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托輥密封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托輥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結構簡單、有效控制污染物進入的托輥密封裝置。
背景技術:
托輥是帶式輸送機中用量最大的部件,用于支撐輸送帶和物料的重量。托輥的性能好壞、壽命長短、旋轉阻力的大小對帶式輸送機的影響非常大。如圖IA所示,托輥為長條圓桶形,中心設有軸2',軸2'的兩端安裝有軸承3',軸承3'通過密封裝置I'來完成封裝,密封裝置I,套設在軸2,的端面上。如圖IB所示,現有托輥的密封裝置Γ安裝在軸承座3Γ與軸2'之間,用于密封軸承3'。密封裝置,包括內迷宮密封件IP、外迷宮密封件12'、內密封罩13'和外 密封罩16',迷宮密封件(1Γ、12')外套設有截面兩端為S型的內密封罩13',內密封罩13'外覆蓋外密封罩16',內密封罩13'與外迷宮密封件12'之間形成一個污染物積存區15',內密封罩13'與外密封罩16'的中部之間形成另一個污染物積存區15',內密封罩13'與外密封罩16'的外沿之間形成開口間隙14'。托輥在使用時,軸2'與外迷宮密封件12'和外密封罩16'過盈配合。因此,外迷宮密封件12'和外密封罩16'相對于軸2'靜止不動,內迷宮密封件1Γ和內密封罩13'相對于軸2'、外迷宮密封件12'和外密封罩16'轉動。所以內迷宮密封件1Γ和內密封罩13'形成一組轉動組件,外迷宮密封件12'和外密封罩16'形成一組靜止組件,轉動組件與靜止組件之間必須預留一定的間隙以保持順暢的相對轉動,例如開口間隙14'。由于開口間隙14'與外界環境相通,使用時一些水和煤塵等污染物會通過開口間隙14'進入到密封裝置Γ中。污染物通過托輥自身的旋轉產生的離心力存儲在污染物積存區15'內,不至于污染軸承3',以此來保證軸承3'的使用壽命。但是這樣的做法最終導致污染物積存區15'的污染物越來越多,產生較大的旋轉阻力。污染物與鋰基潤滑脂長時間混合在一起,也會污染軸承的潤滑,降低軸承和托輥的壽命。并且這種密封裝置的部件較多,結構復雜,裝配難度大。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有效控制污染物進入托輥密封裝置的托輥密封裝置。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提供一種托輥密封裝置,包括收容在軸承座中、并與所述軸承座過盈配合的內迷宮密封圈,以及與軸過盈配合的防護蓋,所述防護蓋與所述軸承座之間形成開口間隙,所述防護蓋的徑向內壁上連接有至少兩個與所述內迷宮密封圈之間形成迷宮間隙的密封環;還包括位于所述軸承座與所述內迷宮密封圈之間的隔離套,所述隔離套與所述軸承座之間形成污染物積存區,所述隔離套與所述防護蓋之間形成軸向微隙。優選地,所述防護蓋與所述密封環一體成型。[0008]優選地,所述軸承座包括直筒和圓錐筒,所述圓錐筒的小徑圓邊與所述直筒連接,所述防護蓋與所述圓錐筒之間形成開口間隙。優選地,所述隔離套與所述圓錐筒之間形成所述污染物積存區。優選地,所述隔離套包括軸向套和與所述軸向套的外端面連接的圓錐套,所述圓錐套的大徑端與所述防護蓋之間形成軸向微隙,所述軸向套的外端面、所述圓錐套的內表面與所述軸承座圍成所述污染物積存區。優選地,所述圓錐套的大徑端與所述防護蓋之間形成第一軸向微隙,所述軸向套的上部與所述防護蓋之間形成第二軸向微隙。優選地,所述圓錐套連接到所述軸向套的最外端。 優選地,所述圓錐套的大徑端向內傾斜。優選地,所述圓錐套的大徑端向外傾斜。優選地,所述軸向微隙的寬度為O. 5-lmm,所述開口間隙的寬度為所述軸向微隙寬度的2倍。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將密封環與防護蓋直接連接,使密封裝置的結構更簡單。又由于利用隔離套將污染物積存區設置在隔離套與軸承座之間。當污染物進入到開口間隙后,先進入到污染物積存區,而不容易進入到軸向微隙當中,污染物積存區中的污染物也會隨著托輥自身旋轉的離心力被排出,從而有效地控制污染物進入到迷宮密封圈中。
圖IA是現有的托輥的結構示意圖;圖IB是圖I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托輥密封裝置一實施例的剖視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托輥密封裝置一實施例的局部放大剖面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托輥密封裝置另一實施例的局部放大剖面圖。附圖標記對照表I'——密封裝置2'——軸3'——密封軸承11'——內迷宮密封件12'——外迷宮密封件13'——內密封罩14'—開口間隙 15'—污染物積存區16'——外密封罩31'——軸承座I——托輥密封裝置 2——軸3——軸承11——防護蓋12——隔離套13——內迷宮密封圈14—彈簧擋圈15—開口間隙16——污染物積存區17——第一軸向微隙 18——第二軸向微隙 111——斜面112-平面113-密封環121-軸向套122——圓錐套311——直筒312——圓錐筒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來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0034]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所指的內或外都是相對于軸的中心點而言,離軸的中心點較近為內,離軸的中心點較遠的為外。如圖2-3所示,托輥密封裝置I包括收容在軸承座31中、并與軸承座31過盈配合的內迷宮密封圈13,以及與軸2過盈配合的防護蓋11,防護蓋11與軸承座31之間形成開口間隙15,防護蓋11的徑向內壁上連接有至少兩個與內迷宮密封圈13之間形成迷宮間隙的密封環113 ;還包括位于軸承座31與內迷宮密封圈13之間的隔離套12,隔離套12與軸承座31之間形成污染物積存區16,隔離套12與防護蓋11之間形成軸向微隙(17、18)。由于防護蓋11與軸2過盈配合,隔離套12和內迷宮密封圈13與軸承座31是過盈配合。當托輥運行時,隔離套12和內迷宮密封圈13與軸承座31 —起繞中心軸線旋轉,防護蓋11相對于軸2靜止。由于將密封環113與防護蓋11直接連接,使整個密封裝置的結構更簡單。又由于利用隔離套12將污染物積存區16設置隔離套12與軸承座31之間,當污染物進入到開口間隙15后,優先進入到污染物積存區16,污染物積存區16中的污染物隨著隔離套12和軸承座31的一起旋轉形成渦流,利用托輥自身的離心力被排出到開口間隙15外。而第一軸向微隙17由于開口較小,并且位于污染物積存區16—側的軸向位置上,·而不在污染物流入的方向上,因此污染物不容易進入到第一軸向微隙17中,有效地控制污染物進入密封裝置中,降低了旋轉阻力。