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服裝自動折疊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服裝自動折疊機,特別涉及一種折疊效果好且適用于流水化生產的服裝自動折疊機。
背景技術:
中國是十三億人口的大國,是全世界最大的服裝消費國和生產國。近幾年中國的服裝業有著較大的發展,服裝業的發展大大推動了中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在服裝加工企業中,制造出的成衣需要折疊包裝,傳統的方法采用人工手動進行。其缺點是:勞動強度大,效率低,增加了勞動成本;且折疊后一致性較差,影響美觀、銷售。
發明內容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折疊效果好且有利于流水化生產的服裝自動折疊機。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服裝自動折疊機,其創新點在于包括:機架,機架在延伸方向上從前至后依次分為準備工位、第一折疊工位、第二折疊工位和第三折疊工位;輸送帶,機架的準備工位、第一折疊工位、第二折疊工位和第三折疊工位均設有沿機架延伸方向從前至后 移動且速度一致的輸送帶,輸送帶由電機驅動;準備工位與第一折疊工位的輸送帶幅寬相同,第二折疊工位和第三折疊工位的輸送帶幅寬相同且小于準備工位與第一折疊工位的輸送帶幅寬;第一折疊機構,設置在第一折疊工位上,包括第一限位橫梁、第一限位條、第一折疊翼和第一折疊驅動機構,兩第一限位條沿輸送帶移動方向水平設置在第一折疊工位輸送帶的上表面兩側邊緣,第一限位條的前端與第一限位橫梁連接,且第一限位條與第一折疊工位輸送帶的上表面之間留有一定的間隙;兩第一折疊翼分別與第一折疊工位輸送帶左、右兩側的機架鉸接,左、右側第一折疊翼在初始狀態下垂緊貼第一折疊工位機架兩側面,第一折疊翼由第一折疊驅動機構驅動從初始狀態向第一折疊工位輸送帶上表面翻轉并隨即復位;第二折疊機構,設置在第二折疊工位上,包括第二限位橫梁、第二限位條、第二折疊翼和第二折疊驅動機構,兩第二限位條沿輸送帶移動方向水平設置在第二折疊工位輸送帶的上表面兩側邊緣,第二限位條的前端與第二限位橫梁連接,且第二限位條與第二折疊工位輸送帶的上表面之間留有一定的間隙;兩第二折疊翼分別與第二折疊工位輸送帶左、右兩側的機架鉸接,左右第二折疊翼在初始狀態平行且略低于于輸送帶上表面,第二折疊翼由第二折疊驅動機構驅動從初始狀態向第二折疊工位輸送帶上表面翻轉并隨即復位;第三折疊機構,設置在第三折疊工位上,包括第三限位氣缸、第三限位壓緊機構、第三折疊翼、第三折疊驅動機構,第三限位氣缸設置在第三折疊工位輸送帶兩側的機架上,第三限位氣缸可驅動其活塞桿沿垂直于輸送帶移動方向伸入第三折疊工位輸送帶上表面或縮回,第三限位氣缸與機架之間設置有第三限位壓緊機構;第三折疊翼與第三折疊工位輸送帶下方的機架鉸接,第三折疊翼為梳齒式結構,第三折疊工位的輸送帶由若干條形輸送帶平行設置構成,相鄰的條形輸送帶之間留有一定的間隙,梳齒結構剛好位于條形輸送帶的間隙下方,第三折疊翼在初始狀態位于第三折疊工位輸送帶下方,第三折疊翼的梳齒結構由第三折疊驅動機構驅動從初始位置向第三折疊工位輸送帶上方翻轉并隨即復位。進一步的,所述準備工位、第一折疊工位、第二折疊工位和第三折疊工位的輸送帶均由若干條形輸送帶平行設置構成;準備工位、第一折疊工位、第二折疊工位和第三折疊工位共用部分條形輸送帶。進一步的,所述第一限位橫梁上安裝滑動連接滑塊A,滑塊A與第一限位條連接固定,滑塊A上螺紋連接端部抵住第一限位橫梁的鎖緊螺栓。進一步的,所述滑塊A上沿第一限位橫梁延伸方向設置有導槽,第一限位條上設置與導槽滑動配合的小滑塊A,滑塊A上安裝驅動小滑塊A沿第一限位橫梁延伸方向移動的內縮驅動氣缸A。進一步的,所述第一折疊驅動機構包括回轉驅動A、回轉軸A以及一對擺桿A和一對連桿A,回轉軸A通過軸承座安裝在機架上,回轉軸A由回轉驅動A驅動轉動,回轉軸A的兩端固定有擺桿A,擺桿A的端部通過連桿A與第一折疊翼連接,連桿A兩端分別與擺桿A、
