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紗線卷繞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邊使紗線橫動一邊將紗線卷繞到卷繞筒管上的紗線卷繞機。
背景技術:
以往,公知一種具有用于使紗線橫動的紗線橫動裝置的構成的紗線卷繞機。例如, 日本特開2006-298499號公報和日本特表2002-518276號公報所公開的紗線橫動裝置由與紗線卡合以對紗線進行引導的導紗器、前端安裝有該導紗器的橫動臂、以及使該橫動臂往復移動的驅動裝置構成。驅動裝置使橫動臂往復移動(轉動),由此,能夠一邊通過導紗器部使紗線橫動一邊將紗線卷繞到卷裝上。具有接紗裝置以及向該接紗裝置引導紗線的部件(紗線引導部件)的紗線卷繞機也是公知的。所謂接紗裝置,是在檢測出紗疵從而進行的紗線切斷時、紗線退繞中紗線發生斷頭時等情況下,將喂紗紗管側的紗線端和卷裝側的紗線端接紗的裝置。在上述日本特開2006-298499號公報的結構中,當導紗器臨近橫動寬度的端部附近時該導紗器位于下方(紗道的上游側)。因此,會將紗線向紗線卷繞機的下方(與卷裝的卷繞方向相反的方向)拉拽。在該情況下,在紗線橫動寬度的端部及端部附近,紗道會發生折曲,因此,會發生卷繞張力上升。由此,會發生卷裝的硬度上升、或是跳花(織疵),從而卷裝的品質降低。而日本特表2002-518276號公報的結構,是導向狹縫(導紗部)的前端開放的手指形狀。因此,在使擺動針(橫動臂)以圓弧狀旋轉運動的情況下,當擺動針進行返回時紗線會從導向狹縫中脫出。不僅是在擺動針進行返回時,由于在紗線的橫動動作中產生的振動等,紗線也會從導向狹縫中脫出。此外,日本特表2002-518276號公報的結構中,當在卷繞開始時捕捉紗線的時候, 紗線容易從開放的前端側脫出。因此,存在無法立即開始橫動動作的情況。而且,為了將紗線引導至導向狹縫,需要使擺動針相對于導向板移動到特定的位置。這樣,在日本特表 2002-518276號公報的結構中,無法盡早開始橫動動作,因此從紗線卷繞機的生產效率的觀點來看,希望得到改善。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盡早地將紗線引導至導紗部并能夠防止卷裝端部的品質降低的紗線卷繞機。根據本發明的第一觀點,紗線卷繞機具有卷繞筒管支承部、接觸羅拉、橫動臂、橫動驅動部。所述卷繞筒管支承部將為了形成所述卷裝而卷繞紗線的卷繞筒管以能夠旋轉的方式支承。所述接觸羅拉與所述卷繞筒管或所述卷裝接觸并旋轉。所述橫動臂使紗線橫動。 在橫動臂的前端側配置有用于引導紗線的導紗部。所述橫動驅動部對所述橫動臂進行旋轉驅動。所述導紗部具有在前端側限制紗線的限制部;以將紗線引導至所述限制部的方式向所述橫動臂的基端側開口的引導口。在所述接觸羅拉的軸方向上觀察時,所述橫動臂的旋轉軸線與將橫動寬度的端部處的導紗部附近的紗道延長而得到的紗道線呈銳角地相交或是平行。由此,橫動臂的旋轉軸線與所述紗道線所成的角小或者旋轉軸線與所述紗道線平行。因此,即使在橫動臂旋轉到橫動寬度的端部(橫動端部)時,導紗部在沿著紗道的方向上也幾乎不移動。因此,由于特別是在橫動端部能夠減輕因導紗部引起的紗線的折曲。其結果是,能夠防止卷裝的品質降低。而且,由于在導紗部上形成有限制部,所以即使是在橫動中因振動及慣性力等拉拽紗線的情況下,也能夠防止紗線從導紗部脫出。而且,由于在橫動臂的橫動動作開始時,能夠容易地將紗線引導至導紗部,所以能夠迅速地開始由橫動臂實現的紗線的橫動,從而能夠提高紗線卷繞機的生產效率。在所述紗線卷繞機中,優選在所述導紗部形成有將紗線向所述弓丨導口引導的傾斜部。由此,由于能夠確實且盡早地進行將紗線向導紗部的引導,所以能夠提高紗線卷繞機的生產效率。在所述紗線卷繞機中,優選所述旋轉軸線與所述紗道線大致平行。由此,能夠將橫動寬度的端部處的導紗部所引起的紗線的折曲限制在最小限度,因而能夠形成高品質的卷裝。在所述紗線卷繞機中,在所述接觸羅拉的軸方向上觀察時,橫動寬度的端部處的所述導紗部的位置與從所述橫動臂的基端部引向所述紗道線的垂線與該紗道線的交點相比位于紗道的下游側。由此,通過使橫動臂為適當的長度,能夠使導紗部接近卷裝與接觸羅拉的接觸線。其結果是,能夠縮短自由長度(free length)及壓印長度(print length)。 因此,由于能夠使要卷繞在卷裝上的紗線的動作穩定,所以能夠提高卷裝的品質。另外,所謂自由長度,是指導紗部與紗線接觸于接觸羅拉表面的點之間的距離。即,相當于自由長度的紗線不受接觸羅拉等限制。因此,若自由長度變長,則通過導紗部以高速橫動的紗線的動作變得不穩定,因此無法良好地卷繞卷裝。此外,通過導紗部而橫動并向卷裝卷繞的紗線在與接觸羅拉暫時接觸(壓印)后被卷繞。要卷繞在卷裝上的紗線與接觸羅拉接觸的部分的長度即為“壓印長度”。