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物料輸送控制方法、裝置、系統及一種攪拌站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攪拌機械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物料輸送控制方法、裝置、系統及一種攪拌站。
背景技術:
在建筑和公路建設領域,攪拌機械的應用尤其重要,混凝土的攪拌通常是通過混凝土攪拌站來實現的。混凝土攪拌站主要由攪拌主機、物料稱量系統、物料輸送系統以及物料貯存系統等組成。如圖I所示,現有的一種物料輸送系統,包括篩分機50、皮帶式輸送機51和分料裝置52,篩分機50設置于皮帶式輸送機51的進料端,分料裝置52設置于皮帶式輸送機51的儲料端并與配料站的一級骨料倉53和二級骨料倉54配合,其中,一級骨料倉53和二級骨料倉54分別用于儲存不同等級的物料,例如,一級骨料倉53用于儲存粗骨料,二級骨料倉54用于儲存細骨料,當攪拌站進行生產時,一級骨料倉53和二級骨料倉54按照一定比例向攪拌主機卸料。如圖2所示,分料裝置52包括進料斗55以及位于進料斗55下方的一級骨料導料槽56和二級骨料導料槽57,進料斗55與一級骨料導料槽56之間以及與二級骨料導料槽57之間分別設置有阻隔門58,該阻隔門58可被人工控制處于打開或者關閉狀態,以使一級骨料或者二級骨料進入對應的骨料倉。物料輸送系統工作時,篩分機50對原始物料進行過濾和分級,篩分出目標等級的物料,以篩分出的一級骨料為例,該一級骨料落入皮帶式輸送機51的進料端,隨皮帶式輸送機51的運動被輸送至儲料端并進入分料裝置52的進料斗55,操作人員進行人工干預,控制一級骨料導料槽56與進料斗55之間的阻隔門58處于打開狀態及二級骨料導料槽57與進料斗55之間的阻隔門58處于關閉狀態,最終使一級骨料通過一級骨料導料槽56進入一級骨料倉53。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在于,一級骨料從進料斗55進入一級骨料導料槽56,以及二級骨料從進料斗55進入二級骨料導料槽57,均需要人工干預去控制兩個阻隔門58的開閉狀態,這使得物料輸送至配料站的工作效率較低,進而影響到整個混凝土攪拌站的工作效率。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物料輸送控制方法、裝置、系統及一種攪拌站,用以提高物料的輸送效率,進而提高攪拌站的工作效率。本發明物料輸送控制系統,包括上料倉;包括至少兩個倉位的儲料倉;位于上料倉和儲料倉之間的分料裝置;位于上料倉和分料裝置之間的第一傳送裝置,用于將上料倉中的物料輸送至分料裝置;物料識別傳感器,位于物料被第一傳送裝置從上料倉輸送到分料裝置的行程中的設定位置上,用于檢測被輸送物料的類別信息并輸出;控制裝置,與物料識別傳感器和分料裝置信號連接,用于根據物料識別傳感器輸出的物料類別信息以及物料類別和儲料倉倉位的對應關系得到當前輸送物料所對應的目標倉位信息,根據得到的目標倉位信息控制分料裝置將物料卸入儲料倉的目標倉位。本發明攪拌站,包括前述技術方案所述的物料輸送控制系統。本發明物料輸送控制方法,包括獲取當前輸送物料的類別信息;根據物料的類別信息以及物料類別和儲料倉倉位的對應關系得到當前輸送物料所對應的目標倉位信息;輸出卸料控制信號,控制分料裝置將當前輸送物料卸入目標倉位。本發明物料輸送控制裝置,包括獲取設備,用于獲取當前輸送物料的類別信息;控制設備,用于根據物料的類別信息以及物料類別和儲料倉倉位的對應關系得到當前輸送物料所對應的目標倉位信息,并輸出卸料控制信號,控制分料裝置將當前輸送物料卸入目標倉位。在本發明技術方案中,由于控制裝置可根據物料類別與儲料倉倉位的對應關系得到當前輸送物料所對應的目標倉位,并輸出卸料控制信號,控制分料裝置將當前輸送物料卸入目標倉位,該過程不需要人工干預,準確度較高,因此,大大提高了物料的輸送效率并進一步提高了攪拌站的工作效率。
