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中藥丸塑殼自動包裝機械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藥品封裝包裝設備領域,具體的涉及一種對中藥藥丸進行塑殼封裝的中藥丸塑殼自動包裝機械。
背景技術:
中藥丸劑是常用的中藥制劑,包括蜜丸、水蜜丸、水丸、糊丸、蠟丸和濃縮丸等類型。傳統的中藥制劑一般采用紙質蠟封盒、球狀塑殼以及蓋有鋁箔片的塑料泡罩。紙質蠟封盒的密閉性較差,容易出現變質。球形塑殼的強度高,密封性好,但是需要手工包裝,勞動強度大,工作效率低,且容易加大藥物被病菌污染的機會。蓋有鋁箔片的塑料泡罩的一面為平面,需要較大溶劑的塑料泡罩和大尺寸的鋁箔片,這容易因為鋁箔片的空區較大導致鋁箔容易因外力而破裂。同時采用鋁箔片平面封裝的塑料泡罩很容易被消費者誤認為是西藥。如果能夠采用自動化機械實現球狀塑殼的密封包裝則可以很好的解決重要丸劑的機械化和自動化包裝的要求。
發明內容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能夠實現半自動化和機械化對中藥丸劑進行塑殼封裝的中藥丸塑殼自動包裝機械,其結構設計合理,能夠利用簡單的機械傳送進行塑殼的裝藥、上蓋下壓封裝作業,可實現連續化生產,中藥丸劑封裝的勞動強小,衛生高效。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中藥丸塑殼自動包裝機械,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動包裝機械包括一支架,支架上固定設置一豎直的隔板,該隔板的一側設置驅動部件,該隔板的另一側設置有塑殼底蓋傳送裝置、一藥丸傳送裝置和一塑殼上蓋傳送裝置,所述驅動部件驅動連接塑殼底蓋傳送裝置、藥丸傳送裝置和塑殼上蓋傳送裝置。一實施方式中,所述驅動部件包括一電機,該電機驅動連接一藥丸傳送裝置驅動輪,該藥丸傳送裝置驅動輪通過鏈條或皮帶驅動連接塑殼上蓋傳送裝置驅動輪,該塑殼上蓋傳送裝置驅動輪傳動連接塑殼底蓋傳送裝置驅動輪;所述塑殼底蓋傳送裝置、藥丸傳送裝置和塑殼上蓋傳送裝置均包括傳送帶或傳送鏈條。另一實施方式中,所述塑殼底蓋傳送裝置為環形轉動的傳送裝置,其該塑殼底蓋傳送裝置套裝設置在間隔水平設置的塑殼底蓋傳送裝置驅動輪和傳動輪上,該塑殼底蓋傳送裝置的水平段上部設置藥丸傳送裝置和塑殼上蓋傳送裝置。再一實施方式中,所述塑殼底蓋傳送裝置上分布設置有塑殼底蓋載板,塑殼底蓋載板包括一載板主體,該載板主體為一矩形結構,該載板主體的兩端設置有固定孔,中部排列設置有容置塑殼底蓋的凹部。又一實施方式中,所述載板主體上設置的所述凹部的數量為2-6個,相鄰的凹部之間采用柔性連接,或者整個載板主體為柔性高分子材料一體成型結構。一實施方式中,所述該藥丸傳送裝置環形設置在藥丸傳送裝置驅動輪和傳動輪上,該藥丸傳送裝置上分布設置藥丸容置槽,該藥丸傳送裝置的一下端部與所述塑殼底蓋傳送裝置的水平段貼合設置。一實施方式中,所述塑殼上蓋傳送裝置具有一塑殼上蓋的循環傳送裝置,該循環傳送裝置上分布設置有塑殼上蓋容置的凹部。另一實施方式中,所述塑殼上蓋傳送裝置由塑殼上蓋傳送裝置驅動輪驅動設置, 該塑殼上蓋傳送裝置具有一下水平段,該下水平段與所述塑殼底蓋傳送裝置的水平段間貼合設置。該中藥丸塑殼自動包裝機械采用隔板將驅動部件如驅動電機、各組件的傳動驅動輪設置在一隔板的一側,而進行中藥丸包裝作業的塑殼底蓋傳送裝置、藥丸傳送裝置和塑殼上蓋傳送裝置位于該豎直隔板的另一側。較佳的實現了驅動機件與作業部件的分離,保證了中藥丸劑包裝過程中的環境潔凈度。另外該種結構更利于對驅動部件實現封裝,從而創造中藥丸劑包裝環境的無菌化設計。該中藥丸塑殼自動包裝機械可實現在塑殼底蓋傳送裝置的上水平段完成塑殼底蓋裝載,藥丸裝填和塑殼頂蓋的扣裝壓合作業。塑殼底蓋傳送裝置為兩端水平架設的環形傳送裝置,其上分布設置塑殼底蓋載板,塑殼底蓋載板可嵌裝固定在塑殼底蓋傳送裝置上,塑殼底蓋載板上設置有容置塑殼底蓋的凹部。