條帶式運送法
【專利摘要】一種條帶式運送法,是以條帶循環的形式搭載料物的裝置。先將一條柔性的條帶繞成螺旋狀,按順序依次將各螺旋圈連續排列形成連續表面,再將柔性條帶的始端和終端連接,形成包含連續螺旋圈段在內的閉合環;向外拖拽柔性螺旋筒的脫出端條帶,使柔性螺旋筒旋轉,同時使纏入端的條帶纏入,形成新的螺旋圈,使柔性螺旋筒段的長度和位置不變。具體為機架上安裝副架,副架上安裝螺旋體或齒條機構,條帶纏繞在旋轉體上形成柔性螺旋圈段;副架相對機架旋轉,將條帶纏入和同時等量脫出;螺旋體或齒條機構將條帶螺旋圈向外推移,為新纏入的螺旋圈騰出空間;輸出機構將脫出的條帶輸往后臺設備處理,然后再經輸入機構纏入旋轉體上形成新的螺旋圈。
【專利說明】條帶式運送法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機械機構的制作方法,尤其是以條帶循環的形式搭載料物的裝置。
【背景技術】:
[0002]現實的生產及生活中,常常有將物質沿二維或多維方向懸挑運出或收回的需求,而常見的運送機構只能實施單維度運載,制約了相關設備拓展功能的空間。
【發明內容】
:
[0003]本發明提供的條帶式運送法,采用柔軟且具吸收搭載能力的條帶纏繞螺旋狀驅動體,形成沿二維或多維方向運載被托運物;該機構的搭載面不斷更新循環,可實施連續搭載。
[0004]基本原理
[0005]先將一條柔性的條帶繞成螺旋狀,按順序依次將各螺旋圈連續排列形成連續表面(簡稱柔性螺旋筒),再將柔性條帶的始端和終端連接,形成包含連續螺旋圈段在內的閉合環(圖1);向外拖拽柔性螺旋筒的脫出端條帶,使柔性螺旋筒旋轉,同時使纏入端的條帶纏入,形成新的螺旋圈,使柔性螺旋筒的長度不變。此過程中,柔性螺旋筒上某點的運動軌跡是沿軸向和周向兩個方向連續運動,即若將搭載物置于此點上,則形成沿軸向和周向的一次性運載多維度的運送。
[0006]基本模型
[0007]本運送法是以呈三角形分布的螺旋體形成支撐骨架,三條螺旋體相同標志點所對應的起始角依次相差120度,即起始(即處于機架上所做標志位置的螺旋體)螺旋體標志點的射線方向和收尾螺旋體標志點的射線方向相差360度(圖2);即依序將各螺旋體上標志點用螺旋線連接后,可得到一條與螺旋體螺距相等和盤旋方向相同的外切螺旋線。將條帶纏繞在骨架螺旋體的螺旋槽內,形成螺旋圈,各盤旋纏繞的螺旋圈形成以骨架為支撐的立體輪廓。使三角形骨和螺旋體各自以其軸心正轉(螺旋體的螺旋纏繞方向為反向),形成各螺旋體的自轉和繞骨架中心的公轉;自轉的螺旋體每旋轉一周,將條帶向外推出一個螺距,纏入端也向外推出了一個螺距。
[0008]在此過程中,若骨架旋轉的角速度與螺旋體的角速度相等,則其他各螺旋體經過起始螺旋體的起始點時,其螺旋體標志點的射線方向與首螺旋體標志點的射線方向相同,即條帶纏入端的位置沒有發生變化。換言之,雖然形成螺旋體的條帶發生了沿螺旋體的纏入(設條帶與螺旋體之間相對純滾動)和脫出,但柔性螺旋筒的位置始終未變化。以此特性,設置固定的條帶輸入口和脫出口,以及與之對應的以柔性螺旋筒為載體的料物搭載和取出機構,既可形成本發明所述的條帶式運送法。
[0009]依此原理,通過改變柔性螺旋筒上的條帶的盤旋傾角、使用多條條帶形成多絲頭的螺旋體、增加骨架螺旋體數量、改變螺旋體及骨架轉向等途徑,均能在柔性螺旋筒位置保持不變的前提下,使搭載物的運行軌跡和速度發生變化,以此滿足各種運送需求。[0010]條帶螺旋體段循環運行的調速
