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承載輸送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關于一種承載輸送系統,特別是關于一種在轉運機臺時自動掀門的承載輸送系統。
背景技術:
在工業生產制造中,經常需要將某一產品在不同的工位之間輸送,一般會使用可移動的臺車將承載物運送到產線入口或固定工位處,或者從產線出口處將承載物運送到可移動的臺車上。現有技術中,先將可移動的臺車與固定平臺對接,再通過人工或傳輸機構將承載物在二者之間輸送。另外,為了防止承載物在移動的過程中掉落,臺車和固定平臺的四周經常都設置有擋邊。現有技術中,為了使承載物能夠在臺車與固定平臺之間順利移動,一般是在對接端設置可活動的擋板作為擋邊,當臺車與固定平臺對接時手動將擋板壓下,但這樣操作起來很麻煩,且極易出現夾手等工傷事故。同時,在壓住擋板輸送承載物的過程中可移動的臺車與固定平臺容易出現錯位,從而無法完成輸送。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承載輸送系統,以達到實現自動打開擋邊且準確對位卡接的目的。本發明的承載輸送系統包含第一平臺以及可與該第一平臺對接或分離的第二平臺。第一平臺具有第一承載面和第一對接端。第二平臺具有第二承載面和第二對接端,該第一平臺與該第二平臺通過該第一對接端和該第二對接端的對接,使承載物在該第一承載面和該第二承載面之間輸送。該第一平臺包含設置于該第一對接端的第一叉板,該第一叉板沿平行于該第一承載面的方向突出于該第一平臺。該第二平臺包含設置于該第二對接端的第二擋板和限位部,該第二擋板可轉動地連接于該第二平臺,且該第二擋板在不受外力時沿垂直于該第二承載面的方向設置。當該第一對接端和該第二對接端對接時,該第一平臺的第一叉板推倒該第二平臺的第二擋板,且該第一叉板配合于該第二平臺的限位部,用以限制該第一平臺與該第二平臺之間的相對位移。根據本發明所述的承載輸送系統,第一平臺包含兩個第一叉板,限位部包含第二對接端的兩個邊緣,當第一對接端和第二對接端對接時,兩個第一叉板分別抵接于第二對接端的兩個邊緣,用以限制第一平臺與第二平臺之間的相對位移。根據本發明所述的承載輸送系統,第一叉板的尾端具有卡鉤結構,該卡鉤結構在第一叉板推倒并壓住第二擋板時抵接于該第二擋板,用以限制該第一平臺與該第二平臺的分離。根據本發明所述的承載輸送系統,第一叉板通過螺絲鎖固于第一平臺上。根據本發明所述的承載輸送系統,第二擋板通過扭簧連接于第二平臺,當第一叉板離開第二擋板時,該扭簧的彈力驅使該第二擋板恢復到垂直于該第二承載面的方向。
根據本發明所述的承載輸送系統,第一平臺還包含設置于第一對接端的第一擋板,該第一擋板可轉動地連接于該第一平臺,且該第一擋板在不受外力時沿垂直于第一承載面的方向設置;該第二平臺還包含設置于第二對接端的第二叉板,該第二叉板沿平行于第二承載面的方向突出于該第二平臺;當第一對接端和第二對接端對接時,第二平臺的第二叉板同時推倒第一平臺的第一擋板。根據本發明所述的承載輸送系統,第二平臺包含兩個第二擋板,第二叉板設置于兩個第二擋板之間且對應于第一擋板。根據本發明所述的承載輸送系統,第二叉板的尾端具有卡鉤結構,該卡鉤結構在第二叉板推倒并壓住第一擋板時抵接于該第一擋板,用以限制第一平臺與第二平臺的分
1 O根據本發明所述的承載輸送系統,第二叉板通過螺絲鎖固于第二平臺上。根據本發明所述的承載輸送系統,第一擋板通過扭簧連接于第一平臺,當第二叉板離開第一擋板時,該扭簧的彈力驅使該第一擋板恢復到垂直于第一承載面的方向。通過本發明,利用叉板和擋板的配合即可實現在對接過程中的自動推開擋邊,同時,利用叉板的特殊設計可以增強對接后輸送過程的穩定度。
圖1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承載輸送系統在分離狀態的示意圖。圖2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承載輸送系統在對接狀態的示意圖。圖3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第一叉板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擋板與平臺連接結構的示意圖。圖5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第二叉板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為使對本發明的目的、構造、特征、及其功能有進一步的了解,茲配合實施例詳細說明如下。請參見圖1和圖2,圖1和圖2分別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承載輸送系統1在分離和對接狀態的示意圖。承載輸送系統1包含第一平臺11以及可與第一平臺11對接或分離的第二平臺12。