圖I為現有物料輸送系統結構示意圖;圖2為現有分料裝置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物料輸送控制系統結構示意圖;圖4a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分料裝置卸料方式示意圖;圖4b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分料裝置卸料方式示意圖;圖5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物料輸送控制系統結構示意圖;圖6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物料輸送控制系統結構示意圖;圖7為本發明實施例的物料輸送控制方法流程示意圖;圖8為本發明實施例的物料輸送控制裝置結構示意圖。附圖標記50-篩分機51-皮帶式輸送機 52-分料裝置(現有技術)53- 一級骨料倉54- 二級骨料倉55-進料斗·
56-—級骨料導料槽 57-二級骨料導料槽 58-阻隔門10-儲料倉11-上料倉12-第一傳送裝置13-分料裝置14-物料識別傳感器15-控制裝置16-第一料位傳感器 17-備料倉18-第二傳送裝置
19-第二料位傳感器 20-中間倉21-物料傳感器22-獲取設備23-控制設備
具體實施例方式為了提高攪拌站物料的輸送效率,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物料輸送控制方法、裝置、系統及一種攪拌站,在該技術方案中,控制裝置可根據物料類別信息與儲料倉倉位的對應關系得到當前輸送物料所對應的目標倉位,并輸出卸料控制信號,控制分料裝置將當前輸送物料卸入目標倉位,該過程不需要人工干預,準確度較高,因此,大大提高了物料的輸送效率并進一步提高了攪拌站的工作效率。為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以下舉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如圖3所示,本發明物料輸送控制系統,包括上料倉11; 包括至少兩個倉位的儲料倉10 ;位于上料倉11和儲料倉10之間的分料裝置13 ;位于上料倉11和分料裝置13之間的第一傳送裝置12,用于將上料倉11中的物料輸送至分料裝置13 ;物料識別傳感器14,位于物料被第一傳送裝置12從上料倉11輸送到分料裝置13的行程中的設定位置上,用于檢測被輸送物料的類別信息并輸出;控制裝置15,與物料識別傳感器14和分料裝置13信號連接,用于根據物料識別傳感器14輸出的物料類別信息以及物料類別和儲料倉倉位的對應關系得到當前輸送物料所對應的目標倉位信息,根據得到的目標倉位信息控制分料裝置13將物料卸入儲料倉10的目標倉位。本發明物料輸送控制系統可應用于各種類型的攪拌站,例如混凝土攪拌站、浙青攪拌站等等。儲料倉10的各個倉位用于儲存不同類別的物料,例如,一號倉位用于儲存粗骨料、二號倉位用于儲存細骨料。上料倉11可以只包括一個子倉,也可以包括兩個以上用于儲存不同類別的物料的子倉。第一傳送裝置12可以為皮帶式輸送機、板鏈式輸送機或者其他類型的輸送機等等。物料識別傳感器14的安裝位置不限,例如可以安裝在上料倉11的出料口處,安裝于第一傳送裝置12上,或者安裝于分料裝置13的進料口處等等,物料識別傳感器14的類型不限,例如可以為顏色傳感器或者密度傳感器等等,只要能夠檢測區分出當前輸送物料的類別信息(例如粗骨料或細骨料)即可。第一傳送裝置12可能同時輸送多組物料,因此,控制裝置15優選包括存儲裝置,該存儲裝置用于存儲各組物料的目標倉位,控制裝置15根據存儲的各組物料的目標倉位,按照一定的時序輸出卸料控制信號,以使每組物料準確的卸入目標倉位。分料裝置13的卸料方式可以有多種,如圖4a所示的一種形式,分料裝置13位于儲料倉10的兩個倉位的上方,兩個倉位相對于分料裝置13對稱分布,當需要向一號倉位卸料時,控制裝置15控制分料裝置13的料斗左傾將物料卸入一號倉位;當需要向二號倉位卸料時,控制裝置15控制分料裝置13的料斗右傾將物料卸入二號倉位。如圖4b所示的另一種形式,分料裝置13設置于儲料倉10的兩個倉位上方的軌道上,當需要向一號倉位卸料時,控制裝置15控制分料裝置13移動至一號倉位上方后打開卸料門將物料卸入一號倉位;當需要向二號倉位卸料時,控制裝置15控制分料裝置13移動至二號倉位上方后打開卸料門將物料卸入二號倉位。本發明分料裝置13的卸料方式并不局限于以上兩種,這里不再
