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接地搖表引線收線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收線器,尤其涉及一種用于收放接地搖表引線的收線器。
背景技術:
接地搖表又稱為接地電阻搖表、接地電阻表或接地電阻測試儀,是用于測量被測設備接地電阻的一種常用儀表。接地搖表中設置有兩條引線:電流引線和電位引線,兩條引線都較長,但是兩條引線的長度又不相等,一般電位引線長20m、電流引線長40m。接地搖表在對被測設備進行接地電阻測量時,要求引線要分開放且不能纏繞在一起。但由于引線較長且目前尚沒有專用的收納裝置,因此在引線的手工收放過程中存在以下弊端:1)容易發生纏繞或打結的情況,導致引線不容易放開,給接地搖表引線的布線造成極大的麻煩,影響工作效率;2)由于引線的接線端子均是外漏的,這給測量人員不按操作規范將引線放開到指定長度再與接地搖表連線創造條件。上述情況導致引線放開長度達不到指定長度,從而影響測量的準確性,影響被測設備的接地防雷效果。另外,頻繁的不規則收放引線還會降低引線使用壽命。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能夠分開收放接地搖表引線,在測量接線時必須將引線完全展放搖表才能正常工作的收線器。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接地搖表引線收線器包括:包括框架以及設置在框架內用于纏繞引線的線輪I和線輪II,線輪I和線輪II的輪槽底部設置有連接引線的接線柱;所述框架包括平行設置的兩根立柱,兩根立柱的上下兩端分別通過一橫桿固定連接;所述立柱的中部通過軸承I設置有用于定位線輪I和線輪II的主軸,所述線輪I通過鍵銷、線輪II通過軸承II分別安裝在兩根立柱之間的主軸上,所述線輪I和線輪II相對的輪盤面上設置有用于控制線輪I和線輪II同步或分離的卡接裝置;所述主軸伸出立柱的一端設置有與主軸固定連接的用于驅動主軸旋轉的搖柄。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卡接裝置包括與線輪I同軸設置的齒輪、以及通過支架設置在線輪II上的卡齒,所述卡齒與齒輪通過設置在卡齒一端并向線輪II邊緣延伸的連桿改變卡接裝置的離合狀態。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支架內側設置有用于復位連桿的復位彈簧。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框架上還設置有用于防止引線跳出線輪的壓線裝置,所述壓線裝置包括兩塊分別設置在立柱上長度與線輪半徑相應的擋板,兩塊擋板的自由端通過金屬絲連接,金屬絲上套裝有壓線管。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線輪I和線輪II的輪槽呈向線輪中心凹陷的V字形結構,所述V字形輪槽的底端設置有用于連接引線的接線端子。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立柱的底端為尖狀結構。[0012]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取得的技術進步是:本實用新型接地搖表弓I線的收線器是一種能夠分開纏繞接地搖表弓I線,且在放線時必須將接地搖表引線完全展放才能與接地搖表接線的收線器,該收線器結構簡單、方便實用。本實用新型接地搖表引線收線器對應接地搖表的電流引線和電位引線一共設置兩個線輪,其中一個線輪通過鍵銷安裝在主軸上,另一個線輪通過軸承安裝在主軸上,使電流引線和電位引線分開收放,不纏繞、不穿插打結。兩個線輪相對的輪盤上設置有卡接裝置,通過卡接裝置的連接和放開可實現兩個線輪同步轉動和分開轉動,方便收放不同長度的電流引線和電位引線。通過支架內側設置有用于復位連桿的復位彈簧,在撥動連桿改變可接裝置的離合狀態后,可防止卡接裝置在操作過程中改變當前狀態,從而影響操作。通過設置壓線裝置解決了收線時引線易落到線輪槽外及易松圈的不足,使引線及時捋順、整齊美觀。線輪的輪槽采用向線輪中心凹陷的V字形設計,并將接線端子設置在輪槽底部,可保證引線的第一圈壓在接線端子上。立柱的底端設計為尖狀結構,可方便插入土壤中固定接地搖表引線收線器,實現單人收放接地搖表引線。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主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左視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卡接裝置結構示意圖。其中:1.框架,2.線輪I,3.線輪II,4.接線端子,5.主軸,6.鍵銷,7-1.軸承I,
7-2.軸承II,8.卡接裝置,8-1.齒輪,8-2.卡齒,8-3.支架,8-4.連桿,8-5.復位彈簧,9.壓線裝置,9-1.擋板,9-2.拉力彈簧,9-3.金屬線,9-4.壓線管10.搖柄。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說明。一種接地搖表引線收線器,作為接地搖表引線的專用收線器使用,可方便快捷地收放引線。主要包括框架1、主軸5、線輪I 2和線輪II 3,如圖1和圖2所示。框架I包括平行設置的兩根立柱,兩根立柱的上下兩端分別通過一橫桿固定連接,立柱的下端呈尖狀,便于將接地搖表引線器插入土壤中。立柱的中部通過軸承I 7-1設置有用于定位線輪I 2和線輪II 3的主軸5,線輪I 2通過鍵銷6、線輪II 3通過軸承II 7-2安裝在主軸5上。主軸5的線輪外側設置有搖柄10,通過搖柄可使主軸5轉動。線輪I 2和線輪II 3相對的兩面輪盤上設置有卡接裝置8,如圖3所示。齒輪8_1與線輪I 2同軸固定,卡齒8-2通過支架8-3和連桿8-4固定在線輪II 3上,通過撥動連桿