第一折疊翼鉸接。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折疊驅動機構包括回轉驅動A、回轉軸A及一對擺桿A,回轉軸A通過軸承座安裝在機架上,回轉軸A由回轉驅動A驅動轉動,回轉軸A兩端與擺桿的末端連接固定,兩擺桿A的頂端與第一折疊翼兩側連接;且所述第一折疊翼為彈性織物翼面。進一步的,所述回轉驅動A為回轉氣缸、氣缸驅動的齒輪齒條副、氣缸驅動的齒輪副或電機驅動的輪傳動中的任意一種。進一步的,所述第二折疊機構包括第二限位條防晃裝置,第二限位條防晃裝置包括防晃橫梁,防晃橫梁設置在第二限位條靠近第三折疊工位的一端上方,防晃橫梁上安裝垂直方向的防晃壓緊氣缸,防晃壓緊氣缸端部連接壓緊條,所述壓緊條由防晃壓緊氣缸驅動壓緊或遠離第二限位條末端。進一步的,所述第二限位橫梁上安裝滑動連接滑塊B,滑塊B與第二限位條連接固定,滑塊B上螺紋連接端部抵住第二限位橫梁的鎖緊螺栓。進一步的,所述滑塊B上沿第二限位橫梁延伸方向設置有導槽,第二限位條上設置與導槽滑動配合的小滑塊B,滑塊B上安裝驅動小滑塊B沿第二限位橫梁延伸方向移動的內縮驅動氣缸B。進一步的,所述第二折疊驅動機構包括回轉驅動B、回轉軸B以及一對擺桿B和一對連桿B,回轉軸B通過軸承座安裝在機架上,回轉軸B由回轉驅動B驅動轉動,回轉軸B的兩端固定有擺桿B,擺桿B的端部通過連桿B與第二折疊翼連接,連桿B兩端分別與擺桿B、
第二折疊翼鉸接。進一步的,所述回轉驅動B為回轉氣缸、氣缸驅動的齒輪齒條副、氣缸驅動的齒輪副或電機驅動的輪傳動中的任意一種。進一步的,所述第二折疊驅動機構包括直線氣缸B、回轉軸B、一對擺桿B和一對連桿B,回轉軸B通過軸承座安裝在機架上,回轉軸B上固定有一對擺桿B,擺桿B的下端通過連桿B與第二折疊翼連接,連桿B兩端分別與擺桿B、第二折疊翼鉸接;直線氣缸B安裝在回轉軸B的下方,直線氣缸B的缸體上部與固定在機架上的直線氣缸支架鉸接,直線氣缸B的活塞桿與其中一擺桿B下部鉸接。進一步的,所述第三折疊機構有兩個,對稱設置在第三折疊工位上,且兩第三折疊機構的第三折疊翼相向運動。進一步的,所述第三限位壓緊機構為限位壓緊氣缸或帶復位彈簧的限位壓緊電磁鐵。進一步的,所述第三折疊驅動機構包括回轉驅動C、回轉軸C,回轉軸C通過軸承座安裝在機架上,回轉軸C由回轉驅動C驅動,回轉軸C與第三折疊翼連接。進一步的,所述回轉驅動C為回轉氣缸、氣缸驅動的齒輪齒條副、氣缸驅動的齒輪副或電機驅動的輪傳動中的任意一種。進一步的,所述第三折疊驅動機構包括直線氣缸C、回轉軸C、一對擺桿C和一對連桿C,回轉軸C通過軸承座安裝在機架上,回轉軸C上固定有一對擺桿C,擺桿C的下端通過連桿C與第三折疊翼連接,連桿C兩端分別與擺桿C、第三折疊翼鉸接;直線氣缸C安裝在回轉軸C的下方,直線氣缸C的缸體末端與固定在機架上的直線氣缸支架鉸接,直線氣缸C的活塞桿與其中一擺桿C下部鉸接。進一步的,第三折疊驅動機構安裝在一活動機架上,活動機架與第三折疊工位的機架之間設置沿機架延伸方向設置的水平移動調節結構。進一步的,所述水平移動調節結構為帶鎖緊螺栓的一對直線導軌。本發明的優點在于:操作人員只需將服裝平攤在準備工位,由輸送帶帶動依次通過第一折疊工位、第二折疊工位和第三折疊工位,在各工位通過相應的折疊機構進行服裝的自動折疊。無需人工手工折疊,工人勞動強度低,折疊效率高,節約勞動力;折疊后尺寸一致,外觀效果好;有利于流 水化生產,提高服裝制造的自動化程度。準備工位、第一折疊工位、第二折疊工位和第三折疊工位的輸送帶由若干條形輸送帶平行設置構成,并共用部分條形輸送帶,能夠簡化輸送帶系統的結構,并方便調整輸送帶在各工位的整體幅寬。第一、二限位條可分別通過與第一、二限位橫梁滑動配合的滑塊A、B進行位置的調整,以便適應不同寬度的服裝折疊。第一、二限位條可在完成當前工位的折疊后由內縮驅動氣缸A、B驅動沿垂直于輸送帶移動方向內縮移動,避免第一、二限位條緊貼服裝的折疊處,避免服裝在沿輸送帶移動至下一工位時被拉散破壞折疊效果,并且可防止服裝與輸送帶的相對位移,確保折疊效果。第二限位條防晃裝置可在第二限位條限位前壓住第二限位條的末端,避免第二限位條未連接端晃動而影響折疊效果,確保折疊質量。第三折疊機構有兩個,對稱設置在第三折疊工位上,且兩第三折疊機構的第三折疊翼相向運動,使得第三折疊工位能夠對服裝進行三開折疊,特別適用于兩折長度仍超過包裝袋的連衣裙、風衣、褲子等較長服裝。根據所折服裝的種類。第三折疊機構可以單獨使用一個或兩個同時使用。
