,也能夠防止內側筒狀部40因被供水軸5按壓而發生擴展等的變形,從而能夠防止有底筒狀部43不與供水軸5卡合而從內側筒狀部40脫離。
[0060]此外,本實施例的瓶蓋I構成為:在內側部件4、且在內側筒狀部40的開口邊緣部形成有周邊凸緣部41,利用外側筒狀部30的內周面30a和周邊凸緣部41的外周面41a對筒狀口部2的開口端進行夾壓,因此,能夠將瓶蓋I裝配為相對于筒狀口部2的水密性更加優異,從而能夠防止筒狀口部2內的液體從筒狀口部2和內側部件4之間的間隙漏出。
[0061]此外,本實施例的瓶蓋I構成為:在外側部件3、且在外側筒狀部30的內周面30a形成有能夠與內側部件4嵌合的卡定凹部32,內側部件4與卡定凹部32嵌合而卡定于外側筒狀部30的內部空間內,因此,外側部件3和內側部件4的組裝作業變得簡單容易,另外,加工制造也變得容易。
[0062]此外,對于本實施例的瓶蓋I而言,有底筒狀部43以密接狀態與內側部件4的內側筒狀部40的開口端嵌合,在內側筒狀部40的內周面,能夠與形成于有底筒狀部43的外周面的外側突起部43a卡合的卡合突起部40a形成于鄰近外側突起部43a的位置,因此,能夠提高內側筒狀部40的剛性,并且,當將液體容器從飲水機拆卸時(參照圖7),能夠使供水軸5以及外側突起部43a與卡合突起部40a滑動接觸,且能夠使有底筒狀部43更可靠地與內側筒狀部40的開口端嵌合。
[0063]此外,本實施例的瓶蓋I形成為:有底筒狀部43以密接狀態與內側部件4的內側筒狀部40的開口端嵌合,有底筒狀部43的內徑大于供水軸5的軸徑,因此,能夠防止有底筒狀部43因供水軸5而在徑向上變形,當將液體容器從飲水機拆卸時(參照圖7),能夠使有底筒狀部43更可靠地與內側筒狀部40的開口端嵌合。
[0064]此外,對于本實施例的瓶蓋I而言,在外側部件3形成有與外側筒狀部30連接的蓋部31,剝離部件34以將在蓋部31開口的開口部31a封堵的方式而與外側部件3 —體成型,因此,與現有技術那樣的為了封堵開口部31a而在蓋部31粘貼標簽(label)部件的結構相比,不會因粘著性變差而導致標簽部件剝落,此外,還能夠有效地防止伴隨著標簽部件的剝離而產生的液體容器的品質降低、品質竄改等。
[0065]另外,瓶蓋I的結構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實施例,只要不脫離本發明的目的便能夠進行各種變更。但是,在下述的其他實施例中,除了特別說明的情況以外,省略對與上述實施例的結構相同的結構的說明。
[0066]S卩,上述實施例的瓶蓋I構成為:在瓶蓋I裝配于筒狀口部2的狀態下,利用外側筒狀部30的內周面30a和周邊凸緣部41的外周面41a對筒狀口部2的開口端進行夾壓(參照圖5),但是,瓶蓋I向筒狀口部2的裝配構造并不限定于此。
[0067]例如,如圖8所示的實施例的瓶蓋101那樣,可以在內側部件104、且在周邊凸緣部141的外周面141a形成朝徑向突出的止水肋部144。止水肋部144沿外周面141a的圓周方向伸出。在這樣的結構中,在瓶蓋101裝配于筒狀口部2的狀態下,當利用外側筒狀部130的內周面130a和周邊凸緣部141的外周面141a對突起部20進行夾壓時,止水肋部144一邊進行彈性變形一邊與突起部20的內周面壓接,因此,即使在內部材料104的成型時因成型收縮而產生縮孔等,也能夠更加可靠將筒狀口部2和內側部件104之間的間隙(突起部20的內周面和周邊凸緣部141的外周面141a之間的間隙)封堵,從而能夠將瓶蓋I以更優異的水密狀態裝配于筒狀口部2。
[0068]另外,瓶蓋101構成為:在外側筒狀部130的內周面130a的圓周方向上的規定位置(本實施例中為三處位置)形成有卡定凹部132,在使得卡定肋部142與這樣的卡定凹部132嵌合的狀態下,內側部件104卡定于外側筒狀部130的內部空間內。此外,對卡定凹部132的位置、形狀等并不進行特殊限定,還可以形成為如下結構:并不設置卡定凹部132,使卡定肋部142直接與外側筒狀部130的內周面130a抵接,由此使得內側部件104卡定于外側筒狀部130的內部空間內。
[0069]此外,也可以如圖9所示的實施例的瓶蓋201那樣形成為如下結構:卡定凹部232沿圓周方向形成于外側部件203的外側筒狀部230的內周面230a,并且,在內側部件204的內側筒狀部240的開口邊緣部形成有周邊凸緣部241和卡定肋部242,在瓶蓋201裝配于筒狀口部2的狀態下,嵌插于外側筒狀部230的筒狀口部2的開口端(突起部20)以嵌合的方式而被夾壓于周邊凸緣部241的外周面241a和卡定肋部242之間的間隔。
