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用于熱控制固體進料泵的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文所公開的主題涉及固體進料泵,并且更具體地涉及用于固體進料泵的熱管理系統。
背景技術:
設計成用于諸如顆粒物質的干燥固體的典型泵具有單個連續通路。例如,該泵可為旋轉泵,其沿從入口至出口的圓形路徑驅動固體,同時增大固體的壓力。令人遺憾的是, 固體在較高壓力和速度下的流動可導致在出口、固體進料引導件、殼體中以及沿著轉子在泵中生成高熱。
發明內容
在范圍上與初始要求得到專利保護的本發明相當的一些實施例在下文進行了概述。這些實施例并非意圖限制要求得到專利保護的本發明的范圍,而是這些實施例僅意圖提供對本發明可能形式的簡要概括。實際上,本發明可包含與下文闡述的實施例相似或不同的多種形式。根據第一實施例,一種系統包括固體進料泵。固體進料泵包括殼體、設置在殼體中的轉子、設置在轉子與殼體之間的彎曲通道、聯接到彎曲通道上的入口、聯接到彎曲通道上的出口、延伸越過彎曲通道的固體進料引導件,以及經過固體進料泵的一部分的熱控制路徑。根據第二實施例,一種系統包括固體燃料泵。固體燃料泵包括殼體、設置在殼體中的轉子,以及經過固體進料泵的一部分的惰性流體熱控制路徑。根據第三實施例,一種系統包括固體進料泵。固體進料泵包括內部進料通道、聯接到內部進料通道上的入口、聯接到內部進料通道上的出口,以及經過固體進料泵的惰性流體路徑。固體進料泵還包括聯接到惰性流體路徑上的流體再循環系統,其中,流體再循環系統構造成與固體進料泵上游的固體進料路徑、固體進料泵下游的固體輸送路徑,或它們的組合相聯接。
當參照附圖來閱讀如下詳細描述時,本發明的這些及其它特征、方面和優點將變得更容易理解,所有附圖中的相似標號表示相似的零件,在附圖中圖1為使用具有熱管理系統的固體進料泵的整體氣化聯合循環(IGCC)發電設備的實施例的示意性框圖;圖2為具有熱管理系統的如圖1中所示的固體進料泵的實施例的簡圖;圖3為具有熱管理系統的如圖1中所示的固體進料泵的實施例的簡圖;圖4為具有單個熱控制路徑的固體進料泵的實施例的截面側視圖;圖5為熱控制路徑的冷卻盤管的實施例的截面側視圖6為具有多個熱控制路徑的固體進料泵的實施例的截面側視圖;圖7為來自多個熱控制路徑的其中一個的第一冷卻盤管的實施例的截面側視圖;圖8為來自多個熱控制路徑的其中一個的第二冷卻盤管的實施例的截面側視圖;圖9為與固體進料引導件相關聯的引導件冷卻劑路徑的實施例的截面側視圖;圖10為沿圖9中的線10-10截取的在固體進料引導件內延伸的引導件冷卻劑路徑的實施例的頂視圖;圖11為沿圖9中的線10-10截取的在固體進料引導件外延伸的引導件冷卻劑路徑的實施例的頂視圖;圖12為沿圖9中的線10-10截取的在固體進料引導件內和外延伸的引導件冷卻劑路徑的實施例的頂視圖;圖13為在圖9中的線13-13內截取的固體進料引導件的實施例的局部截面側視圖;圖14為具有殼體冷卻劑路徑的固體進料泵的實施例的截面側視圖;圖15為具有轉子冷卻劑路徑的固體進料泵的實施例的截面側視圖;圖16為設計成用于沖擊冷卻的轉子的實施例的截面側視圖;圖17為具有冷卻盤管的轉子的實施例的截面側視圖;圖18為具有混合翼片的轉子的實施例的截面側視圖;圖19為具有內部轉子冷卻劑路徑的固體進料泵的實施例的截面側視圖;圖20為沿圖19中的線20-20截取的固體進料泵的實施例的局部截面視圖;圖21為具有沿出口且延伸至轉子冷卻劑路徑的熱控制路徑的固體進料泵的實施例的截面側視圖;以及圖22為沿圖21中的線22-22截取的固體進料泵的實施例的局部截面側視圖。零件清單10固體進料泵12惰性流體14 箭頭16 箭頭18 箭頭20控制器22 閥100 IGCC 系統102燃料源104原料制備單元106氣化器107合成氣冷卻器108 渣料110氣體清潔單元111 硫112硫處理器
113Trrt.
114水處理單元
116氣體處理器
117殘余氣體組分
118燃氣渦輪發動機
120燃燒器
122空氣分離單元
123空氣壓縮機
124DGAN壓縮機
128冷卻塔
130渦輪
131傳動軸
132壓縮機
134負載
136蒸汽渦輪發動機
138熱回收蒸汽發生器
140負載
142冷凝器
150熱管理系統
152袋濾室
153風機
154進料倉
156料斗
158干燥固體
160入口
161排氣通風口
162出口
164翼片
166殼體
168液體冷卻劑
170熱交換器
172設備構件
174控制器
176閥
178風扇
180氣體冷卻劑
182熱交換器
184控制器
186閥
196氣體供送系統
198惰性流體再循環系統
200惰性氣體
202緩沖腔室
204控制器
214熱控制路徑
216轉子
218旋轉方向
220內部進料通道
222固體進料引導件
224引導壁
226表面
228轉子外表面
230開口
232流動方向
234開口
236單個盤管
237第一部分
238雙重壁
239第二部分
240箭頭
248第一盤管
250第二盤管
252第一熱控制路徑
254第二熱控制路徑
264引導件路徑
266頂部
268底部
270通風口
280內部路徑
282通道
284側壁
294外部路徑
296后壁
304冷卻劑凹槽
308翼片
310頂面
316殼體路徑
318方向
326轉子路徑
328箭頭
330中空內部
336噴口 (jet)
338目丨J頭
340內表面
346盤管
350混合翼片
356開口
358中心開口
366開口
368箭頭
370故々1 目丨J頭
372箭頭
374空腔
376開口
378箭頭
380軸
382中心線
384故々1 目丨J頭
394故々1 目丨J頭
396故々1 目丨J頭
398箭頭
400偏心開口
402間隙
404開口
