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車體支撐工裝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轉運車體的輔助工具,尤其與轉運支撐車體的工裝結構有關。
背景技術:
車體工裝是汽車生產過程中必不可少的裝置,工裝結構對于汽車生產過程中車體的裝配及轉運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車體支撐工裝結構如圖I-圖3所示,包括底框11與支撐桿12,底框11為車體支撐工裝結構的主體,需要有足夠的強度,支撐桿12通過焊接固定安裝在底框11上部,并延伸到底框11下部形成支座,支撐桿12共有四根,在四根支撐桿12上部支撐車體。底框11與支撐桿12共同形成左右對稱的結構,并使得車體工裝結構的重心位于幾何中心線上,防止發生偏置。該車體支撐工裝結構不但要支撐車體,還經常需要配合叉車轉運車體。在使用目前的車體支撐工裝結構配合叉車轉運車體時,由于叉車在轉運過程中叉車臂經常處于車體非中心位置,使得車體在該工裝結構上處于非平衡狀態,受車體自身重力作用,經常會發生側翻,導致車體在轉運過程中受到損壞。這就提高了維修成本,還降低了車體生產質量,有時為防止車體在轉運過程中發生側翻,還需要多人配合,提高勞動強度,提升人工成本。顯然,這種車體支撐工裝結構已經無法滿足現代化的汽車生產。
實用新型內容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為提供一種結構簡單、能夠在配合叉車轉運時使得叉車臂叉舉位置位于車體中心位置的車體支撐工裝結構。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車體支撐工裝結構,包括本體,所述本體包括底框及垂直設置在所述底框上部的用于支撐車體的支撐桿,在所述底框下部設置有與叉車上兩叉車臂相配的叉口,所述叉口中心位于所述本體幾何中心線上。進一步,所述叉口包括兩塊相互平行且垂直于所述底框長軸并與所述兩叉車臂外側位置相配的角鋼擋板。進一步,所述叉口包括兩塊相互平行且垂直于所述底框長軸并與所述兩叉車臂內側位置相配的角鋼擋板。進一步,所述叉口包括四塊相互平行且垂直于所述底框長軸并分別與所述兩叉車臂外側及內存位置相配的角鋼擋板。進一步,所述叉口包括兩個分別與所述兩叉車臂相配并固定設置在所述底框長邊下部的叉套。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中在底框下部設置叉口,該叉口位于本體的幾何中心線上,使得使用本實用新型配合叉車轉運車體時兩叉車臂對稱地托頂在本體中心兩側的下部,車體在該轉運過程中平穩,不會發生傾斜甚至側翻,安全可靠,且無需耗費多余人力物力,成本低廉,便于推廣使用。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圖I為傳統車體支撐工裝結構主視示意圖;圖2為傳統車體支撐工裝結構左視示意圖;圖3為傳統車體支撐工裝結構俯視示意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一種車體支撐工裝結構第一種實施例主視示意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一種車體支撐工裝結構第一種實施例俯視示意圖;圖6為本實用新型一種車體支撐工裝結構第二種實施例主視示意圖;圖7為本實用新型一種車體支撐工裝結構第二種實施例俯視示意圖;圖8為本實用新型一種車體支撐工裝結構第三種實施例主視示意圖;圖9為本實用新型一種車體支撐工裝結構第三種實施例俯視示意圖;
圖10為本實用新型一種車體支撐工裝結構第四種實施例主視示意圖。
圖1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車體支撐工裝結構第四種實施例俯視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體現本實用新型特征與優點的典型實施例將在以下的說明中詳細敘述。應理解的是本實用新型能夠在不同的實施例上具有各種的變化,其皆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范圍,且其中的說明及附圖在本質上是當作說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如圖4-圖7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基本結構與傳統的車體支撐工裝結構相同。本實用新型主體為本體I,本體I包括底框11與支撐桿12,底框11為框架結構,為車體支撐工裝結構的主體,需要有足夠的強度,支撐桿12通過焊接固定安裝在底框11上部,支撐桿12共有四根,下部延伸到底框11下部形成支撐本實用新型的支座13,車體支撐在四根支撐桿12的上部。底框11與支撐桿12共同形成左右對稱的結構,并使得車體工裝結構與支撐在支撐桿12上的車體的重心位于幾何中心線上,防止發生偏置。在底框11下部設置有叉口 2,該叉口 2中心位于本體I的幾何中心線上,分別對應叉車的兩個叉車臂。該叉口 2有多種實現方式如圖4與圖5所示,可在底框11下部通長地焊接兩塊角鋼擋板21,也可分別焊接在底框11的兩端,該兩塊擋板21內壁與叉車的兩個叉車臂外側尺寸相配。兩塊角鋼擋板21相對本體I的幾何中心線對稱,使得兩塊角鋼擋板21的中心位于本體I的幾何中心線上。