圖1為本發明服裝自動折疊機主視圖。圖2為本發明服裝自動折疊機俯視圖。圖3為本發明中輸送帶結構示意圖。[0032]圖4為本發明中輸送帶另一種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中輸送帶中間歇式窄輸送帶結構示意圖。圖6為圖1中沿A-A線剖視圖。圖7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第一折疊驅動機構結構示意圖。圖8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另一種結構的第一折疊驅動機構的結構示意圖。圖9為圖1中沿B-B線剖視圖。圖10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第二折疊驅動機構結構示意圖。圖1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另一種結構的第二折疊驅動機構的結構示意圖。圖12為圖1中沿C-C線剖視圖。圖13為圖1中沿D-D線剖視圖。圖14為圖10中E向視圖。圖1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另一種結構的第三折疊驅動機構結構示意圖。圖16為第三折疊驅動機構通過活動機架設置在機架上的結構示意圖。圖17為服裝移動至實用新型服裝自動折疊機各工位且該工位的折疊機構對當前服裝進行折疊前的狀態圖。圖18為第一折疊工位折 疊示意圖(未示出第一折疊驅動機構)。圖19為第二折疊工位折疊示意圖(未示出第二折疊驅動機構)。圖20為第三折疊工位折疊示意圖(未示出第三折疊驅動機構)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2所示,機架I在延伸方向從前至后依次分為準備工位a、第一折疊工位b、第二折疊工位c和第三折疊工位d,各工位的間距相同。輸送帶2,在機架I的準備工位a、第一折疊工位b、第二折疊工位c和第三折疊工位d均設有移動方向、速度一致的輸送帶,輸送帶由電機驅動間歇性前移,前移距離為各工位的間距。準備工位a與第一折疊工位b的輸送帶幅寬相同,第二折疊工位c和第三折疊工位d的輸送帶幅寬相同且小于準備工位a與第一折疊工位b的輸送帶幅寬。如圖3所示,準備工位a、第一折疊工位b、第二折疊工位c和第三折疊工位d的輸送帶均由若干條形輸送帶平行設置構成,其中,準備工位a、第一折疊工位b、第二折疊工位c和第三折疊工位d共用部分條形輸送帶,具體的:輸送帶分為主輸送帶21和副輸送帶22,主輸送帶21由數根條形輸送帶貫穿準備工位a、第一折疊工位b、第二折疊工位c和第三折疊工位d構成,主輸送帶21由機架I后端驅動輥23、機架前端的主傳動輥24支承,副輸送帶22位于準備工位a、第一折疊工位b中主輸送帶的兩側,由機架前端的主傳動輥24和機架中部的副傳動輥25支承,通過電機帶動驅動輥23,由驅動輥23帶動主傳動輥24和副傳動輥25轉動實現主、副輸送帶的同步移動。當然,本發明中輸送帶也可分為兩部分,如圖4所示,準備工位a、第一折疊工位b采用同一輸送帶,第二折疊工位c和第三折疊工位d由若干條形輸送帶平行設置構成,相鄰條形輸送帶之間留合適的間隙,以便第三折疊翼順利動作。第一折疊機構,設置在第一折疊工位b上,如圖5所示,包括第一限位橫梁31、第一限位條32、第一折疊翼33和第一折疊驅動機構34,第一限位橫梁31兩端通過第一限位支架橫跨在第一折疊工位b的上方,并靠近準備工位a側,第一限位支架底部與機架的側部下端連接,使得第一限位支架與機架側邊上部之間留有一定的間隙,以便服裝的衣袖能夠在垂于機架兩側時順利通過;第一限位條32有兩根,其沿輸送帶2移動方向水平設置在第一折疊工位輸送帶的上表面兩側邊緣,第一限位條32靠近準備工位a的一端與第一限位橫梁31連接,且第一限位條32與第一折疊工位輸送帶的上表面之間留有一定的間隙,以便服裝在輸送帶上移動時能夠順利通過。兩第一折疊翼33分別與第一折疊工位輸送帶左、右兩側的機架I鉸接,左、右第一折疊翼33初始狀態下下垂緊貼第一折疊工位機架兩側面,第一折疊翼33由第一折疊驅動機構34驅動從初始位置向第一折疊工位輸送帶上表面翻轉并隨即復位。為適應不同尺碼服裝的不同折疊寬度,第一限位橫梁31上安裝滑動連接滑塊A311,滑塊A311與第一限位條32連接固定,滑塊A311上螺紋連接端部抵住第一限位橫梁31的鎖緊螺栓312。