406箭頭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文將描述本發明的一個或多個特定實施例。為了提供對這些實施例的簡要描述,在說明書中可不描述實際實現方式的所有特征。應當認識到,在任何此種實際實現方式的開發中,如任何工程或設計項目中一樣,必須作出許多特定實現方式的決定,以實現開發者的特定目標,如遵循關于系統和關于商業的約束,這可從一個實施方式到另一實施方式而有所變化。此外,應當認識到,此種開發工作可能很復雜和耗時,但對于受益于本公開內容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仍將為設計、制作和生產的常規事項。在介紹本發明各種實施例的元件時,用詞〃 一個〃、“一種〃、“該〃和〃所述〃 意在表示存在元件中的一個或多個。用語"包括"、“包含"和"具有"旨在為包括性的, 且意為表示可存在除所列元件之外的附加元件。本公開內容針對一種系統,該系統用于固體進料泵的熱管理(例如,冷卻),以及用于將來自熱管理系統的流結合至泵內和泵外的干燥固體處理過程的構件或其它設備構件。固體進料泵將諸如顆粒物質的干燥固體從低壓區域傳送至高壓區域,同時增大固體的壓力。然而,增大固體壓力以及增大固體從泵的入口傳送至出口的速度會發熱。生成高熱可鄰近出口、在鄰近出口的固體進料引導件處、在泵的殼體中以及沿泵的轉子發生在泵中。本公開內容的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固體進料泵和用以冷卻固體進料泵構件的熱管理系統。例如,固體進料泵包括經過一部分固體進料泵的熱控制(例如,冷卻劑)路徑。另外,熱控制路徑可包括位于固體泵的固體進料引導件內和/或外的引導件冷卻劑路徑。此外,熱控制路徑可沿出口延伸和包括一個或多個冷卻盤管。此外,熱控制路徑可延伸經過泵的殼體。作為備選,熱控制路徑可包括轉子冷卻劑路徑。其它實施例提供了固體燃料泵,該固體燃料泵包括經過一部分固體進料泵的惰性流體熱控制路徑(例如,惰性氣體冷卻劑路徑)。在一些實施例中,泵還可包括惰性流體再循環系統(例如,氣體再循環系統),其聯接到惰性流體熱控制路徑上,以便轉移來自于固體進料泵上游和/或下游的熱控制路徑的流體。例如,流可轉移而對袋濾室或倉加溫,或流可轉移而緩沖克服泵中不期望的過程流。在各個公開的實施例中,熱管理系統設計成用以冷卻固體進料泵和延長泵硬件的壽命以及容許在泵中使用較為便宜的金屬。圖1為使用具有如上文所述的熱管理(例如,冷卻)系統的一個或多個固體進料或固體燃料泵10的整體氣化聯合循環(IGCC)系統100的實施例的示圖。固體進料泵10 可為波斯美崔克(perimetric)泵。因此,用語"波斯美崔克"可限定為能夠計量(例如, 測量物質的量)和主動地移置(例如,截留和強制移置)由泵10輸送的物質。泵10能夠計量和主動地移置限定體積的物質,如固體燃料原料。泵路徑可具有圓形或彎曲形。盡管參照圖1中的IGCC系統100描述了固體進料泵10,但所公開實施例的固體進料泵10可用于任何適合的應用(例如,生產化學制品、肥料、代用天然氣、輸送燃料或氫)。換言之,IGCC 系統100的以下闡述并非意圖使所公開的實施例限于IGCC。IGCC系統100產生和燃燒合成氣體(即,合成氣)來發電。IGCC系統100的元件可包括燃料源102,如固體進料,其可用作對于IGCC的能量源。燃料源102可包括煤、石油焦、生物質、基于木材的材料、農業廢物、焦油、浙青或其它含碳物品。燃料源102的固體燃料可傳送到原料制備單元104中。原料制備單元104例如可通過切削、碾磨、粉碎、粉化、壓塊或粒化燃料源102來使燃料源102改變大小或改變形狀,以便生成干燥原料(例如,顆粒物質)。在所示的實施例中,固體進料泵10將原料從原料制備單元104輸送至氣化器106。 固體進料泵10構造成用以計量和加壓從原料制備單元104所接收的燃料源102。惰性流體 12可如箭頭14所示那樣直接地傳送至固體進料泵10的部分、如箭頭16所示那樣傳送至固體進料泵10上游的固體進料路徑,或如箭頭18所示那樣傳送至固體進料泵10下游的固體輸送路徑,或它們的組合。惰性流體12可包括惰性氣體、水、油或其它冷卻介質。例如,惰性氣體可包括氮。取決于熱控制路徑(例如,冷卻劑路徑),流體12還可包括空氣或其它設備過程流體。控制器20控制將惰性流體12分配至固體進料泵10、泵10上游的固體進料路徑16,和/或泵10下游的固體輸送路徑18。更具體而言,控制器20通過調節閥22來控制對惰性流體12的分配。在一些實施例中,惰性流體12在轉移至泵10的上游或下游之前可首先流經固體進料泵10的一定部分,以便在固體進料處理(例如,對倉或袋濾室加溫)或設備或系統100的其它構件中起到其它作用。氣化器106可將原料102轉變成合成氣,例如,一氧化碳和氫的組合。這種轉變可通過將原料暴露在處于升高的壓力和溫度下的受控量的蒸汽和氧中來實現,其中,該壓力例如為大約20巴(bar)至85巴,而溫度例如為大約 700攝氏度至1600攝氏度,這取決于所使用的氣化器106的類型。氣化過程包括使原料經歷熱解過程,由此對原料加熱。氣化器106內的溫度可在熱解過程期間根據用于生成原料的燃料源102而變化。在熱解過程期間對原料的加熱生成了固體(例如焦化物)和殘余氣體(例如,一氧化碳、氫以及氮)。自熱解過程由原料所殘留的焦化物其重量僅可達到初始原料重量的大約30%。部分氧化過程也發生在氣化器106中。氧化過程可包括將氧引入焦化物和殘余氣體中。焦化物和殘余氣體與氧反應而形成向氣化反應供熱的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在部分氧化過程期間,溫度可從大約700攝氏度至1600攝氏度的范圍變化。在氣化期間,蒸汽可引入氣化器106中。焦化物可與二氧化碳和蒸汽反應,以便在從大約800攝氏度至1100攝氏度的溫度范圍產生一氧化碳和氫。實質上,氣化器使用蒸汽和氧來容許一些原料"燃燒", 以產生一氧化碳和釋放能量,所釋放的能量驅動將原料進一步轉變成氫和額外二氧化碳的第二反應。這樣,所產生的氣體由氣化器106制造。這種所產生的氣體可包括大約85%的相等比例的一氧化碳和氫,以及CH4、HC1、HF、C0S、NH3、HCN和H2S(基于原料中的硫含量)。這種所產生的氣體可稱為未處理的粗合成氣或酸合成氣,因為其包含例如4S。氣化器106也可產生廢物如渣料108,其可為濕的灰分材料。該渣料108可從氣化器106去除且例如可經處理成為路基或其它建筑材料。在清潔粗合成氣之前,合成氣冷卻器107可用于冷卻熱的合成氣。對合成氣的冷卻可生成高壓蒸汽,該高壓蒸汽可如下文所述那樣用于產生電功率。 在冷卻粗合成氣之后,氣體清潔單元110可用于清潔粗合成氣。