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離合器注油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注油裝置,尤其涉及一種離合器注油裝置,具體適用于采用液控氣動操縱形式分離離合器的中重型商用車或采用純液壓操縱形式分離離合器的商用車。
背景技術:
目前,國內商用車離合器的分離普遍采用液控氣動形式或純液壓形式來實現,液控氣動形式或純液壓形式都需要向離合器里注油。常規的離合器注油,主要是依靠油液的自身重力從油壺注入,然后經過總泵、管路流入助力器油缸。這種注油方式會造成管路及助力器油缸中有氣體存在,而當油路系統中有氣體存在時,氣體會導致踏板響應效率降低、 離合器分離滯后,嚴重時甚至會造成離合器不能分離,系統工作失效。此外,常規加油、排氣時需要兩人配合,其中一人需要反復踩離合器踏板以驅趕油路氣體至助力器,另一人則在助力器端負責排氣工作,不僅耗費人工,而且時間較長,有時一臺車排氣需耗費半小時甚至更長時間,不僅影響了生產節拍,而且降低了生產效率。在維修服務時,這種排氣過程還會增加工時成本,從而降低了車輛運輸效率,若排氣工作完成的不好,還會導致離合器不能正常分離,使得離合器總成容易早期失效。中國專利授權公告號為CN201338590Y,授權公告日為2009年11月4日的實用新型專利公開了一種離合器油路的排氣裝置,該排氣裝置有一與電源連接的電動油泵,電動油泵的吸油口上連接有透明軟管,其出油口經管道通向儲油罐或油壺,透明軟管與離合器的排氣螺栓連接,由電動油泵進行排氣作業。雖然該實用新型減輕了勞動強度,具有較高的排氣效率,但其仍舊具有以下缺陷首先,該實用新型中油壺里的制動油液是先經過主泵、 油管、排氣螺栓排氣,再進入電動油泵的進油口,然后經出油口進入儲油罐,其在通過排氣螺栓排氣時,難免會將部分制動油液和氣體一起排出,不僅浪費了制動油液,而且污染了操作環境,同時,雖然通過排氣螺栓能排出部分氣體,但難免會有部分氣體遺留,并進入電動油泵,且電動油泵的高度高于儲油罐的高度,因而制動油液從電動油泵進入儲油罐是一個由上而下的注油過程,進入時,制動油液中混入的氣體也一并進入,由于氣體的密度小于制動油液,因而隨著注油過程的進行,氣體在電動油泵、儲油罐之間的管道中不斷積累,并不斷被壓縮,當到達一定程度時,混入的氣體將會抵制制動油液的進一步注入,這大大降低了注油效率;其次,該實用新型是先進行排氣,進行一段時間后,再進行注油操作,排氣過程與注油過程是分開進行的,并不能同時進行,操作繁瑣,工作效率較低;第三,該實用新型的排氣過程需要邊排氣邊觀察,操作比較繁瑣,花費時間較長,而且需要配套多種設備,且每種設備分別布置,并沒有采取集成設計,故結構復雜、占用空間較大。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油路中遺留有氣體、工作效率較低、 結構復雜的缺陷與問題,提供一種可確保油路中不遺留有氣體、工作效率較高、結構簡單的離合器注油裝置。為實現以上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方案是一種離合器注油裝置,包括油壺與泵油電機,所述油壺上設置有壺蓋,泵油電機上設置有進油口與出油口,進油口與油壺相通,出油口與貯油罐相通;所述油壺的壺側部與泵油電機相連接,泵油電機的頂部設置有取電口,且該取電口位于油壺的外部。所述油壺為長方體結構,泵油電機為圓柱體結構,且在壺側部上近壺底的部位設置有與泵油電機相配合的內凹槽。所述壺側部與泵油電機之間的連接方式為過盈連接或卡入式連接。所述泵油電機的出油口上設置有泵油電機密封圈,出油口通過泵油電機密封圈與油壺相通。所述油壺的頂部設置有壺蓋和扶手,壺蓋與壺口相配合,且在壺蓋上設置有通氣孔。所述壺蓋與壺口之間設置有壺蓋密封圈,壺蓋密封圈的中部設置有安裝孔,該安裝孔與壺蓋中部設置的安裝凸塊相配合。所述壺蓋與壺口之間的配合方式為螺紋配合。所述扶手的頂部內側為波浪形結構。