另外,滑塊A311上還開沿第一限位橫梁31延伸方向設置的導槽,第一限位條32上設置與導槽滑動配合的小滑塊A313,滑塊A311上安裝驅動小滑塊A313沿第一限位橫梁31延伸方向移動的內縮驅動氣缸A314。使得第一限位條32在完成該工位的折疊限位后,由內縮驅動氣缸A314驅動內移(可參見圖5中水平箭頭方向),避免服裝在沿輸送帶移動至下一工位時被拉散破壞折疊效果。第一折疊驅動機構34如圖6所示,包括回轉驅動A、回轉軸A347、擺桿A341和連桿A342,回轉軸A347通過軸承座安裝在機架I上,回轉軸A347由回轉驅動A驅動轉動,回轉軸A347的兩端固定有一對擺桿A341,擺桿A341的端部分別通過連桿A342與各自的第一折疊翼33連接,連桿A342兩端分別與擺桿341、第一折疊翼33鉸接。回轉驅動A為回轉氣缸、氣缸驅動的齒輪齒條副、氣缸驅動的齒輪副或電機驅動的摩擦輪傳動中的任意一種。本實施例中采用氣缸驅動的齒輪齒條副,齒輪343上固定在回轉軸A347上,回轉軸A347上還固定有擺桿341,擺桿341另一端與連桿342鉸連,齒條344水平設置,其齒面與齒輪343嚙合,齒條344的背側面設 限位輪345,齒條344由氣缸346驅動。圖7示出了另一種結構的第一折疊驅動機構34,包括回轉驅動A、回轉軸A347及一對擺桿A341,擺桿A341為L形,回轉軸A347通過軸承座安裝在機架I上,回轉軸A347由回轉驅動A驅動轉動,回轉軸A347兩端與擺桿A341的末端連接固定,擺桿A341的頂端與第一折疊翼兩側頂端連接;該結構中,由于結構限制,第一折疊翼的長度在初始位置至傳送帶上方時長度縮短,因此,第一折疊翼采用彈性織物翼面,回轉驅動A為回轉氣缸、氣缸驅動的齒輪齒條副、氣缸驅動的齒輪副或電機驅動的摩擦輪傳動中的任意一種,這里不再贅述。該種第一折疊驅動機構較圖6中第一折疊驅動機構可采用相對較小的驅動力,降低成本。第二折疊機構,設置在第二折疊工位c上,如圖8所示,包括第二限位橫梁41、第二限位條42、第二折疊翼43和第二折疊驅動機構44,第二限位橫梁41通過第二限位支架支承在第二折疊工位c,第二限位條42有兩根,其沿輸送帶移動方向水平設置在第二折疊工位輸送帶的上表面兩側邊緣,第二限位條42長度長于服裝的衣長,第二限位條42靠近第二折疊工位c的一端與第二限位橫梁41連接,且第二限位條42與第二折疊工位輸送帶的上表面之間留有一定的間隙,以便服裝在輸送帶上移動時能夠順利通過。兩第二折疊翼43分別與第二折疊工位輸送帶左、右兩側的機架鉸接,第二折疊翼43由骨架上設置織物構成,第二折疊翼43的初始位置平行且略低于輸送帶上表面,第二折疊翼43由第二折疊驅動機構44驅動從初始位置向第二折疊工位輸送帶上表面翻轉并隨即復位。為方便調節第二限位條42的間距,以便適應不同規格的服裝,第二限位橫梁41上安裝滑動連接滑塊B411,滑塊B411與第二限位條42連接固定,滑塊B411上螺紋連接端部抵住第二限位橫梁的鎖緊螺栓412。另外,滑塊B411上開沿第二限位橫梁41延伸方向設置的導槽,第二限位條42上設置與導槽滑動配合的小滑塊B413,滑塊B411上安裝驅動小滑塊B413沿第二限位橫梁41延伸方向移動的內縮驅動氣缸B414(可參見圖7中水平箭頭方向)。使得第二限位條42在完成該工位的折疊限位后,由內縮驅動氣缸B414驅動內移,避免服裝在沿輸送帶移動至下一工位時被拉散破壞折疊效果。第二折疊驅動機構44如圖9所示,包括回轉驅動B、回轉軸B441、擺桿B442和連桿B443,回轉軸B441通過軸承座安裝在機架上,回轉軸B441由回轉驅動B驅動,回轉軸B441的兩端固定有一對擺桿B442,擺桿B442的端部分別通過連桿B443與第二折疊翼43連接,連桿B443兩端分別與擺桿B442、第二折疊翼43鉸接。回轉驅動B為回轉氣缸、氣缸驅動的齒輪齒條副或電機驅動的摩擦輪傳動中的任意一種。第二折疊驅動機構44的動作原理與第一折疊驅動機構相同,這里不再贅述。圖10示出了本發明實施例中另一種結構的第二折疊驅動機構,包括直線氣缸B444、回轉軸B441、一對擺桿B442和一對連桿B443,回轉軸B441通過軸承座安裝在機架I上,回轉軸B441上固定有一對擺桿B442,擺桿B442的下端通過連桿B443與第二折疊翼43連接,連桿B443兩端分別與擺桿B442、第二折疊翼43鉸接;直線氣缸B444安裝在回轉軸B的下方,直線氣缸B444的缸體上部與固定在機架I上的直線氣缸支架445鉸接,直線氣缸B444的活塞桿與其中一個擺桿B442下部鉸接。