氣體清潔單元110可洗滌粗合成氣以從粗合成氣中除去HCl、HF、COS、HCN和&S,這可包括通過例如在硫處理器112 中的酸性氣體去除過程而在硫處理器112中分離出硫111。此外,氣體清潔單元110可通過水處理單元114從粗合成氣中分離出鹽113,該水處理單元114可使用水凈化技術來由粗合成氣生成有用的鹽。隨后,來自于氣體清潔單元110的氣體可包括處理的、脫硫的和/或凈化的合成氣(例如,硫111已從合成氣中除去),以及痕量的其它化學制品,例如NH3(氨) 和CH4(甲烷)。氣體處理器116可用于從處理的合成氣中除去殘余氣體組分117,例如氨和甲烷, 以及甲醇或任何殘余化學制品。然而,從處理的合成氣中除去殘余氣體組分117是可選的, 因為處理的合成氣即使在包含殘余氣體組分117(例如,尾氣)時也可用作燃料。這里,處理的合成氣可包括大約40 %的CO、大約40 %的H2和大約20 %的CO2,且大致脫除了 H2S。這種處理的合成氣可輸送到燃氣渦輪發動機118的燃燒器120(例如,燃燒室)中作為可燃的燃料。作為備選,在輸送到燃氣渦輪發動機之前,可從處理的合成氣中除去C02。IGCC系統100還可包括空氣分離單元(ASU) 122。ASU 122可操作成用以例如通過蒸餾技術將空氣分離成組分氣體。ASU 122可從補充空氣壓縮機123供送來的空氣中分離出氧,且ASU 122可將分離出的氧轉移到氣化器106。此外,ASU 122可將分離出的氮傳送至稀釋氮(DGAN)壓縮機124。DGAN壓縮機IM可將接收自ASU 122的氮至少壓縮至壓力水平等于燃燒器120中的壓力水平,以免干擾合成氣的正常燃燒。因此,一旦DGAN壓縮機124已將氮充分地壓縮至適合的水平,則DGAN壓縮機IM可將壓縮的氮傳送至燃氣渦輪發動機118的燃燒器120。 氮可用作稀釋劑,例如便于控制排放物。如前文所述,壓縮的氮可從DGAN壓縮機IM傳送到燃氣渦輪發動機118的燃燒器 120。燃氣渦輪發動機118可包括渦輪130、傳動軸131和壓縮機132,以及燃燒器120。燃燒器120可接收諸如合成氣的燃料,其可在壓力下從燃料噴嘴噴射。該燃料可與壓縮空氣和來自DGAN壓縮機IM的壓縮氮相混合,且在燃燒器120內燃燒。這種燃燒可形成熱的加壓排出氣體。燃燒器120可將排出氣體朝渦輪130的排氣出口引導。當排出氣體從燃燒器120 傳送穿過渦輪130時,排出氣體推動渦輪130中的渦輪葉片以使沿燃氣渦輪發動機118軸線的傳動軸131旋轉。如圖所示,傳動軸131連接到燃氣渦輪發動機118的不同構件上,包括壓縮機132。傳動軸131可將渦輪130連接到壓縮機132上以形成轉子。壓縮機132可包括聯接到傳動軸131上的葉片。因此,渦輪130中的渦輪葉片的旋轉可導致將渦輪130連接到壓縮機132上的傳動軸131使壓縮機132內的葉片旋轉。壓縮機132中葉片的這種旋轉促使壓縮機132壓縮經由壓縮機132中的空氣進口所接收到的空氣。壓縮空氣然后可饋送到燃燒器120,且與燃料和壓縮氮相混合以容許更高效率的燃燒。傳動軸131還可連接到負載 134上,該負載134可為靜止負載如例如在發電設備中用于產生電功率的發電機。實際上, 負載134可為由燃氣渦輪發動機118的旋轉輸出供能的任何適合的裝置。IGCC系統100還可包括蒸汽渦輪發動機136和熱回收蒸汽發生(HRSG)系統138。 蒸汽渦輪發動機136可驅動第二負載140。第二負載140也可為用于產生電功率的發電機。 然而,第一負載134和第二負載140兩者均可為能夠由燃氣輪發動機118和蒸汽渦輪發動機136驅動的其它類型的負載。此外,如示出的實施例所示,盡管燃氣渦輪發動機118和蒸汽渦輪發動機136可驅動單獨的負載134和140,但燃氣渦輪發動機118和蒸汽渦輪發動機136也可串接使用以通過單個軸來驅動單個負載。然而,蒸汽渦輪發動機136和燃氣渦輪發動機118的具體構造可為特定實施方式,且可包括區段的任何組合。IGCC系統100還可包括HRSG 138。高壓蒸汽可從合成氣冷卻器107輸送至HRSG 138。另外,來自于燃氣渦輪發動機118的加熱排出氣體可傳送到HRSG 138中,且用于加熱水和產生用于向蒸汽渦輪發動機136供能的蒸汽。來自于例如蒸汽渦輪發動機136的低壓區段中的排氣可引入冷凝器142中。冷凝器142可利用冷卻塔1 來以冷卻的水交換加熱的水。冷卻塔1 用于向冷凝器142提供冷卻水,以便有助于冷凝從蒸汽渦輪發動機136 傳送至冷凝器142的蒸汽。來自于冷凝器142的冷凝物繼而又引入HRSG 138中。另外,來自于燃氣渦輪發動機118的排氣也可引入HRSG 138中以加熱來自冷凝器142的水和產生蒸汽。在諸如IGCC系統100的聯合循環系統中,熱排氣可從燃氣渦輪發動機118流出, 且與由合成氣冷卻器107所生成的蒸汽一起傳送到HRSG 138,在此該排氣可用于生成高壓高溫蒸汽。由HRSG 138產生的蒸汽然后可傳送穿過蒸汽渦輪發動機136以產生動力。此外,所產生的蒸汽還可供送給可使用蒸汽的任何其它過程,例如,供送給氣化器106。燃氣渦輪發動機118的生成循環通常稱為"至頂循環",而蒸汽渦輪發動機136的生成循環通常稱為"及底循環"。通過組合如圖1中所示的兩個循環,IGCC系統100可導致在兩個循環中產生更高的效率。具體而言,來自至頂循環的排氣熱量可經俘獲并用于生成在及底循環中使用的蒸汽。圖2和圖3示出了與固體進料泵10相關聯的各種熱控制系統(例如,冷卻系統), 以及流從泵10上游和/或下游的熱管理系統的轉移。圖2為具有熱管理系統150 (例如, 冷卻系統150)的如圖1中所示的固體進料泵10的實施例的簡圖。固體進料路徑包括袋濾室152、進料倉154,以及定位在固體進料泵或干燥固體泵10上游的料斗156。干燥固體原料158存放在進料倉154中,該進料倉IM將干燥固體158傳送至料斗156。料斗156聯接到固體進料泵10的入口 160上。料斗156用作原料緩沖器,以確保原料或干燥固體158 均勻恒定地流動至固體進料泵10中。例如,料斗156和/或進料倉IM可包括通風口,該通風口容許諸如氮的可排向大氣的載運氣體中夾帶的灰塵通過風機153離開料斗156和/ 或進料倉IM而進入導管中。風機153將夾帶的灰塵從料斗156和/或進料倉IM傳送至旋風分離器和袋濾室系統152中。