在所述紗線卷繞機中,作為與在從所述喂紗部引出紗線的方向上引出的直線垂直的面、將該喂紗部附近的面作為垂直面時,所述橫動臂以在長度方向上平行于所述垂直面的方式被所述橫動驅動部支承。由此,在采用本發明的布局(橫動臂的旋轉軸線與所述紗道線所成的角小或是旋轉軸線與所述紗道線平行),且橫動臂相對于旋轉軸線垂直的時候, 能夠實現從喂紗部到卷裝的紗線幾乎不折曲的布局。在所述紗線卷繞機中,作為與在從所述喂紗部引出紗線的方向上引出的直線垂直的面、將該喂紗部附近的面作為垂直面時,所述橫動臂以與基端側相比導紗部處于距所述垂直面遠的位置的方式被所述橫動驅動部支承。由此,在從喂紗部到卷裝的紗線行走路徑以大致直線狀構成的情況下,橫動臂的配置能夠使導紗部接近于卷裝與接觸羅拉的接觸線。其結果是,能夠縮短自由長度及壓印長度。因此,由于能夠使要卷繞在卷裝上的紗線的動作穩定,所以能夠提高卷裝的品質。在所述紗線卷繞機中,優選所述橫動臂具有向接近所述接觸羅拉的方向彎曲的彎曲部。由此,通過使比彎曲部更靠前端側的橫動臂為適當長度,能夠使導紗部接近卷裝與接觸羅拉的接觸線。其結果是,能夠縮短自由長度及壓印長度。因此,由于能夠使要卷繞在卷裝上的紗線的動作穩定,所以能夠提高卷裝的品質。在所述紗線卷繞機中,優選具有直接地旋轉驅動所述卷繞筒管的旋轉驅動部。由此,與使卷裝從動旋轉的結構相比,能夠減小接觸羅拉的直徑。因此,由于能夠縮短自由長度及壓印長度,所以能夠使要卷繞的紗線的動作穩定從而能夠提高卷裝的品質。所述紗線卷繞機具有喂紗部、接紗裝置和紗線引導部件。所述喂紗部向所述卷裝供給要卷繞的紗線。所述接紗裝置將所述卷裝側的紗線端和所述喂紗部側的紗線端連結。 所述紗線引導部件能夠通過吸引口部對所述卷裝側的紗線端進行捕捉并引導。所述橫動臂被所述橫動驅動部支承,并使得在所述吸引口部吸引并捕捉所述卷裝側的紗線端的位置, 所述導紗部與所述吸引口部相比位于紗道的上游側。由此,能夠確實地防止導紗部與紗線引導部件接觸而破損。此外,在卷裝側的紗線斷開和該紗線的紗線端被吸引口部吸引的情況下,通過紗線引導部件對卷裝側的紗線端進行吸引捕捉并引導。此時,由于沒必要使橫動臂向特別的退避位置移動,所以能夠使中斷了的紗線的卷繞作業盡早再次開始。根據本發明的第二觀點,紗線卷繞機具有喂紗部、卷繞筒管支承部、接觸羅拉、橫動臂和橫動支點。所述喂紗部向卷裝供給要卷繞的紗線。所述卷繞筒管支承部將為了形成所述卷裝而卷繞紗線的卷繞筒管以能夠旋轉的方式支承。所述接觸羅拉與所述卷繞筒管或所述卷裝接觸并旋轉。所述橫動臂使紗線橫動。在橫動臂的前端側配置有用于引導紗線的導紗部。所述橫動支點是要卷繞到所述卷裝上的紗線的橫動支點。所述導紗部具有在前端側限制紗線的限制部;以將紗線引導至所述限制部的方式向所述橫動臂的基端側開口的引導口。在所述接觸羅拉的軸方向上觀察時,至少在所述卷裝的端部,相對于將所述接觸羅拉上的紗線的最上游側的部位與所述橫動支點連接的直線,沿著所述橫動臂的長度方向的線呈大致直角。由此,即使在橫動臂的橫動行程的端部,也能夠減輕要卷繞在卷裝上的紗線因導紗部而大幅度折曲的情況。因此,能夠一邊防止紗線從導紗部脫出,一邊在卷裝上卷繞損傷少的紗線。所述紗線卷繞機具有橫動驅動部。橫動驅動部支承所述橫動臂的旋轉軸并對所述橫動臂進行旋轉驅動。所述橫動臂以使所述導紗部配置在紗線最先接觸所述接觸羅拉的部位的附近的方式被所述橫動驅動部支承。由此,能夠縮短自由長度及壓印長度。其結果是, 由于能夠使要卷繞在卷裝上的紗線的動作穩定,所以能夠抑制跳花(stitching)和卷繞皺紋(wrinkles)等的發生,并且能夠提高卷裝的品質。在所述紗線卷繞機中,優選所述橫動臂具有向接近所述接觸羅拉的方向彎曲的彎曲部。由此,能夠縮短自由長度及壓印長度。其結果是,由于能夠使要卷繞在卷裝上的紗線的動作穩定,所以能夠抑制跳花和卷繞皺紋等的發生,并且能夠提高卷裝的品質。
圖1是本發明一實施方式的自動絡紗機的示意圖。圖2是示出了絡紗單元的簡要結構的示意圖及框圖。圖3是橫動裝置附近的放大側視圖。圖4是說明導紗部的形狀的主視圖。
圖5是第一變形例的橫動裝置附近的放大側視圖。圖6是第二變形例的橫動裝置附近的放大側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說明發明的實施方式。首先,參照圖1對本實施方式的自動絡紗機(紗線卷繞機)1的整體的結構進行說明。另外,在本說明書中,所謂“上游”和“下游”是指紗線卷繞時的紗線的行走方向上的上游和下游。如圖1所示,自動絡紗機(紗線卷繞機)1作為主要結構包括并列配置的多個絡紗單元 10、自動落紗裝置(automatic doffing device)60、機臺設定裝置(machine setting device)90。各個絡紗單元10 —邊使從喂紗紗管21被退繞的紗線20橫動一邊卷繞該紗線,形成卷裝30。當在各絡紗單元10中卷裝30成為滿卷時,自動落紗裝置60移動到該絡紗單元10 的位置,回收滿卷的卷裝30并供給空紗管。