由于第二限位條42長度長于服裝的衣長,而由于工藝動作的限制,第二限位條42靠近第二折疊工位c的 一端與第二限位橫梁41連接,使得第二限位條42在限位時易晃動,影響折疊效果,為避免該種情況,第二折疊機構還包括第二限位條防晃裝置,如圖11所示,第二限位條防晃裝置包括防晃橫梁45,防晃橫梁45設置在第二限位條42靠近第三折疊工位d的一端上方,防晃橫梁45上安裝垂直方向的防晃壓緊氣缸46,防晃壓緊氣缸46端部連接壓緊條47,壓緊條47由防晃壓緊氣缸46驅動壓緊或松開第二限位條42的末端。第三折疊機構,設置在第三折疊工位d上,如圖12所示,包括第三限位氣缸51、第三限位壓緊機構52、第三折疊翼53、第三折疊驅動機構,第三限位氣缸51設置在第三折疊工位輸送帶兩側的機架I上,第三限位氣缸51可驅動其活塞桿沿垂直于輸送帶移動方向伸入第三折疊工位輸送帶上表面或縮回,第三限位氣缸51與機架I之間設置有第三限位壓緊機構52 ;第三折疊翼53與第三折疊工位輸送帶下方的機架鉸接,第三折疊翼53為梳齒式結構,梳齒結構的齒條剛好位于第三折疊工位條形輸送帶的間隙下方,第三折疊翼53的初始位置位于第三折疊工位輸送帶下方,第三折疊翼53的齒條由第三折疊驅動機構驅動從初始位置向第三折疊工位輸送帶上方翻轉并隨即復位。本發明中,第三折疊機構也可以有兩個,對稱設置在第三折疊工位d上,且兩第三折疊機構的第三折疊翼53相向運動,使得該工位能夠進行三開式折疊,適用于衣長較長的連衣裙、風衣、褲子等。當然,也可以進行對開式折疊,即其中一個折疊機構不工作。本實施例中,第三限位壓緊機構52為限位壓緊氣缸,當然,第三限位壓緊機構52也可為限位壓緊電磁鐵等公知技術的結構。第三折疊驅動機構如圖12、13所示,包括回轉驅動C、回轉軸C541,回轉軸C541安裝在第三折疊工位的機架上,兩端通過軸承座支承,回轉軸C541由回轉驅動C驅動,回轉軸C541上安裝第三折疊翼53連接。回轉驅動C為回轉氣缸、氣缸驅動的齒輪齒條副或電機驅動的摩擦輪傳動中的任意一種。本實施例中,回轉驅動C為氣缸544直接驅動的齒輪齒條畐0,齒輪546安裝在回轉軸C541端部,齒條547安裝在氣缸544的活塞桿端部。圖14示出了本發明實施例中另一種結構的第三折疊驅動機構結構,包括直線氣缸C544、回轉軸C541、一對擺桿C542和一對連桿C543,回轉軸C541通過軸承座安裝在機架I上,回轉軸C544上固定有一對擺桿C542,擺桿C542的下端通過連桿C543與第三折疊翼53連接,連桿C543兩端分別與擺桿C542、第三折疊翼53鉸接;直線氣缸C544安裝在回轉軸C541的下方,直線氣缸C544的缸體末端與固定在機架上的直線氣缸支架545鉸接,直線氣缸C544的活塞桿與其中一擺桿C542下部鉸接。另外,如圖15所示,第三折疊驅動機構的第三限位氣缸51、第三限位壓緊機構52、第三折疊翼53、第三折疊驅動機構可整體安裝在一活動機架55上,活動機架55與第三折疊工位的機架之間設置帶鎖緊螺栓的直線導軌56或其他公知的水平移動調節結構,以便讓活動機架沿機架延伸方向向前或向后移動,實現不同長度服裝的折疊。上述第一、二、三折疊機構可根據安裝空間、驅動力大小等實際要求采用相同或不同的折疊驅動機構。工作原理:圖16為服裝移動至各工位且該工位的折疊機構對當前服裝進行折疊前的狀態圖。準備工位:輸送帶在伺服電機的驅動下間歇性前移固定的距離,通過操作人員將待折疊的服裝6平放在準備工位輸送帶上的指定位置,服裝的衣袖伸出輸送帶垂于機架的兩側;
`[0071]第一折疊工位:輸送帶前移至第一折疊工位,此時兩第一折疊翼處于初始位置,分別位于服裝兩衣袖的內側;如圖17所示,由左、右側的第一折疊驅動機構依次先后驅動兩第一折疊翼向上翻轉,并由第一限位條限制折疊位置,使得服裝6的兩衣袖以第一限位條的外邊緣為折疊縫先后向內折疊,完成第一次折疊后兩第一限位條向內收縮,輸送帶將本工位已完成第一次折疊的服裝前移至第二折疊工位;第二折疊工位:此時兩第二折疊翼處于初始位置,與輸送帶表面平行,并略低于輸送帶表面;防晃壓緊氣缸驅動壓緊條壓緊第二限位條的末端,如圖18所示,由左、右側的第二折疊驅動機構依次或同時驅動兩第二折疊翼向上翻轉,翻轉角度大于90°,并由第二限位條限制折疊位置,使得服裝6的兩側邊以第二限位條的外邊緣為折疊縫向內折疊,完成第二次折疊后,壓緊條松開,兩第二限位條向內收縮,輸送帶將本工位已完成第二次折疊的服裝6前移至第三