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包裝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包裝結構,且特別是涉及一種板件的包裝結構。
背景技術:
隨著液晶面板產業的蓬勃發展,液晶面板的包裝需求也隨之提升。現今,液晶面板制造商通常是將位在搬運箱中的多個液晶面板之間配置多個緩沖材,用于避免在運送過程中造成液晶面板相互碰撞而造成損傷。然而其中為達到足夠的緩沖及防護效果,需使用較多的緩沖材,且當液晶面板的尺寸不同時,也需搭配對應的緩沖材。如此,便容易增加制造成本且無益于環保。再者,對現今窄邊框形式或無邊框形式的液晶面板而言,由于其降低了金屬框架所占比例,因而使玻璃面板在結構上更形脆弱,若仍以現有緩沖材進行包裝,即在每一片玻璃面板之間放置片狀緩沖材,其對玻璃面板而言并無法產生足夠的支撐結構。是故如何使緩沖材能同時兼具上述在結構強度與制造成本上皆符合目前的需求,實為相關人員所需進一步深思者。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包裝結構,其具有較低的成本且對板件具有較佳的保護效果。本發明的一實施例提出一種包裝結構,用以固定多個板件,以將這些板件沿一排列方向層置在一起,且排列方向實質上平行于板件的法線方向。包裝結構包括一柵狀本體以及多個第一緩沖件。柵狀本體具有沿排列方向配置的多個容置口,而這些板件適于分別套設在容置口中。第一緩沖件分別成對地配置在柵狀本體的相對兩側,并朝各容置口的法線方向延伸,以抵靠在板件的側緣。本發明的一實施例提出一種包裝結構,用以固定多個板件,以將這些板件沿一排列方向層置在一起。包裝結構包括多個柵狀本體以及多個第一緩沖件。柵狀本體具有沿排列方向配置的多個容置口,這些板件適于分別套設在容置口中,其中各柵狀本體具有不同延伸方向的一第一部分與一第二部分。第一緩沖件配置在各柵狀本體的其中一側且抵接于板件的側緣。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還包括多個第二緩沖件與多個第三緩沖件。第二緩沖件抵接在第一緩沖件遠離柵狀本體的一端。第三緩沖件抵接至柵狀本體,其中各第二緩沖件與各第三緩沖件分別抵靠在板件的角落。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柵狀本體還具有一對翼部,位在容置口的相對兩側且朝背離些第一緩沖件的方向延伸。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各翼部及與其同側的第一緩沖件的長度和,等于與其同側的第二緩沖件與第三緩沖件的相對距離。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柵狀本體與第一緩沖件、翼部為一體成型的結構,且第一緩沖件與翼部設置于容置口兩端。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位在同一容置口的成對的的第一緩沖件的長度和小于或等于其所對應的容置口的長度。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柵狀本體具有多個切槽,分別位在柵狀本體與各第一緩沖件的連接處,及柵狀本體與各翼部的連接處。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更包括多個第四緩沖件,配置在柵狀本體上且位在同一容置口的成對的第一緩沖件之間。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四緩沖件與柵狀本體為一體成型的結構,且各第四緩沖件位在容置口的邊緣。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之位在同一容置口的成對的該些第一緩沖件與該第四緩沖件的長度和,小于或等于其所對應的該容置口的長度。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部分垂直于第二部分,且第一緩沖件位在第二部分的容置口的邊緣且平行于第一部分。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各柵狀本體具有多個切槽,分別位在柵狀本體與各第一緩沖件的連接處,及第一部分與第二部分的連接處。