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防爆瓶轉向機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轉向機構,尤其涉及一種防爆瓶轉向機構。
背景技術:
玻璃瓶、陶瓷瓶或易拉罐經裝箱或包膜后,會將其放置在輸送帶上進行傳輸,傳輸至終點時,通過碼垛機對其一一進行碼垛。在進入碼垛機時,針對碼垛需要,對產品(如箱子)轉向;或在輸送帶上,針對需要轉向,對產品(如箱子)轉向。一般在需要轉向的輸送帶上普遍都會固定設有一塊轉向板,轉向板的設置解決了輸送帶對一般產品的轉向;此外,轉向板上會包覆有一層緩沖吸能材料,這樣箱子內的玻璃瓶、陶瓷瓶在撞擊轉向板時,不太 容易破裂,但是,即使是已經包覆有一層緩沖吸能材料的轉向板,在一些傳輸速度較大的輸送帶上,其慣性也會增加,難免會發生強烈的撞擊,從而導致裝箱或包膜后的玻璃瓶、陶瓷瓶相互碰撞出現爆破或易拉罐相互碰撞出現變形;進一步的,特別是一些裝有碳酸飲料的玻璃瓶或易拉罐經過裝箱或包膜后,在與轉向板撞擊后,一旦玻璃瓶、陶瓷瓶爆破或是易拉罐變形,其內部的液體會噴出,且可能引起連鎖反應,造成更多的爆破。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防爆瓶轉向機構,該機構在轉向時,箱子內的玻璃瓶、陶瓷瓶不易發生爆破,易拉罐不易發生變形。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一種防爆瓶轉向機構,它包括支架、設于所述支架上端面的導向板、設于所述導向板上的擋板以及轉向板,所述擋板、轉向板分別與所述導向板垂直,所述擋板固定設置在所述導向板的上端面,所述導向板上設有緩沖氣缸、滑軌,所述緩沖氣缸的軸向分別與滑軌的延伸方向、擋板的延伸方向平行,所述緩沖氣缸具有緩沖輸出軸,所述緩沖輸出軸的自由端設有連接件,所述連接件與轉向板固定連接,所述連接件上設有滑軌座,所述滑軌座與所述滑軌配合,所述轉向板能沿所述滑軌運動。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是,還包括轉向支座、轉向氣缸,所述轉向支座與所述導向板轉動連接,所述轉向板、緩沖氣缸、滑軌均固定設置在所述轉向支座上,所述轉向氣缸固定設置在所述導向板的上端面,所述轉向氣缸具有轉向輸出軸,所述轉向輸出軸的自由端與所述轉向支座轉動連接。優選地,所述導向板上垂直設有旋轉軸,所述轉向支座上開設有轉軸孔,所述旋轉軸插入所述轉軸孔內,所述轉向支座能繞所述旋轉軸轉動,所述轉向輸出軸的自由端設有銷軸,所述轉向支座上開設有銷軸孔,所述銷軸插入所述銷軸孔內,所述轉向支座、轉向輸出軸分別能繞所述銷軸旋轉。優選地,所述轉向板上設有吸能緩沖材料。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增加緩沖氣缸,當產品被輸送到轉向板時,緩沖氣缸的緩沖輸出軸會帶動轉向板隨產品作一段阻尼運動,給予產品一個緩沖力,在緩沖的過程中同時實現轉向,這樣即使在一些傳輸速度較大的輸送帶上,可以消除玻璃瓶、陶瓷瓶、易拉罐相互碰撞從而出現爆破或變形的現象;進一步的,消除了一旦玻璃瓶、陶瓷瓶爆破或是易拉罐變形,其內部的液體會噴出,且可能引起連鎖反應,造成更多的爆破的現象。
以下結合附圖中的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但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任何限制。圖I是本實施例的主視圖;圖2是圖I的左視圖;圖3是圖I的俯視圖;圖4是本實施例中導向板、擋板以及旋轉軸的主視圖;圖5是圖4的俯視圖;圖6是本實施例中轉向板、連接件的左視圖;圖7是圖6的俯視圖;圖8是本實施例中轉向支座處的主視圖;圖9是圖8的右視圖;