在實際應用中,第一平臺可以為可移動的臺車,第二平臺可以為固定的產線工位,反之亦可;或者,第一、第二平臺都為可移動的平臺,本發明并不以此為限。第一平臺11具有第一承載面110和第一對接端111。第二平臺12具有第二承載面120和第二對接端121,第一平臺11與第二平臺12通過第一對接端111和第二對接端 121的對接,使承載物(圖未示)在第一承載面110和第二承載面120之間輸送。在實際應用中,第一承載面和第二承載面(即平行于圖1中的XY平面)可以由放置于移動架體上的置物板形成,也可以在表面設置多個緩沖墊,此處屬于公知技術且不屬于本發明的重點,故不再贅述。在一實施例中,第一平臺11包含設置于第一對接端111的第一叉板112,第一叉板112沿平行于第一承載面110的方向突出于第一平臺11。在實際應用中,第一叉板112 可以通過螺絲鎖固于第一平臺11上,優選地,第一叉板112相對第一承載面110的高度可以調節。第二平臺12包含設置于第二對接端121的第二擋板122和限位部123,第二擋板 122可轉動地連接于第二平臺12,且第二擋板122在不受外力時沿垂直于第二承載面120 的Z方向設置(如圖1所示的狀態)。請結合參見圖4,在一實施例中,第二擋板122通過扭簧1 連接于第二平臺12,當第一叉板112離開第二擋板122時,該扭簧的彈力可驅使第二擋板122恢復到垂直于第二承載面120的方向。請繼續參見圖2,當第一對接端111和第二對接端121對接時,第一平臺11的第一叉板112推倒第二平臺12的第二擋板122,且第一叉板112配合于第二平臺12的限位部123,用以限制第一平臺11與第二平臺12之間的相對位移。此處的限位部可以通過與第一叉板的卡合、套接或利用摩擦力、磁吸力等常用技術手段來限制第一平臺11與第二平臺12之間在X方向和Y方向的相對位移。在另一實施例中,第一平臺11可以包含兩個第一叉板112,限位部123包含第二對接端121的兩個邊緣1231 (圖2中僅標識出了左側的一個),當第一對接端111和第二對接端121對接時,兩個第一叉板112分別抵接于第二對接端121的兩個邊緣1231,用以限制第一平臺11與第二平臺12之間的相對位移。此處設計利用現有的第二對接端的構造,可以實現對X方向相對位移的限制或進一步加強X方向的穩定度。請結合參見圖3,圖3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第一叉板的結構示意圖。在一實施例中,第一叉板112的尾端具有卡鉤結構1120,卡鉤結構1120在第一叉板112推倒并壓住第二擋板122時抵接于第二擋板122,用以限制第一平臺與第二平臺的分離。此設計利用在叉板尾端的卡鉤結構,可以實現對Y方向相對位移的限制或進一步加強Y方向的穩定度。在實際應用中,分離時可將第二平臺12的第二擋板122向下壓,第一叉板112的卡鉤便與第二平臺12分離,然后推開第一平臺11即可。請繼續參見圖1和圖2,在又一實施例中,第一平臺11還包含設置于第一對接端 111的第一擋板113,第一擋板113可轉動地連接于第一平臺11,且第一擋板113在不受外力時沿垂直于第一承載面110的Z方向設置;第二平臺12還包含設置于第二對接端121的第二叉板124,第二叉板IM沿平行于第二承載面120的Y方向突出于第二平臺12 ;當第一對接端111和第二對接端121對接時,第二平臺12的第二叉板124同時推倒第一平臺11 的第一擋板113。該實施例適用于兩個平臺上都有擋板的情況,與上述多個實施例中相同的結構不再贅述。在該實施例中,第二平臺12包含兩個第二擋板122,第二叉板IM設置于兩個第二擋板122之間且對應于第一擋板113。如圖5所示,第二叉板IM的尾端也可以具有卡鉤結構1M0,卡鉤結構1240在第二叉板IM推倒并壓住第一擋板113時抵接于第一擋板113, 用以限制第一平臺與第二平臺的分離。在實際應用中,第二叉板1 可以通過螺絲鎖固于第二平臺12上。第一擋板113也可以通過扭簧連接于第一平臺11,當第二叉板IM離開第一擋板113時,該扭簧的彈力驅使第一擋板113恢復到垂直于第一承載面110的方向。通過本發明,當移動臺車與另一平臺對接時,移動臺車的叉板會推倒另一平臺的轉門,另一平臺的叉板也會推倒移動臺車的轉門,從而使擋門平躺且叉板壓在擋門上使對接端開口持續打開,以此使臺車上的承載物能順利移動。利用將該扭簧卡入擋板,當叉板離開擋門上時,扭簧使擋門自動恢復垂直。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利用叉板和擋板的配合即可實現在對接過程中的自動開合檔門,同時,利用叉板的簡單設計還增強了對接后輸送過程的穩定度,減少了兩個平臺之間錯位的發生。
