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利用搬運用載體的搬運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在沿著移動路徑而支承有螺旋軸的螺旋驅動區間以及沿著移動路徑而設置有帶推進器的鏈條傳送機的鏈條驅動區間的任一區間中皆能使用的利用搬運用載體的搬運裝置。
背景技術:
這種利用搬運用載體的搬運裝置,如專利文獻1中所記載,將卡合在螺旋軸上的被動滾輪以及卡合在帶推進器的鏈條傳送機的推進器上的被卡合構件這兩個設置在搬運用載體上,由此得以實現的技術方案是眾所周知的。而且,如專利文獻1中所記載,周知的這種利用搬運用載體的搬運裝置,是在寬度較寬的臺車式的搬運用載體的底部上,將所述被動滾輪與被卡合構件一并設置在左右橫方向上而成的結構。作為已知的搬運用載體,具有如下構成。即,具備有裝載桿,具有在移動方向上呈細長的棒狀且用于能夠轉彎移動的關節部,并且可以將側面當作摩擦驅動面而利用;多個臺車,支撐該裝載桿的關節部,并且,利用從前后兩臺臺車所設置的垂直支柱部的上端來支撐被搬運物支撐臺。這種搬運用載體可以構成為前后兩個所述垂直支柱部在形成于平臺上的狹縫狀開口部內以上下貫通的狀態進行移動,以使裝載桿與支撐該裝載桿的臺車在平臺下空間內移動,并且使被搬運物支撐臺在平臺上的作業空間內移動。于如上述的方式中被使用的搬運用載體上,當想要設置卡合在螺旋軸上的被動滾輪以及卡合在帶推進器的鏈條傳送機的推進器上的被卡合構件的這兩個部件時,于移動在平臺下空間內的臺車的下側,如專利文獻1所記載,雖然可以設置卡合在帶推進器的鏈條傳送機的推進器上的被卡合構件,但是,對于在支撐被搬運物支撐臺的臺車的橫側方向上支撐卡合在螺旋軸上的被動滾輪的技術方案來說,因為該臺車與整個被搬運物支撐臺的大小相比非常小,而且是被左右一對的導軌所支撐的結構,所以并不實際。并且,當在裝載桿的橫側方向上,想要支撐所述被動滾輪時,則不得不放棄摩擦驅動該裝載桿。因此,可以考慮,利用移動在平臺上的作業空間內的被搬運物支撐臺的底部,在裝載桿的橫側方向位置上,支撐所述被動滾輪的技術方案。但是,因為該被動滾輪不得不配置在平臺下空間內,所以導致設置從被搬運物支撐臺垂下到平臺下空間內的被動滾輪支撐構件,并在該被動滾輪支撐構件的下端上支撐被動滾輪。其結果,導致需要在平臺上設置可以使支撐被搬運物支撐臺的前后兩個垂直支柱部與被動滾輪支撐構件通過并移動的、寬度較寬的狹縫狀開口部,或者與為了使支撐被搬運物支撐臺的垂直支柱部通過并移動的狹縫狀開口部分開而另外設置為了使所述被動滾輪支撐構件通過并移動的狹縫狀開口部。于這些狹縫狀開口部中,雖然允許所述垂直支柱部或被動滾輪支撐構件通過,但通常一并設有可以閉合該開口部的左右一對的橡膠板制覆蓋材,因此就整體而言,不僅平臺架設成本變得非常高,并且與以寬度較狹窄的一個狹縫狀開口部即可完成的情況相比較,平臺下空間內與平臺上的作業空間內之間的空氣的流通變得較活躍,因而良好地維持平臺上的作業空間內的空氣狀態,變得較為困難。
現有技術文獻專利文獻專利文獻1 日本特開2001-122422號公報
發明內容