機臺設定裝置90包括作為主要結構的設定部(setting section)91和顯示部 (display section)920設定部91能夠通過由操作者輸入規定的設定值或是選擇適當的控制方法來進行對各絡紗單元10的設定。顯示部92能夠顯示各絡紗單元10的紗線的卷繞狀況以及所發生的故障的內容等。下面,參照圖2具體說明絡紗單元10的結構。如圖2所示,各個絡紗單元10具有作為主要結構的卷繞單元主體(winding unit main body) 16和單元控制部(unit control section)50。單元控制部50例如包括中央處理器(CPU)、隨機存取存儲器(RAM)、只讀存儲器 (ROM)、輸入輸出(1/0)端口、通信端口 (communication port)。在所述ROM中存儲有用于控制卷繞單元主體16的各結構的程序。在所述1/0端口和所述通信端口上連接有該卷繞單元主體16所具有的各部(詳細情況后述)以及機臺設定裝置90,并構成為能夠進行控制信息等的通信。由此,單元控制部50能夠對卷繞單元主體16所具有的各部的動作進行控制。卷繞單元主體16是如下這樣的結構在喂紗紗管21和接觸羅拉四之間的紗線行走路徑中,從喂紗紗管21側開始依次配置了紗線退繞輔助裝置(yarn unwinding assisting device) 12、張力賦予裝置(tension applying device) 13、搶接裝置(splicer device)(接紗裝置(yarn joining device)) 14、清紗器 15。在卷繞單元主體16的下部具有用于向卷繞紗管22側供給紗線20的喂紗部11。 喂紗部11將通過省略圖示的紗管搬運系統(bobbin transportation system)搬運來的喂紗紗管21保持在規定的位置。紗線退繞輔助裝置12具有覆蓋在喂紗紗管21的芯管上的限制部件40。紗線退繞輔助裝置12通過與來自喂紗紗管21的紗線20的退繞動作連動地使限制部件40下降, 對來自喂紗紗管21的紗線20的退繞進行輔助。限制部件40與因從喂紗紗管21被退繞的紗線20的旋轉和離心力而形成在喂紗紗管21上部的紗線20的氣圈接觸,將該氣圈控制在適當的大小。由此,紗線退繞輔助裝置12對紗線20的退繞進行輔助。在限制部件40的附近,具有用于檢測上述喂紗紗管21的管紗上部錐面部的省略圖示的傳感器。當該傳感器檢測到管紗上部錐面部的下降時,上述限制部件40能夠追隨該管紗上部錐面部的下降通過例如氣缸(省略圖示)而下降。張力賦予裝置13對行走的紗線20賦予規定的張力。作為張力賦予裝置13,例如能夠采用相對于固定的梳齒配置可動的梳齒的門式張力賦予裝置。可動側的梳齒能夠通過旋轉式的螺線管而轉動,從而梳齒之間成為嚙合狀態或釋放狀態。另外,對于張力賦予裝置 13,除了上述的門式張力賦予裝置以外,還能夠采用例如圓盤式張力賦予裝置。捻接裝置14在清紗器15檢測到紗疵并進行紗線切斷時、或是從喂紗紗管21退繞中的紗線發生斷頭時等情況下,將喂紗紗管21側的下紗線與卷裝30側的上紗線接紗。作為這樣的將上紗線與下紗線接紗的接紗裝置,可以使用機械式的裝置、利用壓縮空氣等的流體的裝置等。清紗器15具有清紗器頭49和分析器52。清紗器頭49具有用于檢測紗線20的粗度的省略圖示的傳感器。分析器52對來自該傳感器的紗線粗度信號進行處理。清紗器15 構成為,通過監視來自所述傳感器的紗線粗度信號來檢測粗節(slub)等的紗疵。在所述清紗器頭49的附近設有用于在所述清紗器15檢測到紗疵時立即將紗線切斷的刀具39。下紗線捕捉部件(lower yarn catching member) 25配置在所述捻接裝置14的下側。下紗線捕捉部件25捕捉喂紗紗管21側的紗線端并將其引導至捻接裝置14。上紗線捕捉部件(upper yarn catching member)(紗線引導部件)洸配置在所述捻接裝置14的上側。上紗線捕捉部件26捕捉卷裝30側的紗線端并將其引導至捻接裝置14。下紗線捕捉部件25具有下紗線管臂(lower yarn pipe arm) 33和形成在該下紗線管臂33的前端的下紗線吸引口(lower yarn suction opening)32。上紗線捕捉部件沈具有上紗線管臂(吸引臂)36和形成在該上紗線管臂36的前端的上紗線吸引口(吸引口部)35。下紗線管臂33和上紗線管臂36被構成為能夠分別以軸34、37為中心轉動。在下紗線管臂33和上紗線管臂36上分別連接有適宜的負壓源。在下紗線吸引口 32和上紗線吸引口 35產生吸引流,以對上紗線和下紗線的紗線端進行吸引捕捉。所述卷繞單元主體16具有搖架(卷繞筒管支承部)23和接觸羅拉四。搖架23將卷繞紗管(卷繞筒管)22以能夠裝拆的方式支承。接觸羅拉四能夠與卷繞紗管22的周面或卷裝30的周面接觸并旋轉。卷繞單元主體16在搖架23附近具有用于使紗線20橫動的臂式橫動裝置70。卷繞單元主體16 —邊通過橫動裝置70使紗線20橫動一邊將紗線20卷繞在卷裝30上。導向板觀設置在橫動位置的稍稍上游,將上游側的紗線20向橫動位置引導。