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更包括多個第二緩沖件與多個第三緩沖件。第二緩沖件抵接在第一緩沖件與柵狀本體的第一部分之間。第三緩沖件抵接至柵狀本體的第二部分, 其中各第二緩沖件與各第三緩沖件分別抵靠在板件的角落。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緩沖件的長度,等于位在第二部分的容置口的長度。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部分掛置于板件的側緣上。基于上述,在本發明的上述實施例中,包裝結構通過其柵狀本體的容置口而將板件沿一排列方向層置于容置口中,并以緩沖件抵靠在板件的邊緣處。此舉讓相鄰的板件之間通過柵狀本體而有所隔離,以避免板件之間相互碰撞而受損。再者,此舉也使板件于其中央處(即結構較脆弱處)得以承靠在柵狀本體上,因而提高包裝結構對板件的支撐強度。此外,通過柵狀本體與緩沖件便能達到上述支撐效果,其簡易的結構配置也能有效地降低包裝結構的用量與材料成本,并因此而降低包裝材料的重量。為讓本發明的上述特征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圖作詳細說明如下。
圖1是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的一種包裝結構固定板件的示意圖;圖2A是圖1中包裝結構的示意圖;圖2B是圖2A的包裝結構使用前的裁切示意圖;圖3A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一種包裝結構固定板件的示意圖;圖;3B是圖3A的包裝結構使用前的局部裁切示意圖;圖4A是本發明又一實施例的一種包裝結構固定板件的示意圖;圖4B是圖4A的包裝結構使用前的裁切示意圖5A是本發明又一實施例的一種包裝結構固定板件的示意圖;圖5B是圖5A中包裝結構使用前的裁切示意圖;圖6是本發明又一實施例的一種包裝結構固定板件的示意圖。主要元件符號說明100、300、400、500、600 包裝結構110、310、410A、410B、510A、510B、610A、610B、610C 柵狀本體112、312、412 容置口120、320、420A、420B、520A、520B、620A、620B、620C 第一緩沖件130 第二緩沖件140:第三緩沖件200 板件314 翼部430、630C 第四緩沖件Al 第一部分A2 第二部分C1、C2、C3、C4 切槽Dl 排列方向D2、D3:法線方向El 運動端H1、H2、H3:高度PI、P2、P3、P4 板狀緩沖材P2A、P2B:部分Si、S2、S3:側緣
具體實施例方式圖1是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的一種包裝結構固定板件的示意圖。圖2A是圖1中包裝結構的示意圖。請同時參考圖1與圖2A,在本實施例中,包裝結構100用以固定多個板件200,并將這些板件200沿一排列方向Dl層置在一起,排列方向Dl實質上平行于板件 200的法線方向。在此,板件200例如是一液晶面板,其通過包裝結構100而固定在搬運箱 (未繪示)中以利進行搬運。由于隨著液晶面板朝向窄邊框的外型結構設計,故而其玻璃面板不再能同現有一般通過其金屬邊框作為其支撐結構。換句話說,現以整片玻璃形成的無邊框面板(Cover Glass Panel),其結構與現有相較下更顯脆弱,若仍以現有包裝方式則無法對其產生足夠的支撐效果。據此,本發明的包裝結構100中,其包括一柵狀本體110與多個第一緩沖件120。 柵狀本體Iio具有沿排列方向Dl配置的多個容置口 112,而上述的這些板件200適于分別套設在容置口 112中。第一緩沖件120分別成對地配置在柵狀本體110的相對兩側并朝各容置口 112的法線方向D2延伸,進而抵靠在板件200的側緣Sl與S2。如此一來,板件200的中央處(即其結構較脆弱處)便能通過承靠在柵狀本體110 而獲得足夠的支撐力。再者,相鄰的兩個板件200之間也因柵狀本體110而有所隔離,如此再加上第一緩沖件120抵靠在板件200的側緣Sl與S2,便能在板件200的表面上形成「U」 形支撐輪廓,以對板件200達到較佳的支撐效果,并達到在搬運時避免板件200碰撞的緩沖效果。圖2B是圖2A的包裝結構使用前的裁切示意圖。請同時參考圖2A與圖2B,在本實施例中,柵狀本體110與第一緩沖件120是為一體成型的結構。