折疊工位;第三折疊工位:此時第三折疊翼處于初始位置,位于該工位輸送帶下表面,第三限位氣缸的活塞桿從該工位輸送帶兩側快速伸出,并由第三限位壓緊機構下壓,待活塞桿壓住服裝6后,如圖19所示,第三折疊驅動機構驅動第三折疊翼向上翻轉,梳齒結構的第三折疊翼的齒條穿過條形輸送帶之間的間隙,將服裝6以第三限位氣缸的活塞桿為折疊縫對折起來,對折后第三限位壓緊機構上抬復位,第三限位氣缸的活塞桿快速收回,同時,第三折疊翼復位,以便折疊好的服裝6通過輸送帶移出第三折疊工位;若第三折疊工位的第三折疊機構為兩個時,兩第三折疊翼則前后依次以各自的第三限位氣缸活塞桿為折疊縫進行折疊并復位。·
權利要求1.一種服裝自動折疊機,其特征在于包括: 機架,機架在延伸方向上從前至后依次分為準備工位、第一折疊工位、第二折疊工位和第三折疊工位; 輸送帶,機架的準備工位、第一折疊工位、第二折疊工位和第三折疊工位均設有沿機架延伸方向從前至后移動且運動節拍一致的輸送帶; 第一折疊機構,設置在第一折疊工位上,包括第一限位橫梁、第一限位條、第一折疊翼和第一折疊驅動機構,兩第一折疊翼的折疊翼軸兩端分別與第一折疊工位輸送帶左、右兩側的機架鉸接,第一折疊翼的折疊翼軸與輸送帶移動方向平行,左、右側第一折疊翼在初始狀態下垂緊貼第一折疊工位機架兩側面,第一折疊翼由第一折疊驅動機構驅動從初始狀態向第一折疊工位輸送帶上表面翻轉并隨即復位;兩第一限位條沿輸送帶移動方向水平設置在第一折疊工位輸送帶的上表面兩側邊緣,第一限位條的前端與設置在第一折疊工位上方的第一限位橫梁連接,且第一限位條與第一折疊工位輸送帶的上表面之間留有一定的間隙; 第二折疊機構,設置在 第二折疊工位上,包括第二限位橫梁、第二限位條、第二折疊翼和第二折疊驅動機構,兩第二折疊翼的折疊翼軸兩端分別與第二折疊工位輸送帶左、右兩側的機架鉸接,第二折疊翼的折疊翼軸與輸送帶移動方向平行,左、右側第二折疊翼在初始狀態平行且略低于第二折疊工位輸送帶上表面,第二折疊翼由第二折疊驅動機構驅動從初始狀態向第二折疊工位輸送帶上表面翻轉并隨即復位;兩第二限位條沿輸送帶移動方向水平設置在第二折疊工位的輸送帶上表面上并靠近第二折疊翼的折疊翼軸內側邊緣處,第二限位條的前端與設置在第二折疊工位上方的第二限位橫梁連接,且第二限位條與第二折疊工位輸送帶的上表面之間留有一定的間隙; 第三折疊機構,設置在第三折疊工位上,包括第三限位氣缸、第三限位壓緊機構、第三折疊翼、第三折疊驅動機構,第三限位氣缸設置在第三折疊工位輸送帶兩側的機架上,第三限位氣缸可驅動其活塞桿沿垂直于輸送帶移動方向伸入第三折疊工位輸送帶上表面或縮回,第三限位氣缸與機架之間設置有第三限位壓緊機構;第三折疊翼的折疊翼軸兩端與第三折疊工位輸送帶下方的機架鉸接,第三折疊翼的折疊翼軸與輸送帶移動方向垂直,第三折疊翼在初始狀態低于第三折疊工位輸送帶上表面,第三折疊翼由第三折疊驅動機構驅動從初始位置向第三折疊工位輸送帶上方翻轉并隨即復位。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服裝自動折疊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準備工位、第一折疊工位、第二折疊工位這三個工位共用一個節狀輸送帶,所述節狀輸送帶由若干個節單元串聯構成,單個節單元由一段較窄輸送帶連接一段兩側帶有可折疊側護翼的較寬輸送帶構成;第三折疊工位采用間隔式輸送帶,間隔式輸送帶由若干條窄輸送帶平行設置構成,相鄰窄輸送帶之間都留有一定的間隔,第三折疊翼采用與第三折疊工位間隔式輸送帶配套的梳齒式結構,在第三折疊翼的折疊翼軸上設置若干平行設置的梳齒條,相鄰的梳齒條之間間隔一定的距離,梳齒條剛好位于第三折疊工位的相鄰窄輸送帶間隔下方。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服裝自動折疊機,其特征在于:另一種輸送帶形式為:所述準備工位、第一折疊工位、第二折疊工位和第三折疊工位的輸送帶均為間隔式輸送帶,它由若干條窄輸送帶平行設置構成,相鄰窄輸送帶之間都留有一定的間隔;準備工位、第一折疊工位、第二折疊工位的輸送帶幅寬相同,且第二折疊工位最外側的窄輸送帶采用間歇式結構,該間歇式結構為窄輸送帶上層沿其移動方向分布的若干凹槽,第二折疊翼采用與第二折疊工位最外側間歇式輸送帶配套的梳齒式結構,第二折疊翼的折疊翼軸與輸送帶平行,第二折疊翼的折疊翼軸上設置若干相互平行設置的梳齒條,相鄰的梳齒條之間間隔一定的距離,梳齒條剛好位于間歇式窄輸送帶的凹槽內且略低于輸送帶上平面;第三折疊翼采用與第三折疊工位間隔式輸送帶配套的梳齒式結構,在第三折疊翼的折疊翼軸上設置若干均勻平行設置的梳齒條,相鄰的梳齒條之間間隔一定的距離,梳齒條剛好位于第三折疊工位的相鄰窄輸送帶間隔下方。