本發明是提出可以解決如上所述的現有的問題的利用搬運用載體的搬運裝置的方案。為了容易理解與后述的實施例之間的關系而附上該實施例中所使用的附圖符號進行說明時,本發明所涉及的利用搬運用載體的搬運裝置,搬運用載體具備有卡合在沿著螺旋驅動區間的移動路徑而被支承的螺旋軸37上的被動滾輪20a ;卡合在沿著鏈條驅動區間的移動路徑而被設置的帶推進器的鏈條傳送機38的推進器47上的被卡合構件fe。并且,所述搬運用載體1包括至少前后兩臺臺車5、6 ;相互地連接所述前后兩臺臺車5、6的裝載桿 4 ;分別被支撐在所述前后兩臺臺車5、6上的垂直支柱部23a、23b ;由這些前后兩個垂直支柱部23a、2!3b而被支撐的被搬運物支撐臺3。其中,所述被卡合構件5a突出設置在所述前后兩臺臺車5、6中的至少一側的臺車5的下側。在所述被搬運物支撐臺3上設有在通過所述前后兩個垂直支柱部23a、23b的前后方向的中心線上,朝下方突出設置的上側支柱部 60 ;具有從所述上側支柱部60的下端朝橫側方向延伸出的下側臂部61的被動滾輪支撐構件Ma。所述被動滾輪20a被支撐在所述被動滾輪支撐構件2 的下側臂部61上,并且所述被動滾輪20a位于所述裝載桿4的橫側方向位置的上側。根據上述本發明的利用搬運用載體的搬運裝置,當使搬運用載體驅動移動在螺旋驅動區間時,通過將該搬運用載體的被搬運物支撐臺側的被動滾輪卡合在沿著移動路徑被支承并且被旋轉驅動的螺旋軸的螺旋部上,由此可以使搬運用載體能夠以由螺旋軸的螺旋部的螺距與旋轉速度所決定的移動速度驅動移動。而當使該搬運用載體驅動移動在鏈條驅動區間時,通過由鏈條傳送機的推進器來從后側支撐該搬運用載體的臺車下側的被卡合構件,由此可以使搬運用載體能夠以鏈條傳送機的推進器的移動速度驅動移動。S卩,雖然能夠使一臺搬運用載體驅動移動在螺旋驅動區間與鏈條驅動區間的任一區間,但根據本發明的構成,由于在螺旋驅動區間上用于將驅動移動搬運用載體的被動滾輪支撐在被搬運物支撐臺側上的被動滾輪支撐構件,被配設于通過用以使被搬運物支撐臺支撐在臺車側上的前后兩個垂直支柱部的前后方向的中心線上,所以當將平臺架設成上下分開被搬運物支撐臺所移動的空間與所述臺車和裝載桿所移動的空間時,可以直接利用用于使所述前后兩個垂直支柱部通過且移動而設于所述平臺上的一個寬度狹窄的狹縫狀開口部,使所述被動滾輪支撐構件通過并移動,并且與另外設置該被動滾輪支撐構件專用的狹縫狀開口部或者設置寬度較寬的狹縫狀開口部的方式相比較,不僅能夠將平臺的架設成本抑制較低,且與以前相同地,容易良好地維持平臺上空間的空氣環境。但是,由于被動滾輪是配置在比連接臺車間的裝載桿更高位置上的結構,所以在不使用螺旋軸驅動該被動滾輪的驅動區間中,能夠將裝載桿的側面作為摩擦驅動面利用而進行摩擦驅動。換言之,本發明的搬運裝置不僅能夠引進利用螺旋軸的螺旋驅動區間與用鏈條傳送機的推進器從后側支撐臺車下側的被卡合構件的鏈條驅動區間,還能夠引進使用利用裝載桿的側面的摩擦驅動機構的摩擦驅動區間。另外,被動滾輪支撐構件形成為從其上側支柱部的下端朝水平橫向連接設置臂部的L字形,并且雖然在該臂部的前端下側上將被動滾輪以垂直支軸加以支撐,并且將該被動滾輪在螺旋軸的軸心的正上方位置上卡合至螺旋部,但在這種方式下,從搬運用載體的臺車所處的前后方向的中心線到被動滾輪與螺旋軸間的卡合位置為止的左右方向的隔開距離變得較大,因此當使搬運用載體以螺旋軸驅動移動時,作用于搬運用載體上的朝左右橫向的分力變得較大,成為妨礙順利地驅動移動的原因。但是,當采用使所述被動滾輪支撐構件Ma的下側臂部61從上側支柱部60朝斜下方傾斜,并且使所述被動滾輪20a傾斜地支撐以使其軸心與所述下側臂部61的斜下方方向相平行的結構時,在與螺旋軸的軸心的正上方位置相比更接近搬運用載體的臺車所定位的前后方向的中心線的近側,可以使被動滾輪與螺旋軸間的卡合位置不重疊。