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1、由于本實用新型一種離合器注油裝置中油壺的壺側部與泵油電機相連接,泵油電機的頂部設置有進油口、出油口與取電口,進油口與油壺相通,出油口與貯油罐相通,取電口位于油壺的外部,使用時,由泵油電機從油壺的右下部吸取制動油液,然后將其通過管路、主泵注入貯油罐中,由于商務車中,主泵與貯油罐的高度均高于油壺與泵油電機,因而這是一個自下而上的過程,由于空氣的密度小于制動油液,因而在注入的過程中,空氣一直浮在制動油液的上部,隨著注入過程的進行,空氣會被制動油液逐漸的頂出貯油罐,不僅可確保油路系統中不遺留氣體,便于離合器的正常使用,而且實現了注油、排氣過程的同時進行,大大減少了注油、排氣的時間,并降低了操作成本,從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因此本實用新型不僅可確保油路中不遺留有氣體,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2、由于本實用新型一種離合器注油裝置中注油、排氣的同時進行只依靠油壺、泵油電機這兩個設備,不僅設備數量較少、結構簡單,而且布置清晰,便于操作,尤其是本裝置中的油壺與泵油電機采取集成設計,泵油電機鑲嵌在油壺的右下部,不僅便于使用,而且占用空間較少,便于擴大應用范圍。因此本實用新型不僅結構簡單、便于操作,而且占用空間較少、應用范圍較廣。3、由于本實用新型一種離合器注油裝置中油壺的頂部設置有壺蓋和扶手,壺蓋與壺口相配合,且在壺蓋上設置有通氣孔,該通氣孔與壺口相通,當壺蓋與壺口之間設置有壺蓋密封圈、壺蓋密封圈的中部設置有安裝孔時,該通氣孔通過安裝孔與壺口相通,這種通氣孔的設計能夠在注油的過程中平衡油壺的內外壓力,不僅可以防止制動油液從油壺中漏出,而且便于降低泵油電機的吸取難度,提高注油效率。因此本實用新型不僅能夠防止制動油液從油壺中漏出,而且能夠提高注油效率。
[0018]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中壺蓋的結構示意圖。圖中油壺1,壺蓋11,壺側部12,壺底13,內凹槽14,壺口 15,泵油電機2,進油口 21,出油口 22,取電口 23,泵油電機密封圈3,扶手4,頂部內側41,通氣孔5,壺蓋密封圈6, 安裝孔7,安裝凸塊8。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說明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參見圖1-圖2,一種離合器注油裝置,包括油壺1與泵油電機2,所述油壺1上設置有壺蓋11,泵油電機2上設置有進油口 21與出油口 22,進油口 21與油壺1相通,出油口 22與貯油罐相通;所述油壺1的壺側部12與泵油電機2相連接,泵油電機2的頂部設置有取電口 23,且該取電口 23位于油壺1的外部。所述油壺1為長方體結構,泵油電機2為圓柱體結構,且在壺側部12上近壺底13 的部位設置有與泵油電機2相配合的內凹槽14。所述壺側部12與泵油電機2之間的連接方式為過盈連接或卡入式連接。所述泵油電機2的出油口 22上設置有泵油電機密封圈3,出油口 22通過泵油電機密封圈3與油壺1相通。所述油壺1的頂部設置有壺蓋11和扶手4,壺蓋11與壺口 15相配合,且在壺蓋 11上設置有通氣孔5。所述壺蓋11與壺口 15之間設置有壺蓋密封圈6,壺蓋密封圈6的中部設置有安裝孔7,該安裝孔7與壺蓋11中部設置的安裝凸塊8相配合。所述壺蓋11與壺口 15之間的配合方式為螺紋配合。所述扶手4的頂部內側41為波浪形結構。當油壺1中有充足的制動油液時,進油口 21與壺側部12相通,出油口 22通過總泵與貯油罐相通,取電口 23通過線束與車輛蓄電池或者外接24V電源相連接,接通電源后, 泵油電機2便可開始工作,其將制動油液從油壺1中吸取,并從出油口 22排出,再經管路、 總泵后進入貯油罐,加滿貯油罐即完成注油工作。由于泵油電機2位于油壺1的右下部、總泵與貯油罐的高度又高于油壺1,因而整個注油過程中,制動油液的流向是自下而上的,而空氣的密度又小于制動油液,因而在注油的過程中,空氣一直浮在制動油液的頂部,伴隨注油過程的進行,管路、總泵、貯油罐中的空氣逐漸被注入的制動油液“趕出”,根本不需要專門的排氣環節,注油、排氣同時進行,不僅可確保油路系統中不遺留有空氣,而且工作效率很1 。當本裝置工作時,由于油壺1中的制動油液被泵出,為避免油壺1形成真空,給泵取制動油液造成困難,故在壺蓋11上設置有通氣孔5,注油時,外部空氣可通過通氣孔5、安裝孔7進入油壺1,進入的空氣能夠保證油壺1的內外壓力平衡,不僅能夠防止制動油液從油壺1中漏出,而且能夠降低泵取難度,提高注油效率。此外,油壺1的頂部設置有扶手4,該扶手4上與手部相接觸的頂部內側41采用波浪形設計,因而便于用手攜帶。