本發明已由上述相關實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實施例以及上述實施例的組合僅為實施本發明的范例。必需指出的是,已揭露的實施例并未限制本發明的范圍。相反地,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范圍內所作的更動與潤飾,均屬本發明的專利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承載輸送系統,包含第一平臺,其具有第一承載面和第一對接端;以及可與該第一平臺對接或分離的第二平臺,該第二平臺具有第二承載面和第二對接端, 該第一平臺與該第二平臺通過該第一對接端和該第二對接端的對接,使承載物在該第一承載面和該第二承載面之間輸送;其特征在于,該第一平臺包含設置于該第一對接端的第一叉板,該第一叉板沿平行于該第一承載面的方向突出于該第一平臺;該第二平臺包含設置于該第二對接端的第二擋板和限位部,該第二擋板可轉動地連接于該第二平臺,且該第二擋板在不受外力時沿垂直于該第二承載面的方向設置;當該第一對接端和該第二對接端對接時,該第一平臺的第一叉板推倒該第二平臺的第二擋板,且該第一叉板配合于該第二平臺的限位部,用以限制該第一平臺與該第二平臺之間的相對位移。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承載輸送系統,其特征在于,該第一平臺包含兩個第一叉板,該限位部包含該第二對接端的兩個邊緣,當該第一對接端和該第二對接端對接時,該兩個第一叉板分別抵接于該第二對接端的兩個邊緣,用以限制該第一平臺與該第二平臺之間的相對位移。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承載輸送系統,其特征在于,該第一叉板的尾端具有卡鉤結構, 該卡鉤結構在該第一叉板推倒并壓住該第二擋板時抵接于該第二擋板,用以限制該第一平臺與該第二平臺的分離。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承載輸送系統,其特征在于,該第一叉板通過螺絲鎖固于該第一平臺上。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承載輸送系統,其特征在于,該第二擋板通過扭簧連接于該第二平臺,當該第一叉板離開該第二擋板時,該扭簧的彈力驅使該第二擋板恢復到垂直于該第二承載面的方向。
6.如權利要求1-5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承載輸送系統,其特征在于該第一平臺還包含設置于該第一對接端的第一擋板,該第一擋板可轉動地連接于該第一平臺,且該第一擋板在不受外力時沿垂直于該第一承載面的方向設置;該第二平臺還包含設置于該第二對接端的第二叉板,該第二叉板沿平行于該第二承載面的方向突出于該第二平臺;當該第一對接端和該第二對接端對接時,該第二平臺的第二叉板同時推倒該第一平臺的第一擋板。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承載輸送系統,其特征在于,該第二平臺包含兩個第二擋板,該第二叉板設置于該兩個第二擋板之間且對應于該第一擋板。
8.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承載輸送系統,其特征在于,該第二叉板的尾端具有卡鉤結構, 該卡鉤結構在該第二叉板推倒并壓住該第一擋板時抵接于該第一擋板,用以限制該第一平臺與該第二平臺的分離。
9.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承載輸送系統,其特征在于,該第二叉板通過螺絲鎖固于該第二平臺上。
10.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承載輸送系統,其特征在于,該第一擋板通過扭簧連接于該第一平臺,當該第二叉板離開該第一擋板時,該扭簧的彈力驅使該第一擋板恢復到垂直于該第一承載面的方向。
全文摘要
本發明關于一種承載輸送系統,包含第一平臺以及可與該第一平臺對接或分離的第二平臺,第一平臺與第二平臺通過第一對接端和第二對接端的對接,使承載物在第一承載面和第二承載面之間輸送。該第一平臺包含設置于第一對接端的第一叉板。第二平臺包含設置于第二對接端的第二擋板和限位部,第二擋板可轉動地連接于第二平臺,且第二擋板在不受外力時沿垂直于第二承載面的方向設置。當該第一對接端和該第二對接端對接時,該第一平臺的第一叉板推倒該第二平臺的第二擋板,且該第一叉板配合于該第二平臺的限位部,用以限制該第一平臺與該第二平臺之間的相對位移。
文檔編號B65G35/00GK102431780SQ20111032804
公開日2012年5月2日 申請日期2011年10月25日 優先權日2011年10月25日
發明者鄭忠正, 鍾佳伸, 陳文杰 申請人:佳世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蘇州佳世達電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