旋風分離器和袋濾室系統152然后例如通過使用空氣動力渦旋效應、重力以及一組過濾器(例如,袋濾室)來使灰塵顆粒與氣體分離。分離的灰塵顆粒可包括燃料顆粒,該燃料顆粒可像干燥固體158 —樣再次使用。沒有顆粒的清潔氣體則經由排氣通風口 161排放。如下文更為詳細描述的那樣,干燥固體158在經由入口 160進入固體進料泵10 時,在從泵10的出口 162排放之前從低壓傳送至高壓。在一些實施例中,泵10的入口 160 和出口 162的位置是可變的。干燥固體158的傳送和加壓導致熱積累在固體進料泵10中。 圖2示出了用以減少固體進料泵10的部分中生成的熱的熱管理系統150。例如,所示的固體進料泵10包括多個凸起或翼片164,以容許對固體進料泵10的殼體166的對流冷卻。翼片164向固體進料泵10提供結構完整性和附加的表面區域,以便遠離泵10抽離熱。翼片 164可為水平的,或垂直于泵10的旋轉軸線。此外,固體進料泵10可聯接至液體冷卻劑168。液體冷卻劑168傳送經過經由固體進料泵10的一定部分或多個部分的冷卻劑路徑。由固體進料泵10生成的熱傳遞至液體冷卻劑168。液體冷卻劑168可包括水或油。當加熱的液體冷卻劑168離開固體進料泵10 時,冷卻劑168將熱傳遞至熱交換器170。在一些實施例中,熱交換器170可包括制冷循環以在泵10處提供冷卻。傳遞至熱交換器170的熱可轉移至另一設備構件172。從固體進料泵10加溫的加熱液體冷卻劑168可傳遞至固體進料泵10的另一部分。例如,加熱液體冷卻劑168可用于通過對固體進料泵10的齒輪箱或液壓系統中的油加溫來調節潤滑油溫度。在一些實施例中,未加熱的液體冷卻劑168可用于冷卻油。控制器174可調節液體冷卻劑168至固體進料泵10的分配,以及將熱從熱交換器 170經由閥176至設備構件172的傳遞。這些閥176可分布在設備構件172與熱交換器170 之間以及液體冷卻劑168與固體進料泵10之間。控制器174還可調節液體冷卻劑168的其它方面。例如,如果多種類型的液體冷卻劑168都可用,則控制器174可選擇用于目標冷卻劑路徑的液體冷卻劑168類型和/或選擇固體進料泵10中的冷卻劑路徑。此外,控制器 174聯接到風扇178上且調節風扇178。風扇178迫使空氣流越過定位在固體進料泵10的殼體166上的翼片164。因此,強制對流冷卻可單獨使用,或結合液體冷卻劑168和/或氣體冷卻劑180使用。
如圖所示,固體進料泵10聯接至氣體冷卻劑180。氣體冷卻劑180可包括惰性氣體,例如氮,或氮/空氣混合物。氣體冷卻劑180傳送穿過經由固體進料泵10的一定部分或多個部分的冷卻劑路徑。由固體進料泵10所生成的熱傳遞至氣體冷卻劑180。當加熱的氣體冷卻劑180離開固體進料泵10時,冷卻劑180傳遞熱至熱交換器182。如上文所述,傳遞至熱交換器182的熱可轉移至另一設備構件172。加熱的氣體冷卻劑180可類似于上述加熱的液體冷卻劑168而予以使用。控制器184可調節氣體冷卻劑180至固體進料泵10的分配,以及熱從熱交換器 182經由閥186至設備構件172的傳遞。這些閥186可分布在設備構件172與熱交換器182 之間以及氣體冷卻劑180與固體進料泵10之間。控制器174還可調節氣體冷卻劑180的其它方面。例如,控制器174可改變固體進料泵10的期望部分(例如,出口 162)以便氣體冷卻劑180流過。在一些實施例中,熱管理系統150還可將來自系統150的流轉移至固體進料泵10 上游或下游的固體進料處理的方面。例如,來自熱管理系統150的流可轉移以便用于倉曝氣、袋濾室加溫、倉加溫以及如下文詳細描述的其它功能。圖3為具有帶惰性流體再循環 (例如,氣體再循環)的熱管理系統150的如圖1中所示的固體進料泵10的實施例的簡圖。 所示的實施例包括固體進料泵10、料斗156、進料倉154、袋濾室152,以及如圖2中所述的具有液體冷卻劑168和風扇178的熱管理系統150。此外,熱管理系統150包括氣體供送系統196和惰性流體再循環系統198 (例如,氣體再循環系統198)。氣體供送系統196聯接到定位成經過固體進料泵10的部分的一個或多個熱控制路徑(例如,冷卻劑路徑)。氣體供送系統196接收惰性氣體200,且將氣體200供送至固體進料泵10的一個或多個熱控制路徑(例如,惰性流體或惰性氣體冷卻劑路徑)。惰性氣體200可包括氮或空氣/氮混合物。 盡管所示的實施例包括氣體供送系統196,但在一些實施例中,其它供送系統(例如,流體供送系統)也可將流體供送至熱控制路徑。惰性流體再循環系統198還聯接到固體進料泵 10的惰性流體熱控制路徑或惰性氣體冷卻劑路徑上。供送的惰性氣體200流經熱控制路徑且熱將從固體進料泵10的一個或多個部分傳遞至氣體200。加熱的氣體200離開固體進料泵10通向氣體再循環系統198。在一些實施例中,惰性流體再循環系統198可聯接到熱交換器上以便加熱和/或冷卻惰性流體。惰性流體再循環系統198構造成用于與固體進料泵10上游的固體進料路徑16相聯。例如,惰性流體再循環系統198可聯接至固體進料路徑16中的袋濾室152、固體進料倉 154或固體進料料斗156。惰性流體再循環系統198還構造成用以與固體進料泵10下游的固體輸送路徑18相聯。例如,惰性流體再循環系統198聯接到固體輸送路徑18中的緩沖腔室202上。惰性流體再循環系統198還可將加熱氣體200分配至另一設備構件172(例如,氣化器106)。在一些實施例中,加熱氣體200可再分配至固體進料泵10的一個或多個熱控制路徑,例如用以調節潤滑油溫度。控制器204聯接至氣體供送系統196和惰性流體再循環系統198兩者以調節對氣體200的分配。控制器204可調節所分配的氣體200的量,且選擇氣體的熱控制路徑和與氣體供送系統196相關聯的其它功能。控制器204還可調節加熱氣體200至固體進料泵10 上游或下游的各種固體進料處理位置的分配。例如,加熱氣體200可向上游分配以使進料倉巧4和料斗156曝氣,從而保持干燥固體158經由倉巧4和料斗156朝固體進料泵10的入口 160落下的流動。另外,加熱的氣體200可向上游分配以對袋濾室152、進料倉巧4和 /或料斗156加溫,以便防止在這些位置內的露點冷凝。此外,加熱氣體200可分配至進料倉IM和/或料斗156,以便凈化或在這些位置提供惰性狀態,例如,保持氧濃度低于燃點。 凈化還可有助于朝袋濾室152轉移含有灰塵的氣體。