[0011]螺旋體的自轉和環繞副架旋轉軸的公轉共同將條帶纏入和脫出,形成條帶螺旋體在固定定位置上的循環。通過增加條帶同時纏入的條數(圖13),可提高條帶螺旋體沿軸向循環的速度;同理,在條帶條數固定的前提下,提高螺旋體的自轉和公轉速度也能提高條帶螺旋體沿軸向循環的速度。
[0012]在前述的基本原理基礎上,若設各螺旋體的起始角相同,使副架相對機架反轉,則形成螺旋體自轉將條帶纏入,而隨副架的公轉又將條帶解脫的現象。副架帶動螺旋體公轉,每旋轉兩個螺旋體所對應的弧度的時間剛好是螺旋體旋轉若干整圈數的時間,則條帶螺旋體也能形成動態平衡,即也能形成穩定的條帶螺旋體段。
[0013]通過上述各法,均能達到調速目的,或調整軸向運行砂帶,或調整周向運行速度,以具體要求而定;其調速動力及傳動的機械機構,屬公知常識,不予贅述。
[0014]彈性螺旋體骨架形成的運送機構
[0015]在上述基本原理和基本模型基礎上,以3個螺旋體形成的骨架為例。在機架之外另設一轉盤(簡稱副架),設該轉盤相對機架旋轉;將螺旋體設于副架上,設相應機構使螺旋體相對副架旋轉(簡稱自轉);設相應機構,使螺旋體的自轉與螺旋體在副架上相對機架的公轉(簡稱公轉)建立關聯關系。
[0016]隨螺旋體的旋轉而條帶形成纏繞骨架的循環運動,運動的條帶面產生沿螺旋體軸向和周向(或圓周切線方向)的曲面(發生在螺旋體上)或平面(發生在兩螺旋體之間)的運動。若在運動的條帶面上搭載被托運物,既可直接運送至目標地址,即實現了雙維度或多維度的一次性運送(圖3)。
[0017]變形的基本模型
[0018]依基本原理,使用骨架的目的在于使柔軟的條帶形成具有固定外形的表面。在前述的基本模型的基礎上,將沿副架軸心射線方向的螺旋體的螺旋狀齒凸替換成齒狀的閉合環形條(圖4.2)(簡稱齒狀環形條),相應的將螺旋體的基圓部分替換成齒狀環形條的導軌(圖4.3),使齒狀環形條沿導軌產生垂直于副架和機架的循環運動(圖4.1)。將條帶纏繞在條帶的齒槽上,各齒條支撐條帶形成類似螺旋狀的盤旋圈段。
[0019]旋轉副架后,條帶螺旋圈段做圓周回轉運動。在條帶的輸入端纏入條帶,而在脫出端則釋放條帶;與此同時,驅動齒條做循環運動,驅動條帶(圈)產生橫向移動,使新纏入的條帶螺旋圈離開輸入點位置,為下一圈條帶螺旋圈騰出空間。當條帶纏入的速度(圈數)與齒條向外推出條帶螺旋圈的速度相等時,輸入端點和脫出端點的位置平衡不動,即形成固定的輸入、輸出端,從而實現了符合基本原理的與基本模型等效的變形機構。
[0020]螺旋體的變形
[0021]螺旋體利用自轉和公轉帶動纏繞條帶纏入和脫出,并借助副架和端板以及兩者之間的中間機構或構造支撐張開螺旋圈,使之形成具備立體空間形體的表面。
[0022]采用螺旋體的優點在于:增加螺旋體和條帶之間的接觸面積和摩擦力,同時還能有效控制條帶纏入的螺距。
[0023]在滿足上述螺旋體的優點的前提下,采用柔性螺旋體及類似構件替代剛性螺旋體,也能達到本運送法之基本原理的要求;同時,還能提供旋轉體的橫向變形能力,以適應不同的搭載目的。[0024]復合螺旋體是滿足上述要求的簡單構件。復合螺旋體具體分為單純螺旋體、嵌套螺旋體、柔性芯螺旋體。
[0025]單純螺旋體是直接將螺旋體設于副架和端板之間,利用螺旋體的橫向剛度做條帶螺旋圈的支撐,形成具備立體空間形體的表面。