陶瓷制成的橫動支點部(橫動支點)27設置在導向板觀的更上游。橫動裝置70以橫動支點部27為支點使紗線20向圖2的箭頭所示方向橫動。所述搖架23能夠以轉動軸48為中心轉動。通過搖架23進行轉動來吸收伴隨著紗線20向卷繞紗管22的卷繞而產生的紗線層直徑的增大。在所述搖架23的夾持卷繞紗管22的部分安裝有卷裝驅動電機(旋轉驅動部)41。 通過卷裝驅動電機41對卷繞紗管22進行旋轉驅動,從而將紗線20卷繞在卷裝30上。卷裝驅動電機41的電機軸以將卷繞紗管22支承在搖架23上時不能與該卷繞紗管22相對旋轉的方式連結(所謂的直接驅動方式)。卷裝驅動電機41的動作由卷裝驅動控制部42控制。卷裝驅動控制部42接收來自單元控制部50的運轉信號并控制所述卷裝驅動電機41的運轉及停止。在所述轉動軸48上安裝有用于檢測搖架23的角度(轉動角)的角度傳感器(卷裝直徑取得部)44。角度傳感器44例如由旋轉編碼器構成,其將與搖架23的角度對應的角度信號發送給單元控制部50。搖架23的角度隨著卷裝30的卷繞粗度而變化。因此,通過所述角度傳感器44檢測出搖架23的轉動角,由此能夠檢測出卷裝30的卷裝直徑(紗線層的直徑)。另外,作為卷裝直徑的檢測方法,除了角度傳感器44以外,還可以使用采用了霍爾集成電路的裝置、絕對編碼器等,只要能夠檢測出卷裝的直徑,就可以采用適當的裝置。這樣,在自動絡紗機1中,從喂紗紗管21被退繞的紗線20在大體向上的方向上行走,并被卷繞在卷裝30上。因此,在本實施方式中,作為與從喂紗部11拉出紗線20的方向上引出的直線垂直的面、并且是在喂紗部11的附近的面(垂直面),與設置有自動絡紗機1 的設置面大致平行(平行)。下面,參照圖3對橫動裝置70的結構和橫動裝置70附近的結構的布局進行說明。 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由于接觸羅拉四以軸向朝著卷繞單元主體16的側方的方式配置, 所以,例如圖3所示的側視圖可以說是在接觸羅拉四的軸向觀察的圖。如圖3所示,橫動裝置70具有橫動驅動電機(橫動驅動裝置)76、輸出軸(output shaft) 77、橫動臂 74。橫動驅動電機76驅動橫動臂74。橫動驅動電機76例如是伺服電機。如圖2所示,橫動驅動電機76的動作通過橫動控制部78進行控制。橫動驅動電機76也可以是步進電機、音圈電機等其他的電機。橫動控制部78由基于專用的微處理器的硬件等構成。橫動控制部78接收來自單元控制部50的信號而控制橫動驅動電機76的運轉及停止。橫動驅動電機76的動力經由圖3所示的輸出軸77而被傳遞至橫動臂74的基端部。橫動驅動電機76的轉子進行正反轉,由此,橫動臂74在卷裝30的寬度方向(圖3的紙面垂直方向(圖2的左右方向))上進行往復旋轉運動。另外,圖3中的橫動臂74示出了橫動的端部處的位置。在橫動臂74的前端部形成有后述的導紗部73。橫動臂74能夠通過導紗部73來保持(引導)紗線20。由于導紗部73在保持著紗線20的狀態下進行往復旋轉運動,所以能夠使紗線20橫動。下面,對使紗線20橫動時產生的紗道的折曲進行說明。在作為橫動裝置70的側視圖的圖3中,橫動驅動電機76的旋轉軸線(橫動臂74 的旋轉軸線)用符號Ll表示,從橫動臂74的基端部沿著橫動臂74的側面中的長度方向筆直引出的假想線(橫動臂74的側面中的中心線)用符號L2表示。隨著橫動臂74的往復旋轉運動,導紗部73以在垂直于橫動臂74的旋轉軸線Ll的假想平面內描畫圓弧狀的軌跡的方式進行往復運動(以下將該假想平面稱為“旋轉面”)。在本實施方式中,橫動臂74相對于旋轉軸線Ll大致垂直地配置。由此,所述假想線L2相對于旋轉軸線Ll垂直。因此, 可以說橫動臂74在所述旋轉面內進行往復旋轉運動。紗道線L3是表示橫動臂74的前端部附近的紗道(從導向板觀的端部到接觸羅拉四的紗道)的直線。在本實施方式中,該紗道線L3與橫動臂74的旋轉軸線Ll平行。換言之,紗道線L3與所述旋轉面(以及假想線L2)垂直。
另外,關于紗道線L3,除了上述方法以外,還可以表示為“在將與接觸羅拉四接觸的紗線20中的位于最上游側的部位作為點Pl的情況下連接該點Pl與橫動支點部27的直線”。此外,該點Pl也可以表現為“表示由導紗部73導向的紗線20開始與接觸羅拉四接觸的部位的點”。因此,雖然導紗部73以描畫以旋轉軸線Ll為中心的圓弧狀的軌跡的方式進行往復運動從而使紗線20橫動,但是,此時施加在紗線20上的力只是上述的與旋轉面平行的方向上的。也就是說,由于在橫動時不會施加使紗線20在紗道線L3的方向(沿著紗道的方向)上被拉拽或是松弛的力,因此能夠減輕紗道的折曲。特別是在本實施方式中,由于在橫動的端部處,以導紗部73的導紗點位于紗道線L3上的方式配置橫動臂74,所以能夠使橫動的端部處的紗道的折曲為最小。另外,假設旋轉軸線Ll與紗道線L3不平行,則橫動中的紗線20不僅在旋轉面內的方向上、還在沿著紗道線L3的方向上受力。因此,紗道的折曲比本實施方式大。