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重疊v形杯狀容器分離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在自動包裝生產線上在灌裝前連續、自動將重疊V形杯狀容器逐一分離、定位的裝置。
背景技術:
在自動包裝生產線上,灌裝前要將批量的重疊V形杯狀容器逐一分離并旋轉到指定的灌裝位置。目前,大多采用人工用手分離重疊V形杯狀容器,再逐一擺放到灌裝位置, 存在效率低和費事費力的不足,在當今勞動力成本持續上漲的情況下,企業將難于承受由此而帶來的生產成本上漲之壓力。而利用負壓吸盤乃至機器人分揀的方法,要一個一個地將重疊的V形杯狀容器取出來,再一個一個地擺放到灌裝位置上,盡管速度較快但難以實現批量同時作業。除此之處,要提高分離后的位置準確度和生產效率,尚需在此基礎上再作大量輔助工作,如配備先進的自動化設備等,由此會產生成本高、技術難度大和維護難度大等弊端。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重疊V形杯狀容器分離裝置,能快速地將重疊V形杯狀容器逐一分離,而且結構簡單、動作可靠。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本實用新型的重疊V形杯狀容器分離裝置,其特征是它包括引導重疊V形杯狀容器鉛垂下落的導向結構;在導向結構之下縱向間隔固定設置的第1卡環、第3卡環,以及分別作用于第1卡環、第3卡環使其發生張合動作的第1驅動裝置、第3驅動裝置;設置在第 1卡環、第3卡環之間的第2卡環,以及作用于第2卡環使其發生張合動作的第2驅動裝置和使其縱向往復移動的第4驅動裝置。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能快速地將重疊V形杯狀容器逐一分離,而且結構簡單、動作可靠;以此作為單個的分離模塊,可靈活地根據自動包裝生產線的灌裝位置配置成分離陣列,一次動作即可在每一灌裝位置準確地放置一個V形杯狀容器,通過可編程控制器可方便地實現分離、擺放過程的自動化控制,因此可大幅度地提高自動包裝生產線的生產效率和降低生產成本。
本說明書包括如下四幅附圖圖1是本實用新型重疊V形杯狀容器分離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重疊V形杯狀容器分離裝置中第1卡環的平面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重疊V形杯狀容器分離裝置中第2卡環的平面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重疊V形杯狀容器分離裝置中第3卡環的平面圖。圖中示出零部件、部位名稱及所對應的標記上支架10、下支架20、上導向筒13、左側立柱14、右側立柱15、下導向筒16、第1卡環20、第1左側彈性片21、第1右側彈性片 22、第1組電磁閥23、第2卡環30、第2左側彈性片31、第2右側彈性片32、第2組電磁閥 33、第4組電磁閥34、第3卡環40、第3左側彈性片41、第4左側彈性片42、第3組電磁閥 43。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參照圖1,本實用新型的重疊V形杯狀容器分離裝置中,包括引導重疊V形杯狀容器鉛垂下落的導向結構;在導向結構之下縱向間隔固定設置的第1卡環20、第3卡環40, 以及分別作用于第1卡環20、第3卡環40使其發生張合動作的第1驅動裝置、第3驅動裝置;設置在第1卡環20、第3卡環40之間的第2卡環30,以及作用于第2卡環30使其發生張合動作的第2驅動裝置和使其縱向往復移動的第4驅動裝置。通過第1卡環20、第3卡環40張合動作與第2卡環30的張合動作、縱向滑移動作相配合,能快速地將重疊V形杯狀容器逐一分離。以此作為分離模塊,可靈活地根據自動包裝生產線的灌裝位置配置成分離陣列,一次動作即可在每一灌裝位置準確地放置一個V形杯狀容器,通過可編程控制器可方便地實現分離、擺放過程的自動化控制,因此可大幅度地提高自動包裝生產線的生產效率和降低生產成本。參照圖1,重疊的V形杯狀容器放置在上導向結構內,其V形開口向上,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可沿導向結構鉛垂下落。在首次分離前的初始位置,第3卡環40卡在第1個V形杯狀容器端口凸緣的下方,第1卡環20卡在第3個V形杯狀容器端口凸緣的下方,第2卡環30則卡在第1個、第2個V形杯狀容器端口凸緣之間。分離過程步驟如下①第3卡環 40張開,第2卡環30縱向下移,使第1個V形杯狀容器從第2個V形杯狀容器上分離下落; ②第2卡環30縱向上移回位;③第3卡環40閉合,第1卡環20、第2卡環30張開,重疊的 V形杯狀容器垂直下落,第3卡環40卡住重疊的V形杯狀容器。重復步驟①、②、③即可將重疊V形杯狀容器逐一分離。參照圖2,為能有效地卡住重疊V形杯狀容器,使張合動作更為可靠,所述第1卡環 20、第2卡環30和第3卡環40的平面投影呈橢圓形。圖2、圖3和圖4則分別示出了第1 卡環20、第2卡環30和第3卡環40和一種配置形式。參照圖2,所述第1卡環20由分別固定安裝在左側立柱14、右側立柱15上呈U形的第1左側彈性片21、第1右側彈性片22 構成。