塑殼底蓋可以正向朝上的放置在凹部內隨塑殼底蓋傳送裝置移動。塑殼底蓋載板為容置塑殼底蓋的凹部,藥丸傳送裝置上分布設置的藥丸容置槽與前述凹部為對應關系,當藥丸容置槽內填裝中藥丸并與塑殼底蓋傳送裝置逆向轉動時,藥丸容置槽在藥丸傳送裝置與塑殼底蓋傳送裝置的貼合部位與凹部內的塑殼底蓋間扣合設置,中藥丸在重力的作用下裝載入塑殼底蓋中,完成中藥丸的裝載。在驅動輪的作用下塑殼底蓋繼續由塑殼底蓋傳送裝置于水平方向傳送運行至塑殼上蓋傳送裝置。塑殼上蓋傳送裝置上分布設置有塑殼上蓋容置的凹部。該凹部與前述塑殼底蓋傳送裝置上的凹部是相對應的。在塑殼上蓋傳送裝置與塑殼底蓋傳送裝置的同步運轉下,塑殼上蓋口裝在塑殼底蓋上,中藥 丸被扣裝其中,此時,在塑殼上傳送裝置和塑殼底蓋傳送裝置的貼合壓力作用下,塑殼上蓋與塑殼底蓋間實現密封壓合,完成中藥丸的塑殼包裝作業。塑殼底蓋傳送裝置、藥丸傳送裝置和塑殼上蓋傳送裝置均包括傳送帶或傳送鏈條。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該中藥丸塑殼自動包裝機械能夠實現半自動化和機械化對中藥丸劑進行塑殼封裝,其結構設計合理,能夠利用簡單的機械傳送進行塑殼的裝藥、上蓋下壓封裝作業,可實現連續化生產,中藥丸劑封裝的勞動強小,衛生高效。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闡述。
圖I是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
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
的另一方位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
中塑殼底蓋載板的結構主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I、圖2和圖3所示,該中藥丸塑殼自動包裝機械具有一支架40,該支架上固定設置一豎直的隔板50,該隔板的一側設置驅動部件,該隔板的另一側設置有塑殼底蓋傳送裝置10、一藥丸傳送裝置20和一塑殼上蓋傳送裝置30 ;所述塑殼底蓋傳送裝置、藥丸傳送裝置和塑殼上蓋傳送裝置均包括傳送帶或傳送鏈條。所述驅動部件驅動連接塑殼底蓋傳送裝置、藥丸傳送裝置和塑殼上蓋傳送裝置。驅動部件包括一電機60,該電機驅動連接一藥丸傳送裝置驅動輪21,該藥丸傳送裝置驅動輪21通過鏈條或皮帶驅動連接塑殼上蓋傳送裝置驅動輪31,該塑殼上蓋傳送裝置驅動輪傳動連接塑殼底蓋傳送裝置驅動輪11。塑殼底蓋傳送裝置10為環形轉動的傳送裝置,其該塑殼底蓋傳送裝置套裝設置在間隔水平設置的塑殼底蓋傳送裝置驅動輪11和傳動輪12上,該塑殼底蓋傳送裝置的水平段上部設置藥丸傳送裝置20和塑殼上蓋傳送裝置30。塑殼底蓋傳送裝置上分布設置有塑殼底蓋載板 13 (圖中未不出),塑殼底蓋載板包括一載板主體,該載板主體為一矩形結構,該載板主體的兩端部14設置有固定孔,中部排列設置有容置塑殼底蓋的凹部15。載板主體上設置的所述凹部的數量為5個,相鄰的凹部之間的連接部16采用柔性連接,或者整個載板主體為柔性高分子材料一體成型結構。藥丸傳送裝置20環形設置在藥丸傳送裝置驅動輪21和傳動輪上,該藥丸傳送裝置上分布設置藥丸容置槽,該藥丸傳送裝置的一下端部與所述塑殼底蓋傳送裝置的水平段貼合設置。塑殼上蓋傳送裝置30具有一塑殼上蓋的循環傳送裝置,該循環傳送裝置上 分布設置有塑殼上蓋容置的凹部。塑殼上蓋傳送裝置由塑殼上蓋傳送裝置驅動輪31驅動設置, 該塑殼上蓋傳送裝置具有一下水平段,該下水平段與所述塑殼底蓋傳送裝置的水平段間貼合設置,塑殼上蓋與塑殼底蓋在該貼合部位實現扣裝壓合。