在該情況下,卷繞在卷裝30上的紗線20的卷繞張力會上升,或是卷裝30的硬度尤其是在卷裝端部會上升,或者發生跳花。其結果是。卷裝30的品質降低。此外,如圖3所示,橫動臂74具有向接近接觸羅拉四的方向折彎的折曲部(彎折部)7加。另外,折曲部7 雖然是以陡急的角度彎折(折彎)的結構,但是也可以是圓滑彎折(彎曲)的結構。通過該結構,使導紗部73接近卷裝30與接觸羅拉四的接觸線,所以能夠縮短自由長度(從橫動臂74到與接觸羅拉四接觸的紗線20的長度)以及壓印長度(print length)(與接觸羅拉四接觸著的紗線20的長度)。因此,由于能夠使所卷繞的紗線20的動作穩定,所以能夠提高卷裝30的品質。此外,在通過絡紗單元10卷繞錐體形狀的卷裝30的情況下,尤其希望采用具有折曲部7 的橫動臂74,下面說明理由。即,在從卷裝30的卷繞開始到紗線層變大的期間,在圓筒形狀(圓柱形狀)的接觸羅拉四與錐體形狀的卷繞紗管22 (卷裝30)上,圓周速度差大。其結果是,相對于卷裝30的卷繞寬度方向的中央部,在大直徑側,卷繞張力高,在小直徑側,卷繞張力低。因此,在卷裝30的端部容易發生跳花或卷裝皺紋,形成不良卷裝。關于這一點,通過本實施方式這樣的具有折曲部7 的橫動臂74來使紗線20橫動,由此能夠在縮短卷裝端部(橫動端部)的紗線20的自由長度及壓印長度的同時使紗線20的折曲也減輕,從而能夠防止形成上述那樣的不良卷裝。下面,對紗線端捕捉中的上紗線捕捉部件沈與橫動臂74的位置關系進行說明。另外,在圖3中示出了紗線端捕捉中的上紗線捕捉部件沈的位置。如圖3所示,本實施方式的橫動臂74的前端部(導紗部73)配置在接觸羅拉四的附近(接觸羅拉四的下方且正面側)。這是為了縮短自由長度及壓印長度。通過這樣縮短自由長度及壓印長度,能夠使卷繞中的紗線20的動作穩定,從而能夠提高卷裝30的品質。橫動臂74被設置成使得導紗部73配置在紗道線L3上,并且臂部72配置在從紗道線L3退避的位置上。具體地說,導紗部73設置在絡紗單元10的正面側,臂部72設置在絡紗單元10的里側。因此,橫動中的橫動臂74與紗線端捕捉中的上紗線捕捉部件沈不會干涉。其結果是,能夠確實地防止橫動臂74與上紗線捕捉部件沈的沖突。因此,由于能夠在出現紗線斷頭以及紗線切斷后立即使上紗線捕捉部件沈轉動到卷裝30附近,所以能夠盡快地進行接紗動作,并能夠迅速地再次開始卷裝30的卷繞動作。下面,參照圖4對橫動臂74所具有的導紗部73進行說明。橫動臂74由配置在前端側的導紗部73、配置在基端側的臂部72構成。導紗部73由陶瓷及鋁等構成為鉤狀,并連接在臂部72的前端側。如圖4所示,導紗部73被形成為向一側彎曲的形狀。在導紗部73的內周側形成有用于勾掛住紗線20的細長的紗線勾掛槽(yarn hooking groove) 710紗線勾掛槽71以在導紗部73的一側的側部形成開放部(引導口)71b并沿著橫動臂74的長度方向向前端側筆直延伸的方式形成。 紗線勾掛槽71的終端部(限制部)71a為封閉形狀(橫動臂74的前端側不開放)。紗線勾掛槽71的開放側的端部(所述開放部71b)與成為終端的端部(所述終端部71a)相比位于橫動臂74的基端側。當一邊通過導紗部73引導紗線20 —邊使紗線20橫動從而將紗線20卷繞在卷裝 30上時,紗線20位于紗線勾掛槽71的內部。隨著導紗部73的往復移動,紗線勾掛槽71的內壁面推動紗線20,由此使紗線20相對于卷裝30橫動。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紗線勾掛槽71的開放部71b不是朝向橫動臂74的前端側而是朝向基端側。因此,即使有朝向橫動臂74的前端側的力作用在紗線20上,紗線20也不會從導紗部73脫出。在導紗部73的側部形成有兩個傾斜部73a及73b。傾斜部73a從導紗部73的彎曲的前端部向著紗線勾掛槽71的開放部71b在傾斜的方向上延伸。傾斜部7 從導紗部 73的基端部(與臂部72的連接部分)向著開放部71b的附近傾斜延伸。因此,在卷裝30 的卷裝開始以及剛剛進行了接紗作業之后的、紗線20從橫動臂74脫出的狀態下,使橫動臂 74向形成有傾斜部73a及73b的一側(圖4的左側)轉動,由此傾斜部73a及7 與紗線 20接觸,在傾斜部73a及7 的引導作用下能夠使紗線20從開放部71b進入到紗線勾掛槽 71內。如以上所說明的那樣,本實施方式的自動絡紗機1包括搖架23、接觸羅拉四、橫動臂74、橫動驅動電機76。搖架23對為了形成卷裝30而卷繞紗線20的卷繞紗管22以能夠旋轉的方式進行支承。接觸羅拉四與卷繞紗管22或卷裝30接觸并旋轉。橫動臂74使紗線20橫動。在橫動臂74的前端側配置有用于引導紗線20的導紗部73。橫動驅動電機76 對橫動臂74進行旋轉驅動。導紗部73具有在前端側限制紗線20的終端部71a、以及以將紗線20引導至該終端部71a的方式向橫動臂74的基端側開口的開放部71b。當在接觸羅拉四的軸方向觀察時,橫動臂74的旋轉軸線Ll與表示橫動的端部處的導紗部73附近的紗道的紗道線L3平行。