在使用叉車轉運車體時,將叉車臂插入底框11下部的兩塊角鋼擋板21內,由于擋板21的限制,叉車臂的中心位于本體I的幾何中心線上,車體及本體I不會在叉車臂上偏置。如圖6與圖7所示,可在底框11下部通長地焊接兩塊角鋼擋板22,也可分別焊接在底框11的兩端,該兩塊角鋼擋板22外壁與叉車的兩個叉車臂內側尺寸相配。兩塊角鋼擋板22相對本體I的幾何中心線對稱,使得兩塊角鋼擋板22的中心位于本體I的幾何中心線上。在使用叉車轉運車體時,將叉車臂插入底框11下部的兩塊角鋼擋板22的外側,由于角鋼擋板22的限制,叉車臂的中心位于本體I的幾何中心線上,車體及本體I不會在叉車臂上偏置。如圖8與圖9所示,可在底框11下部通長地焊接四塊角鋼擋板23,也可分別焊接在底框11的兩端,其中兩塊角鋼擋板23內壁與叉車的兩個叉車臂外側尺寸相配,另外兩塊角鋼擋板23外壁與叉車的兩個叉車臂內側尺寸相配。四塊角鋼擋板23相對本體I的幾何中心線對稱,使得四塊角鋼擋板23的中心位于本體I的幾何中心線上。在使用叉車轉運車體時,將兩個叉車臂分別插入底框11下部的每兩塊角鋼擋板23組成的叉口 2內,由于四塊角鋼擋板23的共同限制,叉車臂的中心位于本體I的幾何中心線上,車體及本體I不會在叉車臂上偏置。如
圖10與
圖11所示,可在底框11下部一端焊接兩個叉套24,該兩個叉套24與叉車的兩個叉車臂形狀尺寸相配。兩個叉套24相對本體I的幾何中心線對稱,使得兩個叉套
24的中心位于本體I的幾何中心線上。在使用叉車轉運車體時,將叉車臂插入底框11下部的兩個叉套24內,由于擋板24的限制,叉車臂的中心位于本體I的幾何中心線上,車體及本體I不會在叉車臂上偏置。為方便使用叉車轉運車體,也可在底框11下部兩端均焊接兩個叉套24,叉車可以在兩個方向實現通過本體I對車體的安全叉舉。使用非通長設置的角鋼擋板21、22、23及叉套24時,需在叉車臂上加套過渡套,以延長叉車臂,使得叉車臂可以穿過底框11下部。在使用通長設置的角鋼擋板21、22、23時,由于角鋼上面可以受力支撐,因此可直接使用叉車臂,無須使用過渡套。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中在底框11下部設置叉口 2,該叉口 2位于本體I的幾何中心線上,使得使用本實用新型配合叉車轉運車體時兩叉車臂對稱地托頂在本體I中心兩側的下部,車體在該轉運過程中平穩,不會發生傾斜甚至側翻,安全可靠,且無需耗費多余人力物力,成本低廉,便于推廣使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已由優選實施例揭示如上。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意識到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所附的權利要求所揭示的本實用新型的范圍和精神的情況下所作的更動與潤飾,均屬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車體支撐エ裝結構,包括本體,所述本體包括底框及垂直設置在所述底框上部的用干支撐車體的支撐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框下部設置有與叉車上兩叉車臂相配的叉ロ,所述叉口中心位于所述本體幾何中心線上。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車體支撐エ裝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叉ロ包括兩塊相互平行且垂直于所述底框長軸并與所述兩叉車臂外側位置相配的角鋼擋板。
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車體支撐エ裝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叉ロ包括兩塊相互平行且垂直于所述底框長軸并與所述兩叉車臂內側位置相配的角鋼擋板。
4.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車體支撐エ裝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叉ロ包括四塊相互平行且垂直于所述底框長軸并分別與所述兩叉車臂外側及內存位置相配的角鋼擋板。
5.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車體支撐エ裝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叉ロ包括兩個分別與所述兩叉車臂相配并固定設置在所述底框長邊下部的叉套。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車體支撐工裝結構,包括本體,所述本體包括底框及垂直設置在所述底框上部的用于支撐車體的支撐桿,在所述底框下部設置有與叉車上兩叉車臂相配的叉口,所述叉口中心位于所述本體幾何中心線上。本實用新型中在底框下部設置叉口,該叉口位于本體的幾何中心線上,使得使用本實用新型配合叉車轉運車體時兩叉車臂對稱地托頂在本體中心兩側的下部,車體在該轉運過程中平穩,不會發生傾斜甚至側翻。
文檔編號B65D85/68GK202368964SQ20112053014
公開日2012年8月8日 申請日期2011年12月16日 優先權日2011年12月16日
發明者康傳建 申請人:北汽福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