此外,加熱氣體200可向下游分配至緩沖腔室202,以防止不期望的過程氣體從下游構件(例如,氣化器106)泄漏而向上游移動至固體進料泵10。因此,來自于用來冷卻固體進料泵10的流的熱可有助于固體進料處理的其它功能。圖4至圖22示出了用于熱管理(例如,冷卻)固體進料泵10的各種實施例。圖 4為具有單個熱控制路徑214(例如,冷卻劑路徑214)的固體進料泵10的實施例的截面側視圖。如圖4中所示,固體進料泵10包括殼體166、入口 160、出口 162、轉子216和熱控制路徑214。轉子216可包括兩個大致相對且并行的旋轉盤,該旋轉盤包括由凸起限定的分立空腔以在其間驅動固體。旋轉盤可沿旋轉方向218相對于殼體166從入口 160朝向出口 162運動。入口 160和出口 162聯接至內部進料通道或彎曲通道220(例如,圓形通道或環形通道)。彎曲通道220設置在兩個旋轉盤之間和殼體166內。固體進料引導件222設置成鄰近出口 162。固體進料引導件222延伸越過旋轉盤之間的彎曲通道220。固體進料引導件222可包括引導壁2 和與轉子216對接的表面226。為了確保固體進料泵10的高效性能,固體進料引導件222的轉子對接表面2 可精密地仿形成轉子216的外表面228的形狀。當顆粒物質經由在低壓區域處的入口 160的開口 230供送穿過進料倉巧4和料斗 156時,固體進料泵10將切向力或推力沿轉子216旋轉方向218給予顆粒物質。在高壓區域處,顆粒物質的流動方向232從入口 160通向出口 162。當顆粒物質旋轉經過彎曲通道 220時,顆粒物質碰到鄰近出口 162設置的延伸越過彎曲通道220的固體進料引導件222的引導壁224。在該區域中,顆粒物質鎖定,增大壓力,且以大致恒定的速率離開泵10。固體進料引導件222將顆粒物質傳送穿過出口 162且穿過排放開口 234而進入連接到高壓容器上的排出導管中或進入傳送管線中。對顆粒物質加壓和增加傳送速度在整個固體進料泵10例如在出口 162和/或固體進料引導件222處或附近生成熱。如圖所示,固體進料泵10包括沿出口 162的熱控制路徑214。在一些實施例中,熱路徑214形成單個熱冷卻劑路徑214,該熱冷卻劑路徑214可包括設置成圍繞出口 162的單個盤管236。圖5為熱控制路徑214的盤管236(例如,冷卻盤管236)的實施例的截面側視圖,示出了盤管236的第一部分237可圍繞出口 162旋轉360 度。如圖4中所示,盤管236延伸穿過固體進料引導件222。在其它實施例中,盤管236可圍繞出口 162延伸,但在固體進料引導件222外部和/或鄰近固體進料引導件222。這可能期望容許移除和更換固體進料引導件222而無需移除盤管236。如圖4和圖5中所示,盤管236的第二部分239可以鋸齒形(例如,對于出口來回大約180度或更小)或其它曲折流動路徑延伸超過出口 162而進入出口 162附近的殼體166中。在一些實施例中,整個盤管236可以鋸齒形圖案或曲折流動路徑圍繞出口 162和/或固體進料引導件222設置。除盤管236外,在一些實施例中,冷卻劑路徑214可包括設置成沿周向圍繞出口 162的外部通道,以便使冷卻劑循環而將來自出口 162的熱轉移。為了冷卻固體進料泵10,如上文所述,惰性氣體200循環經過熱控制路徑214(例如,惰性氣體冷卻劑路徑214或惰性流體熱控制路徑214)。在其它實施例中,冷卻水或潤滑油可循環經過熱控制路徑214。熱從泵10的構件例如出口 162、固體進料引導件222和 /或殼體166傳遞至惰性氣體200。加熱的惰性氣體200分配至聯接到冷卻劑路徑214上的惰性流體再循環系統198。如上文所述,加熱的惰性氣體200可分配至固體進料泵10的下游或上游,或簡單地排出至大氣。例如,加熱的惰性氣體200可分配至料斗156和倉巧4 以便加溫、中和及/或曝氣,如上文所述。料斗156可包括雙重壁238。雙重壁238可包括如箭頭240所示的多孔襯墊或噴口以便使加溫的惰性氣體200通過。圖6為具有多個熱控制路徑214(例如,多個冷卻劑通道214)的固體進料泵10的實施例的截面側視圖。固體進料泵的結構和操作如圖4中所述。如圖所示,固體進料泵10 包括熱控制路徑214。熱控制路徑214包括設置成至少部分地圍繞出口 162的第一盤管對8(例如,冷卻盤管對8)和第二盤管250(例如,冷卻盤管250)。此外,第一盤管248和第二盤管250設置在出口 162的相對側上。如圖所示,第一盤管248延伸穿過固體進料引導件222。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盤管248可圍繞出口 162延伸,但在固體進料引導件222的外部和/或鄰近固體進料引導件222。圖7為第一盤管248的實施例的截面側視圖,示出了具有180度轉向的鋸齒形圖案和/或其它曲折流動路徑。類似的是,圖8為第二盤管250的示例性實施例的截面側視圖,示出了具有180度轉向的鋸齒形圖案或其它曲折流動路徑。 因此,所示的第一盤管248和第二盤管250不會獨立地圍繞出口 162延伸360度,而是共同地圍繞出口 162延伸大約360度。換言之,各盤管248和250均圍繞出口 162部分地彎曲大約(例如,180度),沿相反方向圍繞出口 162轉向和彎回(例如,180度),等等。如圖6 和圖8中進一步所示,第二冷卻盤管250可延伸超過出口 162而進入出口 162附近的殼體 166 中。第一盤管248和第二盤管250可為單獨的熱控制路徑214的部分。例如,第一熱控制路徑252 (例如,冷卻劑路徑25 可包括第一盤管M8,而第二熱控制路徑2 (例如, 冷卻劑路徑254)可包括第二盤管250。單獨的熱控制路徑214(例如,252和254)容許獨立地控制泵10的各部分,以便主動地控制熱梯度。例如,出口 162和固體進料引導件222 的熱梯度可保持在不同的溫度范圍內。惰性氣體200供送至各熱控制路徑214 (例如,惰性氣體冷卻劑路徑214),如上文所述,以便冷卻固體進料泵10。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熱控制路徑252和第二熱控制路徑2M可供送有相同或不同的惰性氣體200。在其它實施例中, 第一熱控制路徑252和第二熱控制路徑2M可供送有冷卻水或潤滑油。如上文詳細描述那樣,熱從固體進料泵10傳遞至熱控制路徑252和254。