[0026]因單純螺旋體沒有基圓體,是個通透的螺旋空間。因此,條帶需相應的設置防止漏入的構造或選用大于螺旋體螺距的條帶(圖8)。
[0027]嵌套螺旋體是將螺旋體嵌套在橫向柔性的筒狀芯之上,形成柔性的帶有筒狀基圓基體的螺旋體狀的棒條(圖9.1、圖9.2)。
[0028]因筒狀基圓基體可選用柔性管、純螺旋體等,均具有較好的橫向變形能力,兩構件套接后,仍能保有較好的橫向變形能力。
[0029]柔性芯螺旋體是指將螺旋體嵌套在橫向柔性實體芯之上,形成柔性的帶有實心基圓基體的螺旋體狀的棒條(圖10)
[0030]徑向支撐芯
[0031]為避免柔性螺旋體形成的骨架的撓曲變形,導致周長縮小,以至于條帶螺旋體段與骨架松脫。需在副架和端板之間設滾動支撐體(圖7),使之在各螺旋體的挾持和驅動下被動自轉(也可另設驅動機構主動旋轉),與各螺旋體之間相對滾動,形成對各螺旋體的徑向支撐,避免條帶螺旋體周長變化。
[0032]副架的驅動機構
[0033]副架相對機架的旋轉,使條帶纏入和脫出骨架支撐體,需在機架上設驅動機構驅使副架旋轉,使各螺旋體相對機架公轉。
[0034]驅動機構設在機架上(圖11),前端與動力源相關聯,后端與副架上的從動機構相關聯;在動力源的驅動下,經驅動機構的變速變向(此為公知常識,方法各異,不予贅述),使副架帶動骨架支撐體公轉,在條帶螺旋體段的起始端纏入條帶,在脫出端釋放出條帶,使螺旋體段保持穩定狀態。
[0035]螺旋體的驅動機構
[0036]在條帶寬度尺寸(即條帶的軸向截面尺寸)和條帶數量確定的情況下,使螺旋體段穩定的形成條件是螺旋體每旋轉一周時沿徑向推出條帶的圈數與條帶公轉纏入的圈數相等。
[0037]依此前提,設置螺旋體相對副架的轉速以及相應的驅動機構(圖12)(此為公知常識,方法各異,不予贅述),使螺旋體相對副架的轉速滿足要求。
[0038]齒條的驅動機構
[0039]因為齒條是垂直于副架基面的循環運動,其齒凸(或槽溝)又近似垂直與齒帶,因此設于齒槽相吻合的螺旋體(其軸向與齒條平行)與齒條嚙合,既可形成螺旋體對齒條的軸向推動,進而有齒條帶動條帶向外挪移。
[0040]鑒于齒條沿導軌的內外兩面(靠近副架旋轉軸的一面為內面)反向循環運動,因此驅動螺旋體既可設在齒條外面驅動,又可設在內面驅動。
[0041]在能保證驅動齒條同步同速循環的前提下,驅動齒條的螺旋體既可以是同一個公用驅動螺旋體,也可以是與齒條單一對應的螺旋體。
[0042]公用驅動螺旋體既可設在齒條的外面驅動(圖5),也可以設在齒條的內面驅動。[0043]滾動支撐芯
[0044]設滾動支撐芯目的在于向螺旋體提供徑向支撐。在此前提下,支撐芯可以是柱體、筒體、螺旋體,以及多個單體的串聯狀組合。
[0045]因柔性螺旋圈對支撐螺旋體有徑向擠壓作用,螺旋體又將壓力傳導給支撐芯,因此,條狀剛性支撐芯對螺旋體的抗彎能力具輔助作用。然而,也有使旋轉體產生彎曲帶動柔性螺旋圈段變形的需求;在此種情況下,支撐芯的彎曲變形能力則成了關鍵因素之一。
[0046]多個單體組合的支撐芯可有效提高旋轉體的橫向變形能力。將支撐芯做成片狀,疊放在螺旋體圍成的空間內,既可有效徑向支撐,有能產生橫向變形。
[0047]另外,若采用鋼鐵等易于磁化和吸附的材質做成的螺旋體,支撐芯可采用磁性體,利用磁體的吸力將螺旋體聚攏在一起。