圖10是圖8的俯視圖。圖中I-支架;2-擋板;3_連接件;4_導向板;5_轉向氣缸;6_轉向支座;7_旋轉軸;8-緩沖氣缸;9-滑軌;10-轉向板;11-滑軌座;12-轉向輸出軸;13-緩沖輸出軸;14_轉軸孔;15_銷軸;16_銷軸孔;17_滑軌座安裝面;18_滑軌安裝面;19_緩沖輸出軸安裝孔;20-緩沖氣缸安裝架。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進行詳細闡述,以使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從而對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做出更為清楚明確的界定。參閱圖I至
圖10所示,本實施例的一種防爆瓶轉向機構,它包括支架I、設于支架I上端面的導向板4、設于導向板4上的擋板2以及轉向板10,支架I安裝在輸送帶的一側,擋板2用于防止輸送帶上的產品倒落,一般擋板2的橫截面的形狀呈直線狀,但是為了給予與擋板2接觸的產品一個緩沖力,則本實施例中,與產品首先接觸的擋板2的一端與擋板2本身具有一個角度,本實施例中的轉向板10的形狀根據輸送帶的彎曲程度而定,擋板2、轉向板10分別與導向板4垂直,擋板2固定設置在導向板4的上端面,導向板4上設有緩沖氣缸8、滑軌9,緩沖氣缸8的軸向分別與滑軌9的延伸方向、擋板2的延伸方向平行,緩沖氣缸8具有緩沖輸出軸13,緩沖輸出軸13的自由端設有連接件3,如圖7所示,連接件3上開設有緩沖輸出軸安裝孔19,緩沖輸出軸13的自由端設于緩沖輸出軸安裝孔19內,實現固定,連接件3與轉向板10固定連接,連接件3上設有滑軌座11,如圖7所示,滑軌座11安裝在滑軌座安裝面17上,滑軌座11與滑軌9配合,轉向板10能沿滑軌9運動,當產品沿擋板2輸送至轉向板10時,則緩沖氣缸8啟動,緩沖氣缸8的緩沖輸出軸13會帶動連接件3向產品運行的方向作一段阻尼運動,由于連接件3與轉向板10固定連接,即緩沖氣缸8通過緩沖輸出軸13帶動轉向板10向產品運行的方向作一段阻尼運動,給予產品一個緩沖的力,若是傳輸裝箱或包膜后的玻璃瓶、陶瓷瓶、易拉罐,則可以消除玻璃瓶、陶瓷瓶、易拉罐相互碰撞從而出現爆破或變形的現象;進一步的,消除了一旦玻璃瓶、陶瓷瓶爆破或是易拉罐變形,其內部的液體會噴出,且可能引起連鎖反應,造成更多的爆破的現象,此外,為了保證能在緩沖的過程中同時實現轉向,需要把該機構放置在距離輸送帶的彎曲部的前面一段距離,待一個產品完成轉向后,緩沖氣缸8的緩沖輸出軸13帶動轉向板10恢復至原位,待實現下一個產品的轉向。防爆瓶轉向機構還包括轉向支座6、轉向氣缸5,轉向支座6與導向板4轉動連接,轉向板10、緩沖氣缸8、滑軌9均固定設置在轉向支座6上,如圖8-10所示,轉向支座6上垂直設有緩沖氣缸安裝架20,緩沖氣缸8通過螺絲釘固定安裝在緩沖氣缸安裝架20上,滑軌9安裝在滑軌安裝面18上,轉向氣缸5固定設置在導向板4的上端面,轉向氣缸5具有轉向輸出軸12,轉向輸出軸12的自由端與轉向支座6轉動連接。其中,導向板4上垂直設有旋轉軸7,轉向支座6上開設有轉軸孔14,旋轉軸7插 入轉軸孔14內,轉向支座6能繞旋轉軸7轉動,從而實現轉向支座6與導向板4的轉動連接;轉向輸出軸12的自由端設有銷軸15,轉向支座6上開設有銷軸孔16,銷軸15插入銷軸孔16內,轉向支座6、轉向輸出軸12分別能繞銷軸15旋轉,從而實現轉向輸出軸12的自由端與轉向支座6的轉動連接,當輸送帶不進行輸送時,則轉向氣缸5啟動,轉向輸出軸12帶動與其轉動連接的轉向支座6,即轉向支座6繞銷軸15與轉向輸出軸12發生旋轉,與此同時,轉向支座6繞旋轉軸7轉動,則設置在轉向支座6上的轉向板10、緩沖氣缸8、滑軌9繞旋轉軸7向遠離輸送帶的方向旋轉,轉向板10呈收起狀態,當輸送帶輸送產品時,則轉向氣缸5驅動設置在轉向支座6上的轉向板10、緩沖氣缸8、滑軌9繞旋轉軸7向靠近輸送帶的方向旋轉,轉向板10呈待工作狀態。