其結果,從所述中心線到被動滾輪與螺旋軸間的卡合位置為止的左右方向的隔開距離變得較小,當使搬運用載體以螺旋軸驅動移動時,通過將作用于搬運用載體的朝左右橫向的分力設為較小, 容易實現順利地驅動移動。并且,與將被動滾輪支撐構件的臂部位于螺旋軸的正上方位置上的方式相比,可以將螺旋軸的位置設得較高。從而,容易實現在臺車或裝載桿的移動空間的橫側方向的有限的狹窄空間內配設螺旋軸的技術方案。另外,對于卡合在螺旋軸的螺旋部上的被動滾輪來說,基本上在搬運用載體上設有一個即可,但是通過將在所述下側臂部61上支撐有被動滾輪20a、20b的所述被動滾輪支撐構件MaJ4b,在通過所述前后兩個垂直支柱部23a、23b的前后方向的中心線上前后,設置成一對,從而于螺旋驅動方式的搬運裝置中,與現有的相同地,可在螺旋軸間的沒有螺桿的區間中,能夠使搬運用載體的承載移動變得容易。并且,如同以上說明,所述前后兩個垂直支柱部23a、23b與所述被動滾輪支撐構件Ma的上側支柱部60,以上下貫通的狀態在一個狹縫狀開口部58內移動,所述狹縫狀開口部58設置在架設成上下分隔所述被搬運物支撐臺3的移動空間與所述臺車5、6和裝載桿4的移動空間的平臺上。
圖1是螺旋驅動區間中的搬運裝置全體的側視圖。圖2是表示圖1的搬運裝置中的螺旋軸與被動滾輪的俯視圖,以及表示搬運用載體的本體的俯視圖。圖3是搬運用載體的部分省略側視圖。圖4A是螺旋驅動區間中的搬運裝置全體的縱剖主視圖、圖4B是其主要部分的縱剖主視圖。圖5是鏈條驅動區間中的搬運裝置的主要部分的側視圖。圖6是圖5的主視圖。圖7是摩擦驅動區間中的搬運裝置的主要部分的側視圖。圖8是圖7的搬運裝置的主要部分的縱剖前視圖。圖9是圖7的搬運裝置的主要部分的俯視圖。主要符號說明1為搬運用載體,2為本體,3為被搬運物支撐臺,4為裝載桿,4a、 4b為摩擦驅動面,5、6為負載臺車,5a為被卡合構件,5b為抗背向爪形器,7、8為引導臺車部,9、14、15為裝載桿單體,10a、10b、16a、16b,54為垂直支軸,11、12為接頭構件,13a、13b、17a、17b為水平支軸,18,21為支撐用車輪,19,22為止動用滾輪,20a、20b為被動滾輪,23a、 23b為垂直支柱部,2^、24b為被動滾輪支撐構件,25為縱構件,26、27為橫構件,28為支撐用夾具,29、30為臂構件,31、32為止動用引導滾輪,33a、3;3b、3fe、3^為對置槽型軌道部件,33c、33d為止動用軌道部,34為支撐用導軌,36為止動用導軌,37為螺旋軸,38為帶推進器的鏈條傳送機,39為摩擦驅動機構,40為螺旋軸單體,41為螺旋體,41a為螺旋槽部,42 為軸體,43a、4!3b為軸承,44為軸接頭,45為傳送機鏈條,46a、46b為傳送機鏈條的臺車,47 為推進器,48為支撐用滾輪,49a、49b為對置槽型軌道,50為導軌,51為摩擦驅動輪,52為驅動用電機,53為固定支架,55為壓縮線圈彈簧,56為可動支架,57為平臺,58為狹縫狀開口部,60為上側支柱部,61為下側臂部,62為安裝板,63為安裝座,64為補強板,W為被搬運物 (汽車車體等)。