[0070]此外,在圖10以及圖11所示的實施例的瓶蓋301中,如上述實施例(例如參照圖5等)那樣,卡定凹部不形成于外側部件303的外側筒狀部330的內周面330a,形成于內側筒狀部340的開口邊緣部的卡定肋部342與外側筒狀部330的內周面330a抵接而發生彈性變形,從而使得內側部件304卡定于外側筒狀部330的內部空間內(參照圖10)。當將瓶蓋301裝配于筒狀口部2時,借助突起部20朝上方(圖10的箭頭X方向)推動內側部件304,使得突起部20插入到外側筒狀部330的內周面330a和周邊凸緣部341的外周面341a之間的間隙,并使突起部20與形成于外側筒狀部330的內周面330a的裝配凹部333嵌合(參照圖11)。此時,由于卡定肋部342進行彈性變形而與突起部20的前端壓接,因此能夠更加可靠地將筒狀口部2和內側部件304之間的間隙封堵,從而能夠以更優異的水密狀態將瓶蓋301裝配于筒狀口部2。
[0071 ] 另外,在瓶蓋301中,形成有沿外側部件303的蓋部331的開口部331a的開口邊緣朝外側筒狀部330的內部空間突出的環狀突起部335,并且,在內側部件304的周邊凸緣部341的對應的位置設置有環狀槽部341b。當將瓶蓋301裝配于筒狀口部2時,使得環狀突起部335嵌入于周邊凸緣部341的環狀槽部341b。這樣,通過沿著蓋部331的開口部331a的開口邊緣而形成環狀突起部335,能夠提高蓋部331的開口部331a的開口邊緣的強度而可靠地將剝離部件334剝離,并且,由于環狀突起部335在瓶蓋301裝配于筒狀口部2的狀態下嵌入于周邊凸緣部341的環狀槽部341 b,因此能夠借助內側部件304而可靠地從外側筒狀部330的內部空間側將蓋部331的開口部331a封堵,從而能夠有效地防止異物的混入。
[0072]此外,在上述實施例的瓶蓋I中,利用外側筒狀部30的內周面30a和周邊凸緣部41的外周面41a對突起部20進行夾壓,并且,突起部20的前端與卡定肋部42抵接,利用內側部件4將筒狀口部2的開口端封閉,但是,未必一定要使突起部20的前端與卡定肋部42抵接,如圖5等所示,只要形成為突起部20的內周面和周邊凸緣部41的外周面41a之間不具有間隙而使得突起部20的內周面和周邊凸緣部41的外周面41a密接等結構即可。
[0073]產業上的利用可能性
[0074]作為裝配于飲水機用液體容器的筒狀口部的瓶蓋,本發明能夠提高瓶蓋相對于液體容器的裝配性以及瓶蓋相對于飲水機的水密性。
[0075]附圖標記說明:
[0076]I…瓶蓋;2…筒狀口部;3…外側部件;4…內側部件;5…供水軸;20…突起部;30…外側筒狀部;30a…內周面;31…蓋部;31a…開口部;32…卡定凹部(凹部);33…裝配凹部;34…剝離部件;40…內側筒狀部;40a…卡合突起部;41…周邊凸緣部;42…卡定肋部;43…有底筒狀部;43a...外側突起部;43b…封閉突起部。
【權利要求】
1.一種瓶蓋,該瓶蓋裝配于飲水機用液體容器的筒狀口部, 所述瓶蓋的特征在于,具備: 夕卜側部件,其形成有與所述筒狀口部的外周側抵接的外側筒狀部;以及 內側部件,其形成有內側筒狀部,該內側筒狀部朝所述筒狀口部內突出,飲水機的供水軸穿過該內側筒狀部, 所述外側部件以及內側部件形成為分體結構而被分別組裝。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瓶蓋,其特征在于, 所述內側部件由硬度高于所述外側部件的硬度的樹脂成型體形成。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瓶蓋,其特征在于, 所述內側部件在所述內側筒狀部的開口邊緣部形成有周邊凸緣部,利用所述外側筒狀部的內周面和所述周邊凸緣部的外周面對所述筒狀口部的開口端進行夾壓。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瓶蓋,其特征在于, 所述內側部件在所述周邊凸緣部的外周面形成有朝徑向突出的止水肋部。
5.根據權利要求1?4中任一項所述的瓶蓋,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側部件在所述外側筒狀部的內周面形成有能夠與所述內側部件嵌合的凹部,所述內側部件與所述凹部嵌合而卡定于所述外側筒狀部的內部空間內。
6.根據權利要求1?5中任一項所述的瓶蓋,其特征在于, 所述內側部件在所述內側筒狀部的開口端以密接狀態嵌合有有底筒狀部,在所述內側筒狀部的內周面、且在與所述外側突起部鄰近的位置形成有卡合突起部,該卡合突起部能夠與形成于所述有底筒狀部的外周面的外側突起部卡合。
7.根據權利要求1?6中任一項所述的瓶蓋,其特征在于, 所述內側部件在所述內側筒狀部的開口端以密接狀態嵌合有有底筒狀部,所述有底筒狀部的內徑大于所述供水軸的軸徑。
8.根據權利要求1?7中任一項所述的瓶蓋,其特征在于, 對于所述外側部件而言,形成有與所述外側筒狀部連接的蓋部,剝離部件以將在所述蓋部開設的開口部封堵的方式與所述外側部件一體成型。
【文檔編號】B67D3/00GK103732525SQ201280039798
【公開日】2014年4月16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29日 優先權日:2011年8月18日
【發明者】河島康仁 申請人:河島康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