與現有的轉向板10相同的是,轉向板10上設有吸能緩沖材料,但是本實施例中的轉向板10上的吸能緩沖材料采用包膠工藝制成,一般吸能緩沖材料是通過粘合的方式包覆在轉向板10上的,但是,長時間使用之后會有脫落的現象,采用包膠工藝后,吸能緩沖材料與轉向板10不會出現脫落的現象。以上實施方式只為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構思及特點,其目的在于讓熟悉此項技術的人了解本實用新型的內容并加以實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凡根據本實用新型精神實質所做的等效變化或修飾,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防爆瓶轉向機構,它包括支架、設于所述支架上端面的導向板、設于所述導向板上的擋板以及轉向板,所述擋板、轉向板分別與所述導向板垂直,所述擋板固定設置在所述導向板的上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向板上設有緩沖氣缸、滑軌,所述緩沖氣缸的軸向分別與滑軌的延伸方向、擋板的延伸方向平行,所述緩沖氣缸具有緩沖輸出軸,所述緩沖輸出軸的自由端設有連接件,所述連接件與轉向板固定連接,所述連接件上設有滑軌座,所述滑軌座與所述滑軌配合,所述轉向板能沿所述滑軌運動。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防爆瓶轉向機構,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轉向支座、轉向氣缸,所述轉向支座與所述導向板轉動連接,所述轉向板、緩沖氣缸、滑軌均固定設置在所述轉向支座上,所述轉向氣缸固定設置在所述導向板的上端面,所述轉向氣缸具有轉向輸出軸,所述轉向輸出軸的自由端與所述轉向支座轉動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防爆瓶轉向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向板上垂直設有旋轉軸,所述轉向支座上開設有轉軸孔,所述旋轉軸插入所述轉軸孔內,所述轉向支座能繞所述旋轉軸轉動,所述轉向輸出軸的自由端設有銷軸,所述轉向支座上開設有銷軸孔,所述銷軸插入所述銷軸孔內,所述轉向支座、轉向輸出軸分別能繞所述銷軸旋轉。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防爆瓶轉向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轉向板上設有吸能緩沖材料。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防爆瓶轉向機構,它包括支架、設于支架上端面的導向板、設于導向板上的擋板以及轉向板,擋板、轉向板分別與導向板垂直,擋板固定設置在導向板的上端面,導向板上設有緩沖氣缸、滑軌,緩沖氣缸的軸向分別與滑軌的延伸方向、擋板的延伸方向平行,緩沖氣缸具有緩沖輸出軸,緩沖輸出軸的自由端設有連接件,連接件與轉向板固定連接,連接件上設有滑軌座,滑軌座與滑軌配合,轉向板能沿滑軌運動。本實用新型使得經過裝箱或是包膜后的玻璃瓶、陶瓷瓶不易產生爆破、易拉罐不易產生變形現象。
文檔編號B65G47/244GK202687446SQ201220398999
公開日2013年1月23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13日 優先權日2012年8月13日
發明者何信淳 申請人:彬臺機械(蘇州)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