由上可見,本實用新型不僅可確保油路中不遺留有氣體、提高工作效率、防止制動油液從油壺中漏出,而且結構簡單、便于操作、占用空間較少,具有較廣闊的應用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離合器注油裝置,包括油壺(1)與泵油電機(2),所述油壺(1)上設置有壺蓋 (11),泵油電機(2)上設置有進油口(21)與出油口(22),進油口(21)與油壺(1)相通,出油口(22)與貯油罐相通,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壺(1)的壺側部(12)與泵油電機(2)相連接,泵油電機(2 )的頂部設置有取電口( 23 ),且該取電口( 23 )位于油壺(1)的外部。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離合器注油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壺(1)為長方體結構,泵油電機(2)為圓柱體結構,且在壺側部(12)上近壺底(13)的部位設置有與泵油電機 (2)相配合的內凹槽(14)。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離合器注油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壺側部(12)與泵油電機(2)之間的連接方式為過盈連接或卡入式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離合器注油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泵油電機(2)的出油口(22)上設置有泵油電機密封圈(3),出油口(22)通過泵油電機密封圈(3)與油壺(1) 相通。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離合器注油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壺(1)的頂部設置有壺蓋(11)和扶手(4),壺蓋(11)與壺口(15)相配合,且在壺蓋(11)上設置有通氣孔(5)。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離合器注油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壺蓋(11)與壺口 (15)之間設置有壺蓋密封圈(6),壺蓋密封圈(6)的中部設置有安裝孔(7),該安裝孔(7)與壺蓋(11)中部設置的安裝凸塊(8)相配合。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離合器注油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壺蓋(11)與壺口 (15)之間的配合方式為螺紋配合。
8.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離合器注油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4)的頂部內側 (41)為波浪形結構。
專利摘要一種離合器注油裝置,包括油壺與泵油電機,所述油壺上設置有壺蓋,泵油電機上設置有進油口、出油口與取電口,進油口與壺側部相通,出油口與貯油罐相通,取電口位于油壺的外部,壺側部上近壺底的部位設置有與泵油電機相配合的內凹槽,油壺的頂部設置有壺蓋和扶手,壺蓋與壺口之間設置有壺蓋密封圈,壺蓋密封圈的中部設置有安裝孔,安裝孔與壺蓋中部設置的安裝凸塊相配合,且在壺蓋上設置有通氣孔。本設計不僅可確保油路中不遺留有氣體、提高工作效率、防止制動油液從油壺中漏出,而且結構簡單、便于操作、占用空間較少,具有較廣闊的應用范圍。
文檔編號B65D25/38GK202089433SQ201120179778
公開日2011年12月28日 申請日期2011年5月31日 優先權日2011年5月31日
發明者葉愛鳳, 張常武, 謝浩, 陳顯全, 黃志剛, 黃遵國 申請人:東風汽車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