8-4可改變卡接裝置8的離合狀態,從而使兩個線輪分開或連接。線輪I2和線輪II 3的輪槽設計為向線輪中心凹陷V字形,并在線輪的輪槽底部設置有接線端子4。立柱上設置有壓線裝置9,其中擋板9-1與立柱固定連接,擋板9-1上開有橢圓孔,其圓心在線輪的邊緣,通過橢圓孔可掛上拉力彈簧9-2,兩個拉力彈簧的自由端通過金屬絲
9-3連接,金屬絲9-3外面套有兩根分別位于線輪I 2和線輪II 3外沿的壓線管9-4。使用接地搖表引線器收線器時可先將框架I立柱的下端插入土壤中,進行接地搖表引線收線時,首先將接地搖表的兩根引線連接在線輪I 2和線輪II 3的接線端子4上,其中,電流引線(長線)連接在線輪I 2的接線端子4上,電位引線(短線)連接在線輪II 3的接線端子4上。撥動連桿8-4將卡接裝置8連接,則線輪I 2和線輪II 3連在一起與主軸5同步轉動,由于支架8-3內裝有復位彈簧8-5,卡接裝置8—直保持當前狀態,轉動搖柄10帶動線輪I 2和線輪II 3將兩根引線同時分開收集。由于線輪I 2和線輪II 3的輪槽呈V字形,可保證引線的一圈壓在接線端子4上。當電位引線(短線)收到位時撥動卡齒8-2將卡接裝置8松開,則線輪I 2和線輪II 3分離,線輪II 3與主軸5分離,轉動搖柄10帶動線輪I 2收集剩余的電流引線(長線),直到電流(長線)引線收到位。在收線過程中,通過壓線裝置9可將引線壓緊,使引線纏繞不易松圈,整齊美觀。進行接地搖表引線放線時,首先撥動卡齒8-2將卡接裝置8松開,同時拉動兩根引線進行放線,由于線輪I 2和線輪II 3分離,兩引線放線互不影響,當電位引線放到位時線輪II 3停止,繼續拉動電流引線帶動線輪I 2和主軸5轉動直到放完。由于在收線時引線的第一圈壓在端子上,則必須將引線全部放才能露出接線端子4與接地搖表或被測設備進行連線,實現了接地搖表引線使用規范中引線必須放開到指定長度的要求,有效規范了接地搖表的接地電阻測量工作,為被測設備的接地防雷提供準確的測量結果。
權利要求1.接地搖表引線收線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I)以及設置在框架(I)內用于纏繞引線的線輪I (2)和線輪II (3),線輪I (2)和線輪II (3)的輪槽底部設置有連接引線的接線柱;所述框架(I)包括平行設置的兩根立柱,兩根立柱的上下兩端分別通過一橫桿固定連接;所述立柱的中部通過軸承I (7-1)設置有用于定位線輪I (2)和線輪II (3)的主軸(5),所述線輪I (2)通過鍵銷(6)、線輪II (3)通過軸承II (7-2)分別安裝在兩根立柱之間的主軸(5)上,所述線輪I (2)和線輪II (3)相對的輪盤面上設置有用于控制線輪I (2)和線輪II (3)同步或分離的卡接裝置(8);所述主軸(5)伸出立柱的一端設置有與主軸(5)固定連接的用于驅動主軸(5)旋轉的搖柄(10)。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接地搖表引線收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裝置(8)包括與線輪I (2)同軸設置的齒輪(8-1)、以及通過支架(8-3)設置在線輪II (3)上的卡齒(8-2),所述卡齒(8-2)與齒輪(8-1)通過設置在卡齒(8-2) —端并向線輪II (3)邊緣延伸的連桿(8-4)改變卡接裝置(8)的離合狀態。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接地搖表引線收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8-3)內側設置有用于復位連桿(8-4)的復位彈簧(8-5)。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接地搖表引線收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I)上還設置有用于防止引線跳出線輪的壓線裝置(9),所述壓線裝置(9)包括兩塊分別設置在立柱上長度與線輪半徑相應的擋板(9-1),兩塊擋板(9-1)的自由端通過金屬絲(9-3)連接,金屬絲(9-3)上套裝有壓線管(9-4)。
5.根據權利要求1至4任一項所述的接地搖表引線收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線輪I (2)和線輪II (3)的輪槽呈向線輪中心凹陷的V字形結構,所述V字形輪槽的底端設置有用于連接引線的接線端子(4)。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接地搖表引線收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的底端為尖狀結構。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接地搖表引線收線器,主要由框架、線輪Ⅰ、線輪Ⅱ和主軸組成,所述線輪Ⅰ通過鍵銷固定在主軸上,線輪Ⅱ通過軸承Ⅱ安裝在主軸上,線輪Ⅰ和線輪Ⅱ相對的輪盤面上設置有卡接裝置,線輪Ⅰ、線輪Ⅱ的輪槽底部設置有引線的接線端子,主軸的一側頂端設置有搖柄,框架上還設置有壓線裝置。本實用新型能夠方便快捷的分別收放接地搖表的引線,能有效規范接地電阻的測量工作,從而提高測量數據的準確性。
文檔編號B65H75/38GK203006641SQ20122060124
公開日2013年6月19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15日 優先權日2012年11月15日
發明者范學軍, 楊海運, 尹利杰, 索振, 楊文忠, 黃可增, 董大志, 牛建波 申請人:邯鄲供電公司, 河北省電力公司, 國家電網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