[0048]具體運用舉例
[0049]搭載液體和粉體材料
[0050]A吸水繩
[0051]以本運送機構的特點,運送液態物質具比較優勢。;因此,采用對液體材料吸收能力好的條帶成為關鍵。
[0052]提高條帶搭載液體的能力,除采用吸收能力好的材料外,另外首選的是提高條帶與液體的接觸的表面積。提聞條帶表面積除使條帶表面變形外,最最有效的辦法是在條帶表面設輔助連接物,比如放射狀的纖毛之類(圖16),以及蓬松的表皮物質等。
[0053]B電磁吸附繩
[0054]若在條帶上設磁性材料,則條帶螺旋圈段具備搭載磁性物質的能力。條帶與搭載物共體
[0055]所述條帶與搭載物共體,是指將搭載物設在條帶上形成組合體,因而使條帶具有某種特殊功用。
[0056]A 砂條
[0057]將研磨材料設在條帶上,形成具研磨功能的柔性條狀體(簡稱砂條),再用砂條形成的螺旋圈段對工件打磨拋光。
[0058]將研磨材料設于條帶上的方法有兩種。其一是直接搭載,即將研磨材料直接設在條帶的表面上(圖13):其二是間接搭載,即先在條帶上設連接體,然后再將研磨材料設在連接體上形成小砂條,形成以條帶為中心的輻射狀小砂條群落(圖14)。
[0059]鑒于上述搭載研磨材料的目的和節約資源的目的,可將研磨材料預設在另外的薄型的條狀體上,然后再將該攜帶研磨材料的條狀體纏裹或套裝在條帶上,可達到同等目的。
[0060]B毛刷條
[0061]方法與上述的砂條類似,是將刷毛直接植于條帶(圖15)表層上或間接的植于條帶的連接體上。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62]通用編號:
[0063]1、機架,其中1.1代表起始角標志點;2螺旋體,其中2.1代表螺旋體基圓基體,
2.2代表螺旋狀凸齒;3副架;4副架中心軸;5條帶;6環形齒帶,其中6.1代表帶齒;7端板;8齒帶導軌(滑軌);8.1齒條導軌機構的頂端安裝架;9條帶輸入輸出機構或裝置,其中9.1代表輸出機構,9.2代表輸入機構;10徑向支撐芯;11動力軸;12動力齒輪;13從動齒輪;14從動軸;15副架驅動軸;16副架同步齒輪;17副架螺旋體軸端齒輪;18副架螺旋體軸;19齒條驅動螺旋體;20軸承;21尾部導軌固定安裝架;22端部筒軸
[0064]圖1:是柔性螺旋筒及其循環運行的示意圖。表示將一條柔性的條帶繞成螺旋狀,按順序依次將各螺旋圈連續排列形成連續的筒狀表面(簡稱螺旋圈段),再將條帶的始端和終端連接在一起,形成包含連續螺旋圈段在內的閉合環。螺旋圈段做循環運行,其長度和位置不變。
[0065]條帶由A圈作為起始圈,經中間圈諸個螺旋圈B的疊加,逐圈向左纏繞和延伸,螺旋圈纏至C圈時終止,折向A圈始端,形成經由路徑D的回路,并在終點與A圈對接,形成包含有螺旋圈段的閉合回路。
[0066]條帶在循環中不斷的纏入和脫出,使螺旋圈段形成了一個旋轉的表面,將搭載物搭載其上,即可實現沿軸向和周向的多維度的空間運送。
[0067]圖2:是本運送法的基本模型的示意圖。表示基本模型主要由機架1、副架3、螺旋體2組成,螺旋體2設在副架3上相并對旋轉,副架3通過軸4設在機架上并相對旋轉。
[0068]設在機架I上的驅動機構驅動副架軸4為軸旋轉,副架軸4帶動副架3旋轉,副架3帶動螺旋體2旋轉(公轉);螺旋體2在安裝端設驅動機構,在公轉時驅動螺旋體2相對副架3旋轉,形成自轉。