具體實施例方式于圖1至圖4中,1為搬運用載體,其是由本體2與被支撐在該本體2上的被搬運物支撐臺3所構成。搬運用載體1的本體2是由移動方向上的細長的裝載桿4,支撐該裝載桿4的中間前后兩處的負載臺車5、6以及被設于裝載桿4的兩端上的引導臺車部7、8所構成。裝載桿4包括負載臺車5、6間的裝載桿單體9 ;可水平旋轉地被連接在該裝載桿單體9的兩端上的垂直支軸10a、10b的周圍上的接頭構件11、12 ;在該接頭構件11、12中, 可上下旋轉地被連接在水平支軸13a、13b的周圍上的裝載桿單體14、15 ;在該裝載桿單體 14,15中,可水平旋轉地被連接在垂直支軸16a、16b的周圍上的引導臺車部7、8。該裝載桿 4的左右兩側面上形成跨越兩端的引導臺車部7、8的前端之間的全長而連續的平坦的摩擦驅動面4a>4b0由于負載臺車5、6是,在裝載桿4的中間前后兩處的垂直支軸10a、10b的下端,可旋轉地被安裝在左右水平支軸17a、17b的周圍上的結構,因此具備有由左右水平支軸被支撐的左右一對前后兩組的支撐用車輪18以及由垂直支軸被支撐的前后一對的止動用滾輪 19。裝載桿4的兩端的引導臺車部7、8具備有由左右水平支軸被支撐的左右一對的支撐用車輪21以及由垂直支軸被支撐的前后一對的止動用滾輪22。被搬運物支撐臺3包括由透過裝載桿4的中間前后兩處的垂直支軸10a、10b而被支撐在前后一對的負載臺車5、6上的前后一對的垂直支柱部23a、23b ;被支撐在這些兩個垂直支柱部23a、2!3b上并且與移動方向相平行的縱構件25 ;以及呈T字形地被支撐在該縱構件25的前后兩端上的前后一對的朝左右橫向的橫構件沈、27。在橫構件沈、27上安裝有用于支撐被搬運物(汽車車體等)W的支撐用夾具觀。并且,在前后一對的垂直支柱部23a、23b的中間高度上,突出設置有水平地突出在左右兩側上的臂構件四、30,在這些臂構件四、30的左右兩端上,通過左右水平支軸而支撐有止動用引導滾輪31、32。如上述所構成的被搬運物支撐臺3中,在前后一對的垂直支柱部23a、2!3b的各后方位置上,從縱構件 25朝下方突出設置有被動滾輪支撐構件Ma J4b,在這些兩個被動滾輪支撐構件Ma、Mb 的下端上,分別支撐有被動滾輪20a、20b。進一步詳述,如圖3及圖4B所示,被動滾輪支撐構件Ma、24b是由垂直的上側支柱部60及從該上側支柱部60的下端斜橫側朝下方傾斜的下側臂部61所構成;于該下側臂部61的前端上,被動滾輪20a、20b,其旋轉軸心是與下側臂部61的長度方向相一致的朝向被支撐;并且被安裝在上側支柱部60的上端上的安裝板62,是通過固裝在被搬運物支撐臺 3的縱構件25的下側上的安裝座63中的螺栓螺帽而加以安裝的。并且,上側支柱部60與安裝板62之間的前后兩凹入角部上,前后一對的垂直補強板64以與縱構件25相平行的方向被固定。而且,如圖4A所示,當自前面觀察搬運用載體1時,所述被動滾輪支撐構件 24a (24b),由于其上側支柱部60是位于通過前后一對的垂直支柱部23a、2 的前后方向的中心線上,所以這些上側支柱部60與前后一對的垂直支柱部23a、2!3b相重疊而無法看見, 僅有下側臂部61從垂直支柱部23a(23b)與臂構件四(30)之間的下側的左右兩凹入角部的一側,朝斜下方突出而可被看見,于其前端上,被支撐在所述朝向上的被動滾輪20a、20b 位于較裝載桿4的橫側方向位置更為上側的位置上。上述構成的搬運用載體1的移動路徑上,架設有由轉動自在地支撐負載臺車5、6 與裝載桿4的兩端的引導臺車部7、8的各支撐用車輪18、21的左右一對的對置槽型軌道部件33a、3!3b所構成的支撐用導軌34。