加熱的惰性氣體200分配至聯接到第一熱控制路徑252和第二熱控制路徑2M兩者上的惰性流體再循環系統198。如上文所述,加熱的惰性氣體200可分配至固體進料泵10的下游或上游。例如,加熱的惰性氣體200 可分配至料斗156和倉154以便加溫、中和及/或曝氣,如上文所述。另外,來自于第一熱控制路徑252和第二熱控制路徑254的加熱惰性氣體200可轉移至固體進料泵10下游或上游的不同位置。例如,來自于第一熱控制路徑252的加熱的惰性氣體200可向上游轉移至倉154以便加溫,而來自于第二熱控制路徑252的加熱的惰性氣體200可向下游轉移至緩沖腔室202以用作緩沖物。如上文所述,熱控制路徑214可與泵10的固體進料引導件222相關聯。例如,圖9 為與固體進料引導件222相關聯的引導件路徑沈4(例如,引導件冷卻劑路徑264)的實施例的截面側視圖。固體進料泵的主要結構和操作如圖4中所述那樣。固體進料泵10包括與固體進料引導件222接觸的熱控制路徑214(即,引導件冷卻劑路徑沈4)。如下文更為詳細描述的那樣,引導件冷卻劑路徑264可在固體進料引導件222的內部和/或外部。惰性氣體200供送至引導件冷卻劑路徑沈4。引導件冷卻劑路徑264從固體進料引導件222的頂部266延展至固體進料引導件222的底部沈8,其中,惰性氣體200在轉子216的外表面 228處或附近離開。在固體進料泵10的操作期間,在固體進料引導件222處生成的大部分熱沿引導壁2M和與轉子216對接的表面226。熱從固體進料引導件222和轉子216的外表面2 傳遞至惰性氣體200。加熱的惰性氣體200然后在固體進料引導件222的下游傳播至定位在固體進料引導件222與固體進料泵10的入口 160之間的通風口 270。此外,可存在密封件以抑制氣體200流至入口 160。在一些實施例中,加熱的惰性氣體可在固體進料泵10的上游轉移以加溫袋濾室152或其它構件。如上文所述,引導件路徑264可在固體進料引導件222的內部。圖10為沿圖9中的線10-10截取的在固體進料引導件222內部延伸的引導件路徑沈4的實施例的頂視圖。 固體進料引導件222包括引導件路徑沈4,該引導件路徑264包括內部路徑觀0 (例如,內部冷卻劑路徑觀0),該內部路徑280沿徑向延伸穿過固體進料引導件222且從轉子216的外表面228附近的引導件222的底部268離開。內部冷卻劑路徑280包括穿過固體進料引導件222以便惰性氣體200通過的多個通道觀2。通道282包括大致橢圓的形狀,該形狀可包括圓形或橢圓形。在其它實施例中,通道282可包括彎曲形狀、直線形狀(例如,矩形),或它們的任何組合。通道282的數目、尺寸和位置可在各種引導件222的實施例中有所變化。 例如,通道的數目范圍可從2至10或更大。在所示的實施例中,通道觀2的截面面積是一致的。在其它實施例中,該截面面積可從一個通道282到另一個通道而有所變化。如圖所示,通道282定位在固體進料引導件222的引導壁224附近,以容許沿引導壁2M冷卻。此外,通道282沿固體進料引導件222的側壁284定位。內部冷卻劑路徑280容許來自固體進料引導件222的熱以及來自轉子216外表面的熱傳遞至惰性氣體200。加熱的氣體200 然后傳遞至如上文所述的通風口 270。作為備選,引導件路徑264可在固體進料引導件222外部。圖11為沿圖9中的線 10-10截取的在固體進料引導件222外延伸的引導件路徑沈4的實施例的頂視圖。固體進料引導件222包括引導件路徑沈4,引導件路徑264包括外部路徑四4(例如,外部冷卻劑路徑四4),外部路徑294沿固體進料引導件222的外部延展以便惰性氣體200的通過。傳送經過外部冷卻劑路徑四4的氣體200從轉子216的外表面228附近的引導件222的底部 268離開。如圖所示,外部冷卻劑路徑294包繞引導壁224、側壁觀4以及后壁四6。在一些實施例中,外部冷卻劑路徑294可僅包繞這些壁的其中1個、2個或3個。外部冷卻劑路徑 294可僅包繞各壁的一部分或整個壁。外部冷卻劑路徑294容許來自固體進料引導件222 的熱以及來自轉子216外表面的熱傳遞至惰性氣體200。加熱的氣體200然后傳遞至如上文所述的通風口 270。在一些實施例中,引導件路徑264可位于固體進料引導件222的內部和外部。圖 12為沿圖9中的線10-10截取的在固體進料引導件222內部和外部延伸的引導件路徑沈4 的實施例的頂視圖。固體進料引導件222包括引導件冷卻劑路徑沈4。引導件冷卻劑路徑 264包括如圖10中所述的內部冷卻劑路徑觀0以及如上文在圖11中所述的外部冷卻劑路徑四4以冷卻引導壁224、側壁284和后壁四6。此外,外部冷卻劑路徑294包括沿固體進料引導件222外部的多個冷卻劑凹槽和/或凸起304。如圖所示,冷卻劑凹槽304定位在固體進料引導件222的各壁上。在一些實施例中,冷卻劑凹槽304可定位在這些壁的其中 1個、2個或3個上。冷卻劑凹槽304的數目和尺寸可在各壁上和固體進料引導件222的壁之間有所變化。例如,冷卻劑凹槽304的數目范圍可為2至10之間、5至20或更大之間。 冷卻劑凹槽304的形狀也可變化。例如,冷卻劑凹槽304可具有彎曲形狀、直線形狀或它們的組合。冷卻劑凹槽304增大了可由經過外部冷卻劑路徑四4的惰性氣體200冷卻的固體進料引導件222的外表面面積。內部和外部的冷卻劑路徑280和294容許來自固體進料引導件222的熱以及來自轉子216外表面的熱傳遞至惰性氣體200。加熱的氣體200然后傳遞至如上文所述的通風口 270。實施例可包括用以冷卻固體進料引導件222的附加特征。圖13為在圖9中的線 13-13內截取的固體進料引導件222的實施例的局部截面側視圖。如圖所示,固體進料引導件222包括定位在引導件222的頂面310上的多個凸起或翼片308以實現對流冷卻。翼片 308向固體進料引導件222提供附加剛性以及附加的表面面積以使熱對流遠離引導件222。 在一些實施例中,翼片308可定位在固體進料引導件222的后壁296上。如果翼片308定位在后壁296上,較小的間隙可存在于殼體166與固體進料引導件222的后壁296之間以容許熱散逸。惰性氣體或環境空氣200可噴射到該間隙中以便掠過翼片308并冷卻固體進料引導件222。翼片308的數目和形狀可變化。例如,固體進料引導件222的單個表面上的翼片308數目范圍可在1至10或更大之間。