舉例來說,包裝結構100可利用材質例如為聚乙烯(polyethylene,ΡΕ)或發泡聚乙烯(Expanded Polystyrene, EPE) 制成一板狀緩沖材P1,并如圖2B所示對其進行裁切,其中以粗實線表示貫穿裁切,而以虛線表示在板狀物上的切槽Cl (其截面輪廓例如為V形),即是未貫穿的部分;接著,便將此板狀緩沖材Pl套設在多個板件200上(如圖1所示)以讓板件200的側緣S3由附圖中柵狀本體110的下方朝向上移動,而將板狀緩沖材Pl推擠折彎成如圖2A所示的結構,以達到讓包裝結構100將板件200夾持其中的效果,其中切槽Cl有利于板狀緩沖材Pl于裁切后進行彎折。此時,位在同一容置口 112的成對的第一緩沖件120的長度和,其實質上小于或等于此容置口 112的長度。由此,包裝結構100以上述板狀緩沖材Pl的簡易結構進行裁切加工,便能提供板件200足夠的支撐力與緩沖效果,同時也能有效地降低其制作成本。此外,請再參考圖1,在本實施例中,包裝結構100還包括多個第二緩沖件130與多個第三緩沖件140,其中第二緩沖件130抵接在第一緩沖件120遠離柵狀本體110的一運動端El ;而第三緩沖件140抵接至柵狀本體110,且各第二緩沖件130與各第三緩沖件140 分別抵靠在板件200的角落。如此,除通過第二緩沖件130與第三緩沖件140包覆板件200 的角落所產生的保護效果外,第二緩沖件130尚能對第一緩沖件120的運動端El提供固定的效果。圖3A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一種包裝結構固定板件的示意圖。圖:3B是圖3A的包裝結構使用前的局部裁切示意圖。請同時參考圖3A與圖;3B,與上述實施例不同的是,包裝結構300還包括一對翼部314,其配置在柵狀本體310的容置口 312的相對兩側且朝背離第一緩沖件320的法線方向D3延伸。此舉可讓柵狀本體310、第一緩沖件320與翼部314 為一體成型的結構,而第一緩沖件310與翼部314設置在容置口 312的邊緣/兩端處。此即是在板狀緩沖材P2上通過多個切槽C1、C2而形成多個部分P2A、P2B,以讓板狀緩沖材P2 套設在板件200上時因推擠折彎而分別形成第一緩沖件320 (通過切槽Cl且將部分P2A朝 D2折彎而成)與翼部314(通過切槽C2且將部分P2B朝D3折彎而成)。在本實施例中,翼部314與第一緩沖件320的長度可視板件200的尺寸而加以調整,亦即翼部314與第一緩沖件320的長度和,等于位在同一側的第二緩沖件130與第三緩沖件140的相對距離。換句話說,使用者能通過改變翼部314與第一緩沖件320的長度,而調整柵狀本體310的容置口 312夾持在板件200上的高度H1,以對板件200較脆弱處予以加強保護。圖4A是本發明又一實施例的一種包裝結構固定板件的示意圖。在本實施例中,包裝結構400包括兩個柵狀本體410A、410B與分別對應地配置在柵狀本體410A、410B上的多個第一緩沖件420A、420B,其中分屬不同柵狀本體410A、410B沿容置口 412的法線方向D2 逐層地套設于板件200上,而位在柵狀本體410A、410B的同一側的第一緩沖件420A、420B 相互疊置在第二緩沖件130與第三緩沖件140之間,且第一緩沖件420B抵接在相鄰的柵狀本體410A、410B之間。與圖1的實施例相較之下,兩者的結構類似,而其中不同的是,本實施例的第一緩沖件420A、420B的長度可彼此對應改變,而調整柵狀本體410A、410B夾持板件200的高度H2、H3,以對板件200較脆弱處提供較佳的支撐結構。另一方面,以此實施例推知,使用者可依據板件200的尺寸及支撐需求而疊加多個柵狀本體與第一緩沖件。此外,圖4B是圖4A的包裝結構使用前的裁切示意圖。請同時參考圖4A與圖4B, 包裝結構400還包括多個第四緩沖件430,在此,由于柵狀本體410A與410B結構相同,故僅以柵狀本體410A進行說明。第四緩沖件430配置在柵狀本體410A上且位在同一容置口 412的成對的第一緩沖件420A之間。在本實施例中,第一緩沖件420A、第四緩沖件430與柵狀本體410A為一體成型的結構,且第一緩沖件420A、第四緩沖件430位在容置口 412的邊緣。換句話說,在板狀緩沖材P3裁切時,除利用切槽Cl而折彎形成第一緩沖件420A,另再以位在容置口 412處的切槽C3而折彎形成第四緩沖件430,亦即在本實施例中,位在同一容置口 412的成對的第一緩沖件420A與第四緩沖件430的長度和,小于或等于其所對應的容置口 412的長度,以讓第四緩沖件430能加強柵狀本體410A于容置口 412處對板件200 的支撐能力。