由此,由于旋轉軸線Ll與紗道線L3平行,所以,即使在橫動臂74旋轉到端部時, 導紗部73在沿著紗道線L3的方向上也不移動。因此,由于能夠將紗線20的折曲抑制在最小限度,所以能夠防止卷裝30的品質降低。此外,由于導紗部73的紗線勾掛槽71是供紗線20從橫動臂74的基端側進入的結構,所以,即使在橫動中因振動以及慣性力等拉拽紗線 20的情況下,也能夠防止紗線20從導紗部73脫出。而且,由于能夠容易地將紗線20引導至導紗部73,所以能夠迅速地再次開始中斷了的紗線的卷繞作業,能夠提高自動絡紗機1 的生產效率。在本實施方式的自動絡紗機1中,在導紗部73形成有向紗線勾掛槽71的開放部 71b引導紗線20的傾斜部73a及73b。由此,在卷繞開始以及接紗之后能夠順利地進行將紗線20向紗線勾掛槽71的引導,因此,能夠提高自動絡紗機1的生產效率。在本實施方式的自動絡紗機1中,橫動臂74以導紗部73與基端側相比處于從設置面(垂直面)遠離的位置的方式支承在橫動驅動電機76(輸出軸77)上。由此,由于橫動臂74的配置使得導紗部73接近卷裝30與接觸羅拉四的接觸線,所以能夠縮短自由長度以及壓印長度。在本實施方式的自動絡紗機1中,橫動臂74具有向接近接觸羅拉四的方向彎折的折曲部72a。由此能夠縮短自由長度以及壓印長度。因此,由于能夠使要卷繞在卷裝30 上的紗線20的動作穩定,所以能夠提高卷裝30的品質。在本實施方式的自動絡紗機1中,具有直接地旋轉驅動卷繞紗管22的卷裝驅動電機41。由此,與使卷裝30從動旋轉的結構相比,能夠減小接觸羅拉四的直徑。因此,由于能夠縮短自由長度及壓印長度,所以能夠使要卷繞的紗線20的動作穩定從而能夠提高卷裝30的品質。在本實施方式的自動絡紗機1中,具有喂紗部11、捻接裝置14和上紗線捕捉部件 26。喂紗部11向卷裝30供給要卷繞的紗線20。捻接裝置14將卷裝30側的紗線端與喂紗部11側的紗線端連結。上紗線捕捉部件沈能夠通過上紗線吸引口 35對卷裝30側的紗線端進行捕捉并向捻接裝置14引導。橫動臂74被橫動驅動電機76 (輸出軸77)支承,并使得在上紗線吸引口 35吸引并捕捉卷裝側的紗線端的位置上,導紗部73與上紗線吸引口 35 相比位于紗道的上游側。由此,能夠確實地防止導紗部73與上紗線吸引口 35接觸而破損。此外,不需要在由上紗線捕捉部件26進行的紗線端的捕捉動作中使橫動臂74向特別的退避位置移動。因此,在例如通過上紗線捕捉部件沈捕捉卷裝30側的紗線端并進行了基于捻接裝置14等的適宜的處理之后,能夠盡快地再次開始紗線20的卷繞作業。此外,在采用如上述實施方式那樣通過橫動臂74使紗線20橫動而卷繞卷裝30的絡紗單元10的情況下,由于通過橫動驅動電機76對橫動臂74進行旋轉驅動,所以,能夠自由地改變所卷繞的卷裝30的寬度。 因此,本實施方式的絡紗單元10既能夠使紗線20橫動到接近于卷繞紗管22的端部的位置而形成卷裝30,也能夠在卷繞紗管22的軸方向上在中央部附近的區域的窄寬度內使紗線 20橫動而形成卷裝30。在以往的紗線卷繞機中,在卷裝的卷繞寬度窄的情況下,若在通過紗線引導部材捕捉卷裝側的紗線端時使橫動臂(導紗部)向不與該紗線引導部材干涉的位置退避,則與對卷繞寬度位于接近卷繞紗管的端部位置的卷裝進行卷繞的情況相比,使導紗部退避的距離變長。因此,由紗線引導部材進行紗線引導動作時的絡紗單元的作業效率低。但是,在本實施方式中,即使在卷裝30的卷繞寬度窄的情況下,也能夠效率良好地通過上紗線捕捉部件26進行紗線端的捕捉動作等。本實施方式的自動絡紗機1具有橫動支點部27。橫動支點部27是要卷繞在卷裝 30上的紗線20的橫動的支點。當在接觸羅拉四的軸方向觀察時,至少在卷裝30的端部, 令將表示接觸羅拉四上的紗線20的最上游側的部位的點Pl與橫動支點部27連接起來的線為紗道線L3,令表示沿著橫動臂74的長度方向的線為假想線L2。在此情況下,紗道線L3 與假想線L2呈大致直角。由此,即使在橫動臂74的橫動行程的端部,也能夠減輕要卷繞到卷裝30上的紗線 20因導紗部73而大幅折曲的情況。因此,能夠防止紗線20從導紗部73脫出,并能夠將損傷少的紗線20卷繞在卷裝30上。在本實施方式的自動絡紗機1中,橫動臂74以導紗部73配置在紗線20最先接觸接觸羅拉四的部位附近的方式經由輸出軸77支承在橫動驅動電機76上。由此能夠縮短自由長度及壓印長度。其結果是,由于能夠使要卷繞在卷裝30上的紗線20的動作穩定,所以能夠抑制跳花和卷繞皺紋等的發生,且能夠提高卷裝30的品質。下面,參照圖5說明上述實施方式的第一變形例。另外,在以下的變形例的說明中,存在對與前述的實施方式相同或類似的部件在圖中標注相同的附圖標記并省略說明的情況。在上述實施方式中,是橫動臂74的旋轉軸線Ll與紗道線L3平行的布局。在第一變形例中,是下述這樣的布局當將紗道線L3a向從卷裝30遠離的方向延長時,旋轉軸線 Lla與紗道線L3a呈角度θ而相交。