[0069]本圖中,各螺旋體的起始角(指由螺旋體中心過螺旋體起始點的射線)相差120度,即起點螺旋體和終點螺旋體的起始角相差360° /n (η指螺旋體的總數,本例η = 3)。換言之,當位于終點的螺旋體轉過360° /n等分角時,其起始角所處的位置與起點螺旋體在運行之前所處的狀態相同,即每個螺旋體經過起點位置時,其狀態均處于起點螺旋體運行之前的狀態。由此形成條帶輸入點和脫出點位置的固定。
[0070]圖3:是按基本原理和基本模型基礎上,以3個螺旋體形成的骨架為例制成的運送機構的實例。
[0071]螺旋體2設在副架3上,相對副架3旋轉(箭頭所示)。
[0072]用處于等邊三角形3個頂點上的螺旋體2圍成一個空間,螺旋體一端設在副架3上,三角形中心設副架3的驅動軸4 ;螺旋體的另一端設在端板7上,利用端板7約束各螺旋體,使之螺旋體之間形成聯動,使螺旋體3圍成的立體空間穩定;端板7靠螺旋體3的共同懸挑,處于懸空狀態(也可在副架3上設置固定的構造,使端板7成為副架的一部分,對螺旋體3形成支撐)。
[0073]副架3以驅動軸4設在機架I上,并相對機架I旋轉(箭頭所示),帶動螺旋體2產生相對機架I的公轉和相對副架3的自轉。
[0074]將條帶5通過輸入端機構9.2纏入由螺旋體圍成的空間(簡稱旋轉體),形成自循環的螺旋圈。自轉的螺旋體3利用自轉將條帶5纏入,同時利用其螺旋凸齒2.2向外推擠條帶5 ;與此同時,副架3與螺旋體2同向旋轉,帶動旋轉體旋轉;轉體旋轉將條帶5纏入自身,形成旋轉的螺旋圈,旋轉體在輸入端不斷的將條帶纏入,在脫出端不斷的將條帶解脫;在纏入端,由螺旋體2向外推擠條帶5形成的空缺,由新纏入的條帶圈填補;在脫出端,被螺旋體3推出至盡頭的螺旋圈,不斷被旋轉體解脫;由此形成條帶螺旋圈段的動態平衡。螺旋圈段脫出的條帶5經由輸出端機構9.2輸出。
[0075]圖4.1:是在基本模型的基礎上,變形的運送機構(簡稱齒條運送機構)的示意圖,是以齒條機構形成的基本模型。
[0076]表示在基本模型的基礎上,將螺旋體的齒凸2.2替換成齒條6,將螺旋體的基圓部分2.1替換導軌8,齒狀環形條6沿導軌8做循環運動。將條帶5向外推出或拉進。
[0077]旋轉副架3后,條帶5的螺旋圈段做圓周回轉運動。被齒條推出的條帶螺旋圈的空間,由新纏入的螺旋圈填補,形成螺旋圈段的動態平衡。
[0078]本圖中的2是指原來的螺旋體位置,表示該螺旋體2已被導軌8替換;齒條6沿導軌8做垂直于副架3的內外循環運動,齒條6以其上的齒凸6.1向外推擠條帶5。
[0079]直箭頭表示齒條6隨導軌8旋轉時纏入條帶5,對條帶5形成的牽拉方向,圓形箭頭表示副架3的旋轉方向。
[0080]圖4.2:是齒條機構形成的基本模型的局部放大圖。
[0081]虛線表示原螺旋體。
[0082]圖4.3:是齒條和導軌關系的不意圖。表不齒條6沿導軌8做內外循環的運動。
[0083]圖5:是齒條運送機構的軸向剖面圖。
[0084]表示該機構由機架1、副架3、齒條和導軌組成的機構(簡稱齒條機構)、驅動機構組成。
[0085]機架I作為機構總承,副架3通過端部筒軸22安裝在機架上,兩者可相對旋轉;