圖5A是本發明又一實施例的一種包裝結構固定板件的示意圖。圖5B是圖5A中包裝結構使用前的裁切示意圖。請同時參考圖5A與圖5B,在本實施例中,包裝結構500包括多個柵狀本體510A、510B與多個第一緩沖件520A、520B。與上述實施例不同的是,各柵狀本體510A、510B區分為不同延伸方向的一第一部分Al與一第二部分A2 (柵狀本體510A、 510B其結構相同,僅相對于板件200呈對稱配置,故以下僅以柵狀本體510A進行說明),且第一緩沖件520A僅配置在柵狀本體510A的其中一側。換句話說,本實施例的第一緩沖件 520A是位在柵狀本體510A的第二部分A2的容置口 512邊緣且平行于柵狀本體510A的第一部分Al,而讓第一部分Al與第二部分A2彼此呈彎折狀態,亦即柵狀本體510A的第一部分Al是掛置在板件200的邊緣S3上。為達到上述結構,本實施例的包裝結構500是在板狀緩沖材P4上加工時形成相互平行且交錯的切槽Cl、C4,其中切槽Cl用以將裁切后的部分板狀緩沖材P4折彎成第一緩沖件520A,而切槽C4則能讓成型后的柵狀本體510A折彎成相互垂直的第一部分Al與第二部分A2。另外,在本實施例中,當第二緩沖件130與第三緩沖件140配置并抵靠于板件200 的角落時,第三緩沖件140抵接至柵狀本體510A的第二部分A2,而第一緩沖件520A與柵狀本體510A的第一部分Al卡置于第二緩沖件130內,以達到第二緩沖件將第一緩沖件520A 與第一部分Al固定的效果。經由上述,配置在板件200上的包裝結構500便能具有較佳的結構強度,其中緣由除與上述實施例相同的以第二緩沖件130、第三緩沖件140用來保護板件200的四個角落, 及第一緩沖件520A、520B用來保護板件200的邊緣Si、S2外,其尚利用將柵狀本體510A、 510B區分為第一部分Al與第二部分A2,而以第一部分Al沿縱向夾持板件200,并以第二部分A2則沿橫向夾持板件200,故而上述柵狀本體510A、510B相對板件200交錯而形成平面式保護結構,而對窄邊框形式或無邊框形式的液晶面板產生較佳的支撐效果。圖6是本發明又一實施例的一種包裝結構固定板件的示意圖。請參考圖6,本實施例的包裝結構600包括多個柵狀本體610A、610B與610C及分別配置其上的多個第一緩沖件620A、620B、620C與第四緩沖件630C,在此,柵狀本體610A、610B與第一緩沖件620A、620B的結構與上述圖5A、圖5B的實施例相同,而柵狀本體610C、第一緩沖件620C與第四緩沖件630C的結構與上述圖4A、圖4B的實施例相同。是故,凡是以上述實施例的包裝結構加以適當地組合搭配者,皆屬于本發明的實施范圍。綜上所述,在本發明的上述實施例中,包裝結構通過其柵狀本體的容置口而將板件沿一排列方向層置于容置口中,并以緩沖件抵靠在板件的邊緣及角落處。此舉讓相鄰的板件之間通過柵狀本體而有所隔離,并使板件于其中央處(或結構較脆弱處)得以承靠在柵狀本體上以避免受損。再者,柵狀本體也可區分為不同部分,并以其不同部分沿不同軸向夾持板件,或是通過多個柵狀本體與緩沖件的相互搭配,以通過改變其長度而調整包裝結構相對于板件的支撐位置,用于達到較佳的保護效果。此外,本發明的柵狀本體與部分緩沖件為一體成型的結構,因而能在達到上述的支撐與緩沖效果的前提下,以其簡易的結構配置而有效地降低包裝結構的用量與材料成本,并因而有效降低其重量。雖然結合以上實施例揭露了本發明,然而其并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熟悉此技術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范圍內,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發明的保護范圍應以附上的權利要求所界定的為準。
權利要求