在本變形例中,從橫動臂74的基端部向導紗部73引出的線、即假想線Ua相對于紗道線L3a不是呈直角而是呈大致直角。在這里,所謂“大致直角”,是指不僅包括極其接近直角的角度,也包括圖5的假想線Lh與紗道線L3a所成的角度那樣的比較寬的范圍的角度。在第一變形例的自動絡紗機1中,在側視時(在接觸羅拉四的軸方向觀察的時候),假想線Ua與紗道線L3a的交點P2 (換言之,導紗部73的位置)與從橫動臂74的基端部引向紗道線L3a的垂線Ma與紗道線L3a的交點P3相比位于紗道的下游側。由此,通過使橫動臂74為適當的長度,能夠使卷裝30與接觸羅拉四的接觸線接近導紗部73,因此能夠縮短自由長度及壓印長度。因此,由于能夠使要向卷裝30卷繞的紗線20的動作穩定,所以能夠提高卷裝30的品質。另外,在第一變形例中,角度θ是銳角,并且該角θ越小(旋轉軸線Lla與紗道線L3a的關系越接近于平行),越能夠減小橫動的端部處的紗道的折曲。下面,參照圖6說明第二變形例。在上述實施方式及第一變形例中,橫動臂74的假想線L2相對于絡紗單元10的設置面傾斜,但是在第二變形例中,以使橫動臂74的假想線L2b相對于絡紗單元10的設置面平行的方式配置橫動臂74。另外,也可以以橫動臂74 的假想線L2b相對于絡紗單元10的設置面大致平行的方式配置橫動臂74。由此,在上述實施方式及第一變形例中,紗線20由于導向板觀而折曲,但是在第二變形例中,實現了使從喂紗部11到橫動臂74的紗線20幾乎不折曲的布局。另外,第二變形例中的導紗部73,與上述實施方式的導紗部73相比,從卷裝30與接觸羅拉四的接觸線遠離地配置。因此,從縮短自由長度及壓印長度的觀點來看,上述實施方式的布局比較好。以上說明了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及變形例,但是上述的結構例如能夠如下那樣改變。絡紗單元10除了能夠形成筒子紗形狀的卷裝以外,還能夠形成錐體形狀以及錐形狀等各種形狀的卷裝。導紗部73的形狀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中示出的例子。例如可以將從開放部71b 到終端部71a的部分形成更長的長孔狀的紗線勾掛槽。在該情況下,能夠更有效地防止橫動中的紗線脫出。在上述實施方式中,采用了橫動臂74的旋轉軸線Ll與紗道線L3平行的布局。也
13可以取而代之,采用橫動臂74的旋轉軸線Ll與紗道線L3大致平行的布局。在上述實施方式及變形例中,是卷繞單元主體16分別具有一個捻接裝置14和一個上紗線捕捉部件26的結構。也可以取而代之,采用具有接紗臺車等從而在需要接紗時使接紗臺車等移動到該卷繞單元主體16以進行接紗的結構。但是,在不用等待接紗臺車的到達就能夠開始接紗動作的上述實施方式那樣的結構中,能夠更好地發揮即使立即開始接紗動作橫動臂74與上紗線捕捉部件沈也不會沖突這一本發明的效果。在上述實施方式及變形例中,是卷裝驅動控制部42及橫動控制部78獨立于單元控制部50而設置的結構。也可以取而代之,采用單元控制部50具有卷裝驅動控制部42及橫動控制部78中的至少任一方的結構。在上述實施方式及變形例中,接觸羅拉四以圓筒形狀(圓柱形狀)構成,但是接觸羅拉四的形狀不限于上述的形狀。例如,在卷繞錐體形狀的卷裝的情況下,也可以使接觸羅拉四的形狀與卷繞紗管22同樣地為錐體形狀。具體地說,也可以使接觸羅拉的大直徑側的直徑相對于小直徑側的直徑的比率為1. 1以上不足1. 8。另外,在卷繞錐體形狀的卷裝30時所利用的普通的卷繞紗管22的大直徑側的直徑相對于小直徑側的直徑的比率為 1. 6或1. 8。在使紗線20壓印在接觸羅拉四上之后卷繞成錐體形狀的卷裝30的結構的自動絡紗機1中,由于在卷裝30與接觸羅拉四之間產生圓周速度差,所以紗線20會在接觸羅拉四上滑動。因此,通過這樣地在大直徑側和小直徑側賦予比率來設定接觸羅拉四的直徑,與將接觸羅拉四形成圓筒形狀的結構相比,能夠減小接觸羅拉四與卷裝30之間產生的圓周速度差,從而能夠減輕壓印在接觸羅拉四上的紗線20的滑動。由此,能夠防止在卷繞成錐體形狀的卷裝30時容易發生的大直徑側的跳花等,能夠形成高品質的卷裝30。在上述實施方式及變形例中,卷裝驅動電機41是驅動卷裝30的結構。也可以取而代之,采用通過適宜的驅動裝置驅動接觸羅拉四而使卷裝30從動旋轉的結構。在上述實施方式及變形例中,是通過紗管搬運系統向喂紗部11供給喂紗紗管21 的結構,但也可以取而代之,采用從設于卷繞單元主體16的紗庫式的供給系統向喂紗部11 供給喂紗紗管21的結構。上述實施方式及變形例不限于自動絡紗機,能夠廣泛地應用于卷返機及精紡機 (例如空氣式紡織機、自由端紡紗機)等紗線卷繞機。而且,能夠應用于具有紗線蓄留裝置的自動絡紗機。
權利要求