并且,在該支撐用導軌34的左右一對的對置槽型軌道部件33a、3!3b上,設有自左右兩側夾持負載臺車5、6與引導臺車部7、8的各止動用滾輪 19,22的止動用軌道部33c、33d。進一步地,于搬運用載體1的移動路徑中,架設有至少于被搬運物支撐臺3上,在支撐了被搬運物W而加以搬運的搬運路徑區間內,由被設置在被搬運物支撐臺3的前后一對的垂直支柱部23a、2!3b上的止動用引導滾輪31、32可分別轉動自在地嵌合的左右一對的對置槽型軌道部件35a、35b,加以構成的止動用導軌36。而且,搬運用載體1的移動路徑,是構成為由如圖1、圖2及圖4所示以螺旋軸37 而使搬運用載體1驅動移動的螺旋驅動區間、如圖5及圖6所示以帶推進器的鏈條傳送機 38而使搬運用載體1驅動移動的鏈條驅動區間以及如圖7至圖9所示以摩擦驅動機構39 而使搬運用載體1驅動移動的摩擦驅動區間的組合,而得以構成為連續循環移動路徑,搬運用載體1以設定于各驅動區間內的移動速度而進行循環移動。構成螺旋驅動區間的螺旋軸37是將所需條數的螺旋軸單體40,呈同心直線狀地連接而得以構成。由于各螺旋軸單體40是將帶狀板呈螺旋狀地繞卷的螺旋體41,外嵌在預定長度的軸體42上而呈同心狀的固定的結構,因此,在螺旋體41的鄰接側邊之間形成有螺旋槽部41a。這些各螺旋軸單體40的軸體42的兩端是分別由軸承43a、4!3b呈同心狀而被支撐的同時,鄰接的螺旋軸單體40的軸體42彼此則是在軸承43a、4!3b之間由軸接頭44而得以連動連接。如此構成的螺旋軸37是沿著搬運用載體1的移動路徑,搬運用載體1側的被動滾輪20a、20b是嵌合在螺旋體41的螺旋槽部41a,而得以支承的結構,但各螺旋軸單體 40的螺旋體41的全長相比軸體42的全場較短,各螺旋體41構成為間隔未存在有與各螺旋體41的全長略為相同長度的螺桿的空間以等間隔直線排列著。并且,于該螺旋軸37中的各螺旋體41的長度以及各螺旋體41之間的未存在有螺桿的空間的長度形成為,與搬運用載體1側的前后一對的被動滾輪20a、20b之間的間隔略為相等。當然,雖省略了圖示,但螺旋軸37在其一端或中間位置上,被連動連接在驅動用電機上,并以預定的圓周速度在預定的方向上進行旋轉驅動。根據上述構成的螺旋驅動區間,通過在搬運用載體1的前側的被動滾輪20a在嵌合于螺旋體41的螺旋槽部41a內的狀態下的螺旋軸37的旋轉,螺旋體41通過該被動滾輪 20a而施加前進方向的推力至搬運用載體1的被搬運物支撐臺3上,結果,搬運用載體1被支撐用導軌34與止動用導軌36引導而以預定速度前移。并且,當前側的被動滾輪20a從一個螺旋體41的螺旋槽部41a的前端被送出時,同時地,后側的被動滾輪20b被拉進至該螺旋體41的螺旋槽部41a的后端。并且,當該后側的被動滾輪20b從該螺旋體41的螺旋槽部41a的前端被送出時,移動在與下一個螺旋體41之間的未存在有螺桿的空間內的前側的被動滾輪20a同時被拉進至下一個螺旋體41的螺旋槽部41a的后端。如此一來,搬運用載體1可無休止地連續前進移動在螺旋驅動區間。被支承在螺旋驅動區間的螺旋軸37是如上所述構成時,由于搬運用載體1側的前后一對的被動滾輪20a、20b跨越在移動方向上相鄰接的兩個螺旋體41的螺旋槽部41a而不會同時地嵌合,所以通過組合螺旋槽部41a的螺距的相異的即送入速度相異的螺旋軸單體40,能夠在一個螺旋驅動區間內改變搬運用載體1的移動速度。