[0086]齒條機構主要由導軌8、齒條6、安裝架21、驅動機構等組成,通過安裝架21固定安裝在副架3上的槽中;安裝架21將齒條6和導軌8形成的機構以端部筒軸22的軸心為中心呈散射狀均分;齒條機構的外端設頂端安裝架8.1,頂端安裝架8.1與始端安裝架21對齒條和導軌形成的機構的約束力相同,保障旋轉體的空間外形不變;頂端安裝架8.1靠導軌8的懸挑懸浮在副架3之外,形狀也呈圓形,將各處的導軌8呈散射狀均分。安裝架上的陰影部分表示與導軌的連接部位,使導軌與安裝架形成整體。
[0087]在旋轉體的外面,套裝著驅動齒條沿導軌8軸線方向運行的螺旋內齒19,螺旋內齒19通過端部筒軸安裝在副架3上(安裝在機架I上也可),并可相對旋轉;螺旋內齒19與安裝在機架I上的驅動齒輪12嚙合傳力,驅動齒條6做內外循環運動。
[0088]副架3上設從動齒輪23與安裝在機架I上的動力齒輪24嚙合傳力,驅動副架3旋轉,進而帶動旋轉體旋轉。
[0089]旋轉體的旋轉,使條帶5纏入或脫出,齒條向外推擠條帶5形成的螺旋圈向外移動,為新纏進的螺旋圈騰出纏入空間。
[0090]本例旨在闡釋能使本運送法成立的各個關鍵機構及各機構之間的相互關系,對于涉及如何提高運行質量、具體構造要求等常識問題,未予明示。
[0091]圖6:是安裝架的正面圖。表示安裝架8.1(或21)與導軌連接在一起,形成立體空間形狀,支撐條帶5形成的螺旋圈。
[0092]其中虛線表示的是始端安裝架21的外輪廓,該外形與副架3上的安裝孔吻合。
[0093]圖7:是徑向支撐芯與螺旋體之間的關系圖。
[0094]表示徑向支撐芯10被螺旋體包圍在中間,二者之間相對滾動,支撐芯10對各螺旋體產生徑向支撐。[0095]圖8:是單純螺旋體支撐條帶形成螺旋體段的局部示意圖。
[0096]表示條帶5設成凸字形截面構造,能有效避免條帶5漏進單純螺旋體2之兩螺旋圈之間的間隙中。
[0097]圖9.1:是表示用內外兩個螺旋體相套形成復合狀組合螺旋體的徑向截面的示意圖。
[0098]其中,2.1代表基芯;2.2代表外包螺旋體,它形成復合螺旋體的齒凸。
[0099]圖9.2:是用柔性管做基芯的組合螺旋體截面的示意圖。
[0100]圖10:是用柔性實心基芯的組合螺旋體截面的示意圖。
[0101]2.1代表柔性實心基芯。
[0102]圖11:是機架上的機箱示意圖。
[0103]表示動力軸11和副架從動軸14安裝在機架I上,動力齒輪12與從動齒輪13嚙合傳動,將11上的動力出遞給14,再由14帶動副架旋轉。
[0104]驅動螺旋體自轉的動力軸15安裝在機架I上,另有動力動力源與之對接傳力。
[0105]15.1代表軸15的安裝孔。
[0106]圖12:是設在副架上的螺旋體軸及其驅動機構示意圖。
[0107]同步齒輪16設在副架3上,兩者可相對旋轉;同步齒輪16與設在螺旋體軸18上的端齒輪17嚙合傳力,將驅動齒輪15.2的動力傳遞至各螺旋體上。
[0108]圖13:是將研磨材料設于條帶上的示意圖。5.1代表研磨材料。
[0109]圖14:采用輻射狀連接體攜帶研磨材料的示意圖。5.2代表連接體;5.3代表設置連接體的基體,即套接在條帶上的皮囊。
[0110]圖15:是方形截面的條帶,其上設刷毛。
[0111]圖16:是放射狀連接體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112]以螺旋體形成的旋轉體為實施例:
[0113]1、制作機架、副架、相對應的驅動傳動機構、螺旋體若干個。