1.一種紗線卷繞機,其特征在于,具有卷繞筒管支承部,將為了形成卷裝而卷繞紗線的卷繞筒管以能夠旋轉的方式支承; 接觸羅拉,與所述卷繞筒管或所述卷裝接觸并旋轉;橫動臂,用于使紗線橫動,在該橫動臂的前端側配置有用于引導紗線的導紗部; 橫動驅動部,對所述橫動臂進行旋轉驅動, 其中,所述導紗部具有 在前端側限制紗線的限制部;以將紗線引導至所述限制部的方式向所述橫動臂的基端側開口的引導口 ;和將紗線向所述弓丨導口引導的傾斜部,在所述接觸羅拉的軸方向上觀察時,所述橫動臂的旋轉軸線與將橫動寬度的端部處的導紗部附近的紗道延長而得到的紗道線呈銳角地相交或是平行。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紗線卷繞機,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轉軸線與所述紗道線大致平行。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紗線卷繞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觸羅拉的軸方向上觀察時,橫動的端部處的所述導紗部的位置與從所述橫動臂的基端部引向所述紗道線的垂線與該紗道線的交點相比位于紗道的下游側。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紗線卷繞機,其特征在于, 具有向卷裝供給要卷繞的紗線的喂紗部,作為與在從所述喂紗部引出紗線的方向上引出的直線垂直的面、將該喂紗部附近的面作為垂直面,所述橫動臂以在長度方向上平行于所述垂直面的方式被所述橫動驅動部支承。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紗線卷繞機,其特征在于, 具有向卷裝供給要卷繞的紗線的喂紗部,作為與在從所述喂紗部引出紗線的方向上引出的直線垂直的面、將該喂紗部附近的面作為垂直面,所述橫動臂以與基端側相比導紗部處于距所述垂直面遠的位置的方式被所述橫動驅動部支承。
6.如權利要求1至5中任一項所述的紗線卷繞機,其特征在于, 所述橫動臂具有向接近所述接觸羅拉的方向彎曲的彎曲部。
7.如權利要求1至6中任一項所述的紗線卷繞機,其特征在于, 具有直接地旋轉驅動所述卷繞筒管的旋轉驅動部。
8.如權利要求1至5中任一項所述的紗線卷繞機,其特征在于,具有 喂紗部,向卷裝供給要卷繞的紗線;接紗裝置,將所述卷裝側的紗線端和所述喂紗部側的紗線端連結;和紗線引導部件,能夠通過吸引口部對所述卷裝側的紗線端進行捕捉并引導, 所述橫動臂被所述橫動驅動部支承,并使得在所述吸引口部吸引并捕捉所述卷裝側的紗線端的位置,所述導紗部與所述吸引口部相比位于紗道的上游側。
9.一種紗線卷繞機,其特征在于,具有 喂紗部,向卷裝供給要卷繞的紗線;卷繞筒管支承部,將為了形成所述卷裝而卷繞紗線的卷繞筒管以能夠旋轉的方式支承;接觸羅拉,與所述卷繞筒管或所述卷裝接觸并旋轉;橫動臂,用于使紗線橫動,在該橫動臂的前端側配置有用于引導紗線的導紗部;和要卷繞到所述卷裝上的紗線的橫動支點, 其中,所述導紗部具有 在前端側限制紗線的限制部;以將紗線引導至所述限制部的方式向所述橫動臂的基端側開口的引導口 ;和將紗線向所述弓丨導口引導的傾斜部,在所述接觸羅拉的軸方向上觀察時,至少在所述卷裝的端部,相對于將所述接觸羅拉上的紗線的最上游側的部位與所述橫動支點連接的直線,沿著所述橫動臂的長度方向的線呈大致直角。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紗線卷繞機,其特征在于,具有橫動驅動部,該橫動驅動部支承所述橫動臂的旋轉軸并對所述橫動臂進行旋轉驅動,所述橫動臂以使所述導紗部配置在紗線最先接觸所述接觸羅拉的部位的附近的方式被所述橫動驅動部支承。
11.如權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紗線卷繞機,其特征在于, 所述橫動臂具有向接近所述接觸羅拉的方向彎曲的彎曲部。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紗線卷繞機。作為紗線卷繞機的自動絡紗機包括將卷繞紗管以能夠旋轉的方式支承的搖架(23)、與卷裝(30)接觸并旋轉的接觸羅拉(29)、橫動臂(74)、對橫動臂(74)進行旋轉驅動的橫動驅動電機(76)。在橫動臂(74)的前端側,配置有用于引導紗線的導紗部(73)。通過導紗部(73)使紗線橫動。導紗部(73)具有在前端側限制紗線的終端部和以將紗線引導至該終端部的方式向橫動臂(74)的基端側開口的開放部。在接觸羅拉(29)的軸方向上觀察時,橫動臂(74)的旋轉軸線(L1)與將橫動的端部處的導紗部(73)附近的紗道延長而得到的紗道線(L3)呈銳角地相交或是平行。
文檔編號B65H54/28GK102190208SQ201110048439
公開日2011年9月21日 申請日期2011年2月23日 優先權日2010年3月17日
發明者森秀茂, 牟田勝文, 竝川哲也, 谷川保伸 申請人:村田機械株式會社