并且,可以將構成螺旋軸單體40的螺旋體41的全長設為與搬運用載體1側的前后一對的被動滾輪20a、20b之間的間隔相比更長,由此前后一對的被動滾輪20a、20b從一個螺旋體41同時承受推力;當在一個螺旋驅動區間內沒有使搬運用載體1的移動速度變化的需要時,還可以構成為前后一對的被動滾輪20a、20b跨越在移動方向上相鄰接的前后兩個螺旋體41之間而從這些前后兩個螺旋體41同時承受推力。進一步地,當一個螺旋驅動區間的全長是比較短而可以由一個連續的螺旋體41構成時,可以對于一個搬運用載體1,設置一個被動滾輪。并且,如圖4A所示,螺旋軸37是當從前面觀察搬運用載體1時,在垂直支柱部 23a、23b與臂構件四、30之間的下側的左右兩凹入角部的一側的空間內,接近至所述臂構件四、30與裝載桿4的狀態下被支承。并且,此時如圖4B所示,可以將螺旋軸37配置成如下搬運用載體1側的被動滾輪20a、20b的軸心延長線并非與螺旋軸37的軸心相交差,而是被動滾輪20a、20b的軸心延長線相對于螺旋軸37的軸心稍微向螺旋軸37的旋轉方向側移位。像這樣構成時,在螺旋槽部41a的兩側邊內,當從被動滾輪20a、20b的軸心方向觀察被動滾輪20a、20b的押出側的側邊與被動滾輪20a、20b的周面之間的線接觸位置時,可以與螺旋軸37的軸心在一條直線上。這種結構構成乃是因為,線接觸在被動滾輪20a、20b的周面上的螺旋軸37的螺旋槽部41a的側邊的移動方向是與被動滾輪20a、20b的周方向相平行,所以得以減輕于兩者之間的摩擦,并且能夠抑制螺旋軸37的螺旋槽部41a的側邊或被動滾輪20a、20b的周面的磨耗。構成搬運用載體1的移動路徑中的鏈條驅動區間的帶推進器的鏈條傳送機38是如圖5及圖6所示,由傳送機鏈條45與導軌50所構成的眾所周知的結構。由于傳送機鏈條 45是為了至少能夠移動在水平彎曲路徑部,而由將中心結合件與上下一對的側邊結合件以垂直銷連接而被構成的鏈條本體、被安裝在位于該鏈條本體的長度方向每隔適當間隔的位置上的前后一對的中心結合件上的前后一對的臺車46a、46b所構成的結構,所以從這些前后一對的臺車46a、46b之間的上側結合件突出設置有推進器47。導軌50是由支撐導引在所述臺車46a、46b的下端,并以水平支軸被支撐的左右一對的支撐用滾輪48的左右一對的對置槽型軌道49a、49b所構成。而且,在搬運用載體1的本體2的前側負載臺車5的下側, 設有由所述推進器47而被支撐的前側的被卡合構件fe ;位于所述推進器47的后側以阻止該前側負載臺車5從推進器47往后方分開移動的抗背向爪形器恥。由于這些被卡合構件fe與抗背向爪形器恥是眾所周知的結構,所以如圖5所示,由于是只能夠從前后夾持推進器47的作用狀態朝著對方傾斜擺動地被支撐的結構,所以自后方逐漸接近移動過來的推進器47先將抗背向爪形器恥推倒,進而可以進入該抗背向爪形器恥與被卡合構件fe 之間。上述的傳送機鏈條45在推進器47在鏈條驅動區間中的搬運用載體1側的負載臺車5、6的正下方位置能夠呈直線狀地移動,而由所述導軌50被支撐的同時,被掛設在如眾所周知地由電機驅動的驅動齒輪與空轉齒輪之間,并驅動推進器47以設定速度在預定的方向上移動。而且,送入至該鏈條驅動區間的搬運用載體1的前側的負載臺車5的被卡合構件5a,由從后方自動地嵌合于該被卡合構件fe與后側的抗背向爪形器恥之間而移動的推進器47從后側支撐而被驅動,據此,該搬運用載體1與傳送機鏈條45以相同速度前進移動。