--贅述。在本發明技術方案中,由于控制裝置15可根據物料類別與儲料倉倉位的對應關系得到當前輸送物料所對應的目標倉位,并輸出卸料控制信號,控制分料裝置13將當前輸送物料卸入目標倉位,該過程不需要人工干預,準確度較高,因此,大大提高了物料的輸送效率并進一步提高了攪拌站的工作效率。如圖5所示,所述上料倉11包括至少兩個子倉(該實施例上料倉具體包括兩個子倉),所述儲料倉10的每一個倉位設置有第一料位傳感器16,用于檢測對應倉位的料位;所述控制裝置15,進一步與上料倉11的卸料控制裝置和每一個第一料位傳感器16信號連接,用于當任一倉位確定為缺料時,輸出上料控制信號,控制上料倉11向第一傳送裝置12卸入物料類別與缺料的倉位對應的物料。例如,儲料倉10的一號倉位和二號倉位分別用于儲存粗骨料和細骨料,上料倉11的一號子倉和二號子倉分別用于儲存粗骨料和細骨料,當儲料倉10的一號倉位缺料時(即料位低于一號倉位的料位設定值時),控制裝置15輸出上料控制信號,上料倉11的一號子倉向第一傳送裝置12卸入粗骨料,物料識別傳感器14對粗骨料進行檢測識別,分料裝置13根據卸料控制信號將粗骨料卸入一號倉位,完成粗骨料補給。當儲料倉10的二號倉位缺料時,細骨料的補給過程與上述過程同理,這里不再贅述。從上述過程可以看出,該實施例的物料輸送控制系統可自動對儲料倉10的各倉位進行物料補給,從而避免配料站在生產過程中缺料,減少了人工干預,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如圖6所示實施例,該物料輸送控制系統,還包括多個備料倉17,每個備料倉17包括與所述上料倉11的子倉數量相同的多個子倉,上料倉11與相鄰的備料倉17的對應子倉之間,以及相鄰的兩個備料倉17的對應子倉之間分別通過第二傳送裝置18輸送物料;上料倉11的每一個子倉以及備料倉17的每一個子倉設置有第二料位傳感器19,用于檢測對應子倉的料位;所述控制裝置15,進一步與每一個備料倉17的卸料控制裝置和每一個第二料位傳感器19信號連接,用于當任一子倉確定為缺料時,輸出備料控制信號,控制相鄰的上游備料倉17向第二傳送裝置18卸入物料類別與缺料的子倉對應的物料。備料倉17是對物料進行中轉和處理(例如含水量處理、溫度處理等)的儲倉,備料倉17的數量、布局以及相鄰兩個備料倉17的間距根據攪拌站的類型、占地、物料的物化特性等確定。在圖6所示的實施例中,上料倉11與每個備料倉17均包含兩個子倉,上料倉11與相鄰的備料倉17的對應子倉之間,以及相鄰的兩個備料倉17的對應子倉之間通過皮帶輸送機輸送物料。假定上料倉11和多個備料倉17的一號子倉均用于儲存粗骨料,上料倉11和多個備料倉17的二號子倉均用于儲存細骨料,以上料倉11的一號子倉缺料為例,當控制裝置15確定該子倉缺料時,輸出備料控制信號,控制一號備料倉17的一號子倉向皮帶輸送機卸入粗骨料,皮帶輸送機輸送粗骨料至上料倉11的一號子倉,完成粗骨料補給。從以上過程可以看出,該實施例的物料輸送控制系統可自動對上料倉11和備料倉17的各子倉進行物料補給,進一步提高了生產效率。
請繼續參照圖6所示,該物料輸送控制系統,還包括設置于上料倉11和分料裝置13之間的中間倉20,所述中間倉20設置有物料傳感器21,用于檢測輸送物料的到達信息;所述控制裝置15,進一步與所述物料傳感器21信號連接,用于當輸送物料到達中間倉20時,輸出進入工作狀態控制信號,控制分料裝置13進入工作狀態。中間倉20可以對輸送物料進行中轉和處理,當輸送物料到達中間倉20時,控制裝置15輸出進入工作狀態控制信號,控制分料裝置13進入工作狀態,這樣,分料裝置13可在物料從第一傳送裝置12卸入后快速、準確的進行分料處理,進一步提高了物料輸送效率。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攪拌站,包括前述任一實施例所述的物料輸送控制系統,具有工作效率較高的優點。如圖7所示,本發明物料輸送控制方法的第一實施例,包括以下步驟步驟101、獲取當前輸送物料的類別信息; 步驟102、根據物料的類別信息以及物料類別和儲料倉倉位的對應關系得到當前輸送物料所對應的目標倉位信息;步驟103、輸出卸料控制信號,控制分料裝置將當前輸送物料卸入目標倉位。該實施例方法過程不需要人工干預,準確度較高,大大提高了物料的輸送效率并進一步提高了攪拌站的工作效率。本發明物料輸送控制方法的第二實施例,還進一步包括獲取儲料倉的每一個倉位的料位;針對每一個倉位,當確定為缺料時,輸出上料控制信號,控制上料倉向第一傳送裝置卸入物料類別與所述倉位對應的物料。該實施例方法過程可自動對儲料倉的各倉位進行物料補給,從而避免配料站在生產過程中缺料,減少了人工干預,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本發明物料輸送控制方法的第三實施例,還進一步包括獲取上料倉的每一個子倉以及備料倉的每一個子倉的料位;針對每一個子倉,當確定為缺料時,輸出備料控制信號,控制相鄰的上游備料倉向第二傳送裝置卸入物料類別與所述子倉對應的物料。