本實施例中,防護蓋11與密封環113 —體成型。進一步簡化了密封裝置的結構。本實施例中,軸承座31包括直筒311和圓錐筒312,圓錐筒312的小徑圓邊與直筒311連接,防護蓋11與圓錐筒312之間形成開口間隙15。開口間隙15具有一定傾斜角度,利于污染物的排出。本實施例中,隔離套12與圓錐筒312之間形成污染物積存區16。圓錐筒312的傾斜面利于污染物的排出。本實施例中,隔離套12包括軸向套121和與軸向套121的外端面連接的圓錐套122,圓錐套122的大徑端與防護蓋11之間形成第一軸向微隙17,軸向套121的外端面、圓錐套122的內表面與軸承座31圍成污染物積存區16。軸向套121可與圓錐套122 —體成型。本實施例中,圓錐套122的大徑端與防護蓋11之間形成第一軸向微隙17,圓錐套122連接在接近軸向套121最外端的位置,軸向套121的上部與防護蓋11之間形成第二軸向微隙18。第一軸向微隙17與第二軸向微隙18之間通過一個傾斜的間隙(圖未不)連通。較佳地,如圖4所示,密封裝置也可以只有第一軸向微隙17,圓錐套122連接到軸向套121的最外端。本實施例中,圓錐套122的大徑端向內傾斜,形成較大容積的污染物積存區16,使更多的污染物能在污染物積存區16中緩沖,限制進入到第一軸向微隙17中。此外當托輥旋轉時,圓錐套122的內表面會將污染物甩向軸承座31的圓錐筒312,利于污染物更快的排出。較佳地,圓錐套122的大徑端也可以向外傾斜。較佳地,軸向微隙(17、18)的寬度為0.5-lmm,開口間隙15的寬度為軸向微隙(17、18)寬度的2倍。以上所述的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較佳的實施例。應當指出,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基礎上,還可以做出若干其它變型,也應視為本實用 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托輥密封裝置,包括收容在軸承座中、并與所述軸承座過盈配合的內迷宮密封圈,以及與軸過盈配合的防護蓋,所述防護蓋與所述軸承座之間形成開口間隙,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護蓋的徑向內壁上連接有至少兩個與所述內迷宮密封圈之間形成迷宮間隙的密封環; 還包括位于所述軸承座與所述內迷宮密封圈之間的隔離套,所述隔離套與所述軸承座之間形成污染物積存區,所述隔離套與所述防護蓋之間形成軸向微隙。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托輥密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護蓋與所述密封環一體成型。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托輥密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軸承座包括直筒和圓錐筒,所述圓錐筒的小徑圓邊與所述直筒連接,所述防護蓋與所述圓錐筒之間形成開口間隙。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托輥密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離套與所述圓錐筒之間形成所述污染物積存區。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托輥密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離套包括軸向套和與所述軸向套的外端面連接的圓錐套,所述圓錐套的大徑端與所述防護蓋之間形成軸向微隙,所述軸向套的外端面、所述圓錐套的內表面與所述軸承座圍成所述污染物積存區。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托輥密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圓錐套的大徑端與所述防護蓋之間形成第一軸向微隙,所述軸向套的上部與所述防護蓋之間形成第二軸向微隙。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托輥密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圓錐套連接到所述軸向套的最外端。
8.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托輥密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圓錐套的大徑端向內傾斜。
9.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托輥密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圓錐套的大徑端向外傾斜。
10.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托輥密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軸向微隙的寬度為O.5-lmm,所述開口間隙的寬度為所述軸向微隙寬度的2倍。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提供一種托輥密封裝置包括收容在軸承座中、并與所述軸承座過盈配合的內迷宮密封圈,以及與軸過盈配合的防護蓋,所述防護蓋與所述軸承座之間形成開口間隙,所述防護蓋的徑向內壁上連接有至少兩個與所述內迷宮密封圈之間形成迷宮間隙的密封環;還包括位于所述軸承座與所述內迷宮密封圈之間的隔離套,所述隔離套與所述軸承座之間形成污染物積存區,所述隔離套與所述防護蓋之間形成軸向微隙。利用隔離套將污染物積存區設置在隔離套與軸承座之間,當污染物進入到開口間隙后,先進入到污染物積存區,而不容易進入到軸向微隙當中,污染物積存區中的污染物也會隨著托輥自身旋轉的離心力被排出。
文檔編號B65G39/09GK202670670SQ20122020007
公開日2013年1月16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4日 優先權日2012年5月4日
發明者崔亞仲, 李占宇, 吳美麗, 王嘉鑫, 張媛 申請人:中國神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神華神東煤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