固體進料引導件222的對流冷卻可為被動的 (例如,沒有風扇)或主動/強制的(例如,風扇)。實施例可包括用以冷卻固體進料泵10的殼體166的特征。圖14為具有殼體路徑 316(例如,殼體冷卻劑路徑316)的固體進料泵10的實施例的截面側視圖。固體進料泵10 在結構上如上文所述。固體進料泵10包括沿上文所述的出口 162設置的熱控制路徑214。 此外,熱控制路徑214包括殼體冷卻劑路徑316。殼體冷卻劑路徑316在方向318上延伸經過沿周向圍繞轉子216的殼體166。惰性氣體200沿出口 162且圍繞殼體166經由路徑 316循環經過熱控制路徑214。例如,所示的惰性氣體200首先流經圍繞出口 162的盤管 236,且然后部分地圍繞殼體166流經通向惰性氣體再循環系統198的路徑316。如上文所述,在其它實施例中,冷卻水或潤滑油可循環經過熱控制路徑214。當惰性氣體200經由殼體冷卻劑路徑316從鄰近出口 162循環至入口 160附近時,熱從殼體166傳遞至氣體200。 加熱的氣體200然后傳遞至聯接到熱控制路徑214上的惰性流體再循環系統198。如上文所述,加熱的惰性氣體200可分配至固體進料泵10的下游或上游。例如,加熱的氣體200 可分配至料斗156和倉154以便加溫、中和及/或曝氣,如上文所述。其它實施例可包括用以冷卻固體進料泵10的轉子216的特征。例如,圖15為具有轉子路徑326(例如,轉子冷卻劑路徑326)的固體進料泵10的實施例的截面側視圖。固體進料泵10在結構上如上文所述。固體進料泵10包括熱控制路徑214,熱控制路徑214經由轉子冷卻劑路徑3 延伸經過轉子216。惰性氣體200可引入轉子冷卻劑路徑326中, 例如通過圍繞殼體160中的凹口噴射氣體200,以便氣體200進入轉子216的中空內部330 中。在內部330中,氣體200如箭頭3 所示那樣沿轉子216的內壁循環,且熱傳遞至氣體 200。惰性氣體200凈化和冷卻殼體166和轉子216的空腔,同時整個殼體166、轉子216和軸承的溫度大體一致。加熱的氣體200然后傳遞至聯接到熱控制路徑214上的惰性流體再循環系統198。如上文所述,加熱的惰性氣體200可分配至固體進料泵10的下游或上游。轉子216可包括各種特征和布置,如圖16至圖18中在下文所述,用以通過轉子冷卻劑路徑3 來改善對轉子216的冷卻。例如,圖16為設計成用于沖擊冷卻的轉子216的實施例的截面側視圖。轉子216包括沖擊噴口 336的圓形布置,該沖擊噴口 336如箭頭338 所示那樣朝轉子216的內表面340引導惰性氣體200。惰性氣體200經過噴口 336的傳送能夠實現對轉子216內表面340的沖擊冷卻。通過進一步舉例,圖17為具有盤管346(例如,冷卻盤管346)的轉子216的實施例的截面側視圖。轉子216包括沿轉子216的內表面 340分布的多個靜止盤管346。惰性氣體200或其它惰性流體可循環經過盤管346以冷卻轉子216。通過進一步舉例,圖18為具有混合翼片350的轉子216的實施例的截面側視圖。 轉子216包括聯接到轉子216的內表面340上的多個混合翼片350。混合翼片350引發旋流和/或使惰性氣體200的流動在轉子216的中空內部330內循環。在一些實施例中,轉子216可包括噴口 336、盤管346和翼片350的任何組合。圖19為具有內部轉子路徑326(例如,內部轉子冷卻劑路徑326)的固體進料泵10 的實施例的截面側視圖。固體進料泵10在結構上如上文所述。固體進料泵10包括熱控制路徑214,該熱控制路徑214經由轉子冷卻劑路徑3 延伸經過轉子216。惰性氣體200可引入轉子冷卻劑路徑326中,例如通過將氣體噴射到沿周向圍繞轉子216分散的開口 356 中,以便氣體200進入轉子216的中空內部330。在內部330中,氣體200如箭頭3 所示那樣沿轉子216的內壁循環,且熱傳遞至氣體200。惰性氣體200凈化和冷卻殼體166和轉子216的空腔,同時在整個殼體166、轉子216和軸承上提供大體一致的溫度。加熱的氣體 200經由轉子216的中心開口 358離開,且然后傳遞至惰性流體再循環系統198。如上文所述,加熱的惰性氣體200可分配至固體進料泵10的下游或上游。圖20提供了關于轉子冷卻劑路徑326的路線的更多細節。圖20為沿圖19中的線20-20截取的固體進料泵10的實施例的局部截面視圖。如箭頭368所示,惰性氣體200 噴射經過固體進料泵10的殼體166的開口 366。如箭頭370所示,惰性氣體200然后進入轉子216的開口 356而進入轉子216的中空內部330中。開口 356定位成鄰近但低于干燥固體158經過的轉子216外表面228。如箭頭372所示的那樣,惰性氣體200在轉子216的內部330內循環,以便凈化和冷卻殼體166和轉子216的空腔374,同時在整個殼體166、轉子216和軸承上提供大體一致的溫度。如箭頭378所示的那樣,加熱的氣體200經由開口 376離開空腔374,進入軸380中,其中,軸380沿中心線382延展穿過轉子216,轉子216圍繞中心線382旋轉。如箭頭384所示的那樣,加熱的氣體200沿軸380流動,其中,氣體200 可傳送至惰性再循環系統198中,且隨后在固體進料泵10的下游或上游分配,如上文所述。作為備選,轉子冷卻劑路徑3 可形成閉合回路熱控制路徑214 (閉合回路冷卻劑路徑214)的一部分。圖21為具有熱控制路徑214的固體進料泵10的實施例的截面側視圖,其中,熱控制路徑214沿出口 162且延伸至轉子冷卻劑路徑326。固體進料泵10在結構上如上文所述。固體進料泵10包括熱控制路徑214,該熱控制路徑214經由轉子冷卻劑路徑3 延伸經過轉子216。惰性氣體200可在例如盤管236處開始循環經過熱控制路徑 214。惰性氣體200經由轉子216的中心開口 358傳遞到轉子冷卻劑路徑326中,以便氣體 200進入轉子216的中空部分330中。在內部330,氣體200循環以及熱傳遞至氣體200。惰性氣體200凈化和冷卻殼體166和轉子216的空腔,同時在整個殼體166、轉子216和軸承上提供大體一致的溫度。加熱的氣體200經由偏心開口 400離開,且然后傳遞至惰性流體再循環系統198。如上文所述,加熱的惰性氣體200可分配至固體進料泵10的下游或上游。