該實施例方法過程可自動對上料倉和備料倉的各子倉進行物料補給,進一步提高了生產效率。本發明物料輸送控制方法的第四實施例,還進一步包括獲取中間倉輸送物料的到達信息;當輸送物料到達中間倉時,輸出進入工作狀態控制信號,控制分料裝置進入工作狀態。該方法實施例中,分料裝置可在物料卸入后快速、準確的進行分料處理,進一步提高了物料輸送效率。如圖8所示,基于相同的發明構思,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物料輸送控制裝置,包括獲取設備22,用于獲取當前輸送物料的類別信息;控制設備23,用于根據物料的類別信息以及物料類別和儲料倉倉位的對應關系得到當前輸送物料所對應的目標倉位信息,并輸出卸料控制信號,控制分料裝置將當前輸送物料卸入目標倉位。優選的,所述獲取設備22,進一步用于獲取儲料倉的每一個倉位的料位;所述控制設備23,進一步用于,針對每一個倉位,當確定為缺料時,輸出上料控制信號,控制上料倉向第一傳送裝置卸入物料類別與所述倉位對應的物料。優選的,所述獲取設備22,進一步用于獲取上料倉的每一個子倉以及備料倉的每一個子倉的料位;所述控制設備23,進一步用于,針對每一個子倉,當確定為缺料時,輸出備料控制信號,控制相鄰的上游備料倉向第二傳送裝置卸入物料類別與所述子倉對應的物料。優選的,所述獲取設備22,進一步用于獲取中間倉輸送物料的到達信息;所述控制設備23,進一步用于,當輸送物料到達中間倉時,輸出進入工作狀態控制信號,控制分料裝置進入工作狀態。
顯然,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本發明進行各種改動和變型而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范圍。這樣,倘若本發明的這些修改和變型屬于本發明權利要求及其等同技術的范圍之內,則本發明也意圖包含這些改動和變型在內。
權利要求
1.一種物料輸送控制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料倉; 包括至少兩個倉位的儲料倉; 位于上料倉和儲料倉之間的分料裝置; 位于上料倉和分料裝置之間的第一傳送裝置,用于將上料倉中的物料輸送至分料裝置; 物料識別傳感器,位于物料被第一傳送裝置從上料倉輸送到分料裝置的行程中的設定位置上,用于檢測被輸送物料的類別信息并輸出; 控制裝置,與物料識別傳感器和分料裝置信號連接,用于根據物料識別傳感器輸出的物料類別信息以及物料類別和儲料倉倉位的對應關系得到當前輸送物料所對應的目標倉位信息,根據得到的目標倉位信息控制分料裝置將物料卸入儲料倉的目標倉位。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控制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倉包括至少兩個子倉,所述儲料倉的每一個倉位設置有第一料位傳感器,用于檢測對應倉位的料位; 所述控制裝置,進一步與上料倉的卸料控制裝置和每一個第一料位傳感器信號連接,用于當任一倉位確定為缺料時,輸出上料控制信號,控制上料倉向第一傳送裝置卸入物料類別與缺料的倉位對應的物料。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系統,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多個備料倉,每個備料倉包括與所述上料倉的子倉數量相同的多個子倉,上料倉與相鄰的備料倉的對應子倉之間,以及相鄰的兩個備料倉的對應子倉之間分別通過第二傳送裝置輸送物料; 上料倉的每一個子倉以及備料倉的每一個子倉設置有第二料位傳感器,用于檢測對應子倉的料位; 所述控制裝置,進一步與每一個備料倉的卸料控制裝置和每一個第二料位傳感器信號連接,用于當任一子倉確定為缺料時,輸出備料控制信號,控制相鄰的上游備料倉向第二傳送裝置卸入物料類別與缺料的子倉對應的物料。
4.如權利要求f3任一項所述的控制系統,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設置于上料倉和分料裝置之間的中間倉,所述中間倉設置有物料傳感器,用于檢測輸送物料的到達信息; 所述控制裝置,進一步與所述物料傳感器信號連接,用于當輸送物料到達中間倉時,輸出進入工作狀態控制信號,控制分料裝置進入工作狀態。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料識別傳感器包括顏色傳感器和/或密度傳感器。