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服裝自動折疊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疊機構的第一限位橫梁上安裝滑動連接滑塊A,滑塊A與第一限位條連接固定,滑塊A上螺紋連接端部抵住第一限位橫梁的鎖緊螺栓。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服裝自動折疊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塊A上沿第一限位橫梁延伸方向設置有導槽,第一限位條上設置與導槽滑動配合的小滑塊A,滑塊A上安裝驅動小滑塊A沿第一限位橫梁延伸方向移動的內縮驅動氣缸A。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服裝自動折疊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疊驅動機構包括回轉驅動A、回轉軸A以及一對擺桿A和一對連桿A,回轉軸A通過軸承座安裝在機架上,回轉軸A由回轉驅動A驅動轉動,回轉軸A的兩端固定有擺桿A,擺桿A的端部通過連桿A與第一折疊翼連接,連桿A兩端分別與擺桿A、第一折疊翼鉸接。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服裝自動折疊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疊驅動機構包括回轉驅動A、回轉軸A及一對擺桿A,回轉軸A通過軸承座安裝在機架上,回轉軸A由回轉驅動A驅動轉動,回轉軸A兩端與擺桿的末端連接固定,兩擺桿A的頂端與第一折疊翼兩側連接;且所述第一折疊翼為彈性織物翼面。
8.根據權利要求6或7所述 的服裝自動折疊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轉驅動A為回轉氣缸、氣缸驅動的齒輪齒條副、氣缸驅動的齒輪副或電機驅動的輪傳動中的任意一種。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服裝自動折疊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折疊機構包括第二限位條防晃裝置,第二限位條防晃裝置包括防晃橫梁,防晃橫梁設置在第二限位條靠近第三折疊工位的一端上方,防晃橫梁上安裝垂直方向的防晃壓緊氣缸,防晃壓緊氣缸端部連接壓緊條,所述壓緊條由防晃壓緊氣缸驅動壓緊或遠離第二限位條末端。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服裝自動折疊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折疊機構的第二限位橫梁上安裝滑動連接滑塊B,滑塊B與第二限位條連接固定,滑塊B上螺紋連接端部抵住第二限位橫梁的鎖緊螺栓。
11.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服裝自動折疊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塊B上沿第二限位橫梁延伸方向設置有導槽,第二限位條上設置與導槽滑動配合的小滑塊B,滑塊B上安裝驅動小滑塊B沿第二限位橫梁延伸方向移動的內縮驅動氣缸B。
1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服裝自動折疊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折疊驅動機構包括回轉驅動B、回轉軸B以及一對擺桿B和一對連桿B,回轉軸B通過軸承座安裝在機架上,回轉軸B由回轉驅動B驅動轉動,回轉軸B的兩端固定有擺桿B,擺桿B的端部通過連桿B與第二折疊翼連接,連桿B兩端分別與擺桿B、第二折疊翼鉸接。