權利要求1.一種中藥丸塑殼自動包裝機械,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動包裝機械包括一支架,支架上固定設置一豎直的隔板,該隔板的一側設置驅動部件,該隔板的另一側設置有塑殼底蓋傳送裝置、一藥丸傳送裝置和一塑殼上蓋傳送裝置,所述驅動部件驅動連接塑殼底蓋傳送裝置、藥丸傳送裝置和塑殼上蓋傳送裝置。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中藥丸塑殼自動包裝機械,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部件包括一電機,該電機驅動連接一藥丸傳送裝置驅動輪,該藥丸傳送裝置驅動輪通過鏈條或皮帶驅動連接塑殼上蓋傳送裝置驅動輪,該塑殼上蓋傳送裝置驅動輪傳動連接塑殼底蓋傳送裝置驅動輪;所述塑殼底蓋傳送裝置、藥丸傳送裝置和塑殼上蓋傳送裝置均包括傳送帶或傳送鏈條。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中藥丸塑殼自動包裝機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殼底蓋傳送裝置為環形轉動的傳送裝置,其該塑殼底蓋傳送裝置套裝設置在間隔水平設置的塑殼底蓋傳送裝置驅動輪和傳動輪上,該塑殼底蓋傳送裝置的水平段上部設置藥丸傳送裝置和塑殼上蓋傳送裝置。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中藥丸塑殼自動包裝機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殼底蓋傳送裝置上分布設置有塑殼底蓋載板,塑殼底蓋載板包括一載板主體,該載板主體為一矩形結構,該載板主體的兩端設置有固定孔,中部排列設置有容置塑殼底蓋的凹部。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中藥丸塑殼自動包裝機械,其特征在于所述載板主體上設置的所述凹部的數量為2-6個,相鄰的凹部之間采用柔性連接,或者整個載板主體為柔性高分子材料一體成型結構。
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中藥丸塑殼自動包裝機械,其特征在于所述該藥丸傳送裝置環形設置在藥丸傳送裝置驅動輪和傳動輪上,該藥丸傳送裝置上分布設置藥丸容置槽,該藥丸傳送裝置的一下端部與所述塑殼底蓋傳送裝置的水平段貼合設置。
7.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中藥丸塑殼自動包裝機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殼上蓋傳送裝置具有一塑殼上蓋的循環傳送裝置,該循環傳送裝置上分布設置有塑殼上蓋容置的凹部。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中藥丸塑殼自動包裝機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殼上蓋傳送裝置由塑殼上蓋傳送裝置驅動輪驅動設置,該塑殼上蓋傳送裝置具有一下水平段,該下水平段與所述塑殼底蓋傳送裝置的水平段間貼合設置。
專利摘要一種中藥丸塑殼自動包裝機械,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動包裝機械包括一支架,支架上固定設置一豎直的隔板,該隔板的一側設置驅動部件,該隔板的另一側設置有塑殼底蓋傳送裝置、一藥丸傳送裝置和一塑殼上蓋傳送裝置,所述驅動部件驅動連接塑殼底蓋傳送裝置、藥丸傳送裝置和塑殼上蓋傳送裝置。該中藥丸塑殼自動包裝機械能夠實現半自動化和機械化對中藥丸劑進行塑殼封裝,其結構設計合理,能夠利用簡單的機械傳送進行塑殼的裝藥、上蓋下壓封裝作業,可實現連續化生產,中藥丸劑封裝的勞動強小,衛生高效。
文檔編號B65B11/50GK202464164SQ201220084148
公開日2012年10月3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8日 優先權日2012年3月8日
發明者李中生 申請人:李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