[0114]2、將螺旋體安裝在副架上,將副架安裝在機架上,將條帶纏繞在旋轉體上。
[0115]3、在機架上安裝條帶輸入、輸出機構。
[0116]4、接動力,調試運行。
【權利要求】
1.一種運送法及其機械機構的制作方法,以柔性條帶循環的形式搭載料物的裝置;條帶纏繞螺旋狀驅動體,使搭載面不斷更新循環,形成沿二維或多維方向運載被托運物,其特征在于:其基本模型,以呈三角形分布的螺旋體形成支撐骨架,三條螺旋體相同標志點所對應的起始角依次相差120度,即起始(即處于機架上所做標志位置的螺旋體)螺旋體標志點的射線方向和收尾螺旋體標志點的射線方向相差360度;即依序將各螺旋體上標志點用螺旋線連接后,可得到一條與螺旋體螺距相等和盤旋方向相同的外切螺旋線。將條帶纏繞在骨架螺旋體的螺旋槽內,形成螺旋圈,各盤旋纏繞的螺旋圈形成以骨架為支撐的立體輪廓。使三角形骨和螺旋體各自以其軸心正轉(螺旋體的螺旋纏繞方向為反向),形成各螺旋體的自轉和繞骨架中心的公轉;自轉的螺旋體每旋轉一周,將條帶向外推出一個螺距,纏入端也向外推出了一個螺距;將一條柔性的條帶繞成螺旋狀,按順序依次將各螺旋圈連續排列形成連續表面,再將柔性條帶的始端和終端連接,形成包含連續螺旋圈段在內的閉合環;向外拖拽柔性螺旋筒的脫出端條帶,使柔性螺旋筒旋轉,同時使纏入端的條帶纏入,形成新的螺旋圈,使柔性螺旋筒的長度不變。此過程中,柔性螺旋筒上某點的運動軌跡是沿軸向和周向兩個方向連續運動,即若將搭載物置于此點上,則形成沿軸向和周向的一次性運載多維度的運送;具體為:在上述基本原理和基本模型基礎上,以3個螺旋體形成的骨架,在機架之外另設一轉盤副架,設該轉盤相對機架旋轉:將螺旋體設于副架上,設相應機構使螺旋體相對副架自轉;設相應機構,使螺旋體的自轉與螺旋體在副架上相對機架公轉建立關聯關系;隨螺旋體的旋轉而條帶形成纏繞骨架的循環運動,運動的條帶面產生沿螺旋體軸向和周向的曲面或平面的運動。若在運動的條帶面上搭載被托運物,既可直接運送至日標地址,即實現了雙維度或多維度的一次性運送。
2.如權利要求所述的運送機構,其特征在于:將其基本模型中形成旋轉體的螺旋體,替換成齒條和導軌形成的機構,仍具同等運送功能;具體為:將沿副架軸心射線方向的螺旋體的螺旋狀齒凸替換成齒狀環形條,相應的將螺旋體的基圓部分替換成齒狀環形條的導軌,使齒狀環形條沿導軌產生垂直于副架和機架的循環運動;將條帶纏繞在條帶的齒槽上,各齒條支撐條帶形成類似螺旋狀的盤旋圈段;旋轉副架后,條帶螺旋圈段做圓周回轉運動;在條帶的輸入端纏入條帶,而在脫出端則釋放條帶;與此同時,驅動齒條做循環運動,驅動條帶產生橫向移動,使新纏入的條帶螺旋圈離開輸入點位置,為下一圈條帶螺旋圈騰出空間;當條帶纏入的速度與齒條向外推出條帶螺旋圈的速度相等時,輸入端和脫出端的位置平衡不動。
【文檔編號】B65G35/00GK103662691SQ201210339384
【公開日】2014年3月26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1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1日
【發明者】孫元斌 申請人:孫元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