13.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服裝自動折疊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轉驅動B為回轉氣缸、氣缸驅動的齒輪齒條副、氣缸驅動的齒輪副或電機驅動的輪傳動中的任意一種。
1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服裝自動折疊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折疊驅動機構包括直線氣缸B、回轉軸B、一對擺桿B和一對連桿B,回轉軸B通過軸承座安裝在機架上,回轉軸B上固定有一對擺桿B,擺桿B的下端通過連桿B與第二折疊翼連接,連桿B兩端分別與擺桿B、第二折疊翼鉸接;直線氣缸B安裝在回轉軸B的下方,直線氣缸B的缸體上部與固定在機架上的直線氣缸支架鉸接,直線氣缸B的活塞桿與其中一擺桿B下部鉸接。
1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服裝自動折疊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折疊機構有兩個,對稱設置在第三折疊工位上,且兩第三折疊機構的第三折疊翼相向運動。
16.根據權利要求1或15所述的服裝自動折疊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限位壓緊機構為限位壓緊氣缸或帶復位彈簧的限位壓緊電磁鐵。
1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服裝自動折疊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折疊驅動機構為回轉氣缸、氣缸驅動的齒輪齒條副、氣缸驅動的齒輪副或電機驅動的輪傳動中的任意一種。
1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服裝自動折疊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折疊驅動機構包括直線氣缸C、回轉軸C、一對擺桿C和一對連桿C,回轉軸C通過軸承座安裝在機架上,回轉軸C上固定有一對擺桿C,擺桿C的下端通過連桿C與第三折疊翼連接,連桿C兩端分別與擺桿C、第三折疊翼鉸接;直線氣缸C安裝在回轉軸C的下方,直線氣缸C的缸體末端與固定在機架上的直線氣缸支架鉸接,直線氣缸C的活塞桿與其中一擺桿C下部鉸接。
19.根據權利要求1、17或18所述的服裝自動折疊機,其特征在于:第三折疊驅動機構安裝在一活動機架上,活動機架與第三折疊工位的機架之間設置沿機架延伸方向設置的水平移動調節結 構。
20.根據權利要求19所述的服裝自動折疊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移動調節結構為帶鎖緊螺栓的一對 直線導軌。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服裝自動折疊機,其創新點在于包括機架,在機架延伸方向依次分為準備工位、第一折疊工位、第二折疊工位和第三折疊工位;輸送帶,機架的準備工位、第一折疊工位、第二折疊工位和第三折疊工位均設有移動方向、速度一致的輸送帶;第一折疊工位、第二折疊工位和第三折疊工位上分別設置第一折疊機構、第二折疊機構和第三折疊機構。操作人員只需將服裝平攤在準備工位,由輸送帶帶動依次通過第一折疊工位、第二折疊工位和第三折疊工位,在各工位通過相應的折疊機構進行服裝的自動折疊。無需人工手工折疊,工人勞動強度低,折疊效率高,節約勞動力;折疊后尺寸一致,外觀效果好;有利于流水化生產,提高服裝制造的自動化程度。
文檔編號B65B63/04GK203094575SQ20122055860
公開日2013年7月31日 申請日期2012年10月29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18日
發明者邱德強 申請人:邱德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