并且,于鏈條驅動區間的后端,在傳送機鏈條45的水平彎曲路徑部中,推進器47通過往橫側方向轉動而從搬運用載體1側的被卡合構件fe與后側的抗背向爪形器恥之間自動地脫離,由此,搬運用載體1停止在大致固定位置上,但是還可以將該暫時停止的搬運用載體1構成為,由突出設置至后側的負載臺車6的下側的第二被卡合構件被后續的推進器47 從后側支撐而被驅動,進而使搬運用載體1自鏈條傳送機驅動區間送出。如圖7至圖9所示,摩擦驅動區間的摩擦驅動機構39在搬運用載體1的本體2的裝載桿4的左右兩側的摩擦驅動面4a、4b的單側,例如具備有設有壓接在摩擦驅動面如的摩擦驅動輪51以及旋轉驅動該摩擦驅動輪51的驅動用電機52。并且構成為摩擦驅動輪 51與驅動用電機52相對于固定支架53而水平旋轉地被支撐在垂直支軸M的周圍上的同時,支撐于根據被安裝在與固定支架53之間的壓縮線圈彈簧55而被推向于接近裝載桿4 的摩擦驅動面如的方向的可動支架56上,并且摩擦驅動輪51壓接在裝載桿4的摩擦驅動面如上而得以構成。并且,于摩擦驅動輪51之間,還可以設置具備有夾持裝載桿4的支撐滾輪(backup roller)的摩擦驅動機構。上述的摩擦驅動機構39雖然被配設在摩擦驅動區間內的移動路徑方向每隔適當間隔的位置上,但如眾所周知,可以僅在摩擦驅動區間的入口與出口中配設摩擦驅動機構 39,于摩擦驅動區間內,多臺搬運用載體1以前后抵接推擠的狀態且以一定速度驅動移動; 還可以每隔比裝載桿4的全長較短的等間隔配設摩擦驅動機構39,以使各搬運用載體1保持一定間隔的同時以一定速度驅動移動。另外,螺旋驅動區間、鏈條驅動區間及擦驅動區間是可以以任意順序適當組合而配置,構成搬運用載體1的循環移動路徑,但是當不能使從上游側的驅動區間被送出的搬運用載體1順利且確實地換成下游側的驅動區間的驅動機構(螺旋軸37、帶推進器的鏈條傳送機38、摩擦驅動機構39等)時,或者需要在預定的時機換成下游側的驅動區間的驅動機構時,還可以并用適當的送入機構。并且,在本發明的搬運裝置中,雖然利用裝載桿4將搬運用載體1以摩擦驅動機構 39來摩擦驅動的摩擦驅動區間并不是必要的結構,但是于螺旋驅動區間中被利用的被動滾輪20a、20b由于被配設在裝載桿4的橫向位置的上方,所以如上述實施例所示,也可以組合利用裝載桿4將搬運用載體1以摩擦驅動機構39來摩擦驅動的摩擦驅動區間。并且,由于將于螺旋驅動區間被利用的被動滾輪20a、20b被支撐在下端上的被動滾輪支撐構件,并不是自被搬運物支撐臺3的中心線遠離橫側方向位置而朝下方突出設置的結構,所以如各圖所示,搬運用載體1的本體2與被搬運物支撐臺3之間,以相比止動用引導滾輪31、32更為上側的高度,設置平臺57。并于該平臺57上,將沿著搬運用載體1的移動路徑而形成的狹
9縫狀開口部58構成為連接搬運用載體1的本體2與被搬運物支撐臺3的垂直支柱部23a、 23b以及被動滾輪支撐構件24a、24b的上側支柱部60以上下方向被貫通的狀態進行移動。 并且搬運用載體1的本體2可以構成為在平臺下空間內移動,被搬運物支撐臺3則在平臺上的作業空間內移動。產業上的利用可能性本發明的利用搬運用載體的搬運裝置,可以適宜地組合可改變搬運螺距的螺旋驅動區間、耐熱性優異的鏈條驅動區間、適合高速移動驅動的摩擦驅動區間等,由此能夠應用在汽車車體的涂裝干燥作業線上。
權利要求