6.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傳送裝置和第二傳送裝置為皮帶式輸送機。
7.一種攪拌站,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權利要求I飛任一項所述的物料輸送控制系統。
8.—種物料輸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獲取當前輸送物料的類別信息; 根據物料的類別信息以及物料類別和儲料倉倉位的對應關系得到當前輸送物料所對應的目標倉位信息; 輸出卸料控制信號,控制分料裝置將當前輸送物料卸入目標倉位。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獲取儲料倉的每一個倉位的料位; 針對每一個倉位,當確定為缺 料時,輸出上料控制信號,控制上料倉向第一傳送裝置卸入物料類別與所述倉位對應的物料。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還包括 獲取上料倉的每一個子倉以及備料倉的每一個子倉的料位; 針對每一個子倉,當確定為缺料時,輸出備料控制信號,控制相鄰的上游備料倉向第二傳送裝置卸入物料類別與所述子倉對應的物料。
11.如權利要求8 10任一項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還包括 獲取中間倉輸送物料的到達信息; 當輸送物料到達中間倉時,輸出進入工作狀態控制信號,控制分料裝置進入工作狀態。
12.一種物料輸送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獲取設備,用于獲取當前輸送物料的類別信息; 控制設備,用于根據物料的類別信息以及物料類別和儲料倉倉位的對應關系得到當前輸送物料所對應的目標倉位信息,并輸出卸料控制信號,控制分料裝置將當前輸送物料卸入目標倉位。
13.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獲取設備,進一步用于獲取儲料倉的每一個倉位的料位; 所述控制設備,進一步用于,針對每一個倉位,當確定為缺料時,輸出上料控制信號,控制上料倉向第一傳送裝置卸入物料類別與所述倉位對應的物料。
14.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獲取設備,進一步用于獲取上料倉的每一個子倉以及備料倉的每一個子倉的料位; 所述控制設備,進一步用于,針對每一個子倉,當確定為缺料時,輸出備料控制信號,控制相鄰的上游備料倉向第二傳送裝置卸入物料類別與所述子倉對應的物料。
15.如權利要求12 14任一項所述的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獲取設備,進一步用于獲取中間倉輸送物料的到達信息; 所述控制設備,進一步用于,當輸送物料到達中間倉時,輸出進入工作狀態控制信號,控制分料裝置進入工作狀態。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攪拌機械技術領域,公開了一種物料輸送控制方法、裝置、系統及一種攪拌站。所述控制系統包括上料倉;包括至少兩個倉位的儲料倉;位于上料倉和儲料倉之間的分料裝置;位于上料倉和分料裝置之間的第一傳送裝置;物料識別傳感器,用于檢測被輸送物料的類別信息并輸出;控制裝置,與物料識別傳感器和分料裝置信號連接,用于根據物料的類別信息以及物料類別和儲料倉倉位的對應關系得到當前輸送物料所對應的目標倉位信息,根據得到的目標倉位信息控制分料裝置將物料卸入儲料倉的目標倉位。分料裝置的分料過程不需要人工干預,準確度較高,因此,大大提高了物料的輸送效率并進一步提高了攪拌站的工作效率。
文檔編號B65G47/46GK102910445SQ201210377510
公開日2013年2月6日 申請日期2012年10月8日 優先權日2012年10月8日
發明者薛敬明, 陳兵 申請人:中聯重科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