因此,惰性流體路徑214形成沿出口 162、沿殼體166的一部分以及經過轉子216的閉合回路熱控制路徑214,以便冷卻固體進料泵10。圖22提供了關于閉合回路熱控制路徑214的轉子冷卻劑路徑3 部分的路線的更多細節。圖22為沿圖21的線22-22截取的固體進料泵10的實施例的局部截面側視圖。 如箭頭394所示那樣,惰性氣體200沿中心線382噴射到軸380中。如箭頭396所示那樣, 惰性氣體200經由開口 376流入轉子216空腔374的中空內部330中。如箭頭398所示那樣,氣體200經由開口 400離開轉子216而進入轉子216與殼體166之間的間隙402中。開口 400定位成偏離軸380。如箭頭406所示那樣,氣體200然后經由殼體166中的開口 404 離開固體進料泵10通向惰性流體再循環系統198。如上文所述,加熱的氣體200隨后可分配至固體進料泵10的下游或上游。在所示的實施例中,開口 400和404沿徑向和軸向彼此偏離,以限定經過間隙402的非直路徑。在其它實施例中,開口 400和404可沿徑向彼此對準,或開口 400和404可沿徑向和沿周向彼此間隔開。惰性氣體200循環經過轉子216的內部330,以便凈化和冷卻殼體166和轉子216的空腔374,同時在整個殼體166、轉子216 和軸承上提供大體一致的溫度。上文在圖1至圖22中描述的實施例并不相互排斥,且可以任何適合的組合而彼此相結合。本發明的技術效果包括提供一種用于固體進料泵10的熱管理系統150,其用以在將固體從低壓傳送至高壓期間控制泵10內的溫度。熱管理系統150可提供對于出口 162、 固體進料引導件222、殼體166和/或轉子216的各種冷卻劑路徑214。熱管理系統150可延長固體進料泵10構件的壽命,從而減少使用干燥固體158的整個系統的停機時間。此外, 熱管理系統150由于減少了熱,故容許在固體進料泵10中使用較為便宜的金屬。另外,熱管理系統可提供對泵10的關鍵構件的主動間隙控制。此外,轉移自固體進料泵10的加熱冷卻劑可在固體進料泵10的下游或上游結合到系統操作中。本書面說明使用了包括最佳模式的實例來公開本發明,且還使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能夠實施本發明,包括制作和使用任何裝置或系統以及執行任何所結合的方法。本發明可取得專利的范圍由權利要求限定,并且可包括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所構思出的其它實例。如果這些其它實例具有與權利要求的字面語言并無不同的結構元件,或者如果這些其它實例包括與權利要求的字面語言無實質差異的同等結構元件,則認為這些實例處在權利要求的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系統,包括固體進料泵(10),其包括殼體(166);設置在所述殼體(166)中的轉子016);設置在所述轉子與所述殼體之間的彎曲通道O20);聯接到所述彎曲通道(220)上的入口(160);聯接到所述彎曲通道(220)上的出口(162);延伸越過所述彎曲通道O20)的固體進料引導件022);以及經過所述固體進料泵(10)的一部分的熱控制路徑014)。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熱控制路徑(214)包括與所述固體進料引導件(222)接觸的引導件路徑064)。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固體進料引導件(222)包括引導壁 OM),所述引導壁(224)大致阻擋鄰近所述出口(162)的所述彎曲通道020)。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導件路徑(沈4)包括穿過所述固體進料引導件022)的內部路徑080)。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導件路徑(沈4)包括沿所述固體進料引導件022)的外部的外部路徑094)。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路徑(四4)包括沿所述固體進料引導件(222)的外部的多個冷卻劑凹槽(304)。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熱控制路徑(214)沿所述出口(162) 延伸。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熱控制路徑(214)包括設置成至少部分地圍繞所述出口(162)的第一盤管(M8)。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熱控制路徑(214)包括設置成至少部分地圍繞所述出口(16 的第二盤管050),以及所述第一盤管(M8)和所述第二盤管 (250)設置在所述出口 (162)的相對側上。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熱控制路徑(214)包括殼體路徑 (316),所述殼體路徑(316)延伸經過沿周向圍繞所述轉子016)的所述殼體(166)。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用于熱控制固體進料泵的系統。根據各種實施例,一種系統包括固體進料泵(10)。固體進料泵(10)包括殼體(166)、設置在殼體(166)中的轉子(216)、設置在轉子(216)與殼體(166)之間的彎曲通道(220)、聯接到彎曲通道(220)上的入口(160)、聯接到彎曲通道(220)上的出口、延伸越過彎曲通道(220)的固體進料引導件(222),以及經過一部分固體進料泵(10)的熱控制路徑(214)。
文檔編號B65G53/46GK102556668SQ20111029134
公開日2012年7月11日 申請日期2011年9月21日 優先權日2010年9月21日
發明者G·F·弗里, S·C·拉塞爾 申請人:通用電氣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