1.一種利用搬運用載體的搬運裝置,所述搬運用載體(1)具備有被動滾輪OOa),卡合在沿著螺旋驅動區間的移動路徑而被支承的螺旋軸(37)上;被卡合構件( ),卡合在沿著鏈條驅動區間的移動路徑而被設置的帶推進器的鏈條傳送機(38)的推進器07)上,并且,所述搬運用載體(1)包括至少前后兩臺臺車(5、6);相互連接所述前后兩臺臺車(5、6)的裝載桿;分別被支撐在所述前后兩臺臺車(5、6)上的垂直支柱部(23a、 23b);由這些前后兩個垂直支柱部(23a、23b)而被支撐的被搬運物支撐臺(3),其中,所述被卡合構件(5a)突出設置在所述前后兩臺臺車(5、6)中的至少一側的臺車(5) 的下側,在所述被搬運物支撐臺(3)上設有在通過所述前后兩個垂直支柱部03a、2;3b)的前后方向的中心線上朝下方突出設置的上側支柱部(60);具有從所述上側支柱部(60)的下端向橫側方向延伸出的下側臂部(61)的被動滾輪支撐構件0 ),所述被動滾輪(20a)被支撐在所述被動滾輪支撐構件(Ma)的下側臂部(61)上,并且所述被動滾輪(20a)位于所述裝載桿的橫側方向位置的上側。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搬運用載體的搬運裝置,其中,所述被動滾輪支撐構件 (24a)的下側臂部(61)從上側支柱部(60)朝斜下方傾斜,所述被動滾輪(20a)被支撐為其軸心與所述下側臂部(61)的斜下方方向相平行地傾斜。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搬運用載體的搬運裝置,其中,被支撐在所述下側臂部 (61)的被動滾輪(20a、20b)的所述被動滾輪支撐構件(Ma、Mb)在通過所述前后兩個垂直支柱部Q3a、2;3b)的前后方向的中心線上,前后設置一對。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搬運用載體的搬運裝置,其中,所述前后兩個垂直支柱部 (23a、23b)及所述被動滾輪支撐構件(Ma)的上側支柱部(60),以上下貫通的狀態在一個狹縫狀開口部(58)內移動,所述狹縫狀開口部(58)設置在架設成上下分隔所述被搬運物支撐臺(3)的移動空間與所述臺車(5、6)和所述裝載桿的移動空間的平臺(57)上。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利用搬運用載體的搬運裝置,具備有卡合在螺旋軸(37)上的被動滾輪(20a);以及卡合在鏈條傳送機(38)的推進器(47)上的被卡合構件(5a)。所述被卡合構件(5a)被突出設置在搬運用載體(1)的前后兩臺車(5、6)中的至少一方的下側。通過垂直支柱部(23a、23b)被支撐在兩個臺車(5、6)上的被搬運物支撐臺(3)上設有在通過所述垂直支柱部的前后方向的中心線上朝下方突出設置的上側支柱部(60);由下側臂部(61)所構成的被動滾輪支撐構件(24a)。卡合在螺旋驅動區間的螺旋軸(37)上的被動滾輪(20a),在下側臂部(61)上,被支撐在比連接前后兩臺車(5、6)的裝載桿(4)的橫側方向位置更為上側的位置上。
文檔編號B65G69/22GK102372168SQ20111021343
公開日2012年3月14日 申請日期2011年7月28日 優先權日2010年8月5日
發明者井場敏之, 西原重善 申請人:株式會社大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