參照圖4,所述第3卡環40由分別固定安裝在左側立柱14、右側立柱15上的呈U形的第3左側彈性片41、第3右側彈性片42構成。參照圖3,所述第2卡環20由分別安裝在左側立柱14、右側立柱15上的呈U形的第2左側彈性片31、第2右側彈性片32構成。所述第1驅動裝置、第2驅動裝置、第3驅動裝置和第4驅動裝置可采用多種機械、液壓、氣動、電動、電磁機構或器件。從快速動作、簡化結構和便于實現自動化控制方面考慮,可優選采用電磁器件。參照圖2,所述第1驅動裝置為設置在第1左側彈性片21、第 1右側彈性片22相對應開口端之間的第1組電磁閥23。參照圖4,所述第3驅動裝置為設置在第3左側彈性片41、第3右側彈性片42相對應開口端之間的第3組電磁閥43。參照圖3,所述第2驅動裝置為設置在第2左側彈性片31、第2右側彈性片32相對應開口端之間的第2組電磁閥33。參照圖1,所述第4驅動裝置是設置在第1卡環20、第2卡環20之間的第4組電磁閥34。參照圖1,所述導向結構通常可采用一上導向筒13,該上導向筒13的內徑與重疊V 形杯狀容器的外徑相適配。為引導落下的V形杯狀容器實現準確定位,可在所述第3卡環 40之下固定設置與上導向筒13同軸的下導向筒16,該下導向筒16的內徑與V形杯狀容器的外徑相適配。圖1中同時示出了以上部件的一種典型的安裝和配置方式,即所述左側立柱14、 右側立柱15安裝在縱向間隔設置的上支架10、下支架20上,上導向筒13固定設置在上支架10上,下導向筒16固定設置在下支架20上。配置成分離陣列時,各分離模塊共用同一上支架10、下支架20。以上所述只是用圖解說明本實用新型重疊V形杯狀容器分離裝置中的一些原理, 并非是要將本實用新型局限在所示和所述的具體結構和適用范圍內,故凡是所有可能被利用的相應修改以及等同物,均屬于本實用新型所申請的專利范圍。
權利要求1.重疊V形杯狀容器分離裝置,其特征是它包括引導重疊V形杯狀容器鉛垂下落的導向結構;在導向結構之下縱向間隔固定設置的第1卡環(20)、第3卡環00),以及分別作用于第1卡環00)、第3卡環00)使其發生張合動作的第1驅動裝置、第3驅動裝置;設置在第1卡環OO)、第3卡環00)之間的第2卡環(30),以及作用于第2卡環(30)使其發生張合動作的第2驅動裝置和使其縱向往復移動的第4驅動裝置。
2.如權利要求1所述重疊V形杯狀容器分離裝置,其特征是所述第1卡環OO)、第2 卡環(30)和第3卡環00)的平面投影呈橢圓形。
3.如權利要求2所述重疊V形杯狀容器分離裝置,其特征是所述第1卡環(20)由分別固定安裝在左側立柱(14)、右側立柱(1 上呈U形的第1左側彈性片(21)、第1右側彈性片0 構成,所述第1驅動裝置為設置在第1左側彈性片位1)、第1右側彈性片02)相對應開口端之間的第1組電磁閥03)。
4.如權利要求2所述重疊V形杯狀容器分離裝置,其特征是所述第3卡環00)由分別固定安裝在左側立柱(14)、右側立柱(1 上呈U形的第3左側彈性片(41)、第3右側彈性片0 構成,所述第3驅動裝置為設置在第3左側彈性片(41)、第3右側彈性片02)相對應開口端之間的第3組電磁閥03)。
5.如權利要求2所述重疊V形杯狀容器分離裝置,其特征是所述第2卡環OO)由分別安裝在左側立柱(14)、右側立柱(1 上呈U形的第2左側彈性片(31)、第2右側彈性片 (32)構成,所述第2驅動裝置為設置在第2左側彈性片(31)、第2右側彈性片(3 相對應開口端之間的第2組電磁閥(33)。
6.如權利要求5所述重疊V形杯狀容器分離裝置,其特征是所述第4驅動裝置是設置在第1卡環OO)、第2卡環OO)之間的第4組電磁閥(34)。
7.如權利要求1至6任意一項所述重疊V形杯狀容器分離裝置,其特征是所述導向結構為上導向筒(13),該上導向筒(13)的內徑與重疊V形杯狀容器的外徑相適配。
8.如權利要求7所述重疊V形杯狀容器分離裝置,其特征是所述第3卡環00)之下固定設置有與上導向筒(13)同軸的下導向筒(16),該下導向筒(16)的內徑與V形杯狀容器的外徑相適配。
9.如權利要求8所述重疊V形杯狀容器分離裝置,其特征是所述左側立柱(14)、右側立柱(15)安裝在縱向間隔設置的上支架(10)、下支架OO)上,上導向筒(13)固定設置在上支架(10)上,下導向筒(16)固定設置在下支架OO)上。
專利摘要重疊V形杯狀容器分離裝置,能快速地將重疊V形杯狀容器逐一分離,而且結構簡單、動作可靠。它包括引導重疊V形杯狀容器鉛垂下落的導向結構;在導向結構之下縱向間隔固定設置的第1卡環(20)、第3卡環(40),以及分別作用于第1卡環(20)、第3卡環(40)使其發生張合動作的第1驅動裝置、第3驅動裝置;設置在第1卡環(20)、第3卡環(40)之間的第2卡環(30),以及作用于第2卡環(30)使其發生張合動作的第2驅動裝置和使其縱向往復移動的第4驅動裝置。以此作為單個的分離模塊,可靈活地根據自動包裝生產線的灌裝位置配置成分離陣列,可大幅度地提高自動包裝生產線的生產效率和降低生產成本。
文檔編號B65B43/42GK202156579SQ20112016830
公開日2012年3月7日 申請日期2011年5月25日 優先權日2011年5月25日
發明者黃鑠 申請人:黃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