1.一種包裝結構,用以固定多個板件,以將該些板件沿一排列方向層置在一起,該排列方向實質上平行于該些板件的法線方向,該包裝結構包括柵狀本體,具有沿該排列方向配置的多個容置口,該些板件適于分別套設在該些容置口中;以及多個第一緩沖件,分別成對地配置在該柵狀本體的相對兩側并朝各該容置口的法線方向延伸,以抵靠在該些板件的側緣。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包裝結構,還包括多個第二緩沖件,抵接在該些第一緩沖件遠離該柵狀本體的一端;以及多個第三緩沖件,抵接至該柵狀本體,其中各該第二緩沖件與各該第三緩沖件分別抵靠在該些板件的角落。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包裝結構,其中該柵狀本體還具有一對翼部,位在該些容置口的相對兩側且朝背離該些第一緩沖件的方向延伸。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包裝結構,其中各該翼部及與其同側的該第一緩沖件的長度和,等于與其同側的該第二緩沖件與該第三緩沖件的相對距離。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包裝結構,其中該柵狀本體與該些第一緩沖件、該對翼部為一體成型的結構,且該些第一緩沖件與該對翼部設置于該容置口兩端。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包裝結構,其中位在同一容置口的成對的該些第一緩沖件的長度和小于或等于其所對應的該容置口的長度。
7.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包裝結構,其中該柵狀本體具有多個切槽,分別位在該柵狀本體與各該第一緩沖件的連接處,及該柵狀本體與各該翼部的連接處。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包裝結構,還包括多個第四緩沖件,配置在該柵狀本體上且位在同一容置口的成對的該些第一緩沖件之間。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包裝結構,其中該些第四緩沖件與該柵狀本體為一體成型的結構,且各該第四緩沖件位在該容置口的邊緣。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包裝結構,其中位在同一容置口的成對的該些第一緩沖件與該第四緩沖件的長度和,小于或等于其所對應的該容置口的長度。
11.一種包裝結構,用以固定多個板件,以將該些板件沿一排列方向層置在一起,該排列方向實質上平行于該些板件的法線方向,該包裝結構包括多個柵狀本體,各該柵狀本體具有沿該排列方向配置的多個容置口,該些板件適于分別套設在該些容置口中,其中各該柵狀本體具有不同延伸方向的一第一部分與一第二部分;以及多個第一緩沖件,配置在各該柵狀本體的其中一側且抵接于該些板件的側緣。
12.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包裝結構,其中該第一部分垂直于該第二部分,且該第一緩沖件位在該第二部分的該容置口的邊緣且平行于該第一部分。
13.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包裝結構,其中各該柵狀本體具有多個切槽,分別位在該柵狀本體與各該第一緩沖件的連接處,及該第一部分與該第二部分的連接處。
14.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包裝結構,還包括多個第二緩沖件,抵接在該些第一緩沖件與該柵狀本體的該第一部分之間;以及多個第三緩沖件,抵接至該柵狀本體的該第二部分,其中各該第二緩沖件與各該第三緩沖件分別抵靠在該些板件的角落。
15.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包裝結構,其中該第一緩沖件的長度,等于位在該第二部分的該容置口的長度。
16.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包裝結構,其中該第一部分掛置于該些板件的側緣上。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一種包裝結構,用以固定多個板件,以將板件沿排列方向層置在一起。包裝結構包括一柵狀本體以及多個緩沖件。柵狀本體具有沿排列方向配置的多個容置口,而板件適于分別套設在容置口中。緩沖件分別成對地配置在柵狀本體的相對兩側并朝各容置口的法線方向延伸,并抵靠在板件的側緣。
文檔編號B65D85/48GK102502107SQ20111035518
公開日2012年6月20日 申請日期2011年11月10日 優